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20497198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这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安排的 ,教学内容由三局部组成。第12页初步体会余数的含义 ,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34页初步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懂得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第57页练习有余数的除法 ,加强概念 ,掌握算法 ,解答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1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 ,在此根底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 ,可能刚好全局部完 ,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

2、法里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局部完的事例 ,本单元教学有余数的除法 ,分四步帮助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首先是操作活动。把10枝铅笔分给小朋友 ,要求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例题没有规定 ,让学生自主选择 ,每人可以分得2枝、3枝、4枝或更多枝。由于问题具有开放性、容量大 ,所以需要合作学习。教材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情境 ,并让学生把分的各种情况记录在一张表格里。组织他们通过操作、填表、观察、分类、交流等活动 ,发现平均分东西时 ,不是都能正好全局部完的 ,经常可能还剩下一些不够继续分 ,从而初步形成“剩余的表象。接着以10枝铅笔 ,每人分得3枝 ,还剩1枝这种情况为例 ,讲述怎样写成除法

3、算式 ,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枝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 ,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然后让学生“试一试 ,把分铅笔有剩余的其他几种情况也分别用除法表示 ,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最后是充实感性材料 ,形成概括性的认识。学生初步建立概念的时候 ,往往需要大量的事实来支持。“想想做做让学生继续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纸片等活动 ,观察、想像把花插入花瓶的现象 ,比拟概括地认识平均分东西的时候 ,如果没有正好全局部完 ,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2指导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怎样求商是计算有余数除法最关键的一步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求商的方法。在安排上是由易到难 ,先进行一位数除

4、以一位数的求商 ,再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求商。在形式上是由直观到隐蔽 ,先是能够在图上看到商 ,然后是图上不显示出商。在方法上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理解求商的思考。第3页例题有7个桃 ,每盘放3个 ,学生能从实物图上看到商2余1。可以先教学有余数除法的竖式 ,让学生明白怎样在竖式上表示放在盘里的“6个以及余下的“1个 ,看到余数1在竖式里是7减6的结果 ,然后教学用“7里面最多有2个3求商。7里面最多有几个3是抽象的求商思维 ,要利用直观图 ,从“7个桃 ,每盘放3个 ,只能放2盘引出“7里面最多有2个3 ,让学生体会这句话的意思。还要联系乘法口诀 ,一三得三表示1盘放3个桃 ,二三

5、得六表示2盘放6个桃 ,剩下的桃不够再放1盘 ,帮助学生理解7里面最多有2个3。感受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试一试把17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 ,让学生计算175 ,自己求商和写竖式。可以让他们看着图想像分的过程 ,或者动手分一分 ,得到每人分几个 ,一共分掉几个和还剩几个。要利用直观形象支持抽象思维 ,体会这道题为什么想“17里面最多有几个5以及怎样用5的乘法口诀求商。想“几里面最多有几个几是适宜学生使用的求商方法 ,“想想做做让学生反复体验、逐渐掌握。第1题通过摆小棒和填空感受9里面最多有4个2 ,11里面最多有2个4 ,然后按这样的思考完成竖式计算。第2题利用表内除法帮助求

6、出有余数除法的商 ,体会怎样用乘法口诀想几里面最多有几个几。如16除以4商4 ,18里面最多有4个4;24除以3商8 ,23里面最多有7个3。第3题直接想几里面有几个几 ,计算相应的有余数除法 ,学会求商的方法。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也是教学难点 ,学生在初学试商时 ,出现一些不顺利甚至错误并不奇怪。要把这些不顺利和错误作为教学资源充分利用 ,让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体会试商的方法和要领。3比拟除法算式里的余数和除数 ,发现并理解规律。教材第3页要求学生比拟例题和“试一试题中余数和除数的大小 ,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在发现这个规律的同时 ,联系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不够

7、再分的经验 ,就能理解这个规律是合理的、必然的。应用“余数总比除数小这个规律能提高试商的能力。为了保证余数比除数小 ,试商时要选用得数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除数小的那句乘法口诀。练习一第10题应用“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进行判断 ,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是能填除数最小应是6 ,不要求填出被除数和商。第15题要求写出完整的除法式子 ,这是一道开放题 ,不仅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思考也可以是多样的。要让学生在独立填写算式的根底上进行交流 ,他们的思考应该是宽松且活泼的。这里不要把学习要求提得过高 ,更不要把“除数乘商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作为教学内容。4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要用于解决实

8、际问题 ,第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既教学计算 ,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练习里的解决实际问题分三段编排 ,首先是第4页第4题 ,把除法算式补充完整 ,体会有余数的除法能解决实际问题;然后是练习一第4、8题 ,在练习计算时插入实际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是第1014题 ,集中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还要灵活应对局部题里条件或问题表述的变化。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是解题的难点 ,为此要加强理解题意 ,在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 ,经过整理有条理地表述有用的数学信息 ,并仔细阅读问句 ,充分理解要答复的问题。要体会实际问题里的平均分 ,从而选择除法解题 ,并具体解释列出的式子能求什么。5对练习一局部习题

9、的说明。第1题加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完善概念。在看图填算式以后 ,要说说各道算式的具体含义 ,如算式9=2盘1个表示有9个蛋糕 ,每4个放1盘 ,放了2盘 ,还剩1个。算式92=4个1个表示把9个蛋糕平均放到2个盘里 ,每盘4个 ,还剩1个。要比一比两道算式的商的单位名称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还要说说两道算式的余数的意思。这样 ,学生就能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也是计算平均分的问题 ,它的特点是还剩下一些不能再分了 ,因而有余数。第5题加强对余数比除数小的认识。要利用这个知识判断四个竖式的计算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不正确。在改错以后 ,还要比拟余数与除数的大小 ,体会正确的计算 ,余数一定比除数

10、小。第6题加强求商的思路。要利用中间一道表内除法 ,体会左右两题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想商。第9题可以先找出没有余数的式子 ,再列竖式计算其他算式。这里不要求学生口算有余数的除法。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

11、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

12、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第14题是有余数的除法 ,题目只问最多可以搭多少个正方体 ,口答的时候只要答复这个问题 ,不答复还剩多少个小方块。而其他实际问题里都有两个问题 ,要分别口答。“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