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的起源-网络收集

上传人:d****1 文档编号:204415872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廖氏的起源-网络收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廖氏的起源-网络收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廖氏的起源-网络收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廖氏的起源-网络收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廖氏的起源-网络收集(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廖氏的起源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世世代代生息繁衍着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又由 许多姓氏族组成。这些姓氏族或起源于某一原始部落,或是某一古代诸侯王的后 裔,也有一些姓氏起源于某一职业或江河湖海及山脉之地名,还有一些是古代皇 帝征服一方后所赐的姓氏。总之,不管起源于哪种形式,他们都承认是炎黄子孙 的分支,这是中国社会所公认的事实。这些姓氏族各自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都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印记了历史长河里的风雨沧桑,极大的丰 富了整个社会生活。正是这些各个姓氏族的习俗文化保持着中华民族的许多民族 特色和优秀传统,教育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子孙,造就了无数民族的英杰,弘扬了 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

2、宝库。我们廖氏族的起源和长期发展正是这样一个宿 影。据有关古籍记载,廖氏起源于夏朝。相传中国最早的皇 帝黄帝有25 个子孙,其中一个叫昌意,昌意之子叫颛顼。这个颛顼便是“三皇 五帝”中第一个称帝的帝王。颛顼的子孙中有一个叫叔安,他被封侯为夏朝一个 诸侯国的君王,这个小国的地名叫 国,意思是风沙很大的地方。叔安作为 国 的君王,后来,史书便以廖叔安相称,叔安的后代也从此以国为姓,这就是古代 廖氏家族的最早起源。古廖国之遗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唐河县境内。古 国后 被楚国所灭亡,史称西 国。西 国被灭后,其后裔部分又迁于安徽安丰境内, 称为东蓼国。后来,司马迁写二十四史时将“ ”或“蓼”字去风字边或

3、草字头, 改成“廖”字,使用至今再无改动。现今全国廖氏族都把中原汝南郡作为廖氏的 发源地,许多廖氏祠堂都把“汝南堂”作为堂号,以表达对祖宗故地纪念。廖氏 的另一支起源于周文王姬昌之子伯廖,伯廖的后代即以名为姓。廖氏族起源后,始聚居于古廖国,经历了夏、商、周三朝 千多年的繁衍生存,饱受战火及风雨沧桑,已成为一支规模较大的家族。至春秋 战国时间,诸侯混战,许多诸侯国相继被兼并,古廖国终于被相邻的大国楚国于 公元前662 年兼并入楚国。从此,有一些廖氏族人开始迁移故土,向东、南方向 发展,如古籍记载廖叔安第 47世孙廖惠就是在这时从中原迁往山东甄城的。春 秋战国时期混战的结果是秦国最后统一全国而告终

4、,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 朝,宣告了奴隶社会的结束。但由于秦始皇暴政,修万里长城,老百姓仍处于饥 寒交迫之中。后来,刘邦领导农民起义,楚霸王项羽造反,秦王朝仅建立几十年 又被推翻了,历史进入了汉朝。汉朝至三国时期,廖氏家族开始产生了一些著名 的人物,如一代名师廖扶(廖凤公是廖扶的曾祖父,曾任汉朝太仆相当于交 通部长)常教授子弟数百人、廖湛是东汉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长沙太守将 军廖立,三国车骑将军廖化等。这一时期廖氏族人已开始分布在山东、甘肃、陕 西、安徽、江苏、河北、湖南等地。自公元 304 年起,即晋王朝至南北朝时期。 由于晋王朝内部争权夺利,皇族司马家族八王争霸,互相残杀,引起了中国

5、北方 游牧民族逞机起兵叛乱,开始了中国历史上长达 285 年之久的分裂混乱时期,史 称为“五胡乱华”。(即匈奴、羯、姜、鲜、卑五个少数民族起兵反叛中央朝廷 的叛乱),从此引起了中原广大百姓悲欢离合的大规模迁移过程,生活在中原故 土的廖氏家族也不例外。其中有著名的在洛阳任晋王朝京城镇国大将军廖子璋 (子璋系叔安公之 68世孙)之子廖从宪携众从洛阳迁居浙江永嘉郡松阳县顺又 乡。子璋的后裔很有作为,官任江南扬洲太守,兴旺发达,后来其子孙遍及南方 各省,子璋成为南方各省廖氏的主要始祖。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子璋的玄孙廖诚希 继任扬洲太守,因五胡乱兵逼近长江北岸,于 384年迁往江西宁都。江西宁都廖 氏支系发

6、达,后成为廖氏向湖南、福建及两广发展的主要发源地。公元 589 年隋文帝杨坚平定了北方游牧民族叛乱,终于 结束了“五胡乱华”,建立了隋王朝。期间,廖诚希的第 6 代子孙延邦、延龄、 延春三兄弟曾为隋朝立下汗马功劳,显赫一代,威震四方,官任清河郡、太原郡、 威武郡大守,创造了著名的廖氏三郡太守之美称。后来,廖诚希的子孙为了纪念 前辈的这一显赫业绩,便以“威武堂”这一称号作为廖氏祠堂的称号。隋朝之后,唐朝建立,社会进一步开放。唐太宗李世 民实现了著名的“贞观之治”,唐朝开辟了流芳百世的通向西域的“丝绸之 路”,使中国封建社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一时期,廖氏家族 继承了前人的业绩,进入

7、了鼎盛时期,成为唐朝一百多年的望族。在唐、宋两朝 时期,仅子璋系的后裔中就有 7 人任过兵部、工部、户部书,有进士 23 人,举 人 39 人。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廖俨,任唐朝兵部尚书,民间史称廖长官, 系福建省安溪县廖氏始祖,其后裔遍及南方各省和海外,现仍保存有廖长官之墓 及廖长官纪念馆,并已列入当地文物保护单位。廖刚,系福建顺昌县始祖之一, 北宋末年任工部尚书,其有四子均任北宋高官,且均获皇粮俸禄二千石(担), 且好施济贫,因此被当地百姓称颂为廖万石家,并受宋朝皇帝赐封“世彩堂”之 美称,传为佳话。刚公的后裔也以“世彩堂”作为祠堂的堂号,以纪念刚公的恩 德。廖氏家族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是廖

8、琳宣,属子璋第十五代子孙,江西宁都县 (古称虔化县)廖氏始祖之一,官任唐玄宗时兵部尚书。正是在琳宣公主持下修 订了第一部完整的廖氏谱碟,详细记载了廖氏族上溯两千年的世系历史,为后人 研究廖氏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谱碟以其丰富的内容记录了自晋武帝咸 宁二年封廖子璋任镇国大将军起,历代廖氏英杰的事迹和变迁。当中有子璋公之 子从宪从洛阳迁移浙江松阳县顺义乡,从宪之子五桂任征吴总官,五桂之子廖钦 为世袭总管。廖钦生八子,其孑兑子廖诚希任扬州太守。诚希公晚年又举家南迁 至江南。再至子璋公之第 11代,延邦、延龄、延春三兄弟为隋朝江山立下汗马 功劳,威震四方,官任清河、太原,威武三郡太守,成为一代豪

9、杰。第 12 代即 延龄之子崇德任虔化县令(今江西宁都县),任满后因看中宁都人杰地灵,又举 家迁宁都县。江西宁都廖氏后来果然兴旺发达,人丁旺盛,成为后来向南方各省 发展的发源地。传至第 15 代廖琳宣,任宋朝兵部尚书。在延续一百五十多年间, 廖氏家族代代英才辈出,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望族。廖氏谱碟修成后,影响很大。 后来,北宋大诗人欧阳修曾欣然为其写序,序文中写道:“廖氏之后,将愈繁愈 远,诗书礼乐,悠然不替矣。”南宋爱国名将文天祥也为这部廖氏谱碟写下了一 段肺腑之言:“自唐至今,垫垫浩繁,英髦迭出,宗风远振,所居各得其所,传 世无穷,且以诗书为乐,忠厚为家,自可搏鹏程于万里,驰骋足于康庄,非廖

10、氏 子孙其谁也”。这位著名的爱国名将继岳飞之后,一生为保卫大宋江山,英勇抗 击匈奴入侵,立下赫赫战功,不幸被元军俘虏,受尽折磨不屈服。最后,舍生取 义,死在忽必烈的元军刀下。这位饱经沙场的将领,虽看破大宋将亡,却对我廖 氏族孙寄托了非常难得的希望。正因为如此,在后来元朝末年“复汉灭元”的斗 争中,出现了廖永安、廖永忠这样的将领,成为明朝的开国元勋,廖永安被朱元 璋封为郧国公,完全显示验证了文天祥对我廖氏子孙的期望,这决不是历史的偶 然。但朱元璋为了不使大权旁落,对开国将领们大开杀戒,沉重地打击了开国将 军们的心灵。廖氏将领也同样遭受厄运,这深深影响了廖氏家族的命运,纷纷逃 难四方。明、清两朝,

11、廖氏族人命运坎坷,多数散居于东南、西南边陲之地。但 也出现了著名的人物,如:清代文学家廖燕、户部侍郎廖腾火奎、礼部尚书、军 机大臣廖寿恒、工部尚书廖鸿荃、德庆侯廖永志等。到孙中山领导推翻满清王朝 的斗争中,又涌现了廖仲凯这样的领袖人物。在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伟大斗 争中,廖氏族人也多有积极分子,投身到时代的潮流中去,并产生了象廖承志、 廖汉生等一批代表性人物。纵观廖氏家族的历史,特别是各地廖氏家族内部的家规 家法教育可以明显看出,廖氏族是汉民族中深受儒教文化影响的一个重要分支。 从古代到近代,每一次社会动荡或王朝更替斗争中,廖氏族人都体现了强烈的正 义倾向性。自晋朝时期“五胡乱华”到匈奴入侵

12、,忽必烈大军灭宋扫南,再到北 方满族入侵明朝,直至日本侵略中国,中国社会都经历了重大的动荡磨难和迁移。 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动荡迁移中,廖氏族人同其它姓氏族一样,饱经沧桑,悲欢离 合,在斗争中走向全国各地及海外,经历了可歌可泣的辛酸创业史。历史发展到 今天,廖氏族不仅是汉族的一支,也融合到了其它少数民族中,成为中华民族大 家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一九九 O 年中国人口普查,廖氏族人口在全国前一百大 姓氏中列在第六十六位(不包括海外廖氏)他们都在自己居住的土地上默默的耕 耘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努力奋斗果博东方,果博东方官网,果博东方娱乐http:/www.guobodongfang.meA8woY7Dp2AUX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