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布料操作汇总(DOC 18页)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04617226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炉布料操作汇总(DOC 1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炉布料操作汇总(DOC 1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炉布料操作汇总(DOC 1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高炉布料操作汇总(DOC 1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炉布料操作汇总(DOC 18页)(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炉布料操作(提纲)刘云彩1, 高炉布料的作用1.1,布料能改变高炉产量水平、改善顺行,降低燃料消耗: 布料能改变产量水平,能提高高炉接受风量的能力;改善顺行,大幅降低燃料消耗:炉内料柱的空隙度大约在0.350.45之间。上升的煤气对炉料的阻力约占料柱有效重量的4050%。煤气分布是不均匀的,对下降炉料的阻力差别很大。利用不同的煤气分布,减少对炉料的阻力,从而保持高炉稳定、顺行。有了顺行,就有可能提高冶炼强度,增加产量。 1.2,通过布料能延长功率寿命 边缘气流过分发展,必然加剧炉墻侵蚀。通过布料控制边缘气流,保护炉墻。 1.3,通过布料,预防、处理一些类型的高炉冶炼进程发生的事故 这些类型包

2、括: 高炉憋风、难行; 渣皮脱落;边缘过轻,危害很大。边缘过轻,首先表现在炉顶温度过高。影响炉顶温度的因素较多,边缘发展,是其中之一。炉顶温度每降低100,大约可降低焦比3-5公斤,主要来自三个方面:A, 气带走的热量;B, 冷却水及炉体散热;C, 煤气利用率下降。正常冶炼水平,炉顶温度与渣量关系密切。边缘过重,同样会带来灾难。1982年首钢2高炉,连续发生风口压入炉内事故,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表2 渣皮脱落日期风口号开始漏常压时间停风时间更 换 设 备风口中缸弯头831222222:2822:4523:5817:1818:5023:584:131119.122225:5015:556:05

3、8:1516:0717468:1512:5217:4521:56111119.2184:084:057:337:3311:4911累计7小时20分18小时51分532炉腹渣皮结到一定厚度,自行脱落,由于边缘煤气量不足,不能很好的熔化,大块渣皮沿炉缸壁下滑,将深入炉内的风口压入炉内。类似的现象,在宝钢和日本也出现过。日本把这一现象叫“曲损”。 炉墙结厚; 减少一些铁中的有害元素。装料制度也有局限性:严重的炉缸堆积,解决不了;严重的炉墙结厚,效果很小。布料的作用,是通过不同的装料方法,改变煤气流分布,并影响软融带的形状。改变炉料位置及矿、焦在炉喉径向的比例,是控制煤气流分布的有效手段。双钟装料设备

4、,炉料分布受到限制,调节煤气流的作用比较有限。无钟的出现,克服了大钟的缺陷。第一座无钟高炉,于1972年在蒂森公司汉博恩厂投产。这是卢森堡阿贝尔公司的重大发明,它以全新的原理、紧凑的结构,克服了大钟布料器的缺点,使高炉布料,完成一次革命。很快,在世界范围推广。它通过改变旋转溜槽角度,可把炉料布到炉喉内任何位置。2, 布料操作 2.1,煤气流的作用 煤气分布对高炉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煤气在高炉内的分布,分四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作用如表3:表3,布料的作用(高炉布料规律,135页表40)2.2,软融带的形状,对高炉行程有重要影响,煤气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软融带的形状(图1)。图1,软融带形状及煤气分布

5、 2 2.3,批重的作用:批重大小,对煤气分布影响极大。大批重普遍加重边缘及中心;小批重发展边缘及中心。各炉在一定的条件下,均有一个临界范围。当批重大于临界范围,随批重增加而加重中心;当批重小于临界范围,随批重增加而加重边缘或作用不明显1。依此原理,当炉料较好时,应当用大批重;外部条件变坏时,应缩小批重。大批重,能控制气流稳定分布。因此,随冶炼强度的提高,应扩大批重。当炉况难行时,应缩小批重,以还取风量,保持顺行。 2.4,料线多作用:料线越深,炉料越靠近炉墙。利用不同料线深度,可有效的调整炉料分布。 3, 大钟操作;高炉最早出现于中国,已有2700年的历史23。高炉装料方法多种多样,均未流传

6、下来。1850年,当巴利式大钟布料器在英国出现,尽管它不能旋转并有许多缺点,还是流传了下来。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终于在1907年出现了“马基式”布料器,并迅速在世界范围普及。为什么大钟布料器得到发展,能够在炼铁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解决了高炉长期以来,一直困饶的煤气流合理发布问题。通过大钟布料器落入炉内的炉料,形成边缘高中心低的反锥体料面。当炉喉直径大于3.5米时,边缘和中心的料面差,已经超过1米,这就使中心的料柱透气性明显提高。从图24看到,高炉每米工作高度的压力差大约0.04-0.07kpa,推动了煤气流向高炉中心流动。这一作用,也为高炉扩大,奠定了基础。大钟式布料所形成的料

7、面,是以后各种布料器,共同遵循的准则,无钟布料也不例外。图2,不同容积高炉的阻力系数(图中数据是高炉容积)31,扩大矿石批重: 大批重,有利于煤气流稳定,能改善煤气利用,降低燃料比;但高炉压差可能提高,所以,扩大批重是有条件的:A, 冶炼强度提高;B, 高炉炉况允许。表4 首钢2炉1982年9月数据(1327 m3)日期WKKJ日产焦比燃料比风量综合冶强校正焦比校正燃料比吨度度吨kgkgm3/分吨/日. m3kgkg8-1529.53631294241751526141.16341751516-19333732286441852825601.13940751420-28353833299140

8、251126171.166389501日期煤气,%半 径 煤 气 分 布 , %塌料CO2COCO12345次/日8-1518.6624.243.5417.9219.519.2217.049.691.2516-1918.6324.343.418.519.3719.3317.2210.721.520-2818.8923.2244.8618.1819.3619.1318.3610.820.78 各时期的原料条件如下表,折合焦比、燃料比也按下列条件计算(表5)。表5:日期矿耗矿石含铁焦灰煤灰灰石铁耗风温湿度Sikg%kgkg/t0Cg/ m3%8-15170858.6912.3916.5619952

9、116214.170.5416-19171858.612.5616.2223982118114.650.5020-28167858.6812.6416.002497111539.720.50 32,同装与分装: 由于界面效应,分装的矿、焦混合与变形,较同装小,因此料柱透气性更好。高炉一般采用分装。表6是首钢3号炉(1036 m3)的实践结果。表6时间日产冶强CO2co装料料线WKWJK/J透指风量tt/日. m3%mttQ/Pm3/分1-20/120150.99617.541.4同装1.7523.16.013.846162418891-9/221401.07217.741.9分装2.024.1

10、5.944.061734199018-25/221301.00817.942.5分装2.026.36.334.1516701945时间焦比燃料比校正焦比校正燃料比kgkgkgkg1-20/13955104825421-9/239351142054518-25/2374490400516 33,综合装料5:为改善煤气利用,加重边缘,发展中心,在1982年实验综合装料制度,获得良好结果。矿石3车,分两次开大钟。第一次按料线1.75米加料,接着不等料线第二次开大钟,加入后续料,1号炉实践结果如下(表7):表7时间装料制度利用系数焦比校正焦比煤比燃料比校正燃料比t/日.m3kgkgkgkgkg1-13

11、/5KKJJ2.639381381163.8544.8544.814-24KKJJ2.679375377162.5539.5537.525-29KKJJ2.104363366123.8486.8489.826-29/6K1.5KJJJ1.52.875366375138.8504.8513.8时间风量风压透指煤气CO2co边缘CO2中心COm3/分kpaQ/P%1-13/514761.65171315.7735.886.78.514-2414871.62177015.4535.657.08.725-2911911.28172617.1939.1511.910.926-29/614871.6217

12、2817.2838.5313.47.3 34,大小料批混装6:为克服大钟装料的局限性,首钢曾在进入末期的3号炉用大小批重混装的方法,修补炉墙并稳定高炉气流,受到很好的效果,操作结果见表8。具体方法是:mA +nB A = KKJJ KK=20吨 B =KJKJ K=10吨表8(1962年)时间装料制度利用系数焦比校正焦比冶强K/J塌料坐料风温t/日.m3kgkgt/日. m3次/日次/日次/日0C1-10/1KKJJ1.5m1.347180.9422.931.40.881811-31(2A+3B)1.5m1.4766927011.013.181.20.6828 时间结矿比TFE焦灰Si加湿CO

13、2煤 气 半 径 分 布,%g/ m3%123451-10/110042.3115.011.2825.513.77.612.414.512.910.611-3198.1343.2815.41.232714.28.512.614.411.89.4使用混装后,实际焦比下降20公斤,折算后降低17公斤。一月份炉身下部炉墙厚度460mm,到3月7日墙厚580mm。大批重稳定气流,小批重加重边缘,两者结合,既改善顺行,也保护了炉墙。35,抽矿或抽焦: 炉况不稳定,炉料又不好,不具备使用大批重的条件,可用抽矿或抽焦的方法,稳定气流。具体做法石:mKKJJ + KKKK 或 mKKJJ + JJJJ36,双

14、装: 出于同样理由,也可用双装。但双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气流分布,其“双”的部分,对气流的影响,和配“双”的相反。如下式所表示的,前一批示正装,和它相配的是倒装。每隔m批,有一批双装,在料柱中有一个大批重:JJJJ。 mKKJJ + JJKK 37,半倒装: 20世纪60年代,钢铁生产相当困难。原料很差,数量短缺。高炉或经常封炉,或维持生产。高炉难行、结瘤是经常的。半倒装由此流行。当时首钢(石钢)流行一句顺口溜:“小批半倒,灵丹妙药”。 “小批”,保证高炉煤气两条通路,半倒是把焦碳装到高炉边缘及中心。这是发展两头的装料制度,煤气利用率很差,燃料比高。可以当“药用,处理炉墙不干净,或因原料质量太差

15、,保持高炉顺行。是“药”,不能当“饭”,不能经常使用。经常使用,燃料消耗太高。4, 无钟与大钟布料的区别41,大钟布料是一次性的,大钟打开后,炉料在很短时间落到炉内,图3是大钟布料的炉料分布7。无钟布料是连续的,布一批料须较长时间(图4)8,大约布812圈。图5是无钟布料示意图9。由于料流较慢,无钟的粒度偏析严重(图6)2。图3,大钟布料的炉料分布(高炉布料规律,277页表56)图4 图5,无钟布料示意图 图6 粒度偏析42,大钟布料的炉料分布,位置比较固定,每批料的堆尖位置只能在炉喉间隙以内。利用不同料线、不同批重、不同装料次序及不同装料方法,改变炉料分布;而无钟,通过改变溜槽角度,可以将炉

16、料,布到任何位置、并且有多种不同的布料方式(图7)。 图7 无钟可将炉料布到任何位置43,溜槽旋转产生离心力,使溜槽外侧的炉料堆角变小,外侧料面较平坦,当多环部料时,形成炉料平台。大钟布料则无此特点。图8,布料形成的平台 5,无钟布料操作51,单环与多环无钟的特点,导致:A,单环布料,偏析严重,特别是粒度不均匀的炉料。单环布料,扩大了无钟的缺点,降低了无钟的优势。B,单环布料时,改变或试验不同装料制度,比较困难。变动结果,不仅影响边缘煤气分布,同时也影响中心,改变布料,引起的变化较大。 边缘 中心 中心 边缘 图9 改变单环示意图多环布料,按要求将炉料加到一定的位置,可以满足冶炼需要。多坏,才

17、能充分发挥无钟作用。通过多环布料,保持高炉中心活跃,边缘有足够的煤气流通过,以保证高炉顺行。多环,调剂煤气分布更灵活,更有利于高炉强化。在多环条件下,改变煤气分布,一般通过改变边缘或中心的矿或焦的环数,即可实现,不必改动所有各环。改后是否准确,也容易判断。多环,把粉料分散到较大的面积内,从而降低了粉料的破坏作用,提高了料柱透气性。52, 边缘料面平台 稻叶晋一等总结加古川高炉布料经验,边缘炉料在炉喉内形成一定宽度平台,高炉顺行很好,由此作为无钟布料规律,得到推广【10】。 图10,平台53,无钟布料实例按生产需要,确定布料方式。图11是追求低焦比、高产量的、中心发展型的煤气分布所作的不同装料生

18、产过程9。图11 千叶6号炉的布料实践10 图11是追求低焦比、高产量的、中心发展型的煤气分布所作的不同装料生产过程9。图5左边的横座标是布料角度,1是边缘位置,10是中心位置。黑的是矿,白的是焦;纵座标本是布料圈数。右图是不同装料方法的煤气分布结果。最上边是5月,最下边是10月的煤气分布。图中4个月的4次改变,边缘第一环(520)、第二环(50.50)布的矿石和焦碳始终未变。第一次改变,仅变更第五、第六环(图中上部,5月到6月)。以后两次改变,均在37环之间。这正是多环部料的优点。从下图可以看到,边缘煤气利用率并未发生变化,中心煤气利用率逐次提高。图12是日本一座高炉的布料操作结果12。图中

19、第一列是布料方法,第二列是炉料分布,第三列是炉喉煤气及温度分布,第四列是冷却壁温度分布。从图中第三列看到,径向煤气温度和煤气中的CO2%含量是相反的。从第四列中看到,布料对后温度的重要影响。图125.4,宝钢布料13: 宝钢重视布料平台。矿石在炉内形成自炉墙起1.31.7米宽的平台。具体的布料方法和布料的相关考虑见图13、表9。图13表9 2004年3月宝钢无钟布料操作:炉别容积dm系数冶炼强 度焦比kg煤比kg风温0CCO2富氧炉渣碱度铁水Si,%炉料结构,烧结矿球团矿生矿1406313.42.231.06261207124422.802.601.220.367751824063142.17

20、1.03309164122922.71.880.347751834350142.351.07273202124823.32.841.24.2877518装料制度:炉别hmWKtWJtK 环数J 环数123203456740089101232034567400891011-1.513124.721.213126.73333233332331.213124.73333233332355,其他厂经验 A,上钢一厂炉别容积dm系数冶炼强 度焦比kg煤比kg风温0CCO2富氧炉渣碱度铁水Si,%炉料结构,烧结矿球团矿生矿3250011.12.4369110116021.671.671.160.39-0.

21、4182126炉别hmWKtWJtK 环数1500247.5345.5443540.563773483192710230111831.56014.41344J 环数222122 布料分11环。较分10环或分偶数环,有明显的有点,即有一个偶数环,将炉喉面积,等分。如分11环时第6环等分炉喉面积。上钢一厂3高炉,炉喉面积分11环。次炉布料,焦炭布到中心方向较明显。B, 首钢 2004年3月炉别容积dm系数冶炼强 度焦比kg煤比kg风温0CCO2富氧炉渣碱度铁水Si,%炉料结构,烧结矿球团矿生矿1253611.562.161.1340887.310560.21.080.5875.815.88.4装料

22、制度:炉别hmWKtWJtK 环数123423052662973283593701011.247.513.9525J 环数52221123首钢当时焦炭强度不佳,焦炭在较大范围分布。 C,昆钢6高炉炉别容积dm系数冶炼强 度焦比kg煤比kg风温0CCO2富氧炉渣碱度铁水Si,%炉料结构,烧结矿球团矿生矿1.22000102.01.024526210301.040.49751411装料制度:炉别hmWKtWJtK 环数1100222.2327.2431.7535.7639.2742.1844.6946.81048.81150.311.247.513.92231J 环数1100222.2327.24

23、31.7535.7639.2742.1844.6946.81048.81150.3225678 典型的中心加焦。 D,武钢炉别容积dm系数冶炼强 度焦比kg煤比kg风温0CCO2富氧炉渣碱度铁水Si,%炉料结构,烧结矿球团矿生矿215368.92.231.14408128112819.280.921.070.5276420装料制度:炉别hmWKtWJtK 环数122.2229333436.8540.5643.5746843.5948.51050.31150.311.247.513.92233J 环数110222.2329433536.8640.5743.5846948.51050.31150.

24、312222 矿石反复布料(见红字): 6 7 8 943.5 46 43.5 48.5 2 2 3 356,不同先进高炉的温度分布曲线见图14。图14 煤气温度分布【13】6,布料新动向高炉按自己的需要,采取不同的装料方法。日本川崎公司,研究逆向布料,炉料从中心开始(图13),和传统布料不同13,炉料在炉内很少位移或滚动。这种探索精神,表现继续挖掘潜力的决心。 图13 逆向布料参考文献2 前田久纪等,高炉装入物分布制御,制铁研究,第325号(1987),2133。5 陈欣田,高炉正正分装大料批的技术操作,首钢科技,1982,12,1-11。6 陈家华,石钢高炉使用大小料批混装降低焦比的经验,

25、1964年10月,油印本。7.,1959,10,869880。8 E.Legille,Ironmaking Proceedings,32(1973),144162.9 MNomura, etc.,Ironmaking Proceedings,v.43(1984),111117。【10】稻叶晋一等,神户制钢技报,1984,34(4),4247。11 JKurihara,etc.,Ironmaking Proceedings,v.40(1980),113122。12 W.K.Lu (by Edited),OPTIMUM BURDEN DISTRIBUTION IN BLAST FURNACE,Ca

26、nada,1978,10-110-7。13 余琨等,高炉喷煤,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84-88页。14 佐藤 健等,铁钢,Vol86(2000),No.10,813。 附:邯钢5高炉(初期)hWKWJK 环数mtt148.5247345443540.56387358329281022.51.247.513.910J 环数55不论矿石或焦炭,均不向高炉靠近中心。起初用布料校正,少加重边缘,高炉立即难行,风量大减,高炉不接受,生产损失很大。装料方式举例如下:(改变一例)hWKWJK 环数mtt146244341.5439537635732.582992310181.247.513.975J 环数2222212 这是我最沉重的冶炼经历之一。hWKWJK 环数mtt146244341.5439537635732.582992310181.247.513.91341J 环数321135曾两次用焦炭热洗,按经验,足以起作用,但并未奏效。2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