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及填空一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04633679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词解释及填空一(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名词解释1,有效渗透率: 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 流 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2,圈闭: 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 储集层, 盖层,遮挡条件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 4,输导体系: 从烃源 xx 到圈闭的油 气运移通道的组合5,油气田: 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1, 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2,圈闭: 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必须具三要素: 储集层,盖层,遮挡条 件3,油气聚集带: 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

2、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 气 田的总和4,相渗透率: 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5,干酪根: 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 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 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2、门限温度: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 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3、相渗透率: 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 有效渗透率。4、地层圈闭: 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

3、连续性发生中 断而形成的圈闭。5、油气二次运移: 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 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 再次运移。6、油气聚集: 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 气就不能继续 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7、二级构造单元: 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 造单 元。8、CPI 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 正构烷烃的比 值。二,填空题1,盖层的岩性一般是泥质岩类,膏岩类,少数是碳酸盐岩;2,

4、III 型干酪根 H/C 原子比低,在结构上富含多环芳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 其原始物 质主要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生油潜力小;3,从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评价烃源岩,主要应从丰度,类型,成熟度三方面 进行评价;4,石油的非烃化合物组成主要包括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 物;5,烃源岩 异常高压的成因有欠压实作用,蒙皂石脱水作用,有机质生烃作 用,流体热增压作用等原 因;6,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洞,缝三种类型;7,按苏林分类,常见的油田水类型为重碳酸钠型,氯化钙型;8,随天然气源岩成熟度的增加,天然气的 值变重,在成熟度相同条件下,油型气的 比煤型气的轻;9,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主

5、要方法有根据圈闭形成时期,根据烃源岩的生 排烃期,油藏 饱和压力法,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储层自生伊利石年代学分 析;10,油气二次运移的通 道,微观上包括孔隙,微裂缝,宏观上有输导层, 断层,不整合面;11,油气的生成主要受温度和时间俩个因素控制,温度对生油速度的影响 呈指数关系, 时间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温度和时间具有互补性。因此,老的烃 源岩的生油门限一般比年轻 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温度高;12,一个盆地的油漆保存条件主要与盆地的良好的区域盖层,相对稳定的 构造条件,相 对稳定的水动力环境等条件有关;13,导致油气藏破坏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剥蚀和断裂作用,热蚀变作用, 生物降解和氧 化作用,水动力

6、和水洗作用,渗漏和扩散作用;14,在流体势等值线图上,油气运移方向是高势区向低势区,有利于油气 聚集的地区是 低势汇合去和汇聚流指向区;15,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盆地有三种类型,波斯湾盆地类型属于前陆盆 地,渤海湾盆地 类型属于裂谷盆地1. 氯仿沥青“ A”岩样未经酸(HC)处理,用氯仿抽提出的产物,称为氯仿沥青“A。2生油窗液态烃生成的主要成熟度区间,相当于镜质体反射率值0.5% 1.2%。3相渗透率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 透率。4 .隐蔽圈闭指无法通过编制构造图方法确定的圈闭,主要指地层和岩性圈闭。5.油气田系受单一局部构造单位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

7、藏、气藏、油气藏的总 和。6.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系统是一个包含着有效的烃源岩、与该源岩有关的油气及油气聚集 成藏所必不可 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过程的天然系统二,填空题1,石油的四种主要族组分是饱和烃,芳香烃,非烃和沥青质2,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三大核心课题是成因,成藏,油气分布规律3,I 型干酪根原始氢含量高,氧含量低,富含脂肪族链状结构,主要来源 于藻类生油潜 力大4,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孔,洞,缝5,逆牵引背斜圈闭通常与同生断层相伴生,主要发育在裂谷盆地的三角洲 环境中 6,一 个盆地的保存条件主要与盆地的区域性盖层,构造环境,水动力有 关 7 盖层的岩性一般是膏 岩类和泥质岩类,少数

8、是碳酸盐岩8 油气藏是指单一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统一的油气水 界面 9 在油 气初次运移中,石油主要呈游离相状态运移,而天然气既可以呈水 溶相运移,也可以呈游离 气相运移,还可以以分子状态运移10 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通道有输导层,断层,不整合面11 岩性油气藏主要包括储集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储集岩透镜体油气藏,生 物礁油气藏 12 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三种类型的盆地是裂谷盆地,前陆盆地,克 拉通盆地1、地层不整合遮挡剥蚀突起 ;岩性2、成熟 -高成熟 ,生烃 流体热增压 粘土矿物转化 欠压实3、细粒 色暗 富含有机质 ;湖相 半深湖相4、断层 不整合 渗透层 ,毛细管力 浮力 水

9、动力 构造挤压5、生物气 石油伴生气 凝析油伴生气 裂解干气高6、气藏 凝析气藏 油藏 油气藏7、生物气 石油伴生气8、白垩系9、背斜岩性上倾尖灭断层,c早于b10、断块背斜岩性尖灭xx三,简答题1, 有机质的演化过程一般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Ro值的范围是多少?各阶段生成的主要产物是什么?答:有机质的演化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Ro0.5%,以细菌活动为主。产物主要为生物甲烷,C02 H20,干酪根伴随生成少量未熟油;(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Ro=0.5%1.2%产物以液态石油为主,包括部分湿气。(3)热裂解生湿气阶段(高成熟阶段):Ro=1

10、.2%2.0%八物主要为湿气。(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过成熟阶段):Ro2.0%,产物主要为干气,还有少量的固体沥青和次石墨。2,油气二次运移方向受那些地址因素控制?他们如何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 方向?答 油气二次运移主要受三种力的作用:( 1)浮力促使油气向上倾方向运移;(2)毛细管阻力油气沿阻力最小的方向运移 优势输导体系( 3)水动力(压力) -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低的方向运移;因此,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地层的产状与区域构造格局:在浮力的作用下,油气运移方向主要受地层产状和区域构造格局(坳陷和 隆起的分布) 的控制;油气运移的大方向有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

11、从凹陷 区向隆起区运移;位于坳陷 附近的隆起带及斜坡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坳 中长期继承性的隆起带最有利)。( 2)优势运移通道的分布:优势运移通道孔渗性好,毛细管力小,油气运移阻力小,是油气运移的优 势方向。优势 运移通道受砂体的控制:三角洲,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砂体;优势运移通道受断裂分布的控制;盖 层地面的构造 脊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 3)盆地水动力条件:在水动力作用下,油气从折算压力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在压实流盆地 中,水动力的方 向一般与浮力的方向一致;在重力流盆地中,水动力对油气运 移方向的影响与水动力的强弱 和方向有关。油气的主要运移方向受多种因素控 制,除上述特点外,油气运

12、移的方向还要受 储集层岩性岩相的变化,地层不整 合,断层分布及其性质,水动力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 此,在判断油气运移的 主要方向时,必须综合分析以上各种条件,才能得出比较符合实际的 结论。3,简述 “充足的油气来源 ”的地质含义?答:“充足的油气来源 ”的地质含义包含两个方面:(1)有效的烃源岩(优越的生排烃条件);( 2)有利的运移条件。有效的烃源岩(优越的生排烃条件)是指: 1)烃源岩的规模大,即面积 大,层数多, 厚度大; 2)烃源岩的质量高,即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 3)烃源岩的排烃条件好, 单纯块状厚层砂岩或单纯块状厚层泥岩发育区对石油 聚集时不利的,只有在砂岩单层厚 1015

13、 米,泥岩单层厚 30-40 米,二者略呈等 厚互层的地区,砂泥岩接触面积大,烃源岩排烃效 率高,最有利于油气聚集。有利的运移条件包括: 1)盆地构造格局,即研究的目标是否处在有利的构 造位置上, 凹中隆,斜坡带,古隆起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 2)距生油中心 的距离,越近越好;3)是否有有利的油漆运移通道连通; 4)是否处在有利的 油气运移方向上,目标与生油中心 之间有无封隔体的遮挡。4,简述单断型裂谷盆地的构造分带和油气藏分布特征?单断型裂谷盆地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带: 陡坡带,洼陷带,中央构造带和缓坡带。陡坡 带: 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洼陷带: 岩性油气藏为主(透镜体,湖底 扇

14、,浊积砂体)中央构造带:xx 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缓坡带:岩性尖灭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断块油气藏1,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地质因素有哪些?他们是如何影响的?答:影响油气二次运移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地层的产状与区域构造格局: 在浮力的作用下,油气运移方向主要受地层产状和区域构造格局(坳陷和 隆起的分布)的控制;油气运移的大方向有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运移,从凹陷 区向隆起区运移;位于坳陷 附近的隆起带及斜坡带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坳 中长期继承性的隆起带最有利)。( 2)优势运移通道的分布: 优势运移通道孔渗性好,毛细管力小,油气运移阻力小,是油气运

15、移的优 势方向。优势运移通道受砂体的控制: 三角洲,水下扇,扇三角洲等砂体;优势运移通道受断裂分布的控制;盖层地面的构造脊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 3)盆地水动力条件: 在水动力作用下,油气从折算压力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在压实流盆地 中,水动力的方向一般与浮力的方向一致;在重力流盆地中,水动力对油气运 移方向的影响与水动力的强弱 和方向有关。2,简述挤压背斜圈闭的形成机理,挤压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分布特 点?答: 圈闭形成机理:由侧向挤压作用形成挤压背斜油气藏的基本特征:(1)倆翼地层倾角较陡,呈不对称状,一翼陡一翼缓;( 2)闭合度较大,闭合面积较小;( 3)常有断裂(逆断层)伴生;分布特

16、点:多分布在挤压型盆地,常成排成带出现; 3,简述影响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 和储集物性的主要地质因素?答:(1)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发育和储集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 造作用的控制。储集层的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以次生孔隙为 主;(2)有利于孔隙发育和储集物性的岩石类型主要包括: 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生物 礁灰岩。有利的沉积相类型包括: 滨浅海环境,台地,堤岛环境,局部隆起等;( 3)压实作用对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影响较小,溶蚀作用是形成碳酸盐岩次 生孔隙的主 要原因;(4)裂缝对碳酸盐岩储集孔隙发育和储集物性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他包括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压溶裂缝,溶蚀裂缝等;

17、4,一个盆地的油气来源是够充足与那些主要的地质因素有关?答:一个盆地的油气来源是否充足主要决定于烃源岩的生烃条件和排烃条件,包括三方面:( 1)烃源岩的规模大 面积大,层数多,累计厚度大;( 2)烃源岩的质量高 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3)烃源岩的排烃条件好。单纯块状厚层泥岩排烃不利。烃源岩层系的岩 性组合影响排 烃效率。5,简述断层在油气运移和聚集中的作用,并说明断层封闭性与那些因素有 关?答:断层是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断层也具有封闭作用,可以形成遮挡条件, 造成油气聚集。影响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断层的性质:压性断层封闭性好, xx 断层封闭性差;( 2)断

18、层的产状:倾角小封闭性好,倾较大封闭性差;(3)断层段穿地层的岩性:泥岩发育封闭型好,砂岩发育封闭性差; ( 4)断层带内其他封堵物的形成:被沥青,矿物充填的封闭性好;( 5)断层俩盘地层的对接情况:砂 -泥对接封闭型好,砂 -砂对接封闭性差;1、简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及油气分布特征。( 6 分)答案要点: 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 静水条件下,在油气运移的主方向上存在一系列溢出点自下倾方向向上倾 方向递升的圈闭,油气源充足,盖层封闭能力足够大( 2 分)特征:在系列圈闭中出现自上倾方向的空圈闭向下倾方向变为纯油藏 T 油气藏 T 纯气藏的油气分布特征。( 4 分)2、简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

19、主要特征。( 10 分)答案要点: 有机质向烃类转 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成岩作用阶段 未成熟阶段:特征(略)(2.5分)深成作用阶段一成熟阶段:生油主带和凝析油和湿气带(5分)准变质作用阶段一过成熟阶段:特征(略)(2.5分)3、 何谓孔隙结构?用压汞法的原理如何评价储集层的孔隙结构? (10分) 答案要点:孔隙结构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 2分)评价参数: 排驱压力( Pd):是指压汞实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表示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 中最大连通喉 道的毛细管压力。排驱压力越小,说明大孔喉越多,孔隙结构越 好(2分) 孔喉半径集中范 围与百分

20、含量:孔喉半径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反映了孔喉半径的粗细程度和分选性,孔喉粗,分选好, 其孔隙结构好。毛细管压力曲线上,曲线平坦段位置越低,说明集中的孔喉越粗;平坦段越长, 说明孔喉的百分含量越大。( 2分) 饱和度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Pc50%越低,贝皿隙结构好(2分) 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 Smin%) :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百分 数。束缚孔隙含量愈大,储集层渗透性能越差。( 2分)4、简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 (10分)答案要点: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有: 压实作用:是沉积物在上覆沉积负荷作用下,沉积物致密

21、程度增大的地质现象,在压实作用过程中, 沉积物通过不断排出孔隙流体,孔隙度不断减少。在正常压实过程中,当烃源岩生成的油、气 溶解在孔隙水中,就能够随着孔隙水一起被压 实排出,实现油气的初次运移。如果排水不畅,造成欠压实,可以延缓孔隙流体的排出,如果流体的排出 正好被推迟到主 要生油时期,贝将对油气初次运移起到积极作用。还有利于有 机质的热成熟,也是驱使油气进 行初次运移的潜在动力。( 4 分) 热力作用:由于埋藏深度的增加,孔隙体积膨胀远远小于孔隙流体的膨胀,造成异常 高压,为油气 运移提供了一个动力。( 2 分) 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干酪根在热降解生成石油和甲烷气体等烃类的同时,也产生

22、大量的水和非 烃气体(主要 是CO2),而这些流体的体积大大超过原来干酪根的体积,引起页岩孔隙流体压力大幅度的提 高,使异常高压进一步增强,这种压力的增加将 导致微裂缝的产生( Hedberg , 1980),使 石油进入渗透性的载岩和储集层。(2分)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泥岩在埋藏过程中,随着深度的增加,粘土矿物要发生成岩作用,放出大 量的层间水, 在没有增大的孔隙体积中造成异常高压,也是油气运移的一个动 力。( 2 分)5、根据地球动力学基础并考虑所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几种类 型?( 6 分)答案要点:根据地球动力学基础并考虑所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三大类型: 张性环境发育的

23、含油气盆地 张性盆地:包括大陆内裂谷盆地、陆间海盆地(初始大洋盆地)、被动大陆边缘盆 地、大陆边缘裂 谷盆地、夭折谷和坳拉槽。( 2 分) 压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 压性盆地:包括海沟、弧前盆地、残留洋盆地、前陆盆地、山间盆地(缝间盆地)。( 2 分) 走滑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 拉分盆地:可分走滑 拉分盆地、走滑 挠曲盆地。( 2 分三、简答题(共 37 分)1、如何进行圈闭有效性评价?( 8分1、答:圈闭的有效性就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际能力。 影响圈闭有效 性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1)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区域性运移时间的关系只有那些在油气区域性运 移以前或同时 形成的

24、圈闭,对油气的聚集才是有效的。(2)圈闭位置与油源区的相应关系一般情况下,圈闭所在位置距油源区愈 近,愈有利于 油气聚集,圈闭的有效性愈高。特殊情况下,若油气供给充足, 运移条件好,远离油源区的 圈闭仍可为有效圈闭。( 3)水压梯度和流体性质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只有油(气)水界面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油(气)才能在圈闭中聚集起 来,形成油气 藏。否则,在强烈的水动力条件下,油(气)水界面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时,油 (气)聚集就 会遭受破坏,不能形成油气藏。由于天然气比石油的密度小的多,因此,在相同的水动力条件下,对同一 圈闭而言,气 -水界面倾角可能小于圈闭水流方向一翼的岩层倾角 ,天然气能聚集而成气

25、藏,该圈闭对气体 的聚集就是有效的。而油-水界面的倾角则可能等于或大于圈闭水流方向一翼的岩层倾角, 石油就会被 水冲走,结果该圈闭被水充满,对石油聚集无效。( 4)后期改造2、简述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四个阶段的特点(包括演化阶段划分的指 标,形成油气的 特点)。2、答有机质向石油和天然气的转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四个 逐步过渡的阶 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及深部高温 生气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Rg 0.58-07%;热催化生油气阶段,0.5%-0.7% Roc 1.2 %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1.2% Ro 2.0深 部高温生气阶段,Ro 2.0%(

26、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从有机质被埋藏开始至门限xx为止。埋深1500米,温度介于1060C,以细菌活动为主,有机质尚未成熟。在缺乏游离氧 的还原环境内,厌氧细菌非常活跃,生物起源的沉积有机质发生 生物化学降解、化学降解作 用。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外,大部分转化成 干酪根保存在 沉积岩中。(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埋藏深度超过15002500米,进入门限深度,相当于后生作用阶段前期, 有机质经受的 地温升至60 180C,干酪根成熟。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热催化作用。在热催化作 用下,干酪根发生热降解,产生大量的石油和湿 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常称为 “生油 窗

27、”。(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当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35004000米,地温达到180250C ,则进入后生 作用阶段后 期,此时地温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干酪根达到高成熟阶 段。主要反应是大量C-C链断裂。主要产物是凝析气和湿气。(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当深度超过60007000 米,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温度超过了250C,以高温高压为特征,有机质达到过成熟。这个阶段出现了全部沉积有机质热演化的最 终产物干气甲烷和碳沥青或石墨。3、答11、地层不整合遮挡剥蚀突起、岩性12、断裂、构造变形、地层抬升剥蚀、岩浆或水洗氧化、水动力4、 成熟 -高成熟;生烃、粘土矿物脱水、流体热增压、欠压实

28、或构造挤压5、xx-半 xx、 xx6、储层、断裂、不整合;毛细管力;浮力、水动力或构造挤压应力;高 势、低势;盆 地边缘、继承性古隆起。四、论述题(共 24分)1、论述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须具备的条件。 ( 12分)答题要点: 丰富的油气源条件:盆地中油气源是油气藏形成的首要条件,油气源是否丰富取决于成烃拗陷 的大小,烃源 岩的成烃条件和成烃演化史。要具有足够大的成烃拗陷,生油岩 的面积要大,厚度要厚;生 油岩的质量要好,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要达到 成熟。( 3分) 要有良好的储集层和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和传输条件:储集层的储集物性好,孔隙结构好;要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形式, 最佳的生油

29、岩 厚度,最佳的砂泥岩百分比。( 3分) 要大容积的有效圈闭:圈闭容积要大,形成时间要早,距油源近,闭合高度要高,盖层封闭能力 好。( 3 分) 要有良好的保存条件: 构造运动不要太强烈或地下水活动不活跃,保证圈闭容积不改变或不破 坏,圈闭中的油气不受氧化变质。( 3分)2、论述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 12分)答题要点: 晚期生油 理论认为:油气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有机质并能保存下来;一是要 有足够的热量 保证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2分)大地构造环境:主要有三种情况,欠补偿环境、过补偿环境和补偿环境,只有长期持续下 沉伴随适当升 降的补偿环境,能保证大量有机质

30、沉积下来,而且造成沉积厚度 大,埋藏深度大,地温梯度 高,生储频繁相间广泛接触,有助于有机质向油气 转化并排烃的优越环境。( 5 分)岩相古地理环境:主要有海相和陆相,海相中浅海大陆架、三角洲区以及海湾、泻湖这些环 境,对有机质 的保存和转化有利,是有利的生油区域;陆相中半深湖 深湖相 区,汇集大量的有机质,沉 积快,还原环境,有利于生油;浅湖、沼泽区以高 等植物为主,可形成皿型干酪根,是生气 的主要区域。.何谓圈闭?如何评价 圈闭的有效性?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称为圈闭。三要素指储层、盖层和 侧向遮挡层。 圈闭的有效性就是指在具有油气来源的前提下圈闭聚集油气的实 际能力。影响圈闭

31、有效性的 主要因素有如下几方面。(1) 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区域性运移时间的关系只有那些在油气区域性运 移以前或同 时形成的圈闭,对油气的聚集才是有效的。(2) 圈闭位置与油源区的相应关系一般情况下,圈闭所在位置距油源区愈 近,愈有利 于油气聚集,圈闭的有效性愈高。特殊情况下,若油气供给充足, 运移条件好,远离油源区 的圈闭仍可为有效圈闭( 3)水压梯度和流体性质对圈闭有效性的影响( 4)后期改造2简述沉积有机质向油气转化四个阶段的特点(包括演化阶段划分的指 标,形成油气的 特点)。有机质向石油和天然气的转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四个逐步 过渡的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32、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及深部高温 生气阶段。( 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从有机质被埋藏开始至门限深度为止。埋深 1500 米,温度介于1060C ,以细菌活动为主,有机质尚未成熟。在缺乏游离氧的还原环境内,厌 氧细菌非常活 跃,生物起源的沉积有机质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化学降解作用。 有机质除形成少量烃类和挥发性气体以及早期低熟石油外,大部分转化成干酪 根保存在沉积岩中。(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埋藏深度超过1 5002500米,进入门限深度,相当于后生作用阶段前期, 有机质经受 的地温升至60 180C,干酪根成熟。促使有机质转化的最活跃因素是热催化作用。在热催化 作用下,干酪根发生热降解,产生大量的石油和湿 气,成为主要的生油时期,常称为 “生油 窗”。(3)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当沉积物埋藏深度超过35004000米,地温达到180250C,则进入后生 作用阶段后 期,此时地温超过了烃类物质的临界温度,干酪根达到高成熟阶 段。主要反应是大量C-C链断裂。主要产物是凝析气和湿气。4)深部高温生气阶段: 当深度超过60007000 米,沉积物已进入变生作用阶段,温度超过了 250C,以高温高压为特征,有机质达到过成熟。这个阶段出现了全部沉积有机质热演化的最 终产物干气甲烷和碳沥青或石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