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梳理Micro-LED的历史与现状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204300636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9.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全面梳理Micro-LED的历史与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面梳理Micro-LED的历史与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面梳理Micro-LED的历史与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全面梳理Micro-LED的历史与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梳理Micro-LED的历史与现状(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全面梳理icrLE的历史和现状能量产吗?-08-00:8:00来源: LD网以来,micr LED逐渐进入LED行业圈子,近日听到了cr LED将于量产的消息。为了更全面的理解mico LE市场与技术的发展,对mco LED的历史、现况、原理、制程及参与公司等方面做了全面梳理。 历史 说起MicroE,先得从显示TFT-LCD背光模组应用说起。在1990年代TFT-LCD开始蓬勃发展时,因LE具有高色彩饱和度、省电、轻薄等特点,部分厂商就运用LD做背光源。然因成本过高、散热不佳、光电效率低等因素,并未大量应用于T-LCD产品中。 直到,蓝光ED芯片刺激荧光粉制成白光LD技术的制程、效能、成本开

2、始逐渐成熟;当进入,白光LED背光模组呈现爆发性的成长,几年间几乎全面取代了CCFL,其应用领域由手机、平板电脑、笔电、台式显示屏乃至电视等等。 然而,因TFTLC非自发光的显示原理所致,其e cell穿透率约在7%如下,导致TFT-LC的光电效率低落;且白光ED所能提供的色饱和度仍不如三原色LED,大部分TF-LD产品约仅72SC;再则,于室外环境下,TFT-LC亮度无法提高至100nit以上,致使影像和色彩辨识度低,为其一大应用缺陷。故另一种直接运用三原色LE做为自发光显示点画素的EDisplay或MiroLEDisplay的技术也正在发展中。 现况随着E的成熟与演进,Mcro ED Di

3、sly自代起开始有着不同样的面貌呈现。 从其发展历程来看,Sony刊登的55寸“Crstl LD Display”就是co LED Dspay技术类型,其Full HD解析度共使用约622万(1920x080x)颗mico ED做为高解析的显示画素,对比度可达百万比一,色饱和度可达10%TS,无反映时间和使用寿命问题。但是因采单颗icr LED嵌入方式,在商业化上,仍有不少的成本与技术瓶颈存在,以致于迄今未能量产。 虽然Micro LED理论上是皆可应用各类尺寸产品,但从自身良率及制程来看,目前对解析度高下的需求与良率是成反比,因此对解析度规定不高的穿戴式产品的显示屏因尺寸面积小、制作良率较高

4、、符合节电需求,而被优先导入iro L。一般LED芯片涉及基板和磊晶层其厚度约在100500m,且尺寸介于0100m。而更进一步正在进行的Micr LED Dsplay研究在于将LED表面厚约45m磊晶层用物理或化学机制剥离,再移植至电路基板上。其Mcro LEisay综合FT-CD和D两大技术特点,在材料、制程、设备的发展较为成熟,产品规格远高于目前的TFLCD或OLED,应用领域更为广泛涉及软性、透明显示屏,为一可行性高的次世代平面显示屏技术。 自后各厂商积极于Micro LDDplay的技术整合与开发,然因o Dislay尚未有原则的LED构造、量产制程与驱动电路设计,各厂商其专利布局更

5、是兵家必争之地。迄止,已被App并购的Luxvue、ikro esa、SONY、le等公司皆已具数量规模的专利申请案,更有为数众多的公司与研究机构投入有关的技术开发。 重要参与开发的公司原理 Miro E Display的显示原理,是将构造设计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其尺寸仅在110m级别左右;后将roD批量式转移至电路基板上,其基板可为硬性、软性之透明、不透明基板上;再运用物理沉积制程完毕保护层与上电极,即可进行上基板的封装,完毕一构造简朴的MicoLED显示。 而要制成显示屏,其晶片表面必须制作成犹如LED显示屏般之阵列构造,且每一种点画素必须可定址控制、单独驱动点亮。若透过互补式金属

6、氧化物半导体电路驱动则为积极定址驱动架构,icro LD阵列晶片与CMO间可透过封装技术。黏贴完毕后MicrLD能藉由整合微透镜阵列,提高亮度及对比度。Mcro D阵列经由垂直交错的正、负栅状电极连结每一颗iro LE的正、负极,透过电极线的依序通电,透过扫描方式点亮Mro LE以显示影像。Miro构造图 MicoLE典型构造是一N接面二极管,由直接能隙半导体材料构成。当对MicroED上下电极施加一正向偏压,致使电流通过时,电子、空穴对于积极区复合,发射出单一色光。MicroLED光谱主波长的FWHM约20nm,可提供极高的色饱和度,一般可>;120%NSC。 并且自后来,ED光电转换效

7、率得到了大幅提高,100l/以上已成量产原则。因此对于roED显示的应用,因其自发光的显示特性,搭配几乎无光耗元件的简易构造,就可容易实现低能耗或高亮度的显示屏设计。这样可以可解决目前显示屏应用的两大问题,一是穿戴型装置、手机、平板等设备的80%以上的能耗在于显示屏上,低能耗的显示屏技术可提供更长的电池续航力;一是环境光较强致使显示屏上的影像泛白、辨识度变差的问题,高亮度的显示技术可使其应用的范畴更加广阔。 制程种类及技术发展 对于半导体与芯片的制程微缩目前已到极限,而在制造上的微缩却还存在相称大的成长空间,对于cro LED制程上,目前重要呈现分为三大种类:Chi bonng、Wafer b

8、oding和hin film tanser。三大制程的各自优劣势及厂商 C bndin(芯片级焊接):是将LED直接进行切割成微米级别的icro ED ch(含磊晶薄膜和基板),运用SMT技术或CO技术,将微米级别的icro LE cip一颗一颗键接于显示基板上。 erbondin(外延级焊接):是在LE的磊晶薄膜层上用感应耦合等离子离子蚀刻(ICP),直接形成微米级别的Mcr 磊晶薄膜构造,此构造之固定间距即为显示画素所需的间距,再将LED晶圆(含磊晶层和基板)直接键接于驱动电路基板上,最后使用物理或化学机制剥离基板,仅剩4m的MicrLED磊晶薄膜构造于驱动电路基板上形成显示画素。 Thi

9、n fil transfe(薄膜转移):是使用物理或化学机制剥离LED基板,以一临时基板承载LED磊晶薄膜层,再运用感应耦合等离子离子蚀刻,形成微米级别的Micr LED磊晶薄膜构造;或者,先运用感应耦合等离子离子蚀刻,形成微米级别的Micro LED磊晶薄膜构造,再使用物理或化学机制剥离LD基板,以一临时基板承载LED磊晶薄膜构造。最后,根据驱动电路基板上所需的显示画素点间距,运用品有选择性的转移治具,将ic LED磊晶薄膜构造进行批量转移,键接于驱动电路基板上形成显示画素。 总结尽管icroL显示已经备受公司关注和加大研发,在规格上也较L具有多重好处,甚至画质上可与LD相媲美,但是现阶段该

10、显示屏发展并未普及,重要困难点有三, 第一在于LED固晶上;以目前已成熟的LD灯条制程为例,在制作一LED灯条尚有坏点等失败问题发生,何况是一片显示屏上要嵌入数百万颗微型LED。而CD与OLD已采批次作业,良率体现相对较佳。 第二、LED组件上;覆晶LED适合于Mcr LED显示,因其体积小、易制作成微型化,不需金属导线、可缩减LED彼此间的间隙等,虽然FlipCip目前的良率尚有一定问题,但是随着LD的技术的逐渐完善和资本的不断注入,已经在稳步提高。 第三规模化转移上;将来co LED显示困难处在于嵌入LED制程不易采大批量的作业方式,特别是RB的3色LED较单色难度更高。但是将来随着LED黏着、印刷等技术措施的提高,则有助于Micro LD显示导入量产化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