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导学设计教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521977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PDF 页数:110 大小:11.5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导学设计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导学设计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导学设计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导学设计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导学设计教案(1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 科学全册导学设计教案(三四七教学模式)目 录第一单元.21、放大镜.2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63、放大镜下的晶体.94、怎样放得更大.12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6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9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238、微小世界和我们.26第二单元.291、我们身边的物质.29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3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37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405、铁生锈了.43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46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508、物质变化与我们.53第三单元.561、地球的卫星月球.562、月相变化.603、我们来

2、造“环形山”.644、日食和月食.675、太阳系.716、在星空中(一).757、在星空中(二).788、探索宇宙.81第四单元.841、一天的垃圾.842、垃圾的处理.86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894、分类和回收利用.925、一天的生活用水.966、污水和水处理.101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105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108导学设计第一单元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1、放大镜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

3、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学习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学习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放 大 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 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第(一)

4、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一、温故互查同学们见过放大镜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小组内交流、汇报。过程二、学展讲练(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设计导学过程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 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 展示交流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 2 页的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

5、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三、总结提升我来填1、放 大 镜 是(凸 透 镜

6、),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 图 像)汇聚光线、成像等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 明)和(中间较厚)边 缘(薄)。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 片 的 凸 度)有关,放大镜(凸起程度越大或二次设计导学过程越 厚),(放 大 倍 数 也 越 大),(球 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最 为 o5、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 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 大)功能。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J)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

7、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V)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X)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另 限 (X)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V)五、课后拓展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 片(凸 透“凸透”镜)作用:“放大 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

8、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学习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学习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第()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放大镜的构造和作用是什么?小组互查。二、学展讲练(-)奇特的身体构造教师通过课件导入课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蜥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把你的发现写下

9、来,小组合作完成。师:在地球上有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 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

10、记录本上。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师: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三、总结提升1、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 眼)观察不到的(细 节。2、通 过(放 大 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 的(复 眼);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3、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 角)就曷邙 的

11、(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 敏)得多。四、巩固练习1、蟋蟀的耳朵在()A、头的两侧 B、足的内侧 C、触角顶端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2、下列动物中,()是蛎虫的天敌。A、蜻蜓 B、草蛉 C、苍蝇3、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蛆虫的肢体。A、10 倍 B、2 倍 C、3 倍五、课后拓展草蛉进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3、放大镜下的晶体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

12、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3、自制食盐等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学习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学习难点制作晶体。教具学具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蛇虫的天敌是();蟋蟀的耳朵在(),小组内互查。二、学展讲练(一)、观察美丽的晶体导学设计二次设计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

13、、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物质糖1士11卜 J.味精记忆中导学过程2、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书上第7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教师介绍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

14、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三、总结提升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 物 质)叫 做(解)。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 是(晶体)或由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2、晶体都是比较大的,都能用肉眼看到。()3、人们是按照物质内部的结构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4、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五、课后拓展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

15、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 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规则几何外形固体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 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 4、怎样放得更大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

16、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3、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学习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学习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带。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什么是晶体?小组互查。二、学展讲练(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2、介绍各种显微镜(二)、做个简易显微镜1

17、、怎样放得更大?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在现有的放大镜的基础上做到放得更大?(先让学生尝试回答)2、我们自制显微镜1)现在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三、小结1 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

18、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三、总结提升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 限)的,两 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 是(早 期)的显微镜。2、(放 啜)和(显 微 镜)的发明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具。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 微 镜),用它发现了(微生物)。4、(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 观 世 界)o5、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 倍。四、巩固拓展

19、思考:为什么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提高放大倍数?板书设计怎样放得更大肉眼看 希望放大镜 看(两个凸透镜组合)到光学显微镜 更电子显微镜 多扫描隧道显微镜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 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

20、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学习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学习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具学具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如何自制一个显微镜?小组内互查。二、学展讲练(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2)用镜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21、,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上书上13页。2、教师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学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书上。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过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程法3、每4人

22、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三、总结提升1、洋葱表皮是由(细 胞)构成的。2、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 胞)结构。3、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4、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目 镜)、(调节旋钮)、(物 镜)、(载物台)、(反光镜)。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我们用自制的显微镜不能看到细胞。()2、细胞看上去像一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3、罗伯特 胡克是英国科学家。()4、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移动载玻片的方向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5、我们

23、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很大。()五、课后拓展思考:在学习制作供显微镜观察用的生物标本时,需要的器具和工具有哪些?板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目 镜、调节旋钮、物 镜、载物台、反光镜。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3、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过程与方法:1、观察几种植物、动物及人体的细胞。2、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3、

24、阅读资料了解细胞对生物的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的重要性。2、发展观察研究生物细胞的兴趣。3、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学习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学习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教师演示器材:多种生物细胞及细胞作用的课件或图片。第()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小组内互查。二、学展讲练(一)、生物细胞的观察1、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微

25、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2、提供给四人小组两张相同的装片,装片上要有生物及部位的名称,组与组之间尽量不同。四人一个显微镜一个装片张白纸。观察时可先将观察到的图画到科学书上,然后再用粗记号笔,画到A4纸上。3、各组将所画的细胞张贴在黑板上。4、交流我们的发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阅读16页资料(二)、细胞的作用1、师: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2、观看课件或2 1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并填写16页的网状图。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三 三 小结: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

26、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三、总结提升填空1、(生 物)都是由(细 胞)组成的。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3、(细 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o4、(罗伯特 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这个名称的人,(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V)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V)3、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7、。(X)4、细胞是没有生命的。(X)5、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X)6、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X)五、课后拓展查阅有关资料,说一说细胞对于生命体还有什么意义?板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 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过程

28、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2、培养学生认识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学习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学习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组成?小组内互查。二、学展讲练1、故事导入:教师讲解列文 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

29、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的故事。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2、制作装片,小组合作完成。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4)轻轻盖上盖玻片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小组合作完成。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3)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4)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四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

30、微生物画在科学书1 8页上。b)辨别认识微生物学对 照1 8页,2 2-2 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过4、微生物和我们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程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三、总结提升1、用(显 微 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 生 物),如(草履 虫)、(变形虫)等,它 们 也 是 由(细 胞)构成的。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 造

31、 和 功 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4、(微 生 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 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 需 求)、对 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 繁 殖)等。5、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 生 物)的缘故。(列 文 虎 克)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四、巩固练习判断题1、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V)2、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X)3、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V)五、拓展延伸查阅资料,然后讨论:微生物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板书设计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水中的微生物(张

32、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8、微小世界和我们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过程与方法:1、总结人类在观察工具开发及探索范围扩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学习主题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归类、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科学技术,敬佩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过程中不断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2、知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

33、秘密。学习重点知道人类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学习难点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展示交流教具学具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专题的资料收集。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小组互查。二、学展讲练(一)、导语这一单元,我们经历了人类对微小世界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使用了两种工具放大镜和显微镜。让我们用流程图来表示人类在认识微小世界上的发展过程。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二)、各组汇报展示1、准备课前布置的有关医学、农业、电子、冶金、生物学等不同领域寻找相关资料。资料内容可以是人类对微生物、细胞、晶体、电子等微小物质的最新发现、研究成果及对它们

34、的利用。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汇报。学生可以进行提问。三、总结1、听了看了各组的展示内容,大家有什么想法?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类所看到的还只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没有被学发现的物质及自然界的秘密,对此我们人类探索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三、总结提升过填空1、由于(观 察 工 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 法 发 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一一(放大程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一一(电 子 显 微 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

35、质的原子、分子。2、人 类 探 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 展)、社 会 的(进 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3、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放 大 镜)和(显 微 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 生 物)、细 胞)。四、巩固练习判断1、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2、霉菌可以用于食品加工,所以发了霉的食物是可以吃的。()3、酸牛奶是因为在牛奶中加了醋形成的,和微生物没有关系。()4、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成为垃圾的世界。()5、自然界中

36、的每一种生物都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五、课后拓展说一说人类在生物技术方面的探索。板书设计微小世界和我们肉眼 能看清蚂蚁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课后反思导学设计第二单元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题1、我们身边的物质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1、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2、通过具体

37、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着的。学习重点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学习难点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教具学具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一、温故互查:师:观察我们的周围,由哪些物质构成了我们的教室?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程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二、学展讲练: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1、导读一: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1)、学生

38、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2)、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导引中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3)、教师小结:无论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还是我学们的感觉器官能感触的到的物质,都说明了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过2、导读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程(1)、学生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2)、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3)、学生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物质本身没有变,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4)、提问:我们生活

39、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5)、分组实验讨论: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除变化速度不同以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导读三: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1)学生二人小组讨论。导(2)汇报交流: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学4、导读四:铁丝、热水、纸张、蜡烛、火柴中,它们都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呢?过(1)学生讨论。(2)全班交流。程三、自学检测:各种变化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1、四人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四、巩固练习:

40、1、请你填一填:(1)世界是由()构成的。(2)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在发生()。(3)物质总是在不断的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有些变化()。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2、小法官,巧断案。(1)我们看不见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由物质构成的。()导(2)桌子是木头做的,它永远不会发生变化。()(3)水结成了冰,知识产生了新的物质。()学(4)世界上没有不变的物质。()(5)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过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五、拓展延伸:程岩石、马路在变化吗?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说出你的依据)1、分组讨论。2、全班交流。板书我们身边的物质设计课后反思导学设计导学

41、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题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学习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学习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具学具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第(一)课时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

42、、温故互查:比较一下这两组物质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1、把易拉罐压扁 水结冰了2、火柴燃烧 铁钉生锈了二、学展讲练:师: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二、学展讲练:1、导读一:实验前,观察豆子和沙子,说说它是什么样的?(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1)学生观察。(2)、学生回答,师简要板书。(3)、教师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学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2、导读二:混合实验。思考:过程(1)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2)、混合实验后观

43、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3),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4)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提示进行试验。学生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汇报交流。教师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3、过渡: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4、导读三: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加热前预 测加热后的变化白 糖(1)、学生预测:

44、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2)、实验:a、教师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b、学生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3)、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T: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4)学生汇报试验结果。(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三、自学检测:我能名词解释:(1)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学生独立完成后

45、四人小组订正。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四、巩固练习: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学1、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比较。2、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过程五、拓展延伸: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四人小组交流后汇报。)板书设计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物理变化: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满。有的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长生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 科学 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题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主备教师辅备教

46、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2、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过程与方法:1、学生用细心体验、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2、通过实验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学习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学习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教具学具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相互说说:给白糖加热,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二、学展讲练:师: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

47、联系。0三、学展讲练、导读一: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23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1、学生品尝米饭。2、说说米饭的味道。导学设计导读三: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导读二: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试尝馒头或面包12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学1、学生品尝米饭和馒头或面包。2、阅读课本30页资料。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过的作用。程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我们的米饭和

48、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1)学生进行试验。(2)四人小组思考学展讲练中的问题。(3)汇报交流。四、自学检测:食物淀粉鉴别: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 1 页表格上。1、学生进行试验。2、填表。3、集体交流。五、巩固练习: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1、请你来填空:(1)米饭是我们的(),我们几乎每天在吃米饭。()(2)米饭、淀粉遇到(),颜色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o过(3)米饭的主要成分是()。2、我能分辨对与错。(1)米饭是甜的。()程(2)菠菜、白糖中

49、不含有淀粉。()(3)在玉米面中滴入碘酒,玉米面会变成蓝色。()(4)土豆中不含淀粉,它遇到碘酒不变色。()六、激趣拓延:神秘信件活动:在革命时期,需要要写一封无字密信传递信息,(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密信),谁能帮我们解读?课外活动:制作神秘无字信件。板书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设计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题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

50、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习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学习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教具学具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你能通过什么办法来证实红薯中是否含有淀粉?(二人小组相互交流后全班交流)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3、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51、。三、学展讲练:导读一:实验前交流: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1、学生讨论学展讲练中的问题。2、全班交流。导读二:按照上面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验。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1、学生进行实验。2、说说实验过程中有什么现象发生。3、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四、自学检测:1、请你来填空:(1)白醋是()的液体,小苏打是()的固体。(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种气体 是()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3)将燃烧的细

52、木条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玻璃杯中,木缺(),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入盛有氧气的玻璃杯中,木条会()(4)蜡烛燃烧时,会 有()气体产生。2、明辨是非:(1)用手摸一下小苏打会有滑腻的感觉。()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2)将小苏打与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用手触摸杯外壁,会有一种凉凉的感觉。()(3)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学(4)醋和小苏打发生的反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此之外,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过不是小苏打,是一种叫做醋酸钠的新物质。()五、巩固练习: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是什么变化?你能程说明理由吗?1、四人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六、拓展延伸: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

53、个有趣的化学变化。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板书设计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二氧化碳,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 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题5、铁生锈了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学习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学习

54、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具学具铁片、锈铁、铁锈、电路、磁铁、锤子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体,把燃烧的木条伸入玻璃杯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二人小组相互说说)二、联系生活导入:师(出示生活实例图片)很多的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三、学展讲练:导读一: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生答。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字1、学生取出铁、锈铁、铁 锈(刮下来的),仔细观察回答,如何支持学展讲练中的看法?id2、引导思路:要看

55、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观察等外,我们还要看铁锈是否拥有铁所具有的特性来验证,寻找证据借鉴课本资料实验探讨填写3 5 页表格。(指程出:是对比实验,注意可变因素的唯一性,以及实验注意点)3、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如何用你的发现说明你的看法的?4、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和敲击、导电、磁铁的吸引等实验得到的结果都说明铁锈不是铁,是铁产生的一种新物质,那么就是一种化学变化。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导读二: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铁锈是怎样形成的?1、学生大胆讨论猜测。2、分组制定研究计划。3、交流研究计划,相互质疑补充,(对研究命题作出指导,通过比较“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

56、么因素有关?与具体学生单一猜想问题作出比较,指导问题选择的可行性,人员分工等)四、自学检测:想一想,填一填:1、()和()是使铁容易生锈的原因。2、铁锈是一种()色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叫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的物质,它不像铁那么坚硬,很容易脱落。五、巩固练习:学明辨是非:1、长时间不开的锁,总是很难开,这是因为锁里过程生锈了。()2、厨房里用来加盐的铁勺很容易生锈。()3、铁片与铁锈都是铁,没有什么不一样。()4、铁生锈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5、磁铁吸引铁片,却吸引不了铁锈。()六、拓展延伸:阅读43页相关资料铁为什么会生锈板书设计铁 生 锈 了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

57、 科学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题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过程和方法:继续学习“假设一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学习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学习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教具学具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镶子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二、学展讲练:1、教师介绍硫酸铜溶液。2、导读一

58、:我们用镶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1)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2)、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3)、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4)、教师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3、导读二:观察3 7 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1)学生看图片。(2)交流课本中介绍的方法。三

59、、自学检测: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化学变化呢?在变化过程中伴随出现了那些现象?列举填表。物质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12345678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2、四人小组订正。3、集体交流。四、巩固练习:明辨是非:1、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2、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有气体产生,所以它是化学变化。()3、淀粉遇碘酒变成了蓝色,在这个变化中改变了颜色,所以这是化学变化。()4、木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5、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五、拓展延伸:无论哪一种化学反应,在反应的同时都会有一

60、些现象伴随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判断的方法。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板书设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 科学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题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使铁生锈。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一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用“科学讨论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以便更好的得出科学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学习重点实

61、验现象论证生锈条件。学习难点设计合理的对比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生锈条件和生锈速度。教具学具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作出观察和记录。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说-说化学变化伴随着哪些现象,并各举一例。(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二、学展讲练:导读一:各组回顾生锈的条件和生锈速度的影响实验。整理实验结果,准备交流。1、集体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交流评价中注重实验设计中的对比,以及说明的问题)2、出示38页实验记录表:分析:谈谈根据这个问题设计的实验合理么?现象的记录你可以看出什么结果?推理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呢?讨论:生锈究竟是空气或水的原因还是空

62、气和水的共同作用的原因?3、可以怎样改进你们的实验?你的设计过程和记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么?4、小结: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过渡:和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相比,铁生锈化学变化的很慢,但是每年由于生锈造成的损失却十分巨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通过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和快慢来控制生锈。导读二:小组讨论:根据生锈条件怎样设计对生锈速度的探究?(可以参考课本资料)学1、分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注意对比实验设计的合理性。)2、共同交流研究计划,并适当修正。三、自学检测:过程请你来等小法官:1、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现象。同样是铁制品,有的很容易生锈,有的却很难生锈。()2、放在潮湿地方的铁制品很容易生锈。()3、自

63、行车上涂有各种颜色的漆,主要是为了看起来很漂亮()4、厨房里用来加油的铁勺很容易生锈。()5、小红的爷爷每次用完铁锹后都在上面擦些油,是为了下次再用时更光亮,更容易插进去。()6、把铁钉完全浸泡在水里,铁钉不容易生锈。()四、巩固练习:连-连: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切完菜没擦干的刀容易生锈的 经常擦拭的自行车长期不用的铁针涂了漆的栏杆不容易生锈的 室外涂了油漆的自来水管摆在室外的铁筒盛满油的油罐五、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了铁锈的形成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那么该怎样防止呢?1、说说你所知道的生活中的防止方法,说明其原因。2、观察涂有油漆的铁片,思考说明其中的道理。3、课外观察自行车,自行车

64、是怎样防生锈的?板书设计控制铁生锈的速度铁生锈与空气和水有关,铁生锈是水和空气的共同结果。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课题8、物质变化与我们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让学生知道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物质的变化。过程和方法:1、用总结、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构科学概念。2、用阅读资料、体验的方法了解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学习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学习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教具学具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水

65、、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开水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一、温故互查:菜刀、自行车生锈后对我们有什么危害?怎样防止?(二人小组相互交流)二、学展讲练:导读一: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完成下表)1、看课本资料回顾,完成下表。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物质的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变化类型及特点科学概念水结冰、水蒸发易拉罐压扁弯折铁丝混合沙子和豆子火柴、蜡烛的燃烧加热白糖米饭、淀粉和碘酒小苏打和白醋铁生锈硫酸铜溶液和铁钉2、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

66、?三、自学检测: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四、巩固练习:活动制作:自制饮料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制作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2、品尝后谈谈体会。五、拓展延伸: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板书设计物质变化与我们课后反思第三单元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总课时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课题1、地球的卫星月球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学习重点搜集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