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523442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DF 页数:110 大小:13.6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1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05至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这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从本班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学习上,学生不仅具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而且对于一些字形较简单的字,学生能够在仔细观察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做到正确书写。全体学生都可以独立阅读不同程度的文章,部分学生阅读兴趣浓厚,课外阅读总量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 课程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写作的兴趣浓厚,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文字表达活泼生动,富有童趣。但同时也有一些在学习上表现出畏难情绪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庭教育跟不上,课后的阅读面窄,

2、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差。在这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大部分学生继续提高外,也要帮助后进生争取最大的进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了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本学期在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跟上学期一样,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并且加大力度。初步设想如下:在日常的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3、让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课本作为桥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课外读物,努力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竭力加强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体会读书的趣味,享受读书的快乐。每节语文课前,进行好书推荐活动,请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到的好书,并简介书中内容。灵活布置家庭作业,少做机械性的重复作业,将剩余时间留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课外书2 0 分钟,并做读书笔记(主要是摘抄或感想)凡是读过的书一定要留下读过的痕迹(不认识的字查字典为其加上拼音,不理解的

4、词语做个问号,写得精彩处、重要处,划上波浪线)定期抽查读书笔记,定期举行读书感悟交流会,对于一些不爱读书的学生,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多买童话和故事情节紧张、有趣的书读,以便吸引孩子。加强写作训练,使听说读写得到更加完美的统一。定期进行写作指导,结合阅读内容布置写作题目,使学生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写作训练。结合开展的课题实验活动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材整体分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是 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三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在保持和发扬前面教材特色的基础

5、上本册教材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 式,又有不少新的突破。一、教材的基本结构本 册 共 有 课 文3 2篇,其 中 精 读 课 文24篇,略 读 课 文8篇。此外,教 材 后面 还 编 排 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附录部分 包 括 生 字 表(一),要求会认的字;生 字 表(二),要求会写的字以及词语表。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 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

6、事、传 说。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 特 点,蕴涵教育价值。每个语文园地仍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 交 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分 别 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这些栏目在八个语文园地中分别出现两次。二、教材的特点(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体现整合,这一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对每个单元前的导语编写更加着力,除达到点明专题,揭示

7、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外,还进一步增强了教材的亲和力。如,第四组的导语:“童年,像一条弯弯的小河。这组课文就像小河里翻腾着的几朵浪花。浪花有时唱着欢乐的歌,有时倾吐着烦恼,有时每一朵浪花里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让我们用心阅读本组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这段导语概括地点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明确了学习要求,读来使人感到亲切自然。2、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

8、好地发挥陶情冶趣和训练阅读的功能。如,学了精读课文 画杨桃,在略读课文 想别人没想到的前有这样一段话:“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同时也引出略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和要求。3、联系本单元专题,继续设计听说读写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如,第八单元专题是“神话、传说故事”。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故事,有的包含在古诗中,有的是历史人物传奇,还有想象中的神人神力。为了方便课文的学习,在教

9、材导语中指明了学习的途径,在第一篇课文后布置了课外收集的任务。完成了这一任务,也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做了很好的准备。在第四篇课文学完后,要求学生写感受,目的是继续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各种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单元内各部分内容成为了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有利于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二)结合专题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和目标本册共安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是调查周围环境,一个是回忆、了解父母的关心爱护,分别编在“爱护周围环境”和“可贵的亲情、友情”两个单元中。这两次综合性学习涉及的范围广、针对性很强,为学生提供了较

10、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以及自主合作学习的空间。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是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为一些听、说、写的训练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还为学生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同时加强了课堂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充满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体现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体现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教材不仅提出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还十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发扬合作精神、自主开展活动

11、,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三)大量更新课文,精心安排精读和略读两种课文类型本册新编选的课文超过一半,更加注意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反映家乡美好景物的 珍珠泉;有反映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 燕子专列;有反映现代儿童关爱他人,化解矛盾、重建友谊和良性竞争的 检阅 绝招;有反映母子相互关心和理解的 妈妈的账单;有表现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科技进步带来新变化的 月球之谜 果园机器人。许多新选的课文角度新颖,对学生思想方法的启蒙很有帮助。如 想别人没想到的。新选的课文,体裁丰富,有散文、诗歌、神话、寓言、科学小品,语言活泼,生动有趣,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不仅学到语言,在

12、思想上也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得到熏陶。单元内课文继续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这是从阅读方法上对课文进行的划分。精读要认真仔细地研读,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常用的有效途径。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教材在部分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资料袋一般是给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着力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继续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

13、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围绕课文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1)引导学生理解词句及课文内容。有的在课文的关键处提出思考的问题。如,荷花 一 课,在结尾段的旁边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有的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寓言两则一 课,在 第 一 则 寓 言 的 标 题 旁 提 示“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我 知 道 亡 和 牢 的意思”;有的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想画面。如,珍珠泉文 后,学 习 伙 伴 说“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启发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浮现课文的情景,把语言文字符号迅速地转换成形象,想象

14、课文描述的美丽景色,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较好的方法。(2)用感悟性、点评性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的内容。如,在 翠鸟的第三自然段旁有一个泡泡:“翠鸟的动作真快啊!”用意是提醒学生注意段落中精彩的动作描写。在 可贵的沉默一文中学习伙伴提示:“这 极为珍贵的东西 会是什么呢?”意图是提醒学生注意关键句子的含义。(3)引导揣摩遣词造句的妙处和文章写法。如,和时间赛跑一课,在第八自然段后学习伙伴问道:我 为什么 着急 悲伤,又 为 什 么 高兴 快 乐 呢?”用意是引导学生注意词语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太阳一课,在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泡泡:“我知道这样比较的好处”意图是引导学生注意文章表达的特点。(4)引导

15、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月球之谜一课,在第一自然段旁有一个泡泡:“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意图是引导学生拓宽学习内容;七颗钻石一课,在第一自然段后学习伙伴提示道:“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意图是加深对课文背景的感受,衬托小姑娘行为的可贵。2、改进课后练习的设计。课后练习,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谈感受、展示学习成果,或用举例的方式,鼓励大家讨论、交流。每篇精读课文至少都有一个能统领全篇的重点题目。如 七颗钻石的重点题目是讨论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到了什么?能够完成这个题目,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教育意义基本上也就把握了。3、采用多种形式感悟语

16、言,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本册教材采用了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体现了让学生自主选择,主动积累的思想。一是在课后练习中加强了词、句、段的积累和感悟。引导学生把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多读读,或抄一抄。如,“我想把感人的句子抄下来”“课文有一些生动的语句,我要抄下来。”二是加强了朗读、背诵训练,而且增加了自由度。课后练习大都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背诵的部分,如“课文真有意思,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带着美好的感情来读这篇课文。”“我要有感情地读课文,还想把老师说的那段话背下来。”让学生自主选择积累词句。4、继续安排适量的“小练笔”。本册专门安排的“小练笔”共有三处,分别是:荷花课文后的“作者把

17、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争吵课文 后 的“读了课文,我 也 想 写 写 和 同 学 发 生 过 的 一 件 事 情 卖木雕的少年课文后的“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同时,在部分课文的练习中还安排了“小练笔”的内容,而且一般是先说后写的题目。如,“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再把医生说的话写下来。”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的阅读或生活实际,力图让学生都有话可说可写。(五)保 持“语文园地”的框架结构,加强内容的整合和创新为了更好地体现内容与训练的整合,本册教材继续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版块提前,语文园地中的内容依次为:“

18、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第五个板块,则由以前的“展示台”“宽带网”扩充了内容,变 为“展示台”“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这四项交叉安排,使语文园地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有趣。1、口语交际。全册共安排八次口语交际。分别是:“介绍家乡景物”“我们能做点什么”“说说我自己”“教你学一招”“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丰富多彩的世界”“神话、传说故事会”。口语交际的内容安排,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和“习作”一起 成 为“综合性学习”的有机部分。如,语文园地二中的“我们能做点什么”和语文园地五中的“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两个口语交际,都

19、是以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使学生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另一种是既结合专题内容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话题,让学生交际得起来。口语交际教学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听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基础上,提 出“认真听,可以提问,可以补充”。说的方面,在低年级“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的基础上,提 出“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尽量说得生动一些”“讲的时候要有感情,使听的人受到感染”等年段性要求。2、习作。在语文园地中安排八次。习作内容分别是:家乡的景物;关于保护环境;自我介绍,展示一个真实的你;学会一项本领中的趣事和体会;

20、父母的爱;未来的;自由习作;假如我会变。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是提出一个内容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把想写的写下来,有题目也行,没有题目也行。在语文园地七安排了一次不限制内容的作文,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此外,本册专门安排了两次写想象作文。3、我的发现。根据中年级特点,拓展了“我的发现”的内容,由以前单纯地发现识字方法,拓展到发现词和句的一些规律。在语文园地中,共安排八次,分别是:反义词的特点;比喻句的不同形式;反问句的作用;区别同音形近字;区别音形相同的异义词;分辨形同异音异义词;发现成语中叠

21、词的运用;区分形近字。发现的内容是从本册或以前所接触过的一些语言现象中归纳出来。4、日积月累,共编有三部分内容。(1)“读读背背”系统编排了古诗、古诗中的名句、成语、名言警句、农谚等内容。园地一安排的是描写大自然景物的成语,园地二是描写动物的古诗佳句,园地三是涉及思想方法的谚语,园地四是关于勤奋、专心等内容的成语;园地五是古诗 游子吟,园地六是关于天气变化的谚语,园地七是描写关爱、友谊等内容的古诗名句,园地八是歇后语。(2)“读读认认”和“连 连 认 认 语 文 园 地 二、五、六、七中安排了四次集中识字的内容,园地二是反义词,园地五是关于植物的儿歌,园地六是关于调料的俗语,园地七是形近字组词

22、。这四组识字的安排,充分考虑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采用熟字去偏旁识字、归类识字、熟字加偏旁识字、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等方式引导学生集中识一些字。到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这部分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识字,如熟字减偏旁、熟字加偏旁、归类识字、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教学中可以设计多种活动,如,字词游戏、字谜、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识字的乐趣。(3)“我会填”和“读读记记为了加强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教材在语文园地一、三、四、八分别安排了词句训练方面的题目。园地一是量词填空;园地三是比喻句练习;园地四是定状补词语填空;园地八是不同形式的成语。这部分内容是对

23、学生语文基本功的一个检测,也是对词句现象的一些规律性总结。5、继 续编排趣味语文、成语故事等新的栏目。在语文园地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宽带网”“展示台”这 4项内容分别交叉安排两次。(六)完善图像系统,注重图文并茂。在语文教材中,图像系统是配合文字系统的一个独立的符号系统,也是影响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本册教材加大创新力度,对每一篇、每一单元的图像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编排。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给师生的审美感受创造良好条件。教学时,如果能在注意文字内容学习的同时,不忽视课文插图的价值和作用,就一定会有很好的教学效益。总体教学目标:1、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大自然的

24、美好和家乡的可爱;了解周围环境,为保护家乡环境出谋献计;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理解亲情、友情的可贵,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体会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阅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了解传统文化,丰富想象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有所发现和创造的能力。2、认识200个字,会 写300个字。累计认识2 200个字,会 写1600个字。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仿影。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5、。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

26、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教研专题:教研组教研专题:构建新的写作评价体系,激发写作兴趣。个人教研专题: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大课外阅读容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课题课时备注12.13-2.17燕 子、古诗两首、荷花622.2 0-2.24荷 花、珍珠泉、语文园地一632.27 3.3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643.63.10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 树、语文园地二553.13 3.17寓言两则、惊 弓 之 鸟、画杨桃663.203.24画杨桃、想别人没想到的、语文园地三673.2

27、73.31和时间赛跑、检 阅、争吵684.34.7争 吵、绝 招、语文园地四594.10-4.14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6104.17-4.21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语文园地五6114.244.30太阳、月球之迷、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6125.15.7五一放假6135.85.12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果园机器人、语文园地六5145.15 5.19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6155.225.26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 队,真 棒!语文园地七6165.296.2古诗两首、西门豹、女蜗补天5176.56.9女婿补天、夸父追日、语文园地八6186.12-6.16复

28、习196.196、23复习206、266、30期考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燕子 古诗两首 荷花 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 写“燕、增”等3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4、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认 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3、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单元教材分析: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吃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

29、。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 编 了 燕子 古诗两首 荷花 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

30、自然奇观一一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 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 走进大自然 草叶上的歌 雨儿在歌唱 雾之美 古诗两首 一碗水 我和企鹅 小城三月 梅雨潭 日出,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教学课时安排:燕子2课时 古诗两首

31、3课时 荷花2课时 珍珠泉2课时语文园地一 3课时单元教学小结:第一单元 1 燕子教学目标: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教学重难点:1、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

32、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教学设计思路: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

33、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明快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燕八、子J燕子 春天羽毛 细雨翅膀 微风尾巴柔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1、小朋 友,春天来

34、了,有1、学 生 回 答 并 书 空 课激 起 学 生 学习 新 课 的 兴趣。一 种 美 丽 的 小 鸟 从 南方飞来 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 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 题,并提示学生写 燕的 一短横不能丢。)2、你们看见过燕子 吗?燕 子 是 一 种 非 常 可 爱 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 美 啦!燕子这篇课 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 么 美 呢?听老师读课 文。题。2、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3、学生谈感受。二、自学课 文。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 欢 读 这 篇 课 文,现在就请 你 们 自 读 课 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这是一篇“看图学文”,

35、1、学生自读课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 _ _ _ _?三、图。指导看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 子 的 模 样。(教师出示燕子剪影)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1、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序。四、文。讲读课学习第一自然段。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1、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学

36、生读文回答。3、学生读文。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5、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 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 凑”成了?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4、学生勾画相关词语。5、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6、学生思考回答。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

37、小燕子 的小 要轻些,突出 小,以突出它的可爱。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2.指导看图。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7、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1、学生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

38、,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 _ _ _ _ _ _ _ _o 进行语言训练。)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4、学生回答。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6、学生组织句子。聚拢来,形成了春天。)7、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

39、天最好的一段时间。“下过雨 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 雨 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 细,一个蒙蒙的 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会课文描写的妙处。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 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 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绿 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

40、里运用了什么的手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 且 好 像 是才 睡 醒 了 一般,舒展开眉眼。)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 表 示 色 彩 又 表 示 姿 态的,甚至数量的。()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1、_ _ _()叶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8、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 幅 美 丽 的 春 天 的 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r f*w )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学生回答。8、学生读文。五、练习。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要 求 从 春 天 来 到 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

42、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学生表演、练习。第二课时一、复习二、讲读课文。1、复习生字:俏(俊俏)、伶、俐(伶俐)、唧(唧的一声)、偶(偶尔)2、复习朗读;轮读一、二两节,读一遍。学习第三自然段1.导入:课文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第二节写了燕子在春天里飞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那么小燕子为春光增添了什么样的生趣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三、四两节。我们再来看看这幅美丽的图画。2.指导看图我们先看正在飞行的燕子。图上画了有在高处飞的,也有低处飞的,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呢?(由上下)高处的燕子在怎么飞;低处的燕子又在怎么飞呢?1、学生读生字,并用生字组词。2、学生轮读课文。2、学生观察图

43、画。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谁能用最少的字,概括出燕子飞行的特点。(快,美)3.课文中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燕子飞得快,飞得美?4.谁能根据书上描写的内容、画面,联系平时你所观察到的想象一下,说说小燕子飞行怎么快、怎么美?上面这些词语注意运用。提示:这一节开头,简单的两笔 在微风中 在阳光下 描写了春风轻轻,春光明媚的画面。这是燕子飞行的背景,小朋友描述的时候,也要把这情景描绘出来。5.我们再来看课文,你觉得这一节中哪一句写得更美些?学习第四自然段。1.上节写燕子飞行的美,其实燕子停在那儿又有另一种美。生读文回答。4、学生联系课文进行语言训练。5、学生利用掌握的学习方法赏析句子。2、学生看图、思考、回

44、答问题。2.看 图,你们觉得停在电线 上 的 燕 子,这情景象什么?课文上打 了一个很美的比喻。为 什 么 说 是“几痕电线不说”几根电线?(板 书:儿痕)几对燕子飞倦 了,落 在这电线上,这 落 字你觉得怎么 样?(板 书:落)课文最后不只说 这多么像曲谱啊 还加上 正待演奏的“,你觉得好在哪儿?这 使 你 产生怎样的联想?(板 书:像正待演奏的曲谱)3.指 导 朗 读:这两节具体 写 出 了 燕 子 给 春 天 带 来的 生 趣。写 动 态 的 美,朗读 的 速 度 应 该 怎 么 样?语调 也 可 以 怎 么 样?第四节,写 静 态 的 美,速度和语 调 又 应 该 有 什 么 变 化呢

45、?语气适当加强些。3、学生练习朗读。课外资料:三、练习复述同学们以燕子的身份复述这篇课文。学生练习复述。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电流通过人或动物的身体造成伤害,称为触电。可我们经常看到,一群群的燕子、麻雀或鸽子,飞到高压电线上站立嬉戏,却没有一只触电身亡。鸟儿为什么不会触电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按图示的电路接好小灯泡和电池组,你会发现甲灯泡亮了,而乙灯泡却不亮。原因是甲灯泡的两个“脚”跨接在电源两端的电压在源源不断地从桥上通过,从而形成了电流。电流使灯丝发出光和热。再看乙灯泡的两个“脚”,你会发现,它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不会有电压落在上面,当然灯丝里不会有电流通过,电珠就不会发出光亮来。从

46、这个实验里,我们不难看出,站在高压线上的小鸟,与乙灯泡很相似,是站在同一根电线上的,在小鸟的两只脚之间不会有电压存在,也就不会有电流从它身上通过,所以小鸟不会触电。不过,如果鸟儿的身体同时接触到两根电线,或者站在电线上的鸟在不绝缘的电杆或架上磨嘴巴,就会有电流从鸟儿身上流过,使它触电身亡。正因为如此,人们在高压输电线电杆上固定电线的铁架与电线之间,总是隔着一个长长的绝缘瓷瓶,它既可起到保护鸟类免遭触电的作用,又可避免由于鸟类触电而发生的停电事故。燕子、拙燕、观音燕鉴别特征:鉴别特征额、喉栗色,且侵入胸部,胸具不完整的黑色横带,下体余部白无条纹,上体余部均为辉蓝黑色。地理分布为留鸟。生态:生态多

47、见于居民点附近的空中、建筑物、电线上等。耐飞,觅食和营巢时来回不停,往往在飞行时伴随发出“噬唾”声。寻食时,一面飞行一面张着嘴把飞虫迎入嘴内。以小型昆虫为食。3-8 月繁殖,巢筑于屋檐下或横梁上,用泥土混和稻草、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草根和羽毛,雌雄二鸟合同衔泥作巢。经济意义: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第一单元 2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

48、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这篇精读课文由两首古诗组成,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姓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喜悦。教学这两首古诗时,没有逐字逐句教学生诗句的意思,而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了解诗意大略,以赏析的角度教会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板书设计:古诗两首咏柳春日碧玉妆成一

49、树高,胜日寻芳似水滨,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边光景一时新。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背诵古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指名学生背诵。诗,导入新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学习 咏自读完成以下要求柳,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1、学 生 认 读 诗 歌 咏柳 o2、指名学生读。3、学

50、生读注释,同桌互相交流。4、小组互相交流。三、朗读古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1、学生朗读古诗。诗,理解诗对诗意的理解。意,体会感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2、全班交流诗意,教师情(1)“碧玉妆成一树高相机点播。这 句 里 把 什 么 比 作 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 什 么 说 柳 技 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

51、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3、学生练读、指读、与教师做相应练习。四、背诵同学们,这首古诗写的多么有趣、多么生机盎然啊,你们会背了吗?一起来试一试。学生练习背诵。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二、学习 春日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教师活动指 名

52、 背 诵 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 的 什 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学生活动学生背诵古诗,解释诗意。1、学生读准诗歌的字音。2、指名学生读。3、读注释

53、,了解诗歌大后、O4、小组讨论交流。1、指名学生读,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3、全班交流诗意,教师相机点拨。3、学生练读、指名读,并四、背诵古诗。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 没 了 冬 日 的 苍 白 和 萧瑟。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54、。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古诗的意思都了解了,古诗 会 背 了 吗?谁来试一试?与教师完成口头练习。学生练习背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二、识字写字指 名 背 诵 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2、出主识记字形,集学生背诵解释诗意。1、学生认读生字。2、学生识记字形。课外资料体交流: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

55、半包围结构,里 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4、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观察字形,交流写法。4、学生练写。贺 知 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 兴(今浙江省萧山)人。少年就以文词而出名。公元695年擢进士,做过工部侍郎等官。晚年与李白交友,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他工书法,尤善章草隶书。全唐诗存其诗一卷,共存诗20首。写景的诗,较为清新通俗,除 本 课 咏柳外,还 有 采莲诗 回乡偶书广为传诵。朱 熹(11301200)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字元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考亭。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生于南剑州 尤 溪(今属福建)。曾任秘阁修撰等

56、职。他博览群书,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在哲学上发展了程颐、程颍关于理气关系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系统,称为程朱理学。他从事教育时强调启发式。他治学态度严谨,分析问题精密,对后代的学者影响很大。他的著作很多,有 四书章句集注 周易本义 诗集传 楚辞集注,后人编纂的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和 朱子语类等多种书第一单元 3 荷花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3.能正确、流利

5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最后两段能背诵。并通过补充教材 王冕看荷花片段的略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2.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教学设计思路:设计理念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

58、 学 语 文 教 材 正 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 学 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 情、动 情、移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59、设计思路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人情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习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 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平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 师 要 放 飞 一 群“蜻 蜓”,要 送 过 一 阵“微 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

60、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去欣赏。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

61、读进入精读。所 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借助比较区别;借助想象展开;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教师准备: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形 状、看 荷 花 自己变做了荷花I姿 态j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62、一.导 语,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我们学校的对面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公园一一莲湖公园,每到夏天的时候,那里总是会开满亭亭玉立的荷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 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板书:莲花)2 .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师生一起背古诗一一宋朝杨万里的 咏荷)毕竟西湖六月中,师生互动,回答问题、背诵古诗。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1、启发:那个小姑娘

63、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多媒体课件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指导看图:请同学们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2、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1、学生观察图画。2、学生自读课文。三.自学讨论,理清层次。四.讲读课文。1.我 去看荷花。2.“我”看荷花。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学习第一小节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1

64、、学生看图。是 真 的 荷 花。现在我们就把 它 看 作 一 池 真 荷 花,边看 边 想 象,好 像 看 到 什么?闻到什么?2.指 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 的 特 点 写 出 来 了。现在请 同 学 们 带 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 节。学习第二节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出 示 小 黑 板。提供句 式,分步训练)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 到()荷 叶();又 看 到()荷 花();还 看 至()花 骨 朵()。(小 莲 蓬)要 求 学 生 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 荷 花 池

65、 边看 到什么样的荷 叶,什 么 样 的 荷 花,什么 样 的 花 骨 朵。(进 一 步启 发 学 生 在 上 述 荷 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 句 子 说 得 更 好、更美一些。)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1、学 生 默 读 课 文 第 二小节。2、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 练。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导入新教师活动第 一 堂 课 我 们 学 习 了 荷学生活动学生齐读课文。课.复习阅读。三、识 字、写字花 一 课,现在请同学们打 开 书,把 课 文 读 一 遍,要 把 描 写 荷 花 的 色 彩、姿态 的 词 语 读 出 美 和 爱 的 感情 来。如“碧绿的.”“嫩黄的1 .你 们 读 了

66、这 一 课,最喜欢哪一节?为 什么?2.第 四 节 是 展 开 想象,课 文 中 的“自 己 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仿佛”就 是“似 乎”“好 像”的 意 思,不是真的,而 有 真 的 感 觉 的 意思)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 用“仿 佛”说 句 话“什么 仿 佛 什 么?”“什 么 仿佛 怎 么 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通 过 用“仿 佛”造 句,展 开 想 象 的 翅 膀,先同桌的 同 学 相 互 对 讲,然后集体交流。)1、出 示 字 卡“荷、挨、莲蓬、胀、仿 佛、裳、翩、蜻 蜓”2、重点指导:要求会写的生 字 中,注意形近字的区另 小 裳 和 常、蜻 和 晴。注意分辨、记忆字形,比如,裳 与 衣 服 有 关,下边是衣字;蜻 与 虫 子 有 关,左边是 虫 字 旁;蹈与用脚跳舞1、学生认读生字。2、学生观察字形。三.教补充教材。有关,左边是足字旁。写的时候注意字的笔画和书写顺序,“蹈”的第十四笔“佛”的第四笔。3、教师巡视指导。王冕看荷花(略读)(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 荷花这篇课文,现在李老师再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