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冷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详解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04399603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6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氨冷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氨冷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氨冷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氨冷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冷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详解(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辽 宁 工 业 大 学过程控制系统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氨冷却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院係):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签字)起止时间:2013.6.25-2013.7.44 4叙尊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氨冷却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工业中,氨冷却器是利用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的热来冷却热物料的,工艺要求冷物料的出口温度为1351C,同时气氨不能带液,否则将危机氨压缩机的安全,所以当液位达到75%时,就应该采取软保护措施。试设计氨冷却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及要求1、2、3、4、5、确定控制方案并绘制工艺节点图、方框图;选择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给出具体型

2、号和参数;确定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以及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仿真分析/实验测试分析;按规定的书写格式,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一份;设计说明书应在4000字以上。技术参数测量范围:0-80C; 0200C ;控制温度:135 1C1、2、3、4、5、6、布置任务,查阅资料,确定系统的控制方案,选择传感器、变送器、理解掌握系统的控制要求。(2天,分散完成)绘制工艺节点图、方框图。(1天,实验室完成)控制器、执行器,给出具体型号和参数。(2天,分散完成)确定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以及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实验室1天)MATLAB仿真分析或实验测试分析、答辩。(3天,实验室完成)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1天,分散完成

3、)平时:总成绩:论文质量:答辩:指导教师签字: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摘要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物料冷却过程主要是借助于氨冷却器来实现的,氨 冷却器是依靠液氨汽化吸收热量,使温度下降来冷却物料这一原理进行的,液氨 在氨冷器中汽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氨冷却器在某一个液位高度上汽化面积为最大。 因此,当液氨高度超过安全液位高度后,气氨有很大可能夹带液氨输出,进入压 缩机从而损坏压缩机。为了达到生产过程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在简单温度控制系 统的基础上需要加上一个液位超驰调节系统。正常工况下,如果温度升高,温度控制器输出控制液氨流量。增加液氨量, 经液氨的蒸发,使出口温

4、度下降。如果液位上升到安全软限液位设定仍不能降低 温度,由液位控制器取代温度控制器。根据液位控制进氨量,保护了压缩机,一 旦温度下降,温度控制器输出与液位控制器输出相等,并继续下降时,温度控制 器就自动取代液位控制器,工艺操作恢复到正常工况。 在该控制系统中,无论在 正常工况下,还是在异常工况下,总是有一个调节器处于工作状态。对于处于工 作状态的调节器,其偏差长时间存在,为此需要有积分控制作用来消除余差。关键词:氨冷却器;出口温度;超驰控制系统;安全软限目录第1章 绪论 1第2章 设计任务与方案分析 22.1控制系统的分析与选择22.2 选择控制系统的设计 3第3章 系统设计与实施 43.1正

5、常调节器的设计 43.2取代调节器的设计 43.3选择器高低值型式的选择 43.4温度检测器 53.5液位变送器 5第4章 系统的仿真 64.1参数整定 64.2控制器的正反作用 74.3 Simulink 仿真8第5章 课程设计总结10参考文献11第1章 绪论氨冷却器是工业生产中用的很多的一种换热设备,它利用液氨的蒸发吸取大 量的气化热,来冷却流经管内的被冷却物料。通常需要被冷却物料出口温度稳定。 此时液氨液位在一定允许范围内。而在非正常工况下,液位高度是不超过给定的 上限的,所以需要使用选择控制方法,通过对液位的检测,来判断液位高度是否 工作在正常情况,在正常情况下,使用被冷物料出口温度回

6、路控制系统,非正常 情况下,使用液位单回路控制系统,二者的切换通过低选择器自动根据工况实现。本次设计主回路采用了温度控制系统,对正常工况下系统的输出物料进行控 制。随着系统的正常工作运行,液位会逐渐升高,当升高到超出安全限制的时候, 有可能发生事故,对系统加以液位控制系统,则会避免事故的发生,即组成温度- 液位超驰控制系统。当液位超过限制的时候,系统立即切换到液位控制系统,限 制液位的升高。当系统稳定后,再次切换到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正常情况下的系 统输出。由于本次任务的要求,同时对温度和液位进行了检测和控制,单一控制回路 无法满足任务的要求,双回路控制成了任务的目标控制系统。由于温度是主控量,

7、 液位过高又会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将液位作为副被控量进行检测,当液位超过限 制的时候,系统应立即降低液位,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即选用温度-液位超驰 控制系统。第2章 设计任务与方案分析本次设计主要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氨冷却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并对 液位高度进行检测控制,防止液位超出安全范围造成事故的发生,防止带液输出。 设计温度-液位超驰控制系统来实现所需功能。2.1 控制系统的分析与选择工艺上要求被冷却物料的出口温度稳定为某一恒定值,所以将被冷却物料的 出口温度作为被控变量,以液态氨的流量为操纵变量,构成正常工况下的单回路 温度定值控制系统如图2-1 (a)所示。从安全角度考虑,调节阀选

8、用气开式,温 度控制器选择正作用方式。即当被冷却物料的出口温度升高时,控制器输出增大, 调节阀门开度增大,液态氨流量增大,从而有更多的液态氨气化,使被冷却物料 的出口温度下降。这一控制方案实际上是基于改变换热器列管淹没在液态氨中的多少,以改变 传热面积来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所以液面的高度也就间接反映了传热面积的变 化情况。在正常的工况下,操纵液氨流量使被冷却物料的出口温度得到控制,而 液位在允许的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突然出现非正常工况,假设有杂质油漏入被 冷却物料管线,使导热系数下降,原来的传热面积不能带走同样多的热量,只有 使液位升高,加大传热面积。如果当液位升高到全部淹没换热器的所有列管时

9、, 传热面积已达到极限,出口温度仍没有降下来,温度控制器会不断的开大调节阀 门,使液位继续升高。这时就可能导致生产事故。这时因为气化氨要经过压缩机 后,变成液态氨重复使用,如果液位太高,会导致氨中夹带液氨进入压缩机,损 坏压缩机叶片。为了保护压缩机安全,要求氨蒸发器有足够的气化空间,这就限 制了氨液面的上限高度(安全软限),这是根据工艺操作所提出的限制条件。为此, 需要在温度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液面超限的取代单回路控制系统,如图 2-1 (b)所示。显然,从工艺上看,操作变量只有液氨的流量一个,而被控变量 却有温度和液位两个,从而形成了对被控变量的选择性控制系统。(a) 般控制系统(b)

10、选择性控制系统图 2-1 液态氨冷却器控制系统图2.2 选择控制系统的设计根据以上对液态氨冷却器的工艺分析,可以画出整个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2-2 所示。图 2-2:液态氨冷却器控制系统结构框图第3章 系统设计与实施3.1 正常调节器的设计选择性控制系统正常情况下是正常调节器回路工作而取代调节器回路不工 作;事故时取代调节器回路工作,正常调节器回路不工作,所以2个回路系统可单 独按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正常调节器回路可按一般单回路系统设计;先确定被 控量、控制量、据工艺要求确定执行器气开、气关型式,被控过程 (被控对象)特 性来确定正常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正常调节器的规律一般采用PI调节器或PID

11、调 节器,而调节器的参数整定可按一般工程整定方法整定,如临界比例度法、 4:1 衰减曲线等。3.2 取代调节器的设计取代调节器回路测量值Y:是生产过程中的某一个工业参数,它与正常调节 器回路中的被控参数Y,并非一个参数,当其达到某一个极限值(或大或小)时, 生产就会出现事故状态,这时整个系统应该由取代调节器回路工作,这时要求取 代回路的等效增益大一些,以便有较强的控制作用,产生及时的保护作用,使系 统迅速脱离危险状态而回到正常状态,然后又切回到正常调节器回路工作。所以 取代调节器也是一个单回路控制系统,可按单回路控制系统设计,一般取代调节 器回路为了满足快速性都只用比例规律,且该回路的比例增益

12、K,要大一些,这 是和正常调节器的主要区别。3.3 选择器高低值型式的选择选择器在选择性控制系统中是重要的部件,它的功能相当于一个二选一的开 关,它接受正常调节器的输出信号a和取代调节器的输出信号b,其输出信号c 去驱动执行器。高值选择器是接收a信号和b信号数值高者作为选择器输出;低 值选择器是选a信号和b信号低值作为输出。在此系统中,为了保证当液位超出 安全软限的时候,系统能够迅速切换到液位控制系统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需 要选用低选择器。3.4 温度检测器在本文中,温度变送器选择的是热电阻,热电阻是中低温区最常用的一种温 度检测器。它的主要特点是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其中铂热是阻的测量精确

13、度 是最高的,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温,而且被制成标准的基准仪。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Rt= Rt0 l+a(t- t0)式中,Rt为温度t时的阻值;Rt0为温度t0时的阻值在此处使用的是金属热电阻变送器,测温范围是-200-800C,满足需求。使 用三线制接法,即在热电阻的根部的一端连接一根引线,另一端连接两根引线的 方式称为三线制,这种方式通常与电桥配套使用,可以较好的消除引线电阻的影 响,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最常用的。采用三线制是为了消除连接导线电阻引起的 测量误差。这是因为测量热电阻的电路一般是不平衡电桥。热电阻作为电桥的一 个桥臂电阻,其连接导线(从

14、热电阻到中控室)也成为桥臂电阻的一部分,这一 部分电阻是未知的且随环境温度变化,造成测量误差。采用三线制,将导线一根 接到电桥的电源端,其余两根分别接到热电阻所在的桥臂及与其相邻的桥臂上, 这样消除了导线线路电阻带来的测量误差。3.5 液位变送器液位变送器在本设计中使用的是超声波液位计,超声波液位计是由微处理器 控制的数字物位仪表。在测量中脉冲超声波由传感器(换能器)发出,声波经物 体表面反射后被同一传感器接收,转换成电信号。并由声波的发射和接收之间的 时间来计算传感器到被测物体的距离。 由于采用非接触的测量,被测介质几乎不 受限制,可广泛用于各种液体和固体物料高度的测量。超声波液位计的测量精

15、度 主要受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影响第4章 系统的仿真4.1 参数整定目前工业上常用的控制器主要有三种控制规律;比例控制规律、比例积分控 制规律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分别简写为P、PI和PID。选择哪种控制规律 主要是根据广义对象的特性和工艺的要求来决定的。下面分别说明各种控制规律 的特点及应用场合。比例控制器是具有比例控制规律的控制器,它的输出p与输入偏差e(实际上 是指它们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为:P = Kp * e比例控制器的可调整参数是比例放大系数Kp或比例度6,对于单元组合仪表来 说。它们的关系为:16 = 一x 100%Kp比例控制器的特点是:控制器的输出与偏差成比例,即控制阀门位置与

16、偏差 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当负荷变化时,比例控制器克服干扰能力强、控制及时、 过渡时间短。在常用控制规律中,比例作用是最基本的控制规律,不加比例作用 的控制规律是很少采用的。但是,纯比例控制系统在过渡过程终了时存在余差。 负荷变化越大,余差就越大。比例控制器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负荷变化不 大、工艺上没有提出无差要求的系统,例如中间贮槽的液位、精馏塔塔釜液位以 及不太重要的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等。比例积分控制器是具有比例积分控制规律的控制器。它的输出P与输人偏差 e 的关系为:p = Kp (e + -i J edt)比例积分控制器的可调整参数是比例放大系数Kp(或比例度6)和积分时间T1。比

17、 例积分控制器的持点是:由于在比例作用的基础上加上积分作用,而积分作用的 输出是与偏差的积分成比例、只要偏差存在、控制器的输出就会不断变化,直至 消除偏差为止。所以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在过渡过程结束时是无余差的、这是它的显著优点。 但是,加上积分作用,会使稳定性降低,虽然在加积分作用的同 时,可以通过加大比例度,使稳定性基本保持不变,但超调量和振荡周期都相应 增大,过渡过程的时间也加长。比例积分控制器是使用最普遍的控制器。它适用于控制通道滞后较小、负荷 变化不大、工艺参数不允许有余差的系统。例如流量、压力和要求严格的液位控 制系统,常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是具有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18、规律的控制器,常称为三作用(PID)控制器。理想的PID控制器,其输出p与输入偏差e之间具有下列关系:p = Kp(e +1T1J edt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特点是:微分作用使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偏差的变化 速度成比例,它对克服对象的滞后有显著的效果。在比例的基础上加上微分作用 能提高稳定性,再加上积分作用可以消除余差。所以,适当调整6、T1、Td三个 参数、可以使控制系统获得较高的控制质量。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适用于容量滞 后较大、负荷变化大、控制质量要求较高的系统,应用最普遍的是温度控制系统 与成分控制系统。对于滞后很小或噪声严重的系统,应避免引入微分作用,否则 会由于被控变量的快速变化引

19、起控制作用的大幅度变化,严重时会导致控制系统 不稳定。对于温度液位选择控制系统参数的整定,先按经验法,按照“先正后取”的 原则,把正常、取代调节器的比例度5调到某一适当值,然后由大到小进行调节, 使系统的过渡过程呈缓慢的非周期衰减变化,最后根据过程的具体情况,可给主 调节器加上积分环节,调积分时间较大。取代调节器的参数整定,可以通过停留时间法,停留时间t是指介质在被控 过程的被控参数允许变化范围内流过的时间。过程时间常数T 0等于停留时间的两倍,即2t4.2 控制器的正反作用生产过程中希望借助自动控制保持恒定值(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变量称为被 控变量。在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时,被控变量的选择十

20、分重要、它关系到系统 能否达到稳定操作、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改善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等目的,关 系到控制方案的成败。4 4仁尊在本设计中,由于控制对象,当阀门打开时,液位,温度都上升,所以均为 正对象,而阀门时气开阀,根据整个系统构成负反馈的性质,控制器应均选择反 租用控制器。4.3 Simulink 仿真设某液态氨冷却器控制系统,当输入小于临界值时,选择温度控制,否则为液位控制,假设该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为Gp (s)=1(10 s +1)( s +1)设计一个液位温度选择性控制系统。根据对被控变量的选择性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建立如图 4-1 所示的 Simulink 仿真框图。其中PID C

21、ontroller和PID Controllerl模块的参数分别设置为Kc、Ki、 Kd和Kcl、Kil、Kdl:模块Step模拟温度输入:Stepl模拟液位输入:Switch 为选择器,当输入小于阈值时,选择输入下端口 3 进行温度控制,否则选择输入 上端口 1进行液位控制。系统仿真如图 4-1 所示。图 4-1 液态氨冷却器控制系统仿真图在无干扰且保护回路不起作用的情况下,PID控制器参数可完全按照简单控 制系统设计原则来确定。整定后得到较好的单位阶跃响应(Kc=6.5、Ki=0.5、Kd=0: Kcl=1.2、Kil=0.1、Kdl=0),如图 4-2 所示。AD401000im20&)

22、29(a)温度控制回路(b)液位控制回路图 4-2 单位阶跃响应图 4-4 液位温度选择性控制响应 由图可知,当系统正常运行后,温度控制回路正常工作最后趋于稳定。液位 控制系统检测液位正常后稳定运行。第5章 课程设计总结本次设计主要针对于工业生产中比较常用的冷却装置-氨冷却器。此装置利用 了液氨的蒸发吸热来冷却物料。在工作的同时,为保证质量,需要出口温度保持 在一定的稳定值,同时要求液氨的液位不能超出安全软限,防止液氨进入压缩机 损坏设备。通过对生产要求的出口温度设计,到安全因素的超驰液位控制系统,在满足 两方面的要求下设计温度-液位超驰控制系统。设计完成后在对设备的参数进行选 择,然后进行实

23、际的Simulink建模仿真、matlab仿真来完成模拟实际操作,找 出不足之处。从而来对整个设计进行完善。任务的规划,资料的收集以及对系统的实际仿真完成了整个设计,满足了所 需要的条件,达到了基本的氨冷却器的工作允许要求,并且稳定到了允许的误差 范围内。在初期遇到的一些细节问题也是得到了解决参考文献1 李国勇过程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2 王再英,刘淮霞,陈毅静.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3 严爱军,张亚庭,高学金过程控制系统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4 张井岗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5 张葛祥,李娜.MAT

24、LAB仿真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6 薛道伟,公用工程车间氨冷却器的控制方案;聚氯乙烯.2012: 40(9)35-367 余景洲,李文章等,气氨冷却器的使用研究;河南化工.2010: 2(1)36-378 钱玉平,氨循环冷却器的设计分析;能源研究与管理,2012:3(2)52-559 金雅娜, 刘斯明. 高效氨吸收冷却器设计; 辽宁工学院学 报.2006:26(2)104-10610 黄伟峰,何柳杰.合成器压缩机新增一段进口氨冷器技改总结;化肥工业, 2011:38(3)68-7011 程普生,邵玉槐.氨冷器出口温度-液位选择性串级控制系统;化工自动 化及仪表.1994:21(6)15-1712 姜义军,胡耀武。合成氨装置氨冷冻系统优化;大氨肥 .2008:31(4) 220-2224 4紐尊13 屈政.氨冷器在净化系统的应用及改造;煤矿现代化.2011:100(6)65-6614 高凤珍.合成氨系统氨冷器检漏分析;德州学院学报.2011:27(7)169-17015 黄伟峰,何柳杰.合成器压缩机增加进口氨冷器改造探讨 .2011:3(3) 43-4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