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9的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0516184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ARM9的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基于ARM9的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基于ARM9的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基于ARM9的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ARM9的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山学院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基于ARM9的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 院 系: 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提交日期: 2012年4月20日 目 录中文摘要2英文摘要31绪论4 1.1 视频监测系统现状4 1.2 课题研究意义5 1.3 视频监测系统的发展方向52监测系统整体方案设计7 2.1 测系统整体方案选择7 2.2 监测系统硬件整体方案设计7 2.3 监测系统软件整体方案设计83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9 3.1 嵌入式系统9 3.1.1 嵌入式系统定义9 3.1.2 嵌入式系统特点9 3.1.3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10 3.2 系统主要硬件介绍12 3.2.1 嵌入式处理器12

2、3.2.2 摄像头13 3.2.3 存储硬盘接口14 3.2.4 SDRAM15 3.2.5 其他硬件154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17 4.1 软件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17 4.2 构建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18 4.3 视频服务器的启动19 4.4 网络视频监测流程205结论21参考文献22致谢23附录24基于ARM9的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指导老师:*(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黄山,安徽,245041)摘 要:智能监测系统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因其方便的智能监控能力和良好的网络性能,在信息领域中倍受青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设计中介绍了基于ARM9的嵌入式远程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3、。硬件设计方面,通过采用ARM9芯片为嵌入式核心微处理器以及配合摄像头,网络监控终端来组成系统的基本硬件部分。在软件设计方面,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主要是以Linux操作系统为核心组成系统的嵌入式软件平台。设计中在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描述了基于ARM9的智能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与软件流程的基本设计。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智能监测在各领域开始快速的发展,研究智能监测系统的新方法、新应用逐渐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关键词:智能监测; ARM; 嵌入式 Design of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ARM9*Director:*(College of

4、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China, 245041)Abstract: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is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a popular research direction. Because of its convenient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bility and good network performance, in the information field it i

5、s extremely popular, and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It introduces the embedded remote monitoring the desig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system based on ARM9 in the design. In terms of hardware design, by using of embedded chips for nuclear ARM9 processor and cooperate with

6、a camera, and network monitor terminal, it constitute the system of basic hardware parts. In the software design, the server operating system are based on the Linux operating system as the core component of embedded system software platform. In design of embedded systems, and it described hardware s

7、tructure and software basic flow of design of th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on the basis of ARM9.With the social progress of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monitoring in each field beginning to development fast, th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new method, the new application has gradually t

8、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Key Words: Intelligent monitoring; ARM; Embedded system1 绪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嵌入式自动智能监测的需求越来越强,摆脱人工监测的束缚始终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当今嵌入式控制的研究越来越热,应用非常广泛,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更具有市场发展前景。1.1 视频监测系统现状 视频监测系统发展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从最早的模拟监测到前些年的数字监测,再到现在方兴未艾的网络视频监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技术角度出发视频

9、监测系统的发展划分为三代: (1) 传统的模拟信号视频监测 这类系统主要是以模拟设备为主的闭路电视监测系统,图像信息以模拟信号在视频电缆中传输,一般传输距离不能太远。本地模拟信号监测系统主要由摄像机、视频矩阵、监视器、卡带式录像机(VCR)等组成,利用视频传输线将来自摄像机的视频连接到监视器上,利用视频矩阵主机,采用键盘进行切换和控制,录像采用使用磁带的长时间录像机。这种方式传输距离有限,无法入网、监测方式单一以及存储信号耗费大量存储介质等缺点。 (2) 基于PC的多媒体监测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于PC的多媒体监测随着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而产生,PC机的普及也推动了此类技术的发展。系统

10、在远端有若干个摄像机、各种视频采集设备,获取图像信息,经过视频压缩卡处理,通过通信网络将这些信息传到监测中心。这类监测系统功能较强,便于现场操作,但稳定性不够好,结构复杂,视频前端较为复杂,可靠性不高,功耗高,费用高;需要有多人值守;同时,软件的开放性也不好,传输距离明显受限。 (3) 基于嵌入式的网络视频监测 视频监测系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于视频监测系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实时性好、可靠性高、操作简单、可以接入网络。这样的数字化、网络化、低成本的视频监测系统的开发与设计正受到重视。 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测系统与其它监测系统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 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测系统实际上是基

11、于TCP/IP网络技术开发出来的,直接连入网络,即插即看,扩大了布控地域,而且增加设备只是IP地址的扩充,方便使用、节省成本。 (2) 嵌入式视频监测系统采用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系统的实时性、稳定性、可靠性大大提高,也无需专人管理,非常适合于无人值守的环境。 (3) 基于网络的特性可以使得监测更为灵活,随时随地得到现场的情况,通过联网可以使得摄像机具备了强大的功能,成为许多场合的监测手段。由于网络的双向传输特性,还可以通过控制与摄像机相连的云台来实现摄像机的全方位监测,通过网络对现场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图形分析辨识方法,实现对监测现场异常情况的实时监测报普,以及对目标的追踪等1。1

12、.2 课题研究意义 嵌入式是当今最为热门的概念之一,嵌入式系统是指以应用为核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剪裁,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其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无论是在工业控制、交通管理、信息家电、安防,还是个人手持设备,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随着智能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后PC时代”己经来临,这预示着嵌入式系统技术将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视频监测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视频监测以其直观、准确、及时和信息内容丰富而广泛应用于许多场合。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图像处理、传输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监测技术

13、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正是由于数字视频监测具有传统模拟监测无法比拟的优点,而且符合当前信息社会中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所以数字视频监测正在逐步取代模拟监测,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2。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即对结合了嵌入式、网络、图像处理和传输与数字视频技术于一体的嵌入式网络视频图像监测系统的研究,意义是明显的。不但有助于解决传统监测系统的缺点,提高监测系统功能,而且更是有实际意义,例如国内城镇化与城市建设、安全事故频发地区,家居防盗和病人监测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有新一代的监测系统保证。而且相对于其他IT业务,视频监测业务显得比较年轻正处于蓬勃发展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视频监测市场将会是一

14、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市场。1.3 视频监测系统的发展方向 视频监测正从以前的模拟监测到现在的数字监测;从现场监测到远程监测;从有人值守监测到现在的无人值守监测,视频监测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嵌入式视频监测方向蓬勃发展。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前提,网络化又是系统集成化的基础,所以,视频监测发展的最大两个特点就是数字化和网络化。数字化是21世纪的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发展的必然。系统的网络化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布控区域和设备扩展的地域和数量界限。系统网络化将使整个网络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共享以及任务和负载的共享,这也是系统集成的一个重要概念3。 在嵌入式视频监测系统设计方面一般是考虑系统的

15、整体结构和功能,例如小型网络摄像机,系统由图像传感器、嵌入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网络接口组成,通过压缩优化算法和背景差分算法可以使摄像机实现实时的图像压缩、传输,并能跟踪目标,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实时性的提高;在嵌入式操作系统方面,一般集中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在视频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例如在嵌入式Linux下对视频采集设备驱动程序的研究等;在对视频图像网络传输的研究中,例如,有在IP组播方式下的网络视频传输方案,可以大大的节约网络带宽,提高视频的播放效率或者采用流媒体的格式传送视频图像数据,可以更好的实现视频的传输及播放等4;在视频监测领域关于视频图像处理的研究一般是通过一定的图形分析算法,实现目

16、标识别,目标跟踪,以及报警等功能。例如利用背景差分算法在图像处理中,控制运动模块使摄像机可以跟踪信息库中的目标网等5。 现阶段,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视频采集芯片+DSP处理器。该方案中由视频采集芯片完成图像的预处理,由DSP完成图像的编码:基于MPEG-4,H.263或MJPEG标准的压缩,经以太网网络传输。方案的主要缺点是控制不够灵活,不适合作系统控制,因为DSP通常没有强大的操作系统。 (2) DSP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该方案采用由DSP完成基于MPEG-4, H.263或MJPEG标准的图像压缩,在嵌入式处理器上运行嵌入式OS(如嵌入式Linux

17、OS)进行系统控制和网络传输。方案的主要缺点是:由于有两个主要的芯片,设计、调试、使用较难,系统成本偏高。 (3) 图像采集芯片+嵌入式处理器。该方案中,在嵌入式处理器上运行嵌入式OS (如嵌入式Linux OS)进行系统控制和网络传输。方案的主要缺点是:缺乏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很难满足高实时性要求。(4) 其他方案。DSP中央处理器完成图像图像压缩编码、编码数据网络传输和本地存储,采用CPLD完成图像采集的控制逻辑的脱机远程视频监测方案6。2 监测系统整体方案设计2.1监测系统整体方案选择人们对嵌入式网络视频监测系统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解决方案,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比

18、较完善的方案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用户根据实际需要构造满足自己要求的方案。目前常见的方案优缺点如表2-1所示:表2-1 常见监测系统方案优缺点方案 优点缺点视频采集芯片+DSP运算速度快,图像处理能力强。没有操作系统和网络协 议栈,功能扩展比较难。DSP+ARM 运算速度快,图像处理能力强,有完备的操作系统功能。具有两块芯片,设计、调试、实现较难,系统成本偏高。视频采集芯片+ARM具有完整操作系统功能,拥有完备的网络协议栈和文件系统,功耗低,开发容易,成本较低。缺少强大的运算能力,很难满足高实时性的场合。根据上面的方案比较,对于网络视频监测系统来说,方案1由于没有强大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栈,因

19、此不太适合做网络视频监测系统;方案2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该方案采用了两个处理器,不但提高了成本,在设计、调试上更是带来困难,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方案3主要问题是缺乏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高实时性要求。设计的系统主要用于局域网内的视频监测系统, 因此采用的方案时只用ARM作为核心处理器的方案37。2.2 监测系统硬件整体方案设计智能监测系统硬件总体主要有嵌入式微处理器,Flash存储器,SDRAM,网卡,监控终端以及USB接口摄像头,其整体硬件方案图如图2-1所示:图2-1 智能监测系统总体图2.3 监测系统软件整体方案设计智能监测系统的总体软件方案是在Linux操作系统之上的是应用程序模块

20、组成,主要包括:视频服务器管理模块,图像采集模块,编码模块,控制模块,网络传送模块,视频存储模块8。如图2-2所示为嵌入式视频服务器整体软件模型图。图2-2 监测系统软件模型图3 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3.1 嵌入式系统3.1.1 嵌入式系统定义 对于何为嵌入式系统,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的定义是这样的:用于控制、监测或者辅助于装置、机器和工厂车间运行操作的设施(Devices used to control, monitor, or assist the operation of equipment, machinery or plants )。这是从应用上加以定义的,而目前国内普

21、遍被认同的定义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减适合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以及功耗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对于这个定义,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1) 嵌入式系统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的(特别是面向行业的应用),必须与具体的行业应用背景相结合,必须具有很强的专用性,而且必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裁减、利用。 (2)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 (3) 嵌入式系统要求对软硬

22、件可以裁减,以适合各种需求。特别是对于软件系统,其核心是往往是一个几KB到几十KB的微内核,可以对其进行功能扩展和裁减。 其实,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外延极其广泛的名词,但凡与产品相结合的,具有嵌入式特点的系统都可以看作嵌入式系统,如一个手持MP3,一个微型工业控制计算机都可以称作嵌入式系统。现在讲的嵌入式系统主要指近年来比较热的具有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设计中也将沿用这一观点9。3.1.2 嵌入式系统特点 嵌入式系统和一般的PC机上的应用系统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 (1) 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特定应用的。嵌入式CPU与通用型的最大不同就是嵌入式CPU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设计的系统中,它通常都具有低

23、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能够把在通用型计算机系统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功能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移动能力大大增强。 (2) 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与各个行业的具体应用相结合后的产物。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不断创新的知识密集型系统。 (3) 嵌入式系统的硬、软件都必须高效率地设计,量体裁衣、去除冗余,针对具体需求,对系统进行合理配置,达到理想性能。 (4) 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由于大部分嵌入式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实时性,因此对程序的质量,特别是

24、可靠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5) 嵌入式系统本身并不具备在其上进行开发的能力,都是通过交叉编译开发完成的,即采用宿主机和目标机的开发模式,在PC上开发完,编译成功后下载到目标机运行的模式10。3.1.3 嵌入式系统的组成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嵌入式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外围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系统结构如图3-1所示。嵌入式外围设备主要包括以太网RJ-45接口,串行口,USB接口,SD卡存储接口,摄像头接口,电源接口等等。嵌入式应用软件种类繁多,不甚枚举,下面介绍常见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11 。 图3-1 嵌入式系统结构图 1. 常见嵌入式处理器 (

25、1) 嵌入式微控制器(MCU):其典型代表是单片机:将ROM/EPPROM, RAM,总线、定时/计数器、I/O, PWM, A/D, D/A等必要的功能和外设集成于芯片内部,实现单片化,体积大大减小,功耗、成本大为降低,可靠性也有很大提高,代表产品有MCS-51/96/196系列。 (2) 嵌入式微处理器(MPU):由通用计算机CPU演变而来,其主要特征是具有32位或64位,而其性能可堪比PC机CPU,具有功耗低、体积小、可靠性高等优点,其主要类型有ARM/Strong ARM系列、PowerPC,MIPS系列。 (3) 嵌入式DSP处理器(DSP ):一种类似于微处理器的的设备,DSP常常

26、支持复杂指令集去非常快地完成通用的信号处理计算,其代表产品TI的TMS320C2000/C6000等。 (4) 嵌入式片上系统(SOC):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软硬件的无缝结合,直接在处理器内嵌入操作系统的代码,整个嵌入式系统大部分均可集成到一块或几块芯片中去,应用系统电路板将变得很简洁,对于减小体积和功耗、提高可靠性非常有利。其性能优于以传统工艺设计的应用系统。 2. 常见嵌入式操作系统 (1) Windows CEWinCE是由微软公司推出的,为有限资源平台设计的多任务、多优先级、有完整优先权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现己发展到WinMobile。其最大特点是应用开发简单、界面优美。该操作系统的

27、基本内核需要至少200 KB内存空间。它的最大缺点是实时性不好,只能用于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并且需要一定的版权费。(2) VxworksVxworks是目前嵌入式系统领域中使用最广泛、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系统。它支持多种处理器,如x86, ARM, MIPS, Power PC等。Vxworks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军事、航空航天等高精尖技术领域以及实时性要求极高的领域中,具有高性能的内核和友好的用户开发环境,开发便利。 (3) pSOS现在pSOS属于WindRiver公司的产品。这个系统是一个模块化、高性能的实时操作系统,专为嵌入式微处理器设计,提供一个完全多任务环境,在定制的或是商业化的硬件

28、上可达到高性能和高可靠性。(4) Linux 经过几年的发展,Linux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了解了Linux的优点而选用Linux作为主要的平台。Linux以其独特的特性,在数字视频监测领域己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应用,其可针对不同硬件设备与数字影像监测应用需求而量身订制,可有效减少对硬件资源的需求;为了有效降低数字视频监测、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运作成本,Linux OS应是最适当的选择。 采用Linux进行嵌入式系统开发具有以下优点:源代码开放,软件资源丰富;成本低,优秀的开发工具;广泛的硬件支持,良好的可移植性;强大的网络支持功能;系统安全可靠12。3.2 系统主要硬件介绍3.2.

29、1 嵌入式处理器设计中选择ARM作为系统核心处理器,ARM架构是第一款RSIC微处理器,是一种可扩展、可移植、可集成的处理器。其代表处理器ARM9实物图如图3-2所示。采用RSIC架构的ARM微处理器一般有如表3-1所示的特点13:表3-1 ARM CPU特点序号特点1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2支持Thumb/ARM双指令集,能很好的兼容8/16位操作3大量使用寄存器,大多数数据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指令执行速度更快 4寻址方式灵活简单,执行效率高5指令长度更长 基于以上的一些优点,随着更多应用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实现,作为32位结构体系中的翘楚,ARM在各种应用领域里得了极其广泛的应用。目

30、前在市场上常用的ARM处理器有ARM7系列、ARMS系列。但ARM9代表了ARM公司主流的处理器,得到了更多的应用。ARM9相对于ARM7来说有了更多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如下:(1) ARM9主频更高。ARM9采用5级流水线而ARM7为3级流水线。每一级流水都对应CPU的一个时钟周期,如果一级流水中的逻辑过于复杂,使得执行时间居高不下,必然导致所需的时钟周期变长,造成CPU的主频不能提升。所以流水线的拉长,有利于CPU主频的提高。在常用的芯片生产工艺下,ARM7一般运行在100MHz左右,而ARM9则至少在200MHz以上。 (2) ARM9带有MMU, CACHE等。MMU则是用来支持存储器管

31、理的硬件单元,满足现代平台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需要,它主要包括两个功能:一是支持虚拟/物理地址映射,二是提供不同存储器地址空间的保护机制。Cache以及MMU等硬件单元的引入,给系统程序员的编程模型带来了许多全新的变化。例如,系统实时性和系统软件优化上的考虑。 (3) 性能和效率的提升。由于ARM9内核采用的是哈佛架构,拥有独立的指令和数据总线,而ARM7为传统的冯诺依曼结构;ARM9的5级流水线设计把存储器访问和寄存器写回放在不同的流水上面。运行同一段程序,ARM9的处理器可以比ARM7节省大约30%左右的时钟周期。通过上面比较,结合项目需要,为了实现监测系统功能,需要在嵌入式平台实现视频采集

32、、编码、网络传输等,因此在监测系统中采用ARM9作为微处理器,而三星的ARM产品价格便宜,性能稳定,开发资料丰富等优势,因此选用的是三星的ARM9 S3C2440X作为微处理器。S3C2440是三星公司针对工业级和民用级等多种应用场合设计的一款性价比比较高的32位RISC嵌入式微处理器,它是16/32位RISC嵌入式微处理器,它采用了ARM920T核、5级流水线,内部带有全性能的MMU(能支持WinCE,嵌入式Linux等多种嵌入式OS),运行速度高达203MHz,支持USB1. 1的USB接口,而且拥有丰富的其他接口以备方便扩展功能14。代表产品S3C2440的芯片引脚图如图3-2所示。图3

33、-2 S3C2440的芯片引脚图3.2.2 摄像头当前摄像头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CCD类和CMOS类,两种传感器都可以将光转化为电荷,进而处理成电信号,但两种传感器各有特点。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即“电荷祸合器件”,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CD电荷祸合器制作技术起步早,技术成熟,成像质量相对CMOS光电传感器有一定优势。由于CMOS光电传感器集成度高,各光电传感元件、电路之间距离很近,相互之间的光、电、磁干扰较严重,噪声对图像质量影响很大,使CMOS光电传感器很长一

34、段时间无法进入实用。近年,随着CMOS电路消噪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产高密度优质的CMOS图像传感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产品质量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满足绝大部分的场合的用途,在传真机、扫描仪、数字摄像机、安全侦测系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着够用、成本预算以及在集成方面的考虑,USB接口的CMOS摄像头有着良好的性能、低廉的价格、灵活方便易于集成到嵌入式系统的特性,系统中使用这种芯片的特点是内含数字摄像IC接口,DRAM接口、实时图像压缩引擎、USB接口、FIFO等功能,这款芯片的压缩比大于5: 1,经过DSP处理后出来的是JPEG格式的图像;这款摄像头采用的是新一代的CMOS感光芯片,并采用影

35、像光源自动增益补强技术,自动亮度、白平衡控制技术,对比度、边缘增强以及伽马矫正等先进的影像控制的开发技术,色彩表现力极佳,分辨率高达130万像素,动态视频分辨率最高为640*480像素,输出帧速度最高为30帧/s,输出的图像为数字格式不用转换了,完全可以满足后面系统图像识别报警处理以及实时监测的需要,而且采用该芯片的摄像头在国内市场占有比例超过70%,方便购买和以后维护使用15。3.2.3 存储硬盘接口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不同的硬盘接口决定着硬盘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速度,在整个系统中,硬盘接口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程序运行快慢和系统性能好坏。从

36、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SCSI, USB, IDE, SATA和光纤通道五种。USB接口硬盘价格低廉,连接简单快捷,兼容性强,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多用于家用产品中;IDE接口硬盘多也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价格低廉、兼容性非常好,但是IDE接口只能内置使用,在嵌入式系统集成不太方便;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价格昂贵;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而且不是很普及,在其他系统中不容易集成。 系统需要用硬盘来存储经过MJPEG编码的视频信号,于是制定其存储方案的首要问题是要选择一种能够达到系统数据传输速度要求、性能价格比较好的硬盘接口。根据上面硬盘

37、接口分析比较可知USB接口具有灵活性强、支持热插拔等许多优点,而且传输速度也能满足要求,而其他的接口硬盘要么不够方便要么不容易集成或者价格太贵等原因没有在考虑之列,所以在综合考虑了成本和性能的基础上,决定采用现在性能较好的、价格便宜的USB硬盘作为外存储器。3.2.4 SDRAMSDRAM是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的简称,SDRAM采用3.3v工作电压,带宽64位,SDRAM将CPU与RAM通过一个相同的时钟锁在一起,使RAM和CPU能够共享一个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与 EDO内存相比速度能提高50。SDR

38、AM基于双存储体结构,内含两个交错的存储阵列,当CPU从一个存储体或阵列访问数据时,另一个就已为读写数据做好了准备,通过这两个存储阵列的紧密切换,读取效率就能得到成倍的提高。SDRAM不仅可用作主存,在显示卡上的显存方面也有广泛应用。其实物图如图3-3所示。图3-3 SDRAM 引脚图3.2.5 其他硬件(1) flash存储器FLASH闪存 闪存的英文名称是Flash Memory,一般简称为Flash,它属于内存器件的一种,是一种不挥发性( Non-Volatile )内存。闪存的物理特性与常见的内存有根本性的差异:目前各类 DDR 、 SDRAM 或者 RDRAM 都属于挥发性内存,只要

39、停止电流供应内存中的数据便无法保持,因此每次电脑开机都需要把数据重新载入内存;闪存在没有电流供应的条件下也能够长久地保持数据,其存储特性相当于硬盘,这项特性正是闪存得以成为各类便携型数字设备的存储介质的基础。(2) 监控终端一般为个人PC或者是移动设备,通过联网来获取监测视频和信息。(3) 网络交换机网络交换机(又称“网络交换器”),是一个扩大网络的器材,能为子网络中提供更多的连接端口,以便连接更多的计算机。它具有性能价格比高、高度灵活、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所以,以太网技术已成为当今最重要的一种局域网组网技术,网络交换机也就成为了最普及的交换机。其实物图如图3-4所示。图3-4 网络交换

40、机实物图4 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1软件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对整个网络视频监测系统来说,软件设计工作是最耗时也是最主要的,在它直接关系产品质量的好坏以及用户对产品印象的好坏。它要完成功能多而复杂,面对比较庞大的软件工程,采用正确而且有效的软件设计方法,对整个软件结构规划是系统成功实现的关键。对监测系统的软件开发来说选择一种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且操作简单、稳定、可靠、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是所有软件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上就开始进行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到现在己呈百花齐放的局面,各种嵌入式操作系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应用领域13。目前常用的嵌入式os有:嵌入式Li

41、nux以及专用的Windows CE, VXworks等,他们常用的优缺点如表4-1所示:表4-1 Linux与专用嵌入式操作系统之比较专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版权费每件产品都需要费用 完全免费软件移植系统为封闭系统,非常难代码开放、容易,资源丰富实时性 强差,有待改进稳定性 好 好 网络功能需要一定费用 免费,很强开发难度相对较容易调试 较难,不易调试内核内核较大,不容易裁剪内核小,效率高,容易裁剪技术支持只能依赖于销售商整个Linux和Unix社区就操作系统本身来讲没有绝对的谁优谁劣,在选择某一个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对处理器的支持以及移植性、企业

42、的经济能力、软件资源丰富程度、操作系统的功能、操作系统执行性能和可靠性以及开发人员的技术背景等,因此经过比较选择Linux OS作为软件开发平台。 虽然Linux的最初设计并不是针对嵌入式系统,因此其在实时性方面表现得不够优越。但其内核稳定、资源丰富、功能强大、工具完备、完全免费的特性,足以弥补其在实时性上的不足。设计的系统对实时性上并无太高的要求,因此完全可以使用嵌入式Linux作为开发平台,也完全能满足项目开发需求。通常在嵌入式系统中选择C作为开发语言。4.2构建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的构建主要工作有:(1) 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的裁剪与移植;(2) BOOTLOADER的移植

43、;(3) 驱动的安装。在文件系统上,首先采用针对嵌人式系统设计的YAFFS2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选择了CRAMFS文件系统;简单地说,BOOTLOADER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前运行地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必要的硬件设备,创建内核需要的一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相关机制传递给内核,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起到引导和加载内核的作用。系统中BOOTLOADER选用的是韩国MIZI公司的VIVI。设备驱动在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无需多件说明的,计算机最基本的三个物质 就是CPU、内存以及输入/输出设备。严格的说,没有输入输出操作,计算机本身也就失去了意

44、义。来源于Unix的Linux,和Unix一样,将所有的设备看作具体的文件,通过文件系统层对设备进行访问。这就意味着: (1) 每一项设备都至少由文件系统中的一个代表,因而都有一个“文件名”。每个这样的“设备文件”都唯一的确定了系统中的一项设备。应用程序通过设备的文件名访问具体的设备,而设备则像普通文件一样受到文件系统访问权限控制机制的保护。(2) 应用程序通常可以通过系统调用open “打开”设备文件,建立起与目标设备的连接。代表着该设备的文件节点中记载着建立这种连接所需的信息。对于执行该应用程序的进程而言,建立起的连接就表现为一个己打开的文件。 (3) 打开了代表着目标设备的文件,即建立起

45、与设备的连接以后,就可以通过read, write( ), ioctl( )等常规的文件操作对目标设备进行操作。从应用程序的角度看,设备文件逻辑上的空间是个线性空间。从这个逻辑空间到具体设备的物理空间的映射则由内核提供,并划分成文件操作与设备驱动两个层次。 在视频监测系统设计的主要有USB摄像头和硬盘等外围设备;在驱动移植方面主要移植USB接口、网卡以及摄像头的驱动。 在Linux下,设备驱动程序可以看成Linux内核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设备驱动程序向应用程序屏蔽了硬件实现了的细节,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像操作普通文件一样来操作外部设备,可以使用和操作文件中相同的、标准的系统调用接口函数来完成对硬

46、件设备的打开、关闭、读写和I/O控制操作,而驱动程序的主要任务也就是要实现这些系统调用函数。系统平台使用的嵌入式Arm-Linux系统在内核主要功能上与Linux OS没本质区别,驱动程序要实现的任务也一样,只是编译时使用的编译器、部分头文件和库文件等需要涉及到具体处理器体系结构。在Linux下,对驱动程序的编译添加通常有两种方式:(1) 静态编译进内核; (2) 编译成模块在运行时动态加载。第一种方式主要问题是调试驱动程序时候,如果驱动有问题,修改了驱动就需要重新编译内核,重新加载内核,所以效率较低,再者将驱动静态编译进内核,会导致内核变大。但在某些场合下也是唯一的方法。 第二种方式调试效率

47、很高,它使用insmod工具将编译的模块直接插入内核,如果出现故障,可以使用rmmod从内核中卸载模块,不需要重新启动内核。但是需要另外写加载程序来加载和卸载驱动程序。但嵌入式系统是针对具体应用的,驱动己经经过测试是稳定可靠的,不存在因为驱动问题重新编译内核、重新加载内核,而且系统中Flash有足够空间来存放内核,所以系统将Linux下的ZC301P驱动程序通过make menuconfig配置将设备驱动程序以静态的方法编译进内核,将该内核烧写到开发板,插入摄像头可达到即插即用。系统选择的摄像头可在http:/mxhaard.free.fr下载。选择usb-2.6.12.patch作为ZC30

48、1 P摄像头驱动,patch版本驱动是专门针对嵌入式系统作了优化,需要更少的内存以节省嵌入式系统资源。把usb-2.6.12.patch拷贝到宿主机的嵌入式内核的drivers/usb下,然后依次执行#patch -p1 usb-2.6121LE06.patch语句。补丁成功,进入嵌入式系统内核目录,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将V41项、usb for support和spca5xx项都选为(*),保存推出。接着执行make命令,在arch/arm/boot/下生成新内核zImage加载新内核zImage,启动新内核,这样新内核在启动后就能支持USB摄像头了。4.3 视频服务器的

49、启动进入嵌入式Linux OS,输入./servfox -d /dev/video0 -s 320x240-w4000;程序运行了,提示为: servfox version: 1.1.3 date: 11:12:2005 (C)mxhaardmagic.fr Waitingfor connection. Ctrl_c to stop! 这时视频流捕获程序己启动,并等待客户端的连接。视频采集流程图如图4-1所示。 图4-1 视频采集流程图4.4 网络视频监测流程 网络视频监测的具体实现,启动嵌入式系统上的服务程序,服务程序等待客户端连接,客户端连接请求,服务端不断的将从摄像头采集的实时视频数据压

50、缩处理,然后通过TCP协议传输,解码从而实现实时监测。其流程如图4-2所示:图4-2 网络视频监测实现流程 5 结论智能监控系统是采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在监控系统中增加智能视频分析模块,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全自动、全天候、实时监控的智能系统。文中介绍了基于ARM9的嵌入式远程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硬件设计方面,系统硬件部分介绍了整个系统的实现原理与功能框架。在软件设计方面,服务器端操作系统为嵌入式Linux系统,利用C语言开发视频采集压缩和传输程序,文中在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描述了基于ARM9的智能监测系统的硬件结构与软件基本设计。对于课题的研究,即对结合了嵌入

51、式、网络、图像处理和传输与数字视频技术于一体的嵌入式网络视频图像监测系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朱曙.新一代数字监控系统J.中国多媒体视讯,2010,(10):140-165.2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IP让监控变的更简单M.安防科技,2008:80-100.3杨继光.基于嵌入式Linux的数字监控系统M.天津大学,2006,(2):5-7.4 Desurmont Xavier,Lienard Bruno Meessen Jerome,etc.Real-time optimizations for integrated smart network cameraM.Proceedin

52、gs of SPIE-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Optical Engineering,2005:85-92.5周金,刘泉华.基于ISP1161的USB摄像头嵌入式Linux设备驱动J.视频技术与应用工程,2006, (3):81-84.6张永强,赵永勇,李崇德.嵌入式远程视频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现代电子技术,2006, (4):75-77.7郭耸,洪炳,陈凤东.基于嵌入式Unix和Web服务器的视频监控系统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6):736-738.8高海英,王志宇.基于ADSP-BF532的嵌入式网络视频服务器的

53、研究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5, (1):59-61.9刘洁,王黎明,钱培贤.基于MJPEG2000嵌入式网络视频采集压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 (12):168-173.10默罕莫德默森,夏玮玮,沈连丰.嵌入式视频监控服务器硬件的设计与实现J.低压电器,2004, (12):25-28.11钟庆,藏礼荣.基于DSP的脱机远程视频监控终端J.计算工程,2004,(17):186-189.12夏明.基于Linux嵌入式监控系统软件平台研究与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2007,(7):6-7.13谢建雄,谢劲心.ARM嵌入式常用模块与综合系统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

54、07:3-7.14 Samsung. Samsung s3c2410 user annual J.2004:28-29.15毛德操,胡希明.Linux内核源代码情景分析M.北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13-115.致谢论文是在杨咸启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杨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使我能很快地就确定了系统的目的和开发方案,并且在后来的程序实现方面给予了正确的引导,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并提高了我的效率。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此衷心感谢*教授的耐心辅导。在此我对老师表示最尊敬的致意,并真诚的祝愿他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附录系统总线电路图如下图所示:1. 基于C805

5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2.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 3. 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 4. 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 5.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 6. 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7. 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8. 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 9. 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 10. 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11. 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

56、统的研究 12. 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 13. 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 14. 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 15. 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 16. 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 17. 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 18.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 19.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 20.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 21. 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 22. 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 23.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

57、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 24. 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 25. 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 26.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 27. 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28. 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 29. 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 30. 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 31. 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32.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 33. 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 34.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 35. 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36.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

58、通门传感器 37. 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 38. 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 39. 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 40. 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 41. 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 43. 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 44. 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 45. 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 46. 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 47. 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 48. 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49. 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

59、 50. 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 51. 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 52. 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 53. 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 54.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 55.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 56. 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57. 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 58.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 59. 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 60. 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 61.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2.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

60、制器的研制 63. 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 64. 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 65. 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66. 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 67. 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 68. 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 69. 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 70. 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 71. 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 72. 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 73.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 74. 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

61、究 75. 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 76. 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77.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 78. 基于PIC16F877单片机的莫尔斯码自动译码系统设计与研究79. 基于单片机的模糊控制器在工业电阻炉上的应用研究 80. 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81. 基于Cygnal单片机的C/OS-的研究82. 基于单片机的一体化智能差示扫描量热仪系统研究 83. 基于TCP/IP协议的单片机与Internet互联的研究与实现 84. 变频调速液压电梯单片机控制器的研究 85. 基于单片机-免疫计数器自动换样功能的研究与实现 86. 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87. 单片机嵌入式以太网防盗报警系统 88. 基于51单片机的嵌入式Interne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9. 单片机监测系统在挤压机上的应用 90. MSP430单片机在智能水表系统上的研究与应用 91. 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中TCP/IP协议栈的实现与应用92. 单片机在高楼恒压供水系统中的应用 93. 基于ATmega16单片机的流量控制器的开发 94. 基于MSP430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及智能网络水表的设计95. 基于MSP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