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20496444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本文通过度析学生生疑减少的因素,论述学生生疑的作用,探讨培养学生生疑及解答学生生疑的几种措施,唤起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发明性思维。核心词:培养 学生生疑前言: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是发明能力的基本,生疑是发明性思维的诱因和动力。数学课程原则初中阶段情感与态度中规定:“在独立思考的基本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刊登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她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陶行知说:“发明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措施,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也许。”我们常感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一种

2、最深刻也最危险的体现便是不肯进一步思考去寻找和发现问题,而只是习惯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正与我们长期以来只规定学生回答问题,不注重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一.学生生疑减少的因素教师缺少对学生生疑意识、生疑能力、生疑措施的培养训练。.怕教师和同窗挖苦、讥笑、批评,对自己没信心,怕丢人现眼。对学习不感爱好,认知水平较低,自觉研究不够 ,存在惰性。4.迷信权威,迷信教师,迷信现成答案。.观念障碍,觉得生疑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的成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失去了学生产生问题的机会。6.性格内向,不肯问教师和同窗,把问题憋在心里,积重难返。7 作业量过大,学生

3、疲于完毕作业,把精力都放在完毕作业上。二.学生生疑的作用学生能回答问题固然是对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一种肯定,但缺少摸索,没有发现和质疑的学习毕竟还处在被动状态,学生主体的积极性难以得到真正的激发,学习成果只能是停留在“学会”已有知识的基本上,谈不上发明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指引学生坚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教材、例题、习题进行研究、质疑,在某种意义上比教会学生知识自身更为重要。一旦学生有了摸索和钻研习惯和能力,她们的潜能便会被无限地激发出来,我们的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生疑有助于学生储藏和丰富知识,形成一定的思维措施。学生如果有问题,她们的思维为解决问题而启动,会产生一种自我刺激、自我

4、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并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理解,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认知构造。另一方面,当学生思维遇到疑惑,产生探究心理时,就会采用查找资料,请教师长等手段,大大扩大知识量,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措施。2生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明力。学生有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和强烈的内驱力。在试图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设想时,学生必须调动观测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生疑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生疑的学生思维积极,随时准备发问,生疑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渗入着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锻炼她们的观测能力、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鉴别问题的能力,也锻

5、炼她们的语言体现能力。学生要生疑,就规定学生通过观测思考,提什么问题,判断问题与否有价值等等,因此,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4学生的生疑推动教师的自身发展,老式的教法是教师自己设计问题,自己解答问题,教师心理没有压力。目前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是无准备地解答,这就规定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夯实的基本知识,敏锐的应变能力。这样,教师不仅要能回答问题,还要能及时归纳出学生生疑中的共性问题、典型性问题、有价值的问题,环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活动。5.学生的生疑融洽了师生关系,本来以教师生疑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单向“情感交流”,目前是以学生生疑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会得到充足调动,学生

6、观测探究数学奥秘的思维方式、观点倾向都通过生疑展示出来,是师生间的双向“情感交流”。作为教师可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积极探究和研讨,也可师生一起探讨,直到师生达到共识。这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方式必将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三.如何培养学生生疑学生提出问题,反映学生对教材的认知限度,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材的内化过程,也是教师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良好契机。(一)多问李政道说: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明。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积极支持她们用自己的思考措施去理解,重新结识问题。1.鼓励学生“敢问”。“敢问”是一种良好的

7、心理行为。(1)创设合适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的生疑要表达注意的态度,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有时一种赞赏目光、手势都会给学生极大的信心。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能打消学生生疑的顾虑,能使她们在动手、讨论等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现问题。()善待学生“插嘴”, 善待学生超范畴生疑,及时表扬鼓励。教师的表扬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于抓不住要点问题的学生,不讥笑、不挖苦,而应耐心引导,耐心解释,让学生懂得最可怕的是不生疑,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摸索,大胆创新,从而更能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合适地启发引导,教师的解说、引导要富有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

8、学生的思考。2.激发学生“多问”。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措施,诱导学生步入学习的过程,提高数学能力。教师可以从正面、背面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通过注意、困惑、思考、生疑、释疑等心理阶段,激发学生“多问”。(1)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在课堂上使学生处在知与不知,理解与不理解的困惑中,处在为寻找答案积极思考中,有一定的暇想空间。例如,在学习公理“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从上海到广州乘火车路程约为811公里,坐轮船航程约为690公里,乘飞机约20公里,问:“对于这三种行程,你发现什么问题?”诱导学生提出:为什么三种行程各不相似呢?飞机的

9、行程为什么最短呢?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概括出几何图形,进一步发现并得出公理内容,进一步启发学生:能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应用这个公理的实例?()要设立合适的难度,但必须在学生的“近来发展区”,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学生的问题有时抓不住要领,教师要在核心时扶一把,拎一下,尽量让学生多问。(二)培养好奇心,使学生在摸索中产生问题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生发疑问,引起摸索,追根寻源,引导她们平时认真观测事物,并做到边观测边动脑筋。(三)给学生提供生疑的时间和空间提出问题一方面得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需要时间和空间,去观测,去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

10、概念教学,还是解题教学,必须给学生发明观测的场合和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解题前或解题后都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她们思考解题途径,反思解题过程,增进她们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设想和新途径,指出推广的前景。例:如图1,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材料,边b=1,高80,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他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这个正方形零件的边长是多少?在分析、讲完例题后又让学生观测题1和题2:.如图2,已知锐角的高d=6,b=8,矩形npq的边mn在上,p、q分别在ac,ba上,若mq,mn=,求与x的关系式。2.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长是1.5,面积是

11、5 ,求内接正方形边长。留足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引导她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如何的?核心之处在哪里?()教师的解法与否最优?与否有漏洞?与否需要分类讨论?(3)三题的思路有无共性?这种共性意味着什么?(4)合适变化已知条件或结论,会有哪些变化?(四)培养“怀疑”,使学生有自己的创见创新来源于“怀疑”,出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第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项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就是19岁时不迷信权威产生怀疑后而写成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怀疑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白:疑,最容易引起思维的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怀疑”,要鼓励学生

12、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怀疑、辩驳、否认别人的理论,这样往往会导致新问题的发现与突破。(五)教给学生质疑措施,使学生的“问题”有质量古人说“学则顺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但许多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提出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生疑的措施,实现从“扶到放 ”的奔腾,逐渐使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1从命题自身入手,合适伸缩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能引出一系列题组(一题多变)。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教材,针对课本提出问题。教师可指引学生这样生疑:这一章,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在教材体系中的作用?定理、公式有什么含义?合用范畴是什么?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用)?引导学生自己研究习题,

13、针对习题提出问题,从措施上另辟蹊径。教师可指引学生这样生疑:这个问题有无更简便的措施(一题多解)?有无更一般的情形?用这种解法能解决其她问题吗(一法多用)?4.从矛盾入手,多想为什么会这样?矛盾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打破砂锅问究竟。5.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发现并解决平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良好数学素养之一。因此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课余时间,用数学的眼光去观测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四.如何解答学生的生疑教师解答问题与否得当,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威信、教学的信度,并且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疑的积极性。教师要认真解答学生的生疑,乐于解答,同步,要给学生予以鼓励。在解答时

14、,应以最佳方式来使学生满足,使其听懂,印象深刻。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解答措施有:1.直接回答法。2.教师讲授法。有时某个问题也许是大部分同窗的问题,教师可在全班讲授。3同窗代答法。有些问题对这部分同窗是问题,对另一部分同窗不是问题,可由同窗内部自己解决,请同窗代为解答,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养成互相学习,互相协助的良好习惯。4.反问法。当学生生疑时,不提示或稍为提示,反问学生,这种措施针对的内容一般是那些判断分析,具有推测性的问题。反问学生,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调节分析问题的思路。暂缓回答。在课堂上教师忽然被学生生疑,又不能一时讲清或要影响

15、课堂教学进程,又如课后学生生疑某些较难题目,教师也要通过一定思考、推敲,可商定此外时间解答,但教师一定要准时给学生答复。6.启示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按照思维方式,逐渐诱导,慢慢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对的方向上来,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对的结论。此法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志,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步也是学生自身学习的良好措施。7.讨论法。对那些存在争议、目前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边主持边引导,最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调动同窗们学习积极性,并且又活跃了教学氛围,拓宽了同窗们的知识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向教师生疑的也许性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对教学内容的确不懂就问,有的对其他领域内容出于好奇心而问,也有的想为难教师而问,等等。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恰当的措施来解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多问、善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核心在于教师启发、引导、培养和不断训练。放手让学生自己生疑比通过被动的回答问题更能催发学生发明力的萌发。只有让学生做生疑的主人,学生参与学习的爱好才会更浓,学习责任才会更强,思维潜能更足。参照文献:1.一般心理学 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2.教育心理学 美 jm索里 c特尔福德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3.中学数学思维训练 王家燕 王前 刘玉忠 刘莉编著 杭州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