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研究-学位论文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0426230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研究-学位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研究-学位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研究-学位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资源描述:

《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研究-学位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研究-学位论文(2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研究提供完整版的各专业毕业设计,目 录摘 要1Abstract2引 言31 保障房集成建造的前提工作单元标准化31.1 保障房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可实现性31.2 发达国家工作单元标准化的方法41.3 保障房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实施方案42 保障房集成建造的技术基础部品集成化52.1 住宅部品的相关理论52.2 保障性住宅部品的集成化63 保障房建造的集成化模式构建73.1 DMD建造基地保障房部品标准化的实现83.2 DMD建造基地的保障房部品精益生产93.3 DMD建造基地的供应链管理113.4 DMD建造基地的现场装配施工管理13结束语16致谢17参考文

2、献18摘 要住房问题是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十二五”期间,政府进一步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已成为我国面临的艰巨任务。保障房的产业化建造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建造方式下“质量差、工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是我国保障房建造改革和创新的必由之路。然而,住宅建造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与产业化的发展难免会产生各种矛盾,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来看,重新构建保障房产业化建造的生产组织方式将成为必然。本文基于保障房的产业化建造方式,借鉴制造业成熟的生产组织方式集成制造,提出了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集成建造,是以工作单元标准化为前提,以保障房部品的集成为技术基础,通过构建DMD(Desi

3、gn-Manufacture-Distribution)建造基地,来实现“设计-制造-施工”协作集成化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关键词:保障房;工作单元标准化;部品集成化;DMD建造基地 AbstractHousing problem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ing livehood.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as the government further increases the effort of constructing indemnificator

4、y houses,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has been the serious challenge faced by our country. 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of indemnificatory houses can efficiently solve problems like poor quality, long construction periods and high costs of traditional constructing ways, being an inevitable way thro

5、ugh reformation and innovation of indemnificatory houses construction. However, it is hard to avoi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raditional production and organization mode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that production relations must be adapted for the developmen

6、t of production, reconstructing the production-organization model of industrialized construction of indemnificatory houses will also be inevitable.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constructing way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indemnificatory houses; use the experience of production-organization models in the

7、mature manufacturing-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presenting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models of indemnificatory houses.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set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of working unit as premise, using the integration of components of houses as a technical basis, realize a new, cooperated and integ

8、rated production-organization model of design-manufacture-distribution by constructing the DMD (Design-Manufacture-Distribution) basis.Keywords: Indemnificatory Houses, Standardization of Working Unit, Integration of Components, DMD Constructing Basis引 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期间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我国计划五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

9、这是一项惠及民生的“良心工程”。然而,传统的住宅建造方式已难以满足保障房“注重质量、追求速度、控制成本”的要求,因此,我们亟需对保障房的传统建造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住宅产业化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保障房建设规模巨大,标准化程度高,个性化需求低,具备住宅产业化实施的基本条件,因此,保障房的建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依赖于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杨凤斌,张洪光.住宅工业化保障房建设的必由之路J.住宅产业,2011,(7):37-38。住宅产业化一直是住宅产业发展的方向与潮流。但是,由于传统生产组织方式的制约和突破口难寻,我国住宅产业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刘美霞,刘晓,吕萍.住宅产业现代化升级保障性住房建设J.城市开发

10、,2010,(8):19-21。如今,保障房的大规模建设恰好为发展住宅产业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因此,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来看,为了“推进住宅产业化进程,全面提升保障房建设水平”,重新构建住宅产业建设的生产组织方式将成为必然。本文基于保障房的产业化建造方式,借鉴制造业成熟的生产组织方式集成制造,提出了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集成建造模式是以工作单元标准化为前提,以保障房部品的集成化为技术基础,以DMD(Design-Manufacture-Distribution)建造基地为中心,在虚拟产业化集团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通过实现保障房部品的标准化和精益生产,兼顾供应链管理和现场装配化施工管

11、理,既实现了各参与主体的横向一体化,各项建设活动的纵向一体化;也实现了保障房建造的一体化、工业化和精细化。1 保障房集成建造的前提工作单元标准化标准化是住宅产业化的前提,是住宅产业化研究所达成的共识 李恒等.推进中国住宅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技术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术,2009,1(2):15-22。标准化是工业化与大规模制造的基本前提,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形成大范围的社会化合作与协作体系 纪颖波.我国住宅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研究J.住宅产业,2011,(6):7-12 。因此,保障房的集成建造必须依赖于标准化的实现。保障房集成建造的标准化,就是实现工作单元的标准化。工作单元是工程建设项目最为基本的

12、组成部分,是WBS的最底层元素,工作单元标准化即工艺流程的标准化、构配件的标准化和建筑材料等的标准化。1.1 保障房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可实现性不同的保障房的宏观形态是不同的,但由于其标准化程度高,个性化需求低,当将其微观构造逐步展开之后就会发现,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宏观形态,而微观构成或微观工艺过程基本上是相同的。不同保障房的微观分部分项工程、工艺流程、构配件、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几乎是相似或完全相同的,已经具备了标准化的基本条件。不仅仅是在工艺上,在构件的参数指标、构成方式等多方面,也具有极大的相似性。也就是说,保障房的单件性大多仅仅体现在宏观形态上,微观上,大多数的保障房几乎是相同的。因此,保障房

13、已经具备了实现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基本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筑设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规范化体系,大量的普通建筑物,如教学楼、办公楼、标准厂房、住宅等的层高、跨度、使用材料、结构体系、荷载模式等关键参数已经近乎标准化或至少是准标准化 浦燕.建筑工业化设计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2):29-31。因此,对于标准化程度高且个性化需求低的保障房来讲,目前的建筑技术已经可以保证其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实现。1.2 发达国家工作单元标准化的方法工作单元标准化的方法是将工程项目的相关工作、对象与流程进行适当的分解(WBS),使其失去宏观特征,然后对其进行标准化的设计,从而实现在不同的项目或工作中通用

14、化的目的。因此,如何对工程项目的过程进行分解,将成为实现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关键。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工程建设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但是针对如何实现工程项目过程的标准化分解,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法,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1)Uni-formatUni-format最早是由美国ATA与美国GSA联合开发,Uni-format的分类方法是采用层级式的建筑工程系统构成元素进行划分,更倾向于再现工程元素的物理构成方式,并以此来组织设计要求、成本数据以及建造方法等信息和数据 刘禹.集成建设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2。Uni-format着眼于功能元素,

15、主要以描述和反映工程实体的功能构成,进而关联设计、成本数据。以此分析设计方案、价值工程、工程进度等策划、设计因素。(2)Master-FormatMaster-Format是由美国CSI和加拿大CSC联合编制。Master-Format的定位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信息、数据的组织和管理编码体系,是采用工种/材料分类,倾向于符合建筑工程分工组织实施的方式,并以此来组织设计要求、成本数据以及施工文档等信息和数据 鄂英杰.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WBS分解结构的探讨J.建筑与预算,2008,(6): 15-22。这种建筑信息的分解和组织更加符合工程建造阶段的信息处理习惯。Master-Format着眼于施

16、工结果,可以直接阐述工程施工的方法和材料,进而关联施工工艺数据。Master-Format更多地用于施工图设计阶段或者最终招标与实施阶段,注重于实施计划。1.3 保障房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实施方案工作单元标准化的核心是规范工作分解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分解之后的工作更加具有通用性。如上文所述,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存在形式是体现出对于工艺流程的标准化,这里所讲的工艺流程标准化指的是整个工艺流程的所有内容均实现标准化,即工艺流程所包含的施工方法、构配件、建筑材料、设计参数指标、连接方式等。针对于工艺流程标准化问题,我国尚无具体的相关标准对其进行完整定义与说明,这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Uni-format和

17、Master-Format分类方法),依靠现有的国家标准,结合具体工程实践流程与行业协作模式,基于施工工艺设计构建 -Master-Format规则以及基于工程元素物理构成方式构建 -Uni-format规则。参照Master-Format分类方法,基于施工工艺构建 -Master-Format任务分解规则,它是指施工的组织者通过对工艺流程所属项目的具体环节加以识别来对保障房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分解,最终得到标准化的工作单元。对于 -Master-Format规则的总结与描述为:一方面,保障房项目是由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工艺流程四个层级的工作构成的,工艺流程是单一化与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18、材料使用与构配件供应的过程。另一方面,为实现标准化工作单元的全过程从设计、制作到施工安装的可控性和清晰化,对其信息进行编码,记为 , 是该标准化工作单元的属性对于相关原始工作的从属关系,即所属项目、分部分项工程、安装位置等。 -Uni-format规则是与 -Master-Format规则相对应的实施性规则,它是基于工程元素的物理构成方式,通过对 -Master-Format规则获得的标准化工作单元的功能构成元素进行分类,并对其信息进行编码,记为 , 是对于具有共同生产特征的工艺单元进行的识别,是工作单元本身特定的信息,与项目无关,即工艺、材料、供应商等信息。综上所述,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实施,一

19、方面,通过构建 -Master-Format规则,利用Master-Format分类方法得到项目的WBS模式图,从而使不同项目的相同工作单元都是按照Master-Format规则而形成的通用化;另一方面,通过构建 -Uni-format规则来对具有共同生产特征的工艺单元进行标准化分类识别。2 保障房集成建造的技术基础部品集成化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是以住宅产业化为基础,而住宅产业化的实现必然对住宅的标准化以及建造的工业化程度提出要求,住宅部品就是标准化和工业化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 王琋慧.住宅部品与居住建筑的工业化J.住宅产业,2011,(6):64-66。从工业化角度来讲,保障房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而

20、又标准协调的住宅部品组合构建而成,而住宅部品是由建筑材料、构配件等原材料组合而成。住宅部品的发展必然将使今后的保障房建造由现场加工生产逐步转变为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部品现场装配作业,从而改变保障房的建造面貌。可见,住宅部品是实现保障房集成建造的技术基础。同时,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是按照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生产,但是保障房的各部品是不同的厂商、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设计思想分别制造出来的,并不可能在同一个工厂生产。因此,保障房的建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使每一个子系统部品都是最优的,却不一定能得到整体性最好的保障房。所以,对保障房部品的集成化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即保障房部品的集成化是实现保障房

21、集成建造的技术基础和关键环节。2.1 住宅部品的相关理论(1)住宅部品住宅部品是组成住宅这个整体的基本单元,它具有独立的特性,也具有独特的功能,既可以单独设计、制造,也可以单独调试、修改、存储,有利于不同的企业开发生产 李忠福.住宅产业化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8-10。住宅部品部件范围比较广泛,接合其含义,我们可以看出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别:组成住宅的必要部品,如结构部品、外围护部品、内装部品等;住宅内部设备和部品,如水、电、暖、通、照明、消防、厨卫设备、智能化设备等。与住宅密切相关的,分布在住宅四周的部品,如停车场、垃圾工具、健身设备等 Yuosre F. Badir, M. R

22、. Abdul Kadir, Ahmed H. Hashim. Industrialized Building Systems Construction in MalaysiaJ.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2002,(3):19-24。结合住宅部品的含义,我们可以看到,住宅部品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设计和生产的标准化、系列化,并最终实现通用化;规模化、工厂化的生产。与施工现场手工建造的住宅部品不同,住宅部品是工厂制作的成品、半成品,只需运至施工现场简单组装就可实现应有的功能。规模化的生产降低工业制造的成本,批量化的产品满足住宅建设的需求。(2)住宅部品化住宅部品化就是按

23、照住宅各部位和功能要求,以及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可能性,将住宅分解成各种基本单元,并将通过工厂生产的部品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化施工,组成预期的住宅 陈燕.建筑部品化,快步向我们走来J.中国建筑防水,2006,(8):5-7。住宅建造实现部品化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技术基础,部品化对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铁山等.日本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商业时代,2011,(6):55-57。一方面,部品化是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的基础。通过住宅的部品化,住宅产品的构成由几万个零件为单元发展成以部品为单元,住宅的建造将转变成为通过工厂来大规模生产住宅部品,然后通过组装形成住宅产品。另一方面,住宅部品化

24、是大规模生产与定制的结合点 郭戈.面向先进制造业的工业化住宅初探J.住宅科技,2009,(11): 64-66。实现部品化后,由于部品的标准化,可以自由选择通用部品,通过不同的组合方案生产不同形式的住宅产品,既实现了部品的大规模生产,又可以满足住宅产品的多样化。2.2 保障房部品的集成化保障房部品的集成化是工业化住宅集成系统的核心与载体,在目前的产业化发展情况下,保障房部品集成化不仅仅属于工业化住宅集成系统,也是其他适合住宅产业化的住宅体系的关键技术部分。保障房部品的集成与工业化住宅集成系统的关系如图1所示。 其他适合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住宅系统工业化住宅系统部品集成图1 保障房部品集成与工业化住

25、宅系统的关系(1)保障房部品的集成化方式保障房部品集成,即将组成保障房的各类部品按照部位和功能整合考虑,以达到保障房系统整体优化的效能。根据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的分类,保障房部品可分为七大类,因此,保障房部品的集成化既有同类部品之间的集成,又有跨类集成。借鉴住宅部品的集成化系统,保障房部品集成化的方式可以分为:制造集成与施工集成 陈雪涌.住宅部品集成技术和施工管理J.住宅产业化,2011,(6):67-70。制造集成是指部品在制造过程中的集成,集成后产生的也是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可运至施工现场直接组装的部品,集成后的部品既有原组成部分部品的功能,又具有整体的新性能,实现了“”的效果。整体卫

26、生间、整体厨房等就是典型的部品制造集成 高卫庆.产业化住宅部品体系的集成化探析J.改革与战略,2008,24(10):175-178。整体卫生间、厨房作为可直接在住宅中安装使用的产品,其部品的制造涉及到卫生间和厨房的各种设备与管线,以卫生间为例,整体卫生间内要容纳坐便器、洗面设施、浴缸等设备部品,以及通风换气设备等,同时还需要将冷水、热水、给水、排水、电气线路等管线综合排布,并与卫生间的围护结构完美结合,达到整体防渗漏的性能。卫生间通过整体集成建造,不仅具备各原组成部品的功能,而且简化了现场装配化施工,同时也保持了卫生间围护结构的整体性,增强了整体防渗漏的性能。施工集成是指保障房部品由施工人员

27、选择确定,并在施工现场精确安装,使部品彼此配合,接口优化,从而达到部品性能的实现。住宅装修一步到位就是部品施工集成的重要体现,住宅装修一步到位把住宅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装修和厨房卫生间的设备安装当做住宅建设的一部分,由开发商委托施工单位统一施工,从而确保住宅的品质与施工质量。以上两种集成的前提都是保障房部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制造集成与施工集成是两种不同形式的集成,但却又有共同的交集施工集成中使用的部品宜采用制造集成生产的部品。这是因为施工集成所面对的大多是集团装修,而集团装修所需大量标准的部品可以通过制造集成集团大批量生产,少量定制,从而降低成本,优化集成。(2)保障房部品的集成化模式与保障房

28、部品的集成方式相照应,保障房部品的集成模式也有两种,集成部品生产厂家与集成装修公司。仍然以整体厨卫为例,目前我国有多家整体厨卫生产厂家,规模较大的当属海尔集团与远大铃木集团。海尔集团生产的整体厨卫设备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并结合我国国情研制开发的。产品遵循模数协调的原理,设备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并根据不同尺寸和面积实现了系列化。而远大集团的整体浴室有多种档次、多种型号,同时还分为标准设计、分标准设计和自由组合型三种类型。住宅装修公司是随着近年来全装修住宅的发展而出现的专业从事住宅装修工程建设的企业。例如于2001年9月成立的青岛海尔家居集成股份有限公司,一方面,负责毛坯房建成后的一切装修工

29、程,为客户提供相关设计、选购、监理、售后等全过程的服务,另一方面,借助于集团优势,侧重于提供家用电器、厨房、卫浴、电工等家居产品,且负责对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进行安装,达到对毛坯房建成后的电器、厨卫等配置与装修一步到位的效果。保障房部品的生产企业与住宅装修公司属于不同行业,但由于保障房本身独有的特点和对全装修的要求,这些在住宅建设中起着不同作用的企业之间的联合集成将有助于整个住宅产业的发展。保障房的顺利建设,不仅需要部品生产商与住宅施工企业联合集成,同样需要投资、设计、以及售后服务等企业的联合集成,形成一体化的综合性生产企业,即所谓的住宅产业集团(Housing Industrial Group)

30、。3 保障房建造的集成化模式构建采用传统的组织模式建设保障房,建造周期长,综合质量不高,功能设施配套不齐全,不能满足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需求,同时,建设产业链的不完整也阻碍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王中昭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资源流动路径的培育与优化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27-29。因此,本文在保障房部品集成化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由政府设立专门的保障房管理机构和构建以房地产开发商为核心的虚拟产业化集团,联合建设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咨询单位、施工企业、材料设备供应商、部品生产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各参与方 高欣.保障房的住宅产业化建设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11

31、,(5):61-63,组建一个集设计(Design),制造(Manufacture)和配送(Distribution)功能为一体的中心基地(即DMD建造基地)来进行保障房的集成建造。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是以DMD建造基地为中心,通过虚拟产业化集团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实现了各参与主体的横向一体化,各项建设活动的纵向一体化;实现了管理要素集成,过程集成和信息集成;实现了保障房建造的一体化、工业化和精细化。具体来讲,一方面,通过DMD建造基地将制造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和保障房的建造、管理有效地集成在一起,提高了保障房的工业化程度;有利于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现场装配化和组织管理高效化。另一方面,虚拟企业

32、组织模式实际是各参与方基于信息链和产品供应链组建的动态联盟 时洪浩.虚拟企业供应链及其”魔方”组织结构J.物流科技,2011(8):8-10。虚拟产业化集团即保障房集成化模式的高级形式,其实际就是一个以房地产开发商为核心,集合建设产业链上各参与方,设立设计部、工程部、部品生产厂和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系统。可见,集成建造模式是在房地产开发商的领导和政府保障房管理机构的监督协调下,以基于集成供应链系统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DMD建造基地为中心,来实现建设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快速实现保障房的产业化建造。DMD建造基地的组织结构如图所示。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是以住宅产业化理论为基础,因此,住宅产业化“设计标准化

33、、生产工厂化、现场装配化、管理科学化”的思想是贯穿DMD建造基地的主线。本文抓住这一主线,结合DMD建造基地和保障房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保障房建造的基本思路:部品标准化部品的精益生产高效配送现场装配化施工组织管理集成化。设计部工程部部品生产厂物流中心集成运作管理集成供应链系统签订合作协议评估选择信息传递、交流设计咨询单位建筑施工企业部品生产厂材料设备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监督协调房地产开发商政府保障房管理机构委托组建虚拟产业化集团构建DMD建造基地信息传递、交流图 DMD建造基地的组织结构3.1 DMD建造基地保障房部品标准化的实现从工业化的角度来讲,保障房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标准协调的部品

34、组合构建而成,而部品是由建筑材料、构配件等原材料组合而成的。因此,只要实现了构成部品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即构成部品的各工作单元的标准化,就可实现部品的标准化。前文详细论述了以保障房为研究对象时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实施方案,而对于部品来讲,部品可以看作是保障房项目中的分项工程,因此,可以按照 -Master-Format规则和 -Uni-format规则来实现部品工作单元的标准化分类。然而,实现工作单元标准化不仅仅是工作单元的标准化分类,还需要对通过标准化分类得到的工作单元各组成元素实现标准化的设计。传统住宅项目由于不具备相同性质,标准化和部品化特征不明显,而保障房工程高度的标准化

35、则为标准化设计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同时,保障房项目工作单元的标准化设计也打破了传统设计模式下“施工方不能介入工程的设计过程,只能按照设计方给出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没有变更图纸的权力,设计方更不能或很难按照企业的施工模式重新进行图纸设计或做出设计变更”的桎梏,DMD建造基地模式下的设计是由设计部门、施工部门和部品生产部门在项目准备阶段经过协商和沟通,在满足建筑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考虑到产品生产和施工的方便性和可行性。DMD建造基地模式下保障房项目的工作单元标准化设计内容应包括:模数体系的应用。在对保障房部品的组成元素进行设计时通过确定模数体系可以实现部品的通用化;在现场装配安装过程中,由于建筑

36、物主体和部品尺寸都是由模数来实现的,有效地模数体系还有利于施工现场的标准化装配安装;有效地模数体系,可以使结构主体、建筑辅助等部分的尺寸都以此模数体系为基准,使得项目结构和户型设计、原料加工、构件生产和物流、现场的装配安装、竣工的验收检验有一个统一有序的规则来实施,从而使得生产加工装配实现规格化、简单化、精准化 张平.现代建筑模数与建筑工业化J.山西建筑,2011,37(35):17-18。因此,应对构件和施工流程乃至整个项目过程实行模数标准化,确定模数单位和基本模数。结构构件的标准化设计。主体结构构件标准设计应在房地产开发商的领导和政府保障房管理部门的监督协调下,以DMD建造基地的执行为核心

37、,设计部门、部品生产厂、物流配送中心、施工部门互相协调进行。工业化途径的保障房主体结构构件标准设计应综合考虑DMD建造基地的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结构形式、承载力、截面尺寸、现场装配施工的方便性和可行性、构件的物流条件等要求。在对维护构件和辅助构件进行标准设计时应对构件做到标准化,系列化 阴继庞.轻钢密柱框架结构体系的构件标准化研究J.华中建筑,2011,(12):33-35。从而使得保障房大量采用标准设计,做到直接在DMD建造基地生产、制作、运输到现场直接装配安装,而不用特别定做非标准化构件和辅助构件,提高工程效率。建筑材料的标准化设计。建筑材料使用的标准化是实现保障房工作单元标准化设计的重点之

38、一。保障房所用材料的标准化要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同一部品所用的建筑材料没用统一的规定;二是同一种建筑材料的构配件型号杂乱繁多,没用形成统一的系列化,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装配化施工中节点处的工作量;三是各种建筑材料性能标准规定不完善,缺乏对强度、韧性、防水性、防火性等标准化指标的规定。节点的标准化设计。节点标准化设计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到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施工安全。节点标准化设计是标准设计中的重要内容,节点是否安全,对保证住宅结构的整体性和可靠度、对制造安装的质量和进度以及整个建设周期和成本都有直接影响。节点标准化设计应做到整体性好、传力明确、构造简单、安全可靠、节约材料和施工方便。3.2 D

39、MD建造基地的保障房部品精益生产“十二五”计划五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其中2012年新建和改造700万套以上,这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既要提高建设效率更要注重建设质量,否则,一旦出现问题,造成日后大规模的改造或重建,带来巨大的资源和资金浪费的同时,也将更严重背离保障改善民生的国家战略 付灿华.保障房:住宅产业化集群突破J.住宅产业,2010,7(6):7-9。因此,本文认为,以DMD建造基地为依托,将制造业精益生产中“节约成本、产品质量 零缺陷”的思想应用于保障房部品的生产中,通过成组技术(GT)实现标准化部品的大规模生产;通过并行工程(CE)对部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

40、进行并行、集成化处理来实现部品的集成化;通过准时生产(JIT)减少部品生产中的各种浪费;通过尽善尽美的质量管理实现部品质量的“零缺陷”,从而达到有效节约成本、缩短工期、减少变更、提高保障房质量的目的。(1)成组技术实现部品的大规模生产成组技术是集成制造的基础技术之一,它可以将属于不同对象的,但具有共同属性或特征的零部件加以整合与集成,来实现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从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Richard B. Chase, Nicholas J. Aquiline, F. Robert, Jacob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J.Emerging Ma

41、rkets Review,1998,8(6): 67-70。前文已经指出,通过构建 -Master-Format规则和 -Uni-format,可以实现保障房项目工作单元的标准化,因此,以其为基础,基于成组技术,可以对 不同,但 相同的工作单元,进行系统的整合与集成形成模块化的工作包,从而实现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成组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于建立对于工作单元的识别系统,并基于工作单元的特征识别进行编码,从而实现其双向识别项目属性识别与模块属性识别,以解决大批量制造与部品识别的关键问题。 -Master-Format规则与 -Uni-Format规则己经提出了对于保障房项目的四层分解结构,并可以得出这样

42、的结论:在该结构体系中,处于最底层的工作单元是整个结构分解体系的基础,对于特定工程的工作单元编码,将成为该工程整体编码的基础。编码的目的在于从众多的标准化零部件、构配件、工艺流程中,准确识别该工作单元的属性所属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这是实现成组技术的基本前提;同时还要通过编码识别其自身的特征,以保证具有相同特征的零部件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工作单元的编码应该是由两阶段构成,即 -Master-Format规则与 -Uni-Format规则中提出的两种编码,一种是对工作单元从属项目的具体环节识别的 -Master-Format码,另一种是对具有共同生产特征的工作单元进行识别的 -Uni-

43、Format码。综上,成组技术编码结构流程图具体如图3。工 作 包DMD建造基地大规模生产成组技术自自身属性识别码从属关系识别编码工程项目-Master-Format工作单元一级编码所属工程项目二级编码所属单位工程三级编码所属分部工程四级编码所属分项工程工艺特征编码图3 成组技术编码结构流程图(2)并行工程实现部品的制造集成化并行工程是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进行并行、一体化设计的一种系统化的工作模式 Isabelina Nahmens, Vishal Bindroo .Is Customization Fruitful in Industrialized Home-Bui

44、lding Industry? J.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1,(12):1027-1035 。它强调多学科的协调工作(Team Work)和一体化、并行进行产品及其相关过程的设计,强调功能与过程的集成,从而达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的目的 马世骁.并行工程研究与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24-126。不难看出,并行工程“一体化”的核心思想与保障房部品的集成化思想是基本相似的,另外,二者的最终目的提高产品质量与产品整体最优,也是大同小异。因此,通过并行工程来实现保障房部品的集成化是

45、可行的。在保障房部品的精益生产中,并行工程主要应用在设计开发期间,通过构建的虚拟产业化集团将开发方、设计方、施工方等结合起来,在充分考虑部品的功能和部位等因素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完成部品的集成化设计,进而实现集成制造,为后期的集成施工奠定基础。(3)准时生产消除一切浪费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丰田公司对其定义为:只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 Andel, T. “From common to custom: The case for make-to-order” J.Material HandlingManagement, 2000,57(

46、12): 24-31。而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控制协会(APICS)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后,对JIT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JIT是制造业达到优秀的一种哲理,其基本点是有效的消除所有的浪费 朱培军,刘飞,曹乐.MRP、JIT与TOC集成生产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08,(9):35-37。从上述定义来看,JIT的核心是消除一切浪费,追求不断地改进,全面提高生产效率。对浪费这一概念,不同的生产管理思想有不同的理解,JIT对浪费的理解是指一切不能为产品增值的活动,包括:过量生产、低劣的制造过程、库存及废品等。将JIT思想应用到DMD建造基地,可以理解为在部品的生产过程中,按需生产所需

47、数量的部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浪费,减少原材料和在制品库存、减少厂房面积需求、减少低劣部品及废品,加速流动资金周转、缩短生产周期。(4)尽善尽美的质量管理部品质量的“零缺陷”精益生产中的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检验只是一种事后补救,不但成本高而且无法保证不出差错 杨小波.企业管理与精益生产J.企业管理,2011,(9):37。它提出将品质内建于设计、流程和制造当中去,并建立一个质量保证系统,来保证最终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时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

48、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把这种“尽善尽美”的质量管理思想应用到DMD建造基地的生产中,必然会有效地提高部品的质量,减少由于返工、返修等质量问题占用的成本和时间,提高保障房的建造速度和质量。3.3 DMD建造基地的供应链管理DMD建造基地模式是以基地为核心,其物流管理主要是保障房部品生产中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加工、运输、装配。基于DMD建造基地的核心地位,组建以DMD建造基地为核心的,将供应商、部品生产厂、第三方物流企业连成一个整体的物流管理体系,即供应链。通过供应链,使其他参与各方服务于DMD建造基地,同时,在供应链中通过有效的物流管

49、理,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统,实现物资供应的及时化、准确化、零库存等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对市场的响应,加快项目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 谢庆红.物流系统化下物流整合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9,(6):18-19。在DMD建造基地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中,DMD建造基地如何管理自身的生产物流,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供应链物流是研究的重点。结合保障房建设和工业化制造的经验,可以利用物料需求计划(MRP)相关技术组织和管理DMD建造基地的生产物流,在确定生产物流的基础上,组织管理供应链物流。MRP的原理是由主生产计划(MPS)和主产品的层次结构逐层逐个地求出产品所有零部件的出厂时间、出厂数量,自己

50、加工就形成加工任务单,向外采购就形成采购任务单 肖守军.MRP物料需求计划原理及应用J.理论探讨,2011.(12):327-329。其基本任务,一方面,是根据最终产品的生产计划导出所需物料(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另一方面,是根据物料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开始订货的时间和数量。结合中心建造基地,MRP的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成本核算采购计划生产任务需求平衡能力调整库存管理物料需求计划住宅部件结构清单部件加工计划住宅工期计划资源需求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工期调整施工合同NYN图4 DMD建造基地MRP的基本流程图3.4 DMD建造基地的现场装配施工管理DMD建造基地在保障房工

51、程的建造过程中具有综合协调的核心地位。通过DMD建造基地实现保障房工程项目各参与主体的横向一体化;实现建造过程中各项活动的纵向一体化;实现管理要素集成、过程集成和信息集成;在这种模式下,传统的施工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科学化的要求,因此,需要研究基于DMD建造基地的体现工业化建造特点的施工管理方法。在现场装配化施工体系中,由于保障房建设参与方和施工工序众多,造成现场施工管理困难,所以,有必要选取合适的系统管理方法对现场装配化施工这一复杂的项目体系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因此,本文提出,在现场装配化施工体系的管理中,运用系统集成的思想,实现施工过程中部品的施工集成化,实现施工过程的统一化管理,分析它们的

52、特点和要求,加强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其成为一个完整且内部关系协调的系统。现场装配化施工体系的系统集成思想包括两个方面:横向集成和纵向集成 杨立波等.系统集成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1,(5):22-24。横向的集成管理是对各参与主体在施工过程中的集成管理,它是一种关系协调的集成,其对象主要包括:设计方、装配施工方、部品生产厂、第三方物流企业。纵向的集成管理是对施工管理对象的集成管理,其主要是对施工过程的集成管理,包括部品进场管理、装配管理、进度计划管理等。另外,考虑到与部品生产管理相衔接,施工体系的集成管理还应该包括信息集成管理,即施工过程的管理信息化和各参与主体信息

53、的集成管理。(1)参与方的集成管理在DMD建造基地中主要有四个参与方:设计部门、装配施工部门、部品生产部门、第三方物流部门,这些参与方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部品和构件生产直接关系着设计方案的选用;设计方案直接决定着各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设计;物流企业则关系到施工单位所需原材料的及时运送。因此,应以DMD建造基地为核心来展开组织协调管理,使得装配施工科学有序进行。各参与方对项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施工过程的影响上,部品生产部门应该对其生产的部品负责,保证其生产的部品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标准化;设计部门应对其设计负责,保证其设计的可行性、可施工性和生产的可实现性,使得按照设计,施工过程可以顺利流畅的完成

54、;第三方物流部门应该对装配施工部门所需的原材料以及部品生产部门所生产的部品的及时运输负责,其配送情况直接关系着施工活动的开展,影响着施工进度。因此,对装配化施工中的各参与对象进行集成化管理,可以保证项目的按时完成和工程质量的达标。保障房施工体系参与方集成管理如图5所示。反馈(生产情况)部品生产厂反馈(生产可行性)施工集成制造集成第三方物流企业物 流反馈(原材料供应)设 计装配施工企业反馈(施工可行性)设 计 单 位协调限 额政府保障房管理机构监 督图5 保障房施工体系参与方集成管理(2)施工过程集成管理在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由于采用工业化的集成建造模式,施工工序搭接和并行工程情况大量增加,这就要

55、求有一个新的管理方法对这一复杂的施工体系实施统一指挥和协调管理,而集成管理就是在系统集成思想的基础上,对这一系列的施工环节及其对应的实施方进行集成化管理,从而实现项目施工过程的优化。施工过程集成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部品进场管理、装配管理、进度计划管理等方面。部品进场管理。由于施工现场的场地限制使得DMD建造基地的部品和构件不可能全部一次性运送到施工现场堆放,因此,每次DMD建造基地的部品和构件进场情况应和现场施工条件的状态相匹配。另外,部品和构件的检验工作是施工中重要的一环,部品或构件一旦装配成型后,如要再进行处理将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进行装配之前就应该按照法规规范检验,确保部品的安装一次成功

56、。装配管理。装配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测量校对管理,垂直度、轴线和标高是检验安装质量的重要指标,对项目装配质量控制具有基础地位,为施工过程提供标准,为施工检验提供依据 欧阳志明.建筑工程测量中的一些方法探讨J.勘查与测量,2012,(1):225-226。在施工流程上来看,保障房建造过程中的各施工段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测量问题所导致的某一施工过程的延误,进而会影响到整个施工进度,因此,测量校对的管理是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是节点处质量的控制,运至施工现场的部品或构件在装配过程中是依靠节点来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因此,节点处的施工质量决定着项目总质量,而节点处施工进度决定着项目总进度 杨

57、雪飞,张春海.浅谈工程项目进度控制J.河南建材,2011,(6):85-86。所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在节点处安装过程中安排最合适的施工组织,最合适的施工工艺,最熟练的技术工人,以此来保证节点处施工的一次性合格率,避免因多次返工造成节点处构件疲劳,影响工程质量。进度计划管理。在装配施工过程中由于作业面增多,造成项目进度计划的制定和进度的控制要比普通建设项目更加复杂。对装配施工的工期计划管理可通过分解项目的组织结构和细化施工的进度计划来完成。一方面,在项目结构划分中应采用“项目经理、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层级划分方式,做到施工指令的有效传达和分解,落实责任到人的阶梯式计划,并通过各种项目信息及时

58、对计划做出调整和改善,不断纠偏,完成项目进度总目标。另一方面,在项目开始之前,施工装配部门就应该根据所要求的施工目标制定好总的施工进度计划,而且应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总进度计划来执行。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导致与原施工进度计划偏离时,可根据项目新的情况来调整原计划,并将新进度计划分解传达到施工现场的每个人,保证新进度计划的完成,最终保证项目的进度要求。装配施工的过程集成管理如图6所示。(3)信息集成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信息管理是指在工程实施中对项目信息传输进行组织和控制,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工程信息的传输,能够方便有效的获取、存储、处理和交流工程项目信息 陈旭,李佳齐.建设

59、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综述J.科技世界,2011,(5):116-117。信息集成则是指对系统中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不必要的冗余,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统一和透明的界面,从而实现信息共享 王茜.信息集成技术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信息化管理,2004,(9):38-39。保障房项目建设中由于参与方复杂、操作界面众多、工程数量巨大,使得其信息的管理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对现场装配施工体系中所涉及的全部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完成对各参与方以及各施工阶段的统一管理。安全环保组织协调人力资源合格检验不合格部品进场部品质量检 验合格检验不合格测量校对测量标准检 验合格检验不合格装配施工构件安装检 验

60、合格检验不合格节点控制节点质量检 验合格检验不合格进度控制进度计划检 验验 收图6 装配施工的过程集成管理结束语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是在政府大力倡导建设保障房之际,顺应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围绕保障房建造的特点,借鉴制造业先进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出的协作集成化的新型生产组织方式,既完成了保障房建设的艰巨任务,全面升级了保障房建造;也为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推进了住宅产业化进程。本文在借鉴制造业成熟的生产组织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房的集成建造模式,并分别从工作单元标准化、保障房部品集成化和组织模式构建三个方面对集成建造进行了详细论述。其中,工作单元标准化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工程项目过程的标

61、准化分解,本文采用发达国家先进的Uni-Format和Master-Format分类方法对项目的各层级进行标准化分类;部品集成是保障房建造的技术基础,本文从部品集成的方式和模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具体研究;DMD建造基地模式是集成建造组织模式的构建,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文以DMD建造基地为核心对保障房的建造过程进行综合协调,首先,基于前文工作单元标准化的理论实现部品标准化,其次,通过引进制造业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对部品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然后,通过建立以DMD建造基地为核心的供应链,并基于MRP相关技术组织和管理建造过程的生产物流,最后从施工过程集成、参与方的集成和信息集成三个方面对DMD建造基地现场装配化施工进行全过程集成管理。致谢流水年华,四年的本科生涯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毕业将至,回眸这段时间,平淡波澜,点点滴滴,难免感慨万千,这四年的大学生涯将永远铭记我心。“沐师恩,永难忘”。值此论文即将完结之际,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尊敬的段世霞老师!从选题到写作,段老师都给予悉心教诲和无私指导,不断激发我的灵感,点拨我的思路,不厌其烦地帮我从认识变为深刻,将论文逐步完善。在此,再次向我尊敬的段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祝福!感谢管理工程系及其全体领导和老师给我创造了良好学习及生活环境!感谢所有在我学习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