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事视角探讨芥川龙

上传人:d**** 文档编号:20487392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2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从叙事视角探讨芥川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叙事视角探讨芥川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叙事视角探讨芥川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从叙事视角探讨芥川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叙事视角探讨芥川龙(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芥川龙之介与他的创作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eom/7/view-3803936.htm芥川龙之介,日本新思潮流派的一个重要的作家。他是一个生命极为短暂的作家,但是 同时也给日本文坛乃至世界文坛带来很深刻的影响。芥川龙之介作为大正时代的一位小说作 家,创作出的小说往往都篇幅短小,但是取材都非常新颖,情节又十分离奇。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品是罗生门以及竹林中等。芥川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 了结自己的生命。芥川对于丑恶现实的理解以及对社会与人性的透彻思考让他无法承受这种 痛苦。而竹林中作为芥川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时候刚刚走上文学道路的一部 作品,因超越了很多他创作的其他作

2、品而被人们所推崇。不得不说,竹林中更加直接和 彻底地表现了芥川龙之介心中那种与别人不同的思想的国度。竹林中最为特别的就是叙事的视角的独特性。芥川龙之介通过多端叙述表达的就是 自己内心当中对于社会丑恶的无情鞭挞,对于人生和人性的独特表现,往往不用任何陈述性 语言,而是通过叙事手法让人性的丑恶清晰地展现出来。这就是芥川龙之介内心涌动的对社 会的认识和理解,一种极其沉重的人性的拷问。黑泽明最终把竹林中和罗生门这两部芥川的经典作品融合到自己的电影罗生 门中,但是黑泽对于人性的理解显然和芥川的理解是不同的,比起芥川所表达的人性痛苦 的叙事,黑泽叙述的是一种对人性的希望。二、小说竹林中的叙事结构与内容竹林

3、中这部小说,芥川龙之介设置了非常奇特的叙事结构。整部竹林中总共有 7段叙述。小说在故事层面上呈现出来的是一宗抢劫并且杀人的案件,而小说里大部分的人 物对于案件都是在公堂上面进行描述。作者利用公堂布置了一个复述和回顾的平台,而通过 这个平台展现众生相。樵夫是这个尸体的最早发现人,樵夫在叙述的过程中交代了尸体当时的状态以及尸体所 在的现场情况。樵夫把相关的情况都如实汇报了。虽然樵夫在陈述这些情况的时候没有夹杂 过多的个人情感,但是却有非常多的关于这个情况的判断或者推测,比如说对于现场的凌乱, 樵夫猜测这个男子在被杀之前一定处于一种非常激烈的搏斗之中。虽然樵夫那么仔细观察, 却也遗漏了很多重要的细节

4、。比如武士被刀所杀,樵夫没有表明这个刀口到底是大刀口还是 小刀口,也没有如同前文一样在那里猜测这个武士是被什么样的刀所杀的,这也给接下来的 多人叙述的不同作了一个紧密的叙事铺垫。接下来是行脚僧的叙述。行脚僧重点是谈他对于案件中死去的武士和武士的妻子的印 象。行脚僧对于这对夫妇,尤其是对武士的叙述,都带有自己宗教的理解,对于武士的死亡, 认为人的生命正如金刚经里面讲的“如露亦如电”,人生非常短暂,而人的生命即便是 有自己的佩刀,有一定武艺的武士也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更何况是其他平凡无奇的人。 同样,行脚僧对于这个案件的其他描述同样带着佛教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受害人的一些细 节行脚僧并不能完全

5、地记住,比如武士当时所骑的那一匹马的高度,僧人并不能记清楚,但 是僧人反而对这个男子的穿戴记忆尤深。特别是那一句“黑漆的箭筒里,插着二十来只箭” 这个部分,行脚僧记得非常清晰。可见,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意识选择的观察面,马的高度不 明显,不容易被观察,但是黑漆的箭筒和箭,则容易造成视觉上的观感,更容易被行脚僧识 别。这也是芥川龙之介讲述行脚僧这段描述的原因,不仅仅因为佛教里面经常使用箭来说理, 更多的还是因为这样的过程表明了人们对较为明显的事物容易形成观感,而其他的事物则容 易被自动地屏蔽了。同时,运用行脚僧的话,补充了武士的整个形象,让读者形象生动地构 建起这个武士的具体形象。第三个是衙门的小吏

6、。衙门的小吏则是对盗贼多襄丸被捕的具体时间、地点进行了具体 交代,并且对多襄丸曾经犯下的罪进行一些回顾。衙门小吏由于有职业的捕盗和侦缉的经验, 对于武士的装束以及现场的情况进行了有详有略的清楚的描述,比如对于武士所用的那套弓 箭的具体情况描述就比较到位,如“用皮裹着的弓,鹰羽战箭十七支”这一类的描述明 显就比之前的行脚僧描述得更加详细、专业。接下来老妇人则是对死去武士的姓名、身份、年纪以及这个武士的性格等具体背景资料 进行了描述。死去的人是来自若狭县的一员武士,名叫金泽武弘,26岁,性格比较温和。 武士的妻子是一个要强的女人,但是这个女人是忠贞的,没有背叛武弘。小说前面这四个人的叙述主要交代了

7、整个故事的背景以及故事出现的整个环境,也就是 这个武士死去的现场以及相关人物的一些交代。但是后面的三个叙述者,相对比前面这四个 叙述者更具备个人特色,这也是整部小说最为浓烈和充满个性的一部分,也是芥川龙之介小 说叙事艺术的一个极致之处。盗贼多襄丸主要在叙事当中夹杂自己对于性欲的追求,这种无法遏制的欲望就是多襄丸 成为盗贼的心理因素,也是盗贼多襄丸做出一些事情的动力,这方面主要是利用多襄丸铺开 芥川龙之介对于欲望滋生丑恶的一种鞭挞。其实多襄丸这种对于女色的眷恋,对性欲的追求, 同时也在影射着其他人的丑恶的欲望。武士金泽武弘对于钱财的贪欲,就是武士的一种丑恶 的欲望,同时也是武士进入竹林的一个诱因

8、。多襄丸通过钱财勾起武士的贪婪,才让他得以实现自己的欲望。那么,从宏观的角度看, 多襄丸和金泽之间就是利用欲望作为心理流通的通货,可以购买对方所具有的自己想要的东 西。多襄丸认为这个金泽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同时,多襄丸也充满讽刺地说:官府杀人也 不需要用刀,用权力、用金钱,甚至只是假公济私,都可以杀人。这句话就表明了作者芥川 龙之介对于社会的批判,认为人性的欲望没有因为官府或者政府的控制而得到一定范围的约 束,反而政府和政治沦为拥有更高端权力者实现自己内心无法遏制的欲望的工具,而每个人 最终都沦为了欲望的玩物,被自己的欲望摆布,也被官府的欲望摆布。女人是多襄丸的欲望,而对于整部小说,则是对欲望

9、进行象征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 不断变化的。首先,多襄丸看到那个美丽的女子的面纱被风吹开,他的欲望便萌生起来,而 当多襄丸产生了色欲的动力之后,决定把武士金泽骗来,然后杀死金泽,成为那个女子的丈 夫,这时候多襄丸的欲望已经变成对婚姻的渴望。可见,欲望会随着人的行为和思维不断变 化,而多襄丸的欲望就是在不断实现欲望的过程中异化膨胀的。而女人对于事件的叙述,则是一种耻辱的叙述。因为那个女人对于强盗对自己的凌辱是感到非常羞耻的。在武士 妻子的眼里,“相公的眼神里,已经不是愤怒,也不是悲伤,只是轻蔑我,冷冷的眼光”这 一句话当中,这个在老妇人口中倔强的女子已经无法忍受那种被盗贼羞辱,然后又被丈夫冷 漠

10、和蔑视的心理煎熬,心理上面的冲动已经推动着这个女子要去消灭自己内心的耻辱。女人在杀死武士金泽之前,还说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您已经看到了我的耻辱,不能 留您一个人活下去。”这一句话就是说她想杀的不是丈夫,而是丈夫眼里的耻辱。这个耻辱 因为他人的眼神而不断在心里强化,从而变成自己杀人的心理动力,在她看来,这只不过是 杀死对方的目光,消灭丈夫眼里的耻辱和心里的痛苦。最后武士的鬼魂出来叙述,主要是告诉众人地狱的痛苦和郁闷。武士的鬼魂是这样陈述 的:首先他的眼神并不是对妻子的蔑视,而是对妻子说,无论那个盗贼说什么,都不要相信 他。而当他看见自己的妻子似乎已经完全顺从了盗贼的想法,并且不愿意看他的时候,

11、那种 被背叛和欺骗的憎恨就完全被点燃了。虽然那个盗贼没有听从武士的妻子的话杀死武士,但 是武士已经没办法接受这么丑恶的现实。因此,最后这种苦闷成为了武士自杀的动力,一狠 心,把小刀插向自己的胸膛。最终竹林中就以这样的没有结局的结局作为结尾。三、对芥川龙之介竹林中叙事的思考芥川龙之介的这部小说中表达了很多深刻的人生思考,笔者总结如下:首先,芥川龙之介运用的叙事过程推进了人性矛盾的展现。武士金泽和妻子之间仅仅因 为冷漠而产生的猜疑,以此来表明人性本来就是一种不断漂浮和不稳定的状态,人很在意对 方的眼光,在意自己身边人的评价和眼神,无法忍受被冷落,但是人又习惯依随自己的思想 去做决定,不愿意与人交流

12、之后再决定。这就表明了一种极为深刻的人性矛盾,人一方面有 渴望交往的社会特性,一方面又有独自处理事情、思考事情的天生特征,这两种特征共同构 成了人性的矛盾。其次,芥川龙之介通过盗贼多襄丸、武士的妻子和武士金泽的鬼魂三个叙述,表明了欲 望的多变特征。人的欲望是人处理事情的动力,因为色欲,多襄丸谋取武士金泽的性命,武 士的妻子因为消灭羞耻的欲望而促使多襄丸去谋杀武士,而武士因为内心消除郁闷的欲望而 最终自杀。人的欲望纵然可以让人成就更多,但是也可以让人互相残杀。每个人都被自己内 心的欲望摆布,每个人都为了欲望处心积虑,每个人都被欲望牵引而身不由己。这个悲观主 题或许也是芥川龙之介最后狠下心来自杀的

13、一个原因。人沉沦在欲望中,就是沉沦在痛苦中,佛家的悲悯也无法拯救人性与欲望的沉沦。或许 芥川龙之介通过这样的一番叙事以及自己的行为想告诉世人:欲望与人性最终还是逃离不了 的世俗樊篱。参考文献1范静遐叙述者的不可靠性与伦理阅读评竹林中J.理论月刊,2007 (05).2陈叶斐芥川龙之介小说竹林中的叙述学研 究J.日本研究,2003 (04).3丁璞芥川龙之介对人性的深刻剖析一一以罗生门竹林中为例J.孝感学院学报,2007(05).4魏斌,刘夏辉.竹林中的叙事学浅析J.华章,2009 (03).5黎生茂.叙述的声音一一从小说竹林中到电影罗生门J.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1 (02).作者简介仲冲(1979),男,山东德州人,硕士,德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文化 研究。本文摘自中国论文网,原文地址:http:/www.xzbu.eom/7/view-3803936.ht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