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计划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204963138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计划(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计划准确把握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标准和产业格局的演进趋势,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在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LTE-Cat1(以下简称Cat1)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5G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充分发挥移动通信转售企业快速、灵活的响应机制和跨行业优势资源能力,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领域开展移动物联网业务创新,促进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 加快云管边端协同

2、的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基础电信企业建设移动物联网连接管理平台,加强网络能力开放,支持物联感知设备快速接入,支撑海量并发应用场景;引导行业应用企业搭建设备整合智能化、设备及数据管理智能化、系统运维智能化的垂直行业应用平台,逐步形成移动物联网平台体系,进一步降低移动物联网设备的开发成本和连接复杂度,满足复杂场景应用需求。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建设开放实验室,为中小企业提供测试、验证及开发支持等服务。二、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一)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应用成本降低,行业初现商业化应用2009年,我国提出感知中国,标志着我国物联网行业化发展的元年。在此以后,物联网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层面先后发布多个

3、专项基金、规划、标准,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经过十余年的推动,支持物联网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平台技术逐渐成熟,应用物联网的成本迅速下降,各个行业出现了物联网商业化落地的动力,行业发展逐渐从政府主导转向企业主导。当前,平台型科技巨头已经初步完成在物联网领域的业务布局,针对场景的物联网应用进入概念验证阶段。(二)中国物联网市场增速超全球,占比保持全球最大体量中国信通院物联网白皮书(2020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保持20%的年均增长率,在连接数方面,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为363亿,预计到2025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1亿,

4、年均复合增速141%。根据IDC预测,2022-2026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保持132%的复合增长率,超过全球市场增速,预计至2026年,中国在全球物联网市场占比为257%,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物联网市场体量。(三)中国物联网支出未来主要流向硬件市场未来五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在软件、硬件、服务和连接的支出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据IDC2021年预测,中国物联网支出在五年预测期内主要流向硬件市场,至202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硬件支出占比约40%。三、 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当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应用、服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物联网核

5、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产业体系处于持续完善阶段。根据IDC报告,2021年全球物联网支出将达到7,5428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达到12万亿美元,2021-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114%。根据IoTAnalytics预测,2022年物联网连接数量预计将增长18%,达到144亿活跃连接,预计到2025年将有大约270亿台联网物联网设备。四、 健全移动物联网产业链鼓励各地设立专项扶持和创新资金,支持NB-IoT和Cat1专用芯片、模组、设备等产品研发工作,提高芯片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满足规模出货需求;打造NB-IoT完整产业链,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和应用系统;进一步降低NB

6、-IoT模组成本,2020年降至与2G模组同等水平;加大Cat1芯片和模组研发工作,推动模组成本降低,促进规模应用。五、 主要目标准确把握全球移动物联网技术标准和产业格局的演进趋势,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在深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的基础上,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LTE-Cat1(以下简称Cat1)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5G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到2020年底,NB-IoT网络实现县级以上城市主城区普遍覆盖,重

7、点区域深度覆盖;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2亿;推动NB-IoT模组价格与2G模组趋同,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打造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和NB-IoT百万级连接规模应用场景。六、 打造移动物联网标杆工程建设移动物联网资源库,开展创新与应用实践案例征集入库工作,提供交流推广、投融资需求对接等服务;从资源库中遴选一批最佳案例打造移动物联网标杆工程,通过标杆工程带动百万级连接应用场景创新发展;进一步扩展移动物联网技术的适用场景,拓展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七、 物联网产业概述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Ashton教授提出。

8、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日渐成熟,物联网迎来了发展机遇,美国、日本、欧盟以及中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提出物联网发展战略,将其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工信部2011年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中将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物联网的层级架构可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行业智能传感硬件业务处于感知层,网络通信硬件业务处于传输层,边缘计算硬件可在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进行应用。感知层用于

9、识别物体或环境状态,并采集、捕获信息。由RFID标签、传感器、摄像头、二维码标签、读写器、识读器、GPS等传感元器件以及传感网络构成,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获取物理世界信息,并通过传输技术传递数据。传输层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具体而言,感知层的信息经由网关转化为网络能够识别的信息后传达到传输层,传输层再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各类通信协议与技术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对接。数据传输网络主要由2/3/4/5G、NB-IoT等蜂窝通信网络,和WiFi、蓝牙、ZigBee、LoRa等非蜂窝通信网络组成。平台层是物联网数据处理和信息交互计算的平台,主要以PaaS平台为主,以软件为核心,为应用服务提供

10、开发、运行和管理环境。平台层向下通过传输层和感知层,对终端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优化等,向上服务于应用层,为应用服务商提供应用开发的基础平台,是实现应用的桥梁。应用层提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丰富应用。应用层将物联网信息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进行深度结合,完成物理信息的协同、共享、分析、决策等功能,形成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物联网在众多不同领域的运用。八、 物联网行业低功耗广域网发展概况(一)广域网与低功耗广域网简介根据物联网传输距离的不同,物联网可分为局域网与广域网。局域网通信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200米范围内,适用于室内、低移动性场景,如智慧家居、智能仓库等;广域网通信范围大,可

11、达15公里以上,适用于大范围、移动性场景,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广域物联网包括基于免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等技术以及基于授权频谱下的2/3/4/5G蜂窝通信、NB-IoT等技术构筑的物联网。其中,低功耗广域网(简称LPWAN)是一种以低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无线通信技术,具备低带宽、低功耗、远距离等特性,可以满足物联网通信中对于覆盖和续航的不同技术要求。在广域物联网场景中,低功耗广域网可以满足长距离、低功耗的需求,传输距离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可以超过传统蜂窝网络,空旷地域甚至高达15公里以上,且穿透性较强,适用于恶劣环境,支持窄带数据传输,网络通信成本极低。由于该网

12、络通常采用低数据传输速率,加上网络设计中引入多种节电技术,基于低功耗广域网的设备功耗极低,电池供电可以支撑数年甚至十年以上。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在传输速度、功耗、安全性、组网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行业业务产品主要服务于广域物联网场景,其中智能传感设备、物联网通信设备主要服务于低功耗广域网场景。(二)低功耗广域网市场规模根据GSMA预测,2022年低功耗广域网连接数将超越传统的2G、3G及4G网络,成为物联网连接中的主导技术。根据GlobalMarketInsight统计,全球LPWAN市场规模2022年超过50亿美元,预计2023-2032年将以约5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32年将超过3

13、,500亿美元。随着大量的低功耗广域网技术涌现以及应用案例的推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以LoRa、Sigfox和NB-IoT/eMTC为主导的技术路线。根据物联网行业调研机构IoTAnalytics的监测数据,2021年采用以上技术的物联网节点数占所有低功耗广域网节点的份额超过96%。其中NB-IoT与LoRa分别以47%和36%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据前两名,两者合计占比83%,是低功耗广域网通信领域的主导技术。(三)低功耗广域网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低功耗广域网的部署虽然以LoRa、Sigfox和NB-IoT/eMTC为主导,但是基于非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技术和应用相对

14、成熟,并且得到了产业界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加入LoRa、Sigfox通信网络生态的企业日益增加。而传统运营商主导的NB-IoT/eMTC网络也在快速推进,NB-IoT/eMTC可以基于现有网络设施的升级快速切入,但是由于低功耗广域网的应用对终端的生命周期要求较长(通常为5-10年),因此早期的LoRa、Sigfox占据了时间窗口先机。在发展时间方面,LoRa网络的部署和应用时间较早。2013年,Semtech发布了第一代LoRa芯片,并于2014年推出第一个试验移动网络。2017年,NBIoT芯片、模组陆续推出。相较NB-IoT/eMTC,LoRa因其商业应用的时间较早,已积累相当数量的用户基

15、础。虽然LoRa芯片专利技术主要由Semtech掌握,但得益于LoRa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标准架构,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均有大量企业参与,这种技术的开放性、竞争与合作的充分性促使LoRa快速发展,带来生态繁荣。在市场参与度方面,LoRa网络的参与者类型更加多元化,除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参与建设外,其他企业也可参与LoRa网络的建设。在技术特征方面,LoRa与NB-IoT的技术参数相近,其广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的特点均契合低功耗广域网的要求,但二者布网方式的差异性弱化了二者的竞争关系。NB-IoT主要依赖于传统运营商网络,在发达地区通信稳定性高,但在偏远地区信号覆盖欠佳。LoRa布网灵活,部署运营

16、成本低,适用于搭建户外环境、工业园区等需要长周期低功耗数据监测的网络覆盖场景。这种布网差异使得LoRa与NB-IoT形成一定程度的互补关系。对于下游应用企业,定制化项目出于成本与数据安全性考虑往往优先选择采用LoRa技术搭建私有网络。随着广域物联网需求端的挖掘,应用导向型的生态模式使平台层与应用层的价值日益凸显,适合自建网络的LoRa技术在数据管理服务及资产运营上拥有相对优势。综上,在未来较长时间内,NB-IoT与LoRa两种通信技术在全球广域物联网领域将会长期互补共存。目前,NB-IoT在国内低功耗广域网领域仍占据主流地位,市场参与者以传统通信运营商为主。2021年,LoRa被国际电信联盟(

17、ITU)正式批准成为低功耗广域网的通信标准,随着LoRa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全球各地LoRa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的部署数量将快速增长,进一步推动广域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完善和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发展。(四)低功耗广域网主要运营商中国电信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于2017年启动NB-IoT布局与建设,截至2020年8月,中国电信已部署超过41万NBIoT基站,全国NB-IoT整体覆盖率超过97。中国移动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于2017年开始发展NB-IoT业务,截至2018年6月,中国移动已经实现全国346个主要城市城区NB-IoT连续覆盖。截至2

18、019年底,中国移动NB-IoT基站保有量达232万。中国联通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之一。中国联通于2017年开始NB-IoT的规模商用部署,于2018年5月完成30万个NB-IoT基站升级,全国范围均有覆盖。德国电信成立于1995年,是欧洲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旗下品牌TMobile为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之一。德国电信于2017年在德国启用NB-IoT商用,截至2022年12月,德国电信通过与其他运营商漫游协作的方式在全球超30个国家及地区提供NB-IoT通信服务。威瑞森电信设立于2000年,是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于2019年推出NB-IoT计划,其NB-IoT网络同年已

19、覆盖全美92%以上人口。FOrangeOrange前身为法国电信,成立于1988年,是法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同时也是非洲的主要运营商之一。Orange2017年已初步完成法国全国范围的LoRa网络部署,目前已覆盖超3万座城市、超95%的法国人口。SK电讯前身为韩国行动电信,成立于1984年,是韩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SK电讯于2016年即完成基于LoRa的全韩国网络部署,已覆盖99%的韩国人口。氦元素平台为NovaLabs于2019年开始运营的基于LoRa的共享网络社区。其利用LoRa网关覆盖广、安装便捷、网关铺设成本低等特性发动由普通民众共建、共享的全球化LoRa网络部署。目前平台已基

20、本完成欧洲、北美主要城市的网络覆盖。(五)低功耗广域网的共享网络模式1、共享网络模式简介传统运营商市场主要由政府主导,由网络运营商向政府购买授权频段,建立通信基站,实现网络覆盖并将通信服务销售给用户。LoRa产业生态的扩展,加上开源软硬件的发展,一些组织开始探索共享商业模式,将自发性、分散化的应用逐渐化零为整,扩大网络覆盖规模。其中典型的案例为荷兰的TTN(TheThingsNetwork)组织与美国的氦元素平台(TheHeliumNetwork)。在基于LoRa技术的共享网络模式下,网络提供商可使用ISM频段,通过购买网关设备并安装于自有物业的楼顶、园区等即可实现网络覆盖,并将网络流量销售至

21、终端用户。氦元素平台通过引入基于区块链激励机制,将数字资产作为奖励形式发放给参与共享网络建设和维护的网关铺设者,同时网络使用者通过购买并消耗以上数字资产获得网络流量以开展物联网业务。通过数字资产奖励及消耗机制,氦元素平台在2021年迎来了爆发,网关数从2020年末的14万快速增长到45万。截至2022年底,超过180个国家及地区开始部署氦元素平台的网关,平台累计部署的网关数量超98万台。氦元素平台区块链为构建无线基础设施创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型,为形成大规模的基于LoRa网络的低功耗物联网覆盖提供了一种安全且经济高效的方式。2、共享网络模式具备成本优势与灵活延展的特点传统通信运营商通常需要巨额

22、资金投入以支持基站建设、初期用户的引入以及后续的基站维护。对于网络提供商,相较于建设大型基站的网络部署模式,基于网关的共享网络无需负担高昂的固定成本,网关设备运行功耗极低,具备天然的运营成本优势;对于网络使用者,在流量资费方面,共享网络资费较传统通信运营商明显下降,具备较强的价格竞争力。氦元素平台物联网资费以美元计价,每十万个数据包费用折合1美元。共享网络运营商还可通过网络漫游方式提供网络延展性,更好地满足下游客户的通信需求。以氦元素平台为例,其通过与Actility、Senet、X-TELIA等北美物联网运营商建立了漫游合作关系,提升LoRa网络在北美地区的通信质量及覆盖范围,并通过与物联网

23、软硬件企业的合作提升了共享网络的增值服务能力。共享网络模式的成本优势及灵活性更符合物联网碎片化应用的现实需求,有助于挖掘物联网下沉市场潜力。3、共享网络支持物联网连接应用,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共享网络基于LoRa通信技术,主要载体为LoRa网关,支持下游LoRa物联网节点的通信需求。据Semtech披露,截至2022年9月,全球LoRa网关部署超过500万台,全球LoRa终端节点超过27亿个。据IoTAnalytics测算,2020年全球低功耗广域网(LPWAN)节点数约45亿台,2021年约66亿台,预计2026年将达到2716亿台,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327%。截至2022年12月末

24、,氦元素平台接入网关数超98万台,较2021年底的45万台增长超100%。共享网络商业模式有力推动了LoRa网络覆盖,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基础建设。未来随着终端节点铺设量的增加,物联网终端市场空间不断增长。九、 物联网硬件市场概况物联网硬件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物联网的功能实现通常要求硬件具备信息采集、处理、连接等能力,以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通常包括计算、通信、传感等功能模块及设备。根据IoTAnalytics统计,2021年企业物联网总体支出增长224%,达到1,579亿美元,预计2022年全球物联网支出将增长23%。其中,物联网硬件支出占比35%,物联网服务支出占比36

25、%,物联网软件支出占比26%。根据亿欧智库对物联网产业链主要环节价值分布的测算,传感及通信硬件生产商在产业链价值分布中占比约30%-40%,通信服务提供商占比约5%-10%,垂直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含智能硬件)占比约30%-40%。(一)边缘计算硬件市场概况作为云计算的重要补充,边缘计算当前已经在物联网应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边缘计算的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技术原厂投身其中,使边缘计算的硬件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以覆盖更广泛的物联网应用场景;另一方面,随着边缘计算的广泛采用,其应用成本也在进一步降低,边缘计算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根据IDC2022年发布的全球边缘计算支出报告,至2

26、022年,全球在边缘计算上的支出预计将达到1,760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48%。硬件和服务支出将占所有边缘支出的85%。企业和服务提供商在边缘解决方案的硬件、软件和服务上的支出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近2,740亿美元。1、单板计算机市场概况单板计算机是基于印制电路板构建的微型计算机,包括微处理器、内存、以太网、输入/输出接口等。单板计算机帮助开发者将其产品设计快速推向市场,而无需付出较高的开发新硬件成本,开发者能更专注于软件创新,因此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开发。单板计算机需求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工业自动化的普及。单板计算机兼具数据采集、处理和指令输出等功能,在工业自动化中主要应

27、用于生产设备的智能控制,即根据预置的算法与实时的数据对生产设备下达指令,使工业控制更加精细、高效。机器人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监控和数据采集以及其他各种新技术的引入导致工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而工业自动化又可通过提高生产力和效率来降低总体制造成本。基于此,工业自动化在全球增速强劲,并强势推动未来单板计算机市场的增长。根据美国商业资讯统计,2020年全球单板计算机市场的市场规模为2787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48亿美元。预计全球单板计算机市场在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08%。2、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概况边缘计算服务器是承载边缘计算的功能的服务器设备。常见的边缘计算服务器由计算、

28、存储相关硬件、网络模块及边缘计算软件组成,可为人工智能计算提供高性能及快速响应能力,增强数据的实时智能处理和深度学习能力。根据IDC全球边缘支出指南预测,2024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将达到2,506亿美元,2019-2024年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5%。到2024年,服务(包括专业和配置服务)将占所有边缘支出的462%。硬件为第二大技术类别,占支出份额的322%,而其余216%将用于边缘相关软件。从国内市场来看,根据IDC发布的中国半年度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2022年上半年)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边缘计算服务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68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到427亿美元,同比增长

29、256%。IDC预计,2021-2026年中国边缘计算服务器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31%,高于全球的222%。(二)网络通信硬件市场概况1、通信模组市场概况通信模组需要对不同芯片、器件进行再设计与集成,涉及多种通信协议/制式、体积、功耗与工艺,核心部件通常为基带处理器及射频模块,可用于网关、基站或内置于硬件设备内部进行通信,从而实现硬件设备与云端服务器的互通互连。根据MarketWatch预测,全球物联网通信模组市场规模2021年为4188亿美元,到2028年将达到99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2%,市场空间广阔。根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2年中国蜂窝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为2318亿元

30、,占无线通信模组比例为498%,复合增速达到2892%;低功耗广域网模组市场规模为1579亿元,占无线通信模组比例为362%,复合增速达到6012%;局域物联网模组市场规模为758亿元,占无线通信模组比例为163%,复合增速达到1253%。2、物联网网关市场概况物联网网关与路由器原理相似,由于本地设备和技术具有不同的接口,需要通过网关进行转换以适应的协议和外部网络连接。例如家庭路由器通过将局域网到互联网协议套件(TCP/IP)与广域网服务提供商(ISP)连接从而实现互联网连接。物联网网关聚合来自物联网环境中设备的传感器数据,在传感器协议之间进行转换,并向处理节点传输,其亦向终端节点传达来自处理

31、节点的指令。根据GlobalMarketInsight统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网关市场价值达7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超过200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超过15%。边缘部署将成为物联网集成和与连接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据GSMA统计,亚太地区或将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物联网市场,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10亿的设备连接量。基于连接设备数迅速增长,亚太地区对物联网网关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三)智能传感硬件市场概况1、传感器市场概况由于起步晚基础弱,我国工业传感器存在核心元器件技术缺失、创新能力弱等问题,国内工业传感器厂商竞争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高端市场被美国、德国、日本等外资企业长期占据。近年

32、来,随着国产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业政策助力,国产传感器正在快速追赶,向高端市场进发。当前,传感器正在向智能化、微型化、多功能、低功耗、高精度等方向发展,传感器的高端化趋势是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根据市场调研机构NextMoveStrategyConsulting预测,2019-2030年,全球传感器行业规模将从1,6384亿美元增长至4,2620亿美元,行业增速长期保持在5%以上,市场空间广阔。2、智能传感设备市场概况智能传感设备是一种涉及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结合的新型传感器系统。相比于传统传感器,智能传感设备增加了微处理器元件,能够通过

33、算法模型修正采集的数据,有效提升在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且能够同时采集多种维度的信息,具备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部分智能传感器还可集成传输功能,可对采集、处理好的数据进行传输。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按类型、技术、最终用户行业和地区划分的智能传感设备市场(2022-2027年)预测,全球智能传感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458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的1,04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9%。工业40及物联网的普及将有助于智能传感器的广泛使用,国防、汽车、医疗、智慧工业、智慧楼宇和消费类电子是智能传感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除以上应用外,气象与环境监测也是智能传感设备的重

34、要应用领域之一。气象与环境传感器可实现气象与环境数据的自动观测和传输,观测的项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雨、能见度、云高、雷电、天气现象等等,服务领域涵盖国民经济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气象局、航空、减灾防灾、水利水文、交通、农业等领域。根据MarketsandMarkets预测,2021年至2027年,全球环境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将从14亿美元增长至2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03%。(四)物联网硬件行业竞争格局物联网硬件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传感、通信、计算、交互等多种硬件功能,具有技术选择多、产品种类及形态丰富、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目前尚未出现横跨全产业链的大规模企业。行业内竞争主要集中在各个细

35、分功能领域,如通信模组领域的广和通、移远通信等。当前全球物联网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2021年12月15日,中国物联网相关专利数量为200,268项,占全球物联网专利数量的4558%。从专利数量来看,中美两国是物联网技术创新的主要阵地。从我国物联网专利申请数量的省份分布来看,广东省物联网相关专利的申请数量最多,截至2021年12月15日,共计申请33,637项;其次是江苏省,共计申请21,608项。我国物联网硬件产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以上地区专业人才多、海内外资本投入量大且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方企业间竞争充分。从价值链角度,不

36、同环节的竞争程度差异较大。生产制造商的竞争最为激烈,主要由于国内制造业产业链成熟,生产环节门槛较低,只需要简单的贴片、焊接设备及模具即可完成生产,因而我国物联网硬件制造商数量众多,产品及服务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研发设计环节一般对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资本投入有较高要求,同时针对产品性能要求严格,需要较多人力物力投入,门槛较高,且不同企业的研发重点具有差异性;销售环节主要依赖企业的品牌声誉及渠道能力,其中品牌声誉来自企业的技术实力及差异化服务能力,销售渠道要求企业投入一定的渠道开拓及维护成本,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有一定要求,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十、 物联网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物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

37、机遇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通信网络覆盖的依赖程度较高,过往的通信网络主要由运营商布设大型基站来实现,低功耗广域网建设面临通信标准不统一、运营商布设不均匀等痛点。2021年12月,LoRa通信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批准为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标准,有利于指引全球运营商统一通信标准,协同建设全球覆盖的物联网网络,从而为物联网产业应用发展提供广覆盖、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保障。1、数字经济与产业数字化需求推动物联网行业快速发展随着数字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物联网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传感器成本的降低与传输技术的升级,物联网全产业链的技术成熟度大幅提升,对垂直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连接数大幅增

38、加。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零售等领域带来高端应用需求,驱动物联网行业在产品结构、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促使物联网从小范围局部性应用向较大范围规模化应用转变,从垂直应用和闭环应用向跨界融合、水平化应用转变。2、物联网行业技术升级驱动市场需求释放物联网是技术驱动型行业,新技术的推出与原技术的淘汰将进一步挖掘存量市场需求。目前5G技术、边缘计算技术逐渐成熟,提升用户在通信与智能服务方面使用体验,推动通信与云计算市场释放潜力。5G的规模化商用带来新的市场机遇。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依托全新的网络架构,具备高速率、低延时、高可靠性、大带宽等优势。以5G技术为物联网传输层的核

39、心传输技术,能够进一步满足市场对实时性、隐私性等方面的需求。边缘计算将算力下放到小型服务器、网关乃至设备终端,能够对终端采集的数据进行适当处理和压缩,有利于缓解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的数据传输压力,满足用户对智能化服务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二)物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物联网行业碎片化和高成本问题受技术标准不统一、行业应用需求高度定制化等因素影响,尽管物联网孕育出万亿级别的市场,产业内仍存在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仅有小范围的设备能够彼此相联,实现互认、互通、互操作,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设备仍然是孤立的。物联网碎片化问题导致不同厂家设备和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可操作性差,用户体验不佳,企业规模化发展受到阻碍。此外,受产业需求复杂多样、垂直行业壁垒等因素影响,物联网应用难以跨产业实现真正规模化落地,导致终端客户成本较高,阻碍产业普及与渗透。2、物联网行业技术安全问题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促使物联网不断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IPv6、容器、微服务等新技术加快融合,这些新技术给物联网发展带来功能性提升的同时,也对传统安全防护措施带来了新的挑战。物联网安全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架构设计及安全标准支持不足,叠加物联网安全核心终端的产业成熟度不高,存在应用服务的安全稳定性较差、数据泄露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