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平衡常数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486537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1化学平衡常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1化学平衡常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1化学平衡常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11化学平衡常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化学平衡常数(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十一)化学平衡常数专项1某温度时,N3H2NH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H3 HN2的平衡常数为( )A. B .a D.某恒定温度下,在一种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气体、B气体,测得其浓度为 mol-1和1 olL1;且发生如下反映:3A()2B(g) C(?)2D(?)已知“?”代表C、D状态未拟定;反映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 ol C,且反映前后压强比为5,则下列说法中对的的是()该反映的化学平衡体现式:K此时B的转化率为35%增大该体系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增长C的量,A、B转化率不变A. B. C D3双选氮元素的+4价氧化物有两种,它们之间发生反映:2

2、NON2O4H0,将一定量的N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b点的操作是压缩注射器B点与a点相比,c(NO)增大,c(N4)减小C若不忽视体系温度变化,且没有能量损失,则b、c两点的平衡常数KbKDd点:v(正)(逆).双选运用I2O可消除CO污染,反映为5CO(g)I25()5O2(g)I2(s)H。不同温度(、T)下,向装有足量25固体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2 mol O,测得CO2气体体积分数(C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T10B.T1温度下,该反映的平衡

3、常数为 024C.T2温度下,05in内,CO的平均反映速率为0.3 mL-1mn-DT1温度下,若向装有足量I2固体的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0 mol CO2,达到平衡时,(O)0.8.已知某化学反映的平衡常数体现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映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70088301 001 0K1.671.11.00.0.38下列有关论述不对的的是( )A该反映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g)B上述反映的正反映是放热反映C.若在1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H2各1 mol,5 min 后温度升高到83 ,此时测得CO2为0. o时,该反映达到平衡状态D若平衡浓度

4、符合下列关系式:,则此时的温度为100 6.在某一体积可变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映:(g)+()Z(g)Hv逆B、两过程达到平衡时,的体积分数C.t时刻变化的条件可以是向密闭容器中加D、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0C.(江苏高考)反映3()H(g)NH4C(s) 在室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映的H0D(江苏高考)CaO3(s)=CaO(s)+O(g) 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阐明该反映的H8.工业上可用CO或C2来生产燃料甲醇。已知甲醇制备的有关化学反映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反映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1)据反映与可推导出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_(用K1、K表达)。500 时测得反映在某时刻

5、,2(g)、CO2(g)、CH3H(g)、2O(g)的浓度(moL-1)分别为08、01、0.3、.15,则此时正_(填“”、“=”或“”)v逆。()在 L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映,已知c(O)反映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若在时刻分别变化一种条件,曲线变为曲线和曲线。当曲线变为曲线时,变化的条件是_。当曲线变为曲线时,变化的条件是_。.运用CO和可以合成甲醇,反映原理为C(g)2H2(g)CH3OH(g)。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mol CO与a ol H2合成甲醇,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p1_(填“”、“”、“”或“=”)2。(4)下列措施中可

6、以同步满足增大反映速率和提高转化率的是_(填字母)。A.使用高效催化剂B.减少反映温度C增大体系压强D不断将CHOH从反映混合物中分离出来9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产率等问题。已知C(g)+H2O(g)H(g)CO2(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所示:温度/400008301 00平衡常数K10910.试回答问题:(1)上述反映的正反映是_反映(填“放热”或“吸热”)。(2)某温度下,上述反映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正反映速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80时,在恒容反映器中发生上述反映,按下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反映混合物,其中向正反映方向进行的

7、有_(填字母)。投料ABn(C2)mol11n(H2)/o2101n()/ml120.5n(H2O)/mo5232(4)830 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O()和 6molHO(g)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是_。1.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NH4)分解反映平衡常数的测定。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视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N4(s)2N3(g)+(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如表所示:温度()15.20.025.0303.平衡总压强(kPa).8.32.01712.平衡气体总浓

8、度(0-3moL-1)2.4.44.86.894()氨基甲酸铵(NH2OON)分解反映平衡常数K的体现式为_。(2)判断氨基甲酸铵分解反映的_0(填“”、“”、“”或“”),、B、C三点的平衡常数A、K、KC的大小关系是_。(3)合成气用于合成氨气时需除去CO,发生反映O()+HO()C2(g)H(g)Hv逆 Bv正逆.v正=v逆 D无法判断()为了探究温度、压强对上述化学反映速率的影响,某同窗设计了如下三组对比实验(温度为30 或 48 、压强为1 kPa或33 a,其他实验条件如表所示)。实验序号温度/压强/kaCH初始浓度/mlLH2O初始浓度/olL10p2.06.802012.006

9、.80336010.006.0表中_,p=_;设计实验2、3的目的是_。实验1、2、3中反映的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是_(用1、K2、K表达)。13.(山东高考节选)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互相作用时,波及如下反映:2()NaC(s)NaNO(s)+lNO() K110 ()O(g)+Cl2()2CO(g)KH”、“”或“=”),平衡常数K2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_。(十一)化学平衡常数专项答案精析1. K=,而N32+N2的平衡常数K=a=。2.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3()2()4(?)2(?)起始:4 2 0 0变化:1.2 .

10、 6 0.8平衡:28 1.2 16 0.8根据反映前后压强之比等于54,因此反映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也为54,D为气体,C为固体或纯液体。固体和纯液体不能写入平衡常数体现式,错误; B的转化率为0.8/21%=40%,错误;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但化学反映速率增大,对的;C是固体或纯液体,浓度视为常数,因此变化的量,A、B的转化率不变,对的。.解析:选、C 点是开始压缩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故A对的;点是压缩注射器后的状况,NO2和N2O的浓度都增大,故B错误;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平衡正向移动,反映放热,导致T(b)(c),升温平衡逆

11、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因此Kc,故C对的;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d点是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反映方向移动的过程,因此(逆)v(正),故D错误。4.解析:选、T先达化学平衡,T1T2,温度高的,达到化学平衡时(CO2)较小,阐明该反映为放热反映H0,不对的;1温度下达到平衡时,(2)=8,平衡时n(CO)20.8=1.6 m,n()2-.80.4 ol,再根据气体体积,计算出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c(CO)=08 molL1,c(CO)=02 molL1,K=1 024, 对的;T2温度下,00. mn内,CO的平均反映速率为0.6 mol-1mn1,C不对的;1温度下,通入CO相

12、称于加压,而该反映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加压不影响化学平衡,(O)08,D对的。5解析:选 依平衡常数的体现式可知A对的;升高温度K减小,平衡向左移动,正反映为放热反映,对的;5 mn后C、H2O、O2、2的浓度分别为0.6 molL1、.6 lL1、. lL1、0.4 moL1,1,平衡向右移动,错误;,即 00 时的平衡常数,D对的。解析:选C化学反映方程式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t1t2时间内,反映处在平衡状态,正、逆反映速率相等,A项错误;从图看,逆反映速率瞬间增大,且反映速率逐渐变化,阐明产物Z的浓度瞬间增大,但由于温度不变,故平衡常数不会变化,且容器体积可变,可达到相似的平衡状态,B

13、、D项错误,项对的。7解析:选B、DA项,当HS,吸热反映能自发,阐明0,对的;B项,反映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映,S0,若反映能自发进行,则HTS,故反映的,错误;C项,根据该反映中各物质的汇集状态可知,该反映的S0,该反映S0,0,错误。8.(1)KK2 (2)加入催化剂将容器的体积(迅速)压缩至2 .(1)甲醇的合成反映是分子数减少的反映,相似温度下,增大压强的转化率提高 () (3)(4)C解析 (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体现式,K1=c(CH3OH)/c(C)c2(H2),K2=c(CO)(2O)c(H2)c(CO2),Kc(H2O)c(C3OH)/(H2)(C2),因此K=K1K2,代入

14、数值,50 K2.1.=2.5,此时的浓度商.0.5/(083.)02.5,阐明反映向正反映方向进行,即正逆;(2)变成,反映速率加快,但是达到平衡时O的浓度相等,阐明变化的条件只能加快反映速率,但对平衡无影响,因此变化的是催化剂;变为,反映速率加快,CO浓度增大,变化的条件:将容器的体积(迅速)压缩至2L;.(1)根据勒夏特列原理,等温下,压强越大,平衡向正反映方向进行,CO的转化率增大,即p1p2;(2)达到平衡组分的浓度分别是c(CO)=(a0a)/V olL-1.2a/V molL、c(H2)=(2-2075a)V olL-=0./V mol-1、c(CH3OH)=0.7a/ m,根据

15、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K=;(3)氢气的转化率为a/a00%75,与C的转化率相等;()催化剂只能加快反映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A错误;减少温度,化学反映速率减少,B错误;增大压强,化学反映速率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正反映方向移动,C对的;分离出CH3H,虽然化学平衡向正反映方向进行,C的转化率增大,但化学反映速率不增大,D错误。9解析:()由表格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正反映为放热反映。(2)升高温度,正、逆反映速率均增大。(3)830 时,化学平衡常数为,即若n(O2)n(H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气体总浓度增大,平衡向正

16、反映方向移动,故H(3) 高温下反映能自发进行(4)增大不变(5)K=c2(NH3)c(CO2)=()(c)=(4.80)24.80-3.1-81.解析:(1)在C4与H2O()的反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减少到0价,共转移6ol电子,则被氧化的元素为碳元素,当生成气体 1.6 ol(584 L)时,共转移电子 l。(2)在A点时CH4的转化率为05,则转化的CH的物质的量为1 ol,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为3 mol,故v(H2)0.00 moL-1mi-1;根据4的平衡转化率可求得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为c(4)= 0.0molL1,c(2O)=0. l-1

17、,c(CO)=01 molL1,c(2)0.03 lL1,则K=651-4。在横轴上大概150 处作垂直于横轴的直线,由此可看出在压强为p1时,CH4的转化率高,而该反映的正反映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映,故压强越小,CH4的转化率越高,故1p;由图中任意一条曲线可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CH的转化率在增大,故正反映为吸热反映,而A、C三点温度越来越高,故平衡常数越来越大。(3)该反映的正反映为放热反映,故减少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增大;恒温恒容时充入H,平衡不移动,不变;将H2从体系中分离出来,平衡正向移动,增大;再通入水蒸气,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减小。答案:()C(碳).4 mol (2)0.00 m

18、oLmn-16.7104 K (3)、C12.解析:(1)此时的浓度商为Q=063,不不小于平衡常数K1,因此反映向正反映方向进行,即v正v逆。(2)三组实验条件规定温度为360 或80 、压强为0 ka或03 kP,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映速率的影响,由表可知为80,为30;对比实验、,只有温度不同,其她条件相似,因此实验2、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映速率的影响;实验1、3温度相似,平衡常数相似,即K1K3。比较实验1、2,实验2中温度高,由于H0,因此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映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即K1,因此2K13。答案:(1)()48033探究温度对化学反映速率的影响KK3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2不变;该反映为放热反映,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常数2减小。答案:() (2)2.50-2 75%不变升高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