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观赏动物地理分布及保护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476479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10观赏动物地理分布及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10观赏动物地理分布及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10观赏动物地理分布及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10观赏动物地理分布及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观赏动物地理分布及保护(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观赏动物学观赏动物学第第10章章观赏动物的地理分布观赏动物的地理分布及保护及保护110.1观赏动物的地理分布10.1.1世界陆栖动物地理分区在地球大陆和岛屿中,凡是具有区别于别区的独特的动物区系区域,在动物区系地理学中是作为一个动物地理区(或动物区)来看待的。它的最高单位是界(realm),有北陆界、新陆界和南陆界,各界再分为区(region)、亚区(subregion)、地方(地区)(province)、分区(subprovince)等较低的几种单元。2动物区系(fauna)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动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1857年

2、,斯克莱特根据各地鸟类的差别,将全球分为六大鸟区。1876年,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泰斗华莱士和达尔文都肯定了六大区划分的正确性,并提出了一些修改,形成六大动物地理区,这六大动物地理区为:古北界(Palaearctic realm)、新北界(Nearctic realm)、新热带界(Neotropical realm)、旧热带界(Ethiopian realm)、东洋界(Oriental realm)和澳洲界(Australian realm)。3六大动物地理区虽然最初是根据鸟类划分的,但对于其它脊椎动物特别是陆生脊椎动物也适用,只是这些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的分布状态会略有些各自的特色,而

3、对于不同类群的无脊椎动物的分布状况则可能出入较大。比如东洋界和澳洲界的哺乳动物区别甚大,鸟类的区别虽大但尚有一定的共有类型,而在论及蝴蝶的等昆虫的分布的时候则常将二者合并为印澳界。南极洲因为缺少陆地动物特别是陆地脊椎动物,划分动物地理区时没有涉及,但最近也常将南极单划分为南极界。4除了这六大动物区系的划分之外,后来又有一些其他的划分方案,比如有人将古北界和新北界合并成全北界,代表北方较寒冷贫瘠的动物区系;将马达加斯加岛和新西兰分别从旧热带界和澳洲界划分出来成为独立的界,作为隔离的岛屿动物区系。也有人将全球分成三个界,而这六界降低一级成为下面的区。新热带区属于新陆界,澳洲区归入南陆界,这两个界在

4、很早前就与其它大陆分离。其余各区均归入北陆界,其下属的各区在历史上联系比较多,古北区、东洋区和旧热带区再冰期以前曾同属于统一的三趾马动物区系,冰期中逐渐形成单独的动物区系,而古北区和新北区同为受冰期影响严重的两个动物区系,在冰期时双方的物种通过陆桥而相互交流,有较大的一致性。5古北界包括欧洲全部,喜马拉雅山-秦岭以北的亚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古北界面积广阔,生态条件多样,大部分地区过去属于劳亚古陆,与旧热带界接壤的部分则原属冈瓦那大陆,现今算是古北界和旧热带界的过渡区域。作为面积最大且自然环境非常多样的动物区系,现在古北界的范围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很多动物类群的演化

5、中心,但在很多地区在冰期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则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全北界的面积几乎相当其它各界的总和,但是物种却只占世界上的一小部分。6相比之下,古北界的东部受到冰期的影响比较小,和物种繁多的东洋界的界限不明显,有相当的物种交流,因此物种远比西部丰富。古北界除了与旧热带界和东洋界有一定的联系外,与新北界的关系尤其密切,二者气候条件相似,在历史时期多次有陆桥相连,因此共同的种类和相对应的种类非常多,常被合并为全北界,二者在北部地区的相似性最强,代表北方温带和寒带的动物区系,物种不丰富,变温动物特别是无脊椎动物种类尤其少,而恒温动物相对多些,并盛产一些大

6、型种类。全北界的动物行为显著受季候影响,鸟类中候鸟占有相当的比例,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大量低等动物都有冬眠的现象,不少哺乳动物也有冬眠现象或者有储藏食物越冬的习性。7新北界包括墨西哥南部以北的美洲,气候等各方面条件与古北界类似而略好,动物多样性略强于古北界,特有科也多些,但是物种总数要少于古北界,是物种最少的一个动物地理区。新北界物种稀少只是冰期后才形成的状态,北美大陆原属于劳亚古陆的一部分,与欧亚大陆或分或离,有不少独自演化的物种,并且是很多动物类型的发源地,又有些来自欧亚大陆的物种。新北界的物种明显和古北界有较大的相似之处,除了二者气候条件相似外,也因为二者曾经形成路桥使得物种交流比较容易

7、,这两个界也常合称全北界,在哺乳动物等高等类群方面,这两个界的相似性更显著。在新北界和古北界的共有物种中,有些是起源与旧大陆而达到新北界的,也有新北界的土生物种后来进入了旧大陆。8在与南美洲相连之后,北美洲和南美洲也有了一定的物种交流,但由于北美洲大部分地区和南美洲气候条件不同,因此物种仍然有较大区别,而北美洲最南部的中美地峡等地,由于气候条件和南美洲相同,地理位置也接近南美洲,现在同南美洲一样属于新热带界而不属于新北界。北美的动物现存的动物种类不多,但史前时期曾经物种丰富,并且是很多动物的发源地,现在南美洲丰富的物种中有不少就是在北美洲起源演化的,比如现在南美洲的食肉目和所有有蹄类都是从北美

8、洲到达南美洲的,旧大陆的马科等也是北美洲起源的。冰期时北美洲的气候变冷,加拿大全境几乎都被冰盖所覆盖,很多动物在北美洲消失,比如北美起源的马类就在北美完全消失,而一些从北美洲到达南美洲的动物则在南美洲达到繁盛,而北美洲现存种类稀少。9新热带界包括墨西哥南部以南的美洲,大体相当于拉丁美洲,是物种最丰富的一个动物区系,无论是物种总数还是特有类群的数量都是其它动物地理区所无法比拟的。新热带界物种丰富是目前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独特的物种发展历史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热带界是所有动物地理区中环境最优越的,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还有面积较大的热带草原和高耸横亘的山脉,环境具有一定

9、的多样性。新热带界的动物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先后有三批动物到达这里,共同构成了这里丰富的物种。新热带界的主体南美洲原本属于冈瓦那大陆,后来很长时间与世隔绝独立发展的过程,新热带界的第一批物种就是一些具有冈瓦那大陆特色的物种和一些南美洲特有的类型。10新热带界的第二批物种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可能是来源于早期的非洲,但是此时南美洲已经和其它大陆分离,这些动物如何到达令人疑惑。新热带界的第三批物种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相连后从北美洲到达的,北美洲大部分地区气候恶化之后南美洲则成为这些动物的主要家园,而原属于北美洲的墨西哥南部和中美地峡则基本上完全接受了南美洲的物种,现在物种与南美洲非常接近而不同于北美洲其它

10、部分,因此也现在也属于新热带界。加勒比海诸岛虽然一般也划入新热带界,但是代表更加与世隔绝的岛屿动物区系,物种比较贫乏,而有些特有类型。南美洲南部和新热带界其它部分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别较大,物种也比较贫乏,和新热带界其它地区有一定区别。11旧热带界或称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包括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及阿拉伯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是面积最大的热带动物区系,而气候比新热带界和东洋界要干旱,以适应干湿交替气候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有一定面积的热带雨林。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原属于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后与北方大陆相连,而历史上撒哈拉沙漠与阿拉伯半岛曾经比较湿润,没有阻挡

11、非洲与北方大陆的物种交流,这样非洲大陆的生物就除了包括冈瓦那类型和非洲土生类型以外又包括有大量的来自北方大陆的类型,不少北方类型在非洲形成了次生的演化中心,而冰期时北方大陆气候恶化,非洲就成了很多物种特别是大型动物的避难所,非洲现存的大型动物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12旧热带界和古北界之间有很长的边界,有些旧热带界物种可以渗入古北界,但是由于这个边界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地带,阻碍了南北的动物交流,所以不如东洋界和古北界之间过渡地带的物种混杂和丰富,而现在古北界拥有的一些旧热带界物种可能不是通过沙漠渗入的结果而是史前时期古北界环境较好时物种的残遗或者是在沙漠形成之前物种交流的结果

12、。旧热带界和东洋界基本上在陆地上并不直接交界,但两地自然条件类似,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交流,二者具有相当的一致性。马达加斯加岛比较早就和非洲大陆分离,岛上的动物和非洲大陆既有一定的渊源,又有很大的不同,而有些类型还与新热带界有一定的联系,常有人将其从旧热带界独立出来单置马达加斯加界。13东洋界包括喜马拉雅山-秦岭以南的亚洲,和澳洲界同为两个最小的动物地理区之一,但气候温暖湿润,以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要植被,自然条件优越,物种十分丰富。东洋界和新热带界同为两个以主要为热带森林动物群的动物区系,但二者的动物对森林生境的适应有个有趣的差别,新热带界有可以缠绕尾巴的动物最为丰富,而东洋

13、界会滑翔的动物则最为丰富。东洋界的大部分原本是劳亚古陆的一部分,历史上与欧亚大陆其它部分联系密切,因此东洋界物种虽然丰富,特有科却很少,而现属东洋界的印度次大陆原本属于南方的冈瓦那古陆,但和欧亚大陆连接之后其物种已经基本上和欧亚大陆的类似,不再有南方大陆的特色。在冰期之前,现在东洋界、古北界和旧热带界同属于统一的三趾马动物区系,在冰期中这三大动物区系开始分化。14现今古北界的范围受冰期影响较大,物种有很大改观,种类大大减少,而现今东洋界范围内物种相对比较稳定,在我国南方,在三趾马动物区系后从巨猿动物区系经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区系演化成现在的东洋界动物区系,其间的变动远不如我国北方显著,并且现在保留

14、了不少当时的孑遗物种。现今东洋界的物种不少和旧热带界共有,代表着两个北方风格的热带动物区系,也和古北界、澳洲界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和古北界、澳洲界之间分别形成较大的过渡带,其中和澳洲界的过渡带被称为华莱士区。华莱士区西面以苏拉威西岛和龙目岛为界,东部接近新几内亚岛,这个区域内既有澳洲界的动物如有袋类等,又有东洋界的动物如有蹄类等,在生物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东洋界的很多类群虽然并非东洋界所特有,但是却以东洋界为分布中心 15澳洲界包括大洋洲各地,是两个最小的动物地理区之一。澳洲界原本属于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很早以前就和其它大陆分离,并长期与其它大陆相隔离,是各界中独立性最强的。澳洲界的动物主要是冈

15、瓦那大陆原始动物的后裔和很多独立隔离发展的特有类型,澳洲因而也以物种最为独特而著称。澳洲界现在隔一些岛屿而与东洋界相邻,与东洋界之间也有一定的物种交流,因而与东洋界相关的另一批动物也在澳洲界占据有一定的地位,而不同类群与东洋界联系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16澳州界以澳洲大陆和新几内亚岛为中心,二者历史上曾经长期连在一起,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但澳洲的气候逐渐干燥恶化,而新几内亚仍保持以湿热的热带雨林为主,同时,新几内亚岛虽然面积远小于澳洲大陆,但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却比较高,拥有崇山峻岭,且与东洋界更加接近,物种渗透要强于澳洲大陆,所而二者的物种相似而又有区别。新几内亚单代表一个面积较小但是物种非常丰富的

16、动物区系,而澳洲大陆虽然面积要大很多,但是物种并不比新几内亚更丰富。17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比澳洲大陆和新几内亚更加与世隔绝,拥有一些更加独特的物种,物种也远更贫乏,有时候被分别列为新西兰界和玻利尼西亚界,新西兰很早前就与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地理区,拥有一些珍贵的活化石。澳洲界和东洋界的交界地区称为华莱士区,同时拥有二者的部分类型,同时也有本区内的特有类型,在生物地理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8各动物地理区的动物区系,根据魏格纳(WWegener)的大陆漂移说所说的地质年代,由于陆地的联结或分离,致使有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另由于分布情况也是随生活型不同的动物群而异,所以要准确地划

17、出动物地理区的界线是很困难的,同时交错带也很多,因而现在制定的区划也是权宜的。此外对于海洋,则形成与陆地不同的区系。1910.1.2中国陆栖动物地理分区中国动物生中国动物生活的外界环境多式多样,动物界组成丰富,特产种类多,区系及生态的地理变化明显。中国国土开发的历史悠久,动物的分布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在许多地区,特别是东部各地区,动物群的基本面貌已有很大改变。动 物 的 组 成中国所产陆栖脊椎动物约2000多种,占世界全部种数的10左右。其中鸟类所占比例最大,兽类其次,两栖类及爬行类居后(见表中国陆栖脊椎动物统计及与世界的比较)。产于中国的陆栖动物中,有不少种类为中国所特有,或主要分布于中国

18、,如鸟类中的马鸡、丹顶鹤、长尾雉、鸳鸯;兽类中的金丝猴、羚牛、毛冠鹿和梅花鹿等等。第四纪以来,中国动物区系的变化不如欧亚北部剧烈,保存了一些较古老或珍稀的种类。举世闻名的大熊猫即产于横断山脉北部及其附近。大熊猫在分类学上有其特殊地位,自成一科。在新疆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交界的砾质荒漠(戈壁)地带,尚保存现今唯一生存的野马。塔里木盆地深处有野生双峰驼。洞庭湖和长江下游的白暨豚是世界留存到现代的两种淡水鲸之一。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扬子鳄是世界罕见的鳄类之一。南起华南,北至华北都有分布的大鲵,即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类。上述这些种类都是全世界所关注的动物 2021动物区系的起源和历史演变中国现存陆栖

19、脊椎动物区系的历史,按目前的化石材料至少追溯到第三纪后期的上新世。当时中国南北方的动物基本属于同一动物区系三趾马动物群。中国现代哺乳动物的科和部分的属,在该动物群中已先后出现。三趾马动物群曾广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区域分化不明显。当时中国的地理环境,北方属于亚热带温带,有较广的草原和森林草原,南方则以热带森林为主。南北方动物与当时生态地理条件相适应,仅在优势成分上有差别。22第三纪后期以来,中国地理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中国东部地区纬向自然地带的分化趋向明显。动物区系亦随之发生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别是几次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自然地带发生很大的摆动,对动物区系的演变及各时期动物分布区的移动,

20、均有重要影响。至全新世初期,中国动物区系的地理分布基本上已与现代接近。这一复杂过程目前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动物区系与邻近地区的关系,特别是西部地区,尚缺乏较深入了解。但据已有的工作已基本说明了第四纪以来中国动物区系区域分化的一般趋势。亦即在中国,由上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发展至更新世中期时分化为北方的中国猿人动物区系和南方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国现代的动物区系主要即为上述两大动物群进一步演变和分化的结果。23动物区系的地理分区中国大陆的动物区系分属于两个界。南部约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与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同属东洋界,为亚洲东部热带动物现代分布的中心地区。北部自东北经秦岭以北

21、的华北和内蒙古、新疆至青藏高原,与亚洲北部、欧洲和非洲北部同属于古北界,为旧大陆寒温带动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地区。这两大界在中国的分野,以喜马拉雅山脉部分最为明显。两大界动物相互渗透,形成广泛的过渡地带,两界之间的分界不易确定。根据大多数代表性动物的分布,这一界线大致相当于秦岭和淮河一线,是许多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种类分布的北限。24在中国范围内,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区系在系统上的区域差异,通常反映在较低级分类系统种、属的替代,但有时尚有科的不同,可进一步划分为动物地理区。同一“区”的动物,在近代发展史上有密切关系,同时又与现代自然条件有较明显的联系,通常表现为对区域气候条件的适应。同一动物地理区

22、内,地形和植被的地区变化往往导致区内动物组成的差别或亚种的分化。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在两大界之下,可再分25为为3亚界,亚界,7区。区。古北界古北界 下可分为两亚界:东北亚界,中亚亚界。下可分为两亚界:东北亚界,中亚亚界。东北亚界东北亚界 包括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属于季风包括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属于季风区北部。其南界相当于暖温带的南界。动物区系区北部。其南界相当于暖温带的南界。动物区系主要由分布上属于东北型的成分所组成,有一些主要由分布上属于东北型的成分所组成,有一些北方型的成分。新疆北端阿尔泰小部分山地,动北方型的成分。新疆北端阿尔泰小部分山地,动物区系主要由北方型成分组成,通常归属于欧洲物区系

23、主要由北方型成分组成,通常归属于欧洲西伯利亚亚界。由于这一地区在中国面积甚小,西伯利亚亚界。由于这一地区在中国面积甚小,故并入东北亚界阐述。故并入东北亚界阐述。26东北亚界的若干种类与欧洲部分的同类是不连续的,如灰喜鹊、刺猬,并被认为是受到第四纪最大冰期的影响。当时,大面积冰川冰缘气候带向南伸展,切断欧亚北部连续的森林地带,适应于北方森林的动物,曾向两侧沿海温暖湿润地带退避。冰期退缩以后,这些种类未能恢复其原有分布。由此可见,东北亚界在第四纪最大冰期时,曾为动物的“避难地”,动物区系的历史较为古老。亚界中东北型成分的形成,可能与此关系密切。东北亚界在中国又可分为东北区和华北区:27东北区。本区

24、包括北部的大、小兴安岭,东部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及长白山地,西部的松花江和辽河平原。在中国古北界中,本区的鸟、兽及两栖类组成均较复杂。爬行类则相反。陆栖脊椎动物各纲中的东北型,其分布区大多在本区中重叠。粗皮蛙、黑龙江林蛙、黑龙江草蜥、团花锦蛇、细嘴松鸦、小太平鸟、丹顶鹤、东北兔和紫貂等均可视为代表性种类。北方型中的若干代表成分,如极北小鲵、胎生蜥蜴、柳雷鸟、攀雀、雪兔、森林旅鼠、驼鹿、驯鹿、狍、熊、貂等,亦分布至本区而具特色。28华北区。本区北临蒙新区与东北区,南抵秦岭、淮河,西起西倾山,东临黄海和渤海,包括西部的黄土高原,北部的晋冀山地及东部的黄淮平原。属本区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本区可称为华北型的

25、种类很少,仅有无蹼壁虎、山噪鹛、麝鼹、林猬、大仓鼠和棕色田鼠等。动物区系主要由东北型的广布成分所组成。南、北方喜湿动物在季风区的相互渗透现象,在本区表现最为明显。本区的南界与暖温带南界大致相符,为南北方类群较明显的分界线。如南方的树蛙、姬蛙、雉、啄花鸟、太阳鸟、疣猴、竹鼠等种类,它们的北限,均止于暖温带南界,北方的海雀、鼠兔、蹶鼠等种类的南限,亦是如此。此外蒙新区成分,如小沙百灵、凤头百灵、毛腿沙鸡、石鸡、斑翅山鹑、达乌尔黄鼠和榆林沙蜥等向东渗透,几乎贯穿本区全境。所以本区既是南、北动物,又是季风区及蒙新区动物相互混杂的地带。29中亚亚界包括亚洲中部地区。在中国境内自大兴安岭以西,喜马拉雅、横

26、断山脉北段和华北区以北的广大草原、荒漠和高原均属于中亚亚界。动物区系主要由中亚型成分所组成,有些则广布于全亚界。高地型的种类比例显少。两栖类贫乏。爬行类中以蜥蜴目占主要地位。鸟类中百灵、沙鸡、地鸦、雪雀等属的种类见于全境。兽类中以有蹄类和啮齿类最多。因地域广大,区内动物分布有一定的区域分化现象,但不同分布型的成分在分类学上的分化水平低,表现中亚亚界内动物区系的关系十分密切。中亚亚界在中国境内可分为蒙新区的青藏区:30蒙新区。本区包括内蒙古和鄂尔多斯高原、阿拉善高原(包括河西起廊)、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等盆地和天山山地等。两栖类中以西部的绿蟾蜍、东部的花背蟾蜍、大蟾蜍为仅有的种,且均属从外围湿

27、润地区伸入本区的种类。爬行类中以沙蜥、麻蜥和沙虎等属的种类最多,分布广泛。沙蟒为西部荒漠的代表。鸟类典型种类有大鸨、毛腿沙鸡、几种百灵等。兽类中的野生双峰驼、野马、野驴和几种羚羊等均为本区有蹄类的代表。啮齿类中以跳鼠科、沙鼠亚科的种类占优势。31青藏区。本区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东由横断山脉的北端,南由喜马拉雅山脉,北由昆仑,阿尔金和祁连各山脉所围绕的青藏高原。动物区系主要由高地型成分所组成。最典型的代表有兽类中的野牦牛、藏羚、藏野驴,驴,鸟类中的雪鸡、鸟类中的雪鸡、雪鸽、黑颈鹤和多种雪雀,爬行类中的温泉蛇和雪鸽、黑颈鹤和多种雪雀,爬行类中的温泉蛇和两种沙蜥两种沙蜥:西藏沙蜥和青海沙蜥西藏

28、沙蜥和青海沙蜥,高山蛙是高原内部高山蛙是高原内部唯一的两栖类,只见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但唯一的两栖类,只见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但在这些代表种类中,真正特化为高原类型的属,在这些代表种类中,真正特化为高原类型的属,只有藏羚、高山蛙和温泉蛇等,为数均很少,其只有藏羚、高山蛙和温泉蛇等,为数均很少,其余者多与蒙新区相同,而呈属下或种下的分化。余者多与蒙新区相同,而呈属下或种下的分化。这一现象反映两区间的密切关系及青藏高原抬升这一现象反映两区间的密切关系及青藏高原抬升的地质历史短促。的地质历史短促。32东洋界中国范围内的东洋界,属中印亚界。中印亚界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的越南、柬埔寨、

29、老挝、泰国和缅甸等(除马来半岛外)及附近岛屿。中国境内侧包括秦岭山脉和淮河以南的大陆和台湾岛、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其在中国境内的北界,即相当于北亚热带北界。动物区系除广布种,大都属于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分布型,此外尚有一些旧大陆成分和少数环球热带亚热带成分,以丰富的森林及树栖动物为特征。33整个东洋界与古北界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区域分化现象不明显。在中国境内的基本特征是热带成分(东洋界、旧大陆热带和环球热带)从南到北,由丰富到贫乏的逐渐变化。这一现象实际上是全球在更新世进入第四次大冰期以来,热带动物区系向南退缩的变化延续至现阶段的反映。中印亚界在中国境内可分为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南区:34西南区。包括四川

30、西部,昌都地区东部,北起青海、甘肃南缘,南抵云南北部,即横断山脉部分,向西包括喜马拉雅南坡针叶林带以下的山地。本区动物分布以明显的垂直变化为特征。动物区系的主要成分则属于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分布型的种类。兽类中的小熊猫和鸟类中的血雉和虹雉为其典型代表。特产或主要分布于本区的种类很多,横断山脉并为某些类群的集中地,如两栖类中的锄足蟾科、湍蛙,鸟类中的画眉亚科和雉科,兽类中的鼠兔、绒鼠和食虫类小兽等。此外,某些类群的相近种或亚种在本区及其附近地区的系统替代现象(水平的或垂直的)相当明显,由于这一特征使横断山脉地区被认为可能是物种保存的中心或形成中心。35西南区大部分属于南北向的高山峡谷。高山部分有利于

31、北方种类的南伸,如岩羊、喜马拉雅旱獭等,沿高山草原可南伸至云南;而峡谷部分有利于热带种类的北伸,如鹦鹉、太阳鸟、猕猴等可沿谷地伸入到横断山脉的中段或北段。36华中区。本区相当于四川盆地以东的长江流域。西半部北起秦岭,南至西江上游,除四川盆地外,主要是山地和高原。东半部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包括东南沿海丘陵的北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本区的南界,自福州向西南沿戴云山经南岭南侧、广西瑶山至西双版纳北缘。北界自秦岭、伏牛山、大别山一线向东,大致沿淮河流域南部,而终于长江以北的通扬运河一线。37华中区动物区系是华南区的贫乏化。所有分布于本区的各类热带亚热带成分,几乎均与华南区所共有。由华南区向华中区,热带

32、成分有明显减少,以典型的类群(科)计算,约减少1/3,从本区南部中亚热带至北部北亚热带,进一步更行减少,仅为华南区的一半。本区与华北区共有的动物,大都为广布于中国东部的种类。属于本区特有的种类很少。其中大抵上限于本区分布的种类属南中国型,如两栖类中的东方蝾螈、隆肛蛙、鸟类中的灰胸竹鸡,兽类中的黑麂、小麂和毛冠鹿等,均为区内分布较广泛的种。獐的分布亦限于本区。38本区可再分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和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华南区。包括云南与两广的南部,福建省东南沿海一带及台湾、海南岛和南海各群岛。本区动物区系中各类热带亚热带类型的成分,尤以西部最为集中。全区内广布的热带种类如爬行类中的巨蜥,鸟类中的红头咬鹃

33、、灰燕、橙腹叶鹎,兽类中的棕果蝠等,均属典型热带的科。此外尚有一些在本区内分布较广的种类,如两栖类中的台北蛙、花细狭口蛙,爬行类中的变色树蜥、长鬣蜥、中国壁虎,鸟类中的鹧鸪、白鹇、竹 39啄木鸟、牛背啄花鸟和兽类中的红颊、白花竹鼠、青毛巨鼠和明纹花松鼠等。台湾和海南两岛,动物科类与大陆相似,但因地理环境孤立,种类虽较贫乏,但有某种特有种和亚种的分化。同时有一些分布于大陆的相近种,在两岛交替出现,这一现象在鸟、兽中最为明显。本区可再分为5亚区:闽广沿海亚区、滇南山地亚区、海南亚区、台湾亚区、南海诸岛亚区。4010.2观赏动物的保护10.2.1观赏动物的保护的意义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首先,中华人民

34、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所以滥食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其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近100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41再者,食

35、用野生动物极易传染疾病。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鼠疫、甲肝等。它们的内脏、血液乃至肌肉中均含有各种病毒、寄生虫,如B病毒、弓形虫、绦虫、旋毛虫等,有些即使在零下15的低温或100的高温下也不能被杀死或清除。稍有不慎,就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病等。例如我国主要猴类之一猕猴有10%至60%携带B病毒,而生吃猴脑者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染上B病毒,人则必死无疑。再拿人们吃得最多的蛇来说,它的患病率很高,诸如癌症、肝炎、寄生虫病等几乎什么病都有,再者,在广东地区,由于对饮食力求新鲜,食用生食和半生食,这使得食源性的寄生虫发病率逐年增

36、加。据最近的调查,在广东省这种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已达16.7%。另一方面,各种家养动物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人类没有必要去食用野生动物。42其实,解释这个问题并不难。人也好,动物也好,植物也好,所有的生命,都共同生活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之中,生态就好比是我们的巢,我们的绿色家园,我们的诺亚方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保护生态,哪有动物、植物和一切生命,也哪有人?一味地强调人,强调人的利益和发展,只保护和发展一个物种,这个物种能保护得住吗?你可能狡辩说:“我为了保护人,所以我保护动物,保护生态。”这个说法虽然进了一步,毕竟还是本末倒置。譬如人类发明了农药,这是保护人的一个伟大成果,可以得诺贝

37、尔奖,但从生态来看,它开闯了一个污染环境的时代,不仅害了动物、植物,害了生态,也害了人。43什么是生态和生态学观点?简单说来,就要按照大自然本来的面目和自身的规律,来认识自然、研究自然、保护自然。地球本来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一切生物都生长、繁衍、进化在这个统一体之中。伟大诗人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话可能是抒发他自己的感情,天生我李白,就应该是有用的;也可以说,天生我们人类,就应该是有用的;还可以引申一下,天生动物,生植物,生一切生命,都是有用的。它们的存在,就说明有用。我们有些人也说“有用”,一看到森林,就想到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想到放牧,变成牛肉羊肉,一看到动物

38、,就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药。不是说这样想不对,这样做不对,而是太狭隘了,太片面了,从生态观点来看,问题要复杂得多,深刻得多。44放眼宇宙,大小星球无数,又有哪个可以和地球相比?过往历史无穷,又有什么样的奇妙想象可以比喻现在的世界?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当站在38万多公里的远处看到小小的地球时,他深切地感到地球不仅是一个绿洲,一个孤岛,而更重要的是,直至目前所知,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他说:“我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那样突然警觉到,保护和拯救这个家园是如此地重要。”我们作为生物界的精华而又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来到这个宇宙间仅有的地球,很偶然,很幸运,也很自豪。所以,我们

39、爱这个物种多样性的世界,爱这个统一和谐的大自然,爱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现象,更爱我们的子孙希望他们永远享有和我们同样美好或者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45“尊重历史,还我自然”,这话字面上好理解,但要做到却非常非常的难。长江是一部历史,原始森林是一部历史,洞庭湖是一部历史,大熊猫是一部历史,我们尊重这个历史吗?看来我们并不尊重这个历史。“还我自然”是借用岳飞的一句话:“还我河山!”其实大自然被破坏了,就很难还,很多是不可逆转的。长江被破坏了,你能还一条长江吗?原始森林被砍了,你能还一片原始森林吗?洞庭湖消失了,你能还一个洞庭湖吗?大熊猫灭绝了,你能再生产一只大熊猫吗?你连一根毛也生产不出来。也许有人说:“我可以克隆一只大熊猫。”即使你能克隆,那也只是复制一个个体,绝不能挽救一个物种。正如动物园的大熊猫也是大熊猫,但不能代替野外的大熊猫一样。46“还我自然”的意思,只是告诫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我们要谦虚一些,谨慎一些,郑重一些,节制一些;不能惟我独尊,目空一切,飞扬跋扈,为所欲为。总之,人是在大自然之中,不在大自然之外,更不在大自然之上,所以我们在讨论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保护生态以及保护人的时候,必须放弃人本位观点。4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