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文化角” 破解农村文化载体建设难题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20480488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打造特色“文化角” 破解农村文化载体建设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打造特色“文化角” 破解农村文化载体建设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打造特色“文化角” 破解农村文化载体建设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打造特色“文化角” 破解农村文化载体建设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特色“文化角” 破解农村文化载体建设难题(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打造特色“文化角” 破解农村文化载体建设难题 清流县坚持立足农村基层实际,将文化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积极整合农村老式文化资源,充足发挥乡村祠堂、礼堂、戏堂等本土老式文化阵地的作用,创新书堂、讲堂、文化园等载体,打造富有特色的农村“文化角”,有效地解决了载体建设、队伍发展、内容创新等问题,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农村文化建设之路。如今,一种个人气汇集的“文化角”遍及清流村村落落,成了本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一、重本地实情,解决载体建设问题 1、因财建设,不管投入多少。近年来,清流县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建好全县13个乡(镇)文化站,实现农家书屋、农民健身运动场合行政村

2、全覆盖。设施设备的建立完善,为农村“文化角”建设打牢了阵地基本。但对于清流县大多数乡村而言,资金问题仍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瓶颈”,在没有大笔项目资金配套扶持的状况下,清流县根据各地实际,因财投入,创立好“文化角”。田源乡田源村在福源社区建设过程中,把“文化角”布局规划和资金预算纳入其中,筹措70多万元在社区紧邻地带兴建农民休闲文化公园,设立名人事迹浮雕、表演舞台、农民广场、休闲长廊、健身区、宣传栏等设施。如今,社区群众闲暇之余,可在此休闲健身,还能常常享有县乡邀请京剧同乐会、夕阳红演唱团等艺术团队送来的“文化大餐”。对于财力较紧的田源乡田口村,则运用地处村中心的“黄氏宗祠”进行改造修葺,

3、添置琴、棋、图书、电视、阅览桌、锣鼓等设施和器乐,把祠堂建成农村全新的“文化角”,并在此开展理论、计生、法律、禁赌、尊老敬老等宣教活动。长校镇长校村同样运用村里的“李氏宗祠”改导致“农民娱乐部”,让农民群众有了自己的文化阵地。 2、因需建设,不管场地大小。在“文化角”建设过程中,清流县注重本地农民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安排布局。沙芜乡铁石村是个移民村,全村超过70%的人口为安砂水库库区移民。近年来,人均耕地较少的本地农民运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水产养殖。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村民对科学养鱼知识越发渴求。乡里急村民所需,投入100多万元,兴建集休闲、健身、娱乐、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

4、移民文化活动中心,添置了近万册科技藏书,以便农民借阅书籍,这个“文化角”成了铁石村村民汲取精神文化的不竭“粮仓”。嵩口镇立新村也是安砂库区整体移民村,该村大部分田地黄土多,土质不透水,种粮产量不高,但合适种植苗木。自1984年起,部分村民就开始育苗,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消灭荒山”大兴植树造林的潮流下,村里开始大量哺育造林苗木。历经20近年发展,立新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苗木专业村”。随着时代发展,立新村苗农在运用老式手段“叫卖”苗木的同步,也非常渴望能在网上销售,拓展市场。村支书刘稳生率先购买了电脑,镇里根据村民需求,依托她家不到十平方米的电脑室,创立网站营销培训点,通过这个小小的“文化角”展

5、开电脑使用及上网售苗知识普及,推动苗木上网销售。掌握了上网知识,苗农纷纷购买电脑。多了网络助推,苗木销售如虎添翼,全村育苗趁势而上。如今,立新村苗木已达1000多亩,产值1000万元以上,户均育苗收入超过10万元。 3、因地建设,不管何种形式。清流县把“文化角”创立作为展示新农村风貌,呈现新型农民风采的重要舞台,不做表面文章,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是根据各个村居的特点,抓住各地优势,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文化角”。灵地镇境内的滕头园林千亩苗木基地吸纳本地几百人长期就业,其秀美的风光每年也吸引成千上万人前来观光,镇里发挥此处优势,以“文明和谐幸福”为主题,在醒目地带设立计生宣传栏、文化墙等设

6、施,创立“计生文化园”,并定期或不定期开设“幸福文化讲堂”,让本地群众和游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计生文化的熏陶。龙津镇南岐村三月三老式“庙会”,周边村民纷纷前来,镇里把握这一人流集聚的良好时机,邀请县乡单位到村里开设“文化角”,开展“三下乡”活动,宣传理论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村民在浓厚氛围中受到影响,摒弃赌博、酗酒陋习,注重发展生产,如今,南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市级文明村。 二、重群众参与,解决队伍建设问题 1、扶持引导。农村文艺队伍建设是发挥农村“文化角”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作用的核心。清流县扶持引导农民组建多种业余文体社团、队伍,充足发挥农村文体工作者、业余文体队伍、民间文体爱好者主力军作用。,田

7、源乡田口村几位农民自发成立乐队,常常自娱自乐聚在一起,县乡因势利导,安排文体部门专业教师指引乐队成员的演奏技艺,村委会还筹集近3万元资金,为乐队购买乐队组建所需的乐器。目前,这支完全由农民自发组建的乐队,已成为田源乡文化宣传“主角”,每逢节喜事,村里和周边乡村“文化角”的表演活动,总少不了她们的倾情参与。三角戏在清流已有400近年历史,供坊村三角戏剧团成立于1958年。从开始,由于剧团成员流失,剧团解散。虽然中断表演,三角戏在本地仍有着深厚的群众基本,在曾经的三角戏演员心中,也还存着深深的戏剧情结。去年,在宣传部门和镇政府的扶持引导下,供坊村三角戏剧团再度登台。龙津镇还与县文化部门一道,进一步

8、制定了有关三角戏保护、扶持方案,打算建设民间文化活动基地,培训热心三角戏的年轻人,将这一来自群众、服务群众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2、哺育人才。乡村文化人是发扬传承乡村文化的主角,培养高素质、多才艺的文化人是发展乡村“文化角”的有效途径。清流县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加大既有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以基层文化俱乐部为中心,聘任专业教师进行指引培训。积极支持乡镇培养、发展本地民间艺人,提高本地文艺队伍的演奏技艺和表演能力,让许多握惯了锄头的农民,也能拿乐器演奏、扭起身子跳舞或是提笔写好字。这些文化能人建立了涉及腰鼓队、大提琴乐队等文艺队伍,也涉及太

9、极拳、书友联谊会等文体队伍。近年来,清流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爱琴杯”大提琴比赛和第25届世客会“灵台朝觐”活动,灵台山福建省书协刻字艺术创作基地成功举办了福建省第三届、第六届刻字艺术展,清流培养和发展民间文艺人才成果得到充足展示。同步,龙津镇广场文化活动也深受群众爱慕,九龙广场成为龙津镇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场合。目前,全县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哺育了35支基层文化体育队伍,常常性文体活动骨干1000多人。 3、有效管理。“文化角”活动能否持续开展,管理是核心。清流县在安排乡村干部管理好“文化角”的同步,还聘任了一批身体好、威望高、知民情、愿奉献的老党员、离任村干部、退休教师为各类农村“文化角

10、”管理骨干,让她们成为政策法规宣传员、科技文化普及员、社情民意收集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把党的政策讲清晰、讲明白,推动“文化角”活动丰富多彩。如田源乡廖武村以祠堂、礼堂、戏堂、讲堂等阵地为依托,聘任24名老党员、老干部为该村“文化角”骨干成员,她们在年初根据村里实际,制定“廖武村全年文化活动时间表”, 并将其贴在祠堂墙上让所有村民知晓。村民按筹划在一年中开展游园、戏曲排演、村民书法比赛、党建知识竞赛、小朋友绘画培训班、“重阳节”文艺活动、“家和万事兴”促和谐座谈会、“春节联欢晚会”等多项文化活动。长校镇则把夕阳红十番锣鼓乐队、校溪农家女舞蹈队和校溪民俗文化队进行整合,组建长校农民文化合伙社,切磋

11、技艺,创作节目,合伙社三个团队共100多名社员轮流或同步在全镇各村的“文化角”开展活动,保证“文化角”好戏连台不“冷场”。 三、重惠民实效,解决内容创新问题 1、采用新手段。内容创新源于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清流县充足发挥网络学习容量大、时效快的特点,依托“清流新闻网”,开办“网上半月堂”,每半个月推出一堂课程,开设学习动态、新书推荐、文艺活动信息等栏目,供广大“文化角”乡村管理干部和骨干下载传阅,以更好地学习领略党的创新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中央和省市委重要文献及会议精神,拓展她们的知识面,并推动人们通过网站互相学习借鉴开展“文化角”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为内容创新打下了牢固的知识

12、基本。 2、开辟新途径。近年来,清流县鲜切花种植、溪鱼、黄羊养殖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县里因势利导,从种、养、加产业和农业合伙社组织中招募某些文化素养、政治理论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土专家”组建“草根讲师团”,加强对她们的政策理论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平时还通过手机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将党的惠农政策、护民法律法规等传送到她们手中,让她们在进行技术专家的同步,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等知识宣传。与此同步,县里还借鉴乡村护林员的做法,把目光瞄准了平时与群众接触最多的乡村基层干部,运用摩托车这种农村普及的现代交通工具,在各乡镇组建宣传轻骑兵,走村入户为乡亲们提供政策征询、农技知识服务,排忧解难题目,

13、撒播智慧种子,在各个村落、田间地头形成一种个以便农民、可移动的“文化角”。这些活动形式的创新,有效地推动了活动内容的创新。 3、鼓励新创作。清流县积极出台政策,设立“清流县人民政府文艺奖”和“清流县优秀文艺创作百花奖”等,鼓励社会各界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新作品创作。清流县文化底蕴深厚,流传着琅琅上口、脍炙人口的老式农谣,县宣传文化部门干部和田源乡田口村、长校镇长校村的几位退休教师,挖掘整顿农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内容健康的各类农谣,环绕倡导农村新风等主题,开展农谣新编活动。而今,“十劝诸君莫赌博”、筹划生育“三字经”、“尊老敬老十要十不准”等一批崇尚文明的歌谣,被印发到各乡镇“文化角”传唱。“

14、十番锣鼓”是长校镇本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平时重要是村民们自娱自乐,逢年过节为村民演奏表演,活跃节日氛围。近年来,“十番锣鼓”的某些年轻演奏人员根据“十番锣鼓”曲调,创作出“计生歌”、“奉献歌”等歌曲,并以民乐、快板和合唱等形式,不仅在老式节日为村民表演,并且还更多地出目前送兵入伍、庆功会、慰问军烈属等重要活动场合,为这一民俗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龙津镇南岐村的三角戏剧团则用客家话编唱了民间戏剧碧玉簪选段送风冠,深受本地群众爱慕。此外,李家的五经魁表演队、灵地的舞狮队、里田龙灯队等将农闲时创作的新节目搬到“文化角”,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文娱活动和群众体育活动,让村民素质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提高。(魏永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