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20436170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4.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第一讲 文言词汇【知识梳理】一、积累文言词汇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每学年的积累总量不少于100个。”因此,高中阶段应积累不少于300个文言实词。如何积累文言实词?方法是两步:第一步,阅读文言课文和课外文段时注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二步是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如:“卒”这个词卒(z)(1)名词 步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 差役,“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2)动词 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完毕、结束、成全,“庶刘侥幸,

2、保卒余年”(陈情表)。(3)副词 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c)同“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在读各篇课文时注意积累它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然后将这些零散的义项聚集起来,有意识地加以记忆。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可以自己整理,也可以借助工具书。二、文言词汇知识(一)古今词义的变化 变 化 情 况 示 例词义扩大 范围扩大 色(脸色-颜色) 皮(兽皮-皮肤-表皮) 病(重病-病) 义项增多 劝(劝勉-劝勉,规劝)假(凭借、利用-凭借、利用,不真)词义缩小 范围缩小 臭(气味-坏气味) 金(金属-金子) 丈人(老人-岳父) 义项减少 让(责备,谦让-谦让)

3、 怜(爱,怜悯-怜悯) 词 义 转 移 涕(眼泪-鼻涕) 偷(苟且-偷窃) 去(离开-到某地去) 感情色彩变化 讽(委婉地劝告-讽刺) 爪牙(武臣-坏人的党羽)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二)一词多义 词 义解 说例义 项例 句本 义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朝早晨朝令夕改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朝见率天下诸侯而朝周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朝代改朝换代比喻义用比喻的方法形成的词义爪牙喻武臣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1 / 24假借义借用作另一个同音词的意义畔叛,背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引”,会意字,本义是拉开弓。“君子引而不发,跃如

4、也。”(孟子尽心上)即用其本义。由“拉开弓”引申为“拉”,“左右或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由“拉”引申为“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梅尧臣宣州环波亭)“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纪)“拿”,“(东郭先生)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史记田单列传)“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延请”,“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退却”,“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三)古字通假 解 说举 例注 意

5、点通假字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同“无”)古今字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同“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同“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为“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异体字音同义同,形不同。俛首系颈(“俛”同“俯”)教

6、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中学教学中所讲的古字通假,包括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三种情况。要学会识别常见的通假字。当一个字按照它的一般义项讲不通的时候,可试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一个字与哪个字相通,要根据上下文文意来推断;能不解释为通假字的尽量不要解释为通假字,因为古人用通假字毕竟是特殊情况。【例题精析】一、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 )(2001年上海卷)2敢请外厩之下驷,以卒贤主人之欢,何如?”( )(2001年上海卷)3余于他画,或不能必其主名,至于道子,望而知其真伪也。( )(2002年春季上海卷)4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延默庵诊之。(

7、)(2003年上海卷)5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 )(2003年春季上海卷)6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2004年春季上海卷)7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 )(2004年春季上海卷)8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2005年春季上海卷)答案:1第二次 2成全,完成 3确定,肯定 4邀请 5相遇 6古代长度单位 7猜疑 8隐藏 解析:1卒,古义有步兵、军队或地方的基层组织、差役、死、尽、终、完毕、终于等,今只保留“步兵”一义,词义缩小。 2再,古义为两次或第二次,今义为“又”,词义转移。3必,有肯定、一定、果真等义。4延

8、,有延长、伸长、蔓延、引进、邀请等义。5值,有相逢、遇到、价值等义。6寻,有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顺着、不久、寻找、探究等义。7嫌,有嫌疑、猜疑、嫌怨、怨恨、嫌弃等义。8遁,有逃走、回避、隐藏等义。二、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2003年上海卷)1余与一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2登不必有径,荒棒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 )答案:1不见 2横渡。解析:绝,有断绝、极、独一无二的、难以达到的、横渡等义。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2001年春季上海卷)2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 )(

9、2003年春季上海卷)3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2004年春季上海卷)答案:1同“途”,道路。2同“无”。3同“值”。解析:1涂:按其一般义项讲为“涂抹、涂饰”则不通,联系下文“或望庐而还”,可以推知“涂”同“途”。且此句中“反”同“返”。2“亡何”,即“无何”,不久。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2001年上海卷)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004年春考上海卷)答案:1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2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解析:1支:同

10、“肢”。2共:同“拱”。第二讲 词类活用【知识梳理】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一)名词

11、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 型 及 规 律 例 句 译 法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其一犬坐于前(狼)像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用对待的方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其势必不敢留君(廉蔺列传)依据,按照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卒廷见相如 (廉蔺列传)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门宴)在,从,向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时公兵不满万(三国志武帝纪)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当,每名词作动词后面有宾语或补语朝服衣冠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沛公军霸上(鸿门宴)(1)动+名:军,驻军。(2)介+名+动:蹄,用蹄踢。(3)换成动词:德,感激;风,吹拂。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二月草已芽 (采草药)三岁贯汝,莫我肯德(硕鼠)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蹄而杀之 (黔之驴)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商君书)两个名词连用,一个常活用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苑)形作动后面有宾语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山多石,少土(登泰山记)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远,疏远;穷,到尽头;高,推崇;轩邈,争高争远前面有能愿动词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游褒禅山记)前面有助词“所”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其

13、他表动态的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活 用 的 类 型例 句译 法说 明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动+宾=使+宾+动有时也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语。如:活,救活。形容词使动用法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形+宾=使+宾+形名词的使动用法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名+宾=使+宾+为+名意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孟子尽心上)形+宾=以+宾+为+形有人认为动词无意动用法,“羞”为形容词活用。名词的意动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名+宾=以+宾+为+名动词的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廉蔺列传)动+宾=以+宾+为+动【例题精析】一、选择活

14、用类型相同或者不同的一个选项。1与“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中“贱”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范增数目项王 B. 云青青兮欲雨C.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D. 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 (1999年上海卷)2与“(李实)遂奏(王)播为三原令,廷诟之”一句中“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正本清源 狼奔豕突规行矩步 草行露宿(2000年春季上海卷)3.与“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中“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春华秋实 B. 袖手旁观C. 穷形尽相 D. 夏雨雨人 (1998年上海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中的“饵”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斗折蛇行 B

15、.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C. 其一犬坐于前 D. 予分当引决 (1996年上海卷)答案:1D 2A 3. C 4B解析:1题干和 D 项是使动用法,A、B、C三项是名词作动词。2题干和 B 、C 、D 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A 项为使动用法。3. 题干和C项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另三项是名词作动词。 4题干和B项都是名词作动词,另三项是名词作状语。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 )(1999年上海卷)2故事,尹与御史相遇,尹下道避。( )(2000年春季上海卷)3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 )(2004年春季上海卷)4桓公曰:“何故?”

16、对曰:“以臣名之。” ( ) (2004年上海卷)5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 ( ) (2004年上海卷)答案:1称威,威服,威慑 2按旧例 3赐给爵位 4命名 5使正,整理好解析:1名词作动词。2名词作状语。3名词作动词。4名词作动词。5使动用法。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至谴,市里欢呼,)皆袖瓦砾遮道伺之 。(2000年上海卷)译文: 2使吾君好学而不恶下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2000年上海卷)译文: 3(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2002年上海卷)译文: 4“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具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

17、译? (2003年上海卷)答案:1都把瓦片、石子藏在袖子里拦路等候他。2让我们的国君喜欢学习而且不耻于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3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4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解析:1袖,把藏在袖子,名词作动词。2下,向下,向地位低下的人,方位名词作状语。3奇,以为奇,对感到惊异,形容词意动用法。4猿、蛇,像猿一样、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四、阅读下文,回答题目。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辄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南

18、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又磔磔然,竟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注 狸狌:野猫。1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则群聚而笑之 B. 吾得兄事之 C. 令两人蹲踞而背倚之 D.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1998年上海卷) 2与“鼠群行有堕瓮者”一句中“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呈卷即面署第一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C. 秋毫不敢有所近 D.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答案:1. D 2. A解析:1. 题干和A、B、C三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

19、状语。日,每天;群,成群地;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背,用背部。D项是名词作动词,前,走上前去(前面有副词“直”,径直)。2. 题干和A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状语;B、D两项中加点的词是名词作动词,C项中加点的词是形容词作动词。五、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

20、严整。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虏方苦疲甚 B. 颇失部伍C. 耻学于师 D. 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1994年上海卷)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答案:1. B 2. A解析:1. B 项(失)是使动用法,其余(苦、耻、贵、贱)是意动用法

21、。 2. A 项(利)是意动用法,其余(破、生、走)是使动用法。第三讲 文言虚词【知识梳理】一、一个一个地记忆。高中阶段应当掌握二三十个文言虚词。这需要一个一个地记忆。这里列出30个常见的文言虚词。(1)之(2)其(3)是(4)焉(5)尔(6)然 (7)莫 (8)或 (9)相 (10)见(11)岂(12)乃(13)于(14)与(15)因(16)为(17)以(18)而(19)且(20)则(21)虽(22)若(23)者(24)所(25)夫(26)盖(27)也(28)矣(29)乎(30)哉二、一组一组地比较。1例如,“之”和“其”之 其词性类 别解 释词性类 别解 释代词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作宾语)代

22、词人称代词第三人称 (作定语或主谓短语的主语)第一、二人称(作宾语)第一、二人称(作定语或主谓短语的主语)指示代词这指示代词那 助词结构助词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副词 语气副词表示揣测语气,大概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表示祈使语气中心语和后置定语间表示感叹语气中心语和补语之间连词假设连词如果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选择连词是还是* 动词往,到去助词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之”和“其”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可以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而且都可以作第三人称代词,也都可以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但它们有明显的区别,“之”作宾语,“其”作定语和主谓短语的主语( “其”作句子的主语,出

23、现较晚,也不常见 );作为指示代词,它们也有分工,“之”主要表示近指,“其”主要表示远指。它们都可作音节助词,起调整音节的作用,但也有所不同,“之”主要用在单音节词之后,“其”主要用在句中。而“之”作结构助词,“其”作语气副词,则是它们更大的区别。又如,“相”和“见”虚词词性类 别解 释举 例相副词表示共同共同、一起(其妻与其妾)相泣于中庭表示交相互相、相互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表示单相(偏指一方)相当于“我”、“你” 、“他”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他)表示递相一个接一个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见副词表示偏指相当于“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表示被动

24、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相”和“见”都可以作副词,而且有一个共同的用法,即偏指一方,但它们又有明显的区别,“相”可以偏指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而“见”只可以偏指“我”。三、一类一类地掌握。对同是表示某一种语法意义的虚词,可以一类一类地掌握。1例如,表示单独的范围副词词意 义举 例独只,只是,只有,只要,但单,仅仅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单单)特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只是)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只)惟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只)仅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观潮)(只)止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仅仅,只有)徒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5、只是)第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黄冈竹楼记)(只,仅仅)2又如,词尾词尾用法、意义举 例然形容词、拟声词、动词、副词的词尾,地,的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尔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焉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乎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如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传)付诸阙如(成语)3还有,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尔、汝、女、而、乃、若;子、君、公、吾子表高度的程度副词(最,极、很,非常):最、极、至、绝、殊、良、颇、甚、逼、大表全部的范围副词(全、都):皆、尽、咸、举、悉、具、毕、备、胜表

26、短暂的时间副词(不久、一会儿):旋、寻、俄、俄而、俄顷、顷之、既而、须臾、斯须、少间、未几、无何表反问语气的副词(难道、哪里、怎么):岂、其、宁、庸、独、安、讵、何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如果、假使):如、若、苟、使、向、倘、即、脱、设、而、自、试、令、如使、翔实、竟使四、根据语法位置确定用法。要根据虚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结合句意,确定其用法。1如“其”:作定语时,是人称代词“他(它)的”,或指示代词“那”;作主谓短语的主语时,是“他(它)”;作状语时,是副词。2又如,以:词性类 别解 释 举 例 语法位置 连表示并列递进而、又、而且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后面跟着动词、形容词、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主

27、谓短语。词表示承接关系而、从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表示目的关系用来、以便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表示修饰关系地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表示因果关系因因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果因而、以致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表示界限范围以(东)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介词引出凭借依据用、拿、凭(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后面跟着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引出涉及对象把、与今以钟磬置水中引出时间处所在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引出原因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注意:“以”后面的代词被省略,不要误以为“以”是连词。如“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以”后面的代词被前置,不要误以为“以”是连词。如“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3又如,焉:词性类 别解

28、释举 例语 法 位 置代词人称代词 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在及物动词之后疑问代词 谁、什么、哪里复驾言兮焉求在动词之前兼词 介词+代词于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在不及物动词之后副词 反诘语气 怎么、哪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动词之前助词语气助词助陈述等语气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在句末助停顿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在句中词尾的样子盘盘焉,囷囷焉在形容词、拟声词后【例题精析】一、完成下面的选择题。1与“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者”一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今以钟馨置于水中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刿)问:“何以战?” (2000年上海卷)2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29、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C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2004年上海卷)答案:1D 2B 解析:1题干和D项是介词,凭借;A项是介词,因为;B项是介词,用;C项是连词,而。2ACD三项的“为”是动词,分别解释为是、当作、是;B项是介词,因为,“何为”是“为何”的倒装,即“为什么”。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的题。(2004年春季上海卷)(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

30、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 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执圭:春秋

31、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1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求之树下,不见 之(子胥) 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渔父)2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忘也答案:1D 2B解析:1D其,代“盎浆”。 2A偏指“你”;B互相;C偏指“他”;D偏指“我”。第四讲 复音词语【知识梳理】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复音词语,分为复音词和复音结构(两个单音节词连用)两类;从构成复音词语的词的虚实着眼,复音词语分

32、为复音实词(词语)和复音虚词(词语)两类。一、复音实词(一个复音词)、实词性复音结构(两个单音词) 类 别 举 例注意点 单纯词连绵词双声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 惆怅(伤感,失意) 不要把复音实词一个复音词拆成两个单音词。 叠韵 须臾(片刻,一会儿) 徜徉(自由自在往来行走) 译 音 词 单于(匈奴君长的称号) 琵琶(一种弦乐器) 叠 音 词 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孜孜(勤勉的样子) 合成词并 列 式 宾客(客人) 社稷(国家) 骐骥(良马)偏 正 式 足下(一种敬称) 黄泉(人死后埋葬的地方)支 配 式 更衣(上厕所) 从事(下属官员) 附 加 式 率尔(轻率的样子) 阙如(欠缺)实词性

33、复音结构两个单音词构成词组 地方(地盘方圆) 其实(它的实情、它的果实) 衣裳(上衣下裙) 卑鄙(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不要误为一个复音词两个单音词偶然相遇中间(中间间杂着)力拉崩倒之声 鼎足之形成(形势形成)矣偏 义 复 词 昼夜勤作息(作) 备他盗之出入(入)与非常也学习复音实词(词语)知识,要正确解释文言文中的复音词语,既不要把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复音词,也不要把一个复音词拆成两个单音词。二、复音虚词(包括虚词性复音结构)复音虚词,本来也有一个复音词和两个单音词(虚词性复音结构)的分别,这里从简易出发,不作分别。讲一些常见的复音虚词和结构。复音词语 译例 句而已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34、,如是而已。(师说)则已也就罢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庶几差不多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若夫像那,至于那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何其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之谓说的就是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庄子秋水)谓之称他为、把它叫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所谓(就是)人们所说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若何、奈何怎么样使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崤之战)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何如如何,怎么样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何所的是什么白雪纷纷何所似?(世说新语

35、言语)有所有的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无所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有以有用来的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无以没有用来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何以拿什么,凭什么何以战?(曹刿论战)是以因此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虽然虽然(即使)这样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然而这样,可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向使如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所以的原因用来;的凭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

36、相如列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于是表示承接关系从这,在这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以为以(之)为而为认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收天下之兵,镝,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也与、也与哉也乎哉复音语气词,兼有几个词的语气,但重点在最后一个词上其可怪也与!(师说)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论语阳货)吾罪也乎哉!(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例题精析】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复音实词。1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 )(1997年上海卷)2永、柳诸山,乃荒陬

37、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 ) (1998年上海卷)3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 ) (2000年春季上海卷)4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 (2000年上海卷)5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2002年春季上海卷)6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 )(2002年上海卷)7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 )(1996年全国卷)答案:1必然治理好 2形体容貌 3保护看守 4平时 5整天 6十天 7短 解析:1必定,两个单音词。2形容,不是动词“描述”的意思,而是两个名

38、词。3保守,不是一个形容词(不求进取,跟不上形势),也不是一个动词(保持使不失去),而是两个动词。4平居,合成词。5竟日,合成词。6旬日,合成词。7短长,偏义复词。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复音虚词。1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 )(2000年春季上海卷)2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 (2001年春季上海卷)3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 ) (2002年上海卷)4主人曰:“邻家孽猫,可厌乃尔!”( ) (2003年春季上海卷)答案:1的原因 2因此 3不久 4如此,这样 三、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

39、为将。 (1999年上海卷)2人或问之:“何为泣乎?” (2001年春季上海卷)3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2001年上海卷)4(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2002年上海卷)5.(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2003年上海卷)答案:1终于任命他为将军。2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3法律,是用来禁止百姓做坏事使他们走向善行远离罪行的。4(我)大概将要死于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5. 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解析:1以为:以(之)为。2何为:为何。3所以:用来的。4何以:以

40、何。5.开合:开,偏义复词。第五讲 文言句式【知识梳理】文言句式,一般指与现代汉语表示形式有较大不同的几种文言句式。所谓有较大不同,以判断句为例。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主要用判断词“是”表示,而在古代汉语中则主要用“者,也”的形式来表示。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句式规 律 或 标 志例 句判断句用“者”(表停顿)“也”(表判断)表示者,也 亚父者,范增也者, 粟者,民之所种,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刘备,天下枭雄者也(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用“为”(动词)表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用“乃”、“则”、“即”、“皆”、“非”(副词)等表示此乃天也 / 山下皆石穴罅人非

41、生而知之者用“是”(判断词)表示翩翩两骑来是谁被动句用“于”表示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用“为”表示为 为所 为所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巡船所物色 若属皆且为所虏用“见”(受)表示见 见于 受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用“被”表示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无被动标志意念上的被动余羁縻不得还 / 戍卒叫,函谷举省略主语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省略句蒙后省(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自称时省(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予)手自笔录,(予)计日以还对话中省(刿)问:“(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省略谓语省略谓语动词一

42、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宾语省略动词的宾语使(之)归赵 省略介词的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省略介词省略介词“于”或“以”以钟磬置(于)水中 试之(以)鸡倒装句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倒装句又可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几种。句 式规 律 或 标 志例 句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 / 时人莫之许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沛公安在? / 君何以知燕王?用“之”“是”(助词)将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 惟命是从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介词“以”的宾语有时前置余是以记之 / 一言以蔽之代词“自”作宾语常常前置知人者智,自

43、知者明定语后置用“之者”或 “者”表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求人可使报秦者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数量词作定语有时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主谓倒置为强调谓语而倒置甚矣,汝之不惠!介宾短语后置“于”(乎)宾短语常后置以勇气闻于诸侯 /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以”宾短语有时后置皆不可拘以时月 / 又试之(以)鸡【例题精析】一、选择题1. 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 )(1992年上海卷 ) A徒见欺 B府吏见叮咛 C百姓之不见保 D而自令见放为2. 与“不敢与较”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1996年上海卷)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吾

44、属今为之虏矣 D将以有为也 3.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1997年上海卷)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 4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1999年上海卷)A吾属今为之虏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沛公安在 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5. 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001年春季上海卷)A死生,昼夜事也 B三岁贯女,莫我肯顾C石之铿然有声者 D刑戮是甘 答案:1B 2D 3A 4C 5A解析:1题干和A、C、D是被动句, B项非被动句。 2题干和D是省略句,A是判断句,B是宾语前置,C是被动句。 3题干和 A

45、项是宾语前置;B 是定语后置,C 是一般句式,D 是介宾短语后置。 4题干和C项都是倒装句,A、B、D项依次为被动句、省略句和判断句。 5A 是判断句,题干和另三项都是倒装句;题干是介宾短语后置,B 是宾语前置,C 是定语后置,D 是宾语前置。二、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2000年春季上海卷)卜居( )阳羡 (原文是: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 )答案:于 解析:“卜居”意思为择地居住,“阳羡”是地名,作“卜居”的补语,因此省略一个介词“于”。三、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1996年上海卷)(2)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1998年上海卷)(3)(

46、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1999年上海卷)(4)金玉是贱,人民是宝。(2000年上海卷)(5)人或问之:“何为泣乎?”(2001年春考上海卷)(6)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2001年春考上海卷)(7)何谓得之于心。(2001年上海卷)(8)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2001年上海卷) (9)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2002年上海卷)(10)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2004年春考上海卷)答案:(1)村子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驯养了一只蟋蟀;(2)始终不被愚蠢的和尚及庸俗的士人的开凿所玷辱。(3)终于用孙武做将领。(4)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5)有人问他

47、:“你为什么哭呀?”(6)王烈派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7)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8)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9)(我)大概将要死于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10)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 解析:(1)定语后置,“者”是其标志;(2)被动句,用“于”表示;(3)省略句,即“卒以(之)为将”;(4)宾语前置,用“是”表示;(5)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6)判断句。用副词“乃”和语气助词“也”表示。(7)介宾短语“于心”后置;(8)宾语前置,用“之”将“望”的宾语“何中”前置;(9)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10)被动句,用“为所”表示。 -温馨提示: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文库删除处理,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