确认与验证PPT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553382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40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确认与验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确认与验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确认与验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资源描述:

《确认与验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确认与验证PPT课件(7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确认与验证的定义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检验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验证与确认的关系验证和确认本质上是相同的概念确认通常用于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验证则用于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在此意义上,确认是验证的一部分2010-042验证与再验证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检验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再验证一项生产工艺,一个系统或设备经过验证并在使用了一个阶段以后,旨在证实其验证状态没有发生变化而进行的验证活动。2010-043工艺验证与工艺优选工艺验证证

2、明工艺在预期参数范围内运行时,能有效地、重复地生产出符合预定质量标准和质量属性的产品的有文件记录的一系列活动。工艺优选工艺开发的一个阶段,对工艺条件的优化过程。2010-044最差条件与挑战性试验最差条件在SOP范围内,由工艺参数的上、下限和相关因素组成的一个或一系列条件。与理想条件相比时,最差条件使产品或者生产工艺失败的几率为最大,但这类最差条件不一定必然导致产品或工艺的不合格。挑战性试验确定某一个工艺过程或一个系统的某一组件,如一个设备、一个设施在设定的苛刻条件下能否确保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的试验。2010-045第一百三十八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

3、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定。2010-0462010-047第一百三十九条企业的厂房、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应当经过确认,应当采用经过验证的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进行生产、操作和检验,并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2010-048验证状态保持的主要手段有:预防性维护保养(设备)校验(设备)变更控制(质量保证)生产过程控制(物料采购、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年度回顾(质量保证)再验证管理(质量保证、验证管理)2010-049第一百四十条应当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第一百四十五条企业应当制定验证总计划,以文件形式说明确认与验

4、证工作的关键信息。第一百四十七条应当根据确认或验证的对象制定确认或验证方案,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方案应当明确职责。第一百四十八条确认或验证应当按照预先确定和批准的方案实施,并有记录。确认或验证工作完成后,应当写出报告,并经审核、批准。确认或验证的结果和结论(包括评价和建议)应当有记录并存档。2010-0410验证组织及职责对于制药企业来讲,验证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且对验证人员的专业知识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建议成立专管部门并且由专人进行管理。2010-04112010-0412对于一个全新的制药企业或车间,或者一个大型的技术改造项目,则有大量的验证工作需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那么就需要成立一个临时

5、的验证组织机构。2010-04132010-0414验证的职能机构的职责通常验证部门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验证管理和操作规程的制订和修订;变更控制的审核;验证计划、验证方案的制订和监督实施;参加企业新建和改建项目的验证以及新产品生产工艺的验证;企业验证总计划的制订、修订和执行情况的监督。2010-0415验证文件的管理由于验证文件是重要的GMP文件,所有的验证文件必须按照企业文件的管理规程进行管理。2010-0416验证文件包括验证总计划(VMP)验证方案验证记录验证报告标准操作规程(SOPs)2010-0417验证总计划(validationMasterPlan,VMP)又称验证规划,是项目工

6、程整个验证计划的概述,是指导企业进行验证的纲领性文件。是为公司的整个验证工作的实施提供政策、导向以及公司生产、设施、系统和质量计划的总体情况。阐述企业应进行验证的各个系统、验证所遵循的规范、各系统验证应达到的目标,即验证合格标准和实施计划。2010-0418验证总计划(VMP)的目的保证验证方法的一致性和合理性界定工艺、设备,使其处于受控状态是制定验证程序、方案及报告的基础为验证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作为相关人员的培训工具2010-0419验证总计划至少包括以下信息:验证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与指南;详细说明验证活动中相关部门的职责;概述企业所有的验证活动;项目进度计划。2010-0420验证总计划(

7、VMP)所包含的内容(1):批准页和目录介绍和目的设施和工艺描述人员、计划和时间表验证委员会成员职责工艺控制因素需验证的设备、仪器、工艺和系统,合格标准文件,如验证方案和报告标准操作规程(SOPs)培训及其要求,使各个项目的验证执行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验证的方法和接受标准2010-0421验证总计划(VMP)所包含的内容(2)分析方法的验证;计算机系统验证;下次验证的间隔周期;下次验证的间隔时间;新工艺的周期验证;意外事件(不利因素),例如,动力停止,计算机的损坏和修复,过滤器的完整性检验失败;关键可接受的标准;确保系统布局方法的文件,例如:培训记录,原数据的保留记录,校验记录,验证方案,验证报

8、告等相关的SOPs列表计划和日程验证的场地2010-0422验证方案应该能够清楚地描述出验证程序。至少应该包括:重要的背景信息,验证目的负责人员,SOP的描述设备(包括验证前后的校验)相关产品和工艺的标准,验证类型和频率应该清楚地确定需要验证的工艺和/或参数验证方案应在审核并得到批准后实施。2010-0423验证报告应反映验证方案的要素内容至少包括:简介概述验证总结的内容和目的。系统描述对所验证的系统进行简要描述,包括其组成、功能以及在线的仪器仪表等情况。相关的验证文件将相关的验证计划、验证方案、验证报告列一索引,以便必要时进行追溯调查。人员及职责说明参加验证的人员及各自的职责,特别是外部资源

9、的使用情况。验证的实施情况预计要进行哪些试验,实际实施情况如何。验证合格的标准可能的情况下标准应用数据表示。如系法定标准、药典标准或规范的通用标准(如洁净区的级别),应注明标准的出处,以便复核。验证实施的结果各种验证试验的主要结果。偏差及措施阐述验证实施过程中所发现的偏差情况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验证的结论明确说明被验证的子系统是否通过验证并能否交付使用。2010-0424第一百四十条应当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记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一)设计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二)安装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三)运行

10、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四)性能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持续符合标准;(五)工艺验证应当证明一个生产工艺按照规定的工艺参数能够持续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2010-042526制作、制造工作测试 FAT 安装确认 IQ运行确认 OQSAT设计验证 DQ性能确认 PQ维修、维护报废系统启用工艺、方法学验证技术设计开发系统要求质量风险分析用户需求GXP法规验证计划验证发起变更控制验证生命周期确认确认分四个阶段:一设计确认(DQ)一安装确认(IQ)一运行确认(OQ)一性能确认(PQ)2010-0427确认确认应在生产工艺验证实施

11、前完成。确认的过程应有逻辑性、系统性,应起始于厂房、设备、公用设施和设备的设计阶段。根据设备、公用设施或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可能仅要求安装确认(IQ)和运行确认(OQ),因为设备、公用设施或系统的正确运行足以证明其性能。设备、公用设施和系统随后应按照常规计划进行维护、监控和校准。主要设备以及关键公用设施和系统需要进行IQ、OQ和PQ确认期间,应准备操作、维护和校验的所有SOP。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并保存培训记录。2010-0428设计确认应提供文件证据证明符合设计标准。2010-0429安装确认应提供文件证据证明安装已完成且结果符合要求。在安装确认过程中,应核对采购标准、图纸、手册、备件清单、供

12、应商详情。控制和测量装置应经校验。2010-0430运行确认应提供书面证据证明公用设施、系统或设备以及所有的部件能按运行标准操作。应设计测试以证明在整个正常运行范围内及其运行条件的上下限(包括最差条件)时都能正常运行。应测试运行控制、报警、开关、显示以及其他运行要素。应完整阐述根据统计学方法而进行的测量。2010-0431性能确认应提供文件证据证明公用设施、系统或设备以及所有的部件在常规使用中能持续一致地符合性能标准。应收集覆盖适当时间段的测试结果以证明一致性。2010-0432第一百四十一条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应当验证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生产工艺在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应当

13、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工艺验证方法前验证指投入使用前必须完成并达到设定要求的验证适用于正常使用前的新设备/新工艺同步验证指在工艺常规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一般为前三批产品,为连续的三个全批量风险大,比较少用回顾性验证对于现有的设备/工艺的验证,建立在对丰富的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基础上常用于非无菌生产工艺2010-0434第一百四十二条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应当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第一百四十四条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

14、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再验证的分类强制性再验证改变性再验证定期再验证2010-0436影响验证状态的变更包括:起始物料的变更(包括物理性质,如密度、粘度,或可能影响工艺或产品的粒径分布);起始物料生产商的变更:将生产转移到不同的场所(包括厂房的变更和影响工艺的安装);内包装材料的变更(如用塑料替代玻璃);设备变更(如增加自动检测系统、安装新设备、机器或装置有较大的改动以及故障);生产区和配套支持系统的变更(如区域重新布局,或采用新的水处理方法);出现不良的质量趋势;基于新知识而出现的新情况,如新技术;改变配

15、套支持系统2010-0437工艺验证的检查要点在工艺验证中应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测并以正式记录形式存放在验证文件中。查三批产品(有代表性)验证的完整记录,看工艺运行是否稳定。抽查工艺规程,看工艺变更时,有无变更的验证依据和记录。验证过程是否有偏差:偏差是否直接影响验证结果偏差是否进行过调查,处理是否根据偏差情况进行变更非最终灭菌的无菌产品的验证是否包含如下内容:是否进行了无菌模拟分装试验A级洁净区是否进行了动态监测验证过程是否无菌操作区内操作人员进行了监测除菌过滤前对药液是否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的监控除菌过滤器使用前后是否进行了完整性检测2010-0438工艺验证的检查要点最终灭菌的无菌产品的验

16、证是否包含如下内容:局部百级环境是否进行了动态监测是否对灭菌前的产品进行微生物污染水平监控容器密封性(大容量注射剂产品)是否进行了微生物挑战试验除菌过滤器使用前后是否进行了完整性检测下列情况是否进行的再验证:关键物料的物理特性的改变(如:密度、粘度、粒度等)关键物料供应商的改变设备更换公用辅助系统的更换(如工艺用水系统的更新)日常操作偏差超出范围生产场地的变更生产工艺的变更辅料变更内包装材料的变更关键设备的变更 2010-0439 第一百四十三条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第一百四十三条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当综合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

17、和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明确了对清洁验证的要求。明确了对清洁验证的要求。2010-0441 强调了为确认清洁规程的效力,应进行清洁验强调了为确认清洁规程的效力,应进行清洁验证。并且应根据所涉及的物料,合理的确认产品残证。并且应根据所涉及的物料,合理的确认产品残留、清洁剂和微生物污染的限度标准。这个限度标留、清洁剂和微生物污染的限度标准。这

18、个限度标准应该是可以达到的,能够被证实的。准应该是可以达到的,能够被证实的。强调了应使用经验证的、检出灵敏度高的检验强调了应使用经验证的、检出灵敏度高的检验方法来检测残留或污染物。每种分析方法或仪器的方法来检测残留或污染物。每种分析方法或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应足以检测出设定合格限度水平的残留检测灵敏度应足以检测出设定合格限度水平的残留或污染物。或污染物。通常只有接触产品设备表面的清洁规程需要验通常只有接触产品设备表面的清洁规程需要验证。某些场合下,还应考虑不直接接触产品的部分。证。某些场合下,还应考虑不直接接触产品的部分。2010-0442 强调应验证设备使用与清洁的间隔时间,以强调应验证设备使用

19、与清洁的间隔时间,以及已清洁设备可保留的时间,并通过验证确定及已清洁设备可保留的时间,并通过验证确定清洁的间隔时间和清洁方法。清洁的间隔时间和清洁方法。43要求:要求:1.建立建立2010-0444l消毒(消毒剂浓度、消毒方法、消毒剂用量);消毒(消毒剂浓度、消毒方法、消毒剂用量);l装配:按说明书、示意图要求装配;装配:按说明书、示意图要求装配;l干燥:明确清洗后干燥的方式和参数;干燥:明确清洗后干燥的方式和参数;l检查:符合预定的标准;检查:符合预定的标准;清洁规程的要点清洁规程的要点2010-0445 如果一台设备用于如果一台设备用于3个不同产品,已做过清洁验证,个不同产品,已做过清洁验

20、证,此时又有此时又有1个新产品,是否要做清洁验证?个新产品,是否要做清洁验证?视情况而定,取决于第视情况而定,取决于第4个产品的特性,如应考虑是否高个产品的特性,如应考虑是否高毒性,水溶性差等;如果不是最差条件,则可以不做。毒性,水溶性差等;如果不是最差条件,则可以不做。清洗SOP的制定制定SOP是清洁验证的先决条件参照设备的说明书制定详细的规程,规定每一台设备的清洁程序,保证每个操作人员都能以可重复的方式对其清洗,并获得相同的清洁效果。(可重复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为了证明方法是经过验证的,成功的,至少要对清洁程序进行三次连续的应用。2010-0446分析方法应确定用来测定残留或污染的分析方法的

21、专属性和灵敏性。分析技术的进展,使得生产和清洁过程的残留物能在很低的水平检测出来。但如果污染或残留物的水平不能检出,这并不意味着清洁后没有残留污染。只说明样品中污染水平比分析方式的灵敏度或检测限低。2010-0447常用仪器方法:色谱分析:HPLC对于残留物或污染物水平的检测,每个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度都应该是灵敏的。GC(气相),高效薄层色谱(HPTLC)是非常灵敏和有效的。TLC(薄层)就不够灵敏的。pH::对氢离子非常敏感。用于清洁程序中的酸和碱的追踪。电导率:对所有离子敏感。(当TOC,pH和电导率联合使用时,在清洁验证分析方法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UV(紫外)光谱:有适度的特异性,不需

22、要定量检测。2010-04482010-0449检验方法应经过验证。检验方法对被检测检验方法应经过验证。检验方法对被检测物质应有足够的专属性和灵敏度。物质应有足够的专属性和灵敏度。方法验证还包括检测限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方法验证还包括检测限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回收率试验。回收率试验。2010-0450 取取 样样通常有两种取样方法通常有两种取样方法:1、常用和较好方法的是从设备表面直接取样;、常用和较好方法的是从设备表面直接取样;2、另一种方法用冲洗溶液法。、另一种方法用冲洗溶液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好。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好。2010-0451 清洁中使用清洁剂问题:在清洁剂的使用中最

23、常见问题是清洁中使用清洁剂问题:在清洁剂的使用中最常见问题是它的成分。许多清洁剂的供应商不会提供具体成分,这使用户难它的成分。许多清洁剂的供应商不会提供具体成分,这使用户难以判断残留物。以判断残留物。对于产品残留,企业评价清洗程序去除残留的效果是能做到对于产品残留,企业评价清洗程序去除残留的效果是能做到的。的。但是,清洁剂的残留不同于产品残留,不是生产过程的一个但是,清洁剂的残留不同于产品残留,不是生产过程的一个部分,仅在清洗过程中添加到清洁设备中。所以我们希望清洁后部分,仅在清洗过程中添加到清洁设备中。所以我们希望清洁后没有清洁剂存在(或者使用很严格的分析方法检测残留很低)。没有清洁剂存在(

24、或者使用很严格的分析方法检测残留很低)。清洁剂应该容易被去除。否则,就要选择另外一种不同的清清洁剂应该容易被去除。否则,就要选择另外一种不同的清洁剂。洁剂。要考虑使用的清洁剂与产品产生的副产物。要考虑使用的清洁剂与产品产生的副产物。不得使用不得使用类、类、类有机溶剂作为清洁剂。类有机溶剂作为清洁剂。清洁剂的残留怎样做?2010-04522010-0453假设使用假设使用NaNa2 2COCO3 3溶液清洗,我们可以参照纯化水测溶液清洗,我们可以参照纯化水测电导率来控制电导率来控制,如果参照物质是水溶性的如果参照物质是水溶性的,可以用可以用TOCTOC控制控制,即可以用即可以用TOCTOC加电导

25、率来做就可以了(标加电导率来做就可以了(标准浓度(准浓度(10ppm10ppm)的)的NaNa2 2COCO3 3溶液,看电导率是多少,溶液,看电导率是多少,假设是假设是11us/cm11us/cm,那咱们就把限度定为小于,那咱们就把限度定为小于11us/cm11us/cm);2010-0454建立残留限度的标准建立残留限度的标准 1 1、残留物浓度限度残留物浓度限度101010106 6 2 2、最低日治疗剂量的最低日治疗剂量的1/1000 1/1000 3、微生物污染控制标准、微生物污染控制标准 2010-0455对某些抗过敏成分对某些抗过敏成分(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例如,青霉素,头孢菌

26、素)和高和高效物质效物质(例如,雌性类固醇,雄性类固醇和细胞毒素例如,雌性类固醇,雄性类固醇和细胞毒素)的清洁残留不应该被现有使用的分析方法发现。的清洁残留不应该被现有使用的分析方法发现。事实上这就意味着对于此类产品要有专门的生产设事实上这就意味着对于此类产品要有专门的生产设施。施。限度和接受标准(1)目测检测:洁净、干燥、无嗅l 在每个清洗验证的方案中都必须包括该接受限度;l 在每次清洗完成后都必须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l 应该作为清洗验证接受限度的第一个接受标准;注意:在进行无嗅检查时考虑到产品的安全问题。2010-0456(2)化学残留可接受限度 浓度限度:十万分之一(10ppm

27、)在下一产品中的残留物数量级别应不超过十万分之一(10ppm),最高允许十万分之一残留源于食品法规,食品法规允许某一有害物质作为食物链存在于动物和家禽中存在的水平。实验室通常配备的仪器如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薄层色谱等的灵敏度一般都能达到10106 以上,因此该限度标准不难被检验。设下批产品的生产批量为B(kg),因残留物浓度最高为10106,即10mgkg,则残留物总量最大为B1010610B(mg);单位面积残留物的限度为残留物总量除以测量的与产品接触的内表面积,设设备总内表面积为SA(cm2),则表面残留物限度L 为10BSA(mgcm2)。2010-04572010-0458

28、千分之一残留限度的计算千分之一残留限度的计算MTDa=清洗前产品最小每日给药剂量中的活性成分含量;Nb=清洗后产品的批量;MDDb=清洗后产品的最大日给药剂量的活性成分含量;Sb=清洗后产品活性成分含量的百分比(%w/w)。数据1/1000源于三个因素。首先,一般认为药物的十分之一处方剂量是无效的;其次是安全因子;再次是耐受因子。2010-0459vL1 人体最大可允许的残留量人体最大可允许的残留量 方法方法1:L1=NOEL 活性物质对人体无显著影响水平值活性物质对人体无显著影响水平值方法方法2:日治疗剂量(日治疗剂量(TD)乘以安全因子()乘以安全因子(SF)L1=TD*SF 外用产品外用

29、产品:SF=1/101/100 口服产品:口服产品:SF=1/1001/1000 新的化学物质新的化学物质/无菌产品:无菌产品:SF=1/10001/100002010-0460vL2 最大可允许进入后续产品的残留物总量最大可允许进入后续产品的残留物总量 L2=L1*(LDR)=BS LDR=BS(产品组中批量)(产品组中批量)/HDD(最大日服用剂(最大日服用剂量)的最小值量)的最小值 2010-0461vL3 取样棉签中所允许的最大残留量取样棉签中所允许的最大残留量 SS 取样面积,一般区取样面积,一般区100cm2 SES 产品组中所有产品共享的最长设备链的内产品组中所有产品共享的最长设

30、备链的内表面积表面积 SR 取样效率取样效率 验证结果应验证结果应60%,在计算时可接在计算时可接受限度取样效率采用受限度取样效率采用50%L 3=L2*(SS/SES)*SR2010-0462棉签取样可接受限度棉签取样可接受限度L3 (L1*(LDR)*SS*SR =SES2010-0463(3)微生物残留可接受标准 清洗的微生物验证应该和清洗的化学验证同步进行。棉签擦拭法:洗出液取样或压痕法采样;淋洗液法:取定量的淋洗液过滤后,取滤膜培养。清洁验证的检查要点如果多个产品使用某些共同设备,且用同“程序进行清洁”,是否每个产品均做?如不是,是否选择有代表性的产品做清洁验证,其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31、清洁验证的合格标准是否根据溶解性、清洗难度,以及由活性、毒性和稳定性计算出的残留量作为合格标准。清洁验证的合格标准是否包括“目检合格”。清洁验证的效果是否包含清洁状态可以保持的最长时间。新生产线的清洁验证如果在试生产(产品验证)阶段进行,应检查:选择的清洁参照物及理由;取样点位置;清洁达到的标准;取样的方法;清洁验证规程是否按规定的清洁方法(使用什么水或清洁剂、温度、压力、时间、经清洁后设备可贮存的最长时间),同品种批之间的清洁、品种变更时的清洁是否有明确规定和记录。清洁验证采用的检验方法如不是药典规定的法定方法,应进行方法验证。周期性的再评价。2010-0464取样取样要求的相关文件复核取样

32、人员资质取样器具冲洗溶剂、取样方法取样量样品容器取样过程防护样品标示根据设备特性考虑取样点的选择取样日志2010-0465取样过程目检在TOC检测前进行目检TOC取样执行最后一步,取TOC,确定水溶性有机物质及清洗剂的残留水平。同时取空白水样微生物取样避免可能的风险控制2010-0466可接受限度目检限度与产品接触的表面无可见残留物设备必须干燥如设备有冷凝水,需对冷凝水进行微生物检测总有机碳限度10ppm2010-0467可接受标准冲洗水取样标准同标签一样进行计算L3=L2*(SS/SES)*SR/VSS冲洗溶剂所冲洗的面积V冲洗溶剂体积10ug/ml2010-0468HPLC未知峰调查采用H

33、PLC分析时,如有未知峰时,需进行调查必要时应进行鉴别调查时需考虑的因素产品剂型医疗用途安全性取样位置的特殊性取样方法的特殊性分析方法的特殊性使用相同设备生产的其他产品情况出现的次数及位置2010-0469设备的放置时间和连续使用时间设备使用后到开始清洁的最长放置时间设备清洗后到开始使用的最长放置时间考察项目:微生物指标产品外观降解产物2010-0470第一百四十九条应当根据验证的结果确认工艺规第一百四十九条应当根据验证的结果确认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程和操作规程。强调工艺验证报告与工艺规程和相关操作规程一致强调工艺验证报告与工艺规程和相关操作规程一致性,确保工艺验证的状态的有效控制。性,确保工

34、艺验证的状态的有效控制。验证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及缺陷(1)无专职验证机构,组织管理不到位,日常的验证管理工作无专人负责。验证管理缺少系统性和计划性。验证文件无系统编号,可追溯性差。验证文件不完整,原始记录和原始资料未以文件形式归档,验证数据没有进行汇总评价,无偏差漏项记录与调查,无再验证的规定,无验证相关人员的培训记录。验证文件内容不全,如缺少验证的实施记录、验证报告等。验证方案制订的不合理,可操作性差。验证方案内容未针对企业产品质量特性要求,进行适宜的验证项目考察。2010-0472验证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及缺陷(2)验证方案中未制定验证过程中采用的记录、表格;验证实施过程中使用记录、表格的内容与

35、方案中的内容不一致验证方案内容未针对企业产品质量特性要求进行适宜的验证项目考察。验证方案、记录和报告没有进行整理归档;验证记录与验证方案要求不相符合个别验证数据填写不准确或数据缺乏真实性。对验证数据未进行总汇统计分析。验证记录内容填写不全,缺少原始性,如验证实施时间、操作过程记录、相应的验证数据等。验证过程发生偏差时,无偏差处理的相关补充说明和记录。验证实施时未严格按照验证方案的内容进行,且未进行变更说明。2010-0473验证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及缺陷(3)空气净化系统、工艺用水系统验证方案制定内容不完善,缺少参数监测示意图。空气净化系统验证无企业详细的环境监控记录,没有确定合适的警戒限和行动限

36、,无详细的空调系统监控图;高效过滤器没有检漏,初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未确认。空气净化系统洁净区监测频次与验证文件规定不一致。空气净化系统洁净度部分测试项目原始记录不全,如沉降菌测试记录无房间编号、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每皿菌落数、平均菌落数;尘埃粒子数测试值未进行UCL值计算。工艺用水系统验证无水系统循环取样示意图;图示取样点与现场取样点不符合;无材质报告;无贮罐、分配管道的清洗消毒验证。2010-0474验证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及缺陷(4)工艺用水系统验证文件中,未对消毒有效期限进行验证;验证报告中,对消毒方式(温度、压力、时间、流速、循环时间)无明示性结论;无水质的年度统计趋势分析情况。设备验证方

37、案中缺选型论证及设备的预确认。设备验证中性能确认的项目确定不能代表该设备的性能。部分设备未按要求进行前验证(灭菌设备等)。灭菌设备未进行前验证。灭菌设备的性能确认内容不全(挑战性实验)。2010-0475验证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及缺陷(5)清洁验证中验证品种的选择不当。清洁验证中活性物质的残留浓度的计算方法选择不当。清洁验证中缺人员的培训、指令文件、生产环境、公用工程系统、设备的验证内容。检测方法的选择不合理,检测方法未经验证,回收率试验未做。设备清洗验证未对所有品种进行分析评价,新增品种未做验证或评价,残留量标准确定不合理。未清洁设备的保存时间没有验证,且实际设备清洁后的保存时间大于验证时的保存

38、时间。清洗规程中描述使用70L的0.1M的氢氧化钠溶液冲洗整个系统但是验证时验证的是使用80L的0.1M的氢氧化钠溶液冲洗整个系统。2010-0476验证检查中常见的问题及缺陷(6)在清洁验证中未评估所用清洁剂的残留。用户手工清洁的设备没有清洁SOP。在线清洁的SOP中未描述清洁剂的温度、流速和清洗时间。某产品使用的灌装机的清洗规程无效,清洁后仍然可见残留和异物颗粒。在清洁验证研究和设备的IQ/OQ中,对喷淋球覆盖的情况没有进行验证。用于清洁的分析方法没有进行验证。棉签擦拭方法没有进行验证。棉签擦拭中取样点的选择没有代表性。2010-0477总结确认与验证是GMP的基本组成部分。企业应建立和维护验证主计划,明确验证职责,确定技术要求,以保证验证方法的一致性和合理性。企业应根据药品生产的工艺要求、复杂性、技术实现性等因素选择系统、合理的确认和验证方法对设施、设备、工艺、清洁和灭菌方法、检验方法、计算机化系统进行确认与验证实施,保持验证文件的相关文件。通过产品/系统回顾、生产过程控制、变更控制、验证管理等方式界定工艺和设备保持持续的验证状态。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2010-0478谢谢大家!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2010-047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