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 考点10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模拟题精选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0436167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35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1年高考语文 考点10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模拟题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1年高考语文 考点10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模拟题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1年高考语文 考点10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模拟题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 考点10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模拟题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语文 考点10 文学作品阅读复习模拟题精选(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点10 文学作品阅读1、(2010济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 明姚化勤还是唐人的清明雨,纷纷斜斜,销人魂魄;还是宋代的杨柳风,微微徐徐,迎面不寒。“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子孙上坟来。”一个古老的节日,仿佛仍在家乡古老的豫东平原上氤氲着,一如遍野的麦苗,苍苍郁郁。然而,这已经不是家乡传统意义上的清明了。相似的惟有迷蒙的雨,缠绵的风,以及相沿成俗的祭祖形式,它的灵魂伴着父亲一代人的谢世,恐怕早就丧失殆尽了。 此刻,我站在葬着爷奶的祖坟前,不禁想起儿时跟随父亲前来扫墓的情景,想起当时的清明节。 那是怎样的一个节日啊!绝非仅仅添坟烧纸、摆设供品的祭祖形式,也绝非单单“清明前后,种瓜

2、种豆”的耕耘劳作,它更多地凝聚着先人遗传的美德,该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诗句,是幼苗对阳光,子女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 进入农历二月中下旬 ,清明节莅临了。乡亲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就像自然地向着阳光生长的禾苗,也泛青拔节、萌发葳蕤起来。到了清明节的当天,子孙们则早早地赶到祖茔。当虔诚地祈祷已故的亲人们“尚飨”的时候,便油然地想起了他们的恩德,想起了自己的责任,甚至会反躬自问:我们的行为有无玷污祖先的地方?不能建功立业,起码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人,让列祖列宗们放心地享用自己的祭品吧?听母亲讲, 父亲青年时,正赶上家乡闹黄水,爷奶讨饭死在外地,曾经念过几年“子曰”“诗云”的父亲,几次

3、放过被人聘为教师的机会,推车贩盐,扛活打工,拼命地多挣钱以养家糊口。累死累活十多年,终于实现了爷奶的遗嘱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等黄水过后,又起回爷奶的遗骨,安葬在自己归来开垦的田地上。为此,他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以至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一种古老的文化,仿佛润物无声的雨,悄悄地潜入禾苗的根部,将后辈们滋养成一茬茬泥土般忠厚的庄稼人。父亲时代,村里的民风淳厚,温馨和谐,也可以用两句唐诗来形容: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老人们的生活闲适而安逸,虽然不够富裕,但一户户篱笆小院里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并不乏浸濡着古典意味的殷殷亲情。休说作奸犯科或伤风败俗了,即使轻

4、浮放浪都是一种过错,至于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更会遭人唾弃。 可如今,尽管风雨依旧,时令依旧,而实质上,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依旧的风里,你再难寻见“杖藜扶我过桥东”的悠然老人,他们被子孙当作包袱抛在了外边。爹住瓦房儿住楼,爷爷奶奶住村头住进村头的小屋里,打发着凄凉的暮年。依旧的雨中,你也再难觅到“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了,他们也逐渐进化为城里的孩子,变成金丝笼里的鸟,囚起野性,囚起天真,囚出对“龙”“凤”的期望,又小皇帝般地颐指气使,因为他们的父母大多做了亦城亦乡的打工族,他们丢掉了泥土的本色,不伦不类地嫁接起城里人的新潮和作派,于是,偏僻的乡村里也

5、出现了烫发描眉的女孩,出现了未婚先孕的村姑,更出现了宝贵儿女、奴仆老人的现象。试想,谁会舍得自己的小宝宝去做什么牧童呢? 直到15年前,沿海的村庄恐怕全现代化了,这儿仍在使用大概还是秦汉时发明的三吊弯铁犁,继续演绎着文人们称作“田园牧歌”的恬淡和清贫。没想到,自从第一对打工的青年搬回村里第一台电视机,人们思想大变,一心挣钱,日渐富裕,日渐时髦起来。“牛背横笛信口吹”的牧童,包括辘辘摇月亮的风景,尤其四世同堂的家庭全走到了尽头。从这大野的深处,我分明感觉出了古老乡村断裂的欢乐和痛苦,莫非任何变革都必须付出代价?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要一步步地淡出生活?记得父亲病故时,举村皆哀,家家来人奉礼致祭。可

6、几年后,待到四叔逝世,抬棺的青年们,竟然提出了要收“抬棺钱”!铜臭熏心,以至于此。应该说从那时起,我的纯朴的村庄也死了死在一个灵魂泯灭、金钱至上的小楼换茅屋的时代里。 雨越发地密了,迷蒙一片;风越发地紧了,咝咝作响。想起父亲,想起四叔,蓦地也想起一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仪。可我的逐步富起来的乡村呢?礼仪哪去了?难道它只是一种上坟的形式?想着,想着,我忘了坟前的潮湿,不禁双膝下跪,心中默默地呼唤着:爷爷、父亲,我的传统的清明节啊,魂兮归来!(选自散文选刊 2010年第2期)(1)作者认为,清明应该是个具有着哪些蕴涵的节日?【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阅读全文可知,本题答案主要集中在

7、第4、5、6、7自然段,重点阅读这几段,筛选出相关信息,加以概括。概括时一定要简练。【答案】祭奠先人;耕耘劳作的开始;对父母、对祖辈的深深的感恩;想起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反躬自问。滋养淳朴民风,营建温馨和谐生活。(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肚里的墨水全变成了汗珠,滋润出一个大写的长子长兄的形象。 昔日的清明节已经徒具其表了,犹如失去灵魂的人,仅剩下了一具行尸走肉。【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理解句意要遵循句不离段的原则。句中要重点理解“大写”的含义,以及“墨水”“汗珠”对不同生活方式的指代。句关键是抓住比喻修辞理解,清明失去灵魂,即失去了它的内涵。【答案】

8、父亲在爷奶去世后,牢记爷奶嘱托,舍弃了轻松的生活,用自己的辛苦劳作拉扯着三位年幼的叔叔成家立业,并重新安葬父母,他成为孝敬父母、爱护幼弟的典范。现在的清明节已经不具有原本的内涵,失去了实际意义,成为了一种上坟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清明节文化传统丧失的遗憾之情。(3)这篇文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是如何进行对比的?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所用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首先通读全文。标画出涉及对比的地方,综观可知,这些对比都是“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比。对比凸显了现实社会的浮华、堕落,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纯美文化的向往和眷恋。【答案】过去父慈子孝,爷孙相乐,同住一院,亲情浓

9、浓;现在老人们独居陋室,暮年凄凉。过去民风淳朴,人心单纯;现在却本色尽弃,人心不古。过去孩子们田野放牛,自由快乐,天真野性;现在被圈养溺爱,颐指气使。过去有着“田园牧歌”般的恬淡和清贫;现在铜臭熏心,灵魂泯灭、金钱至上。通过上述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对现在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遗憾、惋惜。(4)面对传统文化的逐渐淡化,我们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呢?请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要求探讨对逐渐淡化的传统文化的态度。考查分析和探究的综合能力。从文章看,作者充满了对过去传统文化的眷恋和欣赏,也确实让我们感觉到过去人们的善良民风的淳朴。而实际生活却追

10、求浮华,舍弃内涵,与崇高的传统文化背道而驰。从这个角度谈看法容易有话说。当然也可以从反面谈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积淀,有着丰富的意蕴,深刻的内涵,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要去继承和发扬的。 像清明节这样的一些传统节日,它能使人们不忘先祖,感恩父母,反思自我,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近年来这些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在渐渐退去往日的色彩,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生活富足了,但很多人却丧失传统美德,长此以往,会造成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的迷失。2、(2010南昌联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

11、的题目。心里的天鹅林清玄与孩子读童话故事“丑小鸭”,才知道天鹅是会飞的,而且是候鸟,可以飞越半个地球。“那,现在的天鹅怎么不会飞呢?”孩子问我。我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书饲养天鹅的方法,才知道事实的真相。欧洲中古世纪的贵族,因为喜欢天鹅的姿态,认为天鹅是鸟类中的贵族,于是就想把天鹅养在自己的庄园,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品味。于是,他们捉到天鹅以后,用三个方法来使天鹅不能飞翔。一是把天鹅双翼的羽毛剪掉一边,使天鹅失去平衡,不能飞翔。二是绑住天鹅的翅膀,使它无法张开翅膀而不能起飞。三是由于天鹅起飞需要很大的湖泊起跑,如果缩短池塘的距离,天鹅失去起跑线,就飞不起来了。前面的两种方法过于残忍,又会伤害天鹅优美

12、的姿态,所以就普遍的使用第三种方法,久而久之,天鹅就失去起飞的能力,甚至忘记自己也会飞翔了。那些能飞越大山大海的天鹅就成为贵族的宠物了。有一次,我到瑞士旅行,在卢桑的湖里,看到一大群的天鹅,游到木桥边向游客乞讨食物,使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这些在湖边乞食的天鹅,可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自由的飞翔吗?古书里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意思是说:“像燕子麻雀这种小鸟,怎么能了解天鹅飞行的壮志呢?”这句话成为一种讽刺,因为燕子和麻雀依然在天空飞翔,天鹅却由于人类的私心,变成不能飞翔的鸟了。我一直深信人的心里也有一只天鹅,可以任思想和创造力无边的飞翔,许多人受到欲望的捆绑,或在生活中被剪去飞行的壮志,或由于起飞

13、的湖泊太小,久而久之,失去思想和创造的能力,也就失去自由和天空的心了 自由的飞翔于天空,乃是一只鸟的天赋,不管是天鹅、孔雀或燕子、麻雀。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乃是一个人灵性的天赋,不管圣人或者凡夫俗子,可惜许多人被情欲所催迫,失去了灵台的清明了。我想到日本的禅宗之祖道元禅师曾写过一道悟道诗:空阔透天,鸟飞如鸟。水清澈地,鱼行似鱼。天空多么开阔透明呀!鸟飞得像鸟一样。水是多么清澈见底呀!鱼游得像鱼一样。这看来简单的世界,其实隐藏着多么幸福的禅心呀!鸟飞得像鸟,有鸟的尊严;鱼游得像鱼,有鱼的尊严;人活得像人,有人的尊严,这是文明世界最基本的格局了。我喜欢天鹅那优美的线条和仪态,但我不希望天

14、鹅是被养在池塘,我希望天鹅能张开翅膀,从我们的头上飞过,使我们可以望向广大的天空。古代的中国人认为看到天鹅远方飞来(有鸿鹄飞至),生命里必然有好事发生,现代的人已经没有这种好事了!(1)“事实的真相”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概括。理解词语的含义离不开上下文内容。在孩子提出问题后,我查阅了资料,知道了真相,这个真相的内容就在下文中,即现在天鹅不会飞的原因。【答案】现在天鹅不会飞的原因:人们有意缩短了水面的起跑距离,使天鹅无法起飞,久而久之,丧失了起飞能力。(2)文中说,看到天鹅向游人乞食,“我的心中充满感慨”。试分析一下作者“感慨”的内容是什么 _【解

15、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联系所在的文段可知,本来会飞翔的天鹅,现在却向游人乞食,它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祖先是会飞的,这让作者感慨万分。【答案】天鹅曾经自由飞翔于天空,但现在却沦落到乞食的地步,可怜可叹。(3)谈谈你对人心里的“天鹅”的理解。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分析。本题答案主要涉及文章的第11、12、13自然段,认真阅读,不难发现人心里的“天鹅”是个比喻,指拥有思想的自由和无边的创造力,但这和现实中的“天鹅”一样由于某种原因而丧失。回答此题时,直接从三个自然段中筛选合适的语句组合答案即可。【答案】人内心本有着自由的思想和无穷的创造力,就像天鹅本有着自由飞翔的能力一样,但

16、都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束缚,从而丧失了自己的思想和飞翔的能力。(4)文中写到了道元禅师的诗,请说说引用这首诗有什么作用。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在作者写道元禅师的诗之前,文章已经鲜明的呈现出本文的主题思想。引用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更升华了本文的主题。具体解答时,从诗的内容入手即可。【答案】引用道元禅师的诗,进一步说明鸟飞翔于天空,鱼游于水,人自由的思想,这才是文明世界的基本格局,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主旨。3、(2010芜湖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一步棋许 行 绿冠擎天,清风徐来,树下,豪与一老者对弈,观者如堵。但鸦雀无声,无敢妄议者。忽一少年过此,无意间一搭眼便断

17、言:“再一步便定局矣!” 豪与老者一惊,抬头见少年面若敷粉,唇如涂朱,潇洒倜傥,甚是不俗。豪不为怪且甚喜,遂与搭言:“敢问公子亦嗜此道?” “偶尔消遣。” “老翁已走华容,是擒是纵,全凭先生之一步棋了。” 豪是当地棋坛高手。艺高胆大,善走险着,每每击其不意,以一步棋而定全局,人称“一步棋”。对少年之言甚中下怀,拱手揖坐,邀与对弈。 少年名杰,幼受祖传。棋多诡谲,变化无常,擅破旧出新,以奇致胜,也有“一步棋”之称。 今日两强相遇,异着迭出,精彩纷呈。大令围观者眼目一新,不断暗中叫好。杰看来已使尽全身招数,但最后终不敌豪,为其一步绝棋所败。豪哈哈大笑甚为得意,对杰连称“高手,高手!”此时此刻,与其

18、说是称赞他人,莫如说是炫耀自己。 杰少年老成,声色不动,连说:“惭愧,惭愧!”并问,“还能令小子再学一局乎?” 豪忙说:“当然奉陪。” 开局前杰似无意中忽然提出:“能否下一赌注,以助棋兴?”说时颇有几分羞涩之态。 豪冷笑说:“君一过路之人,可身带重金?” 杰似被激怒。稍一沉吟,愤然从臂上脱下一镶金之玉镯,乃极难得之祖母绿,而以黄金衬里贴边。往棋盘上一放,金玉生辉,熠熠夺目。豪大惊诧,观者亦眼一亮,交头接耳,啧啧有声。 杰说:“重金虽无但愿以此为注。” 豪对此玉镯万分喜欢,心想这真是天赐。遂指身后之豪华宅院,大言道:“愿以此宅院连同其中财产和妻妾为注。” 杰见此似有惊讶之色,但略一踌躇,便说:“

19、既然先生如此,小子再添一赌注。” 豪问:“何物?” 杰说:“现已无身外之物,倘若败北,愿以此身与君家终生为奴。”至此两人之赌注也算旗鼓相当,无可反悔也。 开局后,豪借上局之余威,求胜心切,运子不久,便思用其绝步再度置杰于死地。怎奈此局已非上局,杰对豪逼人之凶棋,虽神色紧张,却偏偏在侥幸中一一化解。其运子则以守为攻,以缓待急。有时竟似无心而走些漏步,先是舍弃一炮,豪未敢轻取;后又放掉一马,豪仍未动。观众未明理路,都替豪惋惜,而为杰捏一把汗。最后杰车入虎口,亦有悔色,但已落子只好认了。至此豪已有轻蔑之意,前后左右精察细算一番,觉此车不能放过,吃它之后便有一步致胜之棋。孰料车甫入口,忽生巨变,仅只一

20、步便被杰双马逼宫,踹老帅于蹄下,他的胜算恰恰晚了一步。豪顿时面若死灰,汗如雨下,仰天长啸:“我一步棋,栽了!”声入云空,悲惨动人。 豪的宅舍和财产杰均收了,唯妻妾杰作为奉送请其带走。 豪走时,杰掏出玉镯双手相赠:“棋上为敌,棋下为友,既然君家喜欢,权以此留念吧!” 观者都一惊愕,甚感杰少年豪爽,赢个精湛,赠个义气。豪稍一迟疑,接过玉镯。熟视良久,猛然把它摔碎在对弈的石桌之上,大呼:“好个奸徒!还欲令我以此相欺他人乎?” 盖玉镯乃一赝品也。(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995年第1期)(1)少年杰用了哪些诱惑手段,使棋坛高手豪于顷刻之间倾家荡产的?请分点概要回答。【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概

21、括。小说以时间为序,思路明晰,我们只需沿着文章勾画筛选出与引诱相关的语句即可,筛选后进行归类总结。【答案】以身诱:“面若敷粉,唇如涂朱,潇洒倜傥”,以貌美博豪好感,“终身为奴”,以身作注拨动豪之贪欲。以镯诱:以宝物使豪智昏。以棋诱:一搭眼就断言“再一步便定局矣”,这是故意卖弄;“邀以对弈”,“使尽全身招数”竟然输掉,这是诱敌深入,赌局之中更是步步示弱,最后却一招绝杀。(2)小说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试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绿冠擎天,清风徐来,树下,豪与一老者对弈,观者如堵”一句。“盖玉镯乃一赝品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分析。从

22、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要求比较明确。所谓语言表达的角度主要指句式、用词、修辞、风格等。本句主要是整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和凝练的语言风格。关键是结合该句在文章结尾的特殊位置进行分析。本小说以此举结尾,发人深省,引人思考,让读者瞬间感觉到杰是一个怎样的人,揭露杰与豪对弈的真实目的。【答案】半文半白,语言非常简练;整齐中又有变化,错落有致。揭示事件的真相,点明杰的性格特点。(3)阅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杰与豪的性格特点。【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这篇小说短小精悍,杰和豪的性格跃然纸上,非常鲜明。结合二人的语言、行动,特别是二人对弈的过程,可以看出杰诡计多端,狡诈阴险。而豪则不够谦虚谨慎

23、,但输棋后能顿悟,也难能可贵。【答案】杰:狡黠(狡诈)。豪:自负(自大)、能及时觉悟。(4)小说的题目叫“一步棋”,有什么含义?结合原文,联系实际说说,小说给自己怎样的启发。【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和小说寓意的理解和探究。一步棋作为本小说的题目,在行文中出现多次,文章结尾最后的“一步棋”却输掉了整个宅院、全部财产和妻妾。这都是豪无法抵御诱惑、自负的必然结果。人生如棋,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另外,也可以从杰的角度去思考。【答案】一步棋,表面是指小说中多次提到的决定胜负的那一步棋招,实际是指人生中的关键一步。启发:从豪的角度来说,做人不要有傲气,要能抵制住诱惑,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从杰的角度说,不

24、要以阴谋诡计去算计别人,做人好厚道。选一点谈即可。4、(2010苏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另一片天空韩少功 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以看见奇妙的细胞结构,雪花状的或蜂窝状的,水品状的或胞胎状的。我们还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电子)绕着恒星(原子核)飞旋的太阳系,看到一颗微尘里缓缓推移和熠熠闪光的星云。 但人们不习惯凝视,总是长于奔走和张望。我曾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眼睁睁看着不少朋友去了北京或上海,德国或南非。我的机会也来了。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有人找我谈话,动员我去中国作协工作。两位已入仕途的文学界朋

25、友,也在宾馆里私下劝我直至深夜,说如果你不到北京,不到某个位置,很多东西没法看到,岂不有点可惜? 我相信朋友的好意,相信自己一旦错过了北京,会确实错过很多见识。但那又怎么样?我还没有到过南极洲,没有到过月亮,没有到过火星,没有到过银河系以外的空间。我也不可能看见22世纪以及往后更远的年代,看到儿童们在幼儿园里耍弄基冈玩具,看到妇人们在杂货店购买核子炊具,看到太空旅游的星际列车和激光天梯,看到人类用药片或芯片改变人性那样的世界会不会像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同样把我吓晕?从这一点看,即使进入京城,我仍然是一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即便我能够风光活上三辈子乃至二十辈子,同样难以做到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我仍

26、然不可能走出自己近乎逼仄和速朽的身体,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前面仍有地平线和太平间的冷冷拦截。旅游是对履历的一种弥补,旅游业鼓励人们对世界展开足迹扩张和镜头攻略,引导人们朝远看和朝外看。但旅游者的看,不过是把人多数已经出现在媒体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核对和印证;不过是把已被他人的眼光品尝过的场景,再来一次残渣咀嚼和旧货收买。其一般过程,是交出一笔钱以后,被交通工具规定了观察线路,被旅游设施规定了观察方位,被讲解员规定了观察时的联想,还有“到此一游”的摆拍地点以及固定的笑容。旅游者于是心满意足:天下第一峰呵,举世无双呵,不虚此行呵,诸如此类。他们离世界越来越远。 我是个不可救药的旅者,连黄山、庐山等等

27、都没有去过。一听哪里火就对哪里怕。在我看来,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F佩索阿说,他更愿意“游历第八大洲”,即蜗居斗室里的个人想象。我没有他那样自闭,只是相信空间还有另一种展开方式,相信人们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种远行,比方以前面的荒坡一角为目的地,订一张免费船票或免费机票,于是在手中的石片上俯瞰黄山,在杂草里发现大兴安岭,在身旁的石涧清潭中触摸太平洋。 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自立宪法,发动革命,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任意创建共和国。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捏一捏火星,搓一搓金星,摘一颗冥王星放人口袋,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举步跨进另一条银河这一切只需要我随便找

28、个什么地方蹲下来,坐下来,趴下来,保持足够的时间,借助凝视再加一点想象,就可以投入另一片灿烂太空。 我终于在一片落叶前流连忘返。 (选自美文精粹2009年第6期)(1)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人们“奔走和张望”的具体表现。【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域在段,第段主要写朋友劝说我到作协工作,寻求更好的位置,第段则是对第段内容的反驳,第段写出去旅游看“被他人的眼光品尝过的场景”。这是奔走和张望的内容。【答案】外出谋生或发展,参加被规定的旅游程式。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一片落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构思的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

29、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一片落叶,作者已经赋予它更丰丰富的内涵,即对一种宁静生活的代称,形式方面:即首尾照应。【答案】“一片落叶”是作者区别于社会俗情的富含个性特征的心理境界的具体体现。通过“一片落叶”,凸显了作者宁静、悠远的思想境地。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完整。(3)第6自然段“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一句中,“人们的野心”“传统的空间意识”分别指什么?请简要说明。【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认真阅读第自然段,结合上文内容,可以知道,人的野心就是要谋取更高的位置,不停的奔走和张望,获取更多的信息。结合第段中的“F佩索阿说,他更愿意“游历第八大洲”,

30、即蜗居斗室里的个人想象。我没有他那样自闭,只是相信空间还有另一种展开方式,相信人们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种远行”的句子,可以分析得出“传统的空间意识” 应该是与此相反,即旅行。【答案】“人们的野心”指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熟悉世情,有时到了不切实际的地步(或指追求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传统的空间意识”即类似于弥补履历的旅游过程中的“心满意足”。(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怎样才能找到“另一片天空”。【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深入探究。本题属于半开放性题目。从文章第二段可知,我们应该习惯凝视,不要去奔走和张望。从第六段可知,我们应该发挥想象的能力。从整篇文章看,我们不能随波逐流,要有

31、自己独立的思想等。只要意思对即可 【答案】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凝视周围的世界(生活习惯);发挥想象展开心灵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独特思考(或者不随同流俗,有自己的追求和看法)。5、(2010青岛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风卷葵徐 风写下杨凤年这个名字,就感觉一团清朗的气场姗姗而来。她脚步轻盈,身影婀娜,从头到脚没有一点尘世的污垢。她眸子明亮,眉宇天真;一双手藏在背后,像一对交叉的问号。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可惜,今天的我们只能用想象来勾勒它们。春天飞舞的柳枝,修篁挺拔的摇影,都可以配作那双妙手的伴娘,那手,唯独不作优雅女儿态的兰花指,也不似添香红袖里的抚琴拨弦。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众

32、说纷纭的紫砂史料只要提到杨凤年,口气便一律变得恭敬,在嘉庆、道光那样的旧封建时代,对一个女流,那多不易。其实她只留下一把壶,一把叫“风卷葵”的壶。想当年,父母早殁的杨凤年跟着哥哥到宜兴来。宜兴的窑场是火焰之场,凤年一见到了那些五光十色的陶器就有感觉。那时,阳光正以瀑布的方式倾斜而下,在那些陶器上铺陈出诗意的斑斓。多可爱啊,凤年能感觉到它们鲜活的眉眼,听到它们欢快的呼吸。哥哥彭年替陈曼生大人做的紫砂壶,出得窑来,一个个那么安稳、端庄,像官人那样衣冠楚楚。凤年记得,那些壶的壶样,多是曼生先生一笔笔画来,许多个秉烛之夜,哥哥总是在按图制壶,不敢有半点懈怠。曼生大人有时会冷不丁地出现在他们低矮的窑头小

33、屋,有一次,他看到了凤年在哥哥的作坊前随意捏的小壶,一向持重的脸上居然有掩饰不住的兴奋。他发现了一股鲜活的灵气,而相当多的紫砂艺人只有匠气,只会刻板地模仿,而杨凤年不然,他鼓励凤年做一把足以气死男人的好壶。一百多年后的某个初夏的下午,为了写作本文,我沿着蜀山古老的窑址一带,去寻找杨氏兄妹可能留下的生活痕迹。当年,这里一望无际的阡陌上种满了欣欣向荣的向日葵,每一棵向日葵看上去都那么俊朗挺拔,远远望去就像大型团体操一样地排山倒海,让人感到那是一片充沛的气场。如果杨凤年每天经过这里去窑场给哥哥送饭,走进那片汹涌的向日葵地,她该作何想?特别是有风的日子,那向日葵们婀娜起舞,飘然欲仙。任何一个有点艺术潜

34、质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下,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在风中舞动的葵花,像跃动的火苗,多么强烈地烤炙着凤年的心。试想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杨凤年若有所思地举起了一块泥,她眼前那种风吹葵叶的动感活灵活现挥之不去。如果不把那种欲罢不能的钻心般的感受表现出来,她还不如去死。这一块紫砂泥,融入了一个紫砂女的心性。“风卷葵”的诞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用任何一种鲜活的灵性文字来描述这样一把壶,都会存在某种难度。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奔放不羁的形体语言。以风吹葵叶的动感入壶,表现葵花在一刹那的灵动之感,所有的线条都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神采飞扬的状态。一个紫砂艺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把他的才情和灵性全部化入壶中,并

35、且能够和谐地体现于壶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根线条清朗而有韵致。吾即壶,壶即吾,壶吾合一,融会贯通。从这一意义上说,横空出世的“风卷葵”是对筚路蓝缕的中国紫砂的一种拯救。关于杨凤年,紫砂史上记述她的笔墨虽然恭敬,但少得近乎吝啬,说来说去她到底是个女人。她的生卒年月也不详。最后她嫁给了谁,生活得如何,至今没有人找到翔实而可靠的记载。我想,任何“演义”式的文字,都将是对她的极大不恭。值得欣慰的是,“风卷葵”一壶历尽沧桑,最后由民国陶瓷实业家华荫堂先生收藏,新中国成立后他将此壶献给了国家,现存于宜兴陶瓷博物馆,成为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膜拜之圭帛。(1)请分条概括“风卷葵”这把紫砂壶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

36、对文章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答案主要集中在文章第五自然段,勾画相关的句子,如“一种奔放不羁的形体语言”、“ 线条都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神采飞扬的状态”、“ 他的才情和灵性全部化入壶中”、“ 每一根线条清朗而有韵致”、“ 壶吾合一,融会贯通”等,然后对此分类整理,分条列出即可。【答案】外形奔放不羁;线条自然生动,清朗而有韵致;内涵深厚,与制作艺人合而为一。(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他发现了一股鲜活的灵气,而相当多的紫砂艺人只有匠气。【解析】本题考查读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它处在第三段中。仔细阅读第三段,结合“只会刻板地模仿,而杨凤年

37、不然,他鼓励凤年做一把足以气死男人的好壶”这句话回答“匠气”的含义。灵气与匠气相对,要结合全文内容来回答它的内涵。【答案】“灵气”是指大胆创新、自然随意、充满才气和灵性的创作灵感;“匠气”是指刻板模仿、按图制壶、严格按预定方案制作艺术品的工匠做法。(3)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在风中舞动的葵花,像跃动的火苗,多么强烈地烤炙着凤年的心。【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题目已经提供了分析的角度,即从修辞和效果两个角度分析。比喻的修辞易于辨认,然后结合句意说出其表达的效果即可。【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杨凤年心中难以抑制的创作

38、冲动与激情。(4)作为一篇写人散文,作者在文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的妙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技巧的分析和探究。首先通读全文,找到作者展开丰富想象的语段。然后分别结合内容说明其妙处。想象的内容主要涉及第1、3、5自然段。【答案】紫砂史上关于杨凤年的材料不足,想象文章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活;作者想象杨凤年的手,想象宜兴窑场陶器的外形质地,使文笔生动,摇曳多姿,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作者想象当年风吹葵花的情景,想象杨凤年制作陶器时的图景,还原历史场景,想象合情合理,便于读者了解当时的情况。6、(2010江门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

39、情史铁生2017年,你外公尚未成婚,在E州做刑警。他师父,刑警队长老路,正要退休。那年E州出了件大案,简单说吧,恐怖分子要在机场、车站搞一次连环爆炸。警方所知仅止于此,所幸抓获了一名嫌犯据线人的情报,此人还是主谋之一。欲救万千无辜于危难,务必得从他嘴中掏出更多线索,这任务就交给了路队和你外公。嫌犯果然顽固,任你千条妙计,他自一言不发。审问多日,师徒俩气得肝疼牙痒,仍无所获。嫌犯倒嚣张起来:“杀了我吧,这是你们唯一能做的。”老路拍案道:“我们能做的还很多!”嫌犯冷笑,继而闭目养神。师徒俩出了审问室,在天井里抽烟。老路说:“这样下去咱非输不可。”二人抬头仰望,空中仿佛滚过隆隆巨响。老路说:“碰上这

40、号不要命的谁也没辙。”二人低头默想,似已见那血肉横飞的惨景。突然,老路把烟头一甩,盯住你外公说:“就不敢给他动动刑?”“虐囚可是犯法的呀,师父!”天井里半晌无言。谁都明白:审问失败最多算你无能,若动刑,麻烦可就大了,就算上级睁只眼闭只眼,新闻媒体也饶不了你!外公蹲在角落里,很久,冒出句话:“师父,您说,这小子肯定知情吗?”师父就笑:“你是想,这两难局面会不会还给咱留着个缺口?”天井里一无声息。谁都明白:真正的麻烦并不在媒体,而在良心一边是法纪严明而置百姓的安危于不顾,一边是知法犯法却有望拯救万千无辜于危难。半天,外公又说:“师父,您说上面这情报准吗?”师父又笑:“你不过是把缺口换了个部位。”外

41、公还要说什么,老路打断他:“甭说啦,老弟,有缺口还怕没部位吗?比如,动刑就一定能奏效?违法,就不能不走漏风声?唉!早年我有个老同事,也碰上这么个局面,左右无路,便一枪把缺口开在了自己的脑袋上”天上云飞风走,七月天,天井里竟冷得人发抖,可是那老同事的灵魂留连未去?老路的神情渐趋坚忍,焦灼的目光却平缓了许多。他站起身,拍拍你外公的肩膀:“老弟,找个好人结婚吧。别的事交给我。 “师父,您想干吗?!” “不干吗,今晚先去睡个好觉。”第二天外公一上班就听说,昨夜,那个顽固的家伙终于开口了。外公顿觉不妙,忙去找他师父。老路已被停职。上级的好意,让你外公去拘捕路队。师父仍然坐在那个天井里,据说自审问结束后他

42、就没动过地方。见你外公来了,他伸出双手。外公不忍,流泪道:“师父,您的良心是完整的,可我算什么?”师父说:“老弟,甭瞎想。要是不给我判了,咱这事就还算不上完整”(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4期)(1)面对路队及我外公的审问,嫌犯表现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分析作品人物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紧扣小说体裁特点。从文章第二段可知嫌犯的具体表现,这为小说情节的继续发展做了铺垫。【答案】嫌犯表现顽固、嚣张。这样写突出了审问工作的艰难,为下文路队在审问没有结果的情况下选择刑讯逼供的审问方法埋下伏笔。(2)老路是一个怎样的人?小说多处暗示了老路的选择,请举两例说明。【解析

43、】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要分析老路这个人物形象,就要分析他的言行。老路面对顽固分子,果断动刑逼供,却让外公睡个好觉,最后接受处罚。整个过程体现了敢于奉献,勇于独立承担责任的形象。【答案】老路是一个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危敢于冲破原则,勇于牺牲和承担责任的老刑警。A“老路的神情渐趋坚忍,焦灼的目光却平缓了许多。”这一处的神态描写,暗示了老路内心已作好了选择。B“老弟,找个好人结婚吧。别的事交给我。”这一处语言描写,说明老路选择独立承担起审讯任务。C老路给外公讲起早年的老同事的故事,目的是阻止外公采用刑讯逼供的审问方法,而准备独自承担。(3)老路心目中

44、的“完整”含义是什么?小说的结局有什么深刻含义?【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人文精神的探究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处:外公不忍,流泪道:“师父,您的良心是完整的,可我算什么?”师父说:“老弟,甭瞎想。要是不给我判了,咱这事就还算不上完整”第一个“完整”是指为了人民的安危不顾个人前程,采取逼供,审问成功的善良之举。第二个“完整”指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应接受惩罚,老路也不例外,这样才能真正的维护法律的公平。老路心中的“完整”便是第二个。第二问,要求分析结局的深刻含义,其实就是分析完整和受罚之间的辩证关系。【答案】老路心中的完整是:为了拯救千万无辜于危难,明知自己的选择将会受到处

45、罚,牺牲自己的前程,也要义无反顾地去做;自己触犯了法规、原则,就要安然接受处罚,维护着法规、原则的公平性。这样的结局是一种遗憾,它告诉人们在追求人生完整的过程中是需要牺牲的,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原则、法规面前需要有冲破的胆量和勇气,完整本身就是一种遗憾。7、(2010黄冈调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水兮,水兮 李 红 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 如果说一座楼阁可以属于王勃,一爿草堂可以属于杜甫,甚至一个偌天的曲阜可以属于孔丘,那么,汨罗江应该是属于屈原的。楚地的山川,浩瀚江湘,云梦大泽,想像当年那位落魄避臣,就在这秀丽景致间披发行吟,

46、乘一叶扁舟,朝发枉渚,夕宿辰阳,曾怎样在浩浩江水中上下行浮。想像踽踽独行仰天长问的夫子,曾怎样辗转迁徒,上下求索,掩涕叹息;想像这皎然的江水是怎样承载了一副厚重的躯体和一颗升腾的灵魂 澄净如练的碧波之上,渔夫喝酒划桨,一船楚歌一船潇洒。你何不也行吟泽畔,听渔歌唱晚,眺万顷碧波,载酒中流,心随水去?你何不“制芰荷以为裳”,“餐秋菊之落英”?或者你就生活在“九歌”的境界中,做一个“九歌”中的人物:浪漫、多情、而又诗意纵横文采斐然。何苦“举世皆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你是知道的,尘秽鹊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

47、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面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己理想的绝对纯洁。“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世间至清至柔者,莫过于水。于是,你用沧浪清水浣濯自己的精神之“缨”,把生命托付清流,“质本洁来还洁去”。 一个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死去了,一腔最殷红的热血流失在汨罗河中,我们民族的一些真性情也被冲淡了。 水能沐浴群生,扬清激浊。屈子自沉后两千多年,孤洁的王国维同样选择了天下之至柔的水。“思想

48、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天命之年的王国维,茕茕向颐和园走来,仿佛疲惫劳顿后的从容归家。佛香阁排云殿下的昆明湖波平如镜,如钩的银月清辉宁静,苍苍大树无语肃然。湖水只有叹息,感叹一位已攀缘至文学批评与文艺美学巅峰的学者,一位通古博今、满腹经纶的名副其实的大师,在维护自己信仰时的那份悲壮情怀。他遗书的开头四句,无疑是他自沉原因的最准确的揭秘:“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卑鄙与高尚同在,清泉与污水混流。“义无再辱”,这是王国维全部的隐痛和决。 顾炎武在日知录廉耻一则中说,“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知义者必勇,知耻者必勇,勇于赴死,绰绰有余。作为革命家的陈天华,看到国家已堕落得毫无尊严可言

49、,他义无再辱,赴身日本海;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面对斯文扫地,面对“人民艺术家”转眼沦为牛鬼蛇神,他义无再辱,自沉积水潭。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 千古悲欢,诉诸流水。信仰是灵魂的支撑,对一个刚直的文人来说,它比生命重要得多。当肉体的保存与精神的救赎发生避无可避的冲突时,他们毅然选择了后者,让肉体下沉,让精神在碧波中飞升。陈寅恪为王国维作的纪念碑铭这样写道:“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朱湘,在其海葬一诗中写道:“葬我在荷花池内耳边有水蚓

50、拖身在绿荷叶的灯上萤火虫时暗时明葬我在泰山之巅风声呜咽过孤松不然,就烧我成灰投入泛滥的春江与落花一同漂去无人知道的地方。”面对人生的悲辛、人心的冷酷,他亦赴身黄浦江中,以自己29岁的生命,完成了对信仰的至高无上的追求。 宇宙透明,月光皎洁,星辰晶莹,皆因其长沐银河之水。礼记说:水曰清涤。向义无再辱的自沉者表示敬意吧,他们以绿水清流,做了自己的殓衣,漾荡了自己的精神。奔涌的碧水会托起他们皓洁的灵魂。 (选自山东教育2009年第12期)(1)“水兮水兮”,文字虽简而意蕴深厚,请分析以它为题目的妙处。【解析】本题考查对文题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内容方面:水的深刻含义,即一种纯净的

51、精神品质。形式方面:题目“水兮,水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答案】水兮,水兮,形成反复,感情浓厚,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以水作为全文的叙事和抒情线索。兮字增强抒情性,也暗含所写内容与屈原有关。本文的“水”不仅有表面上的纯净,更有精神上的澄澈,借以赞颂文人单纯、执着、质朴、纯净的精神品质。(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一河碧水,与一位殉道者的英名一起响彻千年,澎湃汹涌了整部历史的河流。他们选择了死亡,而死亡让生命趋于完美。让生命更具尊严。【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和分析。句中殉道者指屈原,整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说明了屈原的精神内涵将永垂不朽。句处在第6段中。他们始终老舍等文人,他们

52、的肉体虽然死亡,但是他们的人格却保持完美。这是作者对他们的高度评价。【答案】屈原以生命为代价,追求精神的自由,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一直广为传颂,百世流芳。文人们不能接受侮辱,不能苟且逢迎,不能同流合污,而像这样死去,捍卫了人格尊严,使生命趋于完美。 (3)全文以第三人称叙事、议论、抒情,第段却改用第二人称,这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技巧的分析能力。人称改为第二人称在第三段中,仔细品读第三段,运用第二人称进行对话和交流,拉近了距离,更显亲切自然,使行文活泼【答案】运用第二人称,直接与屈原交谈,亲切自然。既易于深刻揭示屈原的内心世界,又便于抒发对屈原的景仰之情。(4)本文主要写作特

53、点是联想,联想的人物时间跨度大,从先秦到现代,作者联想到的这些人物有什么共同点?联想的目的是什么?【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主要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本文通篇联想。想到了屈原、王国维、顾炎武、陈天华、老舍、朱湘等文人,这些人都与水有关,都选择了死亡来追求人格的完美。作者由此来赞扬他们以及他们的高贵的精神品质。【答案】这些人物的共同点:质朴、纯净,对精神世界执着追求。联想的目的:赞扬他们不苟且逢迎、不同流合污,宁愿用死来捍卫生命尊严的精神,对恶浊社会强烈谴责。8、(2010宝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935年的羊徐建宏找到学校,老旺看见曹老师正在巴掌大的操场上给学生们布置下午上山打柴

54、的事。冬天的太阳光把曹老师的话照得暖洋洋的。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老旺看到自己的孩子狗娃一狗娃二也在中间。等学生散了,老旺急忙把曹老师拉到一边,哆哆嗦嗦地从破棉袄里掏出一个旧布包。大概是午后的太阳光显出了力量,曹老师注意到老旺的额上微微出了点汗。老旺说:“曹老师,你看看这里面写的啥?” 曹老师疑惑地打开布包,从里面露出一张缺角的纸条。由于年深月久,纸条已经渍黄不堪,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一些细洞。曹老师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 借条兹借到瓦村邢元富家羊20只,俟革命成功后以两倍奉还。此据。 红军指挥员 叶 1935年10月25日 曹老师抬头看看

55、老旺,此刻老旺的眼睛像两把钳子钳住了他。曹老师说:“老旺,这东西你从哪儿找到的?” “俺家的一个破墙洞里。”老旺急切地说,“上面写了些啥?” 曹老师莞尔一笑说:“邢元富是你家什么人?” “俺爷爷哪。”老旺说,额上的细汗已经变成了颗粒。 “老旺,恭喜你啊。”曹老师一巴掌拍在老旺的肩上说,“你家发财了。” 消息从这天午后开始像花朵一样开遍了整个瓦村。到黄昏时老旺家的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没有谁对老旺怀里的40只羊持怀疑态度。整个瓦村似乎隐隐听到了从1935年传来的羊叫声。瓦村虽然偏僻,但历史上也是个弹痕累累的地方。离村不到一里,马蜂窝似的弹坑足以印证瓦村昔日的荣光。应该说这张借条对老旺的确太重要了,它

56、的重要性甚至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范围。老旺一家六口人,妻子长年捧着一只酱黑的药罐,加上自己腿脚不灵便,儿子狗娃一狗娃二还是因为曹老师才读上书的。靠着几只咩咩叫的羊养家糊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夜里,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1935年的羊叫声弥漫了整个瓦村。 根据曹老师的指点,老旺第二天一大早就翻山越岭到镇上去了。曹老师关于纸条的一些看法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得到了证实。一个干部模样的人打着夸张的手势对老旺说,这张借条非同一般,我们一定要认真核查。尤其是首长的签字,需经专家鉴定。老旺听了这番话,心里像冬天的风紧一阵松一阵的。这时候恰巧镇长进来,镇长把老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

57、老旺泡了杯茉莉花茶,这使老旺在茉莉花的清香中毫不犹豫地把那张借条留在了镇长那儿。 冬去春来,日子的流云在漫长而煎熬的等待中随风而逝。老旺日复一日地把羊群赶到山坡上,看远处山梁上腾起的黄尘,也看曹老师带着狗娃他们上山打柴的情景。老旺的心里酸了又涩,涩了又酸。据村里人说,曹老师的父亲是个烈士遗孤,战争年代被寄养在瓦村。后来曹老师是从遥远的大城市来到瓦村教书的,几十年的青春在黄尘古道中悄无声息地献给了瓦村。老旺记得,几十年间曹老师才回过五次家。 后来的消息是曹老师从镇上带回来的。那天曹老师和几个学生挑着柴火到镇上去卖,归路上顺便去了趟镇长办公室。镇长答复说,经多方鉴定,现在已经确认了那张借条,首长的

58、签字也真实无讹。再过几天县里就会派人把折合的1万块钱送到瓦村去。镇长的叙述让曹老师喜出望外,以致在走出办公室时曹老师一脚踩空把脚崴了。 县里派人在镇长的陪同下来到瓦村是在几天以后。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整个瓦村到处尘土飞扬。人们看到瘸腿又老实巴交的羊倌老旺从县里同志的手里接过一个大红包,那鲜艳的色彩在灿烂的阳光下让人热血沸腾。这个中午,我们的农民兄弟老旺像一颗挂在秋天树上的红柿子引人注目。1935年的羊叫声又一次回荡在瓦村的天空。 第二天,老旺找到学校时天刚蒙蒙亮。曹老师扶着墙壁出来开门。看到一脸土色的老旺,曹老师开玩笑说:“老旺,你的脸是不是被钱烧了?” 老旺站在门口,从门外透进来的光线照出

59、曹老师房间里的摆设简陋又寒碜,灶上的白烟袅袅散开。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 曹老师空洞地张了张嘴,一时无从说起。 老旺粲然一笑说:“狗娃这几年全靠了你才念上书的,还有俺们家你的恩情俺们忘不了。留下的那几千块钱,够俺们还债和添些羊啥的了。”老旺憨厚的笑脸在逆光中灿烂而令人心动。 曹老师凝视着老旺一瘸一拐地走入晚春的早上,眼前一片模糊他仿佛看到了有许多可爱的羊簇拥在老旺身后,老旺就像站在洁白的云彩上。在他耳边,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60、 )A作者以敏锐的感悟,既真实地表现了历史生活,又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小说主要塑造了老旺这个人物形象。B发现借条的当夜,“瓦村的所有家庭都在斑驳的泥墙上寻找历史的破洞”,这再次证明瓦村“历史上是一个弹痕累累的地方”,也说明大家都想像老旺那样“发财”。C小说三次提到1935年的羊叫声在瓦村回荡,反复渲染,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尤其是结尾“1935年的羊叫声如水而来”,拓宽了小说的思想内涵,堪称神来之笔。D小说构思精心而又巧妙。大多情况下,作者在表现老旺时用的是曹老师的视角,在表现曹老师时用的是老旺的视角,两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同样丰满而感人。E小说作者时而借景抒情,时而直抒胸臆,小说的语言跟着流动、跳跃起

61、来;词语的移用,新奇的比喻,俯抬皆是,小说满含着诗化的特色,散发出艺术的魅力。【解析】选C、D。A、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有两个:老旺、曹老师。B、“这再次证明瓦村历史上是一个弹痕累累的地方”分析不当,“寻找历史的破洞”不是寻找弹洞,而是想像老旺那样从破墙洞里找到有历史价值的物件;“也说明大家都想像老旺那样发财”也有些分析偏颇。E、没有“直抒胸臆”(2)小说中的老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从老旺的“破棉袄”的穿着,朴实的语言和生活状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朴实憨厚不难看出。他把2000元钱给学校,足见其善良、感恩。【答案】老旺是一

62、个典型的中国农民,他的身上具有勤劳、质朴、善良、憨厚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生活如此艰难,他却拿出政府补给他的其中的2000块钱送给学校,这既表现了他的憨厚、慷慨和知恩图报,同时也赋予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3)小说多次写到曹老师领着学生打柴,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写作技巧的理解和分析。开头和结尾处写到了曹老师领学生打柴。开头明确指出“山里太穷,孩子们读不起书,只能隔三差五地到山上打些柴然后挑到镇上卖了弄点钱。”由此衬托出那里的贫穷落后。结尾处事老旺提到的,“老旺迟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塞到曹老师手上说:俺想了整整一宿,这2000块钱就送给学校吧。往后你和孩子们不要再上山打柴了。”由此可知,文章写打柴为老旺捐钱作了铺垫。另外,写曹老师领学生打柴,首先体现了曹老师的伟大的献身精神。【答案】表现了瓦村学校的偏僻贫穷;为小说结尾老旺捐款作铺垫;为了刻画曹老师这个踏着老一辈的足迹,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为改变瓦村贫穷落后面貌,为了瓦村的教育和明天,几十年如一日,热心、执著、无私奉献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