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0529676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文献阅读方法整理与总结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 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 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 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 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 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 点,个人心得,(关键是要很好保存、整理和运 用)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 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 整理。记什么:摘抄:心得:自己的评注“看文章时作笔记阅读笔记本可按不同的内容 进行分类摘录,如:进展,研究方法,实验方法, 研究结果等,并可加上自己的批注。另外,有的 时候想到的

2、思路,闪过的想法,作笔记记下来, 随时查一查,可能时间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怎么记:1、分类的记:“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 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 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2、定期总结(不能光记不看!我就 是!)“对于笔记要定期总结(总结过去已经做过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 做到知己知彼;从中发现别人的优点 和不足。预测将来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才能准确出击,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 要着眼于将自己的成果往SCI上发,所以对一些 经典的陈述,要有选择性的标记并记下来。”原则:1、大量的

3、阅读、读外文: “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才能把握本 领域的动态和方向。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 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好像是 100 篇吧?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 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请教导师,却被告知只要每天把数量读 够就行了。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终于最后融 汇贯通,也理解了导师的方法。所以,我觉得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 了。 而且,每个作者的研究方法多少有所区别, 读得多了,渐渐就会比较出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 点,对自己今后的研究大有裨益。其实,由于现 在科技进步很快,即使

4、是自己从事的领域,也有 很多新技术、新观点不停的出现,所以,即使是 个“老手”,如果懒于更新自己的知识,也会很 快落后。”不要指望在中文文献中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尽可能多地看文献(有点困难):很多同学都 不知道看文献究竟要看多少?当然是越多越好。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 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为什么要阅读文献(问的好!但解释的一般!)我们很多的时候,闷在实验室闭门造车,实在不 如稍抽岀一点时间看看文献,看看别人是否有同 样的困惑。我们的大老板说,要想有成绩别无他 法只有读,读,大量的读文献,尤其国外的。阅 读文献的来源”“全面参考国外文献。一定要清楚,国外文献也 有一些

5、不可信的文章;另外一种现象就是关于重 点的关键的东西他会略去不写,有时一些细节的 东西他也不会写的.(有体会!)问题是各人省略 的关键和细节不尽相同,你便从对比中发现他们 研究的脉络和问题的关键所在。”2、由一个小的知识点做突破口:“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 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 20 篇 左右已经相当多了(/感觉这句很重要)。之所 以不必在意 3 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 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 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 的共同看法,和分歧。(需要一定分析和阅读量!) 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

6、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 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 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 知识结构和看法。”3、目的明确的读:就是要明确自己正在读文献的目的:是了解概况和发展、学习 方法、拓展思路、宽展领域(读其它相关的东西)、参考技术(照人家的做)4、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培养出一种习惯那么很多事都是不知不觉就会提高的:“天天学习:文献天天有。如果只作为一个收藏 家,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我的问题!)下载的 目的是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 知识。只要坚持学习,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 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 “邹承鲁院士写他是如何读文献的: 无论

7、题目 从何而来,都必需紧密追踪当前有关科学领域发 展的动向。从研究生时代开始,在导师教导下, 以周围同学为榜样,我就养成了每周必定去图书馆浏览最新期刊的习惯,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如果确实有事,下周必定补上。我当时有一 个小记录册,登录所有对本专业重要的刊物,每 期读过后,一定做记录,决不遗漏一期,直至今 日。”=1“阅读英文文献要持之以恒,不要怕难:我英语 很差劲,大学好不容易过了四级,六级两次都差 几分,后来就索性不再管了。刚开始看英文文献 的时候没有一点基础,恰好我又是搞纯基础理论 研究,看起来真够费劲,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 献。我一直都坚信“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 是我后来发现是我

8、自己在原地踏步。于是这样思 考来思考去根本没有结果,我就增加篇幅量,强 迫自己去看,慢慢地看出兴趣了,速度也越来越 快。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 了。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非常正确的。”“定期读几篇cell, nature,science还是很重 要的,不要认为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就不关心,其 实目前生物医学界的许多方法和思路是相通的, nature,science上最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领域上完全可能豁然开朗。”“对于你从事的领域的重点杂志(NO. 1)应该 是每一期的每一篇文章都阅读一下,然后是重点 阅读。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每篇的 TITL

9、E&ABSTRACT 应该阅读的。”5、阅读时要对立(思考、判断):中国人现在很少有自己的思想了,很多都是 没独立的看别人怎么样,自己也怎么样,最 后成了不如别人的别人!所以要独立思考! 亲自实践!认真的分析和判断!“现在可以在网上阅读所有重要刊物的目录和 摘要,这就更容易做到了。掌握文献、对文献进 行综合,以批判的眼光评价文献,并从中提取出 有用的和正确的信息以指导今后的研究是一个 能独立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必备的能力。 阅读文 献以追踪当前发展动态时,务须切记发挥自己判 断力,不可盲从,即使是知名科学家和教科书有 时也会有错误。古人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在追踪当前发展的重要方向时切记,你

10、看到的问 题别人也同样会看到,越是重要的问题竞争必然越是剧烈,在研究条件不如人时,如果没有创新的研究思想,独到的研究方案是不可能超越他人 得到成功的。虽然国际上也有对于某些重要课题 一哄而起的情况,但在我国似乎特别严重。缺乏 自己的创新思想而片面一哄而起追求热点,是一 条必然失败的路线,最多只能是为别人成果锦上 添花,或做一些小修小补的工作而已。关键在于 自己的创新思想。创新思想来自何处,虽然灵机 一动产生了重要的创新思想,在科学史上确实有所记载,但这毕竟是比较罕见的,而远远更为常 见的是天才出于勤奋,创新出于积累,积累可以 是个人积累,也可以是本人所在单位的长期积 累。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旺火炉

11、原理,也是诺贝尔 奖经常出在少数几个单位的原因。只有勤奋努力 才能不断有优秀工作的积累,才可能在工作中逐 渐产生真正创新的,别人无法剽窃的创新思想, 才有可能在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而在一个炉火 熊熊的旺火炉中,不断会有优秀工作的积累,优 秀人才的产生,并且创新思想和人才的不断相互 作用,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就会不断创造出新 的突破性成果。”阅读文献要带着批判的眼光:=i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 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 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 他。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我们也不能 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 另外的观点。忘

12、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 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科学研究不能因为它已发表就认为是完美的,我们就是读一篇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文章,也能在其中发现一些不 足。我们应该认识到的一件事是在阅读每一篇发 表论文都能够挑战自我,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目 的 (内容有点高调 ”“勤思考:不单单是了解别人做了什么,还要考 虑别人没做什么,或者他的实验能不能和他的结 论吻合,数据可不可靠等等。用图表的方式将作 者的整个逻辑画出来,逐一推敲,抱着一种挑的 心态想。带着挑剔的眼神去读文献,不要盲目崇 拜(独立)有些东东自己作作,发现并不是那 么回事,自己要动手,自己更要动脑。看文献中 懂得抓重点,找思路。主要

13、是学习别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献问几个问题,文章的技术突破口 在那里。比如一大堆专利讲了很多种分离方法, 关键不是看它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而是想这个分 离方法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人家会想到这个方 法,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为分离 的依据。”5、多交流!有些东西通过一些交流很 很快的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了解与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机构,密切关注在 该研究领域和方向的顶尖group所发表的论文 并认真研读。对于本研究领域的国际领袖人物和 实验室,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去研究他们的主页。可以在google上免费订购你所感兴趣的 alert (利用资源),他24小时更新,会不间断 的向你信箱发送网

14、上出现该话题的文章。经常上网看看最新的资讯说不准会激发你 亠时的灵感。”“多与人交流,是提升自己的极好方式:和导师 谈谈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领域 某一方向的研究进展;与相关方向的牛人谈谈, 对自己的启发要比看文献大的多。不仅与本领域的牛人交谈,还抓住机会与其他领域的牛人交 谈,牛人的一句话,有时你读半年书都读不来的。 特别是其他领域的牛人,他没准就给你一个金点 子,特别是在中国,牛人一般对外行人不怎么保 守。集体讨论非常必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 起,文献人人都有一份,每人分工读不同的文献,=1然后大家坐到一起。顺序开讲,互相讨论。这样, 文献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 ”步骤:

15、1、MIT 方式:1)有目的的总体浏览:“内容目录”、 “结论部分”和“简介”!2)找出文章的 Key3)精度有价值的文章、边读边思考 (我就爱这样,嘿嘿!但是有个结果就是阅 读速度慢!)“MIT人工智能(AI)实验室的教授和学生总结 的如何读论文,还不错! 阅读论文是需要练习 的技能。不可能完整地阅读所有的论文。读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一篇的过程)(MIT 就是狠,很务实!我很有同感!嘿嘿!)第一阶段是看论文中是否有感兴趣的东西。 AI 论文含有摘要,其中可能有内容的介绍,但是也 有可能没有或者总结得不好,因此需要你跳读, 这看一点那看一点,了解作者究竟做了些什么。内容目录(the ta

16、ble of content、结论部分 (conclusion、和简介(introduction、是三个重点。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行,就只好顺序快速浏 览了。一旦搞清楚了论文的大概和创新点,就可 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阶段了。 在第二阶段,要找出论文真正具有内容的部分。 很多 15 页的论文可以重写为一页左右的篇幅; 因此需要你寻找那些真正激动人心的地方,这经 常隐藏于某个地方(Key)论文作者从其工作中 所发现的感兴趣的地方,未必是你感兴趣的,反 之亦然。最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返回去通篇 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 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

17、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 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 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 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 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方式二(一种做研究整体模式)1)看综述:2 )泛读:3 )精读:4 )做笔记:5 )有需要时回查(文章、笔记、文 章的参考文献 (有点像做阅读理解 :“首先要做的是寻找权威杂志上相关研究领域 权威人士撰写的综述类文章。这类文章信息量 大,论述精辟,读后不但有助于掌握相关研究的 重点和焦点内容,而且能帮助我们掌握研究领域 的大

18、方向和框架,哪些人、哪个大学或研究所、 在哪个方向比较强等等;其次是泛读摘要,挑选 最相关的进行精读。精读文章同时做笔记和标记 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好文章可能每读一遍就有不 同的收获,每次的笔记加上心得最后总结起来就 会对自己大有帮助;再次是针对不同的需要对论 文进行泛读和跳读。=l涉足一些和专业有点瓜葛但有相当距离的 领域。我一般研读相关文献的程序是:1、对该 领域有较多介绍的中文成书(资料一般是比较 老,如果是新书通常汇集了最近5到10年的主 要研究内容和结果)读后可以对这个领域发展历 史和近期状况有个全面的了解,一些专门的术语 和英文单词也有了概念。2、根据研究内容通查 最近3年的中文期刊

19、,主要是通过看综述了解最 近进展和一些国外发表文章的人名和期刊名,还 有国内做到什么程度了,为请该类项目打个基 础。你可以知道国内那些同行在做这工作如果 实验中碰到一些具体的细节问题的话,你可以联 系他们,这便可以使你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3、 根据上面的学习掌握的专业词汇,人名,期刊名 查国外文献。我的体会是,如果那个领域和原来 专业距离比较远,那么一来就去查外文的文献往 往找不出好东东,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常有臆断的 情况,导致检索效果不好。我觉得对于自己要研究的不熟悉的内容,那 么你得首先翻翻中文教科书,这样在你以后阅读 文献时会很有帮助。然后,在上网查一些你的老 板或你自己想要做的题目的相关

20、方面的中文综述,也算是对教科书内容的补充。同时也让你有 可能触及到国内目前的此方面的前沿。这时候, 你可以开始阅读一些外文的综述,看一看国外的 研究情况和进展。或许,此时你会对你想要研究 什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可以阅读一 些国外的原始论著,它将会告诉你如何去完成你 要研究的题目。等到文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 可以开始你的课题了。但千万别忘了,时刻关注 你正在研究的相关内容研究进展,它可能会给你 的课题新的补充。最后一条,看文献,编上号, 做好笔记。对于一个尚不熟悉领域的课题,先找相关的 综述,综述是了解该领域最快的途径,因为教材 具有滞后性,而论著又偏重于某一点,优秀的综 述可以作教

21、材读的.读文献的顺序,当然还是从中文到外文,毕 竟,中文是自己的母语,容易看懂,也容易有成 就感。文章内容是从综述到论著。一般花上一两个 小时,可以查一堆文献,先把它们的摘要整理出 来,甚至打印出来,根据摘要,可以初步判断哪 些是自己决定要的。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仅要看原文,还要看它的参考文献,一般深追上 几篇文章,对于想了解的问题也就知道个大概 了。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当然要做些笔记,建一 个word文档,做些复制拷贝的工作便可,这样 做的好处是,回头就不必再花好多时间去找你的 论据或论点。”“自己熟悉的领域:最省事的是只看摘要,因为 容,但有时这是不够的,相对省事的方法是细看 摘要,略读

22、前言,再看结果中的图表,最后读一 下自己感兴趣的讨论部分。但如果文章对自己很 有意义,那就应该通读全文了。如在寻找课题阶段,重点读讨论和结论以及 展望,在课题设计阶段,主要是材料和方法。若 只需了解一下该研究的思路,可选取摘要及引文 与结论进行泛读。文章的讨论部分真是很重要,如果时间稍微 充裕点,建议研读和模仿牛人paper的讨论部 分。我觉的最重要的是理解讨论中的精髓,这是 作者idea创新性以及与旧有的实验结果比较的关键部分,可以看出作者设计此实验的思路,在 作出比较以后,对自己的课题会有很大启发。”3、一种生化学科的方法1)摘要引文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 背景。2)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

23、3)讨论和结论4)结果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 何得到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材料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 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讨论和结果“单篇文章阅读顺序及侧重论文阅读顺序:1摘要引文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图表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 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4结果详细阅读结果,看数据是如何得到 的,又是如何分析的。5.材料和方法详细阅读材料和实验方法,看实验是如何进行的。6. 讨论和结果进一步掌握论文,注意讨论 中的关于从已知的知识和研究如何解释本文获 得的结果。另外对于论文中大量的图表来说,当 你能够重新画出这张图,并且能用自己的

24、语言解 说这张图,表明就读懂了。一篇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依次是:图表,讨 论,文字结果,方法。(对于生命科学说的!)”4、方式四:文章顺序论文的组成看的顺序1题目(Title)12作者(Author)3作者单位(Author Affiliations )4摘要(Abstmct)25关键词(KeyWord)6正文(Text):61引言36-2实验方法、原理662图,表563结论47参考文献(Referenfe)若是好文章,定要重视它 的参考文献!“1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2.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3. 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实际上应当在考他的研究生之前看过),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4.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4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5.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 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 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 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