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

上传人:功*** 文档编号:204652350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腌穴,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口的。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0.5%碘伏,棉签,棉球,镶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操作方法】1 .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此法适宜于短针的进针。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腌穴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月

2、俞穴。此法适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1. 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腌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腌穴,如腹部的穴位。2. 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腌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月俞穴进针。如印堂穴。3. 进针角度和深度3.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3.1.1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此法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腌穴。3.1.2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此法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

3、不宜于直刺、深刺的月俞穴。2.1 .3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腌穴,如头部。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2. 2.1体质:身体瘦弱,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2.2. 2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2.2.3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2 .2.4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腌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腌穴,宜深刺。3 .行针基本手法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

4、生酸、麻、胀、重等感觉。3.2 捻转法:当针刺入腌穴一定深度后,将针身大幅度捻转,幅度愈大,频率愈快,刺激量也就愈大。当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时,术者手下也会有沉、紧、涩的感觉,即为“得气”,说明针刺起到了作用。4 .补泻手法4.1 补法:进针慢而浅,提插轻,捻转幅度小,留针后不捻转,出针后多揉按针孔。多用于虚证。4.2 泻法:进针快而深,提插重,捻转幅度大,留针时间长,并反复捻转,出针后不按针孔。多用于实证。4.3 平补平泻法:进针深浅适中,刺激强度适宜,提插和捻转的幅度中等,进针和出针用力均匀。适用于一般患者。【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2 .协

5、助患者松开衣着,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3 .选好腌穴后,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有无感觉。4 .消毒进针部位后,按腌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毫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或带钩,术者消毒手指。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正确进针。6 .当刺入一定深度时,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或向远处传导,即为“得气”。得气后调节针感,一般留针1020分钟。7 .在针刺及留针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晕针、滞针等情况。如出现意外,紧急处理。8 .起针:一般用左手拇(食)指端按压在针孔周围皮肤处,右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防止

6、出血。最后检查针数,以防遗漏。9 .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注意事项】1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对身体瘦弱,气虚血亏的患者,进行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2 .妇女怀孕3月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腌穴。若怀孕3月以上者,腹部、腰髓部月俞穴也不宜针刺。至于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一些通经活血的腌穴,在怀孕期亦应予禁刺。如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调经,亦不应针刺。3 .小儿囱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脸穴不宜针刺。4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5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

7、针刺。6 .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月俞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如刺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月俞穴,若直刺过深,都有伤及肺脏的可能,使空气进入胸腔,导致创伤性气胸,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慌、呼吸不畅;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弟、出汗、血压下降等症。因此,医者在进行针刺过程中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令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严格掌握进针的深度、角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7 .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腌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腌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