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人大复印资料研究报告

上传人:ca****in 文档编号:20458483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1年度人大复印资料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度人大复印资料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度人大复印资料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度人大复印资料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度人大复印资料研究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研究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序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需要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探索符合哲学社会科学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分类评价标准,以及以同行专家评议为主的评价机制。但是在评价的分类、标准、方式、主体、制度,以及评价活动的简约高效等方面仍有许多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就是基于论文同行评议方法对人文社科期刊和教学科研机构开展评价的一项实践探索。本报告围绕“创新和质量”主题,以“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学术论文指数排名”数据(见6、7版或登录www.zlzx.org查阅

2、)做样本,概要分析了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科研论文的学术创新力度、创新动力和单位机构创新力状况,以及学术期刊在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趋势。报告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联系邮箱:pjzxzlzx.org)一、论文质量与学术创新百舸争流:整体质量和创新程度有所提升201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共收集和梳理出我国报刊公开发表的、具有学术研究特征的人文社科领域论文275240篇,经评选后在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论文13325篇,约占4.8%,略低于上年度的5.1%。复印报刊资料学术系列刊主要依据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和难易程度四项指标,精选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优质论

3、文进行全文转载。为了在统一量纲下进行比较分析,每篇转载论文经过同行专家按指标评分后,先利用除以平均值的方法对不同评委评分“松紧不一”的情况进行修正,再除以同学科最高分形成论文各指标的归一值,使论文的各指标得分和综合指标得分都统一到【0,1】之间的数值。从转载论文各指标得分和总分归一值来看,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整体质量和创新程度比2010年度略有提升。如表1所示,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学术创新程度、论证完备程度、社会价值和难易程度四项指标的篇均得分归一值,分别比2010年度提高了0.037738、0.057434、0.047505和0.037754,篇均论文质量总分的归一

4、值也比2010年度提高了约0.048286。表1 2011年度被转载论文质量和创新程度对比篇均论文各指标得分和总分归一值2010年2011年学术创新程度归一值0.811112 0.848850 论证完备程度归一值0.802284 0.859718 难易程度归一值0.794777 0.842282 社会价值归一值0.823557 0.861311 论文质量总分归一值0.787113 0.835399 论文学术创新程度指标的提高,说明2011年度我国人文社科论文在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使用新资料、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形成新对策等方面有所提升。从2011年度分学科篇均论文创新归一值统计数据看,

5、大部分学科的学术创新程度比2010年度有提高,比如,工商管理学科由0.707683提升到0.784204,教育学从0.787954提升到0.834223,应用经济学由0.836458提升到0.867831。论证完备程度指标的提高,说明我国人文社科论文在研究的方法有效性、论点正确性、论据可靠性和论证逻辑性等方面有所改进和提升,反映出人文社科研究更为扎实和规范的基本特征。论文难易程度指标的提高,说明我国人文社科论文所涉及的课题更为复杂,研究难度更大。社会价值得分指标的提高,说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在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2011年

6、度人文社科界围绕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经济社会转型下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发展、“十二五”规划下经济结构调整与收入分配、刑事法治中的民生保护与人权保障、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问题、“公平、质量与教育创新”、新媒体及其社会影响、百年之际的辛亥革命史等主题,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见解。各领风骚:科研机构学术创新力比较高等院校、社科院(联)和党政干部院校三大系统转载量集聚加剧。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学术论文涉及作者单位约2000家,与2010年度基本一致。三大系统的作者论文被转载总量为11146篇,约占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总量的8

7、3.6%。而近4年来三大系统年均转载量约占复印报刊资料年均转载总量的75.0%,2010年度约占81.4%。优质学术论文作者单位高度集中在三大系统的特征愈加明显,且呈快速上升趋势。高等院校作者论文转载比重加大,领先优势日益明显。2011年度高等院校系统作者论文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9973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总量的74.8%,比2010年度提高了2.4%;社科院(联)作者和党政干部院校作者被转载论文数量分别占比6.0%和2.8%,与2010年度基本持平。三大系统论文学术创新力同步提升。在日益强化“定量与定性综合”评价理念和“由数量评价向质量评价转变”基本导向的影响下,我国三大系统的人文社科论文

8、创新程度同步提升。如表2所示,与2010年度相比,2011年度高等院校、社科院(联)和党政干部院校作者论文的篇均学术创新得分归一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社科院(联)作者的篇均学术创新程度得分的归一值比其他两个系统略高一筹,但高等院校和党政干部院校的提升幅度较大,学术创新力显著增强。表2 2010-2011年度三大系统作者单位的篇均论文学术创新力对比篇均论文学术创新得分归一值2010年2011年高等院校0.8134630.849957社科院(联)0.8353920.856479党政干部院校0.7906500.835515重点和非重点高等院校的学术创新力差距大。2011年度高等院校综合指数前100

9、名共被转载论文7732篇。其中,211高校58所,转载论文6284篇,平均每所高校学术创新归一值为92.8,篇均论文创新归一值为0.856825;非211高校42所,转载论文1448篇,平均每所高校学术创新归一值为21.2,篇均论文创新归一值为0.195579。可见无论是上榜单位数量和转载论文数量,还是平均每所高校和篇均论文的学术创新归一值,211高校均以绝对优势领先于非211高校。部分高等院校的学术创新力在2011年度进步较大,如广州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社科院(联)系统各单位中,中国社科院和上海社科院仍以绝对优势领先,其它单位排名略有变化。2011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作者论文转

10、载量占社科院(联)系统被转载总量的66.2%,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作者论文转载量占12.8%,两者的学术创新总分归一值稳居社科院(联)系统前2名。河南省社科院、山东省社科院和浙江省社科院表现强劲,综合指数排名分别位列第3名、5名、7名,分别比2010年度上升了12名、15名和16名。党政干部院校中,中共中央党校仍一枝独秀,部分院校进步显著。中共中央党校作者的论文转载量约占该系统2011年度被转载总量的26.4%,学术创新总分归一值为83.5,综合指数依旧位列第1名。2011年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和中共青岛市委党校进步较大,这两家单位2010年度并未进入综合指数10强,但2011年度分别以学术创新总分

11、归一值9.8和7.9,位列党政干部院校综合指数排名第5名和第9名。基金资助:人文社科论文创新的催化剂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13325篇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占42.3%,较上年提高了2.1%,这反映了基金资助论文尤其是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中的分量。如图1所示,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中,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其它级别的基金资助论文则显著低于这两者。与2010年度相比,国家级基金资助论文所占比重略有降低,省部级资助论文比重有显著提高,其它级别资助论文比重则略有提高。图1:2010-2011年度转载论文中各级基金资助所占比例基金资助对学术创新和

12、质量提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的篇均学术创新程度得分归一值为0.852137,高于无基金资助论文的篇均得分归一值0.846445。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也证实了“基金资助论文的学术创新程度显著高于无基金资助论文”这一结论。另外,在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质量得分排名前10%(1334篇)的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所占比例为78.4%,显著高于无基金资助论文比例。基金资助的重点学科较为明显。在各学科中,较为依赖实证方法的社会科学学科,基金资助论文占被转载论文的比例相对较高,比如体育学被转载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比例达到88.1%,工商管理学科达到6

13、0.8%。但较为依赖思辨方法的人文学科,基金资助论文占被转载论文的比例相对较低,比如历史学转载论文的基金资助论文比例仅为27.5%,艺术学仅为27.8%。基金资助对学科研究方向引导作用突出。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以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为主攻方向。以经济学为例,学术研究热点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土地财政、国际货币体系、养老保险、粮食问题、低碳经济、分配公平、通货膨胀等,在这些经济学热点领域的研究论文中,基金资助论文占比为59.7%,显著高于所有被转载论文中基金资助比例的平均水平42.3%,这说明国家在人文社科领域科研经费的投入对学术研究的方向发挥了重要

14、的引导作用。任重道远:有创新的论文比例仍然偏小在复印报刊资料“优中选优”的选文过程中,将论文的学术创新程度分为5档,如图2所示,在复印报刊资料2011年度的13325篇选文中,约98%的论文处于前两档,即“实现了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全面创新,对学术发展具有显著贡献”,或者“实现了较大的创新和贡献”;转载论文中没有“选题陈旧、内容雷同”的论文。图2: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学术创新程度概况在精选原则的指导下,2011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从所收集的人文社科学术论文中选出了不足5%的优质论文进行转载。但如图2所示,在这5%的论文中仍有2.1%的论文学术创新程度仅处于“具有新意和启发、参

15、考价值”的水平,还有0.2%的论文学术创新程度略低于这一水平。由此可以大致推论,在未转载的论文中,有大量论文存在选题陈旧、交叉、重复等现象,论文的撰写范式也呈现出“八股化”和“僵化”等特征,这一特征在一些收费刊文的期刊中尤为严重。这说明,我国人文社科学术研究领域真正有创新、高质量的论文比例还很低,如何全面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创新水平,仍是亟待解决的艰巨任务。二、期刊质量与竞争发展优势集聚:期刊竞争以综合实力取胜优势集聚态势进一步加剧。近年来,由于期刊结构调整、文章篇幅变长等原因,复印报刊资料论文转载呈现出数量下降趋势。但从数量分布来看,期刊的集聚态势更为明显,即优质论文进一步集聚到少数原

16、发期刊上。2011年度转载量10篇及以上的期刊,共被转载论文9237篇,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论文总量(去除集刊或报纸被转载的论文,共12854篇)的71.9%,而2010年度转载量10篇及以上的期刊,共被转载论文9438篇,占复印报刊资料期刊论文转载总量的69.8%。就期刊出版地的分布而言,2011年度北京、上海、湖北、江苏和广东5省市集聚了53.4%的被转载期刊,被转载论文总量占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期刊论文转载总量的64.6%;出版地在北京的期刊,在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21个学科的论文转载量中均位列第1名,更加体现了优质期刊高度集中在少数地区的状况。期刊质量总体提升。2011年度复

17、印报刊资料转载数10篇及以上期刊共442种,如表3所示,虽然被转载的期刊数量、论文转载总量和刊均转载量都有所减少,但这些期刊在转载率和篇均论文得分方面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较大的进步,质量实现了总体提升。表3 2010-2011年度转载10篇及以上期刊的情况比较项目2010年2011年涉及期刊数(种)450442转载论文总量(篇)94389237转载量(篇)/刊21.020.9转载率(%)/刊12.513.0篇均论文得分归一值/刊0.7155440.788707优质稿源竞争激烈。随着办刊规范性的逐步提高和优质稿源竞争的日益增强,期刊的竞争力不仅表现为较高的转载量,更表现在每篇论文质量的提升方面,

18、也就是说,只有转载量、转载率和篇均得分三项指标全面提高,才能在期刊的综合实力上取胜。以2011年度人文社科综合性期刊排名100强为例,转载量前100名中,共有12种期刊因转载率或论文篇均得分较低未能进入综合指数排名100强,有12种期刊虽然转载量未能进入100强,但因转载率或篇均得分较高,反而跻身综合指数100强,思想战线和甘肃行政学院学报就属于后者。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统计中,转载量为15篇的综合性期刊共有9种。其中,思想战线和甘肃行政学院学报等7种期刊因为转载率和篇均得分较高,进入了综合指数100强,而其它2种期刊则未能进入。这证明转载率和篇均论文得分两个指标对于反映期刊整体学术质量和综合竞

19、争力更为重要。竞争主体:三大系统主办期刊比较高等院校、社科院(联)、党政干部院校三大系统期刊仍为人文社科期刊竞争主体。三大系统主办期刊,刊发了大量人文社科优秀论文成果,为传播人文社科成果、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近3年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中,约60%-70%的论文来自三大系统主办期刊,并且该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如表4所示,2011年度三大系统共被转载论文8574篇,约占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期刊论文转载总量的66.7%,涉及期刊950种,约占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被转载期刊总量的61.6%。表4 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三大系统期刊论文概况主办单位所属系统比较项目高等院校期

20、刊社科院(联)期刊党政干部院校期刊涉及期刊数(种)67917992转载总量(篇)49133112549占所有被期刊比例%38.224.24.3转载量(篇)/刊7.217.46篇均得分归一值/刊0.7858620.7940360.776612在三大系统主办期刊中,高等院校主办期刊规模最为庞大,约为社科院(联)、党政干部院校期刊总量的两倍有余;社科院(联)主办期刊的规模约为党政干部院校主办期刊的两倍。然而,高校主办期刊虽然数量众多,却参差不齐;社科院(联)主办期刊虽然规模不大,但刊均转载量和篇均得分归一值均显著领先于其它两个系统主办期刊;党政干部院校主办期刊无论是期刊规模还是质量均显著弱于高等院校

21、和社科院(联)主办期刊。高等院校和社科院(联)期刊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2010年度相比,三大系统主办期刊被转载论文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论文总量的比例出现了变化(如图3所示):高等院校主办期刊被转载论文的比重比2010年度增加了1.5%,社科院(联)主办期刊被转载论文的比重也略有提升,党政干部院校主办期刊的被转载论文则出现了0.3%的小幅下滑。可见,三大系统主办期刊中,优势进一步向高等院校和社科院(联)两个系统发展。高等院校和社科院(联)主办期刊的整体实力稳中有升,且高等院校主办期刊被转载论文所占比重的上升幅度要高于社科院(联)主办期刊,党政干部院校主办期刊的总体实力在三大系统中略有下降。图3

22、 2010-2011年度三大系统期刊被转载论文比重变化分析2011年度,三大系统中各有一部分期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比如在高等院校学报排名中,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度位列转载量排名第8名、转载率排名第1名、综合指数排名第5名;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刊的进步也较为明显。在社科院(联)综合性期刊排名中,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度位列转载量排名第13名、转载率排名第12名、综合指数排名第12名;广东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战线等刊的进步也较为明显。在党政干部院校期刊排名中,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度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排名均跃居第1名

23、;长白学刊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等刊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论文整体质量提高,三大系统期刊论文质量竞争加剧。相比2010年度,三大系统主办期刊的论文质量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篇均得分归一值的平均涨幅达10.7%。虽然社科院(联)期刊的篇均论文质量得分仍然稳居榜首,但高等院校和党政干部院校期刊论文质量的提升幅度,均略高于社科院(联)期刊论文的提升幅度,差距明显缩小。其中,高等院校主办期刊论文篇均得分归一值与社科院(联)论文的差距由去年的0.022523减少到0.008174,党政干部院校主办期刊论文篇均得分归一值与社科院(联)论文的差距由去年的0.030497减少到0.017424。这些数据反映出

24、三大系统期刊优质论文的质量竞争十分激烈,社科院(联)主办期刊的质量比较优势在下降。阵营分化:“核心”与“非核心”期刊的发展走势核心期刊占绝对优势,呈现“马太效应”。由表5可看出,从期刊数量看,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涉及的期刊约有57.2%是核心期刊。从论文转载量看,2011年度核心期刊的被转载论文总量为非核心期刊被转载总量的6倍有余;从转载率看,2011年度平均每种核心期刊的转载率比非核心期刊高2.8%;从篇均得分看,2011年度核心期刊被转载论文的篇均得分归一值比非核心期刊略高约0.02。从发展趋势来看,在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中,核心期刊占被转载期刊总量的比例逐年增长,2011年度

25、比2010年度增长近4个百分点;核心期刊论文被转载总量也逐年上升, 2011年度比上年度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总量的比例增长了1.3%。转载量和转载率的持续提高说明,相对于非核心期刊而言,核心期刊的绝对优势愈来愈明显,呈现出“马太效应”。表5 2010-2011年度核心刊与非核心刊转载状况对比分类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2010年2011年2010年2011年占转载期刊总量的比例%53.257.246.842.8占转载期刊论文总量的比例%84.386.615.713.4转载率%6.27.63.24.8篇均得分归一值0.7161160.7887220.6929300.765422非核心期刊也刊发了不少优质

26、论文。表5还显示,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涉及的期刊中,非核心期刊约占42.8%,非核心期刊被转载的论文总量约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总量的13.44%。这说明非核心期刊上也刊发了一定数量的优质论文。从这一角度来看,复印报刊资料坚持“文章不论出身”的原则,通过二次转载,使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上的优质论文的学术价值得到广泛传播和发扬,修正了“以刊评文”的不合理做法。学术乃天下公器。我国学术期刊总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多,虽然“核心”与“非核心”期刊的质量水平差距正在拉大,但仅凭少数核心期刊无法满足人文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的需求。要实现我国人文社科未来十年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目标,无论是核心期刊还是非核心

27、期刊,都要给予充分的支持,特别是要通过有效地引导、规范和扶持为非核心期刊群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谁与争锋:“专业”与“综合”期刊的发展比较综合性期刊的竞争优势趋向弱化。通过转载数据比较分析,一般某综合性期刊在某学科被转载论文5篇及以上,则意味着这一学科是该期刊的优势学科。2011年度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综合性期刊综合指数排名”100名强中,同时具有2-4个学科优势的期刊数量并不多(见图4);其中,同时具有3个及以上学科优势的综合性期刊,综合指数普遍排在前20名;具有2个及以上学科优势的综合性期刊,综合指数普遍排在前50名。这说明,对于综合性期刊来讲,确定己之所长的重点学科范围,走差异化办刊之路

28、,既有利于突出核心竞争力和期刊特色,又有利于带动整体刊载论文质量的提升,最终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和综合双重实力。图4 综合性期刊优势学科数量分析(综合指数前100名)当把综合实力和专业实力“双优”期刊的优势学科规定在3个及以上时,则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综合性期刊综合指数排名100强中只有10种属于此类;当把一种期刊的优势学科规定在2个及以上时,则此类期刊也仅为21种。这说明,虽然这些期刊是综合性期刊,但在刊登论文时仍有一定的学科倾向性,且论文质量都很高。比如学术月刊、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战线等。然而,如图4所示,目前综合指数排名前100名的大部分综合性期刊只

29、有1个优势学科或在各学科中都未形成明显优势;与2010年度相比,具有多个学科优势的综合性期刊的数量略有减少。这说明,综合性期刊的“学科优势”很难保持,且这一趋势与综合性期刊总体优势的下降是一致的。据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数据统计显示,综合性期刊的总体优势在弱化。在2011年度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全部期刊中,综合性期刊为582种,共被转载论文5098篇,平均每种期刊被转载8.8篇,低于2010年度平均每种期刊被转载9.9篇的数据。专业性期刊在大部分学科中的优势日益凸显。我们从学科角度选取了2011年度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期刊数据,对各学科中的专业性期刊和综合性期刊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

30、发现在大部分学科中,专业性期刊均占有明显优势。如图5所示,只有公共管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学科中,综合性期刊的被转载论文数量超过专业性期刊;历史学学科专业性期刊和综合性期刊的被转载论文数量基本相等;其它学科中,专业性期刊被转载论文的数量都超过综合性期刊。图5 各学科“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转载论文数量对比专业性期刊和综合性期刊的转载情况,在不同的学科中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分学科期刊排名数据显示,在法学、新闻传播学、农林经济管理、图情档等学科中,排名靠前的期刊绝大多数为专业性期刊,说明这些研究内容较为独立、与其他学科交叉较少的学科适合于专业性期刊刊载。而在哲学、历史

31、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研究内容与其他学科交叉较多的学科中,排名靠前的期刊中综合性期刊也占有一定比例,说明相比之下,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与其他学科交叉较多,其成果也适于综合性期刊刊载。与2010年度的数据相比,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数据统计显示,大部分学科的排名上榜期刊中,专业性期刊的比例略有增长,体现了专业性期刊的竞争优势在增强。另外,在2011年度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的全部期刊中,专业性期刊为961种,共被转载论文8227篇,平均每种期刊被转载8.6篇,高于2010年度平均每种期刊被转载7.8篇的数据,这也说明专业性期刊的竞争力在提升。总体上,与2010年度数据相比,综合性期刊

32、数量占复印报刊资料被转载期刊数量的比例,及其被转载论文占复印报刊资料被转载期刊论文的比例,均有所下降;相反,专业性期刊的数量和被转载论文比例则有所提升。这就明显反映了两类期刊的发展趋势。改革目标:期刊布局与学科协调发展综合性期刊主要支撑大学科的论文发表。2011年度被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的期刊中,综合性期刊共有595种,约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论文所涉及人文社科期刊的38.6%,被转载论文4616篇,约占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期刊论文总量的35.9%。然而,这些综合性期刊被转载的各学科论文所占比例有明显差异:如图6所示,哲学、政治学、管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和经济学受到大多数综合性期刊的青睐,被转载论文的比例均

33、超过10%;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法学等学科,被转载论文所占比例处于5%-10%,被部分综合性期刊的学科定位所覆盖;相比之下,教育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心理学、地理学、图情档、体育学等学科所占比例均小于5%。如何对数量众多的综合性期刊进行改革,使其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以更好地支撑人文社科各学科的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图6 2011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综合性期刊的论文所属学科部分学科专业性期刊严重不足,期刊发展落后于学科发展。以公共管理学科为例,转载量5篇及以上的前20名期刊中,90 %均为综合性期刊,只有中国行政管理和行政论坛两种期刊属于公共管理领域的专业性期刊。从专业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角度讲,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已成为显学,而与之对应的专业性期刊数量如此之少,不利于该学科期刊和学术研究的长远发展。综合性期刊与专业性期刊并存的局面,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形成的。以上情况说明,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对当前的期刊布局进行调整,从满足各学科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符合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要求的期刊体系。(报告执笔人: 杨红艳 高自龙 范晓莉 刘峰 熊春兰 钱蓉)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