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盖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20544597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顶盖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顶盖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顶盖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顶盖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盖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顶盖梁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整车企业研发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吉利、广汽、比亚迪等重点汽车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不断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建设,提升产品技术竞争力。其中,吉利汽车大幅提高研发投入,2016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打造了前瞻性的全球研发中心,在有效整合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自身研发能力快速进步。广汽在自主品牌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度达到34%,并积极推动智能产品、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快速提升了产品技术竞争力。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依靠长期连贯的研发投入,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零部件企业正在并将继续成为汽车领域海外投资、并购的主力军,

2、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国际市场,以获得核心技术、扩张全球规模和培育优秀人才。因此,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正成为关键。另一方面,依托技术合作、资本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将成为我国各零部件企业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将继续致力于为企业营造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大品牌培育,推动零部件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一、 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现代汽车通常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部分构成。发动机的作用是使燃料燃烧而发出动力,一般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启动系统等部分组成;底盘的作用是支承、安装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部分

3、组成;车身整体由车身壳体(白车身)、车门、车窗、车前钣制件、车身内外装饰件和车身附件、座椅以及通风、暖气、冷气、空气调节装置等组成,主要作用是保护乘员,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条件,保护他们免受汽车行驶时的振动、噪声,废气的侵袭以及外界恶劣气候的影响,构成良好的空气力学环境,同时车身上的一些结构措施和设备还有助于安全行车和减轻事故;电气设备包括电源组、发动机启动系统和点火系统、汽车照明和信号装置、仪表、导航系统、电视、音响、电话等电子设备、微处理机、计算机及各种人工智能的操作装置等。以上各大系统通过汽车零部件的有效组合实现汽车的基本功能。汽车零部件(partandcomponent)是指机动车辆及

4、车身的各种零配件,一辆汽车一般由上万件零部件组成。基本概念包括总成、分总成、子总成、单元体、零件。汽车零部件行业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需要众多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在成熟的汽车产业链体系下,整车厂商负责车型开发设计、整车组装和终端品牌经营,零部件企业负责零部件的模块化、系统化开发、设计和制造,其供应链条为零件组件部件系统总成。基于汽车零部件行业复杂性、高质量、专业化的生产特点,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步形成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结构,其中,一级供应商直接为整车厂商供应产品,双方之间往往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地位比较稳定;二级供应商通过一级供应商向整车厂商供应配套产品,依

5、此类推,随着所处金字塔层级的降低,产业进入壁垒和技术要求也相应降低,市场竞争也就越激烈。此外,在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过程中,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通常会将部分工艺相对简单、设备投入产出比较低、产能有限的工序交由外协加工厂进行加工或直接采购,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二、 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通过多元化渠道增强应用技术供给坚持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同时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方面的能力,科研机构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优势,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多元化和网络化的技术供应体系。研究推动对改制院所实行业务分类考核、利润部分返还支持创新等措施,鼓励其增强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跨部

6、门协同,推动汽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现有创新资源的统筹规划布局。建立研发信息、成果、资源共享平台和推进组织,加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研究机构之间的研发协同。完善对国家认定的各类研究机构的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其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重点评估其对行业创新的引领、辐射和支撑效果。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的作用。积极推动整车企业之间的联合和战略协作,推动在电动化技术平台、智能驾驶平台、未来共享出行等方面开展联合创新。同时,通过整车企业间的联合,共同培育和扶植一批专业化科技公司和供应商,带动核心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推动企业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适度扩大中国汽车产业创新

7、联合基金规模,围绕汽车行业共性基础课题开展协同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依托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等现有联盟,推动深层次协同创新和合作开发,推动共性技术联合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培养专业人才,引导技术标准建设。推动联盟的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需求导向、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同时,结合汽车产业发展新需求,在先进的节能环保汽车、未来共享出行、汽车+跨界融合等领域推动建设一批新的创新联盟,加强跨界联合创新。三、 建立汽车行业管理部门与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的对接机制在建立健全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的组织架构、战略咨

8、询能力、行业桥梁纽带等方面的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汽车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汽车产业政策、汽车及相关交叉领域各类创新项目立项和评估等方面,建立与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的衔接渠道和采信机制。四、 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变动及原因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主要受下游整车市场价格和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一般新车型和改款车型初期,由于销售价格较高且利润空间较大,其配套零部件亦可达到较高的盈利水平。而新车型的逐步推出又会给原有车型带来价格压力,整车厂商为保证一定利润水平往往要求配套产品每年价格下浮一定比例,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内各层级的供应商盈利空间都会受到层层挤压。从原材料价格变动来看,原材料

9、价格呈先降后升的变动趋势,尤其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钢材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零部件产业的成本消化能力和经营风险控制能力受到一定挑战。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拥有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大的生产规模、更优质的客户资源和更雄厚的资金实力,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在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与客户建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面对系统性风险时承担的损失相对较小,抵御需求波动的能力更强。此外,零部件供应商可通过扩大客户覆盖范围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如扩大出口或售后服务市场的比例、减少对单一客户的依赖等。五、 汽车零部件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基于汽车冲压零部件产品定制化的生

10、产特点,零部件企业根据下游客户整车制造商的定制要求同步进行模具开发、制定工艺路线并组织生产,因此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通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经营模式,即供应商在获得整车制造商资格认证后,根据整车制造商的订单来安排和组织生产。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整车制造商与汽车冲压零部件生产企业关系紧密,汽车冲压零部件厂商会在新车型开发初期就介入,与整车同步开发、生产相关零部件,以保证零部件能与整车同步推出,同步升级。这种直接合作模式凸显了冲压零部件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效应,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六、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

11、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2013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五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同期汽车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71%,零部件行业增速高于汽车行业总体增速。(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柴油机高压共轨等核心技术;具备DCT、大扭矩AMT、8档AT及CVT等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纵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游已覆盖钢材、石化等基础原材料,中游初步具备与整车企业协同开发、制造的能

12、力,下游形成零部件装配、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能力。横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已全面覆盖动力总成、电子电器、模具及通用件等产品。通过强化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垂直分工合作,跨产业协同发展效果开始显现。(四)中国品牌企业快速成长我国商用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以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为主,乘用车零部件则呈现分化,中国品牌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中高端市场多由外资企业占据。但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在加快融入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一大批零部件企业开始为全球主机厂配套,2017年进入美国汽车新闻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达到5家,入围数量逐年增加。七、 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

13、素(一)汽车零部件行业有利因素1、汽车零部件行业国家产业政策扶持行业主营业务为汽车冲压零部件及相关模具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受汽车工业整体影响较大,汽车制造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显示了国家鼓励和扶持汽车行业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决心。在国家积极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以及推进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良好政策背景下,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2、汽车零部件行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长期市场潜力较大受益于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几十年保持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78年的3,6787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14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28%。最近几年,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世界范围内仍属于较高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84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汽车保有量高度相关,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人均汽车保有量也逐年增加。此外,从人均汽车保有量来看,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人均汽车保有量。根据世界银行发

15、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73辆,美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837辆,欧洲和日本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在500辆至600辆左右。长期来看,我国汽车市场和汽车零部件市场仍具有较大潜力。3、汽车产业转移促进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快发展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围绕整车市场的发展而布局。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向亚太地区快速转移。随着我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世界主要整车制造商纷纷采取与国内整车制造商合资经营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整车制造商全球采购的策略为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产品质量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进一步融入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分工。4、汽车零部件

16、行业化趋势国内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整车厂商为控制成本,对于原先进口的零部件,在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逐渐开始选择具备价格优势和本土服务优势的国内供应商,汽车零部件的趋势逐步形成。零部件趋势使得部分优质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进入外资汽车品牌的供应商体系,进而扩大市场影响力,促进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和节能减排的号召,新能源汽车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子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并催生相关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为满足日益提高的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的要求,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将新技术应用于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

17、,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和舒适性,丰富了消费者体验,拉动了消费需求。汽车产业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已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汽车等领域的上游配套零部件供应商带来增量市场需求。(二)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利因素1、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商规模偏小当前,我国的零部件供应商数量众多,但是整体规模较小,且分布较为分散,绝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难以满足整车制造商大量供货的需求。而国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并在全球范围布局,和整车制造商形成了深入的合作,且能通过自身的规模优势不断增强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与国际著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2、汽车零

18、部件行业整体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当前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多为国际巨头掌握,国内企业在关键零部件技术创新方面还不能完全独立自主。与国际零部件企业相比,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通常规模有限,且大多数自主零部件企业产品附加值偏低,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关键技术实力不足,在研发投入及生产管理水平上落后于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企业开发、测试、制造、在线检测等基础装备均存在较大差距。3、汽车零部件行业成本上升导致盈利能力下降近年来,我国能源成本不断上升,钢材、铝材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汽车零配件企业的成本控制难度增加,整体盈利空间受到一定影响。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

19、未来,国际整车制造商可能将生产重心进一步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对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盈利空间可能收窄。八、 现状趋势(一)创新要素形成一定积累和明显增长,支撑了当前阶段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研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1年-2016年,我国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166%增长到214%。2016年,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达到了8%-10%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在汽车研发人员投入方面,全国汽车研发与试验人员达到446万人,相当于2007年的18倍。建立了一批汽车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其中

20、,汽车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了69个,占总量的54%;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个,在机械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占比172%。此外,还建立起一批汽车相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创新环境逐步向好,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创新工程等相关的国家创新项目撬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大规模协同攻关。从国家电动汽车科技专项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再到目前实施的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我国总体上沿着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产业界联合投入,有效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力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制造强国战略五大

21、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在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领域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动能。行业围绕汽车技术链,配置创新链,联合建立了一批以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创新联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行业涌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旨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开展了一大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并取得了预期成果。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性的

22、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创新政策,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其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相关的科技计划也进一步优化为五大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三)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能力和绩效稳步提高整车企业研发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吉利、广汽、比亚迪等重点汽车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建

23、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不断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建设,提升产品技术竞争力。其中,吉利汽车大幅提高研发投入,2016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打造了前瞻性的全球研发中心,在有效整合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自身研发能力快速进步。广汽在自主品牌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度达到34%,并积极推动智能产品、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快速提升了产品技术竞争力。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依靠长期连贯的研发投入,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汽车行业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数量从2001年的2023件,增长到2016年的50480件,增长了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从发明

24、专利公开量的研发人员人均占有情况来看,2016年每百名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是2001年的251倍,技术创新成果富有成效。高等院校在人才培育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相关科研机构初步形成综合性技术服务能力。2016年,全国范围内开设汽车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了175所,其中,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领先高校不仅培育了大批汽车人才,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四)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面向汽车强国建设战略需求,还有以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缺少汽车产业顶层设计和系统化的战略研究能力。汽车产业系统性强,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体制机制复杂,当前缺少一个面向未来汽车强国建设,能够提供创新战略咨询的一个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高端智库平台。二是创新链不完整,贯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的非营利性应用技术研究机构角色缺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严重不足,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之间,缺少能够打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非盈利应用技术研究机构。三是现有创新要素和平台存在投入分散、缺少协同。产业界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总量不足,且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分散、重复投入和研发效率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