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483036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6.14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资源描述: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7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植物病害辨认与诊断 知识目的: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懂得植物病害的危害性。列举生物性与非生物性病原的种类,比较形态特性及所致病害特点。分析植物病害发生因素,设计诊断植物病害的措施。指出病原物分离培养与人工接种在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中的作用。能力目的:区别植物病害的病状与病征,判断植物病害的病原类型。初步鉴定植物病害的病原物,辨认常用园艺植物病害。 根据病原物类型对的选择、制作培养基,按技术规范灭菌。纯熟运用病原物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诊断植物病害。 植物健康生长并正常发育,才干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多种农产品。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微生物的影响超过其忍耐限度时,都也许导致植物的生

2、长与发育浮现异常状态病害,给人类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带来灾害性后果。虽然根据植物体现的异常状态可以对病害进行初步诊断,但必须进一步分析发病因素或鉴定有害微生物,才干作出对的诊断,并在此基本上提出合适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导致的损失。(建议:先入为主引出“植物病害”的概念,既可承前启后,而51页的“概念”也不显忽然和滞后)第一节 植物病害症状辨认植物发生病害后,在其体内外浮现的可以观测到的异常现象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人类对植物病害的结识,重要是从症状观测开始,许多病害的名称与其典型症状特点、受害部位或危害性相联系,因此而言症状是描述、命名和辨认病害的重要根据。植物病害的症状由两类不同性质的特性

3、病状和病征构成。根据病状和病征的特性,可以比较精确地辨认植物病害,达到初步诊断病害的目的。一、病状辨认病状是发病植物在病变过程中的不正常体现,其特性比较稳定且具有特异性。常用病状可归纳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表.1.1)。表1.1.1 植物病害常用病状类型病状类型表 现 形 式发 生 原因 及 特 点变 色植物被侵染后细胞色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表观变色,其细胞未死亡褪绿叶绿素减少使整个植株或叶片均匀褪色而呈浅绿黄化整株或部分叶片叶绿素很少或不能形成,形成较多叶黄素,色泽变黄白化整株或叶片不能形成叶绿素和其她色素,体现白色,多是遗传因素导致红叶叶片红色花青素积累过多而体现红或紫红色

4、银叶叶表皮与叶肉细胞间发生空隙,叶色呈均匀银白色花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呈嵌镶状,变色部分轮廓清晰,形状不规则斑驳变色同花叶,但变色斑较大,轮廓不清晰。发生在花朵上称碎色,发生在果实上称花脸明脉叶肉绿色,主脉与支脉退绿呈明显半透明状沿脉变色沿叶脉两侧一定宽度色泽变浅、变深或变黄色条纹、线纹、条点多为单子叶植物的脉间花叶。与叶脉平行呈长条形变色称条纹,短条形变色称线纹,虚线状变色称条点环斑、环纹在植物表面形成单环或同心环状变色称环斑,不成全环状变色称环纹坏 死植物被害后其细胞和组织死亡后,仍保持原有细胞和组织的外形轮廓 病斑(斑点)根据颜色可分为褐斑、灰斑、黑斑、白斑和紫斑等,根据形状可分为角斑、

5、圆斑、梭形斑、条斑、不规则形斑等,根据大小可分为大斑、小斑,根据表面花纹可分为轮纹斑、环斑、网斑蚀纹叶片表皮组织浮现的类似环斑、环纹或不规则线纹状坏死纹穿孔叶片的局部组织坏死后脱落枯焦初期发生的斑点迅速扩大或愈合成片,最后使局部或所有组织或器官死亡叶枯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变褐叶烧叶尖和叶缘大面积枯死、变褐日烧由于太阳辐射而引起植株局部死亡变褐疮痂病斑上增生木栓层使表面粗糙,或病斑死后因生长不平衡而发生龟裂溃疡木本植物枝干皮层坏死,病部凹陷,周边木栓化组织增生,使木质部外露梢枯木本植物茎的顶部坏死,多发生在枝条上顶尖坏死草本植物茎的顶部坏死立枯植株幼苗茎基部组织坏死,上部体现萎蔫以至死亡后立而

6、不倒猝倒植株幼苗茎基部组织坏死,上部体现萎蔫以至死亡后迅速倒伏腐 烂植物患病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细胞死亡干腐组织解体较慢,水分能及时蒸发使病部组织干缩湿腐组织解体较快,水分未能及时蒸发使病部保持潮湿状态软腐中胶层受到破坏,组织的细胞离析后又发生细胞的消解萎 蔫植物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害或水分供应局限性而发生的枝、叶凋萎现象生理性萎蔫植物因失水量不小于吸水量时引起的枝、叶萎垂,吸水量增长时可恢复青枯植物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害而发生的全株或局部迅速失水,但仍保持绿色枯萎植物因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害而发生的凋萎现象,重者枯死黄萎植物因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害而发生的凋萎现象,叶片变黄,重者枯死畸 形植物不同组

7、织、器官发生增生性或克制性病变增生徒长植株局部细胞体积增大,生长较正常的植株生长高大发根根系分支明显增多,形如发状丛枝整株茎节缩短,枝条过度分枝,如扫帚状,俗称疯枝瘤瘿发病组织局部细胞增生,形成不定型的畸形肿大减生矮缩节间生长发育受阻使植株不成比例地变小、变矮矮化植株各器官生长发育受阻,生长成比例地受抑,整株矮缩而株型保持不变变态卷叶叶片两侧沿主脉平行方向向上或向下卷曲,叶片较厚,硬而脆缩叶叶片沿主脉垂直方向向上或向下卷曲皱缩叶脉生长受克制,叶肉仍然正常生长,使叶片凹凸不平蕨叶叶片发育不均衡,细长、狭小,形似蕨类植物叶形花变叶花的各部分变形变色,花瓣变为绿色,呈叶片状缩果果面凹凸不平袋果果实变

8、长呈袋状,膨大中空,果肉肥厚呈海绵状资 料 卡植物病害曾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如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使以马铃薯为食的800多万居民中,数十万人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100多万人背井离乡逃往美洲;19世纪7080年代,葡萄霜霉病在欧洲大流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19传入美国的板栗疫病,席卷美国东部天然栗树林,致使目前美国栗树所剩无几。二、病征辨认病征是由生长在植物病部的病原微生物群体或器官构成。病征浮现与否和明显限度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但一经体现即相称稳定。常用病征可分为种类型(表1.1.)。表1.1 园艺植物病害常用病征类型病征类型体现形式特 点病 原霉状物霜霉生于叶片背病斑

9、内或茎、叶病组织上,下部较稀疏,上部密集交叉的白色至紫灰色霉状物霜霉菌绵霉在高湿条件下于病部产生的白色、疏松、棉絮状霉状物茄绵疫病菌霉层除霜霉和绵霉外的霉状物,按色泽不同分别称为灰霉、青霉、绿霉、黑霉、赤霉等灰霉病菌、青霉病菌粉状物锈粉病部表皮下形成的隆起病斑破裂后散出的铁锈状或灰白色粉末锈菌、白锈菌白粉植物表面长出灰白色绒状霉层后产生的大量白色粉状物白粉菌黑粉在植物被破坏的组织或肿瘤内部产生的大量黑色粉末状物黑粉菌点状物黑或褐色小点植物表皮下产生的大小、色泽、排列各不相似的点状构造,突破或不突破表皮,多为黑或褐色,也有其她颜色菌物的繁殖体核状物和线状物菌核、菌索在植物体表或茎秆内髓腔中产生的

10、似鼠粪、菜籽或植物根系状物,多黑褐色紫纹羽病菌、菌核病菌伞状物和马蹄状物伞或马蹄状植物病根或病枝干上长出的伞状或马蹄状构造,常有多种颜色桃木腐病菌溢脓脓状物植物病部溢出的具有细菌菌体的脓状黏液,多呈露水状,或散布为菌液层,白或黄色,干燥时形成菌膜或菌胶粒桃细菌性穿孔病菌三、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多数状况下,一种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一般体现一种常用的症状,称为典型症状。多数病害的症状体现相对稳定,可以根据典型症状特点辨认病害,初步拟定病害类型和病因。但有时不同植物病害可以体现相似的症状;有时同一病害会在植物发育不同阶段、不同部位、不同抗性品种或不同环境条件下浮现不同类型的症状,此外,症状体现还可

11、以发生多种变化。有害微生物侵染植物后由于环境条件不适,不体现症状,环境合适时体现症状,一旦体现症状后不再消失的现象称为潜伏侵染;病害浮现症状后,由于环境条件变化或使用农药治疗后,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一旦环境条件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后,症状又会重新浮现的现象称为隐症现象;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步或先后体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即同一种病原在植物的不同的发育期可引起不同症状类型的现象称为综合症;两种或多种病害在同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浮现多种不同类型症状的现象称为并发症,也许发生彼此干扰只浮现一种症状或很轻的症状的颉颃现象,或浮现互相增进加重症状的协生现象,甚至浮现完全不同于原有两种各自症

12、状的第三种类型的症状。因此,仅凭症状辨认病害,有时并不完全可靠,必须进一步分析发病因素或鉴定病原物,才干对具体病害做出比较精确地诊断。实训1-1 植物病害症状辨认一、目的规定 区别并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结识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其在病害辨认中的作用,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二、材料及器具植物病害病状类型、病征类型及其体现形式的田间发病植物、新鲜标本、液浸标本、盒装标本、照片、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解剖显微镜、多媒体教学设备、放大镜、镊子、挑针等。三、内容与措施田间观测发病现场、实训室内观测各类标本、图片或幻灯片,辨别植物病害病状及病征类型,注意有关特性。1.病状类型 (

13、1)变色类型、部位及分布形式,变色细胞和组织的成活及畸形状况。(2)坏死 发生部位,病部位细胞和组织的成活状况,病部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表面有无轮纹等特点。(3)腐烂 发生的部位、颜色、限度及危害。 (4)萎蔫 发生的类型、部位,茎部维管束组织褐变状况。(5)畸形 发生的组织、器官及体现形式。2.病征类型(1)霉状物 观测植物疫病、霜霉病、青霉病和灰霉病等霉层的颜色和状态。(2)粉状物 观测植物锈病、白锈病、白粉病和黑粉病等粉状物的颜色、质地和着生状况。(3)点状物 观测苹果树腐烂病、瓜类炭疽病、芹菜斑枯病和茄子褐纹病等病部点状物的大小、颜色、着生状况(埋生、半埋生或表生)及排列状况等。()线

14、状物和核状物 植物菌核病、紫纹羽病等菌核或菌索的大小、形状、质地和颜色,菌核萌发状况。()溢脓 观测白菜软腐病、桃李细菌性穿孔病等溢脓的颜色、浮现位置。四、作业记载并扼要描述1种植物病害症状观测成果,填入下表。植物病害症状观测登记表受害植物病害名称 危害部位病状描述病状类型病症描述 五、思考题1.植物病害与否都能观测到病状和病征?为什么?2.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表目前哪些方面?实训-2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一、目的规定 理解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基本规定,能对的选用、采集、记载、整顿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材料, 制作并保存干燥、浸渍植物病害标本,熟悉本地常用病害种类的症状特点和发生危害状况。

15、二、材料、器具及药物采集标本器具:采集箱、塑料包(袋)、标本夹、吸水纸、捆夹绳、枝剪、手锯、小刀、手铲、镊子、放大镜、塑料袋、小纸袋、标本签、铅笔、采集记录本和数码相机等。制作标本用品及药物:剪刀、标签、标本瓶、玻璃瓶、玻璃板、塑料绳、水浴锅(或简朴的加热装置)、水、大烧杯、量杯或量筒、醋酸铜、硫酸酮、明胶和石蜡等。 三、内容与措施(一)标本采集1.采集规定(1)病状典型 每种标本上的病害种类要单一;不仅要采集某一发病部位的典型病状,还应采集不同步期、不同部位和多种变异的病状。(2)病征完整 尽量采集带有病征的标本,某些病害可在植物生长的不同步期或枯枝落叶上分别采集,以便对病害做进一步鉴定。(

16、3)标本完整 标本完整可以保证鉴定的精确性和标本制作的质量。采集时应注意标本完整,避免损坏;对不结识的植物,应注意采集枝、叶、花、果等部分;每种标本采集的数量不能太少,一般叶斑病类标本应在10份以上;用数码相机真实记载和精确反映病害的症状特点和现场环境。2采集记载每份标本都要附有完整的采集记录,其重要内容是:寄主名称、品种及生育期,病害名称、受害部位、症状与危害,采集地点、栽培环境、采集日期、采集人姓名和标本编号等项目(记载项目可参照表1.13)。标本应挂有标签,标签上的编号与同一份标本在记录本上的编号必须相符。填写采集记录本和标签必须用铅笔,以避免日久或遇水时褪色。表1.1.3 植物病害标本

17、采集登记表寄主名称: 品种: 生育期: 病害名称: 受害部位:根茎 叶 花 果实其她 发生状况:普遍 不普遍 轻 中 重症状与危害:生态环境:坡地 平地 砂土 壤土 粘土备注:采集地点: 采集日期: 年月 日 采集人: 标本编号: 3.携带整顿(1)临时保存 田间采集茎或叶片类标本先将每一种标本装入一种小采集袋内,再分别放入大采集袋内;不易损坏的标本如木质化的枝条、枝干等,可以临时放在标本箱中。()避免混杂 病症是霉状物和粉状物等容易混淆污染的标本要分别用纸夹(包)好,以免互相混杂影响对病原的鉴定和病害的诊断。(3)避免变形 叶片较薄,容易迅速失水、干燥卷缩的标本,应随采随压,或用湿布包好,以

18、免叶片干缩卷曲;腐烂类或多汁的病果,可先用标本纸分别包好,然后放在采集箱中,避免因互相挤压变形或玷污。(4)及时整顿田间采集的标本需每天及时进行整顿、取舍,选择叶片或果实完整、带有典型症状和病征的标本,尽量使标本形状舒展自然。整顿比较柔嫩的植物标本时应多加注意,以免破损。对于采集到的症状不典型或临时观测不到症状稀有标本,不要舍弃,以备后来采用措施进行鉴定。(二)干制标本制作与保存干制法合用于一般植物的茎、叶、花及去掉果肉的果皮,制成的标本一般称为蜡叶标本,可以长期保存。1压制适于压制的标本应随采随压或需通过整顿后立即压制,以保持标本原形;对含水量大、叶片较厚、不易失水的甘蓝、白菜、马铃薯等叶片

19、标本,应通过自然散失某些水分,叶片将要卷曲但尚未卷曲时再进行压制;茎或枝条过粗或叶片过多的标本,应先将枝条劈去一半或去掉部分叶片再压制,以免标本因受压不匀或叶片重叠过多而变形;有些需全株采集的标本过长,可将其折成“N”或“V”字形后压制。将需要压制的标本分层放在标本夹中,一层标本,一层吸水纸,一般每层3张,多汁或较厚的标本可多加几张,以利吸取标本中的水分。每个标本夹的总厚度以10cm左右为宜,夹好用绳扎紧。压制标本时应附有用铅笔记录的记载寄主和编号的临时标签。2.干燥干制标本干燥愈快,标本保持原色的效果愈好。为使其尽快干燥,避免发霉变质,标本夹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干燥处自然干燥,同步要勤换标本

20、纸,一般是前34每天至少换干燥的标本纸次,后来视干燥状况每3d换1次,直到标本彻底干燥为止。在换纸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混用已经污染了的纸张,同步要注意保存临时标签。在第一次换纸时,趁标本变软,应加以整顿,使其保持一定的“姿势”-“状态”?。 对于完全干燥的标本,要小心移动,以防破碎。除了自然干燥外,必要时也可进行人工加温迅速干燥,将标本放在烘箱或土炕上,温度可提高到350,但换纸要更勤,至少换一次纸,对某些容易变黑的叶片标本(如梨叶)可平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热沙中,使其迅速干燥,以达到保持原色的目的。此外,多汁或大型不好压制的标本,还可装挂在通风良好处风干或晒干。图1.1.1 植物病害标本纸袋折叠措

21、施3.保存 ()纸套保存 用胶版印刷纸(或牛皮纸、报纸)叠成133cm的纸套,将标本装入纸套内,并在纸套上贴好标签(图1.1.1)。 (2)玻面标本盒保存 教学及示范用病害标本,用玻面标本盒保存比较以便。玻面标本盒的规格不一,一般合适大小为28cm20cm3c。标本和标签粘标本盒底部,在标本盒侧面注明病害的种类和编号,以便于寄存和查找。一般一种标本室内的标本盒应统一规格,整洁美观且便于整顿。 干制标本装入标本纸套和玻面标本盒后,可按寄主种类或病原类别分类在标本室和标本柜中长期保存。标本室和标本柜应保持干燥以防生霉,同步可将樟脑放于标本袋和盒中并定期更换,以防虫蛀。(二)浸渍法与浸渍标本保存.

22、浸渍法浸渍法合用于保存多汁的病害标本,如果实、块根或担子菌的子实体等,易保持本来的形态和色泽,但保存的时间有限,且需占用比较大的空间,一般用于制作教学和示范标本。浸渍液种类诸多,有防腐的,有防腐兼保持标本原色的。(1)防腐浸渍法 此法仅能防腐而无保色作用,将不规定保色的标本,洗净后直接浸于如下溶液中。一般防腐浸渍液:福尔马林50l,5%酒精300ml,加水至 ml。(2)保持绿色标本的浸渍液及浸泡法醋酸铜保(绿)色浸渍法将结晶醋酸铜逐渐加到5%的醋酸溶液中至饱和为止(每1000ml约加g),将原液加水稀释34倍后使用。溶液稀释浓度因标本的颜色深浅而不同,浅色的标本用较稀的稀释液,深色标本用较浓

23、的稀释液。将稀释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投入标本,标本的绿色最初会褪去,经3min,至绿色恢复后,将标本取出,用清水漂净,保存于5%的福尔马林中,或压制成干燥标本亦可。醋酸铜浸渍液反复用多次后保色能力会逐渐削弱,反复使用时需补加适量的醋酸铜。此外,用此法保存标本的颜色稍带蓝色,与植物的绿色略有不同。硫酸铜保(绿)色浸渍法 将洗净标本在5的硫酸铜浸渍液中浸24h,取出后用清水漂洗34h,然后保存于亚硫酸液中。亚硫酸液的配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含6%的S2的亚硫酸溶液4加水100l,另一种是将浓硫酸2m,稀释于1000水中,然后加16g亚硫酸钠。配成的溶液在密封条件下可以贮藏。本法保持叶片及绿色果实等颜色

24、比醋酸铜法自然,是常用的浸渍标本保存措施。应用本法保存标本应密封瓶口,每年更换一次亚硫酸浸渍液。 (3)保存黄色和橘红色标本的浸渍液 将亚硫酸(含SO25%)配成4%0%的水溶液,可保存具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果实如杏、梨、柿、黄苹果、柑橘和红辣椒等标本。亚硫酸有漂白作用,浓度过高会使果皮褪色,但浓度过低能力局限性,因此对多种标本的合适浓度要通过反复实验拟定。使用较低浓度时,可加少量酒精增长防腐能力。在浸渍液中加少量甘油,可以避免标本开裂。()保存红色标本的浸渍液 保存标本红色较难,由于红色是水溶性的花青素,很难保存。常用Heslr浸渍液保存,成分是:氯化锌50,福尔马林5ml,甘油l,水100

25、ml。将氯化锌溶于热水中,加入福尔马林,如有沉淀,用其澄清液。此溶液合用于由于花青素而显红色的标本,如苹果、番茄等。2浸渍标本保存 制成的浸渍标本应寄存于标本瓶中或试管中,为了避免标本下沉和上浮,可绑在玻璃条上然后再放入标本瓶,贴好标签保存。由于浸渍液所用药物多数具有挥发性或易氧化,浸渍标本最佳置于暗处,以减缓药液的氧化。瓶口一般需要密封,措施如下:(1)临时封口法 用蜂蜡和松香各1份,分别熔化后混合,加少量凡士林油调成胶状,涂于瓶盖边沿,将瓶盖压紧封口;或用明胶份在水中浸34h,滤去多余水分后加热熔化,加石蜡份,继续熔化后即成为胶状物,趁热封闭瓶口。(2)永久封口法 胶和熟石灰各1份混合,加

26、水调成糊状物后封口。干燥后因酪酸钙硬化而密封;也可将明胶2g在水中浸4h,滤去水分后加热熔化,再加重铬酸钾0.324和适量的熟石膏调成糊状即可封口。四、作业.采集制作10种以上病害标本并作采集记录。2.制作合格干制标本三份,液浸标本一份。3列举植物病害标本采集过程中结识的植物病害种类、症状特点及其危害性。五、思考题1.为什么要尽量采集症状典型和带有病征的植物病害标本?2.哪些标本适合制成干燥标本?哪些标本适合制成浸渍标本?为什么?3植物病害标本与否必须压制或浸渍保存?第二节 植物生物性病原及其所致病害辨认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子称为生物性病原。生物性病原种类较多,重要有菌物、原核生物、病毒、线虫

27、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这些病原物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一、植物病原菌物菌物过去叫真菌,是一类具有细胞核、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和作用、以吸取为营养方式的有机体。其营养体一般是丝状分枝的菌丝体,无根茎叶的分化,通过产生多种类型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1菌物的形态(1)营养体 菌物的营养体是指菌物营养生长阶段所形成的构造。菌物典型的营养体是细小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许多菌丝集聚在一起,称为菌丝体。菌丝呈管状,无色或有色,多数直径在56 之间。高等菌物的菌丝有隔阂,称为有隔菌丝(彩版1.1)。低等菌物的菌丝一般无隔阂,称为无隔菌丝。菌物除典型的菌丝体外,有的营养体是多核、无细胞壁、形态多变的

28、原生质团,低等类别的营养体为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有的产生芽孢子互相连接成链状,与菌丝相似。菌物的营养体具有吸取、输送和储存养分的功能。菌丝的每一部分都潜在有生长的能力,在合适条件下其顶端部分可以无限生长并不断产生分枝。图1.2.1 菌物吸器的类形1白粉菌 2霜霉菌 3白锈菌 4锈菌菌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其菌丝为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形成了具有多种特殊功能的变态。有些寄生菌物的菌丝在寄主植物表面或细胞间生长,从菌丝上产生吸取养分的特殊机构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和水分。吸器的形状可因菌物种类而各不相似(图1.2.1)。菌丝还可形成附着胞、菌环、匍匐菌丝和假根等变态类型。此外,有些菌物为了适

29、应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其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以密集疏松或密集地交错在一起,形成菌核、子座和菌索等变态构造。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错而成的休眠构造,同步也是营养物质的贮藏体。菌核一般圆形、鼠粪形或不规则形,多呈黑褐色或黑色,一般较坚硬,大小各异(彩版4、5、)。当环境合适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或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完全由菌丝形成的菌核为真菌核;由菌丝与寄主组织形成的菌核称为假菌核。子座既是菌物的休眠机构,又是产孢机构。子座是由菌丝在寄主表面或表皮下交错形成的垫状、柱状、头状或棍棒状等的构造,有时可与寄主组织结合构成。子座成熟后,在其内部或上面形成产生孢子的机构。菌丝束和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交错构成的束状

30、或绳索状构造,具有营养输导作用。菌索构造较菌丝束复杂,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相似,顶端有生长点,又称根状菌索,对不良环境有很强的抵御力,有时能沿寄主根部表面或地表延伸,起蔓延和侵入作用。(2)繁殖体 菌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期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称为繁殖体。孢子是菌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相称于高等植物的种子。菌物产生孢子的构造称为子实体,子实体和孢子的形式多样,其形态是菌物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菌物不通过两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称无性生殖,所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图1.2.2)。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称有性生殖,所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图1.2.3)。有性生

31、殖的过程可分为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三个阶段。常用的无性孢子有6种类型,有性孢子有?种类型(表12.)表1 菌物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种类类型形成与形态特点无性孢子游动孢子菌丝或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囊状物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破裂释放出的无细胞壁,具2根鞭毛,可以在水中游动的孢子。产生游动孢子的孢子囊又称游动孢子囊孢囊孢子形成特点同游动孢子,与游动孢子的区别是具有细胞壁,无鞭毛分生孢子产生在由菌丝分化形成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盘上或分生孢子器内,形态各异厚垣孢子由菌丝顶端或中间细胞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增厚,最后脱离菌丝而形成的一种孢子,可长期休眠,寿命较长芽孢子单细胞营养体以芽殖方式生成,可脱离母细胞或

32、与母细胞相连接,继续发生芽体,形成假菌丝节孢子由菌丝分枝顶端的细胞不断增长隔阂,以断裂的方式形成。因大量产生于植物体表呈粉沫状,又称粉孢子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由两个同型游动配子配合所形成的合子发育而成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结合而形成,一般埋藏在病组织内,可以抵御不良环境条件接合孢子由两个异性同型配子囊结合而成的表面光滑或有纹蚀的孢子子囊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雄器和产囊体相结合形成的孢子,着生在子囊内,子囊多着生在子囊盘或子囊壳内担孢子是通过性结合产生在担子上的有性孢子,担子多着生在担子果上 图1.2.3 菌物有性孢子类型1卵孢子 2接合孢子3子囊孢子 4担孢子图1.2.2 菌物无性孢子

33、类型1游动孢子囊和游动孢子 2孢子囊和孢囊孢子3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4厚垣孢子 5芽孢子 6节孢子2316452.菌物的生活史菌物的孢子通过萌发、生长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称为菌物的生活史(图1.2.4)。(1)典型生活史 涉及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无性阶段是菌丝体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芽管,芽管继续生长成新的菌丝体的过程。多数菌物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一种生长季节内可以进行多次,产生大量的无性孢子。无性孢图1.2.4 真菌的生活史子一般无休眠期,对低温、高温和干燥等抵御力弱,但其繁殖快、数量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蔓延作用大。有性阶段多余目前发病后期或通过休眠后,有性孢子一般一

34、年只产生一次,细胞壁较厚或有休眠期,可以渡过不良环境,是许多植物病害的重要初侵染源。(2)不完全生活史 只有无性阶段,而无有性阶段的生活史。(3)不典型生活史在菌物整个生活史中只有无性生殖阶段,很少进行有性生殖;或有性生殖为主,无性孢子很少产生;或不形成任何孢子,其生活过程全由菌丝来完毕。 在菌物生活史中,有些菌物可产生几种不同类型的孢子,这种现象称为菌物的多型性。如典型的锈菌生活史中可以产生5种不同类型的孢子。有些菌物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完毕生活史,称单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干完毕其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3.菌物的分类与命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生物

35、的结识更加进一步。第九版的真菌词典()接受了198年aaer-mith提出了八界系统,将本来的真菌界划分为三个界,将无细胞壁的粘菌、根肿菌划归原生动物界,细胞壁重要成分为纤维素、营养体为2n的卵菌划假菌界(藻物界),其她则归为真菌界。根据营养体、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性,真菌界又分为4个门,同步将本来的半知菌置于本界,作为无性态真菌进行论述(表12.2)。表.22 植物病原菌物界、门的重要特性界界的特性门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原生动物界以吞噬方式获取营养根肿菌门(Plasmodioporomyca)合子发育形成休眠孢子囊游动孢子假菌界繁殖时产生具有茸鞭式鞭毛的游动孢子,细胞壁成分一般为纤维素卵菌门(

36、Oomyta)卵孢子游动孢子真菌界繁殖时一般不产生游动孢子,虽然产生,也没有茸鞭式鞭毛,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壶菌门(yridiomyca)休眠孢子囊游动孢子接合菌门(Zygoycota)接合孢子孢囊孢子子囊菌门(Ascomcot)子囊孢子分生孢子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担孢子少有分生孢子半知菌类(有丝分裂孢子真菌)(Mitosoricungi)无分生孢子生物的重要分类单元是域(总界)、界、门(yoa)、亚门(motina)、纲(mcts)、目(-ales)、科(-acae)、属、种,必要时在两个分类单元之间还可增长一级,如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各分类单元的学名均有固定的字尾,属

37、和种的学名则没有统一的字尾。菌物种的命名采用双名法,每种生物的名称均由两个拉丁词构成,第一词是属名,第二词是种名。属名的首字母要大写,种名则一律小写。学名之后加注定名人的名字(一般是姓,可以缩写),如果更改原学名,应将原定名人放在学名后的括号内,在括号后再注明更改人的姓名。4.植物病原菌物的重要类群图1.2.5 芸薹根肿菌休眠孢子电镜照片(1)根肿菌门 根肿菌门菌物一般寄生于高等植物的根或茎细胞内,往往引起寄主细胞膨大和组织增生,受害根部膨大,故称为根肿菌。营养体为原质团,以原生质割裂的方式形成大量散生或堆积在一起的孢子囊(图1.5)。根肿菌门仅含1纲1目科,其中根肿菌属(Plasmodiop

38、hora)可危害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引起根肿病,粉痂菌属(Spogospoa)重要危害马铃薯块茎和根部引起粉痂病。(2)卵菌门 卵菌门菌物的共同特性是有性生殖以雄器和藏卵器交配形成卵孢子,因此一般称为卵菌。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囊并释放具鞭毛的游动孢子。卵菌大多为水生菌物,少数是两栖或接近陆生。卵菌的营养体是发达的无隔菌丝体,少数单细胞。卵菌门只含一种纲卵菌纲,其中寄生园艺植物并引起严重病害的是腐霉目和霜霉目菌物(表1.2.3)。表12. 卵菌门常用园艺植物病害病原及其所致病害特点目属所致病害特点代表病害名称形态特点名称形态特点腐霉目孢子囊长在营养菌丝上或孢囊梗形态与菌丝无明显差别,孢囊梗无限伸长

39、腐霉属(Pythium)孢囊梗菌丝状,孢子囊球状或姜瓣状,成熟后一般不脱落,萌发时产生泡囊(图1.2.61)根腐、猝倒、腐烂瓜果腐烂病、多种植物猝倒病疫霉属(Phytohth)孢囊梗分化不明显至明显,孢子囊球、卵或梨形,成熟后脱落,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图12.6.2)黄瓜、番茄、辣椒马铃薯、芍药等疫病;柑橘脚腐病霜霉目孢囊梗从寄主气孔伸出,与菌丝区别明显,常具有特性性的多种分枝霜霉属(Peroosr)孢囊梗顶部对称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图12.6.3)病部产生白色或灰黑色霜霉状物十字花科蔬菜、葱和菠菜霜霉病假霜霉属(Psueronospa)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后来又作3回不对

40、称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图.4)葡萄霜霉病单轴霉属(Plsmopara)孢囊梗单轴分枝,分枝呈直角,末端平钝(图1.2.6.5)黄瓜霜霉病白锈菌属(Alugo)孢囊梗不分枝,短棍棒状,密集在寄主表皮下成栅栏状,孢囊梗顶端串生孢子囊(图2.6)白色疤状突起,表皮破裂散出白色锈粉十字花科蔬菜白锈病图1.2.6 卵菌门重要属的特性1.腐霉属 2.疫霉属 3.霜霉属 4.假霜霉属 5. 单轴霉属 6.白锈菌属资 料 卡真菌估计有十万种之多。人们食用的馒头、面包、酱油、醋、豆腐乳、豆酱和美酒等少不了酵母、曲霉、根霉等真菌的作用。此外,形成蘑菇、木耳和银耳的担子菌;产生青霉素的青霉;可做中药材的茯苓、

41、虫草、灵芝;生产赤霉素的镰刀菌等都是真菌。在数量庞大的真菌中,有些真菌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引起食品、衣物、纸张、器皿发霉变质的霉菌;引起皮肤癣病的癣菌;产生毒素引起肝癌的黄曲霉;引起园艺植物约80%以上病害的病原真菌等。为了运用真菌为人类服务,控制它的破坏性,我们应当学习、研究、熟悉真菌。(3)接合菌门 接合菌门菌物的重要特性是有性生殖以孢子囊配合的方式产生接合孢子,无性生殖是在孢子囊中形成孢囊孢子。接合菌为陆生,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接合菌中的毛霉目根霉属(Rzpus)和笄霉属(Coepha)菌物可引起园艺植物病害。根霉属菌丝发达,分布在基质表面和基质内,具有匍匐丝和假根。孢囊梗从匍匐

42、丝上长出,与假根对生,顶端形成孢子囊,其内产生孢囊孢子(图1.2.7)。在成熟期和贮藏期引起瓜果、薯类的软腐病和瓜类花腐病?等,如桃软腐病、南瓜软腐病和百合鳞茎软腐病等。笄霉属可形成大型孢子囊和小型孢子囊,导致瓜类、茄子花腐或瓜果腐烂,如瓜、果类花腐病等。图1.2.7 根霉属1.孢囊梗、孢子囊、假根和匍匐枝 2.放大的孢子囊 37.接合孢子的形成 8.接合孢子电镜照片 9.孢子囊电镜照片8 9 ()子囊菌门 子囊菌门菌物由于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故称为子囊菌。子囊多呈棍棒形或圆桶形,少数卵形或近球形。个典型的子囊内具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少数裸生(图.2.),多数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子囊果内

43、。子囊果有4种类型:子囊果完全封闭没有固定的孔口称闭襄壳(图1.1);子囊果有固定的孔口、容器状且为单层壁的称子囊壳(图1.2.11);子囊果呈开口的盘状或杯状、顶部平行排列子囊和侧丝形成子实层的的称子囊盘(图12.14);在子座内溶解形成有孔口的空腔,腔内发育成具有双囊壁的子囊,具有子囊的子座称为子囊座(图12)。寄生植物的子囊菌形成子囊果后,往往在病组织表面形成小黑粒或小黑点状的病征。无性生殖时产生各式各样的分生孢子、芽孢子、粉孢子和厚垣孢子。许多子囊菌的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在自然界常常看到的是它们的无性阶段。子囊菌的营养体大多是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如酵母菌)为单细胞。许多子囊菌的菌丝体

44、可以形成子座和菌核等机构。诸多子囊菌与园艺植物病害关系密切(表1.24)。表1.2.4 子囊菌门园艺植物病害病原及其所致病害特点纲目属所致病害特点代表病害名称形态特点名称形态特点名称形态特点半子囊菌纲无子果,子囊裸生外囊菌目子囊以柄细胞方式形成外囊菌属(Taphria)子囊平行排列在寄主表面,呈栅栏状(图1.8)皱缩、丛枝、肥肿桃缩叶病、李囊果病核菌纲子囊果是闭囊壳或子囊壳,子囊是单层壁的,有规则地排列于子囊果内形成子实层白粉菌目子囊果是闭囊壳。菌丝体外生,以吸器进一步寄主组织中叉丝壳属(Mirophaera)闭囊壳内含多种子囊,附属丝二叉状分枝(图1.91)病部表面一般有一层明显的白色粉状物

45、,后期可浮现许多黑色的小颗粒栗树、榛树、栎树白粉病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闭囊壳内含多种子囊,附属丝基部膨大成球状,端部针状(图129.2)梨树、柿树、核桃白粉病白粉属(Erysiph)闭囊壳内含多种子囊,附属丝菌丝状不分枝(图12.9.3)萝卜、菜豆和瓜类白粉病钩丝壳属(Ucinula)闭囊壳内含多种子囊,附属丝顶端弯曲呈钩状(图1.29.)葡萄、桑树和槐树白粉病单丝壳属(Sphaeothc )闭囊壳内含1个子囊,附属丝菌丝状不分枝(图2.9.5)瓜类、豆类和蔷薇白粉病叉丝单囊壳属(Podshaera)闭囊壳内含1个子囊,附属丝二叉状分枝(图1.2.9.6)苹果、山楂白粉病球壳目

46、子囊果是子囊壳小丛壳属(Glomel )子囊壳小,壁薄,多埋生于子座内病斑、腐烂、小黑点瓜类、番茄、苹果、葡萄和柑橘炭疽病。黑腐皮壳属(als)子囊壳具长颈,成群埋生于寄主组织中的子座基部(图1.10)树皮腐烂、小黑点苹果树、梨树腐烂病内座壳属(Edthia)子座肉质,橘黄或橘红色,子囊壳埋生子座内,有长颈穿过子座外露树皮腐烂、溃烂栗干枯病间座壳属(Daporte)子座黑色,子囊壳埋生于子座内,以长颈伸出子座枯枝、流胶、腐烂茄褐纹病、柑橘树脂病腔菌纲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双层壁,着生于子囊腔内多腔菌目每个子囊腔内具有一种子囊痂囊腔菌属(Elsino)子囊座生在寄主组织内,子囊孢子具有3个横隔阂增

47、生、木栓化、病斑表面粗糙或突起葡萄黑痘病、柑橘疮痂病座囊菌目每个子囊腔内具有多种子囊,子囊间无拟侧丝球座菌属(Guignrd)子囊座小,生于寄主表皮下,子囊孢子单细胞(图1.2.1)腐烂、干枯、斑点葡萄黑腐病、葡萄房枯病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子囊座散生在寄主组织内,子囊孢子有隔阂裂蔓瓜类蔓枯病格抱腔菌目每个子囊腔内具有多种子囊,子囊间有拟侧丝黑星菌属(Vntria)子囊座孔口周边有黑色、多隔的刚毛,子囊孢子双胞(图1.12)黑色霉层、疮痂、龟裂苹果、梨黑星病格孢腔菌属(Peospoa)子囊座球或瓶形,光滑无刚毛。子囊孢子卵圆形,多细胞,砖格状病斑葱、蒜、辣椒的黑斑病、叶枯病盘

48、菌纲子囊果是子囊盘,囊单层壁星裂盘菌目子囊盘在子座内发育,子座多生在植物组织内,成熟的子实层通过子座组织的裂缝外露,子囊顶端加厚散斑壳属(Lophderium)子囊孢子单细胞,周边有胶质鞘病斑松、杉苗落针病柔膜菌目子囊盘不在子座内发育,子座多生在植物表面,子实层成熟前即外露,子囊顶端不加厚核盘菌属(ceotinia)子囊盘盘或杯状,由菌核上产生(图1.2.13)腐烂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链核盘菌属(Monii)子囊盘盘或杯状,由假菌核上产生。腐烂苹果、梨、桃褐腐病 1 2图1.2.8 外囊菌属1.在寄主角质层下形成的产囊细胞和子囊 2.寄主表面子囊层电镜照片图1.2.10 黑腐皮壳属1.着生于子座

49、组织内的子囊壳2.子囊 3.子囊孢子图1.2.9 白粉菌重要属的特性1叉丝壳属 2球针壳属 3白粉菌属4钩丝壳属 5单丝壳属 6叉丝单囊壳属图1.2.11 球座菌属图1.2.12 黑星菌属 1 2 3 4图1.2.13 核盘菌属1.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 2.子囊盘剖面 3.子囊、子囊孢子及侧丝 4.子囊盘(5)担子菌门 担子菌门是菌物中最高等的类群,其基本特性是有性生殖形成担子,每个担子上一般外生个担孢子,故称为担子菌。大多数担子菌在自然条件下没有无性繁殖,少数种类通过芽殖、菌丝断裂以及产生分生孢子、节孢子进行无性繁殖。多数担子菌的营养体是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在其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三种类型的菌丝。初

50、生菌丝是单核有隔菌丝,由担孢子萌发产生,初期无隔多核,不久产生分隔将细胞核隔开而形成;次生菌丝是双核有隔菌丝,由初生菌丝通过受精作用或体细胞融合双核化而形成,这种双核菌丝占担子菌生活史中的大部分时期,重要起营养作用,可形成菌核和菌索等构造;三生菌丝是由次生菌丝特化而成,可形成多种复杂的担子果和担子及担孢子。低等担子菌有性生殖形成的担子裸生,不产生担子果。如黑粉菌是由2个单核孢子或孢子产生的菌丝结合而形成双核菌丝;锈菌则产生特殊的生殖构造性孢子器,通过性孢子与受精丝配合而形成双核菌丝。后来双核菌丝产生冬孢子,再由冬孢子萌发形成担子和担孢子。 想一想平菇、木耳、灵芝和马勃分别是哪种类型的担子果?

51、高等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多种类型的子实体内,这种子实体称为担子果,担子果的发育类型有三种。子实层始终暴露在外的为裸果型;子实层最初最初是封被的,在担孢子成熟前开裂露出子实层的为半被果型;子实层包被在子实体内,担孢子成熟时也不开裂,只有在担子果分解或遭受外力损伤时担孢子才释放出来的为被果型。根据担子果的有无、担子果的发育类型等,担子菌门分为3个纲,其中冬孢菌纲和担子菌纲与园艺植物病害关系密切(表1.25)。表12.5 担子菌门常用园艺植物病害病原及其所致病害特点纲目属所致病害特点代表病害名称形态特点名称形态特点名称形态特点冬孢菌纲通过受精作用进行交配,不形成担子果,担子自冬孢子上产生锈

52、菌目冬孢子萌发形成先菌丝,先菌丝产生隔阂特化为担子,担子有4个细胞,每个细胞上产生1个小梗,小梗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释放时可以强力弹射胶锈菌属(ymnosorangum)冬孢子椭圆形,少数纺锤形,双胞,有长柄,浅黄至暗褐色,冬孢子柄遇水膨胀呈胶状(图1.4.1)病部产生铁锈状物梨锈病柄锈菌属(Pucinia)冬孢子有柄,双细胞,深褐色,单主或转主寄生(图1.2.14.2)葱、美人蕉锈病单胞锈菌属(Uromycs)冬孢子单细胞,有柄,深褐色,顶端较厚。(图1.2.14.3)玫瑰、月季锈病多胞锈菌属(Phagmdium)冬孢子3至多细胞,表面光滑或有瘤状突起,柄基部膨大(图.2.1.4)菜豆、蚕豆

53、锈病层锈菌属(Phaoso)冬孢子单胞,无柄,椭圆形,在表皮下不整洁地排列成数层(图.2.14.5)枣树、葡萄锈病栅锈菌属(Melmpsora)冬孢子单细胞,无柄,棱柱形或椭圆形,在表皮下排列成整洁的一层(图1.214.)垂柳锈病黑粉菌纲菌丝分隔较为简朴,一般没有桶孔隔阂,虽然有也没有桶孔覆垫黑粉菌目产生大量黑色粉状冬孢子,冬孢子由次生菌丝的中间细胞形成,担孢子直接着生在先菌丝的侧面或顶部,没有小梗,担孢子成熟后不能弹出黑粉菌属(stilago)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阂的担子,分为4个细胞,每个细胞侧生或顶生担孢子。冬孢子堆外没有菌丝构成的假膜包被病部产生黑色粉状物茭白黑粉病条黑粉菌属(Uocsi

54、s)冬孢子萌发产生无隔的担子,顶端簇生担孢子。冬孢子汇集成团,孢子团外有明显的不孕细胞葱类黑粉病担子菌纲常形成肉眼可见的担子果,菌丝为典型的桶孔隔阂菌丝,有桶孔覆垫木耳目担子果裸果形,担子圆柱形,有隔卷担菌属(eliobasidum)担子圆桶形,常卷曲,有隔阂,小梗单面侧生病部生紫色绒状菌丝层苹果、梨、桑等紫纹羽病图1.2.14 引起园艺植物锈病的重要病原属1胶锈菌属 a.锈孢子器 b.锈孢子 c.性孢子器中 d.冬孢子2柄锈菌属 3单胞锈菌属 4多胞锈菌属 5层锈菌属 6栅锈菌属123456adbc(6)半知菌类 典型菌物的生活史涉及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但许多菌物在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其有性阶

55、段,只结识其无性阶段,由于只理解其生活史的一半,因此把此类菌物称作半知菌。半知菌分类并不反映彼此的亲缘关系,一旦发现它们的有性阶段,将根据有性阶段的特性归入相应的类群,它们大多属于子囊菌,少数属于担子菌或结合菌?。某些已知有性阶段的“半知菌”人们习惯上仍称作半知菌,重要是由于它们的无性阶段发达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其有性阶段少见或不重要,一般这些菌物有两个学名,其半知菌的学名更为人们所熟知。半知菌多数为发达的有隔菌丝体,少数为单细胞(酵母类)或假菌丝。从菌丝体上形成分化限度不同的分生孢子梗,梗上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散生或形成束丝(图1. 2. 16),分生孢子座聚生(图1. 2.)。有的半

56、知菌形成盘状或球状有孔口的子实体,称分生孢子盘(图.2.18)或分生孢子器(图 .19)。某些半知菌是引起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菌(表1.6)。表1.2.6半知菌亚门常用园艺植物病害病原及其所致病害特点纲目属所致病害特点代表病害名称形态特点名称形态特点名 称形 态 特 点丝孢纲分生孢子不产生在分生孢子盘或分生孢子器内无孢目不产生分生孢子丝核菌属(Rhzotonia)产生菌核,菌核间有丝状体相连。菌丝多为近直角分枝,分枝处有缢缩(图1.2.15.1)根茎腐烂、立枯多种园艺植物立枯病小菌核属(Scleotim)产生菌核,菌核间无丝状体相连(图.2.15.)茎基和根部腐烂、猝倒多种园艺植物白绢病丝孢

57、目分生孢子产生在分生孢子梗上或直接生于菌丝上葡萄孢属(Botrytis)分生孢子梗树状分枝,顶端明显膨大呈球状,上生许多小梗。分生孢子单胞,着生小梗上,聚生成葡萄穗状(图1.2.16.1)腐烂、病斑多种园艺植物灰霉病粉孢属(Odi)分生孢子梗短小,不分枝,分生孢子单胞,串生(图1.2.62)寄主体表形成白色粉状物多种园艺植物白粉病青霉属(Penicillium)分生孢子梗顶端帚状分枝,分枝顶端形成瓶状小梗,其上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单胞(图1.2.16.3)腐烂、霉状物柑桔绿霉病、青霉病黑星孢属(uscldi)分生孢子梗短,暗褐色,有明显孢痕,典型分生孢子双胞(图1.) 叶斑、溃疡、霉状物苹果、梨黑星病轮枝孢属(V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