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文本细读

上传人:bei****lei 文档编号:20521635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怎样进行文本细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怎样进行文本细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怎样进行文本细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怎样进行文本细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进行文本细读(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怎样进行文本细读 依据王崧舟老师讲座整理课程改革的所有问题最终一定全集中到一个地方,那就是课堂。课堂上发生的所有问题说白了只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教材问题,一个是教学问题。就语文课程而言,教材问题永远是第一位的问题。语文课程改革在经历了认识论阶段、方法论阶段之后,已经步入本体论阶段。语文课程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自然离不开语言文字本身。当老师舍弃了语言文字本身,过多的去关注教材所体现的内容,这无疑是舍本逐末。教法必须要服务于教材,回归语言文字本身,关注语言形式,必定依赖于文本细读。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文本、对于教材、对于语言文字,有高度的敏锐感,有较强的语文意

2、识。王崧舟老师就如何文本细读,给我们指出了以下方法。一、直面文本做为一名语文老师,你拿到一篇课文,是如何备课呢?大部分教师习惯了先去看教参,稍微认真点的老师还会去查一查有哪些经典课例、教学设计,最后再去和文本对话。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流程,显然是有问题的。面对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做的是直面文本,直面教材本身,去关照它,去细细的咀嚼和品味它。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慢慢走,欣赏啊!”就是要把走改为读,慢慢读,欣赏啊!这就是文本细读。它首先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心态。有了这种心态,你才会潜下心来,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的直面文本。它将直接影响你的教学设计和方法。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第一段这样写到:山谷中,早

3、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一位老师这样教学:先让学生读一读这段话,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印象?并出示: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_,村前河水_,天空_,空气_。让学生用上书中的词语再来说一说,再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当学生说过后让学生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这段话,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渲染的很好。这个环节的设计教师关注了词语,关注了朗读,并且做到了熟读成诵,给人的初步感觉设计很不错。可是这个教学设计是有问题的。王崧舟老师指出,教师一定要关注“早先有过”,按照这位老师的教法,有没有“早先有过”是无所谓的,完全可以不要,或者直接

4、改为“有”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加上“早先有过”呢?这个细节,值得去思考。如果教师认真通读整篇文章会发现,整篇文章的基调是非常明确的,作者对村民的态度可以借用鲁迅先生的话“哀其不幸,努其不争”。只这过这里是“哀其不醒,努其不思”。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压抑的。作者制造压抑的氛围是为了让读者去思考。从文章的开头第一段,第一句话感情基调便已确定,沉重而充满了忧虑。如果我们能抠住这个字眼,不放过他,慢慢的读,去品味,你就会发现前面那位老师的教法违背了作者的情感基调,教法肯定要进行调整。不要去过多的渲染空气怎么样?河水怎么样?当然,不是完全不需要,但要追加一个问题:同学们,这样的森林还有吗?没有了,你是怎么

5、知道的?那么文章又该怎样读呢?通过“早先有过”这四个字就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情感落差,王崧舟老师把他叫做情感的张力。这样也自然的转入了下一段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学是“读法决定教法”,你怎么读就会怎么教,读法出了问题,教法就一定出问题。教材永远是第一位的,教法只能是第二位,即“怎么教”一定要服务于“教什么”。二、字斟句酌南帆先生有一本书叫沉入词语。这个题目非常传神。单单就“沉入词语”这四个字就值得你去字斟句酌。为什么说是沉入“词语”?语言最小的意义单位就是词语。抓住最小的语言意义单位就叫细读。如若连词语都不认真的读便谈不上细读。更妙的是“沉入”,他没说浸入,在南帆先生眼中文章便是水,唯有水

6、方能沉入。朱熹说要“虚心涵泳”也是这个道理。语言和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细读当然要浸润。老舍先生、国学大师王国维都是沉湖而死,据刘心武先生考证林黛玉并非死于痨病也是沉湖而死,这是非常诗意的死法。非常从容,一步一步地、慢慢地和水接触。你看,当你全身心的和语言文字接触才能叫做沉入词语。原来,这才叫细读。七颗钻石中有这样一段话:“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苏教版)王崧舟老师指正插图有问

7、题,不应该画成一个类似圣诞老人的老爷爷,这样会引导人们不自觉的受插图的影响,产生怜悯、同情。对于“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特别注意,是一个过路人,这里翻译的特别好,只能是过路人,而不能把这个人物坐实。这是一篇关于爱的童话,从文章开头的找水喝,爱一直都是因为血缘关系,爱的境界也一直在提升。因此,这里的“过路人”很重要,他把爱的境界一下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血缘之爱提到了爱所有人,到了博爱的境界。如果忽略了“过路人”这个词语,这一切便无从谈起。三、审美自失所谓自失,就是忘我。投入到忘我的境界,才能叫做审美自失。用王遥先生的话说便是“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朱熹所说“虚心涵泳”中的虚心是虚其心,忘

8、掉自己。你接触文本之前就是一张白纸,去接受文本,就是一块明亮的镜子,去映照文本。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了。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一位老师这这样处理的: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读出了什么心情?又是从哪看出来的?有学生说从“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读出了紧张,老师让学生读出紧张并板书“紧张”。有学生说从“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读出了担忧,老师让学

9、生读出担忧并板书“担忧”。又有学生说我从“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读出了痛苦,老师让学生读出痛苦,空了一大截板书了“痛苦”。细心的老师会发现,这位老师之所以空一大截是因为还是一个词没有说出来。这位老师敲着黑板说,看一看还有什么心情啊?学生又没有备过课,哪里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老师只好说“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了。”这里还有矛盾的心情,于是老师板书上“矛盾”。老师接着说:“同学们,你们看,作者先写了紧张、又写了担忧、矛盾,最后写了矛盾,这样就写的具体、有条理了。”这样算是完成了这个环节的教学。

10、这叫什么?这叫麻木不仁!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什么叫感情?感情是风、感情是雨,感情是一锅粥、感情是一团麻,感情是剪不断、理还乱,感情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感情是问君能有向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一个人的感情他怎么能经得起你这样的折腾!拿着手术刀,“唰”一刀下去,这是紧张,“唰”一刀下去,这是担忧,“唰”一刀下去这是痛苦。这是感情吗?这是感情的符号,这是把感情烘干以后让我们看到的木乃伊。语文不能这样去读。这样冷静、理性去读这样鲜活的、充满丰富的情感色彩的文字,这是牛头不对马嘴。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把自己的理解解构掉,去掉条条框框,进入到文本的意境中去,与作者同喜同悲,才能真正做到审美自失,只有

11、这样教的才是真正的语文。四、比较品评用谭学纯先生的话讲“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比较不是为了比高低,而是比了以后让各自的特点更明显。例如:题临安邸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两首诗结合着学习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一句。你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年了。65年足以使一个哇哇落的的娃娃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啊!这些被北宋朝廷遗留下来的百姓此时不仅仅是被遗留,而且是被遗忘、被遗弃啊!那是谁遗忘、遗弃了他们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那些北宋的官员仍旧过着醉生梦死、纸醉金迷的生活,哪里还顾得上老百姓的死活

12、啊!通过参照对比,让学生对于古诗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首诗单独教学所难以企及的。五、擦亮语言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吕淑湘。语言不单单是出发点,也是终点。中间的过程是语言所承载的思想内涵。语文教学就在要在语言中,在文本中和学生一起走一个来回。威尼斯小艇中有一段介绍小艇的文字: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比如有的老师教学时,是这样处理了:让学生读一读这段话,再来说一说小艇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发言梳理出以下特点:又窄又深、两头翘起、轻快灵活;这就是小艇的特点啊。到这里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教法存

13、在着什么问题呢?根由在于教师根本就没有关注语言文字本身,而只是围绕着“写了什么”打转,即只关注了文本内容,而没有去关注是怎么写的。不由得想起了王尚文先生所说的关注文本内容,只所有学科均有的特点,这样的课称不上是语文课,语文课应该关注的是怎么写的,最终落实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一点上来。王崧舟老师同样说:课这样上,这段文字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呢?你在上什么课?自然课、常识课,但唯独不是在上语文课。语文课就一定要把语言文字擦亮。这段语言非常有特点,比如表达方式上用了像字句,“有点像”、“像”、“仿佛”,这叫变化,这叫语言的节奏。这和小艇的特点也用关,体现了小艇的变化也很灵活,很有情调和意味。还有

14、一点需要指出,这里马克吐温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比喻句?那是因为威尼斯小艇人们见到的很少,所以他才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那么多事物来形容,真是独具匠心。还有“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这一句里的“轻快,灵活”是用逗号隔开的,不是“轻快灵活”,也不是“不仅轻快而且灵活”。正是要折射出小艇的轻快、灵活。这才是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体味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这才是语文老师的责任。语文教师的独担之任,就是语言文字。六、还原场景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夏丏尊教师对于语言文字,就是要有高度的敏感和警觉。这应该可以称为语文教师的语文意识。在一夜的工作中有这样一段话: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设

15、备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会关注“极其简单”这个词语,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何其芳可谓是用心良苦,他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很大的背景宫殿式的房子,这一强大的反差。基于学情,学生缺乏对于宫殿式的房子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去还原场景。两种场景的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巨大的反差就是语言的张力,就是文本的秘妙,也正是因为对比,才让极其简单变得更加简单,简单的无以复加。七、寻找缝隙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王尚文缝隙就是破绽,就是矛盾,而这个破绽和矛盾不是作者的失误,而是作者有意为之。这很重要。比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开际流。”一句中的“孤帆”就是一处

16、巨大的破绽。古时出游无非是水、陆两种,长江是黄金水道,黄鹤楼到扬州,一般都走水道,那应该是千帆竟渡啊!怎么会是“孤帆”?显然这是李白有意为之,这就需要细读。借用一句歌词这叫做“我的眼里只有你”,而且老朋友孟浩然一个人在去扬州的船上,难免有孤独之感,或许送别的李白因为感同身受才会有“孤帆”的意象的出现。还有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莫不成杜牧是千里眼不成?这个缝隙关联到两种读诗的逻辑,一个是科学的逻辑,一个是情感的逻辑,而循着情感的逻辑这条线才能探寻到文本的秘妙。八、开掘意蕴意蕴就像是一只井,就像是一个矿。你不去开掘它,什么也没有,开掘它,越挖发现的东西就越多,里面别有洞天。用施特劳斯的说来

17、说就是要在字里行间阅读。字里行间这个词用的也很妙。字与字之间有什么?什么也没有,是空白。行于行之间是什么?也是空白。字里行间就是空白啊!文章的意蕴在哪里?不在文字处,在文字的空白处。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你轻轻的在纸上一抹,什么也看不出来,后面是什么?那是万类霜天,是长空一碧,可以看到好多东西。文字也是这样,他要说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没有说出来的才是冰山的底座。慈母情深中有这样一段话: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就很奇特:1、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这叫一唱三叹,回环复沓。2、按照常理我的母亲应该搁在前面,而作者把我的

18、母亲放在了后面。3、三次母亲后面是省略号,不是句号。你就是要在这些空白的地方,细细的品读。用电影术语来说,这是慢镜头,就是为了让你看的更仔细、更真切、更形象。“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发挥你的想像,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作者没写,是空白。这就要求你读出来,这是极其瘦弱的母亲、弯曲的、佝偻着背。作者是第一次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看到自己的母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怎么可能是我母亲的背呢?我母亲的背在我的记忆中并不是这样的啊?这些空白的地方要用自己的想像、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开掘它、充实它、拓展它。那么,这样的细读就有滋有味。你读出的不再是冰山的一角,你更能触摸到冰山的庞大的基座。实际上,细读并没有确定的方法,细读有法,但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德重整理2014/1/1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