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4644660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资源描述: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脉络梳理(3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新闻采访一、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收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二、 特点:1. 目的的差别性2. 时间的限制性3. 项目的突发性4. 需要的广泛性5. 知识的全面性6. 活动的艰苦性三、 活动方式:(活动实行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l 形式上分1. 个别访问2. 开座谈会3. 现场观测4. 参与会议5. 蹲点6. 查阅资料7. 改写8. 问卷9. 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足提问凝练 记录及时)10. 网络采访重要形式:1) 直接转载信息2) 组织网络调查3) 通过e-mail、博客、M交流4) 查阅资料(真实性)l 性质上分1. 常驻采访 (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平常采访活动)2.

2、突击采访 (在事先毫无准备的状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3. 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4. 巡回采访 (按照编辑部批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5. 隐性采访 (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声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6. 异地采访 (记者到分工范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新闻报道筹划一、 缘起1. 1993年以来“筹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某些有影响的媒介所履行2. 1993年,探讨新闻筹划的文章纷纷出目前新闻学术刊物上。193年1期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筹划、报纸筹划:现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3. 994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

3、道筹划研讨会”4. 195年,奉筹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筹划案例、理论界研讨开始集中5. 996年,“新闻”和“筹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6. 997年,新闻记者持续9个月推出“新闻筹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筹划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筹划”成为共同规定。二、 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筹划三、 作用(“是”、2“标志”、“有助于”)三个“是”1. 新闻报道筹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2. 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3. 国内筹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两个“标志”1. 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2. 标志着

4、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三个“有助于”1. 有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2. 有助于增进记者采访作风进一步3. 有助于增进新闻导向对的四、 分类两类: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筹划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项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筹划广义:诉求目的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共广告等活动过程的筹划。第二类:报道题材价值呈隐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筹划含义:新闻事实(事件)发生之前或事实(事件)价值呈隐性状态之际,由记者、编辑积极介入、设计并促成事实(事件)价值显露的筹划行为。五、 流程(一) 新闻

5、报道筹划是一项有层次的系统工程1. 从报道客体(被报道者)的性质来看A. 重大题材或问题的报道筹划B. 题材波及面相对较窄、规模较小、时间较短的报道筹划2. 从报道主体(媒体)来看 (报道时机、方式、人员构成三方面)3. 从报道体现形式来看 (何种体裁或手段)(二) 就媒介实践而言,筹划重要针对的题材1. 战役性、阶段性报道(国企改制、文明社区建设、科技创新等。目的明确、规模较大、时间长、可分解为若干次小筹划。)2.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影响大、规定高、牵涉面广、政策性强)3. 人物典型报道(注意:选题准、选位低、切口小 采访的时间、报道的密集度、时段的分布务必筹划有度谨防过度介入 不能滥用到新

6、闻活动报道的一切方面 必须符合实际(三) 新闻报道筹划的运作流程1. 目的锁定2. 制定方案3. 贯彻措施4. 目的校正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一节 新闻敏感的培养第二节 新闻价值的感知第三节 新闻政策的遵循第四节 报道思想的明确第五节 新闻线索的获取第六节 采访准备的周到第七节 对方心理的明晰第八节 访问条件的发明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 提问技能的掌握第二节 调查座谈的主持第三节 现场观测的注重第四节 听觉功能的协调第五节 当场笔录的强调新闻采访后期活动第一节 进一步采访的细致第二节 验证材料的严密第三节 笔记整顿的迅速第四节 剩余材料的积累新闻采访前期活动第一节 新闻敏感的培养新闻敏感:新闻工作

7、者及时辨认新闻价值的能力一、 新闻敏感的重要内容1. 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目前工作的指引意义2. 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的受众3. 迅速透过一般规律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4. 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5. 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足调查的基本上预见有也许浮现的新闻二、 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1. 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2. 立足全局看问题3. 十分熟悉点上的状况4. 事实广博助敏感三、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第二节 新闻价值的感知一、 含义: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二

8、、 新闻价值的诸要素1. 重要性2. 明显性 (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 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3. 时新性4. 接近性5. 趣味性第三节 新闻政策的遵循一、 新闻政策:新闻报道政策界线的规定。二、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两者辩证同一,国内常常先服从新闻政策。第四节 报道思想的明确一、 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二、 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第五节 新闻线索的获取一、 重要作用:为记者指明的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体方向和范畴,为记者提供感知直至结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本。新闻线索: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或信号。二、 获取重要渠道1. 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以及负责同志的活动、发

9、言2. 通过多种会议、简报3. 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4. 通过对平常生活的积累5. 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三、 注意事项:1. 注意验证,不硬顺藤摸瓜2. 尊重规律,不拔苗助长3. 讲究时宜,不大材小用4. 合理安排,不齐头并进第六节 采访准备的周到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既要“临时抱佛脚”,又要“平时多烧香”,倡导“平战结合”一、 平时准备1. 理论准备2. 政策准备3. 状况的准备 (留意于采访写作有关的多种状况)4. 知识的准备1) 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2) 有助于敏锐捕获有价值的新闻价值3) 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二、 临时准备1. 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有关资料2. 熟悉和研究采

10、访对象的基本状况,找准心理差别3. 拟定采访筹划和调查纲目4. 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状况第七节 对方心理的明晰一、 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二、 访前心理分类l 性质内容:1. 先期性心理2. 临访性心理(对象“新闻位置”临访心境)l 体现形式:1. 积极配合型2. 一般协作型3. 蓄意应付型第八节 访问条件的发明条件:1. 商定较合适的访问时机 (商定、一起工作或生活半晌)2. 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外宾、一般群众?)3. 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4. 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氛围5. 摆正较合理的互相关系 (不卑不亢,谦虚庄严,以礼相待,以诚相处)6. 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7. 掌

11、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强调采访意义 约束神情语态 排除外来干扰 变换活动方式)新闻采访中期活动第一节 提问技能的掌握提问:运用谈话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措施,是记者采访活动的重要实行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核心。一、 提问的三种形式 (正面提侧面探 背面激)1. 正面提2. 侧面探 (启发引导原理和技能,循循善诱:接近性 相似性对比性启发引导)3. 背面激 (激问错问)二、 注意事项提问宜简洁、具体、间接、深刻、自然、节制第二节 调查座谈的主持一、 效果 (节省时间 互相启发 及时验证)二、 技能 1. 事先告知对方2. 精心选择参与座谈人员3. 控制参与座谈会的人数4. 不容易下结论

12、5. 做进一步采访、捕获线索的有心人第三节 现场观测的注重一、 因素:1. 人的一切结识活动都必须依托感觉开始2. 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3. 视觉是最敏捷的感觉器官二、 具体功能:1. 核算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2. 激发鲜明、生动地体现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3. 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4. 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谈性5. 使访问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也许性三、 注意事项:1. 明目的2. 多请教3. 抓特点4. 选地点 (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合适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限度)5. 善用脑第四节 听觉功能的协调

13、注意:1. 悉心闻取线索2. 适时调节音强3. 着力训练听力 (用心 虚心耐心)第五节 当场笔录的强调一、 记录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二、 重要范畴:(有所侧重和选择)1. 记要点2. 记易忘点3. 记疑问点4. 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5. 记观测所得6. 记记者的联想三、 注意事项:行与行之间空白留宽、笔迹工整新闻采访的后期活动第一节 进一步采访的细致一、 悉心抓特点1. 看准形势抓特点2. 通过比较抓特点 (顺序比较法 对照比较法)3. 选择角度抓特点二、 悉心抓本质 1. 对问题想得宽一点、远一点2. 对问题钻得透一点、深一点三、 自觉克服有碍进一步采访的思想障碍具体有:1. 盲目

14、自满2. 忽视质量3. 怕苦畏难4. 先入为主5. 轻视理论第二节 验证材料的严密措施:1、投入记者智力 2、直接通过采访实践第三节 笔记整顿的迅速环节:1. 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辨认清晰的笔记内容2. 通读初步整顿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也许用的材料旁边做标记3. 根据拟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是笔记变为写作提纲第四节 剩余材料的积累新闻写作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重要问题以及表白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引作用的主线因素。一、 原则:1. 一篇新闻

15、一种主题2. 在采访同步将主题拟定好,或是边采访变选择、提炼主题解决不当:主题选择偏杂、议论成分偏多。二、 选择主题:1. 来源于生活2. 有强烈倾向性:(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波及最迫切问题)三、 提炼主题:1. 根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2. 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不要分散空泛、不要雷同肤浅新闻材料新闻材料:构成新闻事实的多种原始状况、资料的总称。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测、访问所得的材料。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倡导记者抓第一手材料,但绝对不忽视第二、第三手材料的价值。采访阶

16、段:材料多多益善。写作阶段:材料的选择在紧紧环绕主题、保证真实和显现价值、符合政策的基本上,必须坚持一种原则:以少胜多。新闻角度新闻角度:指新闻事件(事实)体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一、 比规定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具体占有材料的基本上,先试选几种角度,然后逐个分析比较,看哪个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二、 小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三、 异为避免雷同、效仿,要精于避熟,要敢于独创、标新立异。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指适合新闻报道规定、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重要特性:精确、通俗、简洁一、 精确1. 论述信息尽量量化2. 语言要有分寸感3. 新词使用要讲规范二、 通俗1. 多动词,少形容词2. 多细节,少议论3. 多比方

17、,少笼统4. 多解释,少晦涩5. 多白话,少文言6. 多具体,少抽象三、 简洁新闻构造新闻构造:指消息写作中队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常用四种: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一、 倒金字塔式构造含义: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构造形式。重要特点:1. 打破叙事常规2. 呈“头重脚轻”之势二、 时间顺序构造含义:指消息写作中按新闻事件发生、结局的本来时序和过程选择材料及安排段落的一种消息构造形式,又一般称为编年体式构造。三、 悬念式构造含义:指消息写作中设立悬念及剖解悬念组合材料与段落的一种消息构造形式。四、 并列式构造含义:指安排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材料和

18、段落为同一主题服务的一种消息构造形式。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一、 导语的特性与作用特性:由最新鲜、重要的事实或议论构成新闻的开头段落作用:导读、导听二、 导语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1. 第一代导语:新闻诸要素俱全的导语。1世纪60年代并延续2世纪0年代。2. 第二代导语:部分要素式导语。20世纪30年代至今3. 第三代导语:丰富型导语或延缓式导语。少于规范与限制,讲究新颖、丰富和灵活多变的体现形式,追求最佳体现角度和手法,获得最佳报道效果。三、 导语的重要类型1. 论述型导语 (直叙式 概括式)2. 描写型导语 (运用白描式描写手法,集中、简洁再现事

19、件最具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人的导语形式)3. 议论型导语 (概述新闻重要事实的基本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议的导语形式。)四、 导语写作的重要规定实、简、活1. 实1) 事实2) 记者写新闻、写导语的态度要夯实、朴实2. 简3. 活讲究艺术,要产生活力和吸引力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有关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中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新闻。一、 新闻背景的作用与类型1. 烘托性2. 解释性3. 启示性运用时,只需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注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灵活穿插即可。背景材料要精炼,点到为止。新闻结尾新闻结尾: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一、 结尾若好,固然需要好的结

20、尾规定:、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2、寓意深刻,回味无穷。二、 结尾不好,宁可不要新闻体裁新闻体裁:一般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体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 消息含义:以论述为主的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报道的主角。两类:动态消息:综合消息:对某事物或同类事物就一种主题进行分析报道二、 通讯含义:以论述与描写相结合为重要体现手法,较详尽报届时间的新闻常用体裁。特点:在叙描结合的基本上,可适时、合适使用抒情和议论等体现手法和有关修辞手段,使受众产生如见其人、如见其物、如经其事、如临其境的深切

21、感受。重要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工作通讯、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等。三、 两者异同1. 新闻属性相似,新闻报道基本规定及体现手法共同遵循。2. 体现对象不同3. 体现手法不同4. 人称不同(消息:三人称 通讯:一三并用)5. 构造布局不同 (消息:倒金字塔通讯:自由灵活创新)6. 篇幅长短不同新闻编辑新闻编辑第一节 新闻编辑工作地基本属性 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重要环节和基本业务1. 重要体目前报道的定位。总体的规范。定位与相应的调节。2. 另一方面体目前报道的筹划。深、活、优3. 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 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 (选择、修改、标题、配备、合

22、成。) 三、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 (全程性、综合性、终审性。)第二节 现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一、 编辑环境的复杂化编辑环境:大众传媒外围的多种状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二、 编辑取向优质化注重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国内现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哺育精品,争创名牌。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三、 编辑工具电子化电脑辅助新闻学:1.电脑辅助报道。运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报道

23、思想和灵感。.电脑辅助参照。运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3.电脑辅助研究。运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4电脑辅助约会。运用电子公示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似爱好、爱好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据觉得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种方面。第三节 新闻的确认一、 新闻确认的重要意义新闻的确认:拟定哪些新闻可以录取。它决定着报道的方向、特色和质量,在新闻工序上是第一位,而就其重要性来说也是居于首位。1. 实现报道宗旨的基本保证(社会主义新闻媒体的报道宗旨:增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实现的手段是通过新闻的选择。)2. 形成报道特色的

24、基本保证3. 提高报道水准的基本保证二、 新闻确认的基本根据“双重评价论”:具有社会价值、新闻价值的新闻。“八看说”:八个“与否”。特点是可操作性强,通俗易学,还能为选择非新闻稿件所用。具体规定:社会规范:遵守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清正廉洁)1) 受众需要A. 受众需要具有某种一致性。即,具有重要性、新鲜性、社会性、知识性、接近性的新闻是受众普遍关怀的。B. 不同的受众在需求方面也有差别性。可以从性别、年龄、文化限度、居住地、职业上进行划分。三、 注意事项1. 要有全面的观点2. 要有平衡的观点既要突出报道的重点,又要兼顾报道之间的平衡。它最后是通过版面和节目体现出来。第四

25、节 新闻的梳理一、 新闻梳理的下限新闻的梳理:对新闻的一次全面的细致的再检查。首要任务是纠正新闻中所有也许浮现的差错和问题。这种着眼于补偏救弊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保护性梳理”。1. 纠正多种差错1) 事实性差错(违背常识,不合情理,主观想象,言过其实,前后矛盾,以偏概全)2) 政治性差错3) 知识性差错4) 文字性差错2. 避免多种不当1) 内容不当(提法不当,做法不当,泄露内情)2) 用词不当二、 新闻梳理的优化在纠正差错和问题的基本上,尽量的完善新闻的体现,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种着眼于扬长求精的改稿行为,称之为新闻的“提高性梳理”。1. 凝聚主题1) 一线串珠。一篇新闻只有

26、一种中心,并一贯究竟。2) 削去枝蔓。为了主题的集中,还要舍得忍痛割爱,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删去。3) 以少胜多。材料不是越多,主题就越突出。不阐明问题的材料越多,主题会越模糊4) 精简过程。对事物进行必要的压缩和概括,使新闻短而精。5) 详略得当。与主题关系直接的、重要的内容应当展开,写得具体具体,局限性的还应设法补充。与主题间接的、一般的内容应当压缩,写得概括,简略,可有可无的还应删去。2. 凸现精髓1) 变化体裁,调节构造。如将通讯改为消息,可突出精髓,直接、简洁。2) 取其一点,独展所长。将精髓部分分离出来,独自成篇。3) 化零为整,各显其要。将篇幅长的新闻提成若干篇,组合刊播。三、

27、 新闻梳理的准则1. 有稿必检2. 有错必究。必须要有乐于和敢于负责的精神。3. 有改必慎。修改必须有据。第五节 新闻的标题一、 新闻标题与新闻媒体1. 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 “两导”1) 导受作用。导受: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标题受众:新闻数量与日剧增,人们不也许兼收每一条新闻,于是浮现了以接触标题为主的“标题受众”。标题可以以便受众接触、理解、选择新闻,引起受众对新闻的爱好。2) 导向作用。最为明显的体现是就事论理,借题发挥。它更多的是通过词语的褒贬和语调的强弱来显示。2. 新闻标题在新闻媒体中的区别1) 不同载体的新闻媒体对标题的规定不尽相似。报纸:注意辞

28、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含蓄和凝练。广播:注意音韵的优美和响亮,上口顺耳,要便于受众听清听懂,尽量口语化,通俗化。电视:简要扼要,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2) 同一载体的媒体对新闻标题的规定也有区别。这是由媒体的性质、受众对象和所属地区等因素的不同所决定。二、 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新闻标题与新闻事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1. 新闻标题必须揭示新闻事实2. 新闻标题必须符合新闻事实三、 新闻标题系统的构造1. 主体类标题基本部分,运用最为常常和广泛。涉及主题和辅题(引题副题)。两种类型:1) 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用于信息单一的新闻。广播与电视的标题,以单一型居多。2) 复合型标题。主题辅题

29、,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多见于报纸。2. 附属类标题附属部分,是对主体类标题的补充。涉及提纲题和分题,重要用于报纸。1) 提纲题:比较具体的概括文中的重要内容的概要题。2) 分题:插在新闻或文章中的小标题,或称插题。3. 整合类标题最高层次的部分,统领主体类和附属类标题。涉及栏题和类题,重要用于报纸。1) 栏题:为一种专栏或一组稿件所加的总标题。2) 类题:以归类为重要目的的综合题。(栏题表某种意向,类题重要起分类和显醒的作用。)四、 体现措施1. 态度层面的措施1) 客观性措施:标题只论述事实,不刊登议论,不加渲染烘托,采用白描手法。2) 主观性措施:标题对事实进行议论、渲染烘托,

30、明显的体现出倾向性。2. 修辞层面的措施1) 形象措施。2) 强调措施。加强语调,突出内容,多反复词语、变换语序和设立悬念。3) 蓄意措施。曲陈其事,隐含其意。可巧用双关语和巧用标点符号。4) 齐整措施。特指对偶措施,整洁匀称,节奏鲜明,层次清晰。5) 引用措施。借用她人的话语来概括新闻的内容。6) 简洁措施。(炼意、炼句、炼字)第六节 报道的配备报道配备:按一定的报道意图将稿件搭配、组织成有机完备的整体。好的配备,可以使报道显得有序易读,使报道得到强化和深化,使报道获得整体优于部分的积极效应。一、 综合性配备综合性配备,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最常用的配备方式之一。配备要领1. 点面结合。重

31、点与一般的结合。既有分量又利于受众全面理解事物。 2. 庄谐结合。3. 褒贬结合。表扬与批评相注重。4. 图文结合。5. 长短结合。6. 多种文体结合。二、 同一性配备同一性配备:将具有相似性的稿件聚在一起。可以增强新闻单元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往往形成强势,获得规模效应和比较优势。1. 强标记组合即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备。可用来突出报道思想或报道重点,反映重要活动、重要事件和重要典型。1) 借助标题。通过标题的整合,昭示稿件之间的相似关系。可以是栏题组合,类题组合。2) 借助专栏。2. 弱标记组合即不具有明显标志的同一性配备。通过勾线、围框或前后左右相连来显示稿件之间的相似关系。合用于不适宜或

32、不需作强化解决的同类信息的组合。一是,报道价值一般,没必要加以突出,或报道价值虽然较大,但已多次采用标题强化。二是,报道价值较大,但不合合用明显标记。三、 延伸性配备延伸性配备:增配其她稿件,对稿件加以拓展,使之丰富、深化。1. 广度延伸:即对新闻进行补充,增长有关信息。着眼于加大信息量,是量的延伸。2. 深度延伸:即对新闻着力开拓,进一步揭示底蕴。着眼于提高消息质量,是质的延伸。重要措施是配发评论,以编者按和编后居多。四、 解释性配备解释性配备:借助其她材料加以阐明不易为受众理解或明了的新闻。1. 文字资料2. 示意图表第七节 报道的合成报道合成:涉及版面和节目的编排设计,是新闻编辑的最后一

33、道工序,是新闻价值判断的综合体现。兼具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终审性和不可逆性。第八节 编排设计一、 编排设计的价值编排设计,可以评论是非,体现情感,显示个性,引人注意,传达文字、图像、言语没有体现、不易体现和不便体现的消息。是对报道价值的综合判断和最后体现,是消息的一种重要构成部分,它所隐含的消息具有不可改正性。1. 表态功能:体现新闻媒体对新闻的立场与态度。2. 启示功能:通过稿件的组合,产生特定的消息,给受众某种启示。3. 吸引功能二、 编排设计的原则1. 相符原则:即要与服务对象、与媒体的性质和特点、与新闻单元的性质和特点、与稿件的价值和特点一致。2. 重点原则:即要突出重

34、点,分清主次。3. 有序原则:即要分清条理和层次。4. 便易原则:即要易于受众接受消息。三、 版面编排的方式1. 重点式编排(运用强化手段突出重点稿件。强化手段有:标题字和面积加大,标题字黑底反白,正文字放大或用异体字,正文排长栏,题文加框,粗线勾勒,照片压题,图文组合等。)2. 集中式编排(用整版或半版左右篇幅报道同一类内容。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氛围,营造声势,引起读者注意,加深读者印象。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与互补性,避免反复与单调。)3. 对比式编排(将报道内容对立的稿件组合在一起。有助于主题的强化和深化。)4. 对称式编排(讲究版面元素的工整对称,整体感和稳定感较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35、。多用于内容互有联系且篇幅不长的报道。)5. 交叉式编排(要注意稿件之间的穿插、咬合。是为了保证印刷质量,美化版面的需要。)6. 模块式编排(又称“现代版式”。模块就是一种方块,是一种单位。模块式编排的题文组合均成四边形,不忌碰题,讲究块状错落。长处是版面简洁,整洁,清晰易读,便于读者迅速的获取消息,并且易于设计、排版和抽调稿样,十分适合电子排版。)7. 冲击式编排(“拳击式示现”,对视觉构成强刺激。特点是标题显赫,照片增大,线条粗黑,色调浓重,醒目夺人。)四、 版面设计的程序版面设计:将报道合成具体化和直观化,使之形成面向读者的格局和外貌。1. 理解规定,考虑布局2. 计算篇幅,调剂余缺(认

36、真计算稿件的篇幅,这是画版精确的前提。)3. 版样(“三先三后”:先安排重要稿件,后安排次要稿件;先安排模块形稿件,后安排非模块形稿件;先安排版面的四角,后安排版面的中间。)4. 看大样大样:版面排好后印出的样张。清样:大样改正后印出的样张。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诠释新闻评论: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刊登意见以指引实践的一种文体。一、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比较1. 反映内容 (报道:事实 评论:本质和意见)2. 写作目的 (报道:传播信息、形成舆论 评论:讲道理)3. 体现方式 (报道:记叙为主 评论:议论为主)二、 新闻评论和理论文章的比较1. 具有更强烈的时效性2. 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3.

37、 具有更直接的现实性新闻评论的主线特性:论题具有强烈的新闻性、论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论说具有广泛的公众性。新闻评论的分类:一、 新闻评论种类的不同分法1. 按重要性能分:带有全面部署性、带有说理启发性、带有业务指引性、带有政治鼓动性2. 按评书内容分:政治评论、法制评论、思想评论、经济评论、文教评论(含教育科技卫生等)、文艺评论、军事评论、外事工作评论、国际评论和社会问题评论。3. 按作者身份分:1) 由编采人员撰写的、代表编辑部集体意见的评论有: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述评等;2) 由专家学者、业余通讯员和受众撰写的签名评论有:专论、思想评论、小言论、富有新闻性和文艺色彩的

38、随感、杂文、文艺评论。二、 代表编辑部意见的重要评论形式1. 大型重型的评论:1) 社论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国内外目前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白党的立场和态度,阅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引性,文风庄严、严谨、朴实、鲜明。 社论是报纸的灵魂与旗帜,它体现报纸的方向。党的各级领导常常通过自己的机关报对群众进行宣教,引导舆论,指引实践。它是一种最后要的评论形式,被人们称之为“党报的元帅”。 刊登社论,一般由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由于规格高,影响大,要坚持少而精。 2) 编辑部文章专就目前国内外政治、思想等领域的重要问题或重大事件刊登的

39、理论性和真册性言论,有一定的权威性。它论述范畴广泛具体,有浓厚的理论色彩。 它代表报纸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对某一重大问题的立场和观点,其内容含量比一般社论更大,规格高于社论,更庄严,更具权威性,因而影响更大。这种形式要慎用。必须经同级党委或有关部门审定。 2. 中型的评论:1) 本报评论员文章 论述内容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它大多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旧目前政治生活和实际工作中的某一种方面进行比较集中、进一步的分析。在选题和协作上,较之社论更为自由和灵活。其篇幅一般比社论短。 刊登的郑重限度仅次于社论。不签名的评论直接代表编辑部集体的意见。以“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评论员”签名的评论

40、,名义上是代表个人,事实上反映了编辑部的观点和倾向,仍有较高的权威性。评论可以单独刊登,但多半和有关新闻报道同步刊登,起着总结推广典型、指引全局的作用。但提出新问题而又把握不定的应当送审。 3. 小型的评论:1) 短评 为配合传达、论述党的方针政策,或就目前社会的某些亲乡、问题和现象,以编辑部或以编辑刊登的评论。在写作上较之中型评论更单一,分析更扼要,篇幅更简短。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刊登,针对性、思想性、是都较强,抓住一点,推动一般,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的作用。2) 编者按 编者对所刊登的报道、文章进行提示、评论或作补充阐明的文字,大体分为政治性的和阐明性的两种。按语的写作,规定旗帜鲜明,一

41、针见血,逻辑严密,文字精练。 编者按正式表白编辑部的态度,多采用较为郑重的场合和必要之处。其作用在于引起读者注意,加强传播效果。 编者按可放文前、文后,也可放文中。 3) 编后 简要阐明编辑部对有关新闻报道或文章的基本态度,多因事抒感,借题发挥,用于某些已作过多次宣传的主题,从新的角度或用新的材料、新的论证措施,给以简朴的必要的新阐明。 一般都配合新闻报道、文章刊登,起深化主题,强调重点的作用。可拟标题,也可不拟。 三、 几种由作者个人签名刊登的评论形式1. 专论 带有时评的形式,是新闻媒体编辑部约请某一方面专家或权威人士,就她们有进一步研究或熟悉的某个专门问题刊登意见的文章,是既有现实性又有

42、理论性的一种评论形式,其内容接近于编辑部文章,一般都刊登在显要位置。担由于是个人签名的,权威性和郑重限度较编辑部文章较小。 2. 代论 重要用于对人民内部某些结识问题的正面引导,以及对国际上影响范畴较小的事件,加以评述,协助国内人民提高结识,统一思想,开阔视野。往往以个人签名,反映的的确媒体编辑部的立场与态度。3. 新闻时评 往往就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事件,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事件,以及公众共同关怀的热门话题,作及时、精确、深刻的评论。一事一议、就事论理,注重议题的新闻性、观点的鲜明性、作者的广泛性,是它的基本规定。它强调在新闻事件发生过程中发言,积极抢占舆论制高点,从而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

43、“应时而在”、“评在当口”是时评广受好评的主线因素。规定持论锋利,文风清新,语言简洁,明白畅晓。4. 思想评论 这是运用最为普遍、群众性最为广泛的一种评论形式。她的特点是,从群众角度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使媒体能较多地反映群众的声音。她的题材波及面很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无多不谈,大多以思想结识问题作为重要评论对象,以协助人们澄清是非,提高结识为目的,论述问题时注重就实论虚,夹叙夹议,摆事实讲道理,字里行间渗入着一种同志式、朋友式的谈家常的热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5. 微型评论(小言论或袖珍评论) 重要指论题单一,分析扼要,篇幅简短,运用灵活,一般有固定版面位置

44、的一种小型评论形式。它们以短见长,以精取胜,短而有味,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有今日感、时代感、新鲜感,往往在某上拨动读者的心弦,获益。理解和掌握多种评论的特点的实践意义: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特定状况下,得心应手地选择最恰当的评论形式,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对多种评论形式的配合运用,更好地发挥评论的特长,再次有助于避免评论形式单调的缺陷。新闻评论的要素一、 论点 1. 含义: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见解和所持的态度。论点是通过提炼和浓缩了的观念、思想,是作者站在对的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客观实际做了周密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

45、见解、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2. 分类:1) 总论点:(中心论点基本论点主题)是评论中所有观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是作者需要全力阐明的总主张、总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红线。2) 分论点:为了更好地阐明总论点,从几种方面或层层进一步地来论述,提出某些证明、补充或者发挥总论点的附属论点。派生于总论点并为阐明总论点服务的。 3) 关系:a) 总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主从关系,因果关系等。b) 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互相平行,逐个进一步,互为因果等。4) 作用 :a) 分论点的双重作用:对论述的部分来说是论点,需要加以证明(用以证明的文字称之为部分论据);而队全文的

46、总论点来说,同步也是论据的作用。 b) 总论点的作用,总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主旋律,是全文的论述中心之所在。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是提携全篇,把各个论点、材料统率起来,构成一种有内在联系饿说理体系。二、 论据 1. 含义:论据是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明、阐明论点的证据。 充足、精确、可靠的论据,对证明和证明论点很重要。2. 论据分为两类:事实性论据与理论性论据。 1) 事实性论据(表述事实的判断)用事实作为根据、证据。此类证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或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饿品格,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重要指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和记录数字等。 2)

47、 理论性论据(表述客观规律的判断)a) 科学理论b) 国家的法律、法令,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以及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发言T c) 历代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和出名人士的权威性的言论d) 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法则。e) 古今中外多种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炼语等。 三、 论证 1. 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讲,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阐明和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措施;从写作角度讲,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统一起来,构成一种完毕的说理体系的过程。论证好象纽带,把需要的论据环绕着论点贯穿起来,组织起来,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严

48、密的论证是使新闻评论具有战斗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2. 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论点是灵魂,由于它对论据、论证起统率作用。论据是血肉,由于论点靠论据证明或阐明。论证是骨骼,由于它是联结论点与论据的桥梁和纽带。所谓“言之成理”除了所论之理对的以外,重要靠论证的力量。三者就是这样紧密联系,构成一种完整的论证过程。 新闻评论的选题一、 到哪里去选题1. 新闻评论的选题,就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它规定着评论的对象与范畴。2. 选题的地位:这是写作全过程中的一种首要环节。选题重要拟定评论什么问题。评论的论题拟定了,就有了对的的方向和明确的目的。

49、3. 如何选题:进一步实际、进一步群众调查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的状况和问题,理解群众的思想、意见和呼声。应当从上头精神和下头状况的结合中去找,最主线的,又是从实际工作中去找,从现实生活中去找,要把群众关怀的问题,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评论选题的范畴。4. 要点:真正吃透上下两头、上下紧密结合的选题。上,就是中央的精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下,就是基层实际,群众呼声,现实问题。 吃透上头,大多可以通过阅读文献,参与会议和听报告解决,而吃透下头,必须“身入”下去,真正进一步基层、进一步实际、进一步群众。可以说,评论工作者的“身入”是为了达到评论的进一步

50、。“身入”是进一步的前提和基本。 写一篇重要的新闻评论,一般都应进一步实际部门,进一步基层单位,就有关问题的各个方面做广泛的理解,对其中的重要问题做进一步分析,力求具体地占有材料,从全面状况的分析中选定论题,并寻找出对的分析论题的措施。调查研究的具体方式:进一步实际从事调查;间接调查(读者来信,单位调查报告,内部状况,书刊材料,参与召开会议等)。二、 学会从现实生活中选题 1. 一般而言,但凡群众普遍关注、实际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是评论选题的重点。2. 重要表目前如下五个方面:1) 贯彻贯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最新发言精神,殛待进行舆论引导;2) 现实生活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

51、新人新事新风尚,殛待进行宣传倡导;3) 目前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单薄环节,殛待进行正面疏导;4) 人们共同关注而又疑惑不解莫衷是一的问题,殛待进行澄清;5) 社会生活中某些违背科学又习觉得常的种种言行,殛待进行唯物论教育。 三、 第三节好的论题应具有的条件1. 触及现实,富有新意 2. 面向全局,准而有当 3. 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新闻评论的立意一、 定义:立意就是作者对所评述的事物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也就是拟定评论的重要意思,以构成文章的中心思想。二、 地位:立意是诸论点的总和并且统率诸论点,是全文的基调,也是评论写作全过程中的一种具有决定意义的中心环节。 三

52、、 立意的主攻目的 立意贵在“站得高”,核心问题是一种“新”字。刻意求新,应当成为每位评论工作者的毕生追求。1. 论题要有新思想2. 论理要有新高度3. 论述要有新角度四、 立意的思维措施 1. 要善于“把道理磨碎了讲”,即把中心论点提成几种小的附属论点,一层一层地,一种一种地讲清晰。 只有把事物、现象或概念加以“条分缕析”,剖析成若干构成部分,找出各部分的本质属性及彼此之间饿联系,这样才干找到理。2. 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措施,对事物进行对的、进一步、全面的分析,力戒主观性、表面性和片面性。1) 所谓对的的分析,就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作出客观、中肯、切合实际的评价,反

53、对任何主观随意性。2) 所谓进一步的分析,无非指要善于透过事物的现象,着力分析它的内部联系,揭示它的思想意义,克服表面性。3) 所谓全面的分析,就是坚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矛盾进行恰如其分的评述,力戒片面化绝对化。3. 很重要的措施:纵联系、横联系的分析措施。任何一种问题,如果从纵的方面把她分为几种阶段,从横的方面把它分为几种部分或几种角度,就容易分析得细致渗入。4. 常用的片面性、绝对化的毛病体现为:一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二是非此及彼,非鹿为马。 新闻评论的论证一、 论证的含义与作用1. 含义:论证就是摆事实、讲道理,以证明你的论点是对的的,这是一篇新闻评论能不能写好的核心。

54、2. 立意与论证的相似点和不同点:1) 两者都服从并服务于评论文章的说理,是一种统一过程中的两个环节。都针对论题,肩负着“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措施”的任务,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任务。2) 两者区别A. 立意是根据可靠的事实和充足的理由提出对某个问题的主张、见解,论证则是运用事实、道理证明对某个问题的主张、见解。B. 立意大体拟定评论的基调,赋予文章以灵魂,论证则揭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赋予灵魂以骨骼。C. 立意重要靠论证。3. 新闻评论的论证与否严密,它的逻辑性强不强,其含义为:其一,是能说得使人信服,使受众必然得出并且不得不接受你的结论;其二,指论述

55、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其三,指思想、议论严格周密,思想的过度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4. 论证的过程事实上就是一种逻辑推理的过程。5. 三大通病:没有通过逻辑推理的过程1) 满足于用几句结论性的语言,用抽象的原则道理去替代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文章的观点不是建立在有充足根据的基本之上。2) 以演绎法取代分析法,企求用革命导师的论述、出名人士的话或科学原理取代作者对具体事物的分析和论证,不通过或者很少通过向受众说理的过程。3) 停留在赘述同类的故事来替代论证,或者是列出种种现象来取代分析,作出的结论不是使人感到缺少根据,就是觉得有些武断。二、 立论和驳论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1. 立论1)

56、立论就是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作者提出的见解、主张。2) 立论的具体措施,即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等直接阐明观点的论证措施。论证措施: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措施,亦即摆事实,讲道理的措施。 A. 例证法(事实论证),是运用归纳推理进行论证的一种措施,是由个别到一般的措施。它通过列举典型的具体事例,证明自己论点的对的性,在新闻评论中用得比较普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B. 引证法(事理论证),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论证问题的一种措施,其特点是用已被证明的、公认的道理、原则或理论,来论证未被证明的、个别的、具体的论点和道理,是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措施。运用引证法论证问题时需注

57、意:一方面引证的原理必须对的,不要断章取义;第二不要引证过多,以别人的观点替代自己的论述;第三,要注意具体分析,不可简朴推理。 C. 比较法(比较论证),是把具有相似特性的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不同体现,进行比较,以有力地证明某个论点的对的或错误。常用的一种措施。具体分为类比和对比两种状况。类比就是将不同步间、不同地点的一类事物的某些相似方面进行比较。对比就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别的事物进行比较,可分为纵比和横比,纵比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状况进行比较,即目前和过去比;横比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性质截然相反或者有差别的事物进行比较,即好与坏的比较。

58、 D. 喻证法(比方论证),用比方来阐明事理的措施。 2. 驳论1) 驳论是以辩驳别人(或敌论)的某种错误观点(或反动观点)为主,在辩驳错误观点的过程中宣传真理。 新闻评论的驳论涉及揭发、批驳、剖析、辩论等方面,是在政治、思想、理论和学术上驳斥谬论、澄清是非,扶正祛邪的一种重要措施。2) 驳论的原则:坚持白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严格辨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实事求是区别看待。3) 新闻评论涉及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驳论只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论据、论证的三方面之一,就达到了驳倒对方的目的。4) 驳论的具体措施有如下几种:a) 直接驳斥其错误观点。b) 直接揭穿对方论据虚假或论据局限性。驳斥对方

59、论据时,可以用既有个性特点又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实,也可从分析危害性着手批驳其错误的说法。c) 直接分析对方论证措施不合逻辑,进而否认其论点。3. 反证法,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论证论题,而是从背面间接地论证论题。4. 归谬法,以欲擒故纵的措施,先假定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以其作为前提,引出一种显然是荒唐的结论,从而以此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三、 第三节几种常用的推理形式 逻辑推理是人们在长时间的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互相关系所作出的抽象概括的反映。既是结识措施又是逻辑论证手段。1. 新闻评论中常用的逻辑推理形式有: 1) 直接推理。是由一种直言判断前提推倒出另一种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2

60、) 演绎推理。又称三段论推理,是借助一种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系起来,从而推倒出一种新判断的三段论证推理。 3) 归纳推理。是由个别或特殊性知识的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一种推理。 4) 类比推理。是由两个事物的某些属性相似,推导出它们的另一属性也也许相似的一种间接推理。2. 保证逻辑推理真实可靠,必须保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二是推理的形式必须对的。要遵循形式逻辑的某些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新闻评论的谋篇一、 含义和分析1. 谋篇也就是布局,或说搭架子、列提纲,是将我们的思想成果见诸书面的阶段。2. 构造就是谋篇布局见诸于文字的外在形式,指的是

61、文章各个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的安排,它涉及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3. 构造的好差,直接关系到评论文章中心论点能否得到突出,能否为读者所接受。构造安排的好,思路展得开,评论就会层次分明,论证严密,中心突出。谋篇的优劣在评论的构造中可以得到具体的验证。 4.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新闻评论构造的程序,再加上作为眼睛的标题,整个文章的谋篇,应当由标题、引论(开头)、正论(正文)、结论(结尾)构成。 二、 具体运用1. “题好一半文”-精心制作标题 好的标题,事实上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主题的集中体现。好标题最基本最简朴的规定,起码是精确、鲜明、生动,或者叫题文相符、贴切,让人叫得响、记得住。 1) 注意如下几点:A. 新闻评论标题在根据、形式、句式等方面,都于新闻标题有所不同;B. 评论标题体现评论中心内容和思想水平(或规定论述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