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辨析“有用”与“无用”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492136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庄子辨析“有用”与“无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庄子辨析“有用”与“无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庄子辨析“有用”与“无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庄子辨析“有用”与“无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辨析“有用”与“无用”(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庄子辨析“有用”与“无用” 我们心中存着某些目的,看到任何东西都会从有用与无用的角度来判断。但是,有用与无用真的是二分法吗?随着我们目的的变化,时间的延长,空间的扩大,所谓的有用与无用很也许换了位置。 对于世俗的单一价值观,就是觉得获得有形可见的成就(如名利权位)才算是有用人才的见解,庄子向来抱着批判的态度。她是故意与世人唱反调呢?还是期许世人不要执着于此而忽视生命的更高价值? 庄子与惠施多次辩论,主题常常环绕着有用与无用。从表面看来,惠施得君行道,应当算是有用的人才;庄子毕生穷困,似乎毫无用处。这是最后的定论吗?仔细研究她们的辩论,就会找到明确的答案了。 1无用之用的文本 庄子与惠施有关无用

2、的辩论不只一次,我们先从最简要扼要的谈起。在外物中,惠施直接发难。原文大意如后:惠施对庄子说:你的言论都是无用的。庄子说:懂得无用的人,才可以同她谈有用。譬如地,不能不说是既广且大,人所用的只是立足之地而已。但是,如果把立足之地以外的地方都挖掘直到黄泉,那么人的立足之地尚有用处吗?惠施说:无用。庄子说:那么无用的用处也就很清晰了。以上这段数据在说什么?譬如一种年轻人在学校念书,这时学校以外的世界各地对她都是无用的。但是如果把这些无用之地都消除的话,她在学校念书又是为了什么呢?她原本觉得有用的学校至此也变成无用了。换言之,有用与无用之间不可采用二分法去切割,由于它们是互相为用的。因此,任何东西均

3、有用,就看与否用对地方。庄子在逍遥游与惠施再度谈到类似的题材。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她栽植成长,结出的葫芦有五石的容量。用它来装满水,则它不够结实,无法负荷自身的重量。把它剖开做成瓢,它又宽敞得没有水缸容得下。这葫芦不可说不大,我却由于它没有用而打碎她。庄子说:先生真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个擅长调制不让手龟裂的药物,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一位路过的客人据说这件事。乐意出一百金购买她的药方。她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们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所得但是数金而已,目前一旦卖出药方就可以赚到一百金,就卖给她吧!这位客人拿了药方,便去游说吴王。正好越国兴兵来犯,吴王派她担任将领,

4、冬天与越人在江上作战,成果大败越人,并因而得到封地做为奖赏。她接着说:可以不让手龟裂,所用的药方是同样的;但是有人获赏封地,有人不得不继续漂洗丝絮,这是由于所用之处不同啊!目前你有五石大的葫芦,为什么不绑在身上当成腰舟,让自己浮游于江湖之上,却还要紧张水缸容不下它呢?可见先生的心思还是不够通达啊!对这段故事的总结思考可以用徐无鬼的一句话来说:譬如药材,乌头、桔梗、鸡头草、猪零根这些药草,在需要用它做主药的时候,就贵重了。今天我们懂得,连垃圾也可以变成黄金,就看你如何运用了。世说新语记载一则轶事。陶侃个性谨慎而严肃,做事也认真负责。她担任荆州主管时,命令船官把锯木所留的碎屑所有收集保存起来。人们

5、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后来在元旦集会那天,正好遇上雪后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上融雪还很湿,她吩咐洒上木屑覆盖,让人们进出都很以便。此外,官府购用竹子时,她每次都命人收集旧竹头,堆起来像座小山。后来桓温攻打蜀地装配船只时,就用这些厚竹头做了竹钉。西方学者指出:自然界不跳跃。意即自然界所形成的整体是完整而没有空隙的,其中的每同样东西,连空气在内,都是不可少的。这种持续性与整体性,就是不跳跃,不会错过任何同样东西。亦即没有任何东西是全然无用的。你若是真的取消其中一物,则后续的演变将难以想象。所谓蝴蝶效应,就是指类似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连锁反映。我们目前强调的是细节,甚至喊出细节决定一切的标语。谁还会觉得

6、细节无所谓呢?焦点转移到别人的身上,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不只是励志格言,而是客观的事实,就看你与否可以拓宽有用的领域,从整体与长期来看待自己,再从外在转向内在,培养对的的观念,懂得平安就是福的道理,有时不妨学习庄子所说的使用大葫芦的措施,浮游于人间。2.自处之道 当庄子自己受到无用的质疑时,她会如何辩白呢?这其中可以看出她的自处之道。在逍遥游的结尾部分,有底下一段数据。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们称它为樗。它的树干臃肿而不合于绳墨,它的树枝卷曲而不合于规矩。就是把它种在路旁,木匠也不屑一顾。目前你所说的话,内容广博而毫无用处,人们都会弃之不顾的。 庄子说:你难道没有看过野猫与黄鼠狼吗?牠们

7、弯曲身子埋伏起来,等着要抓出游的小动物;东跳西跃地追捕,不管位置是高是低;最后都中了机关,死在陷阱中。再看那牦牛,牠的身躯大得像天边的云朵。这可以说是够大了,但却没措施捉老鼠。她接着说:目前你有一棵大树,紧张它没有用,那么为什么不把它种在空虚无物的地方,广阔无边的旷野,再无所事事地徘徊在树旁,逍遥自在地躺卧在树下。它不会被斧头砍伐,也不会被外物伤害,没有任何可用之处,又会有什么困难苦恼呢? 庄子使用语言的奥妙能力,可谓出神入化。惠施将她比拟为无用的大树,她在回答时,先指出有用的限制与危险,也阐明无用的平安与趣味。但是读到最后,她仿佛结合了大树与人,觉得两者都可以得到保全,并化解一切烦恼。是大树

8、让人挣脱了烦恼,而大树自身也解消了一切烦恼。 惠施听了庄子这番回答,究竟能不能觉悟呢?答案似乎并不乐观。在庄子心目中,惠施扮演了什么角色?徐无鬼有一则轶事,提供了最直接的答案。固然,庄子说的还是寓言。其文大意如后:庄子有一次送葬到墓区,通过惠子的坟墓。她回头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把石灰抹在鼻尖上,薄得像苍蝇的翅膀,再请石匠替她削去。石匠运起斧来轮转生风,顺手砍下,把石灰完全削去,而鼻子毫无损伤。郢地这个人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据说这件事,就召石匠来说:请你做给寡人看看。石匠说:我还是能用斧头削去鼻尖上的石灰,但是,能与我搭配的对手已经死去好久了。自从先生去世后来,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可以

9、谈话的人了。 根据历史资料,惠施在公元前3去世,庄子比她多活了二十几年,因此这则轶事相称可靠。庄子有自知之明。天下的作者不管与否庄子本人,在描写庄子时说:她谈到本源,说得弘广而通达,深远而博大:她谈到根基,可以说是和谐合适,达到最高境界了。虽然如此,她还是顺应变化而解消物累,她的道理无从竭尽,她的说法无迹可寻,茫茫然昧昧然,真是深不可测。 像庄子这样的思想层次,惠施实在难以望其项背。于是,庄子把惠施比拟为她自己(石匠)表演绝技时的郢人(有如配角,甚至像是道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请勿小看这个配角,自从惠施死后,庄子由于少了她而连表演的机会都没有了。惠施再怎么不济事,也是个用功念书而口才便给的

10、名家领袖。天下谈到惠施时,一开头就说:惠施研究多种学问,她的著作多达五车。 庄子在德充符明白警告过惠施,她说:目前你放纵你的心神,消耗你的精力,倚着树干就高谈阔论,靠着桌子就闭目昏睡。自然给了你形体,你却以坚白之论到处张扬! 惠施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应当是有用的人才,但是在庄子心目中,则她无异于野猫与黄鼠狼,担任配角兼道具的郢人,然后只知外放而不知内敛,以致白白消耗了可贵的生命。她的有用显然是得不偿失。 那么,学习庄子一定要变成像巨大的牦牛同样,连捕获老鼠也办不到吗?固然不是如此。学习庄子,要辨别大用与小用,随时采用合宜的自处之道。.人生启发 谈到庄子的自处之道,在山木一开头就有一段非常具体的故

11、事可供参照。其文大意如后: 庄子在山中行走时,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工人在树旁休息,却不砍伐这树。庄子问她什么缘故,工人说:这棵树没有任何用处。庄子对弟子说:这棵树由于不成材,得以过完自然的寿命。 庄子一行人从山里出来后,借住在朋友家中。朋友不久乐,吩咐童仆杀鹅来款待客人。童仆请示说:一只鹅会叫,另一只不会叫,请问该杀哪一只?主人说:杀不会叫的那只。第二天,弟子请教庄子说:昨天山中的树木,由于不成材得以过完自然的寿命;目前主人的鹅,却由于不成材而被杀。教师打算如何自处呢? 庄子笑着说:我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由此可知,成材(有用)与不成材(无用),也许是外界所设的原则在决定,但是

12、这两者同样也许遇到危险(被伐或被杀)。因此,与其计较有用或无用,不如辨别现实中的危险何在。譬如,庄子觉得,儒家教人孝悌忠信,这固然是出于善意,但是如果只知固守这些教条或别人设定的规范,而无法先求保全自己的生命,那么成果也许是上当被骗或被人运用了。 一般研究庄子的学者,如苏东坡,大都觉得盗跖这样的内容诋毁儒家太甚,必然是伪作的。但事实上,盗跖批评儒家推崇的贤者,也说出一番道理,不可一笔抹杀。特别是底下一段。盗跖告诉孔子说: 你用来劝告我的如果是鬼界的事,那么我无法懂得真假;如果是人间的事,也但是如此罢了。这些都是我听过的。目前我来告诉你人的实况。眼睛想看到色彩,耳朵想听到声音,嘴巴想尝到味道,志

13、气想得到满足。人生在世,上寿一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除了病痛、死伤、忧患之外,其中开口欢笑的时刻,一种月里面也但是四、五天而已。她接着说:天地的存在无穷无尽,人的生死却有时限;以有时限的身体,寄托于无穷尽的天地之间,匆促的状况无异于快马闪过空隙同样。但凡不能让自己的心思与情意觉得畅快,好好保养自己寿命的人,都不是通晓大道的人。由此可见,庄子立说的目的,不在质疑、批判或诋毁儒家所设定的道德抱负,而在拟定本末轻重,特别要先认清客观的现实处境。如果人生只有道德二字,而道德又无法脱离既定的社会与人群,那么试问人活着尚有多少乐趣?固然,儒家会觉得行善最乐,由于那是出于真诚所引起的力量,是自我规定

14、去行善的。但是,多少人在行善之时完全出于真诚之心呢?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人行善只是考虑外在的利害:或者受到人群的压力,或者碍于名声与情面,或者只是随俗浮沉、虚应故事。 我们为什么不让自己常常开口而笑呢?为什么不让自己悦其志意、养其寿命呢?为什么不在选择时,先考虑自身的安危与苦乐呢?庄子从不主张损人利己,她是但愿我们善待自己,可以安其天年,这有什么不对呢?人人如此,天下又会有什么纷争呢?不仅如此,活着自身并非庄子的目的。人与万物的差别,在于她有也许领悟活着有何意义。简朴说来,人要活着而免于烦恼与痛苦,只有一种主线的措施,就是觉悟万物皆来自于道,最后也将回归于道。这种觉悟在人身上所引起的作用,就是肯定人的本性与禀赋来自于道,因而是无所欠缺的,只需善加保存即可。对外界的一切,可以无待;对内在的一切,则须爱惜。处在世间,特别是乱世,难免危机四伏,那么我们要让自己有用还是无用呢?庄子选择处在两者之间,要视状况而定;我们不是也可以由此得到启发吗?转自 傅佩荣 博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