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20493786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地方古建民居系列江南的天井院图片:江南民居中合院式住宅也是比较常用的,宅院形制是将四周的房屋联结在一起,中间围成一种小天井,可以称为“南方天井院”。“天井院”式住宅的产生与江南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有很大关系。江南人口稠密,丘陵地多,平整的耕地少,因而建房屋宅院时尽量节省用地,并且三面或四周的房屋都建两层;江南夏季湿热,冬季阴寒,由三面或四周二层房屋围合成一种高而窄的天井,这种设计有助于内外空气对流及冬暖夏凉的效果。“三间两搭厢”与“对合”天井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由三面房屋一面墙构成,正屋三开间居中,两边各为一开间的厢房,前面为高墙,在浙江俗称“三间两搭厢”;另一种是四周房屋围合中间的小天井,

2、在浙江俗称“对合”,“对合”的正房称上房,隔天井靠街的称下房,大门多开在下房的中央开间。两种天井院都以堂屋(正房一层的中央开间)为住宅中心,它的开间进深大,前面一般不设门窗和墙,与天井直接相通,利于采光和通风。堂屋的后板壁成为太师壁,壁两边有门通后堂。太师壁前的长条几案是堂屋中最重要的家具,几案正中供奉祖先牌位及香炉、烛台,两侧置花瓶和镜子,寓家庭“平安静静”之意。“四水归堂”天井的面积不大,宽度相称于正房中央开间,长只有厢房开间大小,加上四周房屋挑出的屋檐,天井漏天部分更加狭小,但是这种高窄天井的设计,具有近似烟囱同样的作用,有助于排除屋宅内的污浊空气。天井还起着室内采光和汇集雨水再通过地沟

3、排水的作用。皖南民居的天井院特点更突出,四周屋多为单面屋顶坡面,雨水所有集中汇流入天井,本地叫做“四水归堂”,干净的天井汇水还可引入缸中作饮用水。高墙窄巷以上说的都是单一的院落,事实上大户人家宅院往往是涉及几种天井院的大院落,把若干个“三间两搭厢”和“对合”组合连通。天井院之间为避免火灾蔓延,都将山墙建得高出屋顶,山墙呈错落的阶梯形,称为封火山墙。这样的一种个天井院紧挨相靠,构成条条街巷,同样处在节省地皮的考虑,街巷也多狭窄。于是,高墙窄巷成了天井院村落住宅群体的典型形态。古建民居系列古黟民居黟县属古徽州,县制始于秦始皇26年(公元前2),迄今已有20近年的历史,故有“古黟”之称。黟县以特色民

4、居闻名,古黟民居建筑中有两个奇特之处:一是房屋的朝向,二是天井。房屋朝向在黟县数以千记的古民居中,大多数房屋是“坐西朝东”或“坐南朝北”的,偶有住家的大门不得不朝南开,主人也设法把门稍微偏一偏,不朝正南。非但民宅,祠堂的大门也不向南开,惟一朝正南开门的,只有旧县衙。从五行堪舆的角度看,有两种解释:一是在本地人的风水观念中,使黟县人发祥的“龙脉”起于西北,西北地支在“五行”中属金,而南向地支“五行”中属火。火克金,门向朝南属于“相克脉”,不吉利;二是古代早有说法流传,“商家门不适宜南向,征家门不适宜北向”。皖南徽州地区在明清时期商业兴旺,经商致富后,返乡买田盖屋,为图吉利也不会把大门开向正南。天

5、井的设计黟县的老房子多以院内的小天井采光、通风及与外界沟通,外墙很少开窗。宅院布局上多为内向的方形或长方形,中间三开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之用。天井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阴雨天时,雨水顺屋面流向天井,经天井四周的地沟排出宅外(待雨水将屋顶瓦面冲刷干净后,也可将落入天井的雨水集汇到水缸)。据说,房内“天井”是仿效黟县的盆地地形而特意出的,名曰:“可见天日”;尚有的说法是由于黟县多经商之人,商人怕“财源”外流,设计有了天井,屋前檐的雨水流入天井之中,再流入屋内下水通道,这叫做“四水归堂”。事实上,古徽州天井的建筑形制可上溯到唐宋,比徽商兴

6、起的明清可要早七、八百年呢。古建民居系列祖庙与祠堂图片: 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宗法制度始终是封建专制的基本。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以血缘的祖宗关系来维系世人,以祖为纵向,以宗为横向,以血缘关系辨别嫡庶,规定长幼尊卑的级别。从皇帝家族到平民百姓,形成了从上到下的重血统、敬祖先、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法社会意识。无论是帝王的祖庙还是庶民的祠堂都是实现宗法统治的场合,因而祖庙和祠堂被视为宗法制度的物质象征。帝王祖庙皇帝祭祀祖先的场合就是帝王祖庙。祖庙的规模,在周礼中有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二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天子祭祖的七庙就是祭始祖、高祖、曾祖、祖、父的五庙加上祭祀远祖的昭穆二庙。

7、祖庙的位置,按周礼规定:“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就是说在王城中,祖庙的位置应在宫城的左方(东侧),但初期的帝王祖庙没有一座留存下来的,唯一能看到的只有最后明、清两朝的太庙了。明、清的太庙位于皇城内天安门和端门的左侧,中心部分是三座殿堂。每年在岁末大祭时,将寝宫中供奉的祖先牌位移入太庙正殿内举办隆重的祭祀典礼。正殿之后为寝宫,是平时供奉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最后一重为祧庙,按礼制,这里供奉着皇帝的远祖神位,清朝入关进北京后,把满清在东北没有称帝时期的三位君主追封为皇帝,她们的神位就供奉在这里。祠堂的功能和布局形态按周礼规定,帝王、诸侯、大夫、士各有不同数目的宗庙进行祭祖活动,而庶民只能在家里祭祖。

8、直到明朝,宗法制度进一步强化,朝廷才容许庶民建宗祠,老百姓也有了专门祭祖的地方,称为祠堂。进入清代,祠堂,也被称为家庙,更是在各地大量浮现。祠堂的首要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祭祖来达到敬宗收族的目的;像设家塾、置义田、修族谱这些都是宗族的任务,往往在祠堂或与之有关地来完毕。例如说,一族的私塾学堂可设在祠堂里;一族的公共义田也通过祠堂进行管理;修宗谱时,一族之长在祠堂主持商量,选出合适人选,并在祠堂举办续修宗谱的典礼。明清两朝,朝廷对农村的行政管理实行的是里社制和保甲制,朝廷借此来征收钱粮赋税,差遣差徭,维护治安。这种官方的行政机制似乎与宗族制度发生矛盾,其实则否则。由于在农村,血缘关系密切的村落占

9、大多数,村民都从属于一族或数族,离开宗族,保甲制度就成了空壳。宗族的法规除了维护本族的事务外,其她大都与维护封建礼制和社会秩序有关,并且不少族长和族中士绅还担任保长、甲长。宗族制度规定祠堂实现的首要功能是祭祖,这就需要有一种相对较大的空间。祠堂多为中国老式的合院式建筑。重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前为大门、戏台,中为享堂,后为寝室,加上左右的廊庑,构成前后两进两天井的建筑组群。享堂为举办祭祖典礼的场合,寝室供奉祖先排位。祠堂有了足够的空间供祭祖之用,同步也满足了宗族议事、维护宗族规法等的规定。但是此类活动内容严肃,可以直接参与的族人有限。为了让更多的族人能参与进来并接受教化,在祠堂里开展某些娱乐庆典活动的做法逐渐普及。例如在江西婺源汪口村有一座俞氏宗祠,号称婺源祠堂之最。俞氏宗族每年初都要在这里举办隆重的祭祖典礼,并且把祭祖活动与新春的喜庆活动结合起来,祭祖先、猜灯谜、发糖饼、唱大戏,村中老幼都能参与其中,娱乐兼教化,同样达到了敬宗合族的目的。汪口村的做法带有普遍性,于是在某些宗祠里浮现了戏台,一般都设在门屋后,隔着天井面对享堂,享堂和两边的廊庑成了观戏席位。祠堂还是族人举办多种礼仪活动的场合,例如婚丧嫁娶、迎神奉灵等等。综上可见,作为祭祖之用的祠堂,它的功能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被扩大和延伸了,它既是宗族的象征,又是一种村民活动的中心场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