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客运系统优化设计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0503548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铁站客运系统优化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铁站客运系统优化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铁站客运系统优化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地铁站客运系统优化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站客运系统优化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3号线龙泽地铁站客运系统优化设计宋子杭(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1403班14120880,北京10004)摘 要: 本文以地铁13号线龙泽站为地铁客运系统调查对象,进行数据调研,统计并整理了龙泽站客运设施的客流数据,对早高峰的客流到达规律进行分析。根据枢纽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手册TCQSM中,对服务水平的定义和标准,对龙泽站进站口、闸机、楼扶梯和站台等主要客运系统设施进行服务水平评价,针对客运系统现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利用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对比优化前后的服务水平评价,选择较优的方案设计。 关键词:轨道交通;客运系统服务水平;Anylogic仿真;地铁;优化设计The

2、optimal design of passenger trafficsystem of Subway Line 13, Longze StationSONG Zi-hang(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Class 1403 14120880,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4, China)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and research Subway line 13 Longze station for a week and co

3、llect the passenger flow data of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analyse passenger flow rule of the morning rush.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and standard of TCQSM level of service, we estimate the level of service of Longze station passenger facilities like entrance gate, staircase and platfor

4、m. The ability of passenger service facilities is calculated to find that if the ability of passenger station facilities can match passengers demand of current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research, we put forward the optimal design on the passenger transport facilities. Keywords: rail tran

5、sit; level of service;TCQSM; metro; optimal design1 引言作为新型的快速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低能耗、舒适等特点,能有效缓解客流密度大,交通量大,城市地面交通拥堵,早晚高峰客流带来的一系列交通问题。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吸引的客流持续增长,一方面有效的改善了交通系统的结构,另一方面,急剧增长的客流量需求,也给城市轨道交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途径。地铁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车站客运设施布局有利于提高乘客出行效率以及客运设施服务水平,因此对地铁站客运设施进行服务水

6、平评估,并进行客运设施布局优化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北京地铁13号线龙泽站为例,进行客流数据的采集,并对客运系统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分析。龙泽站位于北京市昌平区,车站编号1307。龙泽站以附近的龙泽苑小区而得名。龙泽站主要承担着回龙观地区与市中心通勤客流的运输,客流量较大,具有大客流地铁站的代表性。2客流特征分析2.1 客运设施布局根据实地勘测,测得龙泽站规模与尺寸大小,用AUTOCAD软件绘制了龙泽站站台和站厅的客运设施分布图,如图1和图2所示。图1龙泽站站厅平面图Fig.1 Longzestationhall图2龙泽站站台平面图Fig.2 Longzestationplatform龙泽站的

7、进出站口为A口,进站口宽为3.3m,进站后有一台安检机,站厅左右两侧分别有7台和8台闸机。其中进站闸机左侧3台,右侧4台。站台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通往西直门和东直门方向坐车的楼梯,其中,右侧通往东直门方向的楼梯没有扶梯,其余三个楼梯设置为楼扶梯。站厅设有人工售票和自动售票,其中自动售票机7个,人工售票口1个。站厅有两个直梯,在调研期间,直梯暂停使用。站厅的总体布局左右对称,站厅面积约为823m2 。龙泽站的站台为侧式站台,长约为161m,宽约为7m,总站台面积约为1624m2。2.2 客运设施客流现状分析本次调研统计2014年3月1721日进站人数,闸机通过人数,上楼人数以及站台聚集人数。得到各

8、个客运设施的客流变化趋势,如图3图6。图3 进站平均人数变化趋势 图4 闸机平均人数变化趋势Fig.3 The average number ofstops Fig.4 The average number ofbrake machine图5 扶梯人数变化趋势 图6 站台聚集人数变化趋势Fig.3 The average number of escalator Fig.4 The average number of platform分析数据得到,进站客流周一、周三、周五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进站客流最高峰为每5分钟1200左右。周一闸机通过两台闸机的总客流最多,周五通过两台闸机的总客流人数较

9、小。上楼梯客流中,往西直门方向楼梯上楼客流数据四天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上楼客流较大。往东直门方向楼梯上楼客流数据四天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上楼客流较小。往西直门方向楼梯上楼的客流明显多余往东直门方向。站台聚集人数的客流数据中,西直门方向的站台聚集人数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大的周期波动性,原因在于车站的限流措施及其他人为的控制因素。东直门方向的站台聚集人数较少,客流最高峰时,客流早高峰时,通往西直门方向站台乘车的客流明显多于东直门。2.3 客流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整理最高峰时期的客流数据并根据现场调研,发现龙泽站最高峰时期的客流密度较大,客运设施的服务存在一些问题:(1)高峰时,进站口客流较大,导致进站口

10、较为拥堵,龙泽站站厅内只有一台固定的安检机,较难匹配最高峰时期的大客流。(2)高峰时,站厅两侧进站客流较多,尤其是站厅右侧闸机,通过闸机人数较多,容易在闸机口发生拥堵。(3)高峰时,通往西直门方向站台的扶梯客流较多,扶梯上客流较为拥堵,行人行为受到很大的限制,容易发生一定的危险。(4)高峰时,通往西直门站台总体客流密度较大,排队区域乘客较多。通往东直门方向站台的客流密度较小。但在左侧的楼梯口,由于楼梯设施在站台内,占用了较多的站台排队区域面积,导致该区域排队客流密度较大,甚至超越了通往西直门方向站台的客流密度,严重妨碍了通行的客流。3 优化方案设计对客运系统进行合理性分析,以优化客运设施客流密

11、度为标准,对客运设施布局进行合理的优化。在对不同客运设施布局优化设计方案的基础下,提出两种龙泽站客运设施布局优化设计方案。3.1 优化方案一在方案一中,在早高峰时将龙泽站厅两侧的闸机分别设置增加一个进站闸机,并在7:408:40期间关闭通往西直门方向站台的扶梯。在站台上,通往东直门站台右侧的楼扶梯改为只用楼梯。方案一的站台优化设计如图7所示。图7 站台优化方案一Fig.7 The platformoptimization I3.2 优化方案二在方案二中,在早高峰时将龙泽站厅两侧的闸机分别各设置增加两个进站闸机,并在7:408:40期间关闭通往西直门方向站台的扶梯。在站台上,通往东直门站台右侧的

12、楼扶梯改为外架的楼扶梯。方案二的站台优化设计如图8所示。图8 站台优化方案二Fig.8 The platformoptimization II4 优化设计方案服务水平评价 系统的评价评价是通过一些归类的指标按照一定规则与方法,对评判对象从其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综合状况做出优劣评定。在对系统进行评价时,要从明确评价目标开始,通过评价目标来规定评价对象,并对其功能、特性和效果等属性进行科学的测定。就评价对象所能满足人们主观需要的程度和所消耗占用的资源情况进行评定,最后根据评价标准和主观判断,确定系统的综合评价值评价一方面是对系统的方案进行评价;但另一方面,在许多场合,评价就是为了对全部被评价对象进行

13、排序(包括分类),侧重于说明被评价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根据HCM2000(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对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的定义为:描述行人步行所感受到的服务质量的一种标准。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下定义,客运设施服务水平即乘客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时所感受到服务质量的一种标准。服务水平的分级方式多种多样,分级方式也很多。在本文中,采用在美国公共交通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手册(第二版)TCQSM的服务水平分级指标,对龙泽站主要的客运设施进行评价。TCQSM是以人均占用空间为主要衡量指标。根据TCQSM的分级方式得到,客运设施的服务水平评价主要有楼梯、排队区域以及通道的服务水平构成。A、B、C三个等级是乘客处于自由流

14、的状态,存在较为舒适的感觉,D、E、F三个等级会让乘客感觉到明显的拥挤感。通过Anylogic仿真软件,对优化设计方案一和方案二进行客流的仿真,并得到客运设施的客流密度,并进行服务水平评价,对比客流密度较大的区域优化前后的服务水平评价。表1 优化设计方案前后服务水平对比Table 1 the level of service comparisonafter the optimizing design优化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客运设施优化前人均占用面积(m2/p)优化前服务水平评价优化后人均占用面积(m2/p)提高百分比优化后服务水平评价优化后人均占用面积(m2/p)提高百分比优化后服务水平评价站厅右

15、侧闸机区域0.43F0.5220.90%E0.639.50%E通往西直门站台楼梯区域0.37F1.35264.90%C1.13205.40%C通往东直门站台左侧楼梯区域0.29E0.3934.50%D0.61110.30%D根据表1,方案一的优化后,客运设施的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尤其是通往西直门站台的楼梯,在停运扶梯使行人通过楼梯上楼后,服务水平评价从“F”优化到了“C”。一般来说,方案优化的目标是使客运设施的服务水平达到“C”或者“D”。再者,只增加一个进站闸机是为了减缓客流进站速度,以防止站台客流密度过高。所以,总体来说方案一中的优化设计基本达到了优化的目标。方案二的优化后,客运设施的服务水

16、平明显提升,尤其是通往西直门站台的楼梯,在停运扶梯使行人通过楼梯上楼后,服务水平评价从“F”优化到了“C”。通往东直门站台左侧的楼梯区域,由于改成了外架的楼梯,完全不再占用排队区域客流的面积,优化后的人均占用面积大大的提高。就最后优化后的服务水平评价而言,与方案一优化后相同,基本达到了优化的目标。但方案二由于要拆除内设的楼扶梯,实际难度较大,这里选择方案一作为最后的优化方案。5 结论 本文主要对地铁13号线龙泽站进行了客流的调研,统计了客流设施的客流数据,并进行客流到达规律的整理分析。对早高峰时间段,客运设施服务水平和能力进行匹配程度的分析。通过Anylogic仿真软件,对地铁站客运设施最高峰

17、客流进行了仿真,并服务水平进行了评价。针对现状中所存的问题,提出了对客运设施的优化设计方案。针对闸机客流密度较大的现象,提出增加早高峰时期的进站闸机数量。针对通往西直门方向站台的扶梯客流密度较大的现象,处于安全和节能的方面考虑,提出在早高峰时关闭该区域的扶梯,使客流通过楼梯进入站台。针对通往东直门方向站台左侧的楼梯区域排队客流密度较大,提出将楼扶梯改建成只有楼梯或者改建成外架楼扶梯的设施,以减小对排队区域面积的现象。同时,提出两种方案,对方案中所优化设计进行合理性的分析,验证是否达到优化的目标。本次方案设计中选择方案一作为最后的优化方案。在本次方案中,没有考虑实际布局优化设计的成本与环境因素,

18、因此所提出的优化方案设计在实际运用中,仍需要考虑优化工程实际的成本与环境等一些因素。本文虽然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受到时间,人力,精力和能力的限制,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遗憾。今后,进一步可以研究的工作有:(1)由于调研人数的有限,所调研的时间段和测得的客流数据较少。为进一步减小误差和提高方案的可信度,可以对地铁站调研时间和调研人数,以取得较完整的客流数据。(2)龙泽站早高峰期间进站客流较多,出站客流很少。所以论文中所研究的是进站坐车的单向客流。进一步研究中,可以选择客流流向更为复杂的车站如换乘站,从而研究往返的客流流线。(3)本文利用TCQSM服务水平评价标准对客运设施进行评价分析

19、。进一步研究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服务水平评价方法,从而更合理地进行服务水平评价,并建立贴合乘客进站乘客服务需求的评价系统。(4)本文中对客运设施所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只进行了理论的分析。为进一步对客运设施进行建设,需要对车站进行实地的采样分析,合理估计不同方案所需要的成本和可行性,并进行合理地客运设施优化改建。参考文献 1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M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20032J.J.Fruin.Designing for Pedestrians:A Level of Service ConceptJHighway research Record,

20、1971,355:1-153Polus A,Schofer,JL,shpiz,A.Pedestrian flow and level of serviceJ.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Journal,1983,109(01):46-56.DOI:10.1061/(ASCE)0733-947X(1983)109:1(46)4Dirk Helbing Frank Schweitzer Joachim Keltsch Peter Molnar. Active walker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human and animal trail sy

21、stems. PHYSICAL REVIEW E VOLUME 56, NUMBER 3:2527-2539. 1063-651X/97/56(3)/2527(13)/5MeiHong Zheng,Yoshiki Kasimori,Takeshi Kambara.A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Behavior of Pedestrians,Who Have Learning Ability in Various Situations.1994-200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500-5036张

22、弛清.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DOI:10.7666/d.y17王久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分级与能力计算方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1.68刘佩霞,易娇. 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评价模型. 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2 3:2329段卫静,陈艳艳,赖见辉等.北京地铁4号线客流特征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3,26(4):43-46.DOI:10.3969/j.issn.1672-6073.2013.04.010. 10吴先宇,袁振洲.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设施适应性评价仿真系统框架设计.学术专论.2009 (2):22-28 11李三兵.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征与服务设施的关系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9.612马杰.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通行设施通过能力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0.613肖旭文.基于客流的轨交车站服务设施能力匹配分析.上海建设科技.2011 2:36-3914徐前前.城市轨道交换乘站设施协调性评价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6):101-103.DOI:10.3969/j.issn.1672-7533.2011.06.032.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