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上人:略谈三皈依

上传人:回**** 文档编号:2053978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慧净上人:略谈三皈依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慧净上人:略谈三皈依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慧净上人:略谈三皈依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慧净上人:略谈三皈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慧净上人:略谈三皈依(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略谈三皈依(皈依三宝)慧浄法师著为什么三皈依一、 定信奉二、 消灾障三、 增福慧四、离恶道五、 出三界六、 成佛度生皈依的重要皈依是真正信佛学佛的开始,是学佛的第一课,也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虽是第一步,但如不踏出第一步,岂能踏出第二步、第三步?要走第二步第三步,必然先从第一步开始,所谓:千里之行,起于足下,又说: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因此信佛学佛乃至成佛,要从三皈依开始。三皈依也是学佛成佛的基本,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若无地基,五层十层乃至百层高楼不也许稳固;若无三皈依,要脱离三界六道轮回乃至成佛,那是不也许的,可见皈依三宝的重要。并且,不只入佛门要先皈依,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都要三皈。因

2、此三皈即分有如下五种:1、翻邪三皈 2、五戒三皈3、八戒三皈 4、十戒三皈、具足戒三皈皈依的意义皈即回转归投,依即依托信赖,亦有保护、救度之义。人若心有皈依,则身得安稳,遇难不惊,平安度日。如人溺水,忽见船来,乃归投过去,上船安坐,依托此船,蒙其救度保护。一切凡夫,都是沉溺在六道苦海当中,头出头没,备受痛苦。佛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布满,甚可怖畏。又说:人生是苦,六道苦海。沉沦六道苦海的众生,三宝是救度的大船,只要真心归投依托三宝,进而依教修行,便能脱离三界火宅、六道苦海,甚至成佛。所谓: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皈依,即登彼岸。若能愿生弥陀净土,专念弥陀名号,今生便能脱出六道轮回,往生净

3、土成佛,将来广度众生,乃是必然之事。又,皈字从白从反,有反染成净,去邪归正,离恶向善之意。若更譬喻之,三宝犹如:暗室的明灯;歧途的指南;苦海的慈航;火宅的甘霖;贫者的宝物;病者的良药。皈依三宝:如囚出狱,如子归家;如迷趋觉;如苦得乐;如堕反升。三宝的意义皈依三宝要先理解三宝之义,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佛-佛是觉之义,所谓自觉、觉她、觉行圆满。亦即自己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并且布满慈悲、智慧、愿力、神通、辩才、能度广度众生,使众生也能成佛。又,佛是福慧两皆具足,故日皈依佛两足尊。故佛是宇宙之中,最尊第一、至高无上的大圣者,所谓天上天下无如佛。在历史上浮现的佛是释迦牟尼佛,而十方世界亦有无量诸佛。

4、皈依三宝,第一是皈依佛,以释尊及十方诸佛为教师,可说光荣之至,庆幸之极。法-释尊所说的典型,亦即宇宙人生的真理,修行的目的与措施。闻法修行,能明因识果,去恶行善,离苦得乐,脱出三界火宅,永离六道苦海,证悟涅槃沉寂而成佛。又,法是清净无垢,究竟圆满,故日皈依法离欲尊。僧-出家僧团,佛的代表,传承佛法、住持佛法;一则依法修行而自度,二则代佛说法而度她。如此僧团,人中最上,故日皈依僧众中尊。宝-三宝之宝有多义,略述其三:一、 稀有义:铜铁多,金银少;金银有,钻石少;钻石有,牟尼少。世有金银,物质生活无忧;若皈依三宝,精神生活富裕,灵魂救度可期,故三宝是宝中之真宝。三宝稀有难遇,有偈日:佛出世时我沉沦

5、,佛灭度后我出世;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又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无量寿经说: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二、 最胜义:世上最胜,能生无量功德,发挥无尽妙用,并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无极无限,无边无际。三、 不改义:犹如金刚,永不变质,永不消失,绝对可依托。世间无一可靠:自身有老病苦,不可靠;亲友有辞别苦,不可靠;财富有销散苦,不可靠;名位有坠落苦,不可靠;社会有败坏苦,不可靠;鬼神有凶杀苦,不可靠。无量寿经言: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又言: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

6、有代者。永远不离,与我长在,只有三宝。三宝的种类有多种,归纳为三:一、 化相三宝:又称别相三宝、最初三宝。皈依佛,以释迦牟尼佛为师;皈依法,以佛所说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真理为师;皈依僧,以最初随佛出家比丘为师。二、 住持三宝:又称常住三宝。指流传、维持佛教于后世之三宝。礼一切诸佛佛像这佛宝;一切诸法典型为法宝;一切出家僧众为僧宝。三、 自性三宝:又称理体三 宝、一体三宝。亦即皈依佛,人人皆有如来佛性;皈依法,人人皆有平等无差别的法性;皈依僧,人人皆有般若清净的身心。没有住持三宝,无以显现理体三宝;没有理体三宝,无以安立住持三宝;住持三宝是理体三宝的大用,理体三宝是住持三宝的全体。先皈依身外

7、的住持三宝,进而依法修行,证悟自性的理体三宝。三皈的利益皈依三宝的功德利益,可说在人生中,所得利益总加起来,也不及皈依三宝的功德之大之多。综合起来,约有八种:佛子-成为佛的弟子。戒基-最受戒的基本。减业-减轻业障。积福-能积广大福德。善成-一切好事都会成功。不堕-不堕恶道。神护-四王天差遣三十六位善神随身拥护。得度-将来龙华三会,度脱目前皈依者。若欲举例,经中甚多,略举如下:一、经言,世人虽然行善,不能破坏先世恶业,若能受三皈依戒,便能破坏先世罪业。二、善生经说:若人受三皈,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全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皈依三宝者,其福过彼,不可胜计。三、折伏罗汉经说:过去,有一位

8、忉利天子,天福享完,寿命将终,再过七天,就要死了,她的身体也衰败不堪。但她懂得,命终之后,将在猪中投胎,因此她恐慌极了。于是请教天主,天主也没有措施,天重要她去向佛陀求救,佛陀教她皈依了三宝。死后不唯免堕猪胎,得生人间,并逢舍利弗,请佛说法,而证得圣果。四、法句譬喻经说:从前帝释天五德离身,五衰相现,自知命尽,当下要堕畜生,在一种以冶陶为业的人家受驴胎。帝释天立即驰往佛所,稽首作礼,伏地三自皈命佛法僧众。未起之间,其神识已至陶家驴腹之中。当时驴因没有绳索系缚,行动之间,实时伤胎,其神识即刻又还入本来身中,五德还备,复为天帝。当时,明白罪福的变化,理解兴衰的主线,从此欢喜信受三宝,故再进而得须陀

9、洹道。五、受三皈获免恶道经说:过去,有一位三十三天的天子,天福尽了,尚有七天,就要死了,昔日的欢乐,都离开她了,美丽的天女,不再亲近她了,本来是威威堂堂的相貌,目前变得毫无气色了,她的身体,既然衰弱,并且垢秽不堪,两腋之下,整日流着臭汗。她也看到,她将生到猪胎中去,因此躺在地上,哀伤、流泪、诉苦。此事给天主懂得了,批示她诚心皈依三宝,教她口念: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她便照着天主的批示,皈依了三宝。七天的时限一到,她便死了。天主为想懂得,她死后究竟投生何处,但是以她的能力看遍了所能看到的所在,都无法看到那个天子的下落。只得去问佛陀,佛陀告诉她说:已经由于皈依三宝的功德,转堕为

10、升,升到兜率陀天去了。你们天人,只能看下面,看不到上面的。六、印光大师全集有一段记载:有一天晚上,有一位女鬼很痛苦的跪在关房前求救。她自己说:我是某省某县的人,丈夫个性毒辣,致我死于非命,至今含冤未伸。她已来函祈求皈依老法师(印光大师),来信已在途中,明白必到。她若得皈依三宝为佛弟子,我即永无超生之日,恳求老法师万勿准许。恳求不已。我开示她说:恩怨本自平等,善恶了无自性;既遭恶缘,宜求解释,免得世世酬谢。你应发心皈依三宝,我可代你求法力加被,你可以此解脱,并谕知你的丈夫为你超荐。女鬼终于答应,隔天果然求皈依之某某。以何心情皈依一、 真诚、恭敬、殷切心。二、 理解三皈、清晰体现。三、 郑重其事,

11、以期圆满究竟。皈依前要先忏悔衣服若脏,清洗则净;东西放久,要晒太阳,否则会发霉。罪过要发露忏悔,忏悔则清净。众罪如霜露,忏悔能消除,所谓弥天罪过,当不得一种悔字。我们的心只有佛能理解,也只有佛不嫌弃我们,包容我们,原谅我们。人有隔阂,虽然夫妻,也不能互吐心声,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原谅。皈依后劝嘱一、 每日至少一次,直诚称念三皈依文。心有定向,身有依托,遇难不惊,安稳度日。二、 要具正知正见:相信有善恶报应,有三世因果,有六道轮回,修者超生,不修者堕。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奉公守法,为世良民,为人楷模。四、 念佛即是忏悔,若愿生弥陀净土,专称弥陀佛名,即是主线皈依、主线忏悔。可谓一皈永皈,一忏

12、永忏。善导大师说;念念称名常忏悔。由于既往生弥陀净土,即已脱离三界六道轮回,必然成佛度生,岂非究竟圆满三皈之目的!五、 又,念佛人是净土眷属,犹如兄弟。由于:同念弥陀佛名,同生弥陀净土,同一弥陀正觉花化生;同一念佛,同一净土,同一莲花。则念佛人同是净土眷属,犹如兄弟,同秉父母(弥陀)气血所生,可谓本皆念佛人,本皆同根生,理宜互相友爱,情同手足。故往生论注亦言: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法界皆兄弟。六、 既是净土眷属,也是同门师兄弟,彼此要:相尊重不相轻视,相亲近不相疏远,相体谅不相批评,相协助不相袖手。皈依之后的行持弥陀诞辰于净宗书院皈依典礼开示诸位同修:南无阿弥陀佛先恭喜人们,从今天之后,人们都是

13、佛门弟子,都是宇宙最伟大,最慈悲的佛陀的弟子,是一件可喜可庆之事!我们都已经是皈依的佛门信徒,为了让人们进一步加深理解皈依的意义,以及后来的方向,在此提示如下几点,但愿人们能牢记,进而实践。 第一点:就如刚刚所宣誓的,我们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以佛、以法,以广大的如法出家众为我们的教师,因此并不是皈依某一种人,或者皈依某一种道场,并不是这样的,也唯有以广大的,浩浩荡荡的三宝为我们的教师,这样功德才大。佛经上说,皈依佛,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皈依法,不堕地狱饿鬼畜生;皈依僧,也是不堕地狱饿鬼畜生。我们如果有这一份虔诚恭敬,并且皈依之心真心不移,那下辈子是不会堕落三恶道的。第二点:你们今天皈依只是初步

14、,但都还没有受戒,因此,无所谓皈依之后,这个能做,那个不能做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此前是怎么样的过生活,就继续那样的生活,没有过度的规定,由于人们尚未受五戒、菩萨戒,因此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都可以,没有限制。只是说既然我们已是皈依三宝的人了,而佛是慈悲的,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我们就应当有心依佛的教法奉行。佛的教法除了最基本的三皈依之外,接下来就是五戒十善,因此你们虽然还没有受五戒,也要尽量的随缘、随份、随力的不违犯五戒十善。接下来,皈依之后就已经是佛门的信徒了,因此,理所固然的对佛教基本教法要有所理解,进而信受奉行。佛教最基本的教法就是因果,什么因果呢?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善会得到乐的

15、果报,行恶会得到苦的果报,简而言之,就是善恶报应的因果。并且这个因缘果报不只是今生今世而已,是贯穿过去、目前以及将来,完整的讲,就是三世因果。而所感得的果报的境界是什么呢?就是六道轮回。因此相信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就是相信佛教,没有这样的相信就不是佛教信徒了。 既然我们相信有善恶报应、有三世因果,身为一种皈依三宝者,对于为人处世的心态,就要有如下几点观念: 第一点,随缘消旧业。既然有三世因果的报应,可见我们今生今世的苦乐祸福、得失成败,都跟过去世我们所造的业,有百分之一百的关系。因此我们如果遇到顺缘的时候,就应当心生感恩;遇到逆缘的时候,譬如说有人说我们的坏话、背后话、毁谤的话,或者

16、是事业感情的种种的挫折失败,我们就要怎么样呢?要心甘情愿的接受,晓得这是我们在还过去的债,这叫作随缘消旧业。反之,如果心有不平不满,那岂不是这个旧的业债不仅没有还,反而又增长了一层新的业债上去了吗?因此学佛者要有一种很基本的观念,就是随缘消旧业,那要如何随缘消旧业呢?就是凡事尽量无诤,由于这是自己的业障,应当逆来顺受,而不以牙还牙,因此不与人诤。但是,若只是外表不与人诤,却积压在心中的话,那也不好,会导致精神病,因此内心也不去气愤,不存在心中。也就是,不仅表面行为不与人诤,也没有气愤积压在心中,心中也无瞋气,这就是随缘消业障。完整的讲,我们不仅要随缘消旧业,也要更莫造新殃,也就是,除了一方面消

17、业障之外,另一方面自己也不要再去做违背五戒,或者违犯十善的事情,这样的话,就是在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了。固然我们都是凡夫,难免心有余而力局限性,这个时候要怎么样呢?就是要有忏悔之心,而多念佛。毕竟我们都是凡夫,既然自己是凡夫,常常懂得应当做到而做不到,她人岂不是也是同样,因此我们彼此就要互相体谅,互相包容。 第二点,凡事为她想。任何事情如果可以先为别人着想的话,那真的是可以给对方带来温暖跟恩慈体贴,彼此不仅和谐,同步对方也会感我们的恩,无形中我们就在跟她结善缘、结佛缘。 第三点,理性不情绪。人际之间之因此会彼此不和谐,或者是心中有苦恼,或者是造罪造业,往往都是不够理性,都是太情绪化了,因此凡

18、事要理性而不情绪。那要如何理性不情绪呢?就是凡事要客观,不要自觉得是。 第四点,只见自己过。孟子有一句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说,凡事要先反求诸己,一件事情如果与人有了摩擦,那么我们一方面要反省自己,先检讨自己,因此只见自己过。这样的话,彼此就能和谐,业障也能消除;如果凡事都是我对你错的话,就会夫妻不和、家庭不和、团队不和,会给自己带来种种的苦恼。因此,宁可承认自己的错误,自己摆低姿势,这样的话会给团队带来和谐,也会赢得别人对我们的尊敬。第五点,不说她人非。一切的罪过,往往都是由于不守口德,因此我们要学习守口如瓶,凡事检讨自己的过错之外,不要去责怪人家。如果发现别人有错误,也不要去宣扬

19、,不要讲给第二个人听,也不要讲给自己最密切的人听。由于自己最密切的人,也有她密切的知己,话传来传去,罪业就造出去了,并且,说人背后话是最损阴德的。因此,我们修行学佛最重要的是心存诚恳,存诚恳之心而不要随便打妄语,不要随便说是非。总之,就是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要做好事。 第六点,念佛愿生西。这是最重要的,由于我们虽然真心皈依了,不堕三恶道了,但是六道轮回还在,六道轮回如果没有超脱的话,总会有某毕生某一世堕落三恶道,一旦堕落三恶道的话,就是所谓的苦重时长-痛苦非常的深重,而果报又非常的漫长,因此,要念佛!可以诚恳的念佛,就是真正的皈依,由于念佛就有弥陀的加持,如果我们念佛并且不执着这个世间的一切,

20、而愿生极乐世界的话,那就必然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就一定成佛! 我们皈依的最后目的是但愿自己可以成佛,也可以广度众生,使众生也可以成佛。如果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岂不是就可以圆满我们的皈依呢!因此最重要的,但愿人们就是要每天念佛,常常念佛! 已皈依的人,如果不能每一天常常念佛,但至少每一天要念一遍三皈依,也就是我们单子上写的。如果能常常念佛的话,那就保持历来念佛就可以了。由于我们历来念佛,目的也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彻底的解脱生死轮回,这一种皈依,这一种行止,就已经是真正的皈依了,为什么?我们皈依的人,刚刚所讲的,要先相信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既然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那我们如果不

21、假藉这个人身来脱离六道生死轮回的话,那岂不是太愚痴了吗?反过来讲,岂不是对于佛法的教理,基本教理不看重吗?因此,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历来念佛,就是真正的皈依三宝了。 已经皈依的人,每人都会有法号,男众第一种字都是宗,净土宗的宗,第二个字就各不相似,但是都会取比较好的字意来给人们作为法号;那女众呢?第一种字就是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也就是但愿我们以净土为宗,以净土宗为宗,以南无阿弥陀佛为念,因此女众第一种字都是佛,那么第二个字也是各不相似。至于皈依的内涵,等一下会发给人们一本解释皈依的小册子名为略谈三皈依,但愿人们带回去具体的看。皈依典礼到这里圆满,人们合掌一起称念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22、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12月26日,农历月日弥诞)念佛即是真皈依(一)凡历来专称弥陀佛名者, 即时真皈依、大皈依、 无上皈依。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宗教虽多,唯佛是正。今有如此众多善男子善女人舍假入真,去邪归正,发心皈依三宝;诚是诸佛赞叹,尤天欢喜。然而祖师言:“不可外现贤善,内怀虚假”,亦即必须真有皈依之心,方得皈依功德;固收到“皈依证”之后,亦应于佛前长跪合掌,自白三皈,其词如下:我某某某尽行寿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三说三拜) 我某某某尽形寿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结三拜) 又,若某某法师前来,宜再次恭请法师传授三皈,并阐明三皈之意,令其明白,心中领纳。皈

23、依对象是三宝,故三宝皆我之师,非仅某道场某法师而已。但,若学净宗者,即应亲近净宗道场、师傅、同行;余则可敬不可学。 皈依功德易得而易失,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宗教,亦不随喜赞叹,法、僧亦然;持此正知正见,则皈依功德永不消失。 皈依之中极目的在于成佛度生,而“念佛成佛是正宗”,念佛即是往生,往生即是成佛,成佛既能度生无碍。故凡皈依者,应常念佛,愿生极乐,则往生、成佛、度生,尽在其中。至少早晚各念一串念珠之佛号。 又,凡历来专称弥陀佛名者,即是真皈依、大皈依、无上皈依,阐明如下:南无-归命-身心性命皈投依托 阿弥陀-无量寿-涅槃极法三宝 佛觉-觉涅槃之法-【满觉-佛】【分觉-僧】本宗以“专一”为旨,亦即

24、专称专礼,专供阿弥陀佛,故寄去“南无阿弥陀佛”像,背后有净所写的“略解”,请皈依者详阅细思。 皈依者即是信佛学佛之人,其行事为人;对佛有信心、敬心,对人有爱心、恕心,对己有悔心、良心。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仁民爱物,不杀生,少吃肉,素食更佳。此外净宗法师所编“本愿念佛之人自律规范”,悉应遵守。念佛即是真皈依(二) 南无是皈依之意,阿弥陀三字是涅槃常住不生不灭之法,佛者觉,觉此法圆满名佛。 以通途法门而言,皈依是入佛门的第一步,须由出家众亲授,先教言:“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归依法、皈依僧。”(三说三拜)次结云:“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说三拜)并为其解说三宝意义,使其领纳在心。皈依之后不得再信奉其他外教、神明等,否则即失皈依之体。若依净土法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大皈依,南无是“皈依”之意,“阿弥陀”三字是涅槃常驻不生不灭之“法”,佛者觉,觉此法圆满(满觉)名佛,未圆满(分觉)名僧,列表于下: 阿弥陀-法南无-皈依 满觉-佛 佛-觉-分觉-僧 故皈依之后,应“历来专称弥陀佛名”,既保皈依之体,亦能往生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