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案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20483025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上《论语十则》第一课时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七上论语十则第一学时教案教学目的、结识孔子,理解儒家文化的精髓。2、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措施。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善学习措施,加强品德修养。重点难点1、掌握字、词、句意思。、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3、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种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浮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珍

2、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并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国内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国内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虽然在今天,其精髓部分仍然为人们所效法。目前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四书)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国内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她的思想和学说

3、,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奉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她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她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典型著作之一。体例重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状况,看出孔子和她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措施。二、整体感知、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人不知而不愠(n) 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i) 不亦说(yu邑)乎三省(xng)吾身传(hn)不习乎诲女(r)知之乎 不知为(wi)不知是知()也2、解决好停止和语速、语调。3、读中感知课文。、读通,

4、读准字音,读通全文;、读懂,尝试翻译,理解全文大意;、读精,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积累文言字词。、听范读课文,解决好停止和语速、语调。三、精读感悟(一)、文言文翻译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贯彻,句句贯彻,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畅通,语调不走样。)3、“雅”(用简要、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精确地体现出来。)(二)、文言文翻译六字法: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贯彻。2、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代古代词语。3、 留,就是保存文言文中某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存。4

5、、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贯彻,只要不影响语调,就可以删去。、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节语序。(三)精读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解说“时”,这里是副词,相称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干掌握;但另某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朋”旧注:“同门曰朋。”跟目前说的“同窗”“同班”相近。“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6、“人不知”,“不知”什么呢?没有说出来,但意思很明白,就是“自己”。“君子”,在论语一书中有多种义项:有时指有道德的人;有时指在高位的人。在这句话里,可取前义。由于这个词目前也常用,人们都懂得它的意思,我们没有翻译;一定要译,也可以译作“崇高的人”。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说论语记孔子门人一般称字,如对仲由称“子路”,对端木赐称“子贡”,对曾参独称“子”,由于此书是孔子二传或

7、三传弟子所记,曾受业于曾参。“三省”,多次反省。文言文中,“三”“九”诸字皆有“多”义,不是确数。下述三事,这是巧合。朱熹觉得,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教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3、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解说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教师了。”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措施,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由于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过去有这样一种理解,把“温故”(复习旧知

8、识)和“知新”(获取新知识)看作互相补充的两个方面,如子夏所说“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见论语子张),这是由于忽视了下面“为师”二字。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局限性为人师。”这阐明孔子觉得只能记诵某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教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穿,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觉得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核心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说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困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措施,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觉得两者不可偏废。5、子

9、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解说孔子说:“由,教给你看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得这就是聪颖智慧。”最后的“知”字当破读,通“智”。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张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章内容相似,故予合并。解说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她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无跟她相似的毛病。”孔子说:“几种人一同走路,其中必然有我的教师,我要选择她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她们那些短处

10、就要改正。”这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处都要注意学习,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无跟她类似的毛病。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觉得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解说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广阔、意志坚定,由于她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抱负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士”,在论语中大概浮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弘”,胸怀广阔;“毅”,意志坚强。胸怀广阔,才干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干长期坚持奋斗。“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

11、要毕生为实现“仁”的抱负而奋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解说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懂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方社会现象。何晏集解:“大寒之岁,众木皆死,然后知松柏小凋伤;平岁,众木亦有不死者,故须岁寒而后别之。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修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朱熹引范氏曰:“小人之在治世,或与君子无异,惟临利害,遇事变,然后君子之所守可见也。”二说大同小异。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说子贡问道:“有无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

12、施加在别人身上。”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规定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规定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悲观的一面。孔子有关“仁”说过许多话,细分析起来,都跟这两点有关,例如“修己以安人”,“修己”也就是“恕”,“安人”就是“忠”。由于子贡问的是“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实即问“道”),因此孔子拿“恕”来回答她。四、学以致用。(一)、翻译文言词语的措施有:1、把单音字变成双音字:学-学习 习复习请你再举几种例子?2、古今意思不同:不知而不愠-了 解 敏-聪颖请你再举出相应的例子?3、通假字

13、:不亦说乎-悦 尚有无这样的字?不亦说乎。(二)、下列加点的词语,你能明白它的意思吗?1、吾日三省吾身。(多次反省)、温故而知新。 (旧的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罔:困惑;殆:疑惑。)4、士不可以不弘毅。(坚毅,意志坚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要;施:施加。)五、拓展体验。、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此后有何打算?六、布置作业。1、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2、收集整顿论语其她篇章中浮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规定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3、试着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