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总结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04545894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言文句式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文言文句式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文言文句式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句式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句式总结(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二、文言句法(一)判断句 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常见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也”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段太尉逸事状)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4、“者也。”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納谏)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

2、词“乃、必、亦、即、 诚、皆、则”等表判断。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7. 用动词“为”“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是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为表示判断)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郑伯克段于鄢)(为表示判断)(二)省略句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1、省略代词: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

3、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三)被动句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 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1. 有标志的被动句 而君幸于赵王。(于)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受制于人。(受于) 为天下笑,何也?(为)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2. 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例如:而刘夙婴疾病

4、,常在床蓐 被缠绕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四)倒装句(主要有四种情况)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2、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3、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在一般情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 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 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例:A.莫我肯顾B.古之人不余欺也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有两种类型:(1)动宾结构(疑问

5、代词作动词的宾语要前置)(2)介宾结构(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自(自己)+动词”结 构(固定结构)。例: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B沛公安在?(动宾)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F言以蔽之。(介宾:宾+介)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结构)I、自杀、自信、自刎、自问 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前置例: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固定句式) 不规则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例:

6、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C.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则的):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定句中的情况)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情况)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定句中的情况)宾语前置(重点)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不欺余)(莫肯顾我)(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 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而狼未知之也) 忌不

7、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夫晋,何厌之有?(夫晋,有何厌) 沛公安在?(沛公在安)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 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 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日居月诸,冒下土一一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忧群臣)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求敌)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余唯视利)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惟弈秋之为听。(惟听弈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惟辅德)唯利是图。(唯图利)唯吾马首是瞻。(唯瞻吾马首)(11)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唯急进修只急迫地进德修业)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要前置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夜以继日。(以夜继日)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在一般情况下,定语应该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

9、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有四种情况: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例如: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高的庙堂)(偏远的江湖)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如:A.赋税之繁重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如: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中心词+数量词例如:A.尝贻余核舟一。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 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

10、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贫者语于富者曰贫者于富者语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山龟鸟兽之形饰)以事具告) 具告以事。 何不试之以足。何不以足试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桑树之)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

11、定其成分,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垂乎后世。(乎后世名垂) 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浴乎沂(在沂水沐浴) 风乎舞雩(在舞雩台吹风)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叹句和疑问句中例如:A、甚矣,汝之不惠!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五)文言固定句式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牢牢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 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非常有帮助。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集如下: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因此不积

12、累半步一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3. 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死也是我厌恶的, (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4. 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指南录后亭)天刚亮, 在竹林里躲避哨后, (碰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而死。5. 如何、奈何、若何,译为V巴.怎

13、么办呢?”“对怎么样呢? ”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沛公说:)“现在出来了, 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6. 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对太行、王屋怎么办?7. 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8. 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例: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有,师之所存也。 (师说)因此,无论(身 份)高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9. 所以,译为“用来的”、

14、“原因”、“的方法”。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离 开父母亲属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的崇高品德。10. 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论语)(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 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 人吗?”11. 有以,无以,译为“有可以拿来的”,“没有可以拿来的”例 1:吾终当有以活汝。 (中山狼传)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办法。例 2:军中无以为乐。 (鸿门宴)军营里没有可以

15、用来作乐的东西。12. 庸乎,译为“哪呢?”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 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13. 其乎(邪),译为“难道吗?”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是他们真 的不知道千里马啊!14. 得无一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例: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一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 们恐怕不免穷困吧?15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16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 就是吧”。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

16、也。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 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17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孰若,译为“哪里比得 上”。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 么样呢?18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这样做官也担忧,不 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19有者,译为“有个人”。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 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20与其孰若(无宁),翻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

17、婉贞)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 抗拯救我们村庄?21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 诽谤,怎能不怨愤呢?22(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现在把钟 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23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例 1 :安能摧屑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怎么能让 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例 2 :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他的妻子

18、 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练习题一、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二、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5.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A. 1、72、63、5489B. 1、42、35、6789C. 1、23、45、8679、10D. 12、3、46789三、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 和 , 和 。A.为国者

19、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从齐人勿附于四、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内标上序号注明。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六、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A.时人莫之许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七、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

20、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也相同C. 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八、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舍簪笏于百龄A.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B.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九、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 (2 分)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童子何知C 纤歌凝而白云遏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十、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21、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十一、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有的却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我没看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B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不能解决疑难问 题,有的却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我看不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C. 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以他为老师,或者不以他为老师, 这是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我没能见到他的明白事理。D.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大的方面放弃 小的方面学习。我怎能看出他聪明呢?十二、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激昂大义B.激于义而死焉C.不能容于远近D.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十三、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A.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B.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谁为哀者?D.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十四、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都督阎公之雅望,戟遥临。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