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估检测(九)

上传人:zhan****gclb 文档编号:20497183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4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单元评估检测(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单元评估检测(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单元评估检测(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单元评估检测(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评估检测(九)(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评估检测(九)第十单元(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0年,武汉蔡明伟夫妇创办小吃店“蔡林记”,几十年来生意兴旺。1954年,武汉市政府开始着手对“蔡林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你认为蔡明伟夫妇在改造中的命运有可能是( )A.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B.继续经营店铺,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C.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但可以分享店铺的部分利润D.不能继续经营店铺,也不能分享店铺的任何

2、利润2.1961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872万,城镇人口减少1 000万人左右。1962年、1963年又减少职工1 000多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 600万人左右。这主要是为了( )A.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B.疏散人口准备战争C.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D.增强国有企业活力3.(2014安徽示范高中模拟)结合下图,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1952年与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成分比例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B.1978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C.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大幅度提高主要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

3、结果D.各年份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分别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4.(2014成都模拟)“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首江西民歌可能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直接有关( )A.“一五”计划B.三大改造C.“大跃进”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2014晋中模拟)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发现新中国的GDP增长率在1957年、1979年和1993年均有显著增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年的GDP增长的共同因素是( )A.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B.生产力活跃,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C.国家政治制度发生变革D.国家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6.(2013珠海二模)国史学家说

4、:“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7.右图为深圳名为闯的金属雕塑:一位巨人正使出浑身力量,张开双臂撑开门框,在他的努力下,大门终于打开象征着特区建设之初改革者敢于冲破桎梏的精神。雕塑中“门框”的确切寓意是(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薄弱B.经济建设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C.西方国家对华实行的经济封锁D.传统体制和“左”的思想观念8.(2014

5、广东六校模拟)报刊对社会生活反映最及时。下列词汇是某一年份报刊杂志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户、放开、奖金、厂长负责制、乡镇企业、裁军。这最有可能是( )A.1958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9.中国近代“一向被社会歧视、受性别不平等压制的妇女,开始走向社会,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并为男女平等而斗争”。这种变化折射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封建经济渐趋衰落B.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国C.人性日益解放,社会日趋开放D.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10.(2014江西省适应考试)社会各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一定时期的饮食、服饰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等。以下衣、食信息对应反映的经济状况或

6、社会思想不正确的是( )A.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B.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C.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D.购物券/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11.(2014台州模拟)1908年4月3日申报报道:“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感。”史料说明了( )A.国民政府建立后,南京和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C.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12.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1854年第12号的开篇说:“西方之国,狃卖招贴,商客及货丝等皆借此而白其货物于众,是以尽沾其利,苟中华能效此法,其获益必矣。”其意在说明报纸具有(

7、 )A.信息速递功能B.娱乐教化价值C.政府喉舌功能D.商业广告价值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2014深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2.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材料二1984年,深圳对粮食、猪肉、棉布、食油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重达91.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材料三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

8、等地,发表“南方谈话”,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深圳特区报为此发表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8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有哪些。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8分)(3)“南方谈话”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请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阐述“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10分)14.服饰和社会习俗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方现代文明伴随着工业化浪潮向全世界扩散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饰和社会习俗的改变也成为

9、中西文化融合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材料二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现代化历史来看,实际历史上呈现出的,是不同时期的中国人通过自觉或不自觉地试错的方式,来试图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

10、择材料四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摘自王文泉等主编的中国近代史(18401949)(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说明其主张的理由。(9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是如何“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8分)(3)根据材料四归纳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9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

11、C。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理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的是赎买的政策,改造后,变为国家资本主义,并逐渐变为国营,但可以在一开始分享部分利润,故选C。【名师指津】赎买政策在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的政策。政策规定,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定息制度,即按合营时的资本家股份资产,由国家在一定年限内,每年付给资本家一般为资产总额5%的利息,同时对资方从业人员保留高薪。“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探索。题干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

12、简职工队伍,联系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国家提出“八字”方针,克服国民经济的困难,精简城镇职工的目的就是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故选A。B、C、D均与题干时间和情境不符。【加固训练】(2013佛山二模)“大跃进”期间,安徽省少数农民搞起了责任田:“定产到户,超额归己。”到1961年底,全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领导人对此给予了极大支持,这反映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安徽开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入人心C.农民自发纠正“左”倾错误D.中央领导人一致支持安徽实行责任田【解析】选C。注意时间“大跃进期间”“1961年底”。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60年代

13、,我国农村是人民公社体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开始,排除A、B、D。3.【解析】选A。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B的说法错误;2006年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幅度提高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图示国民经济成分非单指农村情况,故C、D错误。4.【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浮夸风”的现象,题干材料中的民歌正是这一“左”倾错误的表现。5.【解析】选A。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促进了生产力显著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对内改革不适

14、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故1979年显著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及党的十四大作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决策,促进生产力解放。故选A。1979年、1993年后不仅仅是公有制加速发展,而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快速发展,B错误;这些改革都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而非政治制度的变革,C错误;这三次改革只是改革生产关系并未作出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D错误。6.【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能力。材料说明既不要忽视乡村、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又要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结合所学知识:A错误,当时的工业化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不利于乡村;B是“左”倾错误,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只涉及农业,工业方

15、面不可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D正确,按市场配置资源,最有利于解决上述问题。【误区警示】本题学生容易误选C,误选的原因在于仅看到题干材料中“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的信息,没有全面地解读题干信息还与工业发展有关。7.【解析】选D。雕塑体现着改革初期的艰难。门框象征着桎梏,主要是指当时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建立、思想还没有得到彻底解放的实际对改革的制约。【加固训练】(2013海口二模)1980年中央75号文件,是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第一书记专门讨论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并通过了座谈纪要而成。文件指出:“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在一般地区

16、,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据此说明( )A.多数领导人还未摆脱“左”的束缚B.农业包产到户在全国全面展开C.人民群众满意生产队的管理方式D.在一般地区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选A。材料中中央75号文件对包产到户的支持是被动的,只在部分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还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说明了多数领导人还未摆脱“左”的束缚,故选A。8.【解析】选C。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农村兴起专业户和乡镇企业。专业户把专业化商品生产与家庭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

17、兴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20世纪80年代兴起,故C正确。A、B、D的时间与之不相符,排除。9.【解析】选C。本题重点要求回答历史发展趋势,重在发展,而且是中国近代,故首先排除A。材料反映的现象和西学的传入有直接的联系,但不能反映中国发展的趋势,排除B。材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妇女地位的提高,反映的是逐渐摆脱传统社会对妇女的要求,反映的是社会的开放和人性的解放。故选C。【加固训练】上海社会现象记载:“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为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阁楼中人,亦有酷喜乘坐者。每当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钗飞鬓颤,颇堪入画。”从这段材料不

18、能得出的信息是( )A.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B.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C.男尊女卑的旧观念已经消除D.近代上海女性追求时尚【解析】选C。脚踏车由男性中一部分人骑行到女性骑行的现象冲击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但这一现象并不能表明从根本上消除了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此可知A正确、C错误;事件发生在上海,D正确;脚踏车在当时属于时尚的交通工具,B正确。故答案为C。10.【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长袍马褂是传统中国的服饰,不能体现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故选A。其他选项呈现的对应是正确的。11.【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中国修建铁路的史实是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表现,而不是开始的标

19、志。B有误;A、D不能从材料中得出。12.【解析】选D。由材料信息可知,遐迩贯珍月刊认为,西方商家借报纸向大众宣传其货物,从中获利,中国如果能仿效,也能够从中受益。可见,材料信息说明报纸具有商业广告价值。故选D。13.【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影响。第(1)题注意时间提示:1979年2月,由此可判断此项决定应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有关,分析意义时需要依据“香港招商局”“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等信息回答;第(2)题可从政策保障、制度创新方面说明条件,影响可以从价格改革对旧体制的冲击和对新体制的促进方面回答;第(3)题要先阐述“南方谈话”对“改革”和“开放”的影响,然后结合“南方谈话”后“改

20、革”和“开放”的进程来回答,注意要史论结合。答案:(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分)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4分)(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4分)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4分)(3)改革: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开放: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迭起,上海浦东开发成为重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陆省会

21、城市的开放体系,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6分)14.【解析】本题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近代中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第(1)题,考查维新思想,阅读材料一获取有效信息,把握材料主旨,从军事、外交、卫生等方面阐述。第(2)题,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服装,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新服饰,由此可知,由传统至现代化之趋势,结合所学,阐述中山装产生的背景。第(3)题,关键信息: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其认识基于批判与继承的原则阐述。答案:(1)主张易服、剪辫。(3分)理由:影响外交;影响工业生产;影响军事;不利于个人卫生;有损民族尊严。(6分)(2)变化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走向近代化)。(4分)“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的方式: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4分)(3)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4分)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是必由之路;文化碰撞交流所激发出来的历史进步作用是巨大的;学习和融合外来先进文化为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同时要保留文化的民族性与延续性。(5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2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