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人称代词比较

上传人:do****y1 文档编号:20484256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今人称代词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今人称代词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古今人称代词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人称代词比较(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今人称代词比较摘要:在我们所熟悉的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中,人称代词是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语有 “我你他她它”英语有“I you he she it”德语中有“ich du er sie es”古代汉语中也有人称 代词存在。本文将从汉语纵向发展的角度,对比古今人称代词差异,试找出两者间的继承关 系。关键词: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人称代词 差异 继承代词能起代替和指示的作用,按意义划分,可以分成三类: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 代词。其中,人称代词又可分成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 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使言语交际更加方便,使书写更加简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 率高。在

2、我们所熟悉的语言中,人称代词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类词汇,在古代汉语中也存在人 称代词,但与现代汉语差异较大。下面我们就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进行分类对 比。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予、余”如:“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孟子公孙 丑下)。“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楚辞离骚)在现代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单数)我们,咱们(复数)。古代汉语中的第一 人称代词“吾”,其本意是“正式会面并长谈”,说文解字中对“吾”的解释是“:吾, 我,自稱也。从口,五聲。”但在现代汉语中,“

3、吾”虽然还是“我”的意思,却已经不常用 了;说文解字中对“予”的解释是“予,推予也。”在现代汉语中“予”字作为“我”的 意思已经完全不再使用,更为常用的是词“给予”;“余”作为“我”的意思也不再被使用, 现代汉语中“余”的意思主要是“多出的,剩下的”。这样看来,只有“我”字一直沿用至 今。古语中表达“我”的含义的字还有“朕、台、卬,”“卬、吾、台、予、朕、身、甫、余、 言,我也。”(尔雅释诂)但在我们所学的古汉语中并不多见,“朕”字后多用于皇帝自 称,且其它字在现代汉语中意义完全转移或已不再使用,故不一一探讨。古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也有很多:“女”(汝)“尔”“若”“而”“乃”均为“你”的意思。

4、如:“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吾翁即若翁。”(史记项羽本纪“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论语微子)“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仅剩“你、您、以及复数你们”,“女”今当“妇人”讲,表性 别,“汝”虽仅有“你”的意思,但已不再使用,并且与“女”字再无关联;“尔”除了“你 的”之意且不再使用之外,再无其它实际意义,多数情况下是组成词来使用,如偶尔,尔后, 卓尔等;“若”多表假如,约计之意,“你”的意思不再被使用;“而”在今作连词用,表转 折;“乃”是一个偏古义的词,现代汉语口语甚至是书面语都不常使用。在感情色彩方

5、面, 古汉语中的“女(汝)”一般带有轻视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您”带有尊敬的意思,而古代 汉语中对对方尊敬一般通过称谓来表达,人称代词中并无明显区分。至于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有男“他”、女“她”以及物“它”之分,还有复数“他/她/ 它们”,而古汉语中不仅没有这样详细的区分,甚至连确切的第三人称都没有。王力先生认 为古汉语中要表示第三人称一般用“其”“之”,但二者均不能作主语。我认为与其说它们为 人称代词,倒不如说是指示代词更为贴切。比如“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指前文将死之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指前文“积不厚之水”,另外,“其”还有其他用法, 如“其真无马

6、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韩愈)第一个“其”表推测之意,译为“难道”, 第二个“其”译为“其实”,这可以证明“其”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人称代词。至于“之”, 有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孔子下,欲与之言论语微子),这两 个例子中的“之”分别指前文的“共叔段”和“隐士”,与“其”用法相似。通过以上古今人称代词的对比,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差异。一是古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形式丰富,多于现代汉语,我认为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多种多 样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规范,二是由于传抄造成,如“女”和“汝”就极 容易误抄。二是古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没有复数,表达复数的时候往往会加上“辈”“等” “侪”“

7、属”或依据上下文确定单复数,前者如 “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柳 敬亭传黄宗羲,;“天生汝辈,固需吾辈食也。”(方腊起义方勺,;“公等遇雨,皆已失 期。”(史记陈涉世家)等。三是第三人称代词不固定,没有分类,均用“其”和“之” 来指代,发展不完善。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现代汉语来源于古代汉语,二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继承关系。现 代汉语第一人称沿用“我”,历史上由于政治中心的北移,使得语言中吸收了许多北方话, “咱”“俺”也逐渐作为第一人称来使用。第二人称“尔”本就是“你”的本字,本义为“短 程数箭集发的弓弩”,后引申出第二人称的意思。大约魏晋之后,将“尔”加“人”,造“你”代替 “尔”

8、。隋唐期间, “你”作为专用第二人称在白话中运用。第三人称“他”是由“佗”演化而 来。“佗,彼之称。或从也。”(集韵 戈韵,说文解字有“它,虫也。”后演化成代 词,除人类以外的其它事物。至于“她”,最早有记录的是东汉曹全碑,推测秦汉时就已有 使用,但普遍使用则是在五四运动之后。汉字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了汉语词的变化,汉语词的研究离不开汉字的研究,在各语言 交流频繁的今天,词的变化将更多元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古汉语的学习,注重知 识积累,才能更好的面对世界语言文化的冲击。参考文献:古代汉语王力著 中华书局校订重拍版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旭东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增订五版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的特点罗雪萍 陇东学院学报 2007年 2月第十八卷第一期 谈今、古汉语人称代词的差异性和继承性肖永凤 六盘水市专学报 1999年 12月第十一 卷第四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