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求同求异”法分析事物的原因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20437800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6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用“求同求异”法分析事物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求同求异”法分析事物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求同求异”法分析事物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用“求同求异”法分析事物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求同求异”法分析事物的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用求同求异法分析事物的原因用求同求异法分析事物的原因(一)因果是客观存在的普遍关系,没有无果之因,也没有无因之果。因果地位相互换,在此 时此地是结果,在彼时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另外因果本身也可相互换,相互作用。 因果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形式。议论范畴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会怎样,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题,都要回答这个四个问 题,只不过以哪一个为主罢了。写议论文几乎都不可避免地要分析事物的原因,只有找到了 事物发生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分析好原因,做好就事论事, 才能进一步就事论理。考试大纲在深刻项中说,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除了揭示事物

2、本身所固有的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 间的某种性质的,就是揭示事物的原因、条件等。由此可见,原因分析是比较重要的分析。满分析作文和学生的习作中,原因分析也最为 常见。俗话说,凡事问一个为什么。分析原因,为立意,也为论证。(二)那么,什么是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就是对某种自然、社会事物、事件存在的现象、结果产生的原因、前提所进 行的追问,探究。或说,对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物发生的条件进行追问、探究。(三)原因分析的方法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原因分析,这不难。那么,怎么样找到原因(前提、条件)呢?(1)因果关系的合理起点。两个现象之间的相关、共变提供了因果关系的合理起点。

3、一个事件的发生伴随着另一个事件的发生,这两个事件就是相互关联。即寻找与其相互关联 的其他现象。除了相关,另一种类型就是共变。指一个现象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另一现象的变 化。两个相关或共变的事物,一般就存在着因果关系。吴炳忠(2)具体方法有二:(a)求异法。如果我们寻找事情的原因,而我们发现了另外的事件,我能就猜测后者是引起前者的原 因。或者说发生了以前在类似的清晰中没有发生的事件,那就寻找这两个情形中的其他的不 同,并考虑它们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求异法就是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异点,从不同点的入 手寻找矛盾原因。吴炳忠例如1:2018年全国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

4、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 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 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 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说明:差异点是什么?对在哪里加强对战机的保护产生分歧。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意见?相同 点是都在研究弹痕的分布。不同点是军方认为那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沃德认为不光注意弹 痕多的地方,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一个是只看到了问题的局部,一个是整体、全面地 看问题。此题还可以由

5、果寻因。双方有分歧,材料给了结果。顺着结果沃德是正确的寻找到原因, 即得到立意,展开论证。这个材料的关键是事情的结果为什么如此。回答好这个为什么就抓住了叙述的这个事情 的关键,也就抓住了材料的关键。为什么针对战斗机的防护的见解,多数人的观点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而那一位专家的 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分析问题应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什么多数人只看到战斗机中弹多的地方就想当然地认为这些地方最应该防护,而那位 专家则非常理性地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应该防护的是那些没有中弹的地方?因为他 们看问题只看表面,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为什么多数人认为战斗机中弹多的地方应该防护?因为他们只凭经验主观地作出结论,

6、 而那位专家则是从科学的层面得出的正确结论。例如2:2017年上海卷作文试题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 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说明:为什么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为什么有的人则不以为然?其实,作文材料中已经说明了。一是预测是预先推测。预先,就是还没有发生,具有不 确性;推测,就是有根据、依据,不是空穴来风。这是求异,就个别事情来说。二是生活充 满变数。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求同,是总的来说,从大的方面来说。变是绝对的,不 变是相对的。所以,要辩证地看预测。吴炳忠可见,有的题,原因,材料是给

7、出来了,要做好材料的辨析。(b)求同法。如果在多个场合出现的结果都伴随着与之相互关联的现象或者总是与另一现象之间共 同变化,那么就认为二者之间可能有因果关系。求同法就是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似点, 从此入手寻找矛盾原因。例如1:2018年全国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一特区口号,深圳,1981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一时评标题,浙江,2005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一新区标语,雄安,2017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装。不少于800字。说明:完成好这个作文题,首先要分析好三个口号产生的原因。围

8、绕材料内容及含意,就是抓住三则材料的内在关联,这样也就找到了材料的本质。抓 住材料的本质,就必须注意材料给出的地点和时间。三条标语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同,所处 的社会背景各不相同,因而口号产生的原因也不同。分析背景原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开 放刚刚起步。摆脱贫穷是当时的主旋律。我们太落后了,再不起步直追,就要被开除球籍了。 于是,深圳的标语出来了。改革开放必须继续前行,经济发展不能止步,环境污染也必须治 理,这是时代提出来的新课题。于是,浙江的标语口号出现了。2017年,我们已经进入新 时代,怎样实现中国梦,国家级雄安新区的口号出现了。现在,时代变了,条

9、件变了,我们 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一一这就是老红军长征的理想与事业没有变,要继承 要前进。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一一新一代人的新长征依然需 要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当代人的使命。深圳口号艰难起步,浙江口号调整脚步,雄安口号迈开大步。相同点:不忘初心,改革 开放永不停步。三条标语口号浓缩改革开放不平凡的四十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的演变和 发展方式的变迁。求异,三条标语口号分别奏响了各自阶段的历史任务与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求同,三条标语口号则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发展三部曲。命题意图是深刻领 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时刻铭记改革前辈的光荣与梦想

10、,不忘初心,接力奋斗,砥砺前 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例如2:2017年全国卷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 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说明: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就是求同,寻找两

11、三个名句的内涵相通、相同点。如以 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要论证这个论点,首先要讨论为什么要自强奋发、敢作敢 为?然后讨论怎么样自强奋发、敢作敢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于周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处世, 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它传递的是自我的不断完善, 要坚刚卓毅、奋发图强。君子学习天的运行刚健,永不停息,其实就是主动与积极的面对人 生,就是遵从天的运行规律,刚健不息的人生态度。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一句出自鲁迅,什么事情的开始就 是正视,无论困难还是挫折还是耻辱还是过错,都必须从正视开始。正视是一切的基础和前

12、提,也就是直面问题不回避。体现了文化人的筋骨和清醒的自我认识,不盲从于社会,为中 华民族鼓与呼的使命与担当,表达了敢于反思的勇气,张扬责任担当。理解了两句话的深刻含意,那就有条有理地阐述为什么应该自强奋发、敢作敢为吧。其 实就是阐述其意义、作用。这样的人物、事迹非常多,列举事例,求同,意义、作用就会发 掘出来。(四)求同求异离不开比较。比较,是确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探讨认识对象之间的 异同、关系、影响、规律等。事物的异同,通过比较才能显示出来,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事物 变化的原因。有相异点比较和相同点比较。吴炳忠(五)注意事项。(1)有没有因果关系需要验证:只要你输入原因,它就产生相应的结果。说明你说的 因果关系是存在的、合理的。(2)作文要注意从具体的因果事件陈述到普遍的因果陈述。从个别到一般。我叔叔因为吸烟得了肺癌。一一具体的因果事件陈述。吸烟导致肺癌。一一普遍的因果陈述。(3)不能把巧合的事件,当成因果。也不能混淆因果。(4)学会抓根本原因。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 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的相互和相互影响,是外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第二位原因。外因 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抓住了内因就抓住了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