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试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20467290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620.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CO2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CO2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CO2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CO2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O2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试(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装 订 线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化工专业实验 指引教师: 成绩:_ _实验名称: C2临界状态观测及P关系测试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及原理三、实验内容及实验环节 四、数据记录及解决五、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六、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七、分析和讨论 一、实验目的、理解CO临界状态的观测措施,增长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结识。、增长对课堂所讲的工质热力状态、凝结、汽化、饱和状态等基本概念的理解。3、掌握CO的p-v-t关系的测定措施,学会用实验测定实际气体状态变化规律的措施和技巧。 、学会活塞式压力计,恒温器等热工仪器的对的使用措施。二、实验设备及

2、原理1、图实验台本体实验台本体如图所示。其中1高压容器;2-玻璃杯;-压力机;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恒温水套;-承压玻璃杯;9CO2空间;0温度计。2、对简朴可压缩热力系统,当工质处在平衡状态时,其状态参数p、v、t之间有: 或 ()本实验就是根据式(1),采用定温措施来测定CO2的p-v-t关系,从而找出CO2的p-v-t关系。实验中,压力台油缸送来的压力由压力油传入高压容器帮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O气体的承压力玻璃管容器,CO2被压缩,其压力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温度由恒温器供应的水套里的水温来调节。实验工质二氧化碳的压力值,由装在压力台上的压力表读出

3、。温度由插在恒温水套中温度计读出。比容一方面由承压玻璃管内二氧化碳柱的高度来测量,而后者根据承压玻璃管内径截面不变等条件来换算得出。3、抽油、充油操作由于压力台的油缸容量比容器容量小,需要多次从油杯时抽油,再向主容器管充油、充油的操作过程非常重要,若操作失误,不仅加不上压力,还会损坏实验设备。因此,务必认真掌握,其环节如下:(1) 关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启动压力台油杯上的进油阀。(2) 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所有退出。这时,压力台油缸中抽满了油。(3) 先关闭油杯阀门,然后启动压力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两个阀门。(4) 摇进活塞螺杆,使本体充油。如此交复,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

4、表读数为止。(5) 再次检查油杯阀门与否关好,压力表及本体油路阀门与否启动。若均已调定后,即可进行实验。() 再次检查油杯的进油阀与否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与否启动。温度与否达到所规定的实验温度。如条件均已调定,则可进行实验测定。承压玻璃管(毛细管)内C2的质面比常数值的测量措施测定承压玻璃管内CO质量不便测量,而玻璃管内径或截面积(A)又不易测准,因而实验中采用间接措施来拟定CO2的比容,觉得C2的比容v与其高度是一种线性关系。具体措施如下:a)已知O2液体在20,9.Pa时的比容(2、.P)=0.00117M3k。)实际测定实验台在20,8MPa时的液柱高度ho(m)。(注

5、意玻璃管水套上刻度的标记措施)c) 其中:K-即为玻璃管内2的持面比常数。因此,任意温度、压力下O的比容为: 式中:任意温度、压力下水银柱高度。承压玻璃管内径顶端刻度。三、实验内容及实验环节1、接通恒温浴电源,调节恒温水到所规定的实验温度。2、砝码式压力计抽油,措施参见原理部分。、测定低于临界温度t0时的等温线及K值(1)将恒温器调定在t=2,并保持恒温。()调节压力。当玻璃管内水银柱升起来后,应足够缓慢地摇进活塞螺杆,以保证等温条件。否则,将来不及平衡,使读数不准。(3)按照合适的压力间隔取h值。()注意加压后CO的变化,特别是注意压力和饱和温度之间的相应关系以及液化、汽化等现象。要将测得的

6、实验数据及观测到的现象一并填入表。、测定=2t时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相应关系。5、测定临界参数,并观测临界现象。()按上述措施和环节测出临界等温线,并在该曲线的拐点处找出临界压力c和临界比容vc,并将数据填入表1。(2)观测临界现象。a)整体相变现象由于在临界点时,汽化潜热等于零,饱和汽线和饱和流线合于一点,因此这时汽液的互相转变不是象临界温度如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体现为渐变过程,而这时当压力稍在变化时,汽、液是以突变的形式互相转化。)汽、液两相模糊不清的现象处在临界点的C具有共同参数(、v、t),因而不能区别此时O是气态还是液态。如果说它是气体,那么,这个气体是接近液态的气体;

7、如果说它是液体,那么,这个液体又是接近气态的液体。下面就来用实验证明这个结论。由于这时处在临界温度下,如果按等温线过程进行,使CO压缩或膨胀,那么,管内是什么也看不到的。目前,我们按绝热过程过程来进行。一方面在压力等于7M附近,忽然降压CO2状态点由等温线沿绝热线降到液区,管内CO2浮现明显的液面。这就是说,如果这时管内的C2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区很接近,可以说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我们在膨胀之后,忽然压缩CO2时,这个液面又立即消失了。这就告诉我们,这时O液体离气区也是非常接近的,可以说是接近气态的液体。既然,此时的O2既接近气态,又接近液态,因此能处在临界点附近。可以这样说:临界状

8、态究竟如何,就是饱和汽、液分不清。这就是临界点附近,饱和汽、液模糊不清的现象。、测定高于临界温度时的定温线。将数据填入原始登记表。四、数据记录及解决(1)K值的测定h/co/cm/cmk/(/ )2.0322.3计算示例:hh-ho=6203.2k=h/v00/0.001=3(k/ m )(2)数据表温度/Mahcmh/cm(/)204.02.32.30.06344.52.0.0000805.001.5.677729.616.0.0608157688.80.00212561.3.50.00182064.1457.0.3.0.0010910.006.2.200124636.867.70.02.5

9、.817.014.00.0011.21500212.007729.38.15.50.0578.161.603883.43.5.5.0013.7076.00187.857.20001388.00710.0128357.04.0.0046534.0403.2940.0107694.5028.50000985024.621.0.007.19616.06816.91900502.0.11.0004212计算示例:以第一组为例h/k=2./(73*10)=2.3(m/kg )(3)饱和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数据KsMPalgPslgPs(理论)29.155.293.723.752.6.88.763730.2

10、.433.83869计算示例:以第一组为例logP(理论)=.7331608/(T+97.7)=7.7631-166.08(93.17.7)=3.758五、实验成果及误差分析1在P-V图上绘制等温线图1,实验测得C 等温线原则等温线:图,原则C等温线2、用实测的蒸汽压数据和计算的蒸汽压数据在P-T图上分别作蒸汽压曲线图3.实测蒸汽压数据与理论蒸汽压数据比较图由实验数据拟合出的noine常数(解三元方程组得)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常数实验值理论值误差.0.763313.1B139-1566084.3%C10.289787.4%3.临界比容Vc实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实验值/(m3kg)理论值(/)

11、19881;c𝑇c/𝑃𝑉=3𝑇c𝑃c0.00200161930075七、分析和讨论.比较实验等温线和原则等温线可得,两图总体上比较相近,曲线的形状和趋势相似,这阐明实验成果与实际相符,实验比较成功。同步,实验成果存在着一定误差,其因素重要有如下方面:未等恒温槽温度稳定下来就开始实验;活塞螺杆摇动过快,使2温度发生变化,未等系统达到稳定就读数;压力表敏捷性较差,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实验数据不够多,特别是等温线拐点处数据不够密集,导致曲线不精确;超临界等温线取的温度不够高,导致部分超临界等温线与露点线重叠。2.实验测得的蒸汽压数据基本符合Antine方程,但仍略有误差,一方面实验数据有一定误差,另一方面Anti方程也不是非常精确。可惜未能拟合出测得PT曲线的Atone常数,也许是由于实验数据太少的因素。从临界比容Vc的比较可以得到,实验值与实验书上提供的理论值较接近,误差不不小于%。由于临界状态的C2严重偏离抱负气体状态,因此根据抱负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得到的比容值远不小于理论值。而范德华方程有很大的局限性,根据范德华方程得到的值也不小于理论值,但要比抱负状态方程更接近实际。4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临界现象有了直观的理解,观测到了临界乳光现象、汽液两相突变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