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发展史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204758760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晶体管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晶体管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晶体管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晶体管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晶体管发展史(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电子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晶体管谈到晶体管,也许很多人会感到很陌生然而,就是小小的晶体管的发明给电子学带来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发展之迅速、波及范围之广泛,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现在晶体管和微型电路几乎无所不能,无处不在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助听器、收音机、录音机和电视机,大到实验室仪器、工业生产及国防设备、计算机、机器人、宇宙飞盘等,都离不开晶体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晶体管奠定了现代电子技术的基础 可是,晶体管究竟是什么样的?它又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必不可少的一步电子管的问世1883年,闻名世界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只白炽照明灯电灯的发明,给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送去了光明和温暖就在这个过程中,爱迪生

2、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块烧红的铁会散发出电子云后人称之为爱迪生效应1884年的一天,一位叫弗莱明的英国发明家,远涉重洋,风尘仆仆地来到美国,拜会了他慕名已久的爱迪生就在这两位大发明家的会见中,爱迪生再次展示了爱迪生效应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不论是爱迪生,还是弗莱明,都对这一效应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利用这一效应能做些什么 20世纪初,有线电报问世了这一发明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有线电报发出的信号是高频无线电波,收信台必须进行整流,才能从听筒中听出声音来当时的整流器结构复杂,功效又差,亟待改进正在研究高频整流器的弗莱明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爱迪生效应应用在检波器上,结果会怎样呢?就这

3、样,引出了一个新的发明 1904年弗莱明在真空中加热的电丝(灯丝)前加了一块板极,从而发明了第一只电子管他把这种装有两个极的电子管称为二极管利用新发明的电子管,可以给电流整流,使电话受话器或其它记录装置工作起来如今,打开一架普通的电子管收音机,我们很容易看到灯丝烧得红红的电子管它是电子设备工作的心脏,是电子工业发展的起点 弗莱明的二极管是一项崭新的发明它在实验室中工作得非常好可是,不知为什么,它在实际用于检波器上却很不成功,还不如同时发明的矿石检波器可靠因此,对当时无线电的发展没有产生什么冲击 此后不久,贫困潦倒的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在二极管的灯丝和板极之间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从而发明了第一

4、只真空三极管这一小小的改动,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它不仅反应更为灵敏、能够发出音乐或声音的振动,而且,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因此,许多人都将三极管的发明看作电子工业真正的诞生起点德福雷斯特自己也非常惊喜,认为“我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电子管的问世,推动了无线电电子学的蓬勃发展到1960年前后,西方国家的无线电工业年产10亿只无线电电子管电子管除应用于电话放大器、海上和空中通讯外,也广泛渗透到家庭娱乐领域,将新闻、教育节目、文艺和音乐播送到千家万户就连飞机、雷达、火箭的发明和进一步发展,也有电子管的一臂之力 三条腿的魔术师电子管在电子学研究中曾是得心应手的工具电子管器件历时40余

5、年一直在电子技术领域里占据统治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电子管十分笨重,能耗大、寿命短、噪声大,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因此,电子管问世不久,人们就在努力寻找新的电子器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管的缺点更加暴露无遗在雷达工作频段上使用的普通的电子管,效果极不稳定移动式的军用器械和设备上使用的电子管更加笨拙,易出故障因此,电子管本身固有的弱点和迫切的战时需要,都促使许多科研单位和广大科学家,集中精力,迅速研制成功能取代电子管的固体元器件 早在30年代,人们已经尝试着制造固体电子元件但是,当时人们多数是直接用模仿制造真空三极管的方法来制造固体三极管因此这些尝试毫无例外都失败了 年6月的一天,在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一

6、个房间里,一架样式很普通的收音机正在播放着轻柔的音乐,许多参观者在它面前驻足不前为什么大家都对这台收音机情有独钟呢?原来这是第一架不用电子管,而代之以一种新的固体元件晶体管的收音机虽然人们对这架收音机显露出浓厚的兴趣然而,他们对晶体管本身却不以为然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的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一器件还在实验室阶段,工程师们都认为它在电子工业中的革新是有限的”事实上,晶体管发明以后,在不长的时间内,它的深远影响便很快地显示出来它在电子学领域完成了一场真正的革命 什么是晶体管呢?通俗地说,晶体管是半导体做的固体电子元件像金银铜铁等金属,它们导电性能好,叫做导体木材、玻璃、陶瓷、云母等不易导电,叫做绝缘

7、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就叫半导体晶体管就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类材料最常见的便是锗和硅两种 半导体是19世纪末才发现的一种材料当时人们并没有发现半导体的价值,也就没有注重半导体的研究直到二次大战中,由于雷达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器件微波矿石检波器的应用日趋成熟,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才引起了人们对半导体的兴趣许多科学家都投入到半导体的深入研究中经过紧张的研究工作,美国物理学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三人捷足先登,合作发明了晶体管一种三个支点的半导体固体元件晶体管被人们称为“三条腿的魔术师”它的发明是电子技术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它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固体电子技术时代他们三人

8、也因研究半导体及发现晶体管效应而共同获得1956年最高科学奖诺贝尔物理奖 肖克利小组与晶体管美国人威廉肖克利,1910年2月13日生于伦敦,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量子物理,1936年得到该校博士学位后,进入久负盛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贝尔实验室是电话发明人贝尔创立的在电子、特别在通讯领域是最有名气的研究所,号称“研究王国”早在1936年,当时的研究部主任,后来的贝尔实验室总裁默文凯利就对肖克利说过,为了适应通讯不断增长的需要,将来一定会用电子交换取代电话系统的机械转换这段话给肖克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激起他满腔热情,把毕生精力投入到推进电子技术进步的事业中沃尔特布拉顿也是美国人,1902年2月

9、10日出生在中国南方美丽的城市厦门,当时他父亲受聘在中国任教布拉顿是实验专家,1929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的博士学位后,进入贝尔研究所从事真空管研究工作温文儒雅的美国人巴丁是一个大学教授的儿子,1908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出生,相继于1928年和1929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两个学位后来又转入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固体物理,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1945年来到贝尔实验室工作默文凯利是一位颇有远见的科技管理人员他从30年代起,就注意寻找和采用新材料及依据新原理工作的电子放大器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敏锐的科研洞察力促使他果断地决定加强半导体的基础研究,以开拓电子技术的新领域于是,1945年夏天,贝尔

10、实验室正式决定以固体物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并为此制定了一个庞大的研究计划发明晶体管就是这个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46年1月,贝尔实验室的固体物理研究小组正式成立了这个小组以肖克利为首,下辖若干小组,其中之一包括布拉顿、巴丁在内的半导体小组在这个小组中,活跃着理论物理学家、实验专家、物理化学家、线路专家、冶金专家、工程师等多学科多方面的人才他们通力合作,既善于汲取前人的有益经验,又注意借鉴同时代人的研究成果,博采众家之长小组内部广泛开展有益的学术探讨“有新想法,新问题,就召集全组讨论,这是习惯”在这样良好的学术环境中,大家都充满热情,完全沉醉在理论物理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中 开始,布拉顿和巴丁在研

11、究晶体管时,采用的是肖克利提出的场效应概念场效应设想是人们提出的第一个固体放大器的具体方案根据这一方案,他们仿照真空三极管的原理,试图用外电场控制半导体内的电子运动但是事与愿违,实验屡屡失败 人们得到的效应比预期的要小得多人们困惑了,为什么理论与实际总是矛盾的呢? 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苦苦思索,巴丁又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表面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表面现象可以引起信号放大效应表面态概念的引入,使人们对半导体的结构和性质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布拉顿等人乘胜追击,认真细致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他们意外地发现,当把样品和参考电极放在电解液里时,半导体表面内部的电荷层和电势力发生了改变,这不

12、正是肖克利曾经预言过的场效应吗?这个发现使大家十分振奋在极度兴奋中,他们加快了研究步伐,利用场效应又反复进行了实验谁知,继续实验中突然发生了与以前截然不同的效应这接踵而至的新情况大大出乎实验者的预料 人们的思路被打断了,制作实用器件的原计划不能不改变了,渐趋明朗的形势又变得扑朔迷离了然而肖克利小组并没有知难而退他们紧紧循着茫茫迷雾中的一丝光亮,改变思路,继续探索经过多次地分析、计算、实验,1947年12月23日,人们终于得到了盼望已久的“宝贝”这一天,巴丁和布拉顿把两根触丝放在锗半导体晶片的表面上,当两根触丝十分靠近时,放大作用发生了世界第一只固体放大器晶体管也随之诞生了在这值得庆祝的时刻,布

13、拉顿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仍然一丝不苟地在实验笔记中写道:“电压增益100,功率增益40,电流损失1/2.5亲眼目睹并亲耳听闻音频的人有吉布尼、摩尔、巴丁、皮尔逊、肖克利、弗莱彻和包文”在布拉顿的笔记上,皮尔逊、摩尔和肖克利等人分别签上了日期和他们的名字表示认同 巴丁和布拉顿实验成功的这种晶体管,是金属触丝和半导体的某一点接触,故称点接触晶体管这种晶体管对电流、电压都有放大作用 晶体管发明之后基于严谨的科学态度,贝尔实验室并没有立即发表肖克利小组的研究成果他们认为,还需要时间弄清晶体管的效应,以便编写论文和申请专利此后一段时间里,肖克利等人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中忙碌地工作着他们心中隐藏着一丝忧虑如果别

14、人也发明了晶体管并率先公布了,他们的心血就付之东流了他们的担心绝非多虑,当时许多科学家都在潜心于这一课题的研究1948年初,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柏杜大学的布雷和本泽报告了他们在锗的点接触方面所进行的实验及其发现当时贝尔实验室发明晶体管的秘密尚未公开,它的发明人之一布拉顿此刻就端坐在听众席上布拉顿清楚地意识到布雷等人的实验距离晶体管的发明就差一小步了因此,会后布雷与布拉顿聊天时谈到他们的实验时,布拉顿立刻紧张起来他不敢多开口,只让对方讲话,生怕泄密给对方,支吾几句就匆匆忙忙地走开了后来,布雷曾惋惜地说过:“如果把我的电极靠近本泽的电极,我们就会得到晶体管的作用,这是十分明白的”由此可见,

15、当时科学界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实力雄厚的贝尔实验室在这场智慧与技能的角逐中,也不过略胜一筹 晶体管发明半年以后,在1948年6月30日,贝尔实验室首次在纽约向公众展示了晶体管这个伟大的发明使许多专家不胜惊讶然而,对于它的实用价值,人们大都表示怀疑当年7月1日的纽约时报只以8个句子、201个文字的短讯形式报道了本该震惊世界的这条新闻在公众的心目中,晶体管不过是实验室的珍品而已估计只能做助听器之类的小东西,不可能派上什么大用场 的确,当时的点接触晶体管同矿石检波器一样,利用触须接点,很不稳定,噪声大,频率低,放大功率小,性能还赶不上电子管,制作又很困难难怪人们对它无动于衷然而,物理学家肖克利等人却

16、坚信晶体管大有前途,它的巨大潜力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于是,在点接触式晶体管发明以后,他们仍然不遗余力,继续研究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思索,肖克利瘦了,眼中也布满了血丝一个念头却在心中越来越明晰了,那就是以往的研究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人们不顾一切地盲目模仿真空三极管这实际上走入了研究的误区晶体管同电子管产生于完全不同的物理现象,这就暗示晶体管效应有其独特之处明白了这一点,肖克利当即决定暂时放弃原来追求的场效应晶体管,集中精力实现另一个设想晶体管的放大作用正确的思想终于开出了最美的花朵1948年11月,肖克利构思出一种新型晶体管,其结构像“三明治”夹心面包那样,把N型半导体夹在两层P型半导体之间这

17、是一个多么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啊!可惜的是,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研究和实验都十分困难直到1950年,人们才成功地制造出第一个PN结型晶体管 电子技术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晶体管的出现,是电子技术之树上绽开的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同电子管相比,晶体管具有诸多优越性:晶体管的构件是没有消耗的无论多么优良的电子管,都将因阴极原子的变化和慢性漏气而逐渐劣化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晶体管制作之初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随着材料制作上的进步以及多方面的改善,晶体管的寿命一般比电子管长100到1000倍,称得起永久性器件的美名晶体管消耗电子极少,仅为电子管的十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它不像电子管那样需要加热灯丝以产生自由电子一台晶体管

18、收音机只要几节干电池就可以半年一年地听下去,这对电子管收音机来说,是难以做到的晶体管不需预热,一开机就工作例如,晶体管收音机一开就响,晶体管电视机一开就很快出现画面电子管设备就做不到这一点开机后,非得等一会儿才听得到声音,看得到画面显然,在军事、测量、记录等方面,晶体管是非常有优势的晶体管结实可靠,比电子管可靠100倍,耐冲击、耐振动,这都是电子管所无法比拟的另外,晶体管的体积只有电子管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放热很少,可用于设计小型、复杂、可靠的电路晶体管的制造工艺虽然精密,但工序简便,有利于提高元器件的安装密度正因为晶体管的性能如此优越,晶体管诞生之后,便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以

19、及人们日常生活中1953年,首批电池式的晶体管收音机一投放市场,就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人们争相购买这种收音机接着,各厂家之间又展开了制造短波晶体管的竞赛此后不久,不需要交流电源的袖珍“晶体管收音机”开始在世界各地出售,又引起了一个新的消费热潮 由于硅晶体管适合高温工作,可以抵抗大气影响,在电子工业领域是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从1967年以来,电子测量装置或者电视摄像机如果不是“晶体管化”的,那么就别想卖出去一件轻便收发机,甚至车载的大型发射机也都晶体管化了 另外,晶体管还特别适合用作开关它也是第二代计算机的基本元件人们还常常用硅晶体管制造红外探测器就连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电池太阳能电池也都能用晶

20、体管制造这种电池是遨游于太空的人造卫星的必不可少的电源晶体管这种小型简便的半导体元件还为缝纫机、电钻和荧光灯开拓了电子控制的途径从1950年至1960年的十年间,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研究、开发与生产晶体管和半导体器件例如,纯净的锗或硅半导体,导电性能很差,但加入少量其它元素(称为杂质)后,导电性能会提高许多但是要想把定量杂质正确地熔入锗或硅中,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加热等方法才能实现而一旦温度高于摄氏75度,晶体管就开始失效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美国政府在工业界投资数百万美元,以开展这项新技术的研制工作在这样雄厚的财政资助下,没过多久,人们便掌握了这种高熔点材料的提纯、熔炼和

21、扩散的技术特别是晶体管在军事计划和宇宙航行中的威力日益显露出来以后,为争夺电子领域的优势地位,世界各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为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人们不惜成本,纷纷给电子工业以巨大的财政资助 自从1904年弗莱明发明真空二极管,1906年德福雷斯特发明真空三极管以来,电子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电子学真正突飞猛进的进步,还应该是从晶体管发明以后开始的尤其是PN结型晶体管的出现,开辟了电子器件的新纪元,引起了一场电子技术的革命在短短十余年的时间里,新兴的晶体管工业以不可战胜的雄心和年轻人那样无所顾忌的气势,迅速取代了电子管工业通过多年奋斗才取得的地位,一跃成为电子技术领域的排头兵现代电子技

22、术的基础诚然,电子管的发明使电子设备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是电子管体大易碎,费电又不可靠因此,晶体管的问世被誉为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解决了电子管存在的大部分问题可是单个晶体管的出现,仍然不能满足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的不断推广和电子产品发展的日趋复杂,电子设备中应用的电子器件越来越多比如二次世界大战末出现的B29轰炸机上装有1千个电子管和1万多个无线电元件电子计算机就更不用说了1960年上市的通用型号计算机有10万个二极管和2.5万个晶体管一个晶体管只能取代一个电子管,极为复杂的电子设备中就可能要用上百万个晶体管一个晶体管有3条腿,复杂一些的设备就可能有数百万个焊接点,稍一不

23、慎,就极有可能出现故障为确保设备的可靠性,缩小其重量和体积,人们迫切需要在电子技术领域来一次新的突破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引起了美国朝野的极大震动,它严重挫伤了美国人的自尊心和优越感,发达的空间技术是建立在先进的电子技术基础上的为夺得空间科技的领先地位,美国政府于1958年成立了国家航空和宇航局,负责军事和宇航研究,为实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轻量化,投入了天文数字的经费就是在这种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刺激下,在已有的晶体管技术的基础上,一种新兴技术诞生了,那就是今天大放异彩的集成电路有了集成电路,计算机、电视机等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设备不仅体积小了,功能也越来越

24、齐全了,给现代人的工作、学习和娱乐带来了极大便利那么,什么是集成电路呢?集成电路是在一块几平方毫米的极其微小的半导体晶片上,将成千上万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包括连接线做在一起真正是立锥之地布千军它是材料、元件、晶体管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 集成电路的问世是离不开晶体管技术的,没有晶体管就不会有集成电路本质上,集成电路是最先进的晶体管外延平面晶体制造工艺的延续集成电路设想的提出,同晶体管密切相关1952年,英国皇家雷达研究所的一位著名科学家达默,在一次会议上曾指出:“随着晶体管的出现和对半导体的全面研究,现在似乎可以想象,未来电子设备是一种没有连接线的固体组件”虽然达默的设想并未付诸实施,但是他为人

25、们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 后来,一个叫基尔比的美国人步达默的后尘,走上了研究固体组件这条崎岖的小路基尔比毕业于伊利诺斯大学电机工程系1952年一个偶然机会,基尔比参加了贝尔实验室的晶体管讲座富于创造性的基尔比一下子就被晶体管这个小东西迷住了 当时,他在一家公司负责一项助听器研究计划心系晶体管的基尔比不由自主地想把晶体管用在助听器上,他果然获得了成功他研究出一种简便的方法,将晶体管直接安装在塑料片上,并用陶瓷密封初步的成功使他对晶体管的兴趣与日俱增为寻求更大的发展,基尔比于1958年5月进入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当时,公司正参与美国通信部队的一项微型组件计划基尔比非常希望能在这一计划中一显身手强烈的自尊

26、促使他决心凭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进入这一计划于是,他常常一个人埋头在工厂,思考采用半导体制造整个电路的途径记不清多少次苦苦思索,多少回实验,多少次挫折,经过长时间的孤军奋战,到1959年,一块集成电路板终于在基尔比的手中诞生了 同年3月,这一产品被拿到无线电工程师协会上展出得克萨斯公司当时的副总裁谢泼德自豪地宣布,这是“硅晶体管后得克萨斯仪器公司最重要的开发成果”在晶体管技术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的集成电路,带来了微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 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降低了晶体管的成本,在1960年,生产1只晶体管要花10美元,而今天,1只嵌入集成电路里的晶体管的成本还不到1美分这使晶体管的应用更为广泛了 不仅如此,微电子技术通过微型化、自动化、计算机化和机器人化,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它正在冲击着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劳动生产、家庭、政治、科学、战争与和平 晶闸管又叫可控硅,有阳极、阴极和控制极,其内有四层PNPN半导体,三个PN结。控制极不加电压时,阳极(+)、阴极(-)间加正向电压不导通,阴极(+)、阳极(-)间加反向电压也不导通,分别称为正向阻断和反向阻断。阳极(+)、阴极(-)加正向电压,控制极(+)、阴极(-)加一电压触发,可控硅导导通,此时控制极去除触发电压,可控硅仍导通,称为触发导通。要想关断(不导通),只要电流小于维持电流就行了,去除正向电压也能关断。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