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三章过滤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20466968 上传时间:2021-03-2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9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化工原理第三章过滤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化工原理第三章过滤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化工原理第三章过滤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第三章过滤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第三章过滤ppt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四节 过 滤 过滤:在外力的作用下,悬浮液中的液体通过多孔介质的孔道 而固体颗粒被截留下来, 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操作。 过滤目的:从悬浮液中分离出固体颗粒。 实现过滤操作的外力有重力 、 压力 、 离心力 , 化工中应用最多的是压力过滤 。 在某些场合,过滤是沉降的后继操作。 滤浆 (slurry): 原悬浮液。 滤饼 (filter cake): 截留的固体物质。 过滤介质 (filtering medium): 多孔物质。 滤液 (filterate): 通过多孔通道的液体。 过滤操作示意图 (滤饼过滤 ) (一)两种过滤方式 1. 滤饼过滤 一、悬浮液的过滤 滤饼过滤过程: 刚开始:

2、有细小颗粒通过孔道,滤液混浊。 开始后:迅速发生“架桥现象”,颗粒被拦截,滤液澄清。 架桥现象 注意 :所选过滤介质的孔道尺寸 一定要使“架桥现象”能够发生。 所以,在滤饼过滤时真正起过滤作用的是滤饼本身, 而非过滤介质。 固体含量较高的悬浮液 特点:颗粒 (粒子 )并不形成滤饼 ,沉积于介质内部。 深层过滤 过滤对象: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小而少。 过滤介质:堆积较厚的粒状床层。 过滤原理:颗粒尺寸 介质通道尺寸, 颗粒通过细长而弯曲的孔道,靠静电和分 子的作用力附着在介质孔道上。 应用:适于处理生产能力大而悬浮液中颗粒小而且含量少 (颗 粒的体积百分数 0.1%) , 滤饼不为产品 的场合 ,

3、如水处理和酒的 过滤。 2. 深层过滤 (二 ) 过滤介质 过滤介质应具有如下性质: 过滤介质的作用 (滤饼过滤 ):促使滤饼的形成 , 并支承滤饼 。 ( 1) 多孔性 , 液体流过的阻力小; ( 2) 孔道大小适当 , 能发生架桥现象 ; ( 3) 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使用寿命长; ( 4) 耐腐蚀性和耐热性 ( 5) 价格便宜 工业常用的过滤介质主要有 a) 织物介质: 又称滤布,包括有棉、毛、丝等天然纤维,玻璃丝 和各种合成纤维制成的织物,以及金属丝织成的网能截留的粒径 的范围较宽,从几十 m到 1 m。 优点:织物介质薄,阻力小,清洗与更新方便,价格比较便宜, 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过

4、滤介质。 b)多孔固体介质: 如素烧陶瓷,烧结金属塑料细粉粘成的多孔 塑料,棉花饼等。这类介质较厚,孔道细,阻力大,能截留 1 3 m的颗粒。 c) 堆积介质: 由各种固体颗粒(砂、木炭、石棉粉等)或非编织 的纤维(玻璃棉等)堆积而成,层较厚。 d) 多孔膜: 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膜很薄(几十 m到 200 m), 孔很小,可以分离小到 0.05 m的颗粒 ,应用多孔膜的过滤有超滤 和微滤。 随着过滤的进行,滤饼的厚度增大,滤液的流动阻力亦逐渐增大, 导致滤饼两侧的压强差增大。滤饼的压缩性对压强差有较大影响。 滤饼分为可压缩滤饼和不可压缩滤饼。 不可压缩滤饼: 某些悬浮液中的颗粒所形成的滤饼具有

5、一定的刚 性,滤饼的空隙结构不会因为操作压差的增大而变形。 可压缩滤饼 :滤饼因为操作压差的增大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滤饼中的流动通道缩小,流动阻力增加。 克服滤饼压缩性的手段: 加入助滤剂 改变滤饼的结构 增加刚性 助滤剂的加入,可以增大滤饼的空隙率,对于所处理的悬浮液 颗粒比较细小而且粘度很大时,效果尤为明显。 (三)助滤剂 助滤剂的组成:不可压缩的粉状或纤维状固体。 使用方法: 适用场合:以获得清洁滤液为目的才使用,当滤饼是产品时不能 使用助滤剂。 混入悬浮液:助滤剂混入待滤的悬浮液一起过滤 。 预涂:预先制备只含助滤剂颗粒的悬浮液并先行过。 常用的助滤剂:硅藻土 、 珍珠岩 、 石棉

6、 、 炭粉等 。 要求: 作助滤剂的物质应能较好地悬浮于料液中,且颗粒大小合 适,助滤剂中还不应含有可溶于滤液的物质,以免污染 滤液。 (四)悬浮液量、固体量、滤液量与滤渣量的关系 滤液量 悬浮液中所含液体量 滤液,密度 ,体积 V 悬浮液 液体 湿滤渣,密度 c 干渣,密度 p 总物料:悬浮液质量 =滤渣量 +滤液量 固体物料:悬浮液中固体量 =滤渣中固体量 物料衡算 对于指定的悬浮液,获得一定量的滤液必定形成相应量的 滤饼。悬浮液量、滤液量和滤饼量用以下的物料衡算式求出。 C 含 1kg干滤渣的湿滤渣质量。即湿滤渣质量与干滤渣质量之比。 X 单位质量悬浮液中所含干滤渣质量。 得到 1m3滤

7、液所形成的干滤渣质量。 kg(干渣 )/m3(滤液 ) 而 湿滤渣体积 =干滤渣体积 +液体体积 取含 1kg干滤渣的湿滤渣为基准: 取 1kg悬浮液为基准: p:固体的密度 c:湿滤渣的密度 :液体的密度 11 CC PC /1 CX X kg干渣 / kg悬浮液 湿滤渣质量与滤液体积的比值 C C kg湿渣 /m3滤液 湿滤渣体积与滤液体积的比值 m3湿渣 /m3滤液 c C 例 3-4 已知湿滤渣 、 干滤渣及滤液的密度分别为 c=1400 kg/m3 , p=2600kg/m3, =1000kg/m3。 试求湿滤渣与其中所含干渣的质 量比 ?若 1kg悬浮液中含固体颗粒 0.04kg,

8、 试求与 1m3滤液所对应 的干渣质量为多少 ? 1 0 0 0 1 2 6 0 0 1 1 4 0 0 CC )(/)(8.4304.015.21 100004.01 3 滤液干渣 mkgCXX 解 : (1) 由 ( 2) 已知 X=0.4 kg(干渣 )/kg(悬浮液 ) 11 CC PC 所以 C=2.15kg(湿渣 )/kg(干渣 ) 例:已知某悬浮液中固相的质量分率为 0.139,固相密度为 2200kg/m3,液相为水,每 1m3滤饼中含 500kg水,其余全为固相。 求滤饼体积与滤液体积之比 。 (1)以 1m3滤饼为基准。 解: 1m3滤饼中 水: 500kg 固体: 体积

9、0.5m3 需要滤浆的质量为 kg7.7913 139.0 1100 质量 1100kg, 化工原理 课件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生成的滤液质量为 7913.7-500-1100 6313.7kg 158.03 1 3 7.6 1 (2)以 1kg悬浮液为基准 1kg悬浮液中 水: 0.861kg 固体: 0.139kg 颗粒体积: 351032.6 2 2 0 0 1 3 9.0 m 每 1m3滤饼中含 500kg水,即固相体积分率为 0.5。 滤饼体积: 345 10264.121032.6 m 滤饼中含水: kg0 6 3 2.010500264.1 4 则 1kg悬浮液生成的滤液质

10、量为 1 5 8.0107 9 8.0 102 6 4.1 3 4 0.861-0.0632 0.798kg (3)设得到 1m3滤液可得到 x m3滤饼 2 2 0 05.0 x 1 3 9.0 2 2 0 05.0 x10005.0 x 1000 解得: 1 5 8.0 x 二、过滤速率基本方程式 设过滤设备的过滤面积为 A,过滤时间为 时所获得 的滤液体积为 V , A Vq 式中: 为单位过滤面积得到的滤液体积, m3/m2 d dq Ad dVu 过滤速度: 单位时间、 单位过滤面积所得滤液体积。 即: 如果想保持一定的过滤速度,可以随着过滤操作的进行,逐渐 增大压力差,来克服逐渐增

11、大的过滤阻力。所以过滤速度可写成: 滤饼过滤过程中,滤饼逐渐增厚,流动阻力也随之逐渐增大, 则过滤速率逐渐减小,所以过滤过程属于不稳定的流动过程。 过滤阻力 过滤推动力 过滤速度 过滤推动力 压力差 悬浮液 滤饼 过滤介 质 滤液 p cp mp L p1 p2 p mc ppp 过滤阻力 =滤饼阻力 +过滤介质阻力 PC:饼层压差; Pm:过滤介质压差 RC Rm dp de 对于滤饼层内不规则的通道,可以简化成由许多平行的细管 (当量直径为 de) 组成,细管长度与床层高度成正比;细管内表面 积之和等于滤饼内全部颗粒的外表面积;细管的全部流动空间等 于滤饼内的全部空隙体积。 滤液通过饼层的

12、流动 颗粒床层的特性可用 空隙率 、 当量直径 等物理量来描述。 空隙率 : 单位体积床层中的空隙体积称为空隙率。 式中 床层的空隙率, m3/m3。 床层总体积 床层空隙体积 式中 颗粒的比表面, m2/m3。 颗粒体积 颗粒表面积a 比表面积 : 单位体积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颗粒床层的特性 依照第一章中非圆形管的当量直径定义 , 当量直径为: 流道长度润湿周边长 流道长度流道截面积 ed ad e )1( 流道表面积 流道容积 润湿周边长 管道截面积水力半径 44 ed 式中 de 床层流道的当量直径 , m 故对颗粒床层直径应可写出: L pdu ce )(2 1 2 32

13、 d lupAF 滤液通过饼层的流动常属于滞流流型 , 可以仿照圆管内滞流 流动的泊稷叶公式 (哈根方程 )来描述滤液通过滤饼的流动 , 则 滤液通过饼床层的流速与压强降的关系为: 式中 u1 滤液在床层孔道中的流速 , m/s; L 床层厚度 , m, pc 滤液通过滤饼层的压强降 , pa; 阻力与压强降成正比 , 因此可认为上式表达了过滤操作中 滤液流速与阻力的关系 。 在与过滤介质相垂直的方向上 , 床层空隙中的滤液流速 u1 与按整个床层截面积计算的滤液平均流速 u之间的关系为: uu 1 )( )1( 1 22 3 L p aK u c 上式中的比例常数 K 与滤饼的空隙率 、 颗

14、粒形状 、 排列及 粒度范围诸因素有关 。 对于颗粒床层内的滞流流动 , K 值可 取为 5。 ad e )1( L pdu ce )(2 1 )()1(5 22 3 L p aA d t dVu c )()1(5 22 3 L pA adt dV c 式中 V 滤液量, m3; t 过滤时间, s; A 过滤面积, m2。 过滤速率为: 任一瞬间的过滤速度为: 过滤速度 :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体积 , m3/m2s。 过滤速率 : 单位时间内获得的滤液体积 , m3/s。 过滤基本方程 R 滤饼阻力 , 1/m, 其计算式为: R p rL p A d t dV cc 3 22

15、 )1(5 ar )()1(5 22 3 L p aA d t dVu c 对于不可压缩滤饼,滤饼层中的空隙率 可视为常数,颗 粒的形状、尺寸也不改变,因而比表面 a 亦为常数,则有 式中 r 滤饼的比阻, 1/m2, 其计算式为: R=rL 1.过滤速度与滤饼阻力 比阻 r 单位厚度滤饼的阻力; 在数值上等于粘度为 1Pas 的滤液以 1m/s的平均流速通过 厚度为 1m 的滤饼层时所产生的压强降; 比阻反映了颗粒特性 (形状、尺寸及床层空隙率 )对滤液流 动的影响; 床层空隙率 愈小及颗粒比表面 a愈大,则床层愈致密, 对流体流动的阻滞作用也愈大。 通常把过滤介质的阻力视为常数 , 仿照滤

16、液穿过滤饼层的速 度方程则可写出滤液穿过过滤介质层的速度关系式: m m R p A d t dV 式中 pm 过滤介质上、下游两侧的压强差, Pa; Rm 过滤介质阻力, l/m 由于很难划定过滤介质与滤饼之间的分界面,更难测定分 界面处的压强,在操作过程中总是把过滤介质与滤饼联合起来 考虑。 2过滤速度与介质的阻力 通常 , 滤饼与滤布的面积相同 。 所以两层中的过滤速度应 相等 , 则: )()( mm mc RR p RR pp A d t dV 上式表明,可用滤液通过串联的滤饼与滤布的总压强降来 表示过滤推动力,用两层的阻力之和来表示总阻力。 式中: p 滤饼与滤布两侧的总压强差 ,

17、 称为过滤压强差 。 假设:厚度为 Le的滤饼产生的阻力与滤布相同 , 而过程仍 能完全按照原来的速率进行 , 则: rLe=Rm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以一定介质过滤一定悬浮液时, Le 为定值;但同一介质在不同的过滤操作中, Le值不同 。 )()( ee LLr p rLrL p A dt dV 式中 Le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饼厚度 , 或称虚拟滤饼厚度 , m。 式中: v 滤饼体积与相应的滤液体积之比 , 无因次 。 A vVL LA=vV 若每获得 1m3滤液所形成的滤饼体积为 vm3, 则任一瞬间的滤 饼厚度 L与当时已经获得的滤液体积 V之间的关系为: A vVL e e 同理,如

18、生成厚度为 Le的滤饼所应获得的滤液体积以 Ve来表 示,则 式中 Ve 过滤介质的当量滤液体积,或称虚拟滤液体积, m3。 3.过滤基本方程式 注意 : 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 , 以一定介质过滤一定的悬浮 液时 , Ve为定值 , 但同一介质在不同的过滤操作中 , Ve不同 。 A VVrv p A d t dV e 过滤阻力 过滤推动力 2 )( 2 )( A VVrv e e p VVrv pA dt dV 上式适用于 不可压缩滤饼 。 对于 可压缩滤饼 其比阻 r与压强差有关。 上式称为 过滤基本方程式 , 它对各种过滤情况均适用 。 式中 r 单位压强下滤饼的比阻 , 1/m2 p 过

19、滤压强差 , pa s 滤饼的压缩性指数 , 无因此 。 一般情况下 , s=01。 对于不可压缩滤饼 , s=0。 )( 12 e s VVvr pA dt dV 根据上两式可得 r=r(p)s 影响过滤速度的因素: ( 1)推动力 p 加压过滤、真空过滤、重力过滤、离心过滤 ( 2)滤液的性质 滤液黏度 ,过滤速度 u。 ( 3)滤饼层的性质 滤饼的厚度、空隙率、比表面积等。 定义 :过滤操作在恒定压强下进行时称为恒压过滤。 滤饼不断变厚; 阻力逐渐增加; 推动力 p 恒定; 过滤速率逐渐变小。 过滤操作的两种典型方式: 恒压过滤和恒速过滤 特点 : 三、恒压过滤 1.滤液体积于过滤时间的

20、关系 V+Ve V V+Ve V Ve O O e B +e +e 图 3-20 恒压过滤时 V与 的关系 恒压过滤时,如图: 滤液体积 V 过滤时间 OO曲线表示 与过滤介质阻力对应 的 虚拟(当量)滤液体积 Ve与 虚拟过滤时间 e的 关系。 当 p不变 (即恒压 ),悬浮液一定 (r,v ,和 Ve一定 ) 时,积分过滤方程式: A VVr pA d dV ec 0 2 0 2 0 dr PAdr PAdVVV V e 得: r pAVVV e 22 2 令 :q=V/A,单位面积上的滤液量 qe=Ve/A,单位面积上的 当量 滤液量 ,为常数 则改写成 q与 的关系式: 令 r PK

21、2 ,化为: 22 2 KAVVV e 恒压过滤方程式 过滤常数 Kqqq e 22 方程 , , 都是 (基本方程式) 22 2 KAVVV e Kqqq e 22 恒压过滤 方程式 若过滤介质阻力可忽略不计,则 22 KAV 或 Kq 2 K是由物料特性及过滤压强差所决定的常数,称为滤饼 常数,其单位为 m2/s; Ve或 qe是反映过滤介质阻力大小 的常数,称为介质常数,其单位分别为 m3与 m3/m2,二 者总称为过滤常数,其值由实验测定。 2.过滤常数的测定 K, qe 实验测定过滤常数一般在恒压下进行 。 将基本方程式 Kqqq e 22 两侧各项均除以 qK,得: eqKqKq

22、21 /q 和 q之间具有线形关系, 1/K为斜率, 2qe/K为截距。 由此可知,只要测出不同过滤时间 时单位过滤面积 所得的滤液量 q ,即可由上式求得 K和 qe。 【注意】 : r PK 2 与悬浮液的性质,温度,压力差有关, 只有在工业生产条件和实验条件一致时,才能直接使用实验 测定的过滤常数 K和 qe。 例 3-5 含有 CaCO3质量分数为 13.9的水悬浮液 ,用板 框过滤机在 20 下进行过滤适用 .过滤面积为 0.1m. 实验数据列于附表中 , 试求过滤常数 K与 qe。 压差 /Pa 滤液量 V/dm3 过滤时 间 /s 压差 /Pa 滤液量 V/dm3 过滤时 间 /

23、s 3.43 104 2.92 7.80 146 888 10.3 104 2.45 9.80 50 660 2 3 2 2 3 4 2 32 2 2 7 .8 0 7 .8 1 0 / 1 0 0 .1 888 1 .1 4 1 0 / 7 .8 1 0 q m m m s m q 解 :两种压力下的 K与 qe分别计算如下 : ( 1) 压差为 3.43 104 Pa 2 3 2 4 22 . 9 2 1 0 5 . 0 1 0 27 . 8 1 0 1 . 1 4 1 0 e e q KK q KK 联立求解: 2 3 2 1 3 3 2 31 2 1 2 .9 2 2 .9 2 1 0

24、 / 1 0 0 .0 1 146 5 .0 1 0 / 2 .9 2 1 0 q m m m s m q 62 3 3 2 7 .6 2 1 0 / 4 .4 6 1 0 /e K m s q m m 可得: 可见,不同压差下测得的过滤常数数值不同。 4 52 3 3 2 ( 2 ) 1 0 .3 1 0 1 .5 7 1 0 / 3 .7 4 1 0 /e Pa K m s q m m 压差为 时用同样方法可得: 例 3-6 想用一台工业用板框压滤机过滤例 3-5中的 含 CaCO3粉末的悬浮液,在表压 10.3 104 , 20 条件下过滤 3小时得到 6 m 3滤液,所用过滤介质和 例

25、 3-5的相同 .试求所需要的过滤面积。 解:例 3-5中已求出表压 10.3 104时的过滤常数 233 25 /1074.3 /1057.1 mmq smK e 可用恒压过滤 基本方程式 求出所需要的过滤面积 Kqqq e 22 2eeq q q K 所以 过滤面积: 2/ 6/0.408 14.7A V q m 3 3 2 5 32 3.74 10 (3.74 10 ) 1.57 10 3 3600 0.408 /mm 【 例 】 一台板框压滤机的过滤面积为 0.2m2,在表 压 150kpa下以恒压操作方式过滤某一悬浮液。 2小时 后得滤液 40m3,已知滤渣不可压缩,过滤介质阻力忽

26、略。求: 若其它情况不变,而过滤面积加倍,可得滤液多 少? 若表压加倍, 2小时后可得滤液多少? 若其它情况不变,将操作时间缩短为 1小时,所得 滤液多少? 分析 :由于过滤介质阻力忽略,所以选用公式: 1、过滤面积加倍,则 2、表压加倍,则 3、过滤时间缩短为 1小时,则 3/ / 2 80V V A A V V m 2 PK rv 23( / ) / 2 56.6V V K K V V m 23( / ) / 0.5 28.3V V V V m 22 2 KAVVV e 2VVe=0 【 例 】 在实验室用一片过滤面积为 0.1m2的滤叶对某种颗粒在 水中悬浮液进行实验,过滤压强差为 50

27、0mmHg,过滤 5分钟得滤 液 1升,又过滤 5分钟得滤液 0.6升,若再过滤 5分钟,可得滤液 多少升? 分析 :已知两组滤液体积和时间,求另一组过滤时间下的体积, 则选用公式: 22 2 KAVVV e 3 2 3 2 3 2 3 2 (10 ) 2 10 0.1 5 60 (1.6 10 ) 2 1.6 10 0.1 10 60 Ve K Ve K 43 7 2 1 7 1 0 8 1 0 V e m K m s 2 4 7 2 33 2 10 4 10 0.1 15 60 2.07 10 VV Vm 实际滤液量为: 3 2.07 1.6 0.47Vm 工业上使用的典型过滤设备: 按操

28、作方式分类 :间歇过滤机、连续过滤机 按操作压强差分类 :压滤、吸滤和离心过滤 板框压滤机(间歇操作) 转筒真空过滤机(连续操作) 过滤式离心机 四、过滤设备 结构 : 滤板、滤框、夹紧机构、机架等组成。 滤板 :凹凸不平的表面, 凸部用来支撑滤布,凹槽是 滤液的流道。 滤板右上角的 圆孔,是滤浆通道;左上角 的圆孔,是洗水通道。 1 板框压滤机 洗涤板 : 左上角的洗水通道与两侧表面的凹槽相通, 使洗水流进凹槽; 非洗涤板 : 洗水通道与两侧表面的凹槽不相通。 料液通道 2钮 1钮 3钮 洗涤液通道 洗涤板 框 滤板 滤框 : 滤浆通道 : 滤框右上角的圆孔 洗水通道 : 滤框左上角的圆孔

29、排列方式: 板、框交替,个数可调。 1 2 3 2 1 2 操作周期: 组装 过滤 洗涤 卸渣 整理。 操作方式: 间歇操作 滤浆 洗水 滤板 滤框 洗板 滤布 板框过滤机的操作是间歇式的,每个操作循环由 装合 、 过滤 、 洗涤 、 卸渣 、 整理 五个阶段 。 过滤过程 1)、装合 : 将板与框按 1-2-3-2-1-2-3的顺序, 滤板的两侧表面放上滤 布, 然后用手动的或机动的压紧装置固定,使板与框紧密接触。 2)、过滤 : 用泵把滤浆送进 右上角 的滤浆通道,由通道流进每个滤框里。 滤液穿过滤布沿滤板的凹槽流至每个滤板下角的阀门排出。固体 颗粒积存在滤框内形成滤饼,直到框内充满滤饼为

30、止。 3)、洗涤 : 将洗水送入洗水通道,经洗涤板左上角的洗水进口,进入板 的两侧表面的凹槽中。然后,洗水横穿滤布和滤饼,最后由非 洗涤板下角的滤液出口排出。在此阶段中,洗涤板下角的滤液 出口阀门关闭。 4)、卸渣、整理 打开板框,卸出滤饼,洗涤滤布及板、框。 在洗液粘度与滤液粘度相近的情况下,且在压差相同时, 洗涤速率约为过滤终了速率的 1/4。 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占地面积小,过滤面积大。 可根据需要增减滤板的数量,调节过滤能力。 对物料的适应能力较强,由于操作压力较高 ( 310kg/cm2 ), 对颗粒细小而液体粘度较大的滤浆,也能 适用。 间歇操作,生产能力低,卸渣清洗和组装阶段需用

31、人力操作, 劳动强度大,所以它只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近年出现了各种自动操作的板框压滤机,使劳动强度得到减 轻。 板框压滤机的特点: 1.结构: 转筒,扇形格 (18格 ); 滤室; 分配头; 动盘 (18个孔,分别与扇形 格的 18个通道相连 ); 定盘 (三个凹槽:滤液真空 凹槽、洗水真空凹槽、压缩 空气凹槽,分别将动盘的 18 个孔道分成三个通道 ); 金属网; 滤布; 滤浆槽 。 工作过程 转筒真空过滤机结构示意图 动盘 定盘 转筒 金属网 滤布 滤饼 搅拌器 洗涤喷头 料浆槽 刮刀 2 转筒真空过滤机 1 10 9 8 7 6 5 4 3 2 18 17 16 15 14 13 11

32、12 动盘 转筒及分配头的结构 工作过程 定盘 18格分成 6个工作区 1区 (17格 ):过滤区; 2区 (810格 ):滤液吸干区; 3区 (1213格 ):洗涤区; 4区 (14格 ):洗后吸干区; 5区 (16格 ):吹松卸渣区; 6区 (17格 ):滤布再生区。 过滤区 (12区 ), f 槽 ; 洗涤区 (34区 ), g槽 ; 干燥卸渣区 (56区 ), h 槽 ; f 槽 h 槽 g 槽 自动连续操作; 适用于处理量大,固体颗粒含量较多的滤浆; 真空下操作,其过滤推动力较低 (最高只有 1atm), 对于滤 饼阻力较大的物料适应能力较差。 转筒旋转时,藉分配头的作用,能使转筒旋

33、转一周的过程 中,每个小过滤室可依次进行过滤、洗涤、吸干、吹松卸渣等 项操作。 整个转筒圆周在任何瞬间都划分为 : 特点: 2.工作过程 过滤区 ; 洗涤区 ; 干燥卸渣区 。 3. 离心过滤机(自学) 总结 知识结构图 非 均 相 分 离 颗粒 沉降 过滤 重力沉降 离心沉降 基本理论 设备 过滤速率基本方程式 恒压过滤方程式 计算 间歇过滤机 连续过滤机 重力沉降速度 强化重力沉降方法 能去除的最小颗粒直径 生产能力 要求: 1、理解均相混合物与非均相混合物的基本概念 2、理解重力沉降与离心沉降的概念以及适用的范围 3、掌握沉降速度(特别是层流区)的计算 4、掌握降尘室内颗粒分离出来的条件

34、 5、理解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基本方程式 6、掌握恒压过滤基本方程式及应用 7、掌握过滤常数的测定 8、掌握过滤设备的工作原理 ( 1)过滤推动力一般是指 ( A)过滤介质两边的压差 ( B)过滤介质与滤饼构成的过滤层两边的压差 ( C)滤饼两面的压差 ( D)液体进出过滤机的压差 ( 2)恒压过滤时,恒压过滤方程式表明滤液体积与过滤时间的关 系是 _ ( A)直线关系 ( B)椭圆关系 ( C)抛物线关系 ( D)双曲线关系 ( 3)推导过滤基本方程式时一个最基本的依据是 ( A)固体颗粒的沉降速度; ( B)滤饼的可压缩性; ( C)流体的层流流动; ( D)过滤介质的比阻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