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黄恕伯).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466987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8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材分析(黄恕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教材分析(黄恕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教材分析(黄恕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资源描述:

《教材分析(黄恕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分析(黄恕伯).ppt(6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黄恕伯 05.8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3-1、 3-2模块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黄恕伯 2005.8. 黄恕伯 05.8 (一)新教材和原教材的 章节结构对比 黄恕伯 05.8 新 第一章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2 库仑定律 3 电场强度 4 电势能和电势 5 电势差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7 电容器与电容 8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原 第十三章 一、电荷 库仑定律 二、电场 电场强度 三、电场线 四、静电屏蔽 五、电势差 电势 六、等势面 七、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八、电容器的电容 九、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十、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电势能、电势、 电势差的知识线 索不同 电势能、

2、电势、 电势差的知识线 黄恕伯 05.8 新 第二章 恒定电流 1 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 2 电动势 3 欧姆定律 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5 焦耳定律 6 电阻定律 7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8 多用电表 9 实验: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10 简单的逻辑电路 原 第十四章 恒定电流 一、欧姆定律 二、电阻定律 电阻率 三、半导体及其应用 四、超导及其应用 五、电功和电功率 六、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七、电压表和电流表 增 加 黄恕伯 05.8 新 第三章 磁场 1 磁现象和磁场 2 磁感应强度 3 几种常见的磁场 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 5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6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3、原 第十五章 磁场 一、磁场 磁感线 二、安培力 磁感应强度 三、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质谱仪 六、回旋加速器 黄恕伯 05.8 第四章 电磁感应 1 划时代的发现 2 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4 楞次定律 5 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 6 互感和自感 7 涡流 第十六章 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楞次定律 四、椤次定律的应用 五、自感现象 六、日光灯原理 七、涡流 增加 黄恕伯 05.8 新 第五章 交变电流 1 交变电流 2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路的影响 4 变压器

4、 5 电能的输送 原 第十七章 交变电流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二、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三、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四、变压器 五、电能的输送 六、三相交变电流 黄恕伯 05.8 新 第六章 传感器 1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2 传感器的应用(一) 3 传感器的应用(二) 4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原 第二册(必加选) 阅读 电容式传感器 阅读 动圈式话筒原理 实验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黄恕伯 05.8 总的感觉 一 、 结构方面: 大体继承了原教材的基本结构和线 索 , 对此 , 不会造成教学不适应的问题 。 二 、 内容方面: 新增加的知识内容不多 ( 传感器 、 门电路 ) 。 而

5、且在编写这些新内容时 , 注重基础性 、 连 贯性和可读性 , 新教科书在知识上不会有大的困难 。 三 、 理念方面: 新教科书重视 “ 过程 “ 目标的落实 , 重视 “ 情感 ” 目标的体现 , 重视联系学生生活 、 社会实 践和现代科技 。 如何在新教科书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进 一步创造 ,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 这是实施 新课程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 黄恕伯 05.8 (二)教材分析、介绍 和教学建议 黄恕伯 05.8 一、进一步完善了静电学中知识链 黄恕伯 05.8 电 场 力 电场强度 电 势 差 电 势 电 势 能 电场力的功 电场力做 功与路径 无关 试探电荷在场中

6、某点受的电场力 与电荷量的比值 跟试探电荷无关 E F/q 和重力与重 力势能类比 WAB EpA EpB 试探电荷在电场 中某点的电势能 与电荷量的比值 跟试探电荷无关 Ep /q 电场中两点电势 之差叫电势差 UAB A B E数值等于沿 场强方向单位 距离的电势差 U Ed 黄恕伯 05.8 电 场 力 电场强度 电 势 差 电 势 电 势 能 电场力的功 试探电荷在电场 中某点的电势能 与电荷量的比值 跟试探电荷无关 电场力做 功与路径 无关 电场中两点电势 之差叫电势差 试探电荷在场中 某点受的电场力 与电荷量的比值 跟试探电荷无关 E数值等于沿 场强方向单位 距离的电势差 E F/

7、q WAB EpA EpB Ep /q UAB A B U Ed 和重力与重 力势能类比 黄恕伯 05.8 电 场 力 电场强度 电 势 差 电 势 电 势 能 电场力的功 电势定义:单位正电荷 由该点移到参考点 ( 零 电势 ) 电场力所做的功 定义 : UAB WAB / q 电 势 电 势 差电 势 能 和重力与重 力势能类比 电场强度 电 场 力静电力做功与路 径无关没有证明 原教材中的 有关知识链 电场力的功 黄恕伯 05.8 定义式 决定式 电场强度 F / q (点电荷) 电 势 E / q (点电荷) 电 容 Q / U (平行板电容器) 上述教材的设计有利于知识的类比: 电

8、阻 U / I (金属导体) 黄恕伯 05.8 二、建立了静电现象和恒定电流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对第二章中 “ 通电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 、 导体 内部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运动 ” 的认识 , 跟第 一章中 “ 导体内部场强为零 、 导体是一个等势体 ” 的说法不符 , 感到困惑 。 新教科书本章教材的第一节课 , 便在静电场知识的 基础上 , 通过分析 , 引入恒定电场的概念 , 建立了 静电现象跟恒定电场之间的内在联系 。 黄恕伯 05.8 M N E0 F Fn Ft A B 假设在电源正、负 极之间连一根导线 黄恕伯 05.8 意图: 建立第一、第二两章的联系,消除困惑 M N E0

9、F Fn Ft 假设在电源正、负 极之间连一根导线 A B M N E0 M N E E E0 E 导线内很快形成沿 导线方向恒定电场 经历一次由不平衡到动态平衡的变化分析过程 为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黄恕伯 05.8 三、重视对知识线索的进一步规划和设计 1.串联和并联电路 黄恕伯 05.8 关于串、并联电路的主要知识线索 串、并联电路 的电压关系 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 根据电势差的 概念理论分析 串、并联电路 的电流关系 A B C D a b c d b1 c1 d1 a1 根据“电荷分 布稳定”分析 得出 导线上堆积电 荷分布稳定 导线内恒定电 场的形成过程 电流表

10、和电压表 (及量程改变) 建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模型 A V 第三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电压表和电流表 一个电压可 读的大电阻 一个电流可 读的小电阻 黄恕伯 05.8 2004高考“理综 ”第 22题 从电压表的电路模型思考 , 本 题实际上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 。 黄恕伯 05.8 三、重视对知识线索的进一步规划和设计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用实验的方法得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优点也有缺陷 优点: 增强了实践意识 提高了探究能力 缺陷: 学生对内电压的测量难以理解 实验可以得到 “ 内 、 外电压之和等于一个常数 ” 的 结论 , 但如何跟电动势发生联系 , 难从本

11、质上说明 。 黄恕伯 05.8 三、重视对知识线索的进一步规划和设计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课程 标准 要求: “ 理解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教科书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以 利于对该定律的理解。 推导的核心过程是分析闭合电路以下三处的能量转化 外电路: E外 I2R t 内电路: E内 I2 r t 电池化学反应层: W E I t 这需要一个清晰、合理、不断深化的教学线索 黄恕伯 05.8 电池化学反应层 E I t 内电路 I2 r t 外电路 I2R t 第 2节课文 非静电力移送电荷 做的功等于其电势能 的增加量 。 电动势与非静电力 做功的关

12、系 E W/q 练习题:根据电动 势计算非静电力做功 根据 “ 电场力做功 , 电势能减小;非静 电力做功 , 电势能增 ” 分析闭合电路各 点的电势高低关系 。 一个沿电流方向电势高低变化的直观图 在图中分清哪是内电路、哪是外电路 在内、外电路电势降落处应用焦耳定律 根据能量守恒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通过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用断路和短路两种极端情况深化对定律的理解 链 4 链 6 本节课 的结构 和线索 黄恕伯 05.8 四、把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关于决定金属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a 和 b :长度不同 探究方案一 a V V V V b c d a 和 c :横

13、截面积不同 a 和 d :材料不同 黄恕伯 05.8 四、把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 关于决定金属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1. 理论分析导体电阻跟长度的关系; 探究方案二 一个导体 , 可以把它看成是由 n段相同长度 、 横截面 积的同样导体串联而成的 。 2. 理论分析导体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 一个导体 , 可以把它看成是由 n股相同长度 、 横截面 积的同样导体并联而成的 。 3. 实验探究导体电阻跟材料的关系; 可以取不同长度 、 横截面积 、 不同材料的导体进行实 验 。 ( 探究不同材料比例常数 ) 黄恕伯 05.8 图中电源的电动势 1.5 V,内阻 0.5 ,电流表满偏 电

14、流 10mA,电流表电阻 7.5 , A、 B为接线柱。 (1) 用导线使 A、 B 短路,此时,应把可变电阻 R1调节为多少才能 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 一个例题 (2)调至满偏后保持 R1的值不变 , 在 A、 B间接入一个 150 的定值电阻 R2, 电流表指 针指着何处 ? (3)如果 A、 B间接另一电阻 R, R的值和 电流表读数 I 有什么关系 ? G A B 导线 电阻 R2 R1 E r 5mA R 1.5/I -150 五 、 把习题教学的体验跟物理知识的构建结合起来 如果电流表 10mA刻度标为 “ 0”, 把 5mA刻度标为 150”, 把 0mA刻度标为 “ ”, 把

15、其它电流刻度都按 R 1.5/I -150 转换成 电阻 刻度 , 它岂不成了一个能直接测量电阻的仪器 ? 142 欧姆表 关于欧姆表的教学 黄恕伯 05.8 (2)调至满偏后保持 R1的值不变 , 在 A、 B间接入一个 150 的定值电阻 R2, 电流表指 针指着何处 ? (3)如果 A、 B间接另一电阻 R, R的值和 电流表读数 I 有什么关系 ? G 5mA R 1.5/I -150 教学中还可以进一步配合真实的演示实验 , 呈现习题的答案 和刻度改装的过程 , 把习题教学 、 实验 、 刻度改装和新课教学融 合在一个真实的 、 视听同步的过程中 。 五 、 把习题教学的体验跟物理知

16、识的构建结合起来 142 图中电源的电动势 1.5 V,内阻 0.5 ,电流表满偏 电流 10mA,电流表电阻 7.5 , A、 B为接线柱。 (1) 用导线使 A、 B 短路,此时,应把可变电阻 R1调节为多少才能 使电流表达到满偏电流? 一个例题 关于欧姆表的教学 黄恕伯 05.8 教科书只有单向传递信息的功能 , 它只能通过文字 和图形把信息提供给读者 , 教科书无法收集读者的信息 , 更不可能对读者的信息在教学现场中进行反馈 。 因此 , 有呼有应的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一步 创造 。 本章 “ 多用电表 ” 一节 , 教科书为教师设计双边 活动的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

17、架 。 六 、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黄恕伯 05.8 上图中 , 甲 、 乙 、 丙分别是电流表 、 欧姆表和电压表 的示意图 。 下图是一个单刀多掷开关 , 通过操作开关 , 接线柱 B 可以 接通 1, 也可以接通 2或 3。 现在要使 B 接通 1时 , 能像图甲那样成为电 流表 , 接通 2时像乙那样成为电阻表 , 接通 3时像丙那样成为电压表 , 这就成了一个简单的多用电表 。 讨论一下 , 这个多用电表的电路图是 怎样的 ? 请对照两个图 , 把它在下图基础上画出来 。 做一做 A A 甲 乙 丙 R1 R2 A A A A B B B 1 2 3 A B 黄恕

18、伯 05.8 1 2 3 A B A A 甲 乙 丙 R1 R2 B A A B A A B R1 R2 A 黄恕伯 05.8 6 B 1 A G 2 3 4 5 A S 下面是一个多量 程多用电表的电路示 意图 , 电流 、 电压 、 电阻各有两个量程 。 请谈一谈:开关 S 调 到哪两个位置上多用 电表测量的是电流 ? 调到哪两个位置上测 量的是电压 ? 调到哪 两位置上测量的是电 阻 ? 两个位置中哪个 位置测量的量程大 ? 在识别电阻档和 电压档电路时 , 可以 把虚线框内的电路当 成一个电流表 。 说一说 E1 E2 黄恕伯 05.8 楞次定律 七 、 提供科学探究教学设计的思路 黄

19、恕伯 05.8 感应电流方向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磁铁磁场方向 B感 和 B铁 方向关系 N 极向下插入时 S 极向下插入时 一次 关于楞次定律的探究 课堂教学摘录 N S 当磁铁插入线圈时 , 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大 , 当磁铁 抽出线圈时 , 线圈中的磁通量减小 。 下面探究磁通量增 大和减小时线圈中感应电流方向的特点 。 ( 1) 线圈中磁通量增大时: 可得出的结论: _。 感应电流方向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磁铁磁场方向 B感 和 B铁 方向关系 N 极在下抽出 时 S 极在下抽出 时 根据以上 ( 1) 和 ( 2) 的结论 , 进一步概括得出: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 和磁通量变化的关系为: _

20、. 逆时针 向上 向下 相反 顺时针 向下 向上 相反 顺时针 向下 向下 相同 逆时针 向上 向上 相同 怎么事先就知 道要比较 B感 和 B铁 方向关系? 怎么事先就知道表 中要列一个 “ 感应 电流磁场的方向 ” ? ( 2) 线圈中磁通量减小时: 可得出的结论: _。 增加 , 相反 减小 , 相同 阻碍 变化 黄恕伯 05.8 黄恕伯 05.8 感应电流方向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磁铁磁场方向 N 极向下插入时 S 极向下插入时 关于楞次定律的探究 N S 当磁铁插入线圈时 , 线圈中的磁通量增大 , 当磁铁 抽出线圈时 , 线圈中的磁通量减小 。 下面探究磁通量增 大和减小时线圈中感应

21、电流方向的特点 。 线圈磁通量增大的情况: 线圈磁通量减小时情况: 感应电流方向 感应电流磁场方向 磁铁磁场方向 N 极在下抽出时 S 极在下抽出时 根据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可知 , 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通量变化的关系 为: _ . 逆时针 向上 向下 顺时针 向下 向上 顺时针 向下 向下 逆时针 向上 向上 黄恕伯 05.8 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 感应电流的 磁场方向 感应电流 的方向 楞次 定律 右手 螺旋 定则 明确研 究的对 象是哪 一个闭 合电路 该电路磁通 量如何变化 该电路磁场 的方向如何 黄恕伯 05.8 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 感应电流 的方向 明

22、确研 究的对 象是哪 一个闭 合电路 感应电流的 磁场方向 该电路磁通 量如何变化 该电路磁场 的方向如何 楞次定律描述 的就是这三个 量之间的关系 楞次定律描述 的就是这三个 量之间的关系 楞次 定律 右手 螺旋 定则 思路:它不单用来 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黄恕伯 05.8 基本要求 : 八 、 实验 统一 、 基本的要求和灵活 、 多样的方法相结合 实验原理: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 测出电路中除电动势 、 内阻以外有关物理量 , 利用图象或计算 , 求出电动势和内阻 。 数据处理:用图象分析时 , 什么表示电动势 ? 什么表示内 阻 ? 怎样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 ? 多样的方法 : 通过外电

23、路 U、 I、 R关系的变换 ,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写 成多种方式 。 因此 , 通过测量 U和 I、 或者 U和 R、 或者 I和 R都可 以求得电动势和内阻 。 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 可以避免死记实验步骤 , 有利于灵活把握实验原理 , 也有利于因 地制宜选择实验器材 。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黄恕伯 05.8 八 、 实验 统一 、 基本的要求和灵活 、 多样的方法相结合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005年全国高考 理综 考试大纲变化的启示: 2004年的 “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2005年改为 “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

24、统一 、 基本的实验要求和灵活 、 多样的实验方法相结 合 , 这是人教版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对待物理实验 ( 学生实验 ) 的基本原则 。 黄恕伯 05.8 九 、 “ 传感器 ” 内容介绍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选修 3 2模块的内容标准: ( 三 ) 传感器: ( 1) 知道非电学量转化为电学量的技术意义 ( 2) 通过实验 , 知道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3) 列举传感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选修 3 2教科书: 第六章 传感器 第 1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第 2节 传感器的应用 ( 一 ) 第 3节 传感器的应用 ( 二 ) 第 4节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黄恕伯 05.8 第 1节

25、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演示实验: 小盒子 A 的侧面露出一个小 灯泡 , 盒外没有开关 , 但是把磁 铁 B 放到盒子上面灯泡就发光 , 把磁铁移走 , 灯泡熄灭 。 盒子里有什么装置 ? 黄恕伯 05.8 第 1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感受例如力 、 温度 、 光 、 声 、 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 , 并能把它们转换成电压 、 电流等电学量 , 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 。 从而能方便地进行 测量 、 传输 、 处理和控制 。 黄恕伯 05.8 传感器是指这样一类元件:它能感受例如力 、 温度 、 光 、 声 、 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 , 并能把它们转换成电压 、 电流等电学

26、量 , 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 。 从而能方便地进行 测量 、 传输 、 处理和控制 。 如右图 , 被测物体在左右 方向发生位移时 , 电介质板 随之在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移 动 。 物体位移的变化 , 就转 换成了电容量的变化 。 第 1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黄恕伯 05.8 硫化镉的电阻率跟光照的强度 有关 。 把硫化镉涂敷在绝缘板上 , 另 涂敷两个栅状电极 , 不同强度的光 照射 , 两电极间的电阻不同 。 光敏电阻 热敏电阻 金属热电阻 第 1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黄恕伯 05.8 黄恕伯 05.8 在一个很小的矩形半导体 ( 例如砷 化铟 ) 薄片上 , 制作 4个电极 , 就成了一

27、 个霍尔元件 。 它可以把磁学量 “ 磁感应强度 ” 转 换为电学量 “ 电压 ” 。 霍尔元件 第 1节 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 黄恕伯 05.8 传感器应用的一般模式 应用举例 第 2节 传感器的应用(一) 黄恕伯 05.8 电子秤 应变片发生形变时其电阻随 之发生变化 , 在恒定电流下 , 应 变片是把形变 ( 几何量 ) 转换为 电压 ( 电学量 ) 的元件 。 力传感器的应用 第 2节 传感器的应用(一) 黄恕伯 05.8 话 筒 动圈式话筒 : 膜片在声波下振动 , 使得与膜 片相连的线圈中产生周期性变化 的感应电流 。 声传感器的应用 电容式话筒 : 金属膜片 M 和固定电极 N 形

28、成一 个电容器 , M 在声波作用下振动 , 电 容器的电容作周期性变化 , 电阻 R 两 端的电压也做相应的周期性变化 。 第 2节 传感器的应用(一) 黄恕伯 05.8 电烫斗 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 : 常温下两触点分离 。 温度升高 , 两 种金属膨胀性能不同 , 双金属片形状发 生变化 , 使触点接触 。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电烫斗的构造 思考与讨论: 常温下两触点是接触还 是分离 ? 如何用调温旋钮来升高 或降低电烫斗的工作温度 ? 第 2节 传感器的应用(一) 黄恕伯 05.8 电饭锅 感温铁氧体的 “ 居里点 ” : 感温铁氧体在常温下具有铁磁性 , 但温度升高到 103 时便失去了

29、 铁磁性 , 这个温度称为这种材料的 “ 居里温度 ” 或 “ 居里点 ” 。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电饭锅的构造 思考与讨论: 开始做饭时为什么要 压下开关按钮 ? 若用电饭锅烧水 , 水 在沸腾以后是否会自动断 电 ? 第 3节 传感器的应用(二) 黄恕伯 05.8 测温仪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用温度传感器可以把温度转换为电信号 。 测温元件可以是热敏电阻 、 金属热电阻 、 热电偶 、 红外线敏感元件等 。 电信号可以远距离输送 , 因而温度传感器可以远距离读取温度 。 第 3节 传感器的应用(二) 黄恕伯 05.8 测温仪 温度传感器的应用 第 3节 传感器的应用(二) 将微机辅助实验系统所

30、配的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连接 , 可 以实现数据采集 、 处理 、 画图的智能化功能 。 黄恕伯 05.8 鼠标器 光传感器的应用 第 3节 传感器的应用(二) 鼠标中的红外接收管就是光传感器 。 鼠标移动时 , 滚球带动 x、 y 方向两个码盘转动 , 红外管接收到一个个红外线脉冲 。 计算机分别统 计 x、 y 两个方向上的脉冲信号 , 就能确定鼠标的位置 。 黄恕伯 05.8 火灾报警器 光传感器的应用 第 3节 传感器的应用(二) 光电三极管是烟雾火警报警器中的光传感器 。 平时 , 发光二极管 发出的光被不透明挡板挡住 。 当有烟雾时 , 烟雾对光有散射作用 , 光 电三极管接收到散射

31、光 , 电阻变小 , 使报警电路工作 。 黄恕伯 05.8 实验 1: 光控开关 第 4节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路灯自控开关 A Y R2 R1 RG 5V 1 自然光 模拟路灯 黄恕伯 05.8 实验 2: 温度报警器 第 4节 传感器的应用实例 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发出报警声 蜂鸣器 5V 热敏电阻 A Y RT R1 1 t o 黄恕伯 05.8 十 、 “ 简单的逻辑电路 ” 内容介绍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与门 或门 非门 逻辑关系 实验现象 符号 真值表 实例 黄恕伯 05.8 实验现象 晶体管 “ 与 ”门电路 A B Y R 1 0 V 晶体管 “ 或 ” 门电路 A B Y R V

32、 1 0 晶体管 “ 非 ” 门电路 晶体管三极管 开关电路演示 逻辑关系 A B Z 结果 结果 条件 “与 ” 逻辑关系 结果 “或 ” 逻辑关系 结果 条件 A B Z A “非 ” 逻辑关系 结果 Z 条件 黄恕伯 05.8 逻辑关系 A B Z 结果 结果 条件 “与 ” 逻辑关系 结果 “或 ” 逻辑关系 结果 条件 A B Z A “非 ” 逻辑关系 结果 Z 条件 输入 输出 A B Y 0 0 0 0 1 0 1 0 0 1 1 1 真值表 输入 输出 A Y 0 1 1 0 与门 或门 非门 输入 输出 A B Y 0 0 0 0 1 1 1 0 1 1 1 1 符号 A Y 1 A Y B & A Y B 1 黄恕伯 05.8 实验操作举例 路灯自控开关 A Y R2 R1 RG 5V 1 自然光 模拟路灯 黄恕伯 05.8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