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四川文化强县 打造梓州靓丽名片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20528544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好四川文化强县 打造梓州靓丽名片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建好四川文化强县 打造梓州靓丽名片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建好四川文化强县 打造梓州靓丽名片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建好四川文化强县 打造梓州靓丽名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好四川文化强县 打造梓州靓丽名片(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好四川文化强县 打造梓州靓丽名片三台县文广新局 王述生三台县,古称梓州,幅员2661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932个行政村,109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48.63万户,总人口147.56万人,居四川省第3位,其中非农业人口20.69万人、农业人口126.87万人。县城面积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万。属全国文明县城、四川省文明示范都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楷模,全国文化先进县,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四川省唯一的广播影视示范县,全省首批农村文化建设示范哺育县。“十一五”以来,三台县委、县政府及原县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原县广电局(7月整合为三台县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多方争取到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灾后重建项目1247个,争取灾后重建资金40862万元(含澳门援建资金5750万元),总共筹措资金5个多亿元。其中,投入24979万元完毕了321个文体项目建设,投入14450万元建设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体系,投入1.2亿打造郪江古镇。完善了全覆盖服务网络,实现了全方位服务供应,构建了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创了文化空前繁华活跃的新局面,发挥了农村文化示范县的辐射作用,迈开了四川文化强县建设的大步伐。一、“三级覆盖,十位一体”实现服务体系全覆盖时至今日,三台县已建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全覆盖网络,形成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体育、新闻、出版、

3、旅游、娱乐“十位一体,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文化“到处有”,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 电视“户户通”、网络“到处用”,体育“人人爱”,新闻“每天新”,出版“业业兴”,旅游“到处活”,娱乐“样样全”的目的。(一)建成县乡村三级全覆盖的文化服务体系三台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注重从城区向街道社区延伸,从乡镇向村社延伸,形成了以都市群众文化设施为骨干,以乡(镇)、社区、村(居)基层文化设施为基本的“横向到边,纵向究竟,斜向到角,覆盖城乡、构造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网络。县城,投入960万元新建4000文化馆新馆,投入1190万元重建4500图书馆,投入16

4、00万元新建4000梓州大剧院,投入1320万元,新建3000“非遗”博物馆,投入800万元修建了潼川豆豉专项博物馆,投入500万元建成50多种文化广场。乡镇,新建6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发行网点、93个公共阅报栏。总投资达3234万元,总建筑面积达25300。村(社区),建有932个村广播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109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和社区书屋。此外,还投入了5100万元对郪江崖墓群、云台观、琴泉寺、东塔北塔、文物管理所、保护文物等文化遗产(文物)进行了维修加固。总投资1.2亿元,分三期完毕郪江古镇场镇范畴内建筑立面仿古打造、管网改造、街道石板路铺设、绕镇道路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和古镇风貌

5、整治。全县形成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网络,活动网点星罗棋布,文化设施功能完善,整体水平省内领先。(二)建成无线有线双重覆盖的广播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有线广播服务体系。-,县委、县政府将农村有线广播先后纳入“十大重点工程”与“民生工程”,总共投入资金1288.3368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资金1185万元,县广播电影电视局筹集投入103.3368万元),四年共建设有线广播922个行政村,维修改造13个村(前全县935个村)。有线广播村通率100%,使用率100%。县到镇、镇到村采用光纤共缆双向传播,村到社、社到户按“有线通,双入户”的规定,采用广播专用馈线音频功率传播与有线电

6、视数字信号同步入户,架设广播馈送线6524公里,挂设高音喇叭17492只。完善提高无线广播服务体系。三台县大旗山无线发射台是四川省农村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骨干台,进行了维修改造,恢复中断近年的广播节目。目前,共发射六套广播节目,节目信号覆盖三台全境。四台发射机均采用“1+1”备份,保证了安全播出。(三)建成能满足多层次需求的电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益性电影服务体系。按照“公司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思路,制定电影事业发展管理规划,积极培养放映主体。增添8个移动500G硬盘,建立流动片库,实行“点菜式”服务,每年完毕11220场公益电影放映,全面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放映目

7、的。目前,正在实行城乡公益数字电影村级固定放映点建设以及运用广电光纤远程放映农村公益电影的技术模式。强力推动经营性影院服务体系建设。,县委、县政府及县广电局多方融资6705万元,在全县建设22个镇乡电影院和1个城区电影院(其中,镇乡电影院400座14个;600座8个;城区电影院按三星级原则修建容纳400人的大厅1个,容纳150人具有3D放映功能的中厅1个,容纳50人的小厅2个)。同步在全县开辟了50个数字电影放映广场,形成了乡镇、街道、社区、社区数字电影广场综合放映格局。目前全县已已构建了遍及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和设施先进的数字影院服务体系。(四)建成全域双向可控的数字电视服务体系进一步巩

8、固无线电视服务体系。大旗山无线发射台的中一、中七电视节目信号有效覆盖县域全境。强力建设有线电视服务体系。在中央实行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之前,三台县就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及县广电局合计投入5469万元完毕了“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建成覆盖县域全境的广播电视双向光纤网络,有线网络主干光缆765公里,支干光缆2485公里,电缆干线6327公里,光接受机3131台,放大器26535台,网内传播4套广播节目和36套电视节目,为国家村村通“8+4”原则的三倍。全县有线电视用31.65万户,村通率100%,入网率75%。以来,完毕全县网络双向化改造,实现了光纤到楼栋、到村组,

9、建成了全县广播电视双向光纤骨干环网,搭建了有线数字电视节目平台、传播平台、监管平台。率先完毕整合,建成“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宽带双向、可控可管”的新一代广电网络。,全面实行以有线数字互动电视建设为核心的“三网融合”工程,在保持“4+36”套广播电视节目同质均等基本服务的同步,建立分类供应、分层消费的数字电视服务体系。迅速建立数字电视智能化服务体系。三台县从10月开始进行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到3月,完毕了城区5.7万户的整转任务,截至12月底,完毕了30.5万户有线电视的整转任务,完毕率达99.5%。全县群众普遍享有到了数字生活,数字时代提前到来。县文广新局运用先进技术,成功地将数字电视

10、发展成为“家庭多媒体信息服务终端、都市信息化的综合平台”,让广电网实现数字电视、数据广播、视频转播、信息传递、电视短信,手持电视等互动功能。顾客既可以看电视、听广播,还可以随时点播节目,享有电子政务、文化教育、生活信息、电视商务、娱乐游戏、电视上网等多种智能化、互动化服务,实现了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的转变。(五)建成全功能全业态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运用广电网络共缆双向传播的网络资源,积极实行信息网络工程。先后建成三台县教育城域网、农发行金融网、环保监测网、公安“电子眼”天网等13个专用网,长期在网宽带个人顾客7665户,集团顾客10多种。依托广播电视台宣传资源建成三台新闻网。绵阳被列为全国“

11、三网融合”试点都市,三台县文广新局紧抓机遇,全面实行以有线数字互动电视建设为核心的“三网融合”工程。并积极摸索数字化大趋势下,推动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多功能开发运营,加快全媒体的互动电视、直播、交互融合的数字电视、互联网、通信网、物联网和数字电视的融合等新业态发展,努力建设和完善新型农村广播影视与信息网络公共服务体系。(六)建成遍及城乡的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体系三台县投入3300万元新建9000体育馆,投入1200万元完毕了体育场维修改造工程,投入800万元建成了3057平方米的室内全民健身中心,并重点实行三大工程项目。一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县城建立了以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文

12、化体育中心为核心,以凤凰山、牛头山、迎宾广场、梓锦广场为辐射圈的健身休闲园,每个镇乡建立了镇乡综合文体站,每个社区建立了全民健身点,全面形成了一县多园,一乡(镇)一站、一社区一点的体育设施网络。在体育组织建设方面,实现一级一会(体育协会)、一村(社区)一员(社会体育指引员)的目的。在体育活动建设方面,实现以足球品牌为龙头的赛事活动带动其他健身项目开展的目的。二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管好、用好已建成96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基本上,按照上级规划实行好工程建设项目,并以此推动农村体育活动的广泛进一步开展。三是体育网点建设工程。在十二五期间将建成一种大型文化广场、一种恒温游泳馆、50个足球网点学校,

13、63个镇乡体育健身长廊及200米运动场、800个农民体育健身场合,18条社区健身途径。完善的体育服务体系,推动三台县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三台县先后承办了全国第七届“奥迪杯”(四川赛区)青少年四驱车模比赛;全国中学生(四川赛区)足球比赛;四川省“锦盛杯”青少年足球比赛和绵阳市中小学游泳比赛等一批有影响的赛事,检查了三台县承办大型赛事的能力;扩大了三台体育在全省的影响力。(七)建成全域覆盖迅速便捷的新闻服务体系县两台(电视台、广播电台)一站(新闻网站)始终坚持“环绕中心,服务大局,惠及民生,增进发展”的宗旨,坚守新闻宣传主阵地,充足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导作用,因地制宜设立栏目节目

14、。县电视台开办三台节目1套,开设三台新闻、民生播报、政策法规之窗、记录三台、梓州先锋、周末大观、科普大蓬车等7个栏目。三台新闻、民生播报每周周一至周五共播出五组新闻,周六、周日播出一周新闻综述。三台广播电台开设有每周一歌、三台新闻、广告文艺、晨曲专送、午间音乐、综艺博览、对农村广播、周末大观等8个栏目。每天三次播音:第一次播音5:508:00;第二次播音:9:0012:30;第三次播音18:2021:00。广播电视制播能力增强,公共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公益性更加突出。年制作广播节目1277.5小时,电视节目34675小时。年播出广播节目5840小时,播出电视节目35040小时,其中播出电视剧15

15、513小时。年制作电视专项片40余部。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以群众为主角,关注本地热点进行解读。坚持重要新闻节目当天播出,增强新闻的实效性。广播电台通过调频实现无线、有线无缝覆盖。为全县群众提供了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时政、科技致富、娱乐等方面信息,提高了广播媒体的影响力。依托广播电视台宣传资源建成三台新闻网,开设一级栏目20多种,分栏目100多种,年上载各类信息3万余条,月点击率15余万次。每期的三台新闻、民生播报、周末大观等重要栏目都挂在三台新闻网上,各界人士可以随时查阅、观看,解决了广播电视转瞬即逝,过而即忘的缺陷。县委、县政府主办了今日三台报,向全县各级部门和单位免费赠阅。各部门

16、都建立了内部信息网络。全县形成了纵横交错,零盲点、全覆盖新闻服务体系,全县人民群众都可以及时精确地理解到国内外及本地各行各业的最新消息,获取学习、工作、生活、生产、娱乐等各方面的资讯。(八)建成规范有序繁华活跃的出版服务体系三台的出版发行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呈强劲发展势头,事业投入持续增长,出版发行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范有序,布满活力,繁华活跃的出版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三台县出版发行业按照“统筹考虑、整合资源、节省用地、打捆实行”和“统一设计方案、统一建筑风格、统一功能设立、统一标记规格”的“四统一”原则,将图书发行网点、公共阅报栏建设与镇乡综合文化站建设一并进行,突出图书发

17、行网点的特色,保证每个发行网点有发行室、阅览室和库房。保证图书发行网点的规模,特大镇保证有120,中小镇保证有80100。公共阅报栏都建在本地场镇闹市地段,以以便群众读书看报。县新华书店改制后,经济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综合指标持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县图书馆、村级图书室及农家书屋所有免费开放。四川省新华文轩三台分公司充足发挥书刊发行主渠道作用,全面保障了全县10万余学生的教材用书。“十一五”期间,全县总共投资2204.2万元重建了154个新闻出版项目,总建筑面积为6100平方米。其中投入2074万元建设61个图书发行网点,投入130.2万元建设93个公共阅报栏。全县有公开出版物印刷公司2家,内部

18、资料性印刷公司6家,包装印刷公司2家,其他印刷公司25家;有以三台新华书店分公司为代表的图书发行公司和单位247家,民营图书零售点88个,农家书屋936家,农村书社4个。从事印刷和图书发行的公司和经营单位合计282家,从业人员达1090人,产业收入5254万元。近年来,三台县的印刷和图书发行业发展较快,已成为三台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九)建成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的旅游服务体系三台素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天府蛇城”的美誉,如今已成为具有现代元素的旅游胜地。全县拥有众多的、全国出名的、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郪江古镇具有两千近年的历史;金钟山汉墓群为全国四大汉墓群之一;云台观有清帝敕赐

19、,乃四川第二大道观;鲁班水库为四川省第三大人工湖泊;牛头山杜甫草堂闻名遐迩。三台县充足运用多种历史及现代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了海内外近百万人次游客。三台县目前有绵州、康辉、假日等10余家旅行社,立足本地,辐射全国的旅游服务体系已全面形成。(十)建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善的娱乐服务体系三台县的娱乐服务业异常繁华,已形成较大规模的文化产业群,日益显现出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种类的全社会参与形态。一是网吧上网服务。全县范畴内网吧总量为500余家,县文广新局将重点引导和扶持中、小型规模的网吧向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将建成一家网吧连锁公司,县城区设立网吧50家,乡镇网吧设立,按每1万人设立

20、一家原则网吧,个体经营网吧每个乡镇3-5个,每个村社发展网吧1个。二是歌舞娱乐服务。全县范畴内歌舞娱乐场合80余家,投资在500万元以上、1000平方米以上的歌舞娱乐场合2家,投资金额在200万元、500平方米以上的歌舞娱乐3家。100平方米如下的歌舞娱乐场合50余家。三是游艺娱乐服务。三台县既有游艺娱乐场合(含电子游戏厅)100余家,其中城区40多家,乡镇60多家。城区面积500平方米,游艺机50台以上的游艺娱乐场合2家。四是休闲娱乐服务。全县餐饮娱乐场合多家,大型休闲娱乐山庄(茶园)20多家,休闲会所50余家,茶馆1000余家,其她如台球、洗浴、保健按摩、康复中心等500余家。全县多种娱乐

21、场合5000多家,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服务业总产值达20多亿。二、“三级管理、十大机制” 实现服务管理全方位为保障群众公共文化基本权益的长效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优质化,三台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管理模式,健全了“人财物事权,建管用运评”十大管理机制。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指引、地方引导”公共文化设施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开创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动”的公共文化服务全民参与的新局面。彻底结束了此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格局和运营模式,实现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高度整合与高效运作,实现了由松散型向紧密型提高,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提高,由重覆盖向重服务提高,由重建设向重管用提高,经营上由行政

22、型向市场化转变,由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变,由公益性向经营性转变。夯实了公共文化事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基本,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一)建立严明规范的领导决策机制三台县建立了“县委统一领导、党政齐心合力、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建设格局。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重要负责人为成员公共文化服务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明规范的领导决策机制,在实践积累的基本上,不断规范决策事项提请程序、方案论证程序、决定形成程序、决策实行程序等。形成“独具三台特色,体现三台智慧”的开放民主决策管理体系,保证了规划与政策执行的安全性、可行性、持续性与稳定性。各级各部门能自觉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

23、阵地意识,能自觉贯彻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县政府的公共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切实肩负起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发明性地完毕各项目的任务,保证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夯实推动。(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机制三台县坚持“统筹规划、全面覆盖,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原则,确立了“物理覆盖为基本,内容覆盖为主体、均等化为核心、精细化为主线,优质化为目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组建了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参与的文化发展规划委员会。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三台县“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三台县委有关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四川文化强县的决定,将文化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

24、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历年全县重点惠民工程,突出事业公益性,提高产业经营性,让文化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三)建立多元投入的经费保障机制三台县建立了政府投入为主,多元融资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一是政府投入巨大。三台县除了积极贯彻上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文献精神外,还制定多种扶持政策,优先保障各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贯彻到位,超原则预算,及时足额拨付,保证逐年增长。县财政自以来,每年定额补贴800万元,用以解决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合计投入5亿多元建成了一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起,县财政根据财力状况每年安排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并随县域经济发展逐

25、年增长。,三台县按照省级财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总体方案和管理措施(川财教44号)及省级财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控制指标表的规定,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2110万元,其中省级补贴资金为1477万元,县财政投入资金为633万元。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可靠财力保障。二是政策扶持到位。贯彻和完善文化发展支撑政策,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进一步加大财政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对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文艺精品生产、重点高新文化项目建设、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建设等予以以奖代补

26、、补贴、贴息等优惠措施。自以来,每年减免税收580万元,用于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生产与载体建设。为支持数字电视建设,“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3000万贷款贴息与税收全额返还及机顶盒补贴等优惠政策。三是产业反哺事业。以来,县广电网络公司经营的利润投入约2500余万元,用于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维护与建设,并逐渐改善基本设施,修建办公楼等办公设施和附属设施。以广电产业的经营性提高优化了广电事业的公益性,促使三台的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4月,三台县被四川省广播电影电视局评为省内唯一的“广播影视示范县”。四是拓宽融资渠道。采用银行贷款、社会捐建、招商引资等方式筹措资金1亿多元,发展

27、了公共文化事业,壮大了公共文化产业。(四)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管理机制三台县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建设。严格执行文化资本、文化公司、文化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认真贯彻贯彻文物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发展、市场管理和规范网络信息传播、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增进文化管理的机制创新。进一步开展“扫黄打非”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保证文化市场健康安全,规范有序。(五)建立精确细严的监管鼓励机制县委、县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文化建设目的考核测评体系,把公共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的考核

28、之中,逗硬考核,严格问责。各级各部门又根据县级目的,细化分解到人头,保证了目的明确,责任贯彻,措施具体,成效明显。县文广新局研制出台了三台县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制度汇编、三台县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工作目的任务绩效考核方案,构建了类别明晰的考核目的体系和精确细严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了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全县信息化管理平台,实行分级授权、信息共享、网络监控,提高了工作效能。(六)建立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机制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发展机制,增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精细化、优质化。在政策、资金、人才方面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边远偏僻地区)的倾斜力度,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心下移、资源下移

29、、服务下移”,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备、科学组合。保证全县人民均等享有优质资源。(七)建立选贤任能的人才选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不断壮大文化队伍,着力打造精英团队。三台县文广新局长期通过组织人事部门,面向社会各系统、各传媒大学、各高等院校招录了许多优秀人才、专业人才和特殊人才。三台文广新局还特别注重培训、培养人才。每年都要安排大量的时间、经费和人员到中国传媒大学、各新闻与传播学院校、文化艺术院校进行业务进修,并积极派员参与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项培训活动。还在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建立了人才培训基地,定向培养人才,定点到县文广新局实习。三台文广新局每年都

30、要对领导干部的履职状况进行严格逗硬的考核,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干部队伍构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引领作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优化干部队伍构造的人才管理机制,为组建一支多才多艺,多专多能,多门多类的文化大队伍奠定了政策基本,为文化大发展大繁华提供了主线保障。(八)建立群防群控的安全保障机制三台县文广新局将财产安全,生产安全、活动安全、播出安全、运营安全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加强行业法律法规宣传,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各类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人防、技防、物防水平,构筑“群防群控群治”的安全屏障。县城设立设备维护中心,配备工程车辆,镇乡设立

31、维护站,村社贯彻有协管员,层层签订目的责任书,构建起“一种网络,两级机构,三层维护”规范化服务体系,做到了小故障不出村、中故障不出乡、大故障不出县。保证全县公共文化服务设备设施能长期使用,安全运营。(九)建立多元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为了用好用活三台文化资源,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步,发展好经营性,搞好搞活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自身造血功能,保证文化自立自强、健康良性、长效持续发展,三台县建立了“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市场竞争、社会监督”的文化市场竞争机制。三台县网络公司顺利整合为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三台新华书店整合为四川新华文轩股份有限公司三台分公司,壮大了公司实力,增强了

32、公司竞争力。大型重点旅游景区如郪江、鲁湖、云台整合为郪海旅游区、梓州、潼川古城、凤凰山森林公园整合为梓州旅游区,西平、刘营整合成西北片区旅游区,拟打算引进大集团、大公司进行开发经营,实行旅游公司经营模式,着力打造全国影响力的大型公司,全力锻造三台文化品牌。其她多种非公益性文化经营产业,都将全面引入竞争机制,竭力构建一种竞争有序,繁华活跃、全国出名的三台文化市场。(十)建立广泛参与的服务供应机制随着社会发展多元化和人民群众需求多样化发展,三台县逐渐建立了政府供应、市场供应、社会供应等多种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供应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历年重点工程、民生

33、工程,投入巨资建成了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证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性。所有的公共文化阵地所有免费开放,提供免费服务,保障了全县群众的公共文化基本权益。建立市场主体的供应机制。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采用政策鼓励、项目补贴、资助和政府招标采购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提供设施、资助项目、赞助活动等多种方式解决公共文化产品需求多样化的问题。形成社会主力的供应机制。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充足发挥管理引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大量提供广播影视、图书出版、文化活动等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培养文化主体,让群众成为文化的自办者、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自给自足。三、“三类资源,十大产业”增进

34、文化产业大发展长期以来,公共文化基本上靠输血生存,只打鸣不下蛋,难以自立自强,唯有发展文化产业,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才干健康成长,逐渐壮大,可持续发展,实现由搀扶到站立,由大而弱向强而优转变,以产业反哺事业,以经营性提高优化公益性。三台县拥有2200近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以及历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地位给这座县城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三台县充足发掘这三类资源,突出优势,彰显特色,形成产业,体现价值。(一)发展壮大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坚持“整体开发、突出重点、注重内涵、形成品牌”的原则,加强对郪汉文化、鲁班文化内涵的发掘、整顿和提高,着力打造郪汉、

35、鲁湖两大文化旅游品牌。对郪江古镇、东汉崖墓群、云台观、鲁班湖等景点进行整体打造,建设人文生态旅游区;将梓州公园、凤凰山森林公园、大佛寺、琴泉寺、东山公园、古城墙等景点建设成为都市文化旅游区;充足运用西平客家文化、刘营三国文化和崭山“中国米枣之乡”等旅游资源,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完善相应的旅游基本设施,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特色文化旅游的出名度和美誉度。(二)打造提高老式民俗文化产业坚持“保护为主、急救第一、合理运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加强对既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顿和申报,注册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对县城正月十五民俗巡游、云台观庙会、大佛寺庙会、郪江城隍庙会、老马龙昂首节、潼川

36、镇邻居节、乐加火龙、建中高跷狮灯等独具三台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民间技艺进行打造、提高、开发、包装,形成民俗文化产业,锻造三台文化品牌。积极搭建文化交流推介平台,加强县内文化公司与省内外大型文化传播公司交流学习,举办郪汉文化探究、杜甫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民间戏剧曲艺文化研究等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加大文化外宣力度。支持县内文艺团队、精品节目、优秀作品积极参与国内的多种大型表演、展览和比赛活动,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和影响力,锻造品牌,为产业发展奠定厚实基本。(三)加快发呈现代广电传媒产业按照“政府主导、公司经营、市场运作、效益明显”的思路,大力推动“数字三台”建设,大力

37、发展移动多媒体、数字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将三台电视台、三台广播电台、三台新闻网、三台政务网、今日三台等既有新闻传播媒体打导致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县级媒体传播群。不断拓宽产业渠道,形成了广告产业、有线网络产业、内容产业、数字电视产业、新媒体产业以及有关延伸产业,各类产业市场和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产业收入逐年增长。努力实行跨区作业,积极拓展广告业务。两台一站努力与周边县兄弟单位联合伙业,互惠互利,合伙共赢。创新广告宣传模式,精心制作广告节目,竭力实现广告宣传效果的最佳化,宣传影响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县内外众多的商家、客户,广告年收入大幅度攀升

38、,突破500万元大关。全力推动数字整转,保证产业跨越发展。三台县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起步晚,但推动快。11月开始,究竟,完毕了全县31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广电产业收入将再上新台阶,突破亿元大关。竭力拓展市场空间,发展网络增值业务。一方面精分市场,迅速发展宽带集团顾客和个人顾客,努力抢占市场份额,竭力拓展市场空间。一方面大力发展运用宽带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交互式网络电视(简称IPTV)。顾客在家中可以使用PC或者网络机顶盒+一般电视机方式享有视频音频通信、信息浏览、互动娱乐、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娱乐游戏等在内的多种IPTV增值业务。以先进的技术抢占传媒制高

39、点,开创“以我为主,合伙共赢”的三网融合局面。(四)鼓励扶持重大文化项目产业整合文化发展项目,积极哺育文化公司,鼓励扶持重大文化项目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实行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民营资本向文化创意、文化旅游、艺术设计等领域流动。整合和扶持一批广告传媒、印刷包装、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移动多媒体、文体竞赛、表演团队等公司,做大做强一批拥有出名品牌的本土文化骨干公司。(五)努力扩大县域文化消费产业引导文化公司投资兴建更多能满足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项目,在县城规划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书画交易、民间工艺、文物古董等

40、特色文化产品交易功能区,努力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加快影院、会展、演艺事业发展,引导行业组织认真履行协调、监督、服务、维权等职能。建立健全文化公司信用评级制度,引导各类文化公司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六)大力发展体育老式文化产业三台拥有足球之乡和武术培训基地资源,要认真研究足球和武术走产业化道路的问题,特别是依托武术人才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影视演艺基地。鼓励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重点发展群众爱慕的运动项目,支持开办各类体育休闲健身娱乐部,支持多种方式投资体育产业。进一步加强体育中心的设施建设,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承办赛事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多举办高水平的国内体育比赛,使竞

41、技体育表演业成为三台体育文化产业的新亮点。(七)打造特色农业产品文化产业三台是有名的农业大县,农业产业资源相称丰富,是全国粮食、油橄榄、生猪、蚕茧等等生产基地县。三台县花园镇充足发掘麦冬种植的悠久历史文化资源,将麦冬这一特色农产品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彰显了麦冬的文化价值,树立了麦冬的文化品牌形象,成功地将花园镇打造“中国麦冬之乡”,东南亚最大的麦冬基地。该镇麦冬种植面积1.2万余亩,总产值1.6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5%,产量约占全国80%,人均麦冬收入达6000余元。永新的崭山村在米枣文化上大做文章,有机融入现代养生文化,将米枣发展为支柱产业,观光农业,成功创立省级新农村示范区,铸就“中国

42、米枣之乡”的品牌。全村实现米枣产值多万元,人均收入达1.5万元。目前,三台的黑花生、金鼓粉条、梓州六锦等特色农产品已初具影响力,把特色农产品赋予文化元素,其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八)打造三台餐饮特色文化产业三台古时又称潼川府,潼川豆豉作为清代的贡品已有300近年历史,“潼川豆豉酿制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台充足运用其品牌效应,加强“国保工艺,中华名豉”生产基地建设。以潼川豆豉进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为契机,进一步挖掘三台历史传承下来的特色地方名吃的文化内涵,花大力气进行广泛宣传,下功夫进行精心包装,注重全国出名品牌的打造。(九)做大做强纺织丝绸文化产业纺织丝绸历来是三台县的一大优势产

43、业,县委、县政府早已作出了打造纺织丝绸产业集群的战略方针,并把纺织丝绸作为产业富民三大重点来抓。三台县有佳禧公司、四川绵麻集团绵阳纺织公司、佳联印染、恒昌制衣等纺织、印染公司,有望建成中国最大的工装基地和西南最大印染中心。各纺织印染公司要在扩大公司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步,进一步挖掘公司文化内涵,努力打造出具有三台特色文化内涵的服装面市,积极进行行业、项目深加工,努力提高附加值,在建成纺织丝绸产业集群之前,打造出几种出名的服饰品牌,为做大做强纺织丝绸业打下坚实基本。(十)努力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产业三台拥有种类繁多的民间艺术资源,如川北龙灯、川北狮灯、木刻、石雕、剪纸、根雕、奇石、收

44、藏等,也拥有数量众多的文学艺术骨干分子,她们分别融入在文学、美术、书法、照相、收藏等领域,她们中的姣姣者多造诣很深。在文学创作上,邹开歧、张庆、戴岱等人成就明显,邹、张二人参与市委、市政府创作衣食妈妈电视持续剧后,又着手进行衣食饭碗和反映“5.12”地震题材的电视持续剧苍天作证的创作;在书画创作上,有在北京的田勇,在成都的龙成应父子,有在芦溪专业书画的刘宁斯,尚有城区众多的书画创作者;在石雕创作上,乐加乡的王华林;在根雕艺术创作上,有古井的王伦宝等;在木刻创作上,北坝镇的牟柯等;在面塑创作上,有在绵阳的涂中志等。如果我们能把众多的文化艺术人才组织发动起来,进行艺术创作,对其精品力作加以宣传和包

45、装,必然能形成文化艺术产业。四、“三产业带,十产业园”助推文化产业大跨越三台县文化产业要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诸方面入手,努力形成涪城麦冬、崭山米枣、滨江半岛餐饮三个文化产业带,全力打造郪江、鲁湖、云台、梓州、潼川古城、潼川豆豉、琴泉、西平、刘营及综合演艺十大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十大支柱性文化产业。(一)郪汉旅游文化产业园依托郪江文化资源,规划打造以郪江历史文化名镇为核心,郪江崖墓群为载体,融大遗迹文化公园和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一体的神秘古郪国文化旅游产业园。(二)水生态文化产业园将鲁班精神文化与鲁班湖的生态文化完美融合,将“东方金字

46、塔”的美名与“川西北第一人工湖”盛名结合,打造国家级湖泊休闲度假胜地、高档商务会议中心、中国第二西湖,中国鲁班文化基地。形成一种集世外岛屿、水上乐园、湖岸观光、影视基地等多位一体的生态鲁湖旅游产业园。同步,借助1938年至1945年“郑泽堰”(今:永和埝)轰轰烈烈的水利抗战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中华抗战第一堰”,持续推动抗战文化博物馆、高家桥抗战纪念碑、东北大学内迁巴蜀(三台)故事墙、水中望月(十万青年远征军滇缅抗日)剧场等一系列近代抗战文化公园的建设发展。(三)云台道教文化产业园依托国家级文物古迹云台观深厚的道教文化资源,着力规划建设仙境云台观道文化产业园。通过进一步挖掘“道学、仙学、神学、教

47、学”,同步融入医学、巫术、数理、文学、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学问,建设大众化的自然劳动生活。(四)梓州古韵文化产业园以古梓州为平台,以杜甫草堂为载体,将薛涛、陈子昂、李白等众多古代文学家,诗人在三台的经历及成就发扬光大,形成三台的古文化品牌,全力打造诗意古梓州文明文化产业园。(五)潼川古城文化产业园以建于南朝古城墙和南城楼为依托,对潼川古城历代文物古迹进行整顿,合理开发运用,形成体现其现代特色古老的历史文化景观,打造潼川古城文化产业园。(六)琴泉佛教文化产业园运用琴泉寺佛教文化资源,整合盛唐时期赵蕤(唐朝诗仙李白的师傅)哲学文化内涵,建设以琴泉寺佛教文化、赵蕤文化和三台博物馆、赵蕤博物馆、三台县

48、美术馆、文化长廊(简称“三馆一长廊”)为载体的佛教文化产业园。(七)西平古镇文化产业园依托西平“四川省最美古镇”文化资源,整合西平镇悠久的湖广客家文化资源、龙舟文化元素,打造西平古镇文化产业园。(八)刘营三国文化产业园充足运用刘营三国文化资源,形成集观光、旅游、影视、游戏、娱乐一体的三国时期乡村旅游观光文化产业园。(九)潼川豆豉文化产业园高度注重“国保工艺,中华名鼓”潼川豆豉生产基地建设,运用潼川豆豉酿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整合潼川豆豉专项博物馆和产业园区建设资源,打造潼川豆豉文化产业园。(十)综合演艺文化产业园运用出名音乐家邓禹平等方面的文化艺术积淀,结合三元镇、老西街等地文

49、化设施,打造综合演艺文化产业园。通过十大文化产业园建设的带动作用,全面开发运用三台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文物资源、非遗资源,强力推动文化产业全面开花、遍地成果,全速发展,全面繁华,将三台县文化产业建成县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五、“三年时间,十大工程”实现文化大繁华根据“两轮驱动”理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发展了,两个“轮子”并驾齐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车才干正常运营,不致偏离方向。要按照文献中共三台县委有关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的实行意见、三台县“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三台县委有关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四川文化强县的决定的规定,三台县文广新局筹划从到,用三年时间,重点实行“建设四川

50、文化强县十大重点工程”,增进三台文化大发展,大繁华。(一)人才兴文战略工程积极实行人才兴文战略工程,加大优秀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精英团队,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队伍是基本,人才是核心。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进一步实行人才强县战略,建立三台文化人才数据库,不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创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强文化艺术领域领导班子建设,把热爱、熟悉文化艺术工作的干部充实到各级文化艺术领导岗位,造就一批既熟悉文化业务又擅长经营管理的领军人物和文化产业公司家。文化艺术领域的人事编制要适应文化强县建设

51、需要,设立社区、村文化工作岗位,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文化站专(兼)职干部和村、社区文化室工作人员。注重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各级各类文化人才和文艺活动积极分子。高度注重文化艺术各门类领军人物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专家、名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加强专业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和公司文化队伍建设,重点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人才引进、培训、鼓励等机制,通过专业培训、挂职、选拔、交流、聘任聘任等方式,壮大和提高文化干部队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引导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特别

52、是专家、名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增强社会责任感,潜心钻研,自尊上进,鼓励她们进一步实际,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文化艺术工作者要自尊自爱,广泛交流,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形成良好的人文之风和浓厚的发展繁华和谐氛围。(二)文化名城打造工程重点实行文化名城打造工程,发掘历史文化优势资源,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树立文化品牌形象。县城是具有2200近年建县史的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相称丰富。按照县城建成50万人口现代化中档都市的规划目的,着力打造以潼川古城墙为核心,以梓州公园杜甫草堂风景区、凤凰山都市森林公园琴泉寺风景区为重点,以滨江休闲带和餐饮文化带为纽带,以小明

53、湖水上游乐园、大佛寺佛教文化园三台山文化公园为辐射的“一核、两区、两带、三园”为具体内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带动涪江东岸东山公园、东山大佛及新德镇三圣宫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步,加大牛头山抗战防空洞为重点的抗日战争博物馆和地下党三台中心县委遗迹的保护和开发运用,增进郪江古镇、云台观、鲁班湖、西平古镇、刘营古镇、三元禹平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建成特色文化街。(三)公共文化建设工程面实行公共文化建设工程,努力构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为全县人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规定,加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逐渐健全完善全县公共文化

54、设施设备。建好、用好、管理好县文化馆、图书馆、梓州大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百乐影城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及农家书屋。建成以县城为核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社区)为辐射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坚持办好正月十五闹元宵大型民俗巡游等活动,定期举办非遗、武术、足球、特色产品交易、庙宇文化活动和行业技艺大比武等活动;进一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办好市民文化艺术学校;坚持开展各级文化干部、文化人才培训活动,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坚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送戏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 ”、“送欢乐下基层”等活

55、动;着力发展特色文化,建立县级文化艺术荣誉制度,开展“民间艺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民间武术大师”等评比活动,由政府授予荣誉称号;开展文化志愿者行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实行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大力哺育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积极开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活动;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行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村落文化等活动,加强乡镇、社区、行政村文化宣传队伍建设;创作、收集、整顿、汇编、印发群众文化活动资料;依法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服务,实现免费开放服务100%覆盖;要积极发现和哺育乡村群众文化表演团队,

56、扶持民间专业表演团队;坚持办好梓州艺术团,繁华发展演艺业,丰富和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运用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完善面向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的公共文化服务;稳步推动“六个一”文化示范户建设,前每社建成1家,前每社建成2家。(四)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努力实行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完善文艺精品创优鼓励机制,推出在全省乃至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作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原则,繁华文学艺术创作。吸纳多种文艺创作人才和专业人才,激发全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活力,多余作品,力求精品。推动三台文化艺术“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文化艺术人才、作品“走出去”,

57、哺育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国家、省、市级文化艺术领域,推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参与国家、省、市展演,努力提高三台文化艺术形象和出名度。组织实行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学艺术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等精品战略,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优秀民俗文化资源,环绕重大革命题材、历史文化题材、新农村建设题材等,着力打造优秀文化艺术品牌,不断推出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照相、民间文艺、群众文艺等各领域文艺精品,争取更多的作品荣获国家级、省级大奖,使各级各类文化艺术优秀作品每人每年度获奖在2件以上,重塑三台文艺大县形象,推动文艺创作大县向文艺创作强县迈进。建立三台县

58、“琴泉文学艺术奖”,由县财政每两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表扬优秀文艺作品和新闻外宣作品。建立三台美术馆,确立梓州书画院事业单位性质,吸纳德艺双馨艺术家到三台美术馆、梓州书画院工作。积极完善文化艺术产品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艺术产品鼓励机制,形成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查相统一的评价体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化艺术作品鼓励机制。(五)广电品牌锻造工程科学实行广电品牌锻造工程,创新广电栏目节目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宣传水平和宣传质量,锻造广电品牌。加强和改善新闻报道工作,提高新闻舆论引导的针对性。紧紧环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整合多种宣传资源,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声、屏、报、网互动

59、,突出重点,形成声势。支持县级刊、台、网主流媒体做大做强,努力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宣传和舆论格局。进一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真实精确传播新闻信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坚持对外宣传工作季度筹划制,实行对外宣传上头条、上大报、上大台工程,努力构建大外宣工作格局,为奋力推动三台县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跨越营造强势舆论。健全应急机制,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积极权。要建立健全危机新闻应急解决机制,完善新闻发布核准制度,全面规范、贯彻新闻发言人制度,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及负面新闻迅速、对的、妥善处置机制。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和

60、改善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推动网络文化繁华发展。加强互联网、手机网等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强化网络舆论引导,发展壮大主流媒体,营造和谐健康网络环境。大力推动三台新闻网等重点新闻网站建设,团结引导商业网站;高度注重民意体现,充足发挥互联网通达社情民意作用;推动政务信息公开,强化三台政务网和“今日三台”官方微博建设;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强化人才培养;提高驾驭互联网的能力。(六)文化传播数字工程创新实行文化传播数字工程,搭建文化资源信息化平台,构建数字化传播网络,实现文化传播智能化服务。继续加强广播台站、电视台站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播发系统,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进一步实行广播电视“村村通

61、”工程,实现由“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推动农村数字化电视整体转换。坚持开展电影放映工程,保证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加强县城和重点乡镇数字影院建设,积极哺育和科学管理电影放映队伍。着力培养电影市场,加快电影产业发展,形成公益电影与商业电影协调发展新格局。重点扶持骨干影视公司,努力构建广播、电影、电视、网站“四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进一步实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立各类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体系,完善传播功能和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全县人民享有文化信息服务均等化。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乡镇、行政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建设,建成集党员远

62、程教育、文化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一体的扩展型村居基层服务点,达到100%全覆盖,实现由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基本型基层点向集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为一体扩展型服务的所有升级,入户率达到50%以上,入户率达到100%。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基本设施建设,扩展服务网络,优化技术平台,创新服务方式,增长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效益,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传播高效、服务快捷、管理科学的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好、用好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加快文化信息资源的收集、整顿、录入,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与乡镇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的联网传播,形成县、乡

63、镇、行政村(社区)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加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人员要纯熟掌握操作技能,保证为全县人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便快捷的电子阅读服务和科技信息服务。(八)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强力实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内涵,彰显三台地方文化特色,提高三台文化形象,建立健全保护运用机制。大力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急救第一、合理运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切实管好境内文物。积极实行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急救维修工程,争取更多的文物保护单位上等升级,争取将郪江崖墓群创立成集科研、考古、旅游、休闲

64、为一体的大遗迹文化公园。高度注重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抓好潼川历史文化名城和郪江、西平、刘营等名镇建设。切实做好建设工程地下文物的勘探、急救、发掘工作,严肃打击多种文物犯罪活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贯彻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急救第一、合理运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努力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融入成都打造国际“非遗之都”行列,积极参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展非遗典籍编辑、出版推广工作。积极推动郪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切实抓好潼川豆豉酿制技艺等名录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努力打造“国保工艺、中华名豉”品牌,带动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发展壮大;坚持开展以郪江城隍庙会为

65、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积极开发具有民族老式、地区特色、时代特色、效益特色的剪纸、绘画、雕刻、泥塑、编织等民间手工技艺和龙灯、狮灯、庙会等民俗表演项目,发展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广泛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名录保护申报、审批、发布制度。(九)文化产业壮大工程稳步实行文化产业壮大工程,努力提高老式文化产业,哺育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壮大骨干文化公司,力求尽快使全县文化产业总值达到三台县国民生产总值的5%以上,把文化产业建成支柱性产业。高度注重广电传媒、新闻出版、图书发行等公有制文化产业公司,鼓励和引导多种非公有制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构建构造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高度注重以郪汉文化、唐宋文化、三国文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