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9篇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20552282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9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9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9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9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9篇(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9篇中秋节,又称中秋节、月明生日、月夜、中秋节、中秋节、拜月节、月娘节、中秋节、团圆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下列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的文章9篇 ,欢迎品鉴!第一篇: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大家好!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开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欣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

2、节日。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逄蒙

3、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逄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逄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翻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黄昏,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逄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哀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

4、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怀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桔祥安全。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谢谢大家!第二篇: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赏月寓意着团圆、寄托情怀。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许多古诗叙述了人们此时的怀念之情。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赏月习俗的由来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

5、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发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不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顿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

6、舞火龙等特殊风俗。第三篇: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寓意着团圆美满,阖家欢乐,叙述对亲人的怀念。传说嫦娥为保丹药不落入恶人之手,误食后升天奔月,恰值农历八月十五,其夫后羿和百姓因怀念她,而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盼其归来。相传,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苦干,老百姓眼看无法生活下去。后来一个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仑山,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夫妻俩恩恩爱爱。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服下此药能即刻上天成仙。然后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

7、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不料被奸诈刁钻的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外出狩猎,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急之时,嫦娥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不死药,立刻飘离地面向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悲哀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苦苦呼唤着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桔祥安全。从此,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在民

8、间传开了。第四篇: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民间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意思是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另外一种说法是与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根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登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而流传最为广发的是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历史开展,后来历法融合,使

9、用阴历(夏历),所以将“祭月节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据记载,中秋节遍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中秋风俗已在我国北方地区流行。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

10、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开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吃些什么食物中秋节吃月饼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传统习俗,但其实除此以外,在很多地方中秋节会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但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节日的祝福。月饼这个不论是什么地方,什么民族,只要是我们中国人,在中秋节这天根本上都会食用,这也是中秋节最传统的食品。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

11、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藕盒子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田螺至于中秋食田螺,那么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正确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柚子柚子也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人们通常

12、会买来送礼吃食,古人认为其寓意保佑团圆,很多地方都有吃柚子赏月亮的风俗。菱角中秋节吃菱角,据说能让孩子长得聪慧伶利。菱角的大多数吃法是将菱角用清水(或盐水)煮熟,然后剥壳当零食吃;也可以将剥了壳的菱角加米煮成咸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腻的月饼后,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腻当场清除不少。桂花鸭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大闸蟹大闸蟹是江浙地区人们中秋必不可少的助兴菜肴,每人一只,伴着姜醋,拆分食之,是最好的消磨时间的方式。不过,大闸蟹属凉性,吃的时候要配一些

13、黄酒暖胃,食后再饮一杯姜茶,对健康有益。中秋节吃月饼的寓意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月饼寓意团圆,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

14、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第五篇: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大家好!中秋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许多,我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吃月饼的传说吧!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阔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对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谋,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

15、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快乐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尔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我今年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想:“月饼里头到底有没有信息呢?我真希望月饼里头有信息,我还希望月饼里头有一份大礼包!谢谢大家!第六篇: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局部,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

16、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土和亲人的怀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

17、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管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

18、方的亲人健康高兴,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民间传说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办。李白诗

19、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中秋节时的诗句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2、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3、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桌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4、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5、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6、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8、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9、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10、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11、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12、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13、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14、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20、。15、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16、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17、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1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19、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20、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第七篇: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一、中秋节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局部,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

21、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土和亲人的怀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

22、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管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高兴,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23、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中秋节习俗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开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文人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

24、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民间拜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

25、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月光马儿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1906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兔爷儿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

26、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那么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发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发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发明,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

27、胆发明。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玩花灯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

28、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傍晚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传说这种习俗与对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对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

29、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对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八篇: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月饼是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开展至明朝那么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

30、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时机,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

31、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枯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开展。原料、调制办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盛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现在,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

32、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驰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阔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对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方案,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快乐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

33、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尔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那么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

34、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第九篇: 中秋节传统习俗活动与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就已经与元旦的被重视程度一样了,成了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主要有两种,第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由帝王祭月节演变而来,第二种说法是源于百姓庆丰登节。中秋祭月,是我国的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记载,早在周朝,帝王就会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分别在日坛、地坛、月坛、天坛进行祭祀活动。并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今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时期祭月的场所。?礼记记载有:“天子春

35、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其中的夕月之夕,便是指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起初只被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后来随着社会的开展,逐渐传到了民间。而另一种说法中谈到了“丰登,即与农业生产相关。“秋字其实也指庄稼成熟,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叫做“中秋。这时,各种作物相继成熟,人们为了庆祝丰登和寄托美好愿景,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丰登节,而八月十五又包括在“中秋之中,因此又叫“中秋节。看来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我想中秋节应该是两者结合的产物,因为文化总是不断地在融合的。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据记载,古代帝王在农历八月十五祭月,正好是三秋之半,

36、所以叫做“中秋节;又因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因为此节日有全家团圆之意,因此也称“团圆节、“女儿节。还因为中秋节与“月分不开,故又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到了唐朝,中秋节又被叫做“端正月。中秋节有赏月的风俗,此风俗也来源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始于魏晋时期,到了唐代,中秋赏月活动才盛行起来,在很多驰名的唐代诗人的诗中都可以找到咏月的诗句。宋时,真正形成了赏月的中秋民俗,并正式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宋人赏月多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无尽伤感。不过中秋节对于宋人来说却是欢愉的节日,?东京梦华录记载有:“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市通宵营业,游人达旦不绝。中秋节的一个最重要习俗是吃月饼,据说“月饼以前叫“胡饼,在一次中秋节,唐太宗和杨贵妃一边吃胡饼,一边赏月,太宗觉得“胡饼二字不雅,恰巧贵妃举头望月,脱口说出“月饼二字。从此“月饼取代了“胡饼的名称。北宋皇家过中秋,也喜欢吃月饼,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在民间已经十分遍及了。心灵手巧的饼师,开始给它加上好看的艺术图案,使得月饼更加赏心悦目了。清代月饼已经品种繁多,制作工艺也回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饼象征着团圆和祥瑞,至今也是中秋节人们不可短少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