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定位系统介绍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04561211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7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球定位系统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球定位系统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球定位系统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全球定位系统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定位系统介绍(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名词简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le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结合卫星及通讯发 展的技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是美国 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余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 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经过近十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全天候、高精度、 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运载工 具导航和管制、地壳运动测量、工程变形测量、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 科,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历

2、程自1978年以来已经有超过50颗GPS和NAVSTAR卫星进入轨道.前身GPS系统的前身为美军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Transit),1958年 研制,6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5到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 绕过地球13次,并且无法给出高度-A|zh-cn:信息;zh-tw:资讯-,在定位精度 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子午仪系统使得研发部门对卫星定位取得了初步的经 验,并验证了由卫星系统进行定位的可行性,为GPS系统的研制埋下了铺垫。由 于卫星定位显示出在导航方面的巨大优越性及子午仪系统存在对潜艇和舰船导 航方面的巨大缺陷。美国海陆空三军及民用部门都感到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卫星

3、导 航系统。为此,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提出了名为Tinmation的用12到18 颗卫星组成10000km高度的全球定位网计划,并于67年、69年和74年各发射 了一颗试验卫星,在这些卫星上初步试验了原子钟计时系统,这是GPS系统精确 定位的基础。而美国空军则提出了 621-B的以每星群4到5颗卫星组成3至4 个星群的计划,这些卫星中除1颗采用同步轨道外其余的都使用周期为24h的倾 斜轨道该计划以伪随机码(PRN)为基础传播卫星测距信号,其强大的功能,当信 号密度低于环境噪声的1%时也能将其检测出来。伪随机码的成功运用是GPS 系统得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海军的计划主要用于为舰船提

4、供低动态的2 维定位,空军的计划能供提供高动态服务,然而系统过于复杂。由于同时研制两 个系统会造成巨大的费用而且这里两个计划都是为了提供全球定位而设计的,所 以1973年美国国防部将2者合二为一,并由国防部牵头的卫星导航定位联合计 划局(JPO)领导,还将办事机构设立在洛杉矶的空军航天处。该机构成员众多, 包括美国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交通部、国防制图局、北约和澳大利亚的代 表。计划最初的GPS计划在联合计划局的领导下诞生了,该方案将24颗卫星放置在 互成120度的三个轨道上。每个轨道上有8颗卫星,地球上任何一点均能观测到 6至9颗卫星。这样,粗码精度可达100m,精码精度为10m。由于预算

5、压缩,GPS 计划部得不减少卫星发射数量,改为将18颗卫星分布在互成60度的6个轨道上。 然而这一方案使得卫星可靠性得不到保障。1988年又进行了最后一次修改:21 颗工作星和3颗备份星工作在互成30度的6条轨道上。这也是现在GPS卫星所 使用的工作方式。计划实施GPS计划的实施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从1978年到1979年,由位于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采用双子座火箭 发射4颗试验卫星,卫星运行轨道长半轴为26560km,倾角64度。轨道高度20000km。这一阶段主要研制了地面接收机及建立地面跟踪网,结果令人满意。第二阶段为全面研制和试验阶段。从1979年到19

6、84年,又陆续发射了 7颗称为BLOCK I的试验卫星,研制了 各种用途的接收机。实验表明,GPS定位精度远远超过设计标准,利用粗码定位, 其精度就可达14米。第三阶段为实用组网阶段。1989年2月4日第一颗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这一阶段的卫星称为BLOCK II和BLOCK IIA。此阶段宣告GPS系统进入工程建设状态。1993年底实用的GPS 网即(21+3)GPS星座已经建成,今后将根据计划更换失效的卫星。组成部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一GPS星座(GPS星座是由24 颗卫星组成的星座,其中21颗是工作卫星,3颗是备份卫星);地面控制部分一 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

7、部分一GPS信号接收机。1. 空间部分GPS的空间部分是由24颗工作卫星组成,它位于距地表20 200km的上空, 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每个轨道面4颗),轨道倾角为55。此外,还有4颗 有源备份卫星在轨运行。卫星的分布使得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 4颗以上的卫星,并能保持良好定位解算精度的几何图象。这就提供了在时间上 连续的全球导航能力。GPS卫星产生两组电码,一组称为C/ A码(Coarse/ Acquisition Code11023MHz); 一组称为 P 码(Procise Code 10123MHz) ,P 码 因频率较高,不易受干扰,定位精度高,因此受美国军方管制,并

8、设有密码,一般民 间无法解读,主要为美国军方服务。C/ A码人为采取措施而刻意降低精度后,主 要开放给民间使用。2. 地面控制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由一个主控站,5个全球监测站和3个地面控制站组成。监测 站均配装有精密的铯钟和能够连续测量到所有可见卫星的接受机。监测站将取得 的卫星观测数据,包括电离层和气象数据,经过初步处理后,传送到主控站。主控 站从各监测站收集跟踪数据,计算出卫星的轨道和时钟参数,然后将结果送到3 个地面控制站。地面控制站在每颗卫星运行至上空时,把这些导航数据及主控站 指令注入到卫星。这种注入对每颗GPS卫星每天一次,并在卫星离开注入站作用 范围之前进行最后的注入。如果某地面站发

9、生故障,那么在卫星中预存的导航信 息还可用一段时间,但导航精度会逐渐降低。3. 用户设备部分用户设备部分即GPS信号接收机。其主要功能是能够捕获到按一定卫星截 止角所选择的待测卫星,并跟踪这些卫星的运行。当接收机捕获到跟踪的卫星信 号后,即可测量出接收天线全卫星的伪距离和距离的变化率,解调出卫星轨道参 数等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接收机中的微处理计算机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进行定 位计算,计算出用户所在地理位置的经纬度、高度、速度、时间等信息。接收机 硬件和机内软件以及GPS数据的后处理软件包构成完整的GPS用户设备。GPS 接收机的结构分为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接收机一般采用机内和机外两种 直流

10、电源。设置机内电源的目的在于更换外电源时不中断连续观测。在用机外电 源时机内电池自动充电。关机后,机内电池为RAM存储器供电,以防止数据丢失。 目前各种类型的接受机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便于野外观测使用。GPS卫星在测试架上的GPS卫星GPS卫星是由洛克菲尔国际公司空间部研制的,卫星 重774kg,使用寿命为7年。卫星采用蜂窝结构,主体呈柱形,直径为1.5m。卫 星两侧装有两块双叶对日定向太阳能电池帆板(BLOCK I),全长5.33m接受日光 面积为7.2m2。对日定向系统控制两翼电池帆板旋转,使板面始终对准太阳,为 卫星不断提供电力,并给三组15Ah镉竦电池充电,以保证卫星在地球阴影

11、部分 能正常工作。在星体底部装有12个单元的多波束定向天线,能发射张角大约为 30度的两个L波段(19cm和24cm波)的信号。在星体的两端面上装有全向遥测 遥控天线,用于与地面监控网的通信。此外卫星还装有姿态控制系统和轨道控制 系统,以便使卫星保持在适当的高度和角度,准确对准卫星的可见地面。由GPS系统的工作原理可知,星载时钟的精确度越高,其定位精度也越高。 早期试验型卫星采用由霍普金斯大学研制的石英振荡器,相对频率稳定度为10 − 11/天。误差为14米。1974年以后,gps卫星采用钏原子钟,相对频率 稳定度达到10− 12/天,误差8m。1977年,BOKCK

12、II型采用了马斯频率 和时间系统公司研制的铯原子钟后相对稳定频率达到10 − 13/天,误差则 降为2.9m。1981年,休斯公司研制的相对稳定频率为10 − 14/天的氢原 子钟使BLOCK IIR型卫星误差仅为1m。原理介绍当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后,美国约翰• ;霍布斯金大学应用物理 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提出既然可以已知观测站的位置知道卫星位置,那么如果已知 卫星位置,应该也能测量出接收者的所在位置。这是导航卫星的基本设想。GPS 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 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

13、的,卫星的位置可 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 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 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GPS 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 射导航电文GPS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 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0m; P码 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 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

14、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 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A|zh-cn: 解调制;zh-tw:解调变-出来,以50b/s-A|zh-cn:调制;zh-tw:调变-在载频上 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个字码;每 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 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数据块,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当用户接 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 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 用户在WGS-84

15、-(A|zh-cn:大地坐标系;zh-tw: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 息便可得知。可见GPS导航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然而, 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 维-A|zh-cn:坐标;zh-tw: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At即卫星与接收机 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 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差分技术为了使民用的精确度提升,科学界发展另一种技术,称为差分全球定位系统 (Differential GPS),简称DGPS。亦即利用附近的已知参考坐标点(由其它

16、测量 方法所得),来修正GPS的误差。再把这个即时(real time)误差值加入本身坐 标运算的考虑,便可获得更精确的值。GPS有2D导航和3D导航分,在卫星信号不够时无法提供3D导航服务,而 且海拔高度精度明显不够,有时达到10倍误差。但是在经纬度方面经改进误差 很小。卫星定位仪在高楼林立的地区扑捉卫星信号要花较长时间。功能介绍精确定时:广泛应用在天文台、通信系统基站、电视台中工程施工:道路、桥梁、隧道的施工中大量采用GPS设备进行工程测量勘探测绘:野外勘探及城区规划中都有用到导航:武器导航:精确制导导弹、巡航导弹车辆导航:车辆调度、监控系统船舶导航:远洋导航、港口 /内河引水飞机导航:航

17、线导航、进场着陆控制星际导航:卫星轨道定位个人导航:个人旅游及野外探险定位:车辆防盗系统手机,PDA,PPC等通信移动设备防盗,电子地图,定位系统儿童及特殊人群的防走失系统农业勘测六大特点第一,全天候,不受任何天气的影响;第二,全球覆盖(高达98%);第三,七维定点定速定时高精度;第四,快速、省时、高效率;第五,应用广泛、多功能;第六,可移动定位。经济型方案时我们把服务中心直接转移到客户的手机上,客户直接用手机查 看到定位短信息(GPS度、分、秒数据格式),如果使用城际通电子地图软件, 它直接支持输入GPS度、分、秒数据定位的功能,如果用北京灵图的天新者5, 可以借助我们的GPS定位大师专用软件中的手动输入经纬度功能进行定位,这个 方案比较适合低频率查车,例如:家庭汽车、单位的自备车。增强型方案时客户可以购买我们的专用卫星定位管理主机,它不但可以自动 接收多辆汽车定位短消息,而且自动分类保存在电脑内,每台车辆都建立一个数 据库,轻点鼠标就能调出某辆车的全部定位记录,只要点击目标数据就能自动切 换到电子地图上显示车辆的位置,点击前进或者后退按钮还能在电子地图上演示 汽车的形式轨迹,每台车辆都可以取不同的名称,便于管理多辆汽车,非常方便, 便于多车频繁查询,例如:物流公司、汽车租赁公司、车队-复制自天工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