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领域精细化学品项目评估报告_范文模板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20517133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0 大小:137.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医药制造领域精细化学品项目评估报告_范文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医药制造领域精细化学品项目评估报告_范文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医药制造领域精细化学品项目评估报告_范文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80页
资源描述:

《医药制造领域精细化学品项目评估报告_范文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制造领域精细化学品项目评估报告_范文模板(18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泓域咨询/医药制造领域精细化学品项目评估报告医药制造领域精细化学品项目评估报告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概念:精细化学品,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类化学品,它们通常具有高纯度、高活性和高附加值等特点。这些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工业催化剂等领域,以满足各种高科技产品和生产过程的要求。本报告为模板参考范文,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报告产业背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风险评估等内容基于公开信息;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经济效益分析等内容基于行业研究模型。本报告可用于学习交流或模板参考应用。目录第一章 总论7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7二、 项目建设地点7三、 项目建设进

2、度7四、 项目提出的理由7五、 建设投资估算8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9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10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11一、 精细化学品发展现状11二、 精细化学品总体要求12三、 精细化学品发展形势14四、 精细化学品发展背景16五、 精细化学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8六、 精细化学品发展趋势20第三章 公司治理23一、 专门委员会23二、 企业风险管理28三、 管理层的责任37四、 内部监督的内容39五、 监督机制45六、 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50七、 公司治理的定义53第四章 企业文化分析60一、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60二、 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65三、 品牌文化的

3、基本内容69四、 企业文化的分类与模式87五、 企业文化的特征97六、 企业文化投入与产出的特点100第五章 SWOT分析说明103一、 优势分析(S)103二、 劣势分析(W)105三、 机会分析(O)105四、 威胁分析(T)106第六章 人力资源分析114一、 绩效管理的职责划分114二、 人员招聘数量与质量评估117三、 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117四、 精益生产与5S管理120五、 录用环节的评估123六、 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126第七章 经营战略方案128一、 资本运营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28二、 企业文化战略类型的选择130三、 企业品牌战略的典型类型132四、 融合战略的概

4、念与特点133五、 营销组合战略的类型135六、 企业经营战略的层次体系138第八章 投资计划144一、 建设投资估算144建设投资估算表145二、 建设期利息14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46三、 流动资金147流动资金估算表147四、 项目总投资14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48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4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49第九章 财务管理151一、 现金的日常管理151二、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55三、 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158四、 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159五、 筹资管理的原则160六、 应收款项的概述161七、 企业资本金制度163第十章 经济收益分析171一、

5、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7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7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7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74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75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76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78四、 偿债能力分析17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79五、 经济评价结论180第一章 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医药制造领域精细化学品项目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四、 项目提出的理由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不仅可

6、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从经济效益来看,研究开发精细化学品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促进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同时,从社会效益来看,精细化学品的开发可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并且可以促进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发展趋势:精细化学品行业在未来几年有望保持强劲增长态势。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新兴市场将成为精细化学品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此外,为了适应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精细化学品行业将出现更加绿色、环保、高效的生产方式。同时,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提升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和质量。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

7、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542.6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328.3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0.05%;建设期利息39.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71%;流动资金2174.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24%。(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328.3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443.0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09.07万元,预备费76.24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261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21047.80万元,纳税总额2314.31

8、万元,净利润3702.3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9.49%,财务净现值10948.10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04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5542.691.1建设投资万元3328.381.1.1工程费用万元2443.071.1.2其他费用万元809.071.1.3预备费万元76.241.2建设期利息万元39.361.3流动资金万元2174.952资金筹措万元5542.692.1自筹资金万元3936.142.2银行贷款万元1606.553营业收入万元261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21047.805利润总额万元4936.476净

9、利润万元3702.357所得税万元1234.128增值税万元964.469税金及附加万元115.7310纳税总额万元2314.3111盈亏平衡点万元8395.24产值12回收期年4.0413内部收益率49.49%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0948.10所得税后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 市场和行业分析一、 精细化学品发展现状(一)市场需求

10、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性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添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汽车、航空、IT、新能源等领域,对精细化学品的需求尤为强烈。据统计,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的市场规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与亚洲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细分市场看,塑料、橡胶、涂料、油墨等市场仍然是精细化学品的主要应用领域。未来,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精细化学品的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扩大。(二)技术发展精细化学品的生产需要优质的原材料和先进的制造工艺。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细化学品的技术也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完善。近年来,新型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化

11、学品等新兴领域的发展,对精细化学品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汽车领域,精细化学品可以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涂料和油漆等方面,从而提升汽车的性能和舒适度。此外,在环保方面,精细化学品在减少污染和节约能源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例如,利用高效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工艺可以实现资源的回收和重复利用,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三)市场竞争精细化学品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来自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大型化学企业。这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销售网络,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市场份额。同时,由于精细化学品是高附加值产品,因此也吸引了一批新兴企业的竞争。目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化工生产国之一,也在精细化学品

12、领域加大了投入。中国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拓展市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庞大,因此中国的精细化学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总体来说,精细化学品市场的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技术方面也在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未来,精细化学品产业将持续发展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商机。二、 精细化学品总体要求(一)定义精细化学品是指高纯度、高稳定性、高物理化学性能的化学品。具有高度的纯度,可以用于制造高科技产品,并且可以在医药、电子、材料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精细化学品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多道工序,因此制造难度比较大。(二)纯度和稳定性精细化学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13、是其最重要的要求之一。为了保证精细化学品的纯度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严格的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首先,从原材料开始,选择性质优良、纯度高、无杂质的原材料;其次,对制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控,确保工艺的可重复性和产品的稳定性。最后,对于产品的存储、包装和运输也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以确保产品的质量。(三)高物理化学性能精细化学品需要具备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例如热稳定性、光学性能、磁性能等。这些物理化学性能与精细化学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密切相关。例如,热稳定性是电子行业中有机半导体材料的一项重要指标;光学性能是制造高清晰度显示器件的重要因素;磁性能则是磁性材料在存储介质中的性能指标。(四

14、)环保和安全精细化学品的制造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和反应剂,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环保和安全问题也是精细化学品制造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方面。制造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环保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得到合理处理,并保证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总之,精细化学品是高度纯净、稳定、物理化学性能优异的化学品。其制造需要采取严格的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纯度、稳定性和物理化学性能。同时,环保和安全问题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三、 精细化学品发展形势(一)行业背景精细化学品是指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化工产品,是化工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国际市场

15、上,精细化学品的价格往往比原材料和中间体高出数倍甚至数十倍,因此它们是化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精细化学品的应用范围已涉及到医药、电子、能源、光电、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并且正在不断扩大。目前,全球的精细化学品市场总体增长较快,主要受益于新兴市场的增长和变革,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等地区的消费市场需求增加,促进了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的发展。同时,全球能源、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爆发性增长也带动了精细化学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二)市场规模目前,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预计,未来几年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近5000亿美元。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

16、市场的持续增长,将对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从市场细分来看,医药和农药是精细化学品市场的最大应用领域。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和印度等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和疾病治疗需求的增加将推动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从而促进精细化学品市场的发展。此外,能源、电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精细化学品市场的规模增长。(三)技术发展精细化学品的技术含量较高,因此技术的进步对于精细化学品行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精细化学品企业正面临着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挑战。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必须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加强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和开发。在技术方面,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绿色化学等领

17、域的发展将为精细化学品行业的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四)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精细化学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际上,发达国家对于精细化学品行业的发展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措施,不断增加对于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而在中国,政府也在近年来出台了多项精细化学品行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总之,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精细化学品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顺应市场需求,把握发展机遇,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四、 精细化学品发展背景(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精

18、细化学品行业迅猛发展。精细化学品是指纯度高、结构复杂的有机和无机化学品,其在农业、医药、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经济迅猛增长,化学品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市场呈现出强劲需求增长态势,这为化学品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精细化学品需求也越来越高。(二)国际市场目前,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是全球精细化学品行业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特别是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精细化学品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且处于相对成熟的阶段。其中,德国拥有众多超级大型跨国公司,如拜耳、巴斯夫等。在全球化大背景

19、下,精细化学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将生产基地逐渐转移到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以实现更加低成本的生产和更为广阔的市场潜力。(三)国内市场我国精细化学品行业起步较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该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精细化学品行业的发展。其中,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国际化合作等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精细化学品产业的发展。我国精细化学品行业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但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人工成本的上涨等因素的推动,国内市场对于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的需求也在逐

20、渐增加。(四)未来趋势及发展前景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精细化学品行业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其中,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时,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品需求也会持续增加。未来,精细化学品行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业结构优化:随着环保、能源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内精细化学品行业将逐渐走上高质量、环保、低能耗可持续发展之路;产品结构调整:精细化学品行业的高附加值产品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重点,行业将逐渐向产品质量高、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将成为精细化学品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将为行业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总之,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

21、,精细化学品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精细化学品生产和消费国,有望在未来几年中成为全球精细化学品行业的重要力量。五、 精细化学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经济效益精细化学品是指具有高纯度、特殊性能及多功能的化学品,其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电子、生物医药、高分子材料、新能源等众多领域。因其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精细化学品产业已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对于提高国家经济水平和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首先,精细化学品产业促进了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精细化学品的研发需要大量的技术成果,因此其产业发展刺激了国内化学、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同时,吸引了大量拥有高科技专

22、业技能的人才,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帮助国家在技术领域保持竞争力。其次,精细化学品产业提供了就业机会。从原材料开采、生产制造、到销售和服务,精细化学品行业覆盖了很多领域,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为国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例如,在精细化学品研究领域,相应的研究机构不断增多,从而促进了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发展,同时也刺激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第三,精细化学品产业拥有很强的经济增长潜力。随着国家对于环保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执行,精细化学品产业的需求将得到更多的推动与增长。尤其是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精细化学品的需求也将呈现出快速的增长趋势。因此,精细化学品产业将成为国家新兴产业中的

23、重要领域之一。(二)社会效益除了经济效益外,精细化学品也具备一定的社会效益。首先,精细化学品产业的发展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精细化学品企业需要遵守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并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这些措施不仅保证了生产制造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而且还为社会创造了更加安全、可持续、绿色的发展环境。其次,精细化学品的应用对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医药领域,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新药研发、制造和医疗器械等方面,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成功率和疗效,让更多的患者受益。此外,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精细化学品也成为质量的保障和升级的关键因素。最后,精细化学品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合作和经

24、济交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精细化学品产业已逐渐不再是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而是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因此,各国之间在这一领域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种全球化的经济交流,对于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并实现共赢,具有重要的意义。总之,精细化学品既具有丰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益处,因此值得各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并在未来进一步推动其发展。六、 精细化学品发展趋势(一)绿色化趋势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环保已经成为了全球主流趋势之一,而精细化学品也不例外。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日益提高,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绿色化的重要性,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精细化学品将不断朝着绿色

25、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未来的精细化学品将越来越注重环保。(二)高效化趋势高效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为追求的目标之一,而精细化学品行业也不例外。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产业链的不断优化,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因此,未来的精细化学品将越来越具有高效化特点。(三)多样化趋势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多样化,未来的精细化学品将需要更加多元化的产品类型来满足市场需要。这种多样化并不仅仅是针对产品类型,还包括生产工艺上的多样化、定制化,以及在服务方面的多样化。(四)智能化趋势未来的精细化学品将越来越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这也是整个化学行业普遍的发展趋势。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

26、的精细化学品将会减少人工控制的成分,实现更高效、更智能化的生产过程。(五)数字化趋势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应用,未来的精细化学品将越来越数字化。数字化将涵盖到企业的运营管理、数据收集和分析、智能化制造等多个方面,并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六)全球化趋势全球化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精细化学品同样也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精细化学品将更加关注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并致力于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第三章 公司治理一、 专门委员会随着董事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提高运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专门委员会制度便应运而生。专门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

27、立的专门工作机构,由董事会设立,以协助董事会行使其职权,一般包括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战略发展委员会等。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并进行考核;负责制定、审查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对董事会负责。审计委员会是处理有关公司财务和会计监督等专门事项的内部职能机构,它并非公司的常设机构,公司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决定设置与否。提名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选、选择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并提出建议。战略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一般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管理,且并非公司的常设机构,公司可以根

28、据其实际情况决定设置与否。(一)专门委员会的产生1、委员会组成及人数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必须全部由董事组成,且不得超过19人(董事会最高人数),建议其委员会最低人数为3人且最好为奇数。其中,独立董事应占二分之一以上。除以上要求外,审计委员会成员中至少应有一人是专业会计人士。2、委员任期各专门委员会委员与董事会任期一致,即每届任期3年,自聘任之日起至下届董事会成立之日止。委员任期届满,可以连选连任。3、委员选任和退任各专门委员会委员的选任经董事长、二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或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其中,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委员内的独立董事中选举,并报请董事会批准产生;但是,如果董事长

29、为战略发展委员会成员,则董事长为主任委员。若在任职期间委员不再担任公司董事,则其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委员会要补足人数。(二)专门委员会会议1、会议分类与召集专门委员会会议可分为例会和临时会议。专门委员会的例会每年至少召开4次,每季度召开一次,其中,战略发展委员会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对于临时会议,必要时由各专门委员会提议召开。专门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召集和主持,主任委员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可以指定一名其他委员单人召集权人,但该委员必须是独立董事。主任委员应于会议召开7日以前通知全体委员及时参加委员会会议。2、会议出席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召开,必要时可邀请公司董

30、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其中,审计工作组的成员可以列席审计委员会会议,投资评审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可以列席战略发展委员会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对会议所议事项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3、会议决议每一名委员有一票表决权,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会议决议需全体与会委员的半数通过,也即须经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一通过。4、会议记录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应当有记录,出席会议的委员应当在记录上签名。会议记录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三)专门委员会权限1、薪酬委员会权限和主要职责薪酬委员会的权限包括:薪酬委员会拥有对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基本工资、奖金和股权激励的提案权;对董事、监事全部

31、薪酬计划必须报董事会审查决定,由股东大会最后批准;对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基本工资、奖金的提案由董事会做出特别决议;对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的股权激励的提案由董事会审核、股东大会批准。薪酬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本委员会的组织和行为章程明确目标,规定责任;按照章程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向董事会汇报工作;在涉及股权等重大事项方面,需要及时与股东大会、董事会进行妥善沟通;通常与外部专家一起设计合理的报酬方案;建立对经营者业绩评估和考核制度;评估、决定主管人员的薪酬水平;评估董事薪酬,评价首席执行官的工作表现;执行主管人员的薪酬计划,负责高管人员股票期权和与股票有关的员工薪酬计划;负责主要高管人员的薪酬公开

32、和信息披露。2、审计委员会权限审计委员会权限包括: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内控制度,对重大关联交易进行审计以及公司董事会授予的其他事宜等。3、提名委员会权限提名委员会的权限包括:根据公司经营活动的情况、资产规模和股权结构对董事会的规模和构成向董事会提出建议;研究董事、经理人员的选择标准和程序,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广泛搜寻合格的董事和经理人选;对董事候选人和经理人选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对需提请董事会聘任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审查并提出建议;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项。公司提名委员会对由职工代表担任

33、的董事没有选人提名权,职工董事由职工民主选举产生。提名委员会的工作方式包括:与有关人员协商,并形成书面材料;提出关于选任董事的条件、程序、任职期限的议案;制定严格的董事候选人的预审制度;向董事会提交选任董事的名单;由董事会审议决定后,提交股东大会通过。4、战略发展委员会权限战略发展委员会权限包括: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章程规定须经过董事会批准的重大投资融资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公司章程规定须经董事会批准的重大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其他影响公司发展的重大事项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对以上事项的实施进行检查;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战略发展委员会可以设

34、立投资评审小组,负责做好战略发展委员会决策前的准备工作,并提供有关方面的资料。由公司有关部门或控股(参股)负责人报告重大投资融资、资本运作、资产经营项目的意向、初步可行性报告及合作方的基本情况等资料;投资评审小组进行初审,签发意见书,报战略发展委员会备案;公司有关部门或控股(参股)企业对外进行协议、合同、章程及可行性报告等洽谈并上报投资评审小组;投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签发书面意见,并向战略发展委员会提交正式议案;战略发展委员会根据投资评审小组的提案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将讨论结果交给董事会,同时反馈意见给投资评审小组。二、 企业风险管理(一)企业风险管理(2004)架构1、基本框架2004年,C

35、OSO为企业风险管理确立了一个可普遍接受的定义,该定义融入众多观点并达成共识,为各组织识别风险和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即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士影响的过程,运用于制订战略之中,并且贯穿整个企业,用以识别可能影响该企业的潜在事项,并且将风险控制在风险偏好的范围之内,为达到实体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其重新界定了风险管理,即由目标、要素和组织三个维度组成的有机整体。第一维度为企业的目标,即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在主体既定的使命或愿景范围内,管理当局制订战略目标、选择战略,并在企业内自上而下设定相应的

36、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力求实现主体的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战略目标与高层目标相关,和企业使命相一致,企业所有的经营管理活动必须长期有效地支持该使命。经营目标与企业运营的效果和效率相关,包括业绩和利润目标,运营变化以管理当局对结构和业绩的选择为基础,旨在使企业能够高效地使用资源。报告目标与组织报告可靠性相关,包括对内报告和对外报告,涉及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合规目标层次较低,也是最基础的目标,与组织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有关。第二维度为构成要素,即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第三维度组织是企业的层级,包括主体层次、分部、业务单元及子公司。

37、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以上八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2、构成要素第二维度企业风险管理包含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它们来源于管理当局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整合在一起。这些构成要素的含义如下。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为主体内的人员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设定了基础,包括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经营环境。目标设定必须先有目标,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适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确保所选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该主体的使命,并且与它的风险容

38、量相符。事项识别必须识别影响主体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区分风险和机会。机会被反馈到管理当局的战略或目标制订过程中。风险评估一通过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来对其加以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如何进行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应立足于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风险应对管理当局选择风险应对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便把风险控制在主体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容量以内。控制活动一制订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信息与沟通一一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能被识别、获取和沟通。有效沟通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监控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要

39、时加以修正。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顺次过程,一个构成要素并不是仅仅影响接下来的那个构成要素。它是一个多方向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会影响其他构成要素。3、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面临的问题企业风险管理(2004)框架在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定义时所强调的最重要也是最独具一格的一点是“贯穿整个企业,应用于战略制定中”。而这一点在实践中却被误读,甚至被无视。COSO最初在编制ERM框架时采用了类似于内部控制框架所使用的立方体。虽然COSO对立方体右侧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删除了有关活动和流程,改为侧重于范围更广的实体

40、和运营单位及分支机构,但许多企业依然试图在过于细微的层面实施该框架,例如运用于流程层面而非战略制定。许多组织机构将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一种保证活动来实施,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更佳的企业管理方式,从而失去了治理效果。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1年的日本海啸所引发的经济大萧条,“黑天鹅”“大变脸”事件频频爆发,ERM有关问题和价值的主张便开始明朗起来,令许多企业进入危机应对模式,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也因此受到企业特别是C级高管的真正重视。6月24日,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风险与战略和绩效的协调,以向公众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16年9月30日。(二)企业风险管理(2016)框架的内容相对于企业

41、风险管理(2004)框架,新版企业风险管理(风险与战略和绩效的协调)(2016)使用了构成元素加原则的结构,包括5个构成元素,细分为23条原则,2013年COSO组织更新了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部分内容,在文章的整体结构上就是采用的这种结构新的结构加强了新框架的可读性、可用性和一致性。新版ERM框架的五要素和23个原则。新版框架对ERM的定义为:组织在创造、保存、实现价值的过程中赖以进行风险管理的,与战略制订和实施相结合的文化、能力和实践。可以看到,新版框架简化了ERM的定义以方便阅读和记忆。新定义方便的是所有读者的理解,而不只是风险管理从业者。新定义包括文化和能力而不只是过程,更加强调风险与价值

42、的相结合,突出价值创造而不只是防止损失,这样也避免了和内部控制定义的界限不清。新版框架中,ERM被视为战略制定的重要组成和识别机遇、创造和保留价值的必要部分。新版框架中ERM不再是主体的一个额外的或是单独的活动,而是融入主体的战略和运营当中的有机部分。新版框架注意到了自旧版框架发布以来,组织在实践ERM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包括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定位,风险管理工作的范围和目标等,新版框架定义了风险管理工作的高度,包括:战略和业务目标与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不匹配的可能性;选定的战略所隐含的意义;执行战略过程中的风险。1、风险治理和文化风险治理和文化构成了ERM所有其他部分的基础。风险治理定下主体的基

43、本基调,加强ERM的重要性并确立ERM的监管责任的分配;文化则是主体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对风险的理解。(1)实现董事会对风险的监督。董事会对主体的风险监督负有首要责任。(2)建立治理和运作模式。在明确的责任分配下,组织应该建立完整的运营模式和汇报体系。(3)定义期望的组织行为。董事会和管理层通过定义其期望的行为将组织核心价值和对风险的态度具体化。(4)展现对诚实和道德的承诺。组织制定基调,建立员工行为准则并对偏离准则的行为做出回应。(5)加强问责。组织确保各个层级的个体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明确,并确保其自身在提供准则和指导方面的职责明确。(6)吸引、发展并留住优秀的个体。致力于根据战略和业务目

44、标构筑人力资本,管理层通过在不同层面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来吸引、培训、指导人才,评价和留住人才。2、风险、战略和目标设定ERM通过制订战略和业务目标的过程与主体的战略计划融合在一起。通过对商业环境的理解,组织可以得到对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看法以及它们对风险的影响。组织在战略制订中确定其风险偏好,而业务目标使得战略得以实践并形成主体日常的运营。(1)考虑风险和业务环境。组织考虑业务环境对风险图谱的潜在影响;组织要理解业务环境,考虑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不同的利益相关者。(2)定义风险偏好。组织在创造、保存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定义风险偏好。(3)评估可供选择的战略。组织评估可替代的战略和对风险状况的影响。(

45、4)建立业务目标的同时考虑风险。组织建立不同层次的业务目标以制定和支持战略的同时考虑风险。(5)定义可接受的绩效浮动区间。可接受的绩效浮动也可以理解为风险容忍度。3、执行中的风险组织识别并评估可能影响其实现战略和业务目标的风险,结合企业的风险偏好,对风险按照其严重程度排分优先次序,组织选择风险应对的方法并对绩效进行监控以做出调整。这样,企业对追求战略和业务目标时所面临的风险量建立起一个组合的观念。(1)识别执行中的风险。组织识别执行过程中影响业务目标实现的风险。(2)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是风险热力图,热力图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方面对风险进行评级。风险评价要从固有风险

46、、目标剩余风险和实际剩余风险三个层级进行。(3)区分风险的优先次序。组织结合风险偏好,选定对风险排分优先等级的标准,然后对所有识别的风险进行排分。(4)识别并选择风险响应。这些控制活动在内部控制一整合框架中已经介绍。(5)评估执行中的风险。组织需要对绩效进行监测,如果绩效的浮动区间超出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则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业务目标或战略;调整目标绩效,重新进行风险评估;重新进行风险优先级的排序;重新制定风险应对措施;重新确立风险偏好。(6)建立风险的组合观。管理层需要从组织整体角度考虑风险,将组织风险作为一个整体去和实现绩效目标所需要承受的风险进行对比,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个单独的、分散的风险。4

47、、风险信息、沟通和报告沟通是在主体中不断迭代地取得并分享信息的过程。管理层利用从内部和外部取得的有效信息来支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利用信息系统来捕捉、处理和管理数据和信息。通过利用应用于所有组成部分的信息,组织就风险、文化和绩效做出报告。(1)使用相关信息。组织利用支持企业风险管理的信息,首先考虑有哪些可用的信息来源,然后衡量取得这些信息的成本,最终确定需要哪些信息来源。(2)利用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是正式的或者是非正式的。(3)沟通风险信息。沟通的对象既包括内部的员工,也包括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沟通方法可以是电子信息、外部/第三方材料、非正式/口头、公共活动、培训和研讨会

48、、内部文件。(4)对风险、文化和绩效进行报告。组织在各个层级对风险、文化和绩效做出报告。5、监控风险管理效果通过监控风险管理(ERM)的效果,组织可以判断ERM的各组成部分的长期运作是否良好并获知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1)对重大变化进行监控。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战略和业务目标的达成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变化。造成这些实质性影响的变化可能来自内部的原因,如快速成长、新技术或者管理层及其他人事变动;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例如法规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还可能来自组织文化方面,例如并购和重组带来的文化冲击。(2)对ERM进行监控。组织应监控ERM的效果并随时准备对其进行效率上和实用性上的改善,组织同样要明

49、确未来理想中的ERM状态,做到持续改进。三、 管理层的责任(一)公司治理的管理职能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潜在的利益冲突、经济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股东缺少信任管理层的理由。管理层可能具有不同于股东的动机,并受诸如财务报告与其他公司治理参与者(董事)的关系等影响,当有机会时,管理层就可能不按公司和股东的最佳利益行动,而采取有利于自己私利的行为。因此,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和维护治理机制以协调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冲突,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管理层在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下对所有的管理职能负全部责任,包括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

50、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等。(二)管理层的能力和尽职公司管理层的任务包括完成上述管理框架中的使命和任务,那么管理层能否自觉有效地完成这些任务呢?答案是不肯定的。当管理层没有能力的时候或不尽职的时候,都不能做好这些工作。在现代公司治理框架中,特别强调管理层的激励和监督,原因之一就是在企业的损失中,由于管理层不尽力的损失是最为严重的损失。企业很多问题,重要原因就是管理层无能,或者是管理层有能力但不尽职所致。管理者不尽职的情况,主要是指公司的实际控制者为了一己私利,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况。具体来说,虽然职业经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可以是与投资者受益的最大化相一致的。但在很多情况下,职业经理的利

51、益最大化往往会与投资者的收益最大化目标完全不同。于是,管理者就会利用手中所掌握的资源为自己牟利,而不为投资者的权益努力工作,甚至以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方式为自己牟利,这种情况被称为“管理腐败”。四、 内部监督的内容(一)内部监督及其职能企业内部监督一般应由内部审计承担。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能够协调管理层更有效地履行其责任,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并增强其活动的附加值。内部审计是由被审计单位内部的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评价活动,是与独立审计、政府审计并列的三种审计类型之一。它的目的是发现并预防错误和舞弊,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52、为企业增加价值。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提供建议等咨询服务,来提高他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如下。(1)监督职能。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2)控制职能。内部审计机构是集团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它独立于其他各部门和其他控制系统,是对其他控制的一种再控制,与其他控制形式相比,更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全面性。内部审计又是内部控制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再控制。(3)评价职能。通过内部审计可以熟悉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并且由于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子公司,更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子公司的管理情况和运行业绩。(4)

53、服务职能。内部审计可以通过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为管理当局的决策、计划、控制提供依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企业制定内部审计规范,明确审计的范围、责任和计划,以此为基础合理配置审计人员,并要求他们遵守企业职业道德规范及内部审计规范;内部审计部门应具有适当的地位并有足够的资源履行其职责;内部审计部门根据授权可以参加有关经营及财务管理的决策会议,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内部控制管理漏洞,向管理层及时提出调整意见。(二)内部监督的程序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

54、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因此,企业应强化内部监督,保证内部控制持续有效。1、制定内部控制缺陷标准(1)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概念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者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内部控制的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或现存控制设计不适当,即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包括内部控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适当。例如,“未建立定期的现金盘点程序”即属于控制设计问题。运行缺陷是指现存设计完好的控制没有按设计意图运行,或执行者没有获

55、得必要授权或缺乏胜任能力以有效地实施控制。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健全,但工作人员我行我素,并不按照制度执行。例如,“物资采购申请金额已超过其采购权限,却未向上级公司申请安排大宗物品采购”,这是存在权限管理规定,却未在实际操作中按照执行。(2)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企业根据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可能严重影响内部整体控制的有效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情形。主要考虑如下因素:影响整体控制目标实现的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是否构成重大缺陷;针对同一细化控制目

56、标所采取的不同控制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针对同一细化控制目标是否存在其他补偿性控制活动。例如,有关控制漏洞为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或造成企业财务报表重大的错报、漏报。又如,凭证连续编号可以保证所有业务活动都得到记录和反映,如果凭证没有连续编号的话,为了避免遗漏重大的业务事项,采用严格的凭证之间、账证之间、账账之间的核对就是保证业务记录完整性的补偿性控制。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严重程度依然重大,需引起企业管理层关注。例如,有关缺陷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部分区域流传,为公司声誉带来损害。一般缺陷是指以上两种缺陷之外的缺陷。(

57、三)内部监督的方法内部监督的方法有两种,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内部控制体系日常监督的有效性程度越高,对专项监督的需要程度就越低。管理层为了合理确认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所必须进行的个别评估的频率取决于管理层的判断。通常情况下,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合并使用在某种程度上将会保证内部控制体系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保持有效性。1、日常监督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所进行的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监督。日常监督是在及时的基础上执行的,能对环境的改变做出动态的反应,它存在于单位的日常管理活动之中,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日常监督的范围和频率越大,其有效性就越高,则企业所需的日常监督就越少。日

58、常监督活动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获得内部控制执行的证据。获得内部控制执行的证据是指企业员工在实施日常生产经营生活时,取得必要的、相关的证据证明内部控制系统发挥功能的程度。(2)外部反映对内部信息的印证程度。即与外界各方的沟通能够印证内部生成的信息或揭示问题。(3)定期核对财务系统数据与实物资产。也就是说,将信息系统所记录的数据与实物资产相比较,做到账实相符。(4)内外部审计定期提供建议。审计人员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测试其有效性,识别潜在的缺陷,并向管理层建议采取替代方案,为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5)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管理层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监督:审计委员会接收、保留

59、及处理各种投诉及举报,并保证其保密性;管理层通过培训、会议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管理层认真审核员工提出的各项合理建议,并不断完善建议机制。(6)定期考核员工。内部监督部门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公司管理层的授权定期要求企业员工明确说明他们是否理解并遵守员工行为准则,是否遵守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并汇报控制活动的开展情况等。(7)内部审计活动的有效性。适当的组织结构以及监督活动可促进内部控制职能的执行,识别内部控制的缺陷。2、专项监督专项监督又称个别评估,是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情况进行的不定期、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以及日常监督的有效

60、性等予以确定。一般来说,风险水平较高并且重要的控制,对其进行专项监督的频率应较高。通常,专项监督采用自我评估形式,即负责某一单位或职责的人,员对受其控制的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专项监督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1)高风险且重要的项目。审计部门依据持续监督的结果,对风险较高且重要的项目要进行个别评估。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对风险很高但不重要的项目或很重要但是风险很小的项目可以减少个别评估的次数。应该将高风险且重要的项目作为专项监督对象。(2)内部环境变化。当内控环境发生变化时,要进行专项监督,以确定内部控制是否还能适应新的内控环境。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应当有机结合。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有效补

61、充。日常监督的程度越高,其有效性也越高,则企业所需的专项监督次数就越少。如果发现专项监督需要经常性地进行,企业就有必要将其纳入日常监督中,进行日常持续的监控。通常情况下,两种监督有效组合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有效性。五、 监督机制(一)监督机制的概念监督机制是指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针对公司经营者的经营成果、经营行为或决策所进行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审核、监察与督导的行动。公司内部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原理是设计和安排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一般原理。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制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和制约,也包括它们之间权力的相互制衡与监督。(二)公司内部监督机制的设计原理现代公司作为所有权与控

62、制权分离的典型企业组织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公司财产的原始所有者远离对公司经营者的控制。为了保护所有者的利益,现代公司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一套权力分立与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这种权力的相互制衡实际上是权力的相互监督。公司内部权力的分立、监督与制衡原理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作为财产的最终所有者的股东不能直接从事公司经营管理。股东远离公司的直接治理而又不能不关心公司经营绩效,作为出资者表达其意志的公司权力机关一股东大会的成立旨在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约束与监督,确保股东利益。其次,股东大会在保留重大方针政策决策权的同时,将其他决策权交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组成的董事会行使

63、,这样公司治理权力出现第一次分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权力巨大,对内是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外是公司的代表和权力象征。当董事会将公司具体经营业务和行政管理交其聘任的经理人员负责时,董事会作为经营者的权力出现了分离,公司权力出现了第二次分工。董事会为了保证其决策的贯彻,必然对经理人员进行约束与监督(包括罢免经理人员),防止其行为损害和偏离公司的经营方向。最后,尽管董事会拥有任免经理层的权力,但经理层的权力一旦形成,可能会事实上控制董事会甚至任命自己为董事长或CEO。此外,还可能存在董事与经理人员合谋的道德风险问题。因此有些公司成立了出资者代表的专职监督机关一监事会,以便对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进行全面的、独立的和强有力的监督。(三)公司内部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