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检测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204297341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1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伊马替尼耐药CML患者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检测宋其芳;瞿燕春;杨红宇;王宏【摘要】目的研究伊马替尼(imatinib,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耐药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突变情况.方法用巢式PCR 扩增对IM治疗耐药的56例CML患者骨髓样本ABL基因激酶区序列,通过测序和 序列同源性检索分析ABL激酶区突变情况.结果56例患者检出突变17例,其中14 例为点突变,包括 T3151、N358D、F359V、T389A、P441L、E450OK、S410G、 F486S;3例检测出插入突变c.1423-1424ins 35bp(P.CA

2、75YfsX11).慢性期患者突 变12例(28.6%),加速期、急性期突变者分别为4例和1例.IM急变期、加速期患 者突变率高于慢性期,但差异无显著性(x=0.253,P0.05).结果ABL基因激酶 区点突变是CML患者对IM耐药的重要原因,通过检测ABL基因激酶区突变有助 于预测IM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 【年(卷),期】2011(029)003 【总页数】3页(P185-187) 【关键词】伊马替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突变;激酶区 【作者】宋其芳;瞿燕春;杨红宇;王宏【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抗体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0632;广东省 中医院肿瘤科广

3、州,510120;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抗体工程研究中心广 州,510632;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抗体工程研究中心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7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CML)主要特征是持续表达BCR- ABL融合基因。此融合基因的产物可激活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而导致CML的发生, 已成为CML治疗的重要靶标。伊马替尼(imatinib,IM)可竞争性结合ABL酪氨酸 激酶催化部位的ATP结合位点,导致该激酶失去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用于治 疗CML已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然而,应用IM治疗的部分CML患者用药不

4、久 即发生耐药,主要原因是BCR-ABL激酶区发生点突变。由于不同位点突变导致对 IM耐药程度不同,因此对激酶区进行突变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1。本研究收集了 56例发生IM耐药的CM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用巢式PCR扩增ABL基因激酶区 的基因片段,探讨此区域突变与IM耐药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收集2008年2010年在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56例CML患者 49份骨髓及23份外周血标本,患者均经IM治疗,多数标本是在耐药发生时采集。 其中慢性期(chronic phase,CP)患者 42 例,加速(accelerated phase,AP)/ 急变期 (blast phase , B

5、P)14 例;患者年龄分布 110 岁 5 例,10 20 岁 2 例,21 40岁35例,40岁以上14例。CP、AP、BP患者IM疗效、耐药的诊断均符合 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2-3。1.2 RNA提取 取12 mL骨髓或23 mL外周血,EDTA抗凝;2 000 r/min 离心 10 min,取 200 pL 中间层细胞,按 Invitrogen PureLinkTM RNA Mini Kit 说明书操作提取RNA,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定260 nm、280 nm处吸光度(A)值, 计算RNA量。1.3逆转录合成 按照TaKaRa PrimeScriptTM RT-PCR Kit说明书操作进

6、行逆 转录。1.4激酶区扩增 巢式PCR扩增BCR-ABL融合基因,引物序列为Primer A : 5,-TTCAGAAGCTTCTCCCTGACAT-3,和 Primer B :5- TGAGGCATCTCAGGCACGTC-3。反应条件:95 C 5 min;94 C 30 s,62 C 30 s,72 C 150 s,共35个循环;72 C 7 min,4 C保存。用内引物扩增ABL 激酶区,引物序列为 Primer C :5-CCAAAGCGCAACAAGCCCAC-3和 Primer D : 5-ACAGCCCCACGGACGCCTTG-3。反应条件:95 C 5 min;94 C

7、30 s,62 C 30 s,72 C 90 s,共32个循环;72 C 5 min,4 C保存。50 pL反应体系中含 100 ng 模板 DNA ,5 pL 10xbuffer, dNTP 各 0.2 mmol/L , MgCl2 2 mmol/L , 引物各 0.5 mol/L , ExTaq DNA 聚合酶 1 U(Tiangen 公司)。1.5测序及序列比对 产物由Invitrogen公司纯化并用3730测序仪(美国应用 生物技术公司)测序,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NCBI序列号:NC_000009.11)进行序 列同源性比较,分析突变情况,判断相应氨基酸。2结果2.1 ABL基因激酶区

8、点突变的检出结果 在IM耐药患者中共发现14个点突变, 分别为 T315I(4 例)、N358D、F359V(2 例)、T389A、P441L、E450K、S410G、 F486S(3例)。S410G为未报道突变。2.2 ABL基因激酶插入突变的检出情况 3例IM耐药患者检测到插入突变 c.1423-1424ins 35 bp(p.C475YfsX11),序列见图 1。注:a、b,箭头为356 bp插入起始点;c,箭头之间为356 bp插入序列。图1 3例IM耐药患者中ABL基因激酶区突变2.3 S410G突变在蛋白质三维结构的位置以及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用 SIFT(sorting into

9、lerant from toletant)4预测 S410G 点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 结果S410G点突变对蛋白质功能产生影响,P=0.02 ;通过三维结构预测,得到 正常及突变蛋白质结构,突变位于activation loop区域的a-螺旋上,此区域的 功能是控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故突变可能影响酪氨酸激酶活性。见图2。注:a,正常蛋白质结构,绿色区域是Ser410位置;b,突变后蛋白质结构,绿色 区域是Gly410位置。图2突变前后蛋白质三维结构图2.4 ABL激酶突变在CP、AP、BP患者中的分布12例CP患者(28.6%)、4例 AP患者(36.4%)、1例BP患者检出突变,后2组患者突

10、变率(35.7%,5/14)高于 CP 患者(28.6% , 12/42),但无显著性差异(x2=0.253, P0.05)。3讨论IM是目前治疗CML的分子靶向药物,但其在临床应用不久就发现耐药现象。耐 药的发生机制包括5 : (1)BCR-ABL融合蛋白的ABL基因激酶区发生突变,IM结 合位点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导致IM不能竞争性结合融合蛋白;(2) BCR-ABL融合蛋白过度表达,超过了 IM的竞争结合能力;(3)BCR-ABL融合 基因基因组拷贝数的扩增,也会导致BCR-ABL融合蛋白的过度表达核型改变,例如 del(7q)等;(4)CML克隆的增生不完全依赖BCR-A

11、BL基因,还存在其他基因异常, 如多药耐药基因的异常等。可能上述一种或多种机制一起作用导致耐药,但约50% 的耐药是由于BCR-ABL融合蛋白的ABL激酶区突变引起的。因此,及时发现耐 药突变情况,改用其他的治疗方案十分必要。本研究采用巢式PCR对发生IM耐 药的56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上ABL激酶区进行扩增。第一步PCR保 证了扩增的ABL激酶区位于BCR-ABL融合基因上,而第二步PCR特异性扩增整 个该激酶区,即包含第217到517位氨基酸。本次研究的IM耐药患者中,有14例患者检测到点突变,3例患者检测到35 bp 的插入。其中,T315I突变可以破坏IM与BCR-ABL

12、蛋白的结合6,是目前最难 克服的耐药突变,也是报道最多的点突变之一;而N358D、F359V、T389A、E450K、P441L、F486S并不破坏IM与BCR-ABL蛋白的结合,但可通过改变 ABL激酶的空间构象,阻碍IM与之结合6-7;其中1例未报道突变S410G,通过 SIFT以及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S410G点突变对蛋白质功能产生的影响,得知突变 位于activation loop区域的a-螺旋上,此区域的功能是控制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因此推测突变可能对酪氨酸激酶调控起作用。2008年后,在CML Ph+患者中关 于C475YfsX11突变报道越来越多8,但国内尚无报道。本实验在耐药患者

13、中检 测到3例C475YfsX11突变,此类突变由于在ABL夕卜显子89之间插入35 bp , 造成插入位置后移码突变,使翻译自插入点开始插入10个氨基酸而提前终止翻译, 这个截短的BCR-ABL蛋白由于缺少了 ABL C-末端核酸序列、DNA绑定和肌动蛋 白绑定结构域,从而对整个蛋白质功能产生影响。但对此还有争议9-10,还需要 进一步的临床试验予以证实。由于本次研究样本较少,仅对56例使用IM治疗的 耐药患者进行分析,为获得更多的耐药相关信息,指导临床治疗,还需扩大样本量 深入研究。4参考文献1 Nicolini FE, Corm S, Le QH, et al. Mutation sta

14、tus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89 imatinib mesylate-resistant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patient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the French intergroup of CML (Fi(phi)-LMC GROUP)J. Leukemia, 2006,20(6): 1061-1066.2 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34-1386.3 Baccarani M, Saglio G, Goldman J, et al. Evolv

15、ing concept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recommendations from an expert panel on behalf of the European Leukemia NetJ. Blood, 2006,108(6): 1809-1820.4 Ng PC,Henikoff S. SIFT: Predicting amino acid changes that affect protein functionJ. Nucleic Acids Res, 2003, 31(13): 3812-3814.5

16、Gorre ME, Mohammed M, Ellwood K, et al. Clinical resistance to STI-571 cancer therapy caused by BCR-ABL gene mutation or amplificationJ.Science, 2001,293(5531): 876-880.6 Chu S, Xu H, Shah NP, et al. Detection of BCR-ABL kinase mutations in CD34+ cells from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patients in c

17、omplete cytogenetic remission on imatinib mesylate treatmentJ. Blood, 2005,105(5): 2093-2098.7 Jabbour E, Cortes JE, Kantarjian H. Second-line therapy and beyond resista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post imatinib failureJ. Clin Lymphoma Myeloma, 2009, 9 (S uppl 3):

18、S272- 279.8 Lee TS, Ma W, Zhang X, et al. BCR-ABL alternative splicing as a common mechanism for imatinib resistance: evidence from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J. Mol Cancer Ther, 2008,7(12): 3834-3841.9 Khorashad JS, Milojkovic D, Reid AG. Variant isoforms of BCR-ABL1 in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reflect alternative splicing of ABL1 in normal tissue-letterJ 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 2010,9(7): 2152- 2152.10 Santamaria I, Pitiot AS, Balbin M. ABL alternative splicing is quite frequent in normal population-letterJ 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 2010,9(3): 772-772.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