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异同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2052163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略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略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略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异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略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异同(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冬季小学期经济法专题作业略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异同 班级: 08文科试验班 学号: 20080W0218 姓名: 杨美梅 老师: 刘云亮老师 2011年01月13日略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异同 【摘要】经济法和民法都是我国的基本法。经济法调整国家在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而民法调整的是民间社会经济关系;经济法是国家调整的法律保障,而民法是市场调整的法律保障。二者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相辅相成,缺一不行。 【关键字】经济法 民法 调整对象 关系经济法和民法都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关法律,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我国曾出现过以经济法

2、代替民法的“大经济法观”和以民法代替经济法的“大民法观”;因而,对经济法和民法原委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二者是否可以相互代替这一问题,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存在着模糊的相识。本文试从经济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的不同及联系方面,对二者的相互关系加以论述。一、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根据法理学的理论,任何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在管理经济和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从法律角度反映国家职能对市场经济的干脆影响,详细包括: (一)宏观调控关系宏观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在实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这是经济法毋庸置疑的一类调整对象。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

3、是市场经济体制,它同我国以前实行的安排经济体制有着严格的本质上的区分。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用“看不见的手”来调整市场。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首次揭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该原理认为:当每个人自私自利地追求他或她的个人利益时,他好象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公众的最好福利。亚当斯密看到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相互协调,这种协调他认为是市场机制发挥的结果。然而,市场并不总是处于这种完全志向的状态。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当经济运行到肯定困难与发达的程度,“看不见的手”的缺陷就会暴露,某个体利益取向的单一与短视会令经济陷人资源配置无序化与严峻奢侈的泥潭,“市场失效”的状况也就常常的

4、出现,使“看不见的手”的显著效率特征遭到无情的破坏。为了解决市场机制的这一缺陷,社会迫切须要另一种超然于市场之上的力气对此进行规制和引导,这就是运用国家的强制力,引人政府的“看得见的手”来调整市场,即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这种国家引导和促进经济所产生的关系称为“宏观调控关系”。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主要内溶是解决市场失效而带来的负的外部经济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绝大部分的利益或损失是在市场内完成的。例如当一个企业生产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它在市场上出售,通过交易从买方手中收回全部价值或部分价值。但是也有很多的利益或损害是发生在市场之外,当企业或人们向市场之外的

5、其他人施加损害时,就发生了所谓的负的外部经济效应(这里不涉及正面的外部经济效应,即向市场之外的其他人施加利益)。例如,某企业将一种有毒的化学物品倒人河流中,对于那些在河流下游生活和劳作的人们来说,就污染了河流。某企业在上游运用了清洁的水资源,而没有向受到水污染的人支付款项。在这种状况下,该企业就损害了市场交易外的人们,即存在着没有支付款项的经济交易。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我国人口的急剧增多,能源、化学和其他原料产量的不断增加,负的外部经济效应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的巨大威逼。例如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严峻地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已引起了全世界的剧烈关注。要解决这一问题

6、,很明显地依靠市场机制本身是无能为力的,必需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解决,要由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从而削减由市场机制引发的负的外部经济效应。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国家制定环境爱护法、自然资源爱护法、野生动植物爱护法、矿藏资源开采法等等。国家通过这些法律对空气与水的污染、矿藏资源的过度开采、濒危动植物的捕获采集等等可能造成的不良的外部经济效应的行为予以管制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一方主体是国家(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环境爱护机构或其他国家机构),另一方主体是实施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破坏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国家宏观调控是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核心和灵魂,它渗透和影响着国家管理经济的任何一个领

7、域。因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包括了制定安排、财政、金融、税收、银行、信贷、价格、国际收支平衡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调整和限制市场经济活动,实现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的重要职能。这些法律、法规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微观规制关系微观规制关系是指国家在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允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公允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有竞争,就会有垄断,就会有不正值竞争,这是市场的辩证法。放任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恶果应由国家看得见的手来修正。国家就担负起了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市场经济必需的公允竞争的责任。在这一领域中,国家的干预往往干脆针对个案,因而这一领域的社会

8、关系,笔者称之为“微观规制关系”。我们必需清晰地看到,市场竞争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其得已没有了国界之分,各个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在全力推动经济增长。发达国家须要创新,发展中国家须要升级与跟踪,信息时代的到来更令竞争趋于白热。这些仅凭市场机制自身的调整远远不够,国家必需运用自己的强制力来进行规制。在这方面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就是国家制定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值竞争法,禁止操纵价格或瓜分市场等行为,爱护和促进自由、公允地竞争,以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使整个社会能够有序地、有效率地进行生产和消费。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值竞争法是经济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允竞

9、争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最主要的就是反垄断和反不正值竞争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以国家为一方主体,代表国家的是国家专设的垄断和竞争管理机构或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机关或司法机关。另一方主体主要是实施垄断和不正值竞争行为的企业组织。除此之外,国家在此方面的法律还有消费者权益爱护法、价格法、产品质量法等等。 (三)国家供应关系国家供应关系是指国家作为公共物品的供应者,在完成公共收入和支出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关系。所谓公共物品,是现代经济学对一类物品或服务的概括。公共物品具有消费的“不排他性”或“非垄断性”的特点,只要它存在,你可以消费,我也可以消费。例如,一个面包不是公共物品,因为你吃了我就不能

10、再吃。但一盏路灯就是公共物品,因为只要它挂在那里,我们都可以得到照明,并不因为你照了明而不再为其他人照明。国防、公安、教化、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等等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围。与“公共物品”相对应的便是所谓“私人物品”,但它并不肯定真是私人的物品,而只是在消费上具有“排他性”,比如前面所说到的“面包”,以及衣服、住房、钢材、水泥等一切你用了我就不能再用的东西。公共物品由于具有消费上不排他(无法排他)的特性,必定会引起需求与供应无法自动通过市场机制相互适应的问题。因为这些物品的好处在人们中间分布太为广泛,加上人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定具有的“搭便车”、“占便宜”的行为特征,所以这些物品被消费了

11、但却无人情愿为此支付费用或者说公共物品的供应者是很难收回这些物品的成本,因此以致于一般企业或消费者都没有供应它们的主动性。由于公共物品无法依靠“私人”来供应,因此,便只能由国家或政府代表整个社会的利益来担当公共物品供应者的责任了。国家要担当这一责任,必须要有相应的责任实力,所以必需找寻收益来源。这些收益主要来源于税收,即对个人和企业的应税项目征收税款。国家通过征收来供应公共物品,以保障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当运转。在整个公共物品的供应过程中,包括公共收入的取得(征税)和公共收入的支出(政府选购、投资和救济等)的过程中也会形成各种以国家为一方主体与其他各方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这些社会经济关系,也是经济

12、法的调整对象。如税务主管部门代表国家与企业、个人等各种纳税主体发生的税收关系;政府有关机构代表国家在购买或供应公共物品过程中与企业、个人所发生的经济关系。调整这些经济关系的经济法主要有财政法、税法、公用事业法、水利电力法等等。 (四)国有参加关系国有参加关系是指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全部者,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在动用财政力气进行社会投资比例再安排的一系列活动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从古至今,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干脆参加某些生产经济活动的状况(如我国从秦汉时期起的盐、铁官营到现在的大量存在的国有企业)。国家干脆参加市场经营活动,干脆投资开办国有企业是科技飞速进步和社会大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须要,也是

13、国家干预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和运行的一个重要手段。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国有参加往往集中在高风险、高投入、基础性行业以及一些公用企业领域里,在我国国有参加的外延却要大很多。这些应放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这两大背景下进行恰当的梳理和整合。国家干脆投资开办国有企业的干脆缘由,是市场机制无法包涵一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某些公共产品因某些特性私人企业不愿或不行能投资生产,这就只能通过国家开办国有企业来解决社会这方面的需求。例如超大型水坝,它能使整个流域的人们受益,但是水坝的全部者却很难从这种收益中把自己建立水坝的费用收回来;再如,航天安排,这类项目可能造福整个社会,特殊是可能造福于子孙后代,但是它同样很难向

14、受益者收取费用,甚至无法确定谁是受益者。因此,这类产品就只能由国家来投资生产,由国家开办国有企业来生产经营。在上述经济活动中,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全部者,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在动用财政力气进行社会投资比例再安排的活动中,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代表国家为一方主体与生产经营业务的实际运作者国有企业为另一方主体所形成的经济关系亦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调整的又一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国家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者,要求国有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这方面的经济法主要有国有资产管理法、国有资产投资法等。 (五)社会保障关系社会保障关系是指国家作

15、为社会公允的维护者,在实施二次安排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是最有效率的市场机制也可能产生收入与消费上的极大的不同等,因为这种收入安排上的缺陷恰恰是市场机制内在要求的反映: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虽然在原则上(理论上)每个人都有同等的经济机会,但是在事实上由于每个人的实力、受教化程度及职业状况等因素的不同从而出现劳动收入的不同甚至于极大的差别。市场经济不仅承认这种差别,而且维护这种差别。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品的安排跟随的只是货币选票,而不是最大的需求。一个富人的猫可能连鱼都不情愿吃,而一个穷人的孩子则可能连维持健康所最必需的热量都不够。这种状况恰

16、恰也是市场机制的要求。这种收入和消费上的不同等,是市场经济的必定结果,是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来自行调整的。要消退或降低这种不同等,只能(必需)依靠国家的力气如恿过国家来实现整个社会收入的再安排。首先,国家通过实行所得税制以及征收消费税、遗产税、赠与税等待,通过向高收入者征收税款的比例高于低收入者的方法来降低收入的不同等。另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对老、弱、病、残及其他须要社会帮助的人供应物资帮助,如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最低工资制度、最低生活费制度等等。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由政府通过财政支出代表国家给低收入阶层和其他的不幸者以物资帮助,从而在肯定程度上降低收入和消费的不同等。

17、国家作为社会公允的维护者,在实施二次安排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是经济法所调整的又一详细对象。在这一关系中,一方主体是国家或代表国家行使职权的国家财政税务部门、民政部门及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另一方主体则是依法参加二次安排的企业、个人或其他主体。这一方面的经济法主要有税法(包括所得税法、消费税法、遗产税法、赠与税法等)、保险法几社会保障法等等。以上所述五个方面的社会经济关系,笔者认为,很明显是经济法以外的其他法律部门所无法调整的,只能由经济法来调整,所以它们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二、 民法的调整对象我国民法通则第2条确认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为平整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18、(一)民法所调整的同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财产归属关系,主要是财产全部关系,它是指因干脆占有、运用、收益、处分财产而发生的社会关系;所说财产流转关系,是指因财产交换而发生的社会关系。财产流转关系通常是有偿的,有时也可以是无偿的,如财产的借用关系、赠与关系等。也有学者认为是静态财产关系和动态财产关系,其中静态财产关系包括物之财产占有关系和才智财产专有关系,所谓的才智财产是指作品、技术独创、商标等。动态财产关系包括商品交换关系、投资与赢利安排关系、劳动工资关系以及劳动保险关系、继承关系和抚养关系。其实,财产归属关系与财产流转关系的划分与静态财产关系和动态财产关系的划

19、分是大同小异的。这里所说的财产应包括:具有经济价值的有体物,如土地、房屋、服装、机器设备等;智力成果,如著作、专利、商标等和受法律爱护的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如企业名称、商业隐私等,可以统称为学问产权。其中学问产权作为民法的调整对象应是一大进步。从学问产权的性质上来看,它既包括财产关系又含有人身关系,而且学问产权关系也发生在同等的主体之间,应将其归入民法的调整范围。将劳动工资关系和劳动保险关系也作为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因为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使劳动力也成为商品,是商品就具有经济价值,也属于财产,劳动工资关系和劳动保险关系都是劳动关系中的财产流转关系。 (二)人身关系作为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指与人身不行分别,

20、而无干脆财产关系的社会关系。民法调整的同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共分两类:一类是人格关系;一类是身份关系。人格关系是指民事主体本身所应具有的权利主体资格即因人格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如基于人的生命、健康、姓名、名称、肖像、名誉而产生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经过民法调整而表现为人格权关系。身份关系是指基于身份而产生的社会关系。对于什么是“身份”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身份是自然人在团体或者社会体系中所形成的稳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也有学者认为身份仅指亲属法中的身份利益。甚至有的学者根本否认民法中存在身份关系。但从主流的理论来看,可以将身份界定为民事主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地位,详细包括:在亲属

21、关系中的地位,主要表现为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有扶养关系的(外)祖父母与(外)孙子女之间依法享有的身份权、因监护关系形成的监护权,同时也包括法人的身份权;另外一方面是基于学问产权获得的地位,主要是指公民和法人通过智力活动取得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而享有的人身权以及在独创权和独创权中享有的身份权;最终身份关系还包括在其他社会关系中形成的身份权主要是荣誉权。 三、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联系 首先,经济法和民法在调整对象上存在着某些交叉。经济法和民法的调整对象都具有经济性内容,都涉及经济领域。例如对于公司法、破产法等,经济法和民法都探讨,但各自探讨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对于破产法,民法

22、侧重于探讨破产后的债权债务问题,而经济法则侧重于探讨破产的重新整顿。对于公司法,经济法关注的是公司的社会责任,即近年来学者们探讨的“揭开公司的面纱”;而民法则侧重于公司在经济活动中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总之,经济法和民法存在着很多共同的探讨领域,但其关注侧重点是不同的。另外,当国家投资开办和经营国有企业时,国家既是经济调整主体,又是投资主体和企业经营管理主体,从经济调整角度说,所发生的是一种国家经济管理关系,原则上属于经济法调整对象范畴,但从投资经营活动来说,国家又是以一种同其他民间经济主体同等的身份出现,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具有与一般民间社会经济关系同样的性质。其次,民法调整同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23、和人身关系,以意思自治为核心,注意机会均等,即以抽象的人格同等为基础建立的公允理性,是以同等求公允,以个体为本位,给经济个体以完全的意志自由,保证个体权利的充分实现,仅依靠市场经济的自发作用,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志向状态。而经济法以国家管理和调整经济为其调整对象,它给主体以相对特权追求结果的大体公允,从社会利益动身处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以社会权利为本位,保证社会整体利益,通过国家实行种种措施,弥补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的缺陷,实现经济的志向状态。因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民法是市场的基础法,经济法产生于民法的基础上,是在民法过去完全自治的领域内增加了国家或政府管理和调整的内容,是对有害于社会整体利益的意

24、思自治的限制;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法律从个体权利本位过渡到社会权利本位的过程,经济法是实现社会权利本位的法律手段,是对个体权利的限制,是对社会经济关系的二次调整,是民法的“上位法”。最终,经济法是国家调整的法律保障,民法是市场调整的法律保障;但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同时须要市场调整和国家调整两种调整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整是社会经济固有的内在调整机制,是基础性的调整因素;国家调整虽然对于社会经济来说是一种外部调整,但却是不行缺少的重要调整机制。这两种调整机制应当相互协作,综合发挥其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调整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行。参考文献:1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化出版社、北京高校出版社,1999. 2杨紫烜.经济法探讨(第一卷)A.漆多俊.论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C.北京:北京高校出版社,2005. 65.3潘静成.经济法学M.北京:中心广播电视高校出版社, 2005. 7.4徐海燕.民法总论.对外经济贸易高校出版社,2004.5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高校出版社,2000.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