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上传人:陈****2 文档编号:20436634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4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趋势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趋势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推进以数据为纽带的人车路云高效协同。基于汽车感知、交通管控、城市管理等信息,构建人车路云多层数据融合与计算处理平台,开展特定场景、区域及道路的示范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融合应用服务创新。鼓励新能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企业跨界协同,围绕多元化生产与多样化应用需求,通过开放合作和利益共享,打造涵盖解决方案、研发生产、使用保障、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在产业基础好、创新要素集聚的地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若干上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

2、融合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明确车用操作系统、车用基础地图、车桩信息共享、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接口标准。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大数据平台,促进各类数据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一、 发展愿景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力争经过15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

3、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充换电服务网络便捷高效,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二、 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进智能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仿真、管理、控制等核心工业软件开发和集成,开展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应用示范。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协同管理系统推广应用,支持设计、制造、服务一体化示范平台建设,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三、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壁垒(一)新能源汽车技术壁垒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和车载电源的核

4、心技术主要涉及硬件电路拓扑、软件算法控制以及产品结构、生产工艺等,需要根据下游整车的定制化需求和集成化需求不断对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对行业厂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在定制化需求下,企业需对产品的功能需求、体积重量等技术指标以及成本等多方面进行充分的协调、匹配和优化,并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过去积累的实践经验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进,最终及时大规模的满足客户对核心零部件的供应需求。在下游整车厂对集成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新进入者、甚至是行业内现有的参与者,如果无法积累足够的产品开发能力,实现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集成产品供应商的角色转变,将会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综上,在前述背景

5、下,行业新进入者将面临以上的技术壁垒。(二)新能源汽车资质认证壁垒电驱系统和车载电源系统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整车厂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认证,包括研发技术能力、生产制造能力、检测试验能力、质量管控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等。由于涉及供应商经营的众多方面,导致认证周期长、难度大,同时供应商在后续年度还需要持续满足认证标准。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厂商一旦进入下游客户的核心供应商名单,就会与下游客户形成相对稳定的互信合作关系,客户粘性和稳定性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证,形成资质认证壁垒。行业内这种基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稳定的客户关系和资质认证是进入的重大壁垒。(三)新能源汽车产品定制化壁垒新能源汽车核

6、心零部件厂商主要通过同步开发的定制化方式获取订单,即供应商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厂新开发的车型项目同步开发配套的车载电源和电驱系统产品,通过客户的测试认证之后开始批量生产并销售,即在量产销售前需要通过客户的同步开发的定制化产品认证。在产品定制化开发过程中,供应商通常会深度参与到客户整车开发流程,在开发中与整车厂共同研讨相关技术参数,共同确定产品的最终技术指标。由于在物理尺寸、性能参数等指标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定制化,且开发周期长,测试认证难度大、费用高,车载电源和电驱系统产品一经认证,为保证整车及零部件质量的稳定性,整车厂通常不会转换其他供应商供货。因此,车载电源和电驱系统产品一经通过整车厂的产品认

7、证,就会与相应的整车车型形成稳定的配套关系,供应商与整车厂亦达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该行业的产品定制化壁垒。(四)新能源汽车规模壁垒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行业厂商的产销规模对其参与行业竞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扩容,新能源汽车整车厂的产销规模快速上升,各大整车厂均面临一定的供应链压力。为保证供应的稳定性,下游整车厂客户一般要求供应商具有一定的产销规模及相应的大规模生产经验,这是由于只有达到一定产销规模的供应商,才可实现快速、大批量、持续稳定的供货保障,而行业新进入企业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供货能力;此外,针对不同的车型,整车厂一般会要求供应商具备多规格和多型号的生产经

8、验,在保证质量的条件下满足多样化产品供货要求。二是行业厂商的生产成本和生产规模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人力成本的逐渐提升、整车厂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提高自动化组装水平已成为行业内生产工艺的主要发展趋势,使得供应商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动化产线开发能力和持续投入的资金实力。此外,为满足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供应商不仅要具备技术实力较强的团队,还要建成高标准的开发测试平台和研发实验室。为达到前述要求,供应商需在前期投入较高的成本。为有效分摊前期投入,供应商需要通过产品后续的大批量生产和销售,形成规模优势。行业新进入者在参与市场竞争时,需要综合考量前期投入成本和后期批量化收益的匹配关系,若不能

9、获取足够的批量化订单并形成规模优势,将无法分摊前期的投入成本甚至出现经营困难。(五)新能源汽车人才壁垒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产品和车载电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是行业厂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产品和车载电源产品涉及硬件拓扑电路、软件控制算法、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综合应用,需要对电子电气架构、电力电子、控制算法、功能安全、信息安全、AUTOSAR、电磁兼容、可靠性验证等专业领域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人才。相关人才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的产品开发和经验积累,才能为研发、生产及销售提供保障。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持续更新,新兴技术不断涌现,管理团队需要具备专业化、市场

10、化的经营能力,能够敏锐地判断行业发展走势,快速准确地将市场需求转化为产品研发成果。对于行业的新进入者而言,如何获得和培养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是艰巨的挑战。四、 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市场发展情况(一)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类型充电是新能源汽车能量补充的主要方式。新能源汽车充电存在多种不同的划分标准和维度,包括充电电流、充电地点、充电桩安装方式等。1、新能源汽车充电类型按照充电电流划分情况按照充电电流划分,新能源汽车充电主要包括交流电充电和直流电充电两种,一是当新能源汽车使用交流电充电时,由于动力电池输入端口要求为直流电,需使用车载充电机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二是当新能源汽车使用直流电充电时,直流电可直接适

11、配动力电池输入端口,此时无需使用车载充电机。交流充电由于充电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小、布点灵活,配电要求低、安全性高等优点,且占据了日常充电场景的绝大多数;直流充电则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较高,而且配电要求高,需要大型变压器,一般应用于高速服务区快充站、公交车和出租车集中充电站等专用充电站场景。在使用时间和对电网的影响方面,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有利于充分发挥新能源汽车移动储能特性,实现对配电网负荷的优化调整,合理利用谷期容量,降低峰期负荷,减少配电网容量的配置。其中,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方式可在夜间停驶状态时进行充电,可降低白天用电负荷,有利于电网削峰填谷,是车-桩-网良性互动的重要体现。根据国家电网、自

12、然资源保护协会于2018年7月发布的电动汽车发展对配电网影响及效益分析,电动汽车的聚集性充电可能会导致局部地区的负荷紧张,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的叠加或负荷高峰时段的充电行为将会加重配电网负担。由于已有的公共配电网和用户侧配电设施在当年建设时没有考虑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电动汽车的发展使得部分地区的局部配电网产生了增容改造的需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属于大功率、非线性负荷的设备,且布局分散,会产生很高的谐波电流和冲击电压,给电网配电侧管理带来了较大挑战。综上,车-桩-网互动能够发挥电动汽车移动储能特性,实现削峰填谷,消纳新能源,减少对配电网供电服务、增容改造的影响提高经济、社会、环境效益。2、新能源汽车充电

13、类型按照充电地点划分按照充电地点划分,新能源汽车充电主要包括公共充电桩充电和私人充电桩充电两种。其中,公共充电桩充电是指建设在公共停车场的停车位上提供公共充电服务的充电方式,私人充电桩充电是指建设在个人自有车位为私人用户使用的充电方式。(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情况1、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充电问题被认为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至关重要。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缓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有利于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5-202

14、0年),指出了明确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目标,提出加快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2020年5月,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充电基础设施正式纳入七大新基建产业之一。2022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要求新建居住社区要确保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能市场已基本明确了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补能格局,按要求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

15、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保有量迅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受益于前述国家支持和鼓励政策,充电桩建设保有量也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截至2022年6月末,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1万辆,较2018年末保有量261万辆的基础上增长284倍。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截至2022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达到39180万台,较2018年末保有量7768万台的基础上增长404倍。2、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主要为交流充电桩鉴于交流充电桩占据了日常生活、工作的绝大多数场景,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主要为交流

16、充电桩。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2018-2022年6月期间,交流充电桩(包括私人充电桩和公共交流充电桩)保有量占全国充电桩保有量的比例分别为8585%、8236%、8159%、8202%和8302%。其中,私人充电桩4770万台、7030万台、8740万台、14700万台和23900万台,占全国充电桩保有量的比例分别为6141%、5765%、5198%、5616%和6099%,是充电桩建设的主要构成,均为交流充电桩;公共充电桩中交流充电桩分别为1898万台、3012万台、4980万台、6770万台和8630万台,占全国充电桩的比例分别为2444%、2470%、2

17、962%、2586%和2202%。近年来,交流充电桩在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中的占比总体保持较高的水平,达到80%以上,且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2年6月末,我国交流桩保有量为32530万台,直流桩保有量为6650万台。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我国将构建慢充普遍覆盖、快充(换电)网络化部署来满足不同充电需求的立体充电体系,预计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慢充桩端口达到15亿端以上(含自有桩及公用桩)、公共快充端口含(专用车辆域)达到146万端,支撑15亿辆以上的车辆充电运行。(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市场规模1、整车配备交流充电装置是新能源汽车的行业

18、惯例基于交流充电与直流充电的特征对比、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以交流充电桩为主的建设发展现状以及国家产业政策规划情况等因素考虑,交流充电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是最常用的充电方式,直流充电场景的占比相对较小。目前,新能源汽车配备车载充电机、车载电源集成产品等交流充电装置是行业惯例,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流充电桩在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中的占比总体保持较高的水平,达到80%以上,且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二是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我国将构建慢充普遍覆盖、快充(换电)网络化部署来满足不同充电需求的立体充电体系。三是汽车作为运输工具的充电用电行为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在使用过程中用户

19、日常既可能面对直流充电设施,也可能仅面对交流充电设施,也可能面临应急状态下的逆变用电需求,整车配备交流充电装置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充电多样性、便利性以及逆变功能等需求。2、车载电源产品和电驱系统产品的市场空间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车载充电机、车载DC/DC变换器等车载电源产品以及电机控制器、驱动电机、减速机等电驱系统产品,直接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容。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估计,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2025年将在700万辆-900万辆之间,2030年在1,700万辆-1,900万辆之间。基于整车配备交流充电装置是新能源汽车的行业惯例的情形考虑,按照车载电源

20、集成产品2,200元/台测算,预计到2030年中国车载电源产品市场规模为374亿元-418亿元。电驱系统产品是新能源汽车的必要且核心零部件,按照电驱三合一总成产品8,000元/台测算,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驱系统产品市场规模为1,360亿元-1,520亿元。(四)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主要是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国产化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造车新势力崛起带来的供应链机遇、新能源汽车外资龙头厂商在境内设厂带来的供应链机遇等因素。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受益于国家战略、产业政策推动、整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

21、与创新、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等因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增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将带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市场的发展。2、新能源汽车国产化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相较于欧美日韩,我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仍然处于落后状态,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技术积累相对薄弱,在市场换技术的过程中未能实现技术和品牌突破。在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和电子控制单元等核心零部件领域,我国自主品牌在与全球汽车巨头及其配套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中难以胜出。在国家战略和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逐步实现了弯道超车。在政策方面,补贴政策的退坡

22、和双积分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转型为市场驱动,而对比同期世界各地,我国在政策周期上领先于其他海外发达国家。按照2022年最新补贴政策,国内每台新能源汽车补贴在12,600元左右,约等于2,000美元,对比欧洲六七千欧元的补贴、美国希望将7,500美元的税收优惠加码到12,500美元,表明中国市场对补贴的依赖大幅度降低,市场化竞争能力取得显著进展。整车市场中,自主品牌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集团的销量分别列居2021年全球厂商销量排名中第2、3、7名,自主品牌比亚迪、理想汽车和长安汽车的6个车型入围2021年全球车型销量排名前十。在核心零部件方面,国内厂商在电池、电驱系

23、统、车载电源等众多领域均实现强大的竞争优势。在动力电池领域,代表企业宁德时代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车载电源领域,根据NETimes数据,2021年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境内厂商包括威迈斯、弗迪动力、富特科技、铁城科技、欣锐科技、英搏尔、华为等,合计份额达745%。综上,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内厂商将充分利用技术积累、客户优势、成本优势等本土优势,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商,巩固并扩大弯道超车优势。3、造车新势力崛起带来的供应链机遇在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的过程中,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零跑等国内外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呈现的新业态,为市场中第

24、三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提供了良好的供应链机遇。4、新能源汽车外资龙头厂商在境内设厂带来的供应链机遇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业务贡献主要来自于国内整车厂商,尚未深度切入传统外资品牌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主要原因是:一是传统外资车企在燃油汽车市场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品牌影响和市场份额,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研发投入的积极性相对较弱,希望避免过早切换至新能源汽车而导致现有产线被过早废弃,以达到现有投资和积累的利益最大化,故存在等待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育成熟而避免成为市场的试验品的动机,导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业务机会相对较少;二是受传统燃油汽车研发路径依赖的影响或者担心影响现有燃油汽车核心部件供应

25、体系,外资车企倾向于在原有供应体系中进行同步开发,给予国内供应商的产业链机会相对较少。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成熟,国家对外资品牌的限制逐渐放开,明确提出保障内外资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享受同等市场准入待遇。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外资龙头厂商特斯拉在上海独资设厂投产,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在原有供应链远离国内市场的背景下,国内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和迅速扩张的产能,将推动特斯拉产生一定的本土化采购需求,为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带来发展机遇;二是目前欧美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于补贴政策驱动的发展阶段,未来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外资整车厂将面临较大的降本压力,为国内零部

26、件供应商带来发展机遇;三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积累了较强的技术优势、品质优势和成本优势,在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中,将获得更多的参与外资车企新能源汽车的业务机会。五、 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研发新一代模块化高性能整车平台,攻关纯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设计、多能源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突破整车智能能量管理控制、轻量化、低摩阻等共性节能技术,提升电池管理、充电连接、结构设计等安全技术水平,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综合性能。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

27、、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开展先进模块化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攻关,探索新一代车用电机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加强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及系统开发,突破计算和控制基础平台技术、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等瓶颈,提升基础关键技术、先进基础工艺、基础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研发能力。六、 加强标准对接与数据共享建立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标准体系,明确车用操作系统、车用基础地图、车桩信息共享、云控基础平台等技术接口标准。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大数据平台,促进各类数据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开展智能有序充电、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与城际智能

28、交通、异构多模式通信网络融合等综合示范,支持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城市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市政环卫、快速公交系统(BRT)、自动代客泊车和特定场景示范应用。七、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一)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提升充电基础设

29、施服务水平。引导企业联合建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与统一结算。加强充电设备与配电系统安全监测预警等技术研发,规范无线充电设施电磁频谱使用,提高充电设施安全性、一致性、可靠性,提升服务保障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引导多方联合开展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支持居民区多车一桩、临近车位共享等合作模式发展。鼓励充电场站与商业地产相结合,建设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拓展增值服务。完善充电设施保险制度,降低企业运营和用户使用风险。(二)协调推动智能路网设施建设推进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加快基于蜂窝通信技术的车辆与车外其他设备间的无

30、线通信(CV2X)标准制定和技术升级。推进交通标志标识等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通信设施、智能路侧设备、车载终端之间的智能互联,推进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改造相关标准制定和管理平台建设。加快差分基站建设,推动北斗等卫星导航系统在高精度定位领域应用。(三)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提高氢燃料制储运经济性。因地制宜开展工业副产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应用,加快推进先进适用储氢材料产业化。开展高压气态、深冷气态、低温液态及固态等多种形式储运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建设氢燃料运输管道,逐步降低氢燃料储运成本。健全氢燃料制储运、加注等标准体系。加强氢燃料安全研究,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推进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的管理规范。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提升安全运行水平。支持利用现有场地和设施,开展油、气、氢、电综合供给服务。八、 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攻关机制,聚焦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短板弱项,从不同技术路径积极探索,提高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引导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跨领域合作,建立面向未来出行的新能源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融合创新平台,联合攻关基础交叉关键技术,提升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融合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