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二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4685933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二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二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二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中华文化勃兴二(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

2、位思想家的主张一、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活动):请给孔子先生做一个名片,那我们该如何介绍呢?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学生讨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和学说是什么? (主张恢复西周的奴隶制度,提出“仁”的学说。) (讲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最高的道德准则什么是“仁”?包含一切美德“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苦役和任意刑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主而主人,己欲达而达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苛政猛于虎”(相关知识联系)语文教学“论语十则”(学

3、生阅读)1、44页“文献资料栏”孔子的三段话,“动脑筋”: 孔子这三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他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小结)归纳孔子的主要思想文化成就。结合语文课文论语,启发学生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2、 指导学生读47页“自由阅读卡”,讨论回答: “曲阜三孔中,哪一项是纪念孔子用的?哪一项是孔氏家族的墓地?哪一项是专门给孔子后代居住的房屋?这说明孔子在历史上有什么样的

4、地位?” (孔庙,孔林,孔府,他在我国古代备受尊崇。)(小结) 后来,孔子的学法成为封建文化的传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在今天孔子的老家山东曲阜,能看到规模宏大的孔府,孔庙,孔林。(知识应用):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为什么? (论语、春秋、诗经)(小知识):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3、你认为怎样评价孔子才合理? (他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反对苛政、兴办教育,具有进步作用。但是,他主张恢复旧制度、轻视耕田种菜,显然是错误的。)导入下一问题:过渡设问:除了孔子之

5、外,当时还有哪些思想家呢? 拿出词典,查阅“三教九流”的含义。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二、思想家老子:1、播放幻灯片,老子(简介)老子生平: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道家创始人2、(阅读讨论)P45,动脑筋 1、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软的东西未必短暂,柔可以克刚。这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2、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中是否有用? (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经过努

6、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3、 请你举例说明上面几种现象。(最好能联系自身经历过的事情来说明)(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归纳):老子的辨证思想对立与变化的观点。思想: 1、“道”万物的本原,宇宙的最高准则 “无”无为而治,反对法治和礼治 2、朴素的辩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相成三、百家争鸣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姓名时期著作主 要 思 想孔子春秋晚期春秋提出“仁”,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谦虚好学老

7、子春秋晚期道德经认为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孟子战国孟子反对一切战争,用“仁政”治国,使自然资源能够持续利用荀子战国荀子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去办事庄子战国庄子治国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战国改革,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战国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2、(阅读思考回答)战国时期有哪几家著名的学派?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春秋晚期开创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是谁? (孔子)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两个?(孟子、荀子) 其中哪一个主张保护环境?(孟子)(小结)孟子的生平:名轲,

8、战国中期邹国人,受业于子思之门人,曾游历数国,阐述其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春秋晚期开创道家学派的思想家是谁?(老子)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是哪一个?(庄子)其中哪一个的主张与荀子相反? (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小调查):你读过庄子这本书么,你能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寓言故事么? 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望洋兴叹、吐故纳新、贻笑大方、邯郸学步战国末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是谁?(韩非)这时最强大的国家是哪一个?(秦)秦国国君为什么最赏识韩非的主张?(秦国想要灭掉其他六国,必须通过

9、改革、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来增强力量。)简介韩非子和李斯的故事 韩非子是战国后期韩国人,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当时韩国很弱,常受邻国的欺凌,他多次向韩王提出富强的计策,但未被韩王采纳。他写了孤愤等文章,集为韩非子一书,这些文章为秦王嬴政读到,极为赞赏。当韩非作为韩国的使臣来到秦国时,李斯妒忌其才能,加以陷害,韩非逼迫服毒自杀。 韩非子的思想: 1、历史是不断进步的 2、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理论,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只有实行严刑重罚,统治才能巩固 (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春秋晚期的“兵家鼻祖”是谁?(孙武)战国时期反对空谈主义的军事家是谁?(孙

10、膑)其中与成语“围魏救赵”有直接关系的是谁?(孙膑)你能给大家介绍孙子兵法中有哪些著名的观点?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十击一,以众击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不战而屈人之兵”4、 本课小结: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主要历史条件是什么?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背景):生产力发展(牛耕和铁农具的作用)引发社会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确立)为思想文化的活跃提供了自由的空间(诸子百家、百家争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礼”学说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

11、解孔子的“仁”、“礼”的思想内涵,并根据学生阅读、探讨的情况,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概念。相关学科的联系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出下一项内容,使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线索。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学生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导入部分已有对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活跃背景的分析,这里着重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中“儒、道、法”代表人物的思想内容,并通过对其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消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善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以图表形式(内容含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孔子与百家争鸣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出儒、道、法三家的思想特征由教师指导(以探讨方式提出参考意见,不作最后结论)、学生参与(允许提出不同意见),从两方面进行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