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浅析樱花与武士道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471983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8.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樱花与武士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樱花与武士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樱花与武士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浅析樱花与武士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浅析樱花与武士道(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国某某信息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浅析樱花与武士道 姓 名 : 黄海燕 班级、学号 : 0000班、00号 系 (部) :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 应用日语 指导教师 : 0000 开题时间: 2008-06-26 完成时间: 2009-11-26 2009年11月26日12目 录毕业设计任务书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答辩申请书3-4正文5-14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15答辩过程记录表16课 题 浅析樱花与武士道 一、 课题(论文)提纲0.引言1樱花与武士道在人们心中的形象1.1樱花日本的国花1.2.武士道的形象 1.2.1 优秀的一面 1.2.2 残忍的一面2.从樱花看日本人的审美观3

2、.从武士道看日本人的生死观4.结语二、内容摘要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猛禽比喻武士、英雄,在日本,有一句民间谚语说:“花要樱花,人要武士。”就是说,樱花是花中的第一,而武士则是诸种身份中的第一。本文对樱花,武士道在日本人心中的形象进行了分析,根据樱花与武士道所各自具有的不同气质,从日本的国花樱花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学符号着手,试图浅析了日本整个民族以恬淡、古雅、物哀,空寂为美,多愁善感,感怀留恋哀凄之美特有的审美观;从代表日本精神的武士道精神分析了与众不同的生死观。三、 参考文献1学习研究社.词典编辑部.日本纵横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谢群英.曾诚.美丽的岛国日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11.3王秀文.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4李中林.现代日本概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9.5(日)新渡户稻造 周燕宏 译 武士道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浅析樱花与武士道0000中文摘要: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猛禽比喻武士、英雄,在日本,有一句民间谚语说:“花要樱花,人要武士。”就是说,樱花是花中的第一,而武士则是诸种身份中的第一。本文对樱花,武士道在日本人心中的形象进行了分析,根据樱花与武士道所各自具有的不同气质,从日本的国花樱花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学符号着手,试图浅析了日本整个民族以恬淡、古雅、物哀,空寂为美,多愁善感,感怀留恋哀凄之美特有的审美观;从代表日

4、本精神的武士道精神分析了与众不同的生死观。关键字:樱花;武士道 ; 生死观 ; 审美观0引言关于日本人的日本民族整个的思想意蕴、价值标准和审美意识的研究世界各国包括日本本国都已经有许多先行成果。最著名的就有R.F.贝内迪克特的菊与刀,E.O.赖肖尔的论日本人,F.基甫尼的人是城,人是墙等等。的确,日本人具有与其他民族的人所没有的特征,而且这些特征影响着日本从精神到现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阐述了樱花和武士道在日本人心中的形象,并且通过樱花、武士道分析了日本人的审美观和生死观。1.樱花与武士道在人们心中的形象1.1樱花日本的国花日本素有“樱花之国”的美称,樱花是日本美的集中体现,樱花作为一种风

5、景、一种象征,甚至是一种精神,已成为日本特有的文化。它在日本被尊为国花,是大和精神的象征。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7日”,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樱花开放十天左右,那之后就像任务已完成,一下子就凋零了。让人感到纯洁,清澈。樱花的花瓣非常小,淡雅,单薄,让人怜爱,将一朵樱花采下来实在是微不足道,但千万朵樱花连成一片,汇成花的海洋,那场面就蔚为壮观,绚丽多姿了;满树花开,那摄人的美让人如堕梦里;飘然落下,生命短暂,它把春让给其他花草。樱花盛开得最美的时候,也就是它开始凋零的时候。所以它尽力活得好些,让生命像樱花一样,艳丽无比

6、。樱花是一种骤然开放骤然凋谢的花,盛开之时似云似霞极尽灿烂,在开得最绚烂之时就是凋谢之时,短时间之内,花瓣纷纷落地,树枝上仅剩花蕊与花梗,粉红色的花伴飘散殆尽,不剩一片。活着的时候一心一意的活着,每时每刻都竭尽全力生存,死时果断地抛弃一切求生之念。樱花在最美的一刻凋谢,让最美的形象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永恒更是符合日本人的心理。樱花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很特别的花,和富士山、东京塔一起成为日本的象征。但是,和其他的日本的象征不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上至天皇、朝臣、武士,下至农民、商人等民众,不管是男还是女,日本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把樱花当作自己的花来欣赏,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很久以前,樱花树是繁荣与丰收之神,

7、被人们所崇拜。之后,是古代上流社会贵族们的宠儿。江户时代,樱花成为真正的平民之花。像樱花一样,落得毅然。正是这一点与武士道一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才会被军国主义所利用。这样,樱花从很久之前开始就受到日本平民们的喜爱,之后在上流社会流传开,在日本的各个阶层,作为各自独特的文化,长时间发展起来。樱花拥有使人们各自的回忆苏醒的不可思议的力量。是恋爱的隐喻,也是活跃的生和灿烂的死亡这两方面的隐喻。有强烈集团意识的日本人一直认为樱花一齐开放,一齐凋零更为壮观。正如“若问何似大和魂,恰如朝日映山樱。”所说的那样,樱花与日本人由不可替换的羁绊联系在一起。已经溶入到日本人的血液中。樱花象征了从漫长的冬天

8、觉醒的蓬勃的春天。甚至樱花的性格就是日本人对自己人生的追求和希冀,只要日本人的这些民族心理不变,对樱花的喜爱就不会改变,樱花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带来光明的希望和勇气的心灵的故乡。 1.2,武士道的形象 武士道就像樱花是日本的象征一样,他也是日本这片国土上固有的花朵;尽管他没有可触摸的形状和形态,然而它却像道德气氛中的芳香,能够使人们意识到,人们依然还在他强有力的支配下,但他并不是保存在历史标本集中的一种美德的干枯标本。在日本人心中它也有残忍的一面 。1.2.1优秀的一面武士道注重“勇气”的培养,武士道认为,不是一味的向前,一味的牺牲,就是勇气。勇气的另一面就是沉着。也就是说,勇气必须借稳定的心情冷

9、静的表现出来。所谓冷静就是指静止状态的勇气。果敢的行为是勇气的动态表现,冷静就是勇气的静态表现。一个真正的武士一定会常保持稳定的心情,决不惊慌失措,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冷静。武士之所以为武士,就在于他知道战死沙场以成全忠节。应死时决不偷生,应活时决不轻生。武士道是为战士设定生存的理念,将他们由受雇的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真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崇尚正直、坚毅、简朴、胆识、礼节、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就能得到荣誉。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荣誉的信念,使得武士道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被敌人团团围住,仍然英勇厮杀的武士,以武士道的标准看,并非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样的行为乃是武士由衷忠诚

10、的具体表现。关于这一点,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不免有些奇怪,甚至是自杀的行为。武士道在考虑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时,根本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对一切果说,还在其次,让自己行动发挥效果才是正道。奋力一试,在这个过程中即使得一死,也比毫不尝试来得好,他们完全不用考虑自己的得失,而勇向前。武士道并非要人一味死战,不管胜算多寡,将自己陷入困境。武士必须智勇全,无谓的性命是错误而愚不可及的行为。像是经常出现的那城内守军开城迎击敌人的自杀行为,就得用武士道重新审视一番。出城迎击围攻城堡的敌军,不啻是自杀行为,但要是能牵制敌军,让领主有时间击退敌军,就是忠义和英勇的表现,而不是自我毁灭的冲动。1.2.2残忍的一面

11、武士道相传讲究义、忍、勇、礼、诚、名誉、忠义等德目,但实际上是残酷无情,惨不忍睹。中世纪的镰仓时代,源氏家族亲兄弟(源义朝、源为义、源为朝),骨肉相克杀戮,而断了源氏的正嗣。又如因北条氏的策谋,功臣们也就断了命脉。日本战国时代的无情,都有血淋淋的杀戮史为佐证。有杀主君的,松永弹正叛逆弑君即将军义辉;有杀父亲的,斋藤义龙杀其父斋藤道三;有杀兄长的,今川义元为了继承家主地位,在长兄死后,杀戮次兄以及其一切支持家臣;有杀亲子的,江户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听织田信长的话,命其亲生长子德川信康自害死亡。日本武士的残酷不人道,比比皆是,从此也可以看出武士道精神的另一真实面。有一个令人起鸡皮疙瘩的故事。江户

12、屋敷的看守仓库者堀江三右卫门,偷了库存的金银,被逮捕逼出口供之后,即下令“大罪人,折磨死”。于是先将他身体中的体毛烧光,剥他的指甲,切断他的脚筋,用锥磨等工具给他种种折磨,但他不哀声大叫,连脸色都不改变。最后就斩开他的脊背,用热烫的酱油浇洒其上,他即躯体折弯而死。2从樱花看日本人的审美观 江户时代,通过杂交培养出多种园艺品种,观樱之风气便开始盛行。虽然樱花花期一般只有10天,但它已经成为日本人审美意识最合适的象征一种瞬间即逝的美。樱花的颜色相当单调,一般是白色或者粉红色,开放时也开得淡然清丽,似有保留,于其它大部分花比起来总让人有一种朴实之美感,这正符合日本人“恬淡”、“古雅”的审美观。一阵风

13、雨过后原本满树的花一夜之间便凋落得只剩枝干和花梗,不得不让人感怀世事无常,多愁善感,但是它们不惜在美的瞬间求的永恒的静寂,“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是一种美的体现。日本人的美意识中存在着一种瞬间美的理念。即赞美美的短暂,日本人拿樱花自比,追求瞬间的生命的闪光,企图在死灭中求的永恒的静寂,以“物哀”为美。樱花遍布日本列岛南北各处,被日本人奉为生命的象征,樱花花骨朵小,开花时热烈灿烂得令人心醉,但是樱花的花期很短,只有七天,易开易落。一片一片的樱树林聚在一起就很漂亮,那满山遍野的樱花如云似霞,真是蔚为壮观。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

14、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当满树灿烂的樱花随风飘落,曾经的辉煌片刻间化为乌有,感伤的日本人总是把它与人生苦短、世事无常联系起来,“与其因为飘落而称无常,不如说突然盛开是无常,因无常而称作美,故而美的确是永远的。”日本民族从自然界的花开花落,联想到了生命的生死荣枯。在日本人的生命体验中,人与大自然就像树叶和树干一样,叶落树犹生,一个短暂即逝,一个天长地久。自然风物的随季荣枯不仅触发了日本人对于“好景不常”、“人生苦短”的浓重伤叹,而且使日本民族体验到了那种虽与自然风物同根同源却不能同体同归的无常感和孤寂感这种孤寂,虽源生于自然感悟,但却通向了人类生命本体意义上的孤独。正是这

15、种“孤独”使“寂”的美意识中又含有了悲壮、崇高的意蕴。当这种无常感和孤寂感渗透进了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中时,它必然产生一种解脱、超越的渴求,这就为禅宗美学的传入提供了空间,为“空寂”的形成开辟了道路。日本人虽然由自然风物的随季荣枯而感伤生命的短暂,但是却并不是一味的感时伤逝。他们从生的短暂之中还感悟到了生的喜悦,进而得出对生的珍视。正像东山魁夷在美的心灵一文中所说的一样:“自然在时刻变化着,观察自然的我们每天也在不断变化着。如果樱花永不凋谢,圆圆的月亮每天夜晚都悬挂在空中,我们也永远在这个地球上存在,那么,这三者的相遇就不会引起人们丝毫的感动。在赞美樱花美丽的心灵深处,其实一定在无意识中流露出珍

16、视相互之间生命的情感和在地球上短暂存在的彼此相遇时的喜悦。”总之,植物美学观是“空寂”美意识产生的基础。在植物美学观中已经孕含了“空寂”美意识的种子。正是由于有植物美学观这一块肥沃的土壤,“物哀”、“空寂”美意识才可能升华成为日本民族审美的最高境界。3从武士道看日本人的生死观“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于生死两难之际,要当机立断,首先选择死。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觉悟而勇往直前。”死亡观就是武士道的精髓所在。在我们看来,武士道的“无目的死”是没有价值的,他们对生命的冷漠态度也令人发指。但是,山本常朝的死亡观念,不是一时冲动的即兴狂言,包含了日本人对待外来文化、自身生存的理解。山本常朝有两

17、位导师:一个是湛然禅僧。和尚教导他,无念即是正念,行动就是无邪的无住念,故人生可由武士道直入佛门,即武士道忠于主君孝行双亲慈悲心。另一导师是佐贺藩的儒者石田一鼎,儒家精神熏陶了他的“不可为而为之”刚强之勇和担当意识。但佛学中的不杀生规戒和反对自行了断生命的态度,却被日本的武士道抛弃了。 武士道最光彩的时候,就是他抛洒热血效命疆场的时候。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豪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武士道认为:他们自杀并非因为输不起,也不是因为失败而感到羞耻才因屈辱而自杀,武士并没有这么脆弱,自杀是因为感到自己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

18、愿已经了解,自己的一生已经不可能有更大的辉煌了。 比如一个武士,因为仰慕一个剑术高手而很想跟他决斗,自己穷尽精力刻苦练习,多年准备之后终于有了这个机会,此人把这场决斗看做是自己一生最光辉的时刻,好象自己就是为等待这场决斗才生存的。但一交手,却发现自己根本不是对手。 失败的武士自杀了,并非因为感到后悔和屈辱,而是感到很大的满足,感到自己一生的目标已经实现了,自己努力了,得到机会了,在决斗中自己的人生放出了最大的光辉,在这光辉之后人生应该嘎然而止,不该再有什么留恋。 武士的自杀并非如我们所想的是要洗刷耻辱,或是输不起,正相反这是源于其自己对生命的一种觉悟,一种对自己已经达到顶峰的一种判断,是一种满

19、足。 “武士道是对死的一种觉悟”,武士道的理想境界不是生存,而是死亡。 所谓武士道精神,是果断地死、毫不留恋地死、毫不犹豫地死。一般人对生命执著,武士道则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只有死是真诚的,其他的功名利禄都是梦幻。当一个人舍弃名利,以死身来义勇奉公时,就可以看到这世间的真实。武士道标榜的是精神上的优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这就是日本武士道强人一等的道德律。武士道认为死是生的一部分,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死是对集体责任的承担和忠诚,死是一种律己的行为,应该被宽恕,自杀是维护个人尊严的一种行为,是个人自由的权利。在日本,武士道一直都是他们的精神与

20、原动力,也正是因为日本人对武士道精神的崇高敬仰和向往才有今天他们这种独特的生死观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4结语日本人特有的岛国民族心理使得日本人对樱花、武士道的美的欣赏具有有别于其它国家民族的独特之处,以“物哀”,“空寂”为美的审美观和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等诸多心理特征。日本的民族性格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日本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日常的生活方式不断改变,日本人的性格、心理和思维方式也许会渐渐改变,或许在很久的将来日本人对樱花的偏好,对武士道精神的崇尚也会改变。参考文献:1学习研究社.词典编辑部.日本纵横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2谢群英.曾诚.美丽的岛国日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1.3王秀文.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2.4李中林.现代日本概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9.5(日)新渡户稻造 周燕宏 译 武士道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