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文言文入门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4937240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一文言文入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文言文入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文言文入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初一文言文入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文言文入门(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原文和译文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心里想到江河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长江黄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说出她的想法。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摔破了琴,挑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2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觉

2、得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她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种人用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种人虽然也听讲,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拉弓搭箭去射它。 (这个人)虽然同前一种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人家。是由于她的聪颖才智不如前一种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问她们(争论的)因素。一种小孩说:“我觉得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种小孩却觉得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一种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种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爽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同样,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孔子也不能决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4咏雪谢太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

4、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太傅在寒雪天召开家庭约会,跟子侄辈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大了,太傅十分快乐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她哥哥的长子胡儿说:“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她(另一种)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 谢太傅开心的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朋友商定一同出门,约在正午。正午已过,朋友来还不来,太丘不再等待就走了。太丘走后(朋友)才来。(太丘的长子)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嬉戏。朋友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她已经走了。”友人便怒骂道:“真不是东西啊!跟别人约好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小孩子骂她的爸爸,就是失礼。”友人感到羞愧,下车跟元方握手,元方(却)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大门。论语十二章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

6、子说:“学了,然后准时间复习它,不也是不久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不久乐吗?人家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与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与否诚实呢?教师传授给我的知识与否复习了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困惑,五十岁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过规

7、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孔子说:温习旧知识然后能有新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教师的.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困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崇高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变化她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崇高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习,懂得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

8、学习为乐趣的人。”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合法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同样。”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然会有我的教师。选择她们的长处来学习,她们的缺陷就要改正。”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流水,日夜不断。”、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一般人却不可被夺去志气。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9、,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能坚守志向,恳切的提问并且多考虑目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7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局限性;教然后知困.知局限性,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品尝,就不懂得它的味道鲜美;虽然有最佳的道理,不学习,就不懂得它的益处因此学习后来就会懂得局限性,教学后来就会懂得理解不了.懂得局限性,然后就能自我反省;懂得理解不了,然后就能自强鼓励.因此说:教学与学习互相增进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0、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觉得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

11、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沧州城南,有一座寺庙接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到河中。经历十近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没找到。(和尚们)觉得(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蛛丝马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讥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但是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荒唐吗?”人们都信服地觉得她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种年老的河兵据说了这个观点,又讥笑说:“但凡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由于

12、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然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断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按照她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诸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1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

13、来。她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一定有盗贼(进来)。”她们隔壁的老人也这样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觉得儿子很聪颖,却怀疑隔壁那个老人(偷盗)。11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端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接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位精通术数的人。她的马无端跑到了胡人的地盘。人们都来宽慰她。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种

14、月,那匹失马带着一群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她。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家中有诸多好马,她的儿子爱好骑马,(成果)从立即掉下来摔断了她的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她。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强健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由于腿跛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保全了性命。初中文言虚词总结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如下几种方面着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拟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先多朗读,体会语调,再进行判断

15、。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体有四类:第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代词,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伙用的介词,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助词,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连词。表达多种关系。(一)表达并列关系。(二)表达递进关系。(三)表达承办关系。(四)表达转折关系。(五)表达假设关系。(六)表达修饰关系。(七)表达因果关系。 (八)表达目的关系。初中常用的文言虚词中我们已经学过的个是:之、其、以、于、而、则、者、也、焉、因、乃、矣、乎、哉、遂、虽、然、故、或、及、若、为、与。之1、代词,代人,译

16、:她,她们。例: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2、代词,代事,译:这,它。例:学而时习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曲肱而枕之。论语十二章4、批示代词,译为:这。例: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弈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河中石兽6、助词,用于主谓构造之间,无实在乎义,不译。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2其1代词,这,这个: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论语十二章2代词,那个:其船背稍夷 核舟记代词,她(她、它)(的): 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

17、章4代词,其中,其中的:其一人用心致志学弈5助词,表反问,难道:其真无马邪 马说8助词,表推测,大概: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3以1、介词,与背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译为:凭,靠。例: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论语十二章译为:由于。例: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智子疑邻2、动词,用作谓语,译为:觉得,觉得。例: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辩日觉得顺流下矣。河中石兽一人虽听之,一心觉得有鸿鹄将至。学弈(注:此处作实词)4于 1.表达对象,译为“对,对于,向”。例: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2 表达处

18、所,译为“在,从”。 例:求石兽于水中。山门圮于河。河中石兽 5而作连词,表达并列、顺承、转折、假设、修饰关系。1. 表达并列,相称于“并且”、“又”、“和”,有时可不译。例: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表达承办关系,相称于“并且”、“就”“然后”“而后”,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3 表达转折关系,相称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则4.表达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称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

19、:暮而果大亡其财。塞翁失马.代词,可译为“你”,“你的”。 6则1.表达承办关系,可译为“就”。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2.表达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3表达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表达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7者(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因素”“方面”等。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丁壮者引弦而战。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的人)塞翁失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方面) 此不为远

20、者小而近者大乎?(的东西)两小儿辩日2在数词后表达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个”、“样”、“项”。例:或异两者之为。(岳阳楼记).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可译为“的时候”。4.助词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的主语后,表达停止,不译。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8也1.句末语调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弈2.句末语调词,表陈述语调,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3.句末语调词,表感慨语调,可译为“啊”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走了这猴儿精也

21、。小圣示施威降大圣 9焉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 句末语调词,相称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批示代词,于之,于是,这里。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二石兽并沉焉。 10因1.连词,表达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2.介词,表达动作、行为发生的因素、根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托”。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3. 介词,可译为“根据”、“根据”。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4副词,可译为“因此”。例:因觉得号焉。五柳先生传 1且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达动作行为将要发生

22、,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表达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3表达递进,可译为“况且”。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4.表达让步,可译为“尚且”、“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表达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并且”、“并且”。例:两个让让闹闹,打出庙门,半云半雾,且行且战。复打到花果山。(小圣示施威降大圣)不义而富且贵(论语十二章) 12乃可译为“居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于是,就)伯

23、牙绝弦 去后乃至。(才)陈太丘与友期3.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4.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5.乃耳:但是罢了。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河中石兽3矣1句末语调词,表达肯定或判断推测语调,相称于“了”、“啊”。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仁在其中矣。(了)论语十二章/觉得顺流下矣。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2句末语调词,表达感慨语调,相称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愚公移山/不知其两者多矣。河中石兽语调词,表命令或祈求,相称于“了”、“啦

24、”。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曹刿论战 14乎1.表疑问语调,可译为“呢”。例: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孰为汝多知乎? 此何遽不为福乎?2.表反问,可译为“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表推测,可译为“吧”。例:其此之谓乎?4.表感慨,可译为“啊”。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15哉1表感慨语调,可译为“啊”。例:善哉!非人哉!伯牙绝弦2表疑问语调,可译为“呢”。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3.表反问语调,可译为“吗”。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16遂1. 副词,可译为“就”、“于是”。例

25、:遂反溯流逆上矣。河中石兽.副词,表因素可译为“因而”。例:恐遂汩没。上枢密韩太尉书 17虽. 表达假设,可译为“虽然”。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嘉肴2. 表达转折,可译为“虽然”。例: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虽寿8然1的样子:泯然众人矣伤仲永/曰:非然也。学弈公欣然曰。咏雪.然而,但是:然数年恒不一见/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3.对的:吴广觉得然 4.这样,那样:谓为信然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5.然后。是故学然后知局限性;教然后知困知局限性,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9故1 旧的,本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2. 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

26、见蔡桓公 3 因素,缘故。例:问其故。两小儿辩日马无端亡而入胡。塞翁失马4 因此,因此。例:是故学然后知局限性.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嘉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 20或1 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有人”。例:或觉得死或觉得亡。陈涉世家2.有时。例:或王命急宣。三峡 3.或许。例:或异两者之为。岳阳楼记21及1、到、至:及日中则如盘盂 。两小儿辩日2、比得上: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2若1.像:未若柳絮因风起。(像,比作)2第二人称代词,你:若为佣耕 3比得上: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为1做: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作为,当作:以虫草为林 3.觉得:孰为汝多知乎。一心

27、觉得有鸿鹄将至4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给,替:为人谋而不忠乎 6变成,成为: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此何遽不能为祸乎?.被: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4与1.给:借旁近与之 呼尔而与之 2通“欤”,表疑问:轻寡人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可据理臆断欤?.和:与余舟一芥 尝与人佣耕 天与云与山与水 4.参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常用文言固定句式及翻译1.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无乃乎?表推测语调,比较委婉,可译:恐怕吗?难道吧?3.得无乎(耶)表猜想、疑问语调,可译:莫不是吗?能不吗?恐怕吧?4.如何、若何、奈何,都表达疑问的格式,都可译: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其乎?

28、表猜想或反问语调,可译:大概吧?难道吗?6.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什么呢?有什么呢?7有以、无以,前者可译: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没什么可以拿(用)来常用谦辞举例谦辞与敬辞一般的区别为:谦辞是表达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赞人见解说“高见”看望别人说“拜访” 来宾来到说“光顾”陪伴朋友说“奉陪” 无暇陪客说“失陪” 等待客人说“恭候”请人勿送说“留步” 欢迎购买说“惠顾” 归还原主说“奉还”与人相见说“您好” 问人姓氏说“贵姓” 问人住址说“府上”仰慕已久说“久仰” 长期未见说“久违” 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 请人

29、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 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人以便说“借光”请改文章说“斧正” 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协助说“谢谢” 祝人健康说“保重” 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 身体不适说“欠安” 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接受说“笑纳” 送人照片说“惠存” 欢迎购买说“惠顾”但愿照顾说“关照” 赞人见解说“高见” 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需要考虑说“斟酌” 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言行不当“对不起”慰问她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来宾来到说“光顾” 等待别人说“恭候” 没能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

30、陪伴朋友说“奉陪” 临分别时说“再会”半途先走说“失陪” 请人勿送说“留步” 送人远行说“平安”古人常用语言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达请对方看信泰山、泰水:岳父、岳母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外舅:岳父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朝见(君主)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伉俪:夫妻,如伉俪之情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敬辞蒙尘:敬辞,(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敬辞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台端:敬辞,旧

31、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队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敬辞,旧称对方惠赠:敬辞,指对方赠送(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容许自己做某事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垂问:敬辞,表达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惜(多用于书信)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令爱: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方的妈妈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爸爸承蒙:敬辞,表达心怀感谢地接受谦辞家君: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爸爸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爸爸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妈妈见教:谦辞,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谦辞,表达请人谅解借光:谦辞,用于请别人给自己以便或向人询问借重:谦辞,指借用其她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久违:谦辞,好久没见久仰:谦辞,仰慕已久(初次会面时说)劳驾:谦辞,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留步:谦辞,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内眷:谦辞,指女眷内人: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赏脸:谦辞,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规定或赠品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舍亲:谦辞,自己的亲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