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上传人:h****9 文档编号:204433635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如何科学相识当代资本主义2、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2010年12月26日如何科学相识当代资本主义摘要:正确相识资本主义,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前提。然而多年来,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相识过于片面,或简洁化、漫画式;或盲目崇拜,主见一切照搬。面对二战后困难多变的资本主义,国内学者相识不一,观点各异。事实上,当代资本主义具有双重发展趋向,即资本主义旧制度接着发展的趋向与新社会因素逐步生长的趋向并存。这种双重发展趋向与美欧两种模式的分化相互交织。其中,资本主义旧制度接着发展的趋向在美国更为明显,新社会因素逐步生长的趋向在西欧、北欧突出显现。当

2、代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历史过渡性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将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 关键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双重发展趋向 人类进入 20 世纪,出现了一个马克思、恩格斯未曾预料到的社会现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空间并存、平行发展。两种制度在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相互较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中度过 20 世纪的历史进程。两制并存的新状况,使世界历史更为生动,使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更为错综困难。面对两种制度相互较量、相互影响的严峻现实,社会主义的决策者和建设者理应全面了解资本主义,正确相识资本主义,深化探讨资本主义。首先,正确相识资本主义,深化探讨资本主义是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正是基于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深刻相识和深化探讨,马克思得出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结论,进而开创并领导了汹涌澎湃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正是基于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深化探讨,列宁断言,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在帝国主义整个链条的薄弱环节处突破,在一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由此列宁成功发动并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了解和正确相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实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既大胆借鉴和汲取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又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

4、在同资本主义的博弈中努力发展经济,练好社会主义的“内功”。多年来,对当代资本主义 不正确的相识也始终存在,并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非常不良的影响。20 世纪 6070 年头,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受斯大林传统社会主义理念的束缚,对当代资本主义形成了概念化的片面相识。他们过多地渲染资本主义一每天烂下去,我们一每天好起来,资本主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社会主义蒸蒸而上、蒸蒸日上,而对当代资本主义在 20 世纪 6070 年头的经济旺盛、快速发展视而不见,闭口不谈;他们过多地渲染资本主义使人们无家可归、啼饥号寒、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弊端,而对当代资本主义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使劳动者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并创建了富有

5、活力的经济体制等方面,则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当时,我国的一部权威性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的论述,集中反映了传统社会主义的这种片面性相识。 这种过于片面的评价,使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形成了一种简洁化的漫画式的相识。这种倾向引导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进行简洁的讥笑和谩骂,却阻断了人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深化探讨和辩证思索。如此僵化的相识,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了非常有害的影响。其一,它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决策者和建设者们盲目乐观,夜郎自大,丢失了在同资本主义平行发展、相互竞争中的紧迫感和压力。人们固守僵化模式,不思改革和进取。与盲目贬低当代资本主义的倾向相反,国内还存在着盲目崇拜资本主义,主见一切照搬资本主义的错误倾

6、向。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些人不能正确相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更,误将野蛮资本主义模式当成当代中国的救世良方,主见我国应借鉴全盘私有化、政府调控最小化、经济自由化的西方“成功”阅历,走新自由主义道路。这种主见误导人们去照搬野蛮资本主义的做法,而不是去借鉴当代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误导人们放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混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界限。同时这种主见还误导人们弱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弱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弱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使贫富差距急剧扩大。这种主见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自不待言,深化探讨当代资本主义,正确相识当代资本主义意义重大。它是我们在同资本主义的博弈和斗争中

7、制定正确发展战略与发展对策的前提,也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其次,正确相识当代资本主义,深化探讨当代资本主义是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和发展道路做出科学推断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文明基础上产生的、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因此,要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和发展道路做出正确推断,就不能不深化探讨当代资本主义。只有真正搞清晰当代资本主义原委有没有变更?有了怎样的变更?才能为探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问题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供应真实而牢靠的依据。我们如何正确相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首先,应当全面相识和正确对待资本主义,要有同资本主义“长期打交道”的思想打算。因为资本主

8、义还有相当的适应和调整实力,因而还有较强的生命力,它不行能快速崩溃,“一球两制”将是相当长的历史现象。我们既要大胆地学习借鉴资本主义一切先进的、进步的东西,但又要抵制其腐朽落后的东西。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必需大胆,但又不能照抄照搬,搞“全盘西化”,必需从战略高度上处理好同资本主义特殊是同发达资本主义既冲突斗争又借鉴合作的关系,坚持“以两手对两手”。其次,要全面相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既否定又继承的关系。列宁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在浩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阅历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

9、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因此,就总体而言,社会主义在不忽视同资本主义斗争的同时,在战略上要树立“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第三,在“基本制度”上与资本主义划清界线的同时,在“详细制度”即体制上必需有对资本主义所借鉴。体制的好坏干脆关系着制度的生存平安,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概无例外。要重视制度的平安,就必需重视体制上不断的改革和完善。资本主义在大危机后借鉴了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不仅没有变成社会主义,反而延缓了苍老,巩固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借鉴其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手段和管理制度,也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而只会巩固和发展社会

10、主义。第四,志向和信念必需植根于科学的相识,既不要忽视“两个决不会”,又要坚信“两个必定”。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必定灭亡、社会主义必定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就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而言的。至于这一“代替”如何实现、在多长时间内实现,他们则认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必需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用变更和发展的观点将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历史“必定性”与历史演进过程的“长期性”统一起来,将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它接着发展的“可能性”

11、统一起来,将历史发展进程的“阶段性”与历史结局的“指向性”统一起来,既坚信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定性,又要看到这一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困难性。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定性的实现,须要有客观的革命形势,又须要有革命的主观因素。广阔群众坚信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必定取代资本主义的觉悟,就是人们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在这方面,资本主义统治已经不再能维持下去,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肥沃土壤,而社会主义国家所树立的社会主义的确优于资本主义的榜样和示范力气则具有极其巨大的吸引作用。【参考文献】1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戈尔巴乔夫回忆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18.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9.6莱斯特瑟罗.资本主义的将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8邓小平思想年谱Z.北京:中心文献出版社,1998.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摘要: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以超乎想象的力度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散,其影响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面对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

13、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人们在探究其对实体经济的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在努力思索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深层根源,探究这次世界性金融危机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同时给我国社会主义带来了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深思。关键词:金融危机;社会主义;扩大内需;经济增长率、发源于美国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性质是金融危机与生产过剩的结合, 其根源是新自由主义的泛滥。美国次贷危机在2007年3月初露端倪,当时就像蝴蝶扇动翅膀一样,并未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直到当年的夏天,美国的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人们才起先赐予极大的关注。美国次贷危机经验了一年的苦痛挣扎后进一步恶化,2008年9月15日美国投资银行巨头雷曼兄弟

14、公司破产;与此同时金融领域的其他问题也进一步恶化,美国次贷危机最终演化放大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场金融海啸就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向主要发达经济体扩散,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在2008年10月迅猛爆发。进入2009年初,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整个世界经济增长率下滑、陷入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又演化放大为世界性经济危机。当前这场许多人都还看不明白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从形式上看它始于金融危机,事实上暴露了美国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一种冲突的累积,即金融资本严峻地脱离了产业资本, 美国的一些人试图通过金融创新的手段制造虚拟需求,以支撑虚假旺盛,不想竟引爆了危机,并马上扩散至

15、美国的整个经济体系,随后,又通过新自由主义体系快速传导到全世界。上个世纪苏东剧变后, 新自由主义思潮进一步向全世界扩散扩散。新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支柱是废除全部管制资本的规则,任凭社会弱肉强食,其次个支柱是把追逐利润的舞台瞄准金融市场。拉美、东南亚等地区国家深受新自由主义之苦。在美国新自由主义体系中,产业资本是不受重视的,金融资本则极度膨胀,这应当是美国设计的“玩弄”世界的一种嬉戏规则。美国通过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把自己的模式强加给了其他的国家。对此,近10年来,世界各国人民提出了种种抗拒性对策。这场金融危机使新自由主义遭遇了极大的减弱,但新自由主义反映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质要求,将来在肯定的条件下仍有

16、可能死灰复燃。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 其深层次的影响尤为值得关注:一是危机发生在资本主义的中心美国,新自由主义盛行30年后美国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二是资本主义势力范围日益萎缩,从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到二战后中国、越南和朝鲜等国家革命的成功, 再到20世纪后期广阔殖民地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统治的范围大大缩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口现已降到世界人口的1/7。三是资本主义无限制的经济活动导致了地球气候变暖,资本主义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21世纪能否存续下去,受到世界有识之士的广泛质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这次金融危机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均有深远影响。金融危机

17、的爆发客观上表明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日趋严峻,我们有理由重新评估其生命的持续力。一些学者认为,视察今日的金融危机,不能将其简洁归结为一种错误政策的结果,更要看到,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到最终阶段的表现。金融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金融资本事实上是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结合,它只关切利润而不关切生产,是危机产生的罪魁祸首。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经济危机的出现不等于资本主义的终结,资本主义一方面暴露出自身的严峻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有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自我调整的修正实力。美国、日本、欧洲都在实行自我调整的措施,因此,对资本主义的生命力问题仍需深化探讨。这次金融危机是否表明资本主义已进入到一个

18、新的阶段,对此,尚不能妄下断语。资本主义能否接着存在和发展,不仅要看经济条件,还要看社会基础,要看社会主义能否在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大多数人民的拥护。马克思和列宁曾经预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分别将在19世纪和20世纪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一预言并未如期实现。在新的形势下,假如共产党人在争取人民方面多做些工作,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不是没有可能的。资本主义国家救治措施治标不治本,资本主义已经无法统治世界。20世纪30年头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曾经发生大范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只起到了缓和危机的作用,并未找到解决危机的根本出路。罗斯福政府为应对危机,实行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维护工会权利等措施,这

19、些措施的实施对缓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冲突是有益的。此次经济危机既有金融危机又有生产过剩危机,而资本主义国家的挽救措施主要是着眼于金融危机,实行通过国家财政大量救济措施来缓解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但这一系列措施不行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问题。 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变更,伊拉克斗争的爆发,表明美国不能在政治上限制世界,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美国也不能在经济上限制世界。没有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参加协作,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无法整合当今世界事务。长期以来,美国想向全世界输出新自由主义,此举严峻扭曲了国际金融秩序,面对这种态势,国际社会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诉求急迫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20、今年4月召开的G20峰会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加强金融监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种探讨虽然没有对新规则的建立做出详细的支配,但我们应当看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金融秩序重新构建中的博弈已经起先。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任重道远,解决金融危机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才刚刚起先。金融危机对世界社会主义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社会主义国家既要面对当前危机,又要面对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考验。要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金融危机使世界人民意识到社会主义才是世界发展的方向,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面临如何应对危机?如何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并领导民众参加社会主义

21、实践,使之进一步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等问题。对社会主义力气来说,如何把应对危机与社会变革结合起来是一个挑战。在资本主义国家,民众虽然醒悟地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冲突不行调和性的危害,但并不肯定就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要让人民从事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必需阶段性地开展工作,提升民众的斗争觉悟。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也遵循着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存在经济危机问题,这就须要利用自身优势找寻应对危机出路。一般来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的现象。但作为一个世界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对外要与资本主义交往,对内要实行市场经济等经济运行方式,确定了社会主义国家也会发生经济危机。即使解除上述因素,社会主义国家

22、也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比如,宏观调控会发生问题,生产和消费之间发生冲突等。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较强,各地重复投资引发投资过热问题,这是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反映。因此,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要详细问题详细分析。中国经济的“制高点”是宏观调控,虽然中国的人均GDP还很低,但中国能发挥体制上的优势,凝合力气应对危机,优先解决民生问题,尤其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这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否存在拥护社会主义的多数派,对于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非常关键。中国20世纪50年头以后诞生的新一代没有革命的切身体会,也没有亲身体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危机,在思想上有可能

23、存在对社会主义的种种疑虑和模糊相识。通过市场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放任不管,社会主义也可能被减弱,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这些成果要通过广泛深化的舆论宣扬,不仅应让世界了解,更应让中国的老百姓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拉美左翼发展势头不减, 进一步减弱了资本主义,壮大了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基本冲突的分析,具有严密的逻辑力气和远大的预见性,对人们相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也是在不断变更的,而且我们必需承认这种发展变更也是非常巨大的。我们须要对资本主义的这些新变更做出新的分析

24、,并从中得出新的相识。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终点,它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因此,它的发展变更也只能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它决不行能从根本上变更这个趋势。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那种社会基本冲突的激化将导致阶级冲突的激化、最终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相识,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遇到了空前的挑战。尽管有人也在强调,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依旧在不断变更,但人们没有看到无产阶级革命条件的积累。反之,人们看到的是,资本主义更加展,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越被消融掉。这个问题应当如何去理解和相识,还须要理论工作者进行更深化的探讨。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变更一方面强化了它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给它

25、带来了更多的否定因素。资本主义进行的自我改良和完善,虽然并没有变更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但随着这种改良和完善的不断推动,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既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否定,同时也印证了社会主义产生的必定。这种新社会因素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变更的过程,是走向一个更高社会形态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变更,尤其是它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不断变更,不是向着背离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而是更加贴近马克思恩格斯论证的社会主义社会了。【参考文献】1吴崇伯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前进论坛,2009(5)2李叔宁 当前中国宏观政策经济分析J.特区经济,2009(11)3陈传淡 论金融危机J.学理论, 2009(30)4李克强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J.求是, 2009(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